以党建推进群团工作

2022-09-03

第一篇:以党建推进群团工作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在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中,伊犁分公司党支部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不断学习中找准突破口。我们必须提高对学习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负起工作职责,为创新党建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支部成立以来,我们有意在提高支部成员的学习方面下了功夫,通过以会代训,日常工作督查、拉练、总结交流为大家提供了平台,强化了学习。今年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活动,由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深入到各党小组培训,引领着大家共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研究,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1、在教育管理上创新。

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支部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使党员活动与管理更便利、更容易,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坚持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的原则,充分考虑党员实际,坚持分类指导,避免千篇一律、“一刀切”。在活动开展的时间上、活动内容上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党建活动的丰富性和吸引力;推行分类管理,一方面要强化组织、纪律、制度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强化岗位责任制,履行好工作职责。

2、在实现工作方法上创新。

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创新工作的保障。一是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继续深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培训,以集团公司、公司各种党员培训为依托进行提高性、技能型培训;以远程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把我们的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带领经营创新的引路人、带动企业全面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是拓宽党员干部监督渠道,按照“坚持用制度来约束党员干部”的要求,强化对党员干部监督措施,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等结合兑现,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更有利的工作基础;三是立足企业实际,深刻分析当前热点、难

点问题,克难攻坚,重点突破。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统筹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3、实现工作载体上创新。

精心设计争先创佳载体,高水平落实好全年党建群团工作任务,通过亮点和特色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精品。针对目前全面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中心就是强化党员的群众意识,提升党员的文明素质。围绕这个中心,创新工作载体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围绕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适应企业发展来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党员干部受教育机制。二是围绕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不断深化党内关爱机制,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党员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围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找准工作切入点,通过深化文明部室、文明个人等创建活动,提升工作水平。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1、以提高素质能力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和谐、实干、民心、廉洁”型班子建设,完善“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兑现倡议承诺,严格走访及联系点等制度,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强化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服务百姓的工作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支部班子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下移工作重心,借支部书记素质建设活动之机,继续抓好支部建设,通过支部书记理论、素质、业务水平的提高来带动支部建设,强化支部书记的教育、管理,使基层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在推进党的基层民主建设上有新突破。尊重党员的主人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党务、厂务公开,充分考虑党员实际,调动党员积极性,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表达重大事项民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绩效考核、费用报销、管理人员任用,严格、规范,接受基层党员群众监督,切实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4、坚持党群联动,坚持了“五必访”制度。做到了婚丧有人问,病残有人看,困难有人帮,孤寡有人管。坚持慰问病号,送去慰问款表示关怀之情;发放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职工家中有事、有病、有思想问题,党支部都上门走访关心,对有特殊困难职工和有病职工开展捐助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开展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

2011年伊犁分公司党支部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上级党组织支持和鼓励,被评为五好党支部,支部书记杜国强被评为五好党员,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各项活动中全体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通过扎实工作做实、做细、做精党建工作,让伊犁分公司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在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的进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开创出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伊犁分公司党支部

2011年11月22

第二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近年来,各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迅猛发展,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形势所需、发展所迫和基层党建当务之急。必须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着力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高党组织工作影响力,推动“两新”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有力地促进了“两新”组织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3037家,新社会组织185家,从业人员33625人,“两新”组织中党员总数4582人。非公有制企业中单独组建党组织的131家,122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新社会组织通过独立、联合、挂靠等方式,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但从整体上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低两难”, 1

即:党组织组建率低,全市3222家“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316家,仅占“两新”组织总数的9.8%;党的工作开展难,从前期调查的50家“两新”组织党组织来看,仅有11家能够正常开展活动,其余39家很少甚至从不组织开展活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调查发现,大多数党组织都不能像传统形态党组织那样发挥战斗堡垒作用,70%的受访党员也认为,自己仅是“打工仔”,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造成“一低两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深入座谈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管部门“两个不到位”,即:认识不到位、指导支持不到位。尽管中央和省、市各级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非常重视,但基层党组织对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没有地位,处在边缘化的状态,起不到任何作用,可有可无,因而对如何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研究不深,指导无方,措施乏力。二是已经建立的“两新”党组织“四个缺乏”,即: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缺乏开展活动的时间、缺乏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人才,致使党组织形同虚设,活动难以开展。三是“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普遍存在“两怕”,即:怕暴露党员身份、怕接转组织关系麻烦。一方面个别私企老板有偏见,觉得党员参加党的活动,会耽误工作时间,“两新”组织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党员与业主的雇佣关系, 2

使得党员怕暴露身份后,影响个人发展和收入,甚至失去饭碗;另一方面部分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在不同单位之间频繁流动,觉得还是把组织关系放在原单位或村里不动对自己有好处,不愿把组织关系转到任职的企业。四是“两新”组织业主对成立党组织有“三个担心”,即:担心党组织会行使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相同的权利,影响到自主决策经营;担心党组织会领导工会为员工争取权利,给单位带来麻烦;担心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挤占生产经营时间,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困难就是挑战。只有变观念才能出思路,变思路才能出实招,抓落实才能见成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大胆探索实践,突破工作难点,着力建立“一个体系”、抓好“三个创新”、强化“三个保障”,努力开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建立齐抓共管、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的领导和指导

“两新”组织类型多、分布广、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必须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架构,理顺归属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县(市、区)委要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作为县(市、区)委的派出机构统一领导全县(市、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关部门和行业党的基层委员会,负责具体指导本系统本行业“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乡镇(街 3

道)党(工)委负责本区域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为推进“两新”组织党建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各级要建立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制度,选派懂经营、会管理、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派驻到“两新”组织,帮助研究党建工作,指导开展党的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通过落实县(市、区)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有关部门行业配合、乡镇(街道)具体负责的责任,构建起三级联责、条块结合的网状管理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齐抓共管、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确保“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抓得实、管得好、有成效。

二、创新设置、创新方式、创新载体,破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难题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坚持重点突破、全面创新,在组织设臵、工作方式、开展活动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和发展协调推进、共同提升。

1、创新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推进党组织组建工作。一是独立组建。对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业态相对稳定、业主理解支持的“两新”组织,加快组建步伐,单独建立党组织。二是联合组建。对党员 4

人数不足3名、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三是挂靠组建。对仅有个别党员、因工作和活动而不便与其他单位建立联合党支部的,把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到乡镇主管部门或驻地农村、社区党组织,待党员人数发展到符合条件建立党支部条件后,再单独建立党组织。同时,对业主有疑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依托所在地党组织或社区服务中心党组织,先行外围建立党组织,把“两新”组织中的党员管起来,待条件成熟后,再转到“两新”组织中。总之,尽最大努力把党员都纳入到组织中来,尽最大努力把党组织覆盖到所有“两新”组织。

2、创新工作方式,实现对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针对“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强、组织关系接转频繁、教育管理难规范的实际,采取四方面措施,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逐步规范、健康开展。一是灵活组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解决党员怕接转组织关系麻烦的问题。积极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双找”活动,引导和鼓励“两新”组织的“隐型党员”、“口袋党员”亮明身份;对这部分党员让他们不一定接转组织关系,只要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就可以参加“两新”组织党组织的活动。二是采取“小型、业余、分散、灵活”的方式开展党的活动,解决业主担心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问题。本着“有利于严格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两新组织发展”的 5

要求,结合“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特点,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工作空隙、班前班后和业余时间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党员过好组织生活。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依托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信息系统,设立“两新”组织党员管理窗口,组织党员活动和思想交流,让党员在网上过组织生活,搭建起“两新”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交流的崭新平台。四是做好“两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重点抓好在生产经营骨干、技术能手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员工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宣传引导,严格标准程序,把那些素质过硬、业务熟练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向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使党员队伍成为“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表。

3、创新活动载体和内容,实现党建工作和“两新”组织发展共进双赢。按照“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认同、为员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安排活动。一是围绕生产经营谋划党的活动。找准党的活动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结合点和平衡点,把解决“两新”组织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列入党组织活动重要议事日程,围绕“两新”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开展“为企业发展献计、作改革创新表率”、“党员先锋岗”等主题鲜明、业主和职工都拥护的实践活动,提高组织活动的适用性、针对性、实 6

效性,让业主体会到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业主理解和支持。二是贴近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开展组织活动。改变过去开会、学习的单一形式,采取岗位练兵、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奉献日等活动,为生活困难党员办好事、实事,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解决党员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让党建工作为党员所欢迎。三是围绕协调企业发展、维护各方权益开展活动。积极协调“两新”组织与党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做好他们之间矛盾化解工作,维护好各自合理权益,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职工群众所认同。

三、落实经费保障、人才保障、活动场所保障,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开展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有保障才能有实效。经费、人才和场所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具体工作中,必须强化组织措施,把保障落到实处,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1、强化经费保障。一要有财政拨款。各县(市、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两新”组织党组织正常运转,财政列支的基层党建经费要向“两新”领域倾斜。二要有党费返还。县(市、区)一级对“两新”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要实行全额返还 7

制度,用于补贴“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三要有业主支持。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活动是《党章》和《公司法》规定的一项义务,是必不可少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与业主沟通,争取从管理费中按照一定比例划出资金,作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确保组织活动正常开展。

2、强化人才保障。一是广辟途径,选好配强党务工作者。通过内选、外聘、公开选拔、推荐选派等方式,把优秀人才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并依照有关规定,积极推荐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两新”组织管理层,为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积极探索解决党务工作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拔、人才推介等形式,向“两新”组织推荐和输送优秀党务工作人才。二是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把“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在抓好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增加经营管理、实用技能和科技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关怀,保障党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关心、真情关怀“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引导业主尊重党务工作者的劳动,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两新”组织解聘党组织负责人要事先征求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3、强化活动场所保障。一是建好活动场所。引导鼓励“两新”组织充分利用现有房屋改造或投资新建党员活动场所;同时,像解决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那样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两新”组织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商贸市场建设党员服务中心,做为“党员之家”组织开展活动。对新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和新成立的非公企业,明确要求预留党员活动空间,为开展组织工作奠定基础。二是配好必要设施。结合工作实际,在“两新”组织党员活动室配齐党员学习资料、党旗、电教设备并接入党员现代教育网络,为党员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三是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完善落实管理、使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党员喜欢去、经常去的活动之家,成为“两新”组织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党员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阵地。

第三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新社会组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新生事物,且在人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如何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控制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数量不断增多,活动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提高。新社会组织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组织,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更是规范和引导新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保证。因此,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勇于创新,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当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但由于新社会组织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本身在组织建立、发展、管理等政策机制方面都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在如何结合实际抓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上也还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工作模式,与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新社会组织的业主对在本单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心存 “怕添乱、怕监督、怕增加管理难度、怕利益受损”的疑虑,致使一些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积极、有难度;少数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受雇于业主,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生产经营多,抓党建工作少,自觉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雇佣思想重,党员意识弱,对亮明党员身份有顾虑,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不强。

二是组织覆盖面不够宽。目前,各类新社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已占有很高的比率,但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数量很低,新社会组织中党员与从业人员的比率相差太悬殊,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这与新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相协调。新社会组织中从业党员人数少,造成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的选拔余地小,且他们多数以前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如何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发展党员工作薄弱,短期内不能够有效增强党的力量。

三是党的活动难开展。很多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对党的基本知识、党务知识、组织活动程序学习不深入,工作经验不够,业务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新社会组织经营情况不稳定,管理随意性大,党的基本生活制度难以落实,党的建设任务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党组织在监督业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存在“受雇于人、怕丢饭碗”的畏难思想,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没有全面切实履行。一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等问题比较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新社会组织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以“拓展新领域、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主旨,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八个创新”,着力解决“八个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1、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党建工作“怎么干”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利用民政、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业务特点与优势,联合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摸清各类新社会组织的性质特点、成员构成、分布状况、隶属关系和活动内容。在调查摸底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和新社会组织基本特点出发,以职工人数多、规模较大的新社会组织为重点,以“五个好”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力争使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社会组织都建立党组织,所有在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都纳入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之中,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新社会组织的贯彻执行,为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2、创新领导体制,解决党组织“由谁建”的问题。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设先行,建管并重。应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行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对口管理、挂靠管理、指定管理等管理体制。对一些规模较小、政策性和专业性不是很强,但与乡镇和社区关系紧密,且行业关系隶属于地方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实行属地管理;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强、行业特点明显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具有业务指导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对已成立行业协会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管理;对一些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挂靠到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一些行业特点不明显,无明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新社会组织,则由上级组织部门指定实行属地管理或归口到性质相近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3、创新设置模式,解决党组织“怎么建”的问题。根据正式党员人数、新社会组织性质等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原则,分别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加快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步伐。一是单独建。对具备一定规模、生产经营较为稳定、专职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达3名以上(包括3名)的新社会组织,应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或超过50名的,应设立党总支,也可根据新社会组织实际和党建工作需要,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二是联合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工作方便”的原则,由各社会组织共同联合建立党支部。三是挂靠建。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或成立联合党支部的,应将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到乡镇、社区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党组织,成立党员小组。四是依托建。对人数少、规模小的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应依托民政、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建立党组织。五是派驻建。对没有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上级组织应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也可采取群团先行组建的办法,以团建、工建促党建,负责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六是带动建。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新社会组织数量多、党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应积极探索建立“党委+基地”、“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组织设置形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纪人队伍中,建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建在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通过推进区域联建形成产业群、行业联建拉长产业链、队伍联建扩大影响力,努力实现组织联优、实力联强、党群联心、惠利联民目标。

4、创新人才机制,解决党组织班子“如何配强”的问题。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强化效能的要求,抓住选准配强班子这个关键,把符合条件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技术骨干、生产骨干中的党员选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要特别重视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新社会组织中没有合适人选的,上级党组织可采取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转业军人中“选”,从年轻后备干部中“挑”,从退休领导干部中“配”,从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职工中“荐”的方式,向新社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力量,提高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在有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中实行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岗双责”的工作模式,提倡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兼任新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或工会主席,分管或兼任人力资源工作。应加强对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把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纳入各级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科技文化知识和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队伍。

5、创新培养方式,解决党员队伍“如何壮大”的问题。应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结合实际,制定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积极开展以“把党员培养为经营管理能手、把经营管理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为党组织负责人”为主要内容的“三培养”活动,及时把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特别应注重在基层会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内部“造血”功能,壮大新社会组织党员队伍。同时,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通过内选外派等多种方式,积极向新社会组织输入急需的党员技术管理人才,为新社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积极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的“双找”活动,引导和促使新社会组织中的“隐性”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应建立健全新社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党员慰问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访谈制度等各项服务制度,切实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以党章为根本推进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大任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加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应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习贯彻党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根本,进一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学习贯彻党章,体现了按照法规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维

依据法规制度建党管党,历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党章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贯彻党章既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重要内容。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纲领提供政治保障的。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章作为党的根本法规,涵盖了党的各项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定了各项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指导党的各项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通过学习贯彻党章,强化党建工作的法规意识,用法规制度的落实来全 1

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转变了以往习惯于用会议、文件、讲话来推动工作的思路,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短期性,体现了依法加强党的建设的理念,体现了推动和实现执政方式法制化的要求,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意义和基本精神。

学习贯彻党章,拓展了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贯彻党章贯穿于集中教育三个阶段的全过程。在学习动员阶段,党章是重点学习篇目;在分析评议阶段,要求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改提高阶段,也是要按照党章要求进行整改。省直机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查找出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14921个,在教育活动中集中解决了10260个,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一些过去在机关党建工作中难以落实的问题,比如,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难落实的问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有效的改变。但对照党章要求,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仍然存在着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工作中存在“惰气、暮气、骄气、霸气”的“四气”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四难”问题和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问题;有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究其原因,关键就是对党章学习不够、理解不够、贯彻不够、维护不够。党章集中

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决按照党章办事,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就有了具体实在的抓手,那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悖的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做好机关党建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根本

学习贯彻党章是全党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体党员的终生课题。××同志指出,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三个根本”要求,机关党组织要依据党章规定,结合机关党的工作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章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健全完善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按照党章规定的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要求,建立理论武装、指导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机关党员干部头脑的工作不断深入。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机关党建工作中突出第一要务,找准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破除发展障碍,创新发展环境,为发展提供政治支持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支部抓落实的覆盖作用、省直党校和讲师团在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日常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做法长期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健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检查指导等已有的学习制度,把学习培训与人才

培养以及干部任职资格认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率先全面发展和理论学习的考核激励机制。

——按照党章规定的从严治党方针,建立严格组织生活、强化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省直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看,在各项制度中,党建责任制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关键。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层层负责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省直机关党的工作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健全部门党组(党委)负总责、党组(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二是严格组织生活要规范化。要系统地、全面地总结借鉴先进性教育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的成果,在操作层面上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工作内容和考核、督查的办法,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寻求民主监督的力量,要把严格组织生活和扩大党务公开结合起来,通过党务公开实现严格组织生活的规范化要求。省直工委已制定出《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要从制度规范上严格组织生活。三是党内民主监督要制度化。党内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机关党建工作定位的战略要点。工委制定的《关于加强机关党组织监督的意见》即将下发,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完善。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达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的目的,达到带好队伍、提高素质,为全省“十一五”发展贡献力量的目的。

——按照党章规定的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优良作风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努力使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认真弘扬总书记倡导的助困和互助精神,继续开展联企帮困送温暖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要突出政

系。要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这个重点,继续开展“人人都是软环境、公仆先是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存在的“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成本高”等影响机关效能的作风问题,力求在提高办事速度、提高工作绩效、提升省直机关形象上有所作为,力求在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协调并进上有所作为。要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要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的力度,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创新制度、推进源头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大维护党的纪律监督检查的力度。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和中宣部《通知》的要求,深入开展“对照党章找差距、巩固成果见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省直各级党组织要主动自觉地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先进性教育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要通过开

展主题教育活动、专家辅导、集中培训、专题研讨、交流演讲、知识竞赛等活泼多样的方式,在省直机关掀起学习贯彻党章的热潮。要把学习贯彻党章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保障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的重要举措,纳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机关理论学习、省直党校理论课教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支部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章、熟悉党章,对照党章进一步寻找差距,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落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按照××同志提出的“六个进一步”的要求,研究改进措施,落实改进责任,更好地丰富和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工作。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使党章的学习贯彻成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出机关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普通中学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科学发展统领党建工作,使学校党组织和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摆在党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中学是一所有着50年文化积淀的区级中学示范学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级中学。在党建工作实践中,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开展了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制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永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是党员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制订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措施。学校党支部要建立一个能够发挥党组织整体功能的长效机制,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执行力,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发挥模范作用。学校现有党员66名,其中在职党员61名,占教职工总数的26.1%,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思想引领,与师德教育紧密结合

新时期的党员教育管理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师德教育。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他们首先是教师,要遵守师德规范。为此,党支部开展了以“塑师德、强师能、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相继制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弘扬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关决定》和《 “三不做、十不准”规定》,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组织观看霍懋征、张思明、孙维刚、林崇德的报告录象,引导教师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学校因师德建设年活动开展比较突出,被大兴区教育工委授予“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

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方面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骨干,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目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在党员心中已深深扎根。

2、制定标准,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

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支部通过“三上三下”,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确定了本校党员的先进性标准(政治坚定,旗帜鲜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爱岗敬业,待人以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注重学习,业务求精;为人师表,争做先锋。)要求党员以高尚的师德塑造人,以优秀的品质培养人,在思想上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在工作中,永远做群众的楷模。通过先进性教育,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明显加强,在先进性教育效果测评中,党员、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满意率分别为100%、97.6%和100%。

3、健全制度,在规范党员行为中彰显党员先进性

科学的制度是成功的保证,学校党支部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和组织一次党课。《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一个校级干部联系1个年级以及3-5个学困生,每一名支委联系1个党小组,每一名党员负责培养2-3个入党积极分子并联系1-2名群众。制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体教职工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及时准确掌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从2004年起,党支部开始实行党员量化考核制度,印发了《党员手册》,将理论学习、工作业绩、联系群众、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结果作为评选和推荐各级优秀党员的依据。2007年3月,针对在实际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将党员量化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4、党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学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设立了“党务公开栏”。党支部的重大决议和各项改革措施出台都是经过充分的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草案,经支委会讨论修改,在全体党员大会上通过之后开始实施的。支委的改选是全体党员大会投票选举的,发展党员和选派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教育党校的培训都是经全体党员测评的基础上广泛地征求所在部门的意见再经过一周的公示后进行的,充分发扬了民主。与此同时,学校设立了党支部信箱和校长信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每一封信书记和校长都要亲自过目,找写信人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切实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5、规范评优,使各类先进人物更具先进性

为了确保各级优秀党员的先进性,党支部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全体党员大会或党小组长会上公布评优标准、程序,再采取个人申报和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评选优秀党员。先由党员个人申报,再召开党小组会议评议,每组推荐出2-3人,支委会结合两学期的党员量化考核结果研究决定推荐区、镇、校各级优秀党员的人选,再经过一周的公示,没有异议后上报。2007年4月,党支部又单独设立了党建公示栏,将发展党员、评优等热点问题及时公示,主动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

二、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客观需要。我校党支部以活动创新为载体,以示范带动、思想引领和实绩考核为主要模式,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典型示范,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学校发展的先锋力量,在学校各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学校每一名党员都能自觉当好“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表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党支部开展了“党员示范岗”活动,每学年评选一次党员示范岗,并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同时还要求

3 被授予“党员示范岗”的同志把标志牌摆放在办公桌的显要位置,讲一节党员示范课,展示党员教师的风采,在给全校党员起示范作用的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四年的实践证明“示范校”活动的开展,对调动党员和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党员新形象,促进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党员中“树立党员的先锋

2、外出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校内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要想提高教育效果还必须要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外界教育资源。近几年来,学校党支部每年组织一次党员专题外出考察活动。2005年3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狼牙山参观考察,在五勇士纪念馆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还给烈士敬献了花篮。两位青年党员进行了演讲,抒发了对勇士的无限崇敬,表达了缅怀烈士精神,努力工作,为教育的发展做贡献的决心。他们打着鲜艳的校旗,穿着整齐的服装,戴着醒目的党徽,成为狼牙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得到了其他团队的高度评价。这次活动的新闻相继在大兴日报、大兴电视台和大兴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信息上刊登和播出,成为党支部的亮点活动。

2006年3月,党支部组织党员到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观看了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党员们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怀感动得热泪盈眶。接着,在周恩来邓颖超的塑像前举行了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三名不同岗位的优秀党员代表分别以“爱心”、“学习”和“公仆”三个专题进行了演讲。这次活动,是党支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深入,同时也是党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启动仪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党员们都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3、建立党员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为了发扬扶危济困、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彰显学校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资助品学兼优的在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党支部于2007年5月开展了主题为“每月拿出两元钱,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党员助学活动。在5月30日的党员大会上,党支部书记訚

4 形象,比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学校发展”已蔚然成风。

久亮就此项活动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号召,要求捐款的底限是每年支委40元,普通党员25元。7名支委带头现场捐款,普通党员以党小组为单位捐款。在职党员全部参加,共捐款2000多元,党支部将捐款名单和数额在党建公示栏里进行了公布。

党员助学捐款活动将每年举行一次,对受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周期为一年。基金主要用于给特困生解决生活费、购买学习用品等。由基金管理小组在征求资助对象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拟订资助的方案,实行严格的管理。

4、发出倡议,为长城参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投票

2007年6月,党支部得知长城参选“世界新七大奇迹”而当时的得票数却在前10名以外的消息后,向全体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发出倡议,动员身边的亲属、同学、家长积极为长城投票。当长城最终入选的消息传来,广大师生欢欣鼓舞,因为这里有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突出特色管理,引领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经党小组或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是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现有入党积极分子49人,占普通教职工的27.2%,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岗位,是学校的一支有生力量。党支部突出特色管理,从思想上引领他们向党靠拢。

1、健全制度,保证发展党员质量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制度。根据“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指导方针,党支部每年组织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引导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情况,经过全体党员测评的方式划分为发展对象、重点培养、中期培养和长期培养四个层次,由党小组长负责安排两名正式党员进行培养和考察,并规定发展对象和重点培养的每季度写一份思想汇报,中期和

5 长期培养的每半年写一份思想汇报。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思想变化和现实表现进行调整。

建立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和票决制度。为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党支部实行了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在发展党员之前,首先将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党务公开栏中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在讨论发展新党员的大会上由正式党员进行投票表决,避免了人为的感情因素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影响和干扰。三年里,学校共发展教职工党员17人,学生党员4人,没有出现“夹生饭”现象。

2、建立档案,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

为了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党支部印制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表”,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将写实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政审材料等资料装订成册,集中在学校党政办统一管理。

3、定期培训,努力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素质

培训是提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理论素质的要途径,党支部每年进行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主要讲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思想汇报的写法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等方面的内容,引导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从思想上、行动上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逐步迈向党组织的大门。

4、依托党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使高中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中提高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逐步认识党、了解党、接受党、认同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支部创办了中学生业余党校,聘请区教育工委、教育党校、镇党委和学校党支部的支委做兼职教师,由团委负责日常管理。

我们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演讲、基本知识测试和走访身边的共产党员等活动,提高了学员的思想觉悟,加强了对党的理解和认识。学员们陆续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同时在他们的感召下还有一些其他学生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上互相帮助,协助年级和班主任做了许多工作,在带动广大高中

6 生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和团委对他们进行考察、教育和培养,使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同时将具备党员条件的学员按“推优”的程序,发展入党。发展学生党员首先由业余党校学员和任课教师测评投票,党小组推荐,党支部把关,在年级橱窗和党建公示栏里公示发展对象名单。最后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和业余党校学员大会,通过全体正式党员票决。在已结业三批学员中,评选了28名优秀学员,发展了4名学生党员。

为了了解已发展的学生党员在升入大学后的个人发展情况,党支部2007年4月,对近两年发展的学生党员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个人成长情况,并请他们所在的院校党组织写了书面鉴定。同时还邀请在大学里表现突出张赛同学回校给第三期业余党校的学员做了个人成长轨迹的报告,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几年来,学校党支部在党员示范岗活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受到了上级党委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被授予北京市大兴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7月党支部书记訚久亮在大兴区教育党建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全区教育系统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

中共党史出版社

2、中国共产党党务工作全书

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运动减肥最快的方法下一篇:意大利签证所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