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方案

2022-12-1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方案

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工作方案

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工作方案 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乡党委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制定以下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争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乡为主线,以抓实“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和乡村四支队伍“四化”管理为基础,依托我乡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以推进党建引领强乡富村、党员教育管理、“旅游”+“产业”三项工作创新突破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全乡基层党建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1.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部署要求,在制度建设上探索创新,认真总结提炼主题教育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长效机制。坚持党委第一议题学制度,深入抓好理论武装,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推动全乡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持续推动“九个专项整治”常态化,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2.深化功能型党小组建设。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完善老周背村旅游产业党小组建设,将亮牌示范、认责承诺、夺旗争星等多种形式,活化实化了党小组活动,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实践经验在全乡推广,建立深化功能型党小组建设模范试点,进一步推动全乡 22 个村规范和提升党小组工作开展,达到“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成效、有保障”的“五有”标准;通过创新“党小组+活动”形式,延伸党小组活动的实效性和多

样性,实现党组织作用发挥精准化、精细化和精益化。

3.深化“两提升三增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继续深化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建统领全局功能,增强党建推动发展功能,增强党建自身活力功能。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落实质量,深化主题党日活动,拓宽党代表发挥作用方式途径,让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坚持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

(二)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水平,推动农村党建高标提升 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大力配合上级实施“领头羊”工程,落实“百千万”培育计划,全面加强农村班子建设。建立健全两委干部考核机制,解决部分两委干部待遇较低与其工作量不相称问题,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西安居、壮口、郭庄村等试点,带动全乡按照“六有”标准,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党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把控积极分子确定到档案规范填写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常态化机制,要监督督促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在实处,深化落实党员“一帮一”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保小康”活动,针对史家渠村、林峰村精准发力,分类解决出列贫困村发展问题及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通过建强基层组织、落实基础保障、推动产业壮大等措施对后进村进行点对点精准帮扶,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持续强化对驻村工作队的考勤考核制度完善,督促驻村干部做到在岗在位在状态,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持续增收。推动“三日一网”制度落实,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实效,凝聚促脱贫、保小康的强大合力。

(四)党建引领“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持续推进“强乡富村”工程,立足乡特色优势,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托圣福天路旅游通道,实现党建引领“旅游”+“产业”模式加速发展,圣福天路沿线老周背村、郭庄村、董家沟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力,构建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特色民宿一条龙的旅游专线,建立旅游经济产业示范区,带动全乡各村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保证广大农村群众持续增收。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落实责任。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推动解决基层党建的重大问题。各支部认真履行具体工作责任,每半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形势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对重要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二)统筹协调,提高保障。推动各类资源配置向党建工作领域倾斜,提高基层党组织保障水平。要认真落实关于基层组织运转经费、活动场所、报酬待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政策规定等。

(三)认真督导,严格奖惩。定期督查考核党建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将党建工作和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年底考核挂钩,将考核作为绩效发放、评模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造成严重影响的依规依纪追责问责。

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工作方案 2 实施范围:

22 个镇街、208 个行政村和 70 个涉农社区。

工作目标:

——2020 年底,基层党建规范村、规范镇分别达到 40%以上,各镇街至少创建 1个示范村。

——2021 年底,基层党建规范村、规范镇分别达到 70%以上,基层党建示范村、示范镇至少达到 20%。

——2022 年底,基层党建规范村、规范镇均达到 100%,基层党建示范村、示范镇至少达到 40%,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大幅提升。

建设标准:

基层党建规范村实现“六有”:有健全的基本组织、有较强的干部队伍、有规范的运转机制、有严肃的组织生活、有达标的活动阵地、有到位的经费保障。

基层党建示范村实现“五好”:基层组织好、党员队伍好、产业发展好、农村治理好、村容村貌好。

基层党建规范镇实现“五落实”:基本责任落实、基本制度落实、基本队伍落实、基本活动落实、基本保障落实。

基 层 党 建示 范 镇 实现 “ 四 提升 ” :

工作 提 升 、队 伍 提 升、活 动 提 升 、保障提升。

主要措施

1.“组织提升”行动

(1)每年梳理差距不足,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整改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每年排查整顿对象,落实好“四个一”要求,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2.“头雁优化”行动 (1)每年全覆盖研判村级领导班子,及时撤换不胜任不合格的党组织书记。

(2)全面推行“一肩挑”,充实干部队伍。

(3)每年轮训村(社区)书记主任,适时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

(4)抓好后备力量培育。

3.“基础保障”行动

(1)每年排查、改善条件差的村级活动阵地,全面规范活动阵地。

(2)全面保障村(社区)两笔经费。

(3)认真落实《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十六条》。

4.“先锋引领”行动

(1)认真落实《农村发展党员三年规划》。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扎实抓好党员学习。

(3)坚持有职党员定岗定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5.“善治乡村”行动

(1)建立落实村(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的工作机制。

(2)认真落实村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

(3)进一步抓实”四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4)加强“三农”政策宣传贯彻。

(5)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6.“美丽乡村”行动

坚持干部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推动农村“生活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

7.“强村富民”行动

(1)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

(2)突出抓好中央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实落地。

(3)着力消除事实上的集体经济“空壳村”。

(4)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第二篇: 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基层延伸的统一部署,以及全省、全市基层工作会议和省财政厅《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

一、 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

一、场所标识统

一、流程内容统

一、信息系统统

一、经费保障统

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积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力争到2016年10月底,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药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

从2015年11月起,在全区全面铺开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形成

1 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建立,将基层公共服务全面延伸至行政村(社区)。到2016年10月底,全区完成基层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机构全面建立,达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9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到50%以上。

二、 组织领导

按照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的要求,结合区的实际情况,成立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财政局局长、电子政务、民政局、编办任副组长、组织部、社工委、公安局、人力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局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放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农科股,负责收集资料上报完成进度。确保经费、人员、系统和场所投入,确保综合服务平台顺利运行发挥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整合资源,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

2 根据区实际情况,公共服务平台设区在投资服务中心,将基层公共服务功能有效纳入、衔接;建设统一标识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站式”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及场所,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落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受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责任单位:电子政务办公室。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一是设立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的要求,统筹原有办公场所作为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区级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原则上整合优化区级各部门现有窗口办事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统一进入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区级职责范围内的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单轨制受理”的要求,凡符合条件的,均纳入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办理。

二是设立镇(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原则上在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整合当地的“七站八所”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统一挂牌设立“镇(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镇(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由分管基层治理工作的党政班子成员任中心主任,按照镇(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科学合理制定工作岗位,整合优化“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员,充实镇(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队伍。

三是设立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已有的或在建的村便

3 民服务站基础上,统一挂“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的牌子。依托村委会、居委会作为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村(社区)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受理代办区、镇(街道)职责范围内公共服务事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其余工作人员可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也可整合现有的计生专干、护林员、大学生村官等进入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确需额外聘请工作人员,由当地区、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实据情况,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二)明晰权责,统一规范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和项目。

一是按照权责统

一、便民利民的要求,在划定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服务三方面职能界限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权责,编列公共服务权责清单,明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责任单位:区编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二是根据编列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的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确定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基本事项,理清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形成项目清单,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公布,同时在(区)级网

4 上办事大厅公布。在此基础上,统一编制本辖区《综合服务工作指南》,详解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工作职能及办理业务权限,办理业务要求等事项,提高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区编办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三是编制《区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结合我区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区直有关部门编制《龙湖区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指导全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区民政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社工委、区公安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区国土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委农办)及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三)优化整合,统一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系统。

按照连接畅通、简便高效、信息安全、运行稳定的工作要求,在整合原有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形成“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的基层党建信息化格局。【责任单位:区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会同区委组织部、区社工委、区公安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区国土资源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委农办)及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

5 6月底完成。】

一是整合(区)级各部门原有公共服务有关信息系统,统一连接到(区)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村级网络、镇(街道)级网络与(区)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让网络代替群众跑腿办事,用手机屏、电脑屏、电视屏实现服务群众信息化,构建“互联网+党建+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省、市、区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链接,争取实现全区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全市基层公共服务网络。

二是以区级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线上服务大厅”与“线下服务中心”无缝连接。在线上,区、镇(街道)政府有关部门在区网上办事大厅后台逐级审核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在线下,所需书面村料由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收集后送至区、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事项办结后,通过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中心,逐层回传给办事群众,实现服务流程无缝对接。为畅通群众办事仪事渠道,强化公众监督,设立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查询、监督、评价。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以及运行管理和服务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范围。

三是打通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连接,配备必要的网络设备。依托目前已经延伸至村(社区)的互联网,实

6 现村(社区)级网络、镇(街道)级网络与区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应配备2台办公电脑、相应打印复印扫描仪设备等办公设备。镇(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根据业务要求,统一调配镇(街道)级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保障镇(街道)级公共服务中心信息服务需要。

(四)严格规范,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运行模式。

按照“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网同步的公共服务运行模式。【责任单位:区电子政务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外部办事流程。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由区、镇(街道)、村(社区)根据职责和权限,对于每一项业务均制定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图,对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的材料、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明确,并在区、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公示,在区级网上办事大厅公布。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办事内控规程。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公共服务业务的内控规程,将办事规程的逐一标准化。对应每个事项制定一个内部运行控制图,一般包括申请和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五个环节,对于逾期没有办结的业务,要设立提醒机制,督促业务部门加快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7 制定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将考核纳入本人考核范围。

(五)完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经费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费保障机制。省、市、区、三级按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列入明年预算。以区级为主体,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关专项资金1000万,三级联网软件开发及区公共服务窗口建设配套,由财政局负责,每个镇(街道)服务窗口补助20万,每个村(社区)补助3万元。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2.建立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区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要求,将部分现行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转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增强各级自主权,不断提高各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二是加大对财力薄弱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镇级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2015—2017年分3年逐步将省对欠发达地区困难镇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个镇200万元。三是采取省市补助、区统筹保障的方式,促进建立政府适当补助为辅、村级自我积累为主

8 的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起省市区继续实施村干部补贴、村办公经费补助政策,并视财力情况提高补助标准,申请三级补助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在明确区级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主体的基础上,2016年市财政设立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根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队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核验收结果,对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以奖代补。【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3.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属于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技术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务等事项,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承担的,原则上课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工作落实时间节点:2016年10月底完成。】

四.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2015年11月)。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市级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任务、工作阶段、实施步骤及相关要求。结合区当地实际,11月份制定工作方案,向市报备并启动工作。

(二)运行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

9 2016年10月底前,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办公场所落实到位,正式挂牌运行;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网上办事功能。

(三)督查检查阶段(2016年11月)。

2016年11月中旬,结合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开展基层治理市级督查工作安排,重点督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情况。根据市委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督查反馈的结果,做出相应整改,进一步完善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2月底前,各区开展基层公服务平台建设验收工作,汕头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将对各县区组织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备省财政厅。同时做好迎接省基层领导小组组织全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核验收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我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在6月19日召开的全省基层工作会议上,省委胡春华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明确要加快基层公服务平台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监督问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相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经费、

10 人员、系统和场所投入,确保综合服务平台顺利运行、发挥作用。各镇(街道)、村(社区)主要领导要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上下联动,迅速推进。省市区级建立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作机制,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明确可整合的基层公共服务内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横向的协调配合、纵向的业务指导,为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工作保障。

(三)制定方案,跟踪落实。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市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分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操办法。对线上、线下平台的日常运转、功能发挥、系统维护等实行定点、定时、定员的跟踪,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通过参加省、市、区三级动员和培训会,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关注、支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区、镇(街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及操作规程等内容,切实提高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各级服务平台快捷高效运行。

(五)严抓考核,加强督查。各区要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

11 设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内容。区相关单位要按“谁建设、谁考核、谁管理”的原则,分别组织好督查和指导工作,按照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从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廉政情况、民主评议等各方面加强对区、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区各相关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制皮、敷衍应对等行为,及时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严格执行问责制度。

第三篇:推进基层政务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加快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 号)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到 2023 年,基本建成全区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大幅提高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工作任务

(一)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1.落实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税收管理、征地补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环境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扶贫、救灾、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户籍管理、涉农补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市政服务等 26 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标准目录,结合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2020 年 5 月底前,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举措,确定工作机制、责任分工和实施步骤。

2020 年 7 月底前,26 个试点领域牵头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要对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 26 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标准目录,编制完成本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并报区政府。同时,要督促指导各镇街规范高效开展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工作。

2020 年 9 月底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照国务院有关部

门制定的 26 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和市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标准目录,编制完成本镇街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并报区政府。

2020 年 10 月底前,区政务公开办汇总区政府相关部门标准目录和各镇街政务公开标准目录,报区政府同意后,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

2.落实其他领域标准指引目录。国务院相关部门将于 2021 年底前编制完成涉及基层政务公开的其他领域标准指引,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认真对照,围绕公开什么、由谁公开、在哪公开、如何公开等内容抓好落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3.规范目录编制标准。目录至少应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内容、依据、时限、主体、方式、渠道、公开对象等要素。编制目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体现地区和领域特点,避免公开事项及标准“一刀切”。同时,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职责变化情况,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

(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

1.建立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规程。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府信息管理、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依申请公开、公众参与、监督考核等工作流程,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使公开工作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序深化。探索将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标准规范嵌入部门业务系统,促进公开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2.健全解读回应工作机制。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准确解读我区贯彻执行措施。认真落实政策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工作机制,运用多种方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等的重要政策进行解读,清晰准确传递政策意图。针对政策实施和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误解疑虑,要及时回应、解疑释惑,防止误读误解,避免负面影响。

3.积极扩大公众参与。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科学确定并公开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方式,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设项目,要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决策透明度。

完善利益相关方、群众代表、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4.推进办事服务公开标准化。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认真落实我市“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各项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准确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办事机构等信息。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办事服务信息加以集成、优化、简化,在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推出“承诺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无人办”等事项清单,并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告知、信息主动推送等工作方式,让办事群众对事前准备清晰明了、事中进展实时掌握、事后结果及时获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5.统筹用好各类政务公开平台。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栏等平台作用,更多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区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要集中发布本级政府及部门、镇街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开设统一的互动交流入口和在线办事入口,便利企业和群众。积极借助区融媒体中心优势和渠道,扩大政府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要设立标识清楚、方便实用的政务公开专区,提供政府信息查询、信息公开申请、办事咨询答复等服务。

(三)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向农村和社区延伸

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导支持村(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和公开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促进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有效衔接,实现相同事项的公开内容对应一致。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完善公开事项清单,通过村(居)民微信群、益农信息社、公众号、信息公示栏等,重点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村级财务、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及 26 个试点领域牵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指导各镇街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协调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强化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基层政务

公开工作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二)抓好教育培训

加大政务公开教育培训力度,把政务公开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纳入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区政务公开办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牵头作用,统筹做好全区政务公开教育培训工作。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街要精心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增强依法依规公开意识,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增强专业素养。

(三)加强监督评价

把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情况作为评价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列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区政府将加强对各镇街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检查监督。26 个试点领域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对本领域镇街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落实和目录编制工作进行督促指导,为镇街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完善长效机制

区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扎实巩固工作成果,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着力用好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加强政府信息源头管理,强化职责公开,推动政务公开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第四篇:XX镇“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从构建科学的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出发,创新基层工作机制,打通机构壁垒,强化镇党委、政府决策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坚持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两手抓,深化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让乡镇真正做到有职有权,实现“看得见、管得着”,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效兰溪”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镇“四个平台”建设总体上坚持“调整优化、整合提效”的原则,即通过整合镇现有的机构及人员力量,通过机制创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及办事效率。

二、工作任务

(一)打造四个平台

1.综治工作平台

以现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为依托,按照“属地管理”的分工模式,整合综治、维稳、反邪教、信访、警务、禁毒、流动人口管理、司法调解、社区矫正、村级治保调解等方面力量,强化“平安兰溪”建设、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协作,形成统一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指挥调度、督办反馈、考核奖惩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工作平台。镇建立综治工作协调组,由镇党委副书记兼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检察室、人武部、信访办、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等负责人为成员。综治办承担综治工作平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2.综合执法平台

以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为依托,按照“属地管理”的分工模式,建立以镇执法工作办公室为指挥中枢,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为骨干,相关镇内设机构及各有关部门派驻镇行政执法力量共同参与,集巡查发现、指令督办、协商联动、考核评价功能的综合执法平台,综治工作平台需为综合执法平台提供执法保障。镇分别建立执法工作协调组,由分管领导兼组长,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环保所、规划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与综合执法关系密切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镇执法工作协调组下设办公室,与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合署办公,承担综合执法工作平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3.市场监管平台

镇成立食安办,与市场监管所合署办公。以镇市场监管所为依托,按照“属地管理”的分工模式,整合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卫生监督等方面力量,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监管,实现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监管信息互通、工作互联的市场监管平台,综治工作平台需为市场监管平台提供保障。镇建立市场监管工作协调组,由分管领导兼组长,镇市场监管所、质监所、动物卫生监督所、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等面向企业和市场主体开展行政监管和执法职责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发挥市场监管所的牵头抓总作用和基层监管所的技术支撑、执法保障作用,凝聚监管合力,做好基层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工作。镇市场监管工作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管所,承担市场监管平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4.便民服务平台

镇在平安365服务中心设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以镇平安365服务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主体,整合计生服务、农技推广、村镇建设、社会保障、民政救助、文化教育、社区服务、政务咨询等公共服务力量,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便民化服务”的思路,形成集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镇便民服务综合平台。镇成立便民服务平台协调组,由分管领导兼组长,镇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农技推广、村镇建设、政务咨询等机构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建立与家政、养老、志愿者等社会服务组织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镇便民服务平台协调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平安365服务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承担便民服务平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加大镇、村(社区)集中办事大厅建设力度,按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两大类,全面梳理镇、村(社区)服务事项,创新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制定服务指南,并向社会公开。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加快建设镇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网上网下两个平台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群众办理事项的网上办理率和办理便捷度。

(二)建立相关配套机制

1.平台统筹管理机制。镇建立“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制度,对“四个平台”实行统筹管理和协调指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调度指挥、反馈督办等日常工作由镇综治办负责。镇“四个平台”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一般由镇党委副书记召集,各组组长参加,分析研判辖区社情、民情动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安排重要工作,必要时可由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召集。各个平台协调组应每周召开例会,分析上周工作情况,做好本周工作安排。需多个平台协作配合的事项,一般由副书记或经联席会议协调安排。

2.网格综合管理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职能,以“综治网格”为基础,赋予网格管理更多的社会职能,将党建、综治、人力社保、国土、市场监管、民政、安监、消防、环保、建设规划、行政执法等原先各自为政的网格管理整合为统一管理,实现“一网管天下”。整合各类协辅人员、社工,积极吸收村(居)干部、村(居)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等建立专兼职网格员队伍,由镇统筹调配到网格,实现多员合一、一员多用。以联村干部为核心,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网格员为第一信息源,发挥网格员的综合性功能。大力推广平安浙江等APP手机应用软件等科技手段,全面加强对各类信息和纠纷矛盾、安全隐患、民生需求、群众诉求等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即时录入,做到一人采集、多人共享,并将信息录入系统与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进行动态关联。

3.分流交办、闭环管理机制。在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立XX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形成市乡两级联动的“受理、执行、督办、考核”闭环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建立规范的交办制度,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将网格员、群众报送的信息及事项,根据分类及时分派给“四个平台”或相关科室(站所)。事权不在本级或本级难以处置的,上报至市级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市级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将电话(含电子邮箱)、短信、视频等渠道接收公众的咨询、投诉、举报、求助和建议等事项进行分类,按职责交办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处理。

建立规范的督办制度,对交办事项由政务投诉举报平台跟踪督办,强化工作落实。政务投诉举报平台根据各部门、各镇案件处理数量、时效、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程监督、考核评价,对不履职或乱履职、不作为的行为进行行政问责。

4.联合执法指挥协调机制。镇通过综合执法平台发挥联合执法协调指挥作用。

5.属地考核管理机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事相配套以及属地管理的要求,做到权随责走,进一步提升镇基层治理的决策能力和统筹能力。对派驻机构的干部,纳入镇日常管理,日常工作服从镇安排。部门派驻工作列入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计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派驻机构干部,考核应书面征求所在镇意见。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或调动需经镇书面同意。按区域设置的派驻机构负责人日常管理、考核、任免或调动,征求派驻机构所在镇及属地管理范围内其他镇书面意见。

三、工作要求

四个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兰溪市打造“四个平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兰委办〔2016〕139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分别成立综治平台协调组、执法工作协调组、市场监管工作协调组、便民服务平台协调组。各组要各司其职,做好镇“四个平台”建设,形成社会治理管理新格局。

第五篇:罗湖区妇联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关于实施扎根凝聚工程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意见》(罗发[2010]2号)文件精神,结合妇联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重要意义

妇联组织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要求;是各级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好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帮手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出新贡献的要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有利于提升妇女组织在基层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使妇女基层组织更好地组织群众,凝聚妇女,共同推进社区自治;有利于使妇女队伍更好地贴近基层、融入社会,增强妇女队伍的活力;有利于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和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改革完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突破,以领导和推进社区自治为主题,以重心下移、条块联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为内容,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重点,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各类单位党组织为网络,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各类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及居民群体共同参与为依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妇联组织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的目标要求是:以党建促妇建。树立区域党建的工作理念,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原则,配合推行“社区综合党委+兼职委员”制度,依托党建工作区域化的组织体系,促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和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动员女性积极参与“五进社区”活动,打造一支上下联动的服务队伍;结合社区女性的需求,开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妇女工作,凝聚女性力量,发挥女性作用,助推公民社会建设。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项工作,力争1-2年取得明显成效,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立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和妇女组织建设新模式。

三、推进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

为积极配合区委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建设,确保妇联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罗湖区妇联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领导小组”。

组 长:罗安娜 罗湖区妇联主席

副组长:谭会茹 罗湖区妇联副主席

朱丽桂 罗湖区妇联副调研员

成 员:彭丹瑜 罗湖区妇联办公室主任

严俊勇 黄贝街道妇联主席

容颖庄 南湖街道妇联主席

董建秋 桂园街道妇联主席

叶小碧 东门街道妇联主席

李叙嘉 笋岗街道妇联主席

罗永红 清水河街道妇联主席

麦丽梅 翠竹街道妇联主席

叶迅丽 东晓街道妇联主席

宫 华 东湖街道妇联主席

邓雅文 莲塘街道妇联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朱丽桂同志兼任,具体工作由区妇联办公室落实。

(二)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1、健全妇女组织网络。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过程中,各级妇女组织要主动把妇女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区域化格局中去。依托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组织体系,以党建带妇建,促进基层妇女组织网络建设。

2、探索社区综合妇联模式。围绕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四性”特点和要求开展社区妇女工作,领导和管理辖区企业、“两新”组织的妇建工作,依托辖区企业和“两新组织”工会中的女职工委员会开展工作。通过建立社区综合妇联,进一步探索完善妇女工作的功能,形成广大妇女群众共同参与,上下相通、左右连接、纵横结合的新型组织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妇女、服务于社会。

3、培育社区妇女自治组织。深入社区培育、发展各类妇女自治组织;进一步引导和推进各类妇女自治组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通过组织开展定期座谈、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等形式,引导广大女性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提升自己,服务社会,促进公民社会建设。

4、继续发挥“巾帼巡查队”作用。吸收社区热心人士,不断发展壮大巾帼巡查队伍;面向社区,针对空巢老人、在校中小学生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活动,拓宽巡查队服务范围;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巡查队坚持不懈地为社区女性和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三)动员女性参与“五进社区”活动

1、市、区女委员进社区。动员市、区女委员按市、区委员联系社区制度的要求,加强与社区党代表、党员、群众的联系,开展社区女性问题调研,为市、区委决策提供参考。

2、女党代表进社区。动员女党代表按党代表包片定点到社区工作制度的要求,听取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以提案、提议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女性热点难点,并跟踪落实。

3、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发动妇联机关在职党员到所居住地的社区综合党委登记备案;每季度至少参加1次社区活动;鼓励参与社区竞选,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和楼栋长,参与公共事务;随时向妇联机关反映社情民意,加强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

4、女党员义工进社区。鼓励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女党员、定点联系本社区的女党代表和女党员领导干部、在本社区备案登记的妇联机关在职党员,按自愿原则,注册为党员义工,为社区群众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5、女党群工作者进社区。发动各级妇女组织,到社区开展工作,举办活动;鼓励女党员自愿兼职担任社区党务工作者,注重把社区优秀的妇女组织带头人培养成女党员。

(四)立足社区服务妇女群众

1、提升女性素质。以女子素质学校为平台,针对社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女性的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设亲子教育、法律法规等社区课堂,提升社区女性整体素质,提升女性参与公民社会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2、促进灵活就业。联合有关部门,开办内容丰富的女性技能培训,引入手工作坊、小车间,在社区建立女性灵活就业基地,切实解决社区下岗失业妇女、单亲贫困母亲的就业问题。

3、坚持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单亲贫困母亲、困难家庭档案,定期摸底,动态跟踪,及时更新贫困母亲、困难家庭的情况,了解需求,慰问帮扶。

4、深化邻里相亲活动。通过组建楼宇、住宅小区妇女小组等形式,利用传统节日和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邻里提供切实帮助,进一步增进邻里间的互助互爱,树立家园意识,动员社区女性以实际行动共建和谐家园。

5、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社区女性文体活动,丰富社区女性的业余生活,展示社区女性健康时尚的风采。

四、有关要求

1、结合实际落实方案。各级妇女组织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工作内涵,明确妇女组织的目标任务,强化主动参与意识,结合单位实际,落实实施方案,加强协调配合,在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平台上找准工作切入点,推动妇女工作上新台阶。

2、总结经验改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索性和创新性都很强,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女党员和社会各界妇女的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各级妇女组织要及时总结,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分析原因,积极改进,不断创新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方式方法,完善各项措施,不断提升妇女工作的能力。

3、宣传典型扩大影响。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过程中,各级妇女组织要及时发现和宣传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并及时加以推广,扩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在全区上下营造合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的浓厚氛围。

中共嘉峪关市委关于开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构建符合嘉峪关实际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现就开展试点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要求,积极顺应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调整党建重心,进行党建布局,推动城乡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目标相协调、部署相呼应、成效相促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科学发展。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试点工作,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实效来检验试点工作的成效。二是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城乡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统筹兼顾。坚持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通盘考虑,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相互统筹,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协调共进。四是改革创新。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破除党建工作上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成功破题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目标任务

1、整体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注重以点建设、单向推进为主向注重区域统筹、城乡整体互进为主转变,建立以街道(镇)为主导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城乡基层党组织全部达到“五好四有”(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所议事)目标。按标准完成社区(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每个街道(镇)建有党员服务管理中心,每个社区(村)建有党员服务管理站。有3名以上党员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没有党员的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党的工作。全市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和群众中得到很好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服务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2、区域目标。雄关区依托嘉北工业园区、关城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商贸、餐饮服务以及劳务经济发展,突出困难、改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构建城市社区、农村和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长城区依托酒钢(集团)公司、嘉东工业园区、嘉酒经济一体化发展,立足于推动三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和“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构建城市社区、农村和工业园区、产业开发区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镜铁区依托讨赖河两岸南市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较为集中的行政资源优势,突出城乡党建交流互动和资源优化配臵,构建城市社区、农村、工业园区、南市区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工作要求。开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试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雄关、长城、镜铁区委和市直机关工委、市委非公企业工委以及市委各直属党委(党组)为责任单位。市委建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试点工作交流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的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正确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新闻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营造氛围。试点工作从2010至2012年,具体步骤分调查研究、整体推进、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实施。2010年3月底前,各级党组织完成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开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试点工作,要把推进“四项统筹”,实行“六联机制”,落实“三大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一)推进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四项统筹

1、着力推进以街道(镇)为主导的区域型党建统筹。以7个街道、3个镇行政区和工业园区为单元,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划分成11个区域,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原则,对区域内的各类组织和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区域性党建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建立由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加的街道(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街道(镇)推行“大党委制”,将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街道(镇)党委委员或党建顾问,构建以街道(镇)党委为主导、社区(村)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村)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协调发展。

2、着力推进以结对帮扶为手段的带动型共建统筹。以部门单位党组织包村(社区)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党员为主要形式,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领导干部与党员结对帮扶为主的“双结双带”活动,建立城乡党组织、党员带动共建机制。一是部门单位党组织包村(社区)和企业。将部门单位党组织按行政村分组,并确定1个部门单位党组织牵头,建立部门单位党组织承包1至2个村民小组和1至2个社区居委会或非公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按照“五好四有”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推进基层党建资源统筹共享、党建工作相互促进。二是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在村(社区)确定联系帮扶的党员户对象,领导干部至少结对帮扶1户党员户,经常性地开展“三送”(送项目、送技术、送温暖)、“三扶”(扶志、扶困、扶技)等主题实践活动,为结对党员提供发展致富的信息、资金、技术等扶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满意度。

3、着力推进以城乡交流为重点的服务型人才统筹。着眼全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加强城乡党员干部资源的统筹和配臵。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按照择优选聘任用、到期正常流转、缺额及时补充的原则,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长效机制,培养选拔熟悉农村工作、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三是党政机关招录公务员,除特殊岗位外,一般要从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竞争选拔。四是实施城乡党员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新提拔且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处、科级干部,原则上要安排到镇(街道)或村(社区)挂职锻炼半年以上;每年组织20名左右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3个月。五是加大基层干部人才培训力度。落实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充分利用党校、职教中心等教学资源,每年培训50名左右基层党务干部,不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4、着力推进以关怀帮扶为内容的激励型机制统筹。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离职补贴“四制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和党员“一帮一”、贫困党员慰问、老党员生活补贴“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机制。建立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离任村(社区)干部信息库,筹集城乡党员关怀激励经费,在“两节”、“七一”前后分两次通过党内慰问发放救助金,实施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按照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健全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的落实和增长机制,到2012年将社区(村)干部正职工作报酬标准提高到每年1万元左右,并落实好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基层党员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的稳定。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经常性党内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排忧解难,为外来务工党员提供子女上学、看病就医、调解纠纷、文化娱乐等服务。

(二)实行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六联机制

1、实行组织联网,构建城乡一体的组织设臵机制。创新组织设臵模式,完善组织网络体系,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一是创新农村党组织设臵。按照产业相连、地域相邻的原则,依托农业专业协会,采取“支部+协会”等模式,设臵农村专业协会党组织;打破行业界限,对近年来发展的农业企业党组织进行调整,实行“村企联建”、“村单位联建”党组织设臵,提高村级区域内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推行农村党建社区化管理,切实打破城乡分割、党建分类的工作模式,从体制上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二是创新城市社区党组织设臵。根据党员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从业情况等不同特点,采取“支部建在楼院”、“支部建在社会组织”等方式,细化党组织组建单元,设臵功能型党组织。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新建街道社区和专业市场党组织建设。尝试设臵网络党组织,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三是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模式,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建成非公企业党组织50个,建成新社会组织党组织20个,不断扩大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四是创新机关单位党组织设臵。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理顺市委直属党组织设臵,加大党组织班子配备力度,提高机关党组织班子的整体功能。

2、实行阵地联建,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建资源配臵机制。按照城乡共享、双向开放、集约利用的原则,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和行政资源、社会资源,促进城乡党建资源优化配臵。一是坚持把城乡基层党建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新建、购买、协调企业提供等措施,逐步解决16个社区党建活动场所面积狭小、破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党建阵地维修、配套和制度建设,加强远程教育终端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有效整合利用社区(村)书屋、老年学校、党员之家等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建阵地的综合运用功能。二是创新为基层党员服务的方式。实行“党员活动一卡通”制度,全市党建阵地向持有“党员活动一卡通”的党员免费开放,着力构建城乡均衡的党员服务体系。建立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和党务QQ群系统,积极开创“网络党课”、“网络党员社区”等网络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由实体平台向网络平台延伸。三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从2010年开始,在三区的专项经费中,按照每个社区(村)每年2000元的标准核定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并建立基层党建专项经费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各级留存党费使用要向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3、实行党员联动,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的区域化管理,着力构建党员实时动态、城乡互动的管理机制。一是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全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党员经常性教育任务。建立城乡结对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加大党员培养、发展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党员作用发挥、生活状况、年龄结构、流动身份等情况,将社区党员分成骨干党员、困难党员、高龄党员、流动党员“四类”,创建“四种”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为党员服务的质量。全面推行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双向联系和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

4、实行活动联谊,构建城乡一体的党组织工作交流机制。按照“双向选择、优势互补”的原则,各区委组织社区(村)党组织结成友好对子,以共过组织生活、共促队伍建设、共谋双方发展为主要内容,构筑多种形式的城乡交流平台,开展城乡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区域性党员志愿者活动,推动城乡党组织和党员互帮互带、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引导党员在统筹城乡发展、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周1次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公开设臵意见箱、电子邮箱,开通热线电话、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的渠道,耐心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5、实行实事联办,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和群众服务机制。各区委负责建立区域性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引导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使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惠及城乡群众。加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建设,为党员提供基本党建业务和个性化服务。在各区推行党组织服务承诺制,每年为城乡居民群众解决几件实际问题。探索建立公益事业联办机制,以共驻共建和社区(村)、企联建为抓手,引导和支持辖区内单位和社会力量捐款或投资建设公益建设。

6、实行发展联姻,构建城乡一体的互助合作机制。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联结城乡发展要素,优化经济资源配臵,推动共同发展。城市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法律等资源和公共服务项目要向农村延伸,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服务;充分发挥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发挥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企业或个人发展项目、投资创业提供服务。积极引导企业、经济能人和返乡人才采取直接投资、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建基地、建企业、建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村级组织定指标、定任务,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积累。

(三)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三大建设

1、创新工作方式,实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按照“典型示范、规范提高、整体推进”的思路,采取领导重点联系、工作重点指导、政策重点扶持等办法,培育一批基层党组织的样板,努力打造一批整体水平高、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基层党建示范点。重点抓好“五个好”村级组织、村干部“一定三有”、村级民主建设“四议两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两推一选”、城市社区党建“三有一化”等五个方面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党建示范村镇、街道社区党建示范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等领域示范点建设,进一步提高创建质量,切实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切实加强以“六好示范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服务效能好,活动载体好,廉政建设好、管理制度好)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单位党建工作。

2、突出改革创新,实施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局,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以党建项目的推行,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从2010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党建创新项目经费17万元,设立“市级党建创新项目基金”,通过规定实现目标、工作程序、完成时间和综合效益,实施100个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即建设7个街道党校;建设7个街道(镇)党员服务管理中心、71个社区(村)党员服务管理站;实施15个村级组织社区化管理。

3、体现党员先进性,实施“党员创业帮带”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创业的热情,发挥广大党员带动群众就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从2010开始,通过财政投入、留存党费划入和社会捐赠等方式,市财政每年安排经费15万元,作为党员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建立“市级党员创业扶持基金”,实施“党员创业帮带”工程。一是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在市委党校建立党员创业培训基地,在农村、企业、社区等建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各区委每年至少组织举办10期党员培训班,努力提高党员创业发展技能。二是党员干部对创业党员帮带。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结合后备干部培养,让党员干部与创业党员结对子,对规模户重点帮,对特殊户对口帮,对一般户普遍帮,积极扶持创业党员发展。三是实施协会带党员、党员带农户活动。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对党员项目优先发展、资金优先帮扶、政策信息优先提供,再由党员带动农户通过发展项目增收致富。四是发挥涉农部门职能。农林、水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力资源等涉农部门要积极扶持具有示范性、带动力的党员创业项目,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与倾斜,推动“党员创业帮带”工程建设。

一是区域联设基本组织,实现组织设臵网格化。按照街区、楼宇、单位划分若干网格,形成村居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行业统筹、人员统筹等多种党组织组建模式。 二是区域联管基本队伍,实现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实行区域党员分片分类管理。三是区域联办基本活动,实现党建活动经常化。围绕辖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重点开展“四联四帮”等区域共驻共建活动。 四是区域联建基本制度,实现党建制度规范化。大力推行“轮值主席制”,健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 五是区域联筹基本保障,实现投入保障多元化。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贴、其它渠道有益补充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上一篇:基层工作报告心得体会下一篇:坚持对党忠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