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交警上路查车

2022-08-19

第一篇:烈日下交警上路查车

交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电动三轮车仍禁止上路

(导语)近段时间,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所引起的交通事故那是一起接着一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交警部门从1月11日开始,将开始为期10天的集中整治行动。

(正文)上午9点多,在咱们钦州车流人流较多仟仟万家购物中心路口处,十几名身着黄色制服的交警,分散到路口的各个方向开始巡视,今天,他们的任务就是查处整治三轮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在记者在场的短短半小时内,四五台无证照的三轮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很快被交警们揪了出来。看,只要是违法上路的三轮车,一律扣留,可不管你是什么单位的,像中国邮政等快递三轮车亦在其中。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 李晓夏:我们就是为了有效的遏制,由于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还有这种三轮的摩托车,特别是这种改装的三轮摩托车,所引发的交通事故,能够确保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特别现在也临近春运了,所以呢我们也才结合春运前,就部署了这一次全市范围的一个专项的整治行动。】

您看,像这台送快递的三轮车,一个人的位置两个人坐,车身都已经严重倾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交警立即让车主腾空车内物品,开出车辆扣留凭证,将三轮车扣留。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 李晓夏:专项的整治行动呢,是从今天,就是1月11号开始进行一个为期10天的整治活动,然后它的范围呢就是全市,包括浦北灵山两个县。】 据了解,在本次为期10天的整治行动中,驾驶拼装或报废车辆的,依法罚款、收缴,强制报废;驾驶无车牌车辆,依法罚款并扣留车辆;无证驾驶车辆的,依法拖移车辆、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5日以下拘留;在此,交警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目前电动三轮车仍不能上路行驶,而且本次集中整治结束后,交警部门还会将持续对三轮车进行整治。

第二篇:在烈日和暴雨下

一、执教者、时间、班级

1.执教者:黄皓2.执教时间:2010.11.243.执教班级:初三(3)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分辨各类描写的类型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旧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悲惨遭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挖掘主题,揭示社会意义。

2.难点:环境描写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上。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说一说烈日和暴雨下的感觉

2.简介老舍的《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但千辛万苦买的车被军阀抢走,后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死,于是他堕落成一个吃喝嫖赌的人。一个要强、淳朴的小伙子就这样被吃人的旧社会给毁掉了。

3.这是一本最使我满意的作品。„„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就能滴出血与泪来„„——老舍语

4.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整体感知

1.顺序:文章以 时间为顺序。

2.线索:以天气变化 为线索。

3.结构:

第一部分(1-10段)写烈日 下的祥子

第二部分(11-21段)写暴雨 下的祥子

(三)初探文本

A.走进烈日

1.自然环境描写1:(第3节)

柳树:病了似的

马路:干巴巴、发着白光

便道:尘土„„结成灰沙阵

牲畜:吐出红舌头,鼻孔特别大

小贩:不敢吆喝

街上:寂静„„焦躁的丁丁当当

天热发狂

2.人物描写:祥子1(第

5、

6、7节)在烈日下拉车

喘不过气来、嘴唇发焦

裤褂裹在身上、鞋袜粘在一起

„„刺目„„难听„„腥臭

昏昏沉沉,没有主意,没有目的

B.走进暴雨

1.自然环境描写2(第

11、

12、

13、14节)变天得快

风:有凉风了忽然大起来

阳光:一阵强,一阵稍暗

柳条:微动飘洒的摇摆随风狂舞

乌云:墨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变天快

2.自然环境描写3(第15节)暴雨得骤

风:利飕有劲

闪电:掀开„„白亮亮的

柳条:惊疑不定,横着飞

雨:雨星:乱撞

雨点:砸

雨道:垂落

空中的河:往下落

3.人物描写:祥子2(第

16、

17、

18、19节)祥子生活在苦难中挣命,在水深火热的活着。 在暴雨中拉车不能抬头,不能迈步,半死不活得往前拽

微微直了直脊背,吐了一口气

咬上了牙,淌着水,不管高低深浅

(四)深究文本

1.直接描写:第1节

 天热得发了狂

 地上像下了火

 空中一些„灰气„浮

2.直接描写(第7节)

阳光更厉害

 空中白亮亮

 屋顶上透着点红

 墙壁上极大的火镜

 地上火镜的焦点

3.间接描写(第4节)

 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打卷枝条低垂

 马路没有水点发着白光

 便道尘土飞起„灰沙阵

 狗吐出红舌头

 骡马鼻孔张得特别大

 小贩们不敢吆喝

 柏油路晒化了

 铺户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人的感受:(第4节)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比喻

5.拉车的人们的表现(第4节)

 有的„„打盹只要今天不至于挨饿,就„

 有的„„喝茶

 有的„„看看

 拉着车的不敢再跑

 还有的中暑、发痧„„

6.直接和间接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天气的直接描写和对人、物的间接描写突出渲染了

7.关注细节

(1)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第16节)

(1) 祥子:“先生,避避雨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第18节)

(3) 祥子趟着水拼命拉他到地点,他连一个铜板也没多。

(第

19、20节)

8.细节描写的作用:

揭露这种人的自私冷酷,从而揭露旧社会的冷酷,揭示祥子苦难遭遇的社会根源。

9.体会景物描写

 找出课文中描写柳树的句子,说说它们是怎样表现天气变化的?

1.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第4节)天气又热又干。

2.柳条儿动了! (第11节)有了凉风。

3.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第12节)风渐大。

4.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第14节)大风。

5.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第15节)暴雨来临前的吓人情景。

6.柳枝横着飞。(第15节)狂风。

7.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第21节)

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祥子当时冷的状态,也暗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命运就像风雨中的树 思考: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叶一样无法自控。(写景,说到底,还是为了写人。)

10.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 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突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的艰难,迫于生活,不得不在这样

的恶劣环境中挣扎。

11.小说的语言

 揣摩下列句子,看看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1.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第4节) “奔、灌” 表现祥子极其焦渴,急于喝到水的情形。

2.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第5节)

用“裹”非常形象地把裤褂被汗水浸透后紧紧贴在人身上的状态表现出来。

3.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第11节)

用“攥”表现出人们迫切的动作和心情。

4.风(带 )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第15节)

一般会说风夹着雨星,但是这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所以用“带”更贴切。

5.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地 (砸) 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第15节)更突出雨点的气势和威力。

6.(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第21节)

祥子浑身湿透,对热无比渴望,“抱”表现了人物渴求的心情。

(五)文本延伸

1.雨 ,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骆驼祥子》第十八章阳光„„

2.反思:好天气,祥子会不会有好的命运?

3.在烈日和暴雨下烈日下像骡马,暴雨下像树叶,揭示冷酷社会,悲惨命运。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

(六)教师总结

1.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环境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2.阅读推荐

中篇小说《月牙儿》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剧本《龙须沟》《茶馆》

(七)作业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天气极冷时的景色,全文不超过200字。

附:板书: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烈日→热→苦↘

暴雨

社会的黑暗

下的

祥子→冷→苦↗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一)激活语言层

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在授课期间逐层深入人心,学生对于丰富的语言的把握有了一定的悟性,同时也对老舍先生的文笔瞠目结舌,不愧是一代文豪,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语段。学生自然对于名著的欣赏油然而生地提升见识。

(二)课堂人生,人生课堂,是追求的课堂境界

对于《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在问题设计上我依旧深深扎根于文本之中,立足于文本本身的语言点,内容点之上。引导学生在文本之中穿梭滑行,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浅层进入文本的深层,从语言层到内容层进而思想层,同时,问题本身所指向的情感色彩带着曲折转换,高低起伏,使得全课犹如一出人生悲喜剧,在课堂中次第上演。但似乎问题只是引导学生去寻找语言,品味语言,不能巧妙的引导激发,课堂容易陷入语言的泥潭,乏味而又无力,教师引导也显得乏力,原因之一在于文本内容语言本身的单一性和繁杂性,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该问题的寂然多少影响了整堂课的节奏和氛围。

(三)深入思想层

本课堂中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性、深沉性问题,直指祥子的形象和内心。一个引导性的问题会为内容铺垫下来,引导学生去理解更深层的内涵。学生在深入浅出的提问中便容易答出一个勤劳,肯干,好强,不甘心,不服输的祥子。文本以“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为事件中心,分别在不同环节中介入了小说的前后情节,一部完整的《骆驼祥子》开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由一选段到一部作品,在本课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四)教师感悟

读《骆驼祥子》中,我读出了自己,我分明地记得祥子在茶馆中孤独的身影,沉默的眼神,这又多么像有时候的我呀;我分明记得祥子对三起三落买车的执著,这又分明是我在教学上的起起伏伏啊;于是,我就读懂了祥子,读懂了老舍。课堂人生,人生课堂,以这么一种眼光去看待我教学的每一篇文本,文本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都开始站立起来,活跃起来。我看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作为一个男人、丈夫、父亲的自责;我看到《背影》中父亲年轻时干得大事,老来颓唐如斯的悲伤;我在奥巴马粲然微笑中看到他祖先苦难而屈辱的身影„„我看到一个精彩的文本世界,一条多彩的人生旅途。

第三篇:烈日下的坚守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连日来南昌气温都持续在39℃左右,7月24日南昌高新区温度更是达到了40.5℃。但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高温天气,为确保加工事业部的正常运营,南昌分公司的员工们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头顶烈日,战高温、斗酷暑,顽强奋战在保生产、保运输的第一线。

天气原本异常就炎热,再加上车辆发动机高强度运转所带来高温,员工们要在这样条件下进行作业,劳动强度相当高。车上没有空调,基本上是上车作业20分钟就汗流浃背。很多员工都备有两套工作服,湿了就换另一套,湿的那一套在外面晾半个小时也就干了。开水也是一个下午要烧

四、五壶,否则补水的速度跟不上出汗的速度。

为实现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也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南昌分公司叉车班实行下午时段两班制:早班下午1:30上班,5:30下班;中班下午2:00上班,什么时候装完车什么时候下班。早、中班两次一轮。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地预防了员工因中暑而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

为避免高温露天作业,叉车班采取“你下我上”的轮番作业方法:将员工连续作业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同时尽量避开中午及下午的高温时段作业。这样既能使员工拥有充沛的精力,又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好工作。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切实确保加工事业部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烤”验着那些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的员工,磨练着他们的意志。他们默默坚守,用汗水演绎着火一般的热情与激情,为公司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南昌分公司 黄馨莹

第四篇: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主备:李加宏

备课时间:2010年9月15日 教学目标:

1. 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2. 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 通过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目标

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 听写词语。

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

(1)从文章标题看,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试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在烈日下,祥子经受拉车的煎熬。在暴雨中,祥子拼命拉车的情况和痛苦感受。祥子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况。

(2)课文中有大段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那么,把标题能否改为“烈日和暴雨”呢?为什么?

本文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是为典型人物创造一个典型环境。具体地说,本文的景物描写是把祥子置身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补足题目就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烈日”越“烈”,“暴雨”越“暴”,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的祥子就越痛苦,越难熬。于是作者便集中笔墨极力描写“烈日”的毒热和“暴雨”的凶猛,以便为祥子的活动创设一个特殊的氛围。

(3)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描写烈日和暴雨变化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4)从文中找出表现祥子心情的句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祥子心理感受的? 祥子“犹豫”(“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胆怯”(“祥子有些胆怯了”)“矛盾”(“他心里腻烦了”)“后悔”(“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难受”(“看见食物就要恶心”)“挣扎”(“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乞求”(“先生,避避再走吧”)“痛苦”(“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作者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在文中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

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

第一次:街上的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第二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

第三次: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

第四次: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第五次: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第六次: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第七次:柳枝横着飞。

分析:作者在小小的柳枝上寄寓了艺术匠心,通过柳枝来表情达意。

1)达“意”:表面上写的是柳枝,实际上写的是天气,第一次写烈日,

二、

三、七次写风,第

五、六次衬托暴风雨来势之猛;作者抓住了柳树所显示出来的种种不同动态,描写了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2)表“情”:文章景物描写有意突出柳树,而柳树又象征着人物的某种遭遇,柳树被作者拟人化了,它在外界恶劣的环境下可怜巴巴、无法自主的情态,是祥子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课文结尾处“他啰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又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写柳枝是为了写人,这样达到以景写人,树人合一的效果。

2.小说写烈日和暴雨,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法。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各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如何描写祥子在中午阳光曝晒下冒死拉车的情形?

第5段,先总写一笔,祥子的选择错了。进而写错在哪里,错在低估了烈日的威势。作者描绘了中午的毒日头是“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到下”,无处不在。整个地上“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至此,作者把烈日的威势写到了顶点。祥子就如同那火镜焦点下可怜的蚂蚁,苦苦挣扎着。此刻,他的大脑失去指挥作用“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身上“发着馊臭的味儿”;脚“好象踩着块湿泥”。总之,他全身“脱水”。特别是脚下的感觉,不仅写了汗出得太多,而且准确地描绘了近乎虚脱时脚步不稳的情状。他喝下“救命”的井水,那正如在滚烫的玻璃杯里放上一块冰,杯子尚且承受不住,人的肚子又怎么受得了?中国有句古语“物极必反”,此刻把毒热写尽,正预示着情节的转化。

4.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暴雨降临的全过程?祥子是如何在水中挣扎拉车的? 风是雨的头,作者先写风由小到大的过程。祥子身上“觉得一点凉风”,“不敢相信自己”,自然去看树。“柳枝的确微微动了两下”,“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先写凉风送爽,大家的惬意。次写片刻之间天空的变化:“天暗起来,尘土全飞到半空„„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最后写狂风的到来,“仿佛什么大难临头”,街上的一切“仿佛都被风卷走了。”10段描写猛烈的雨势来得骤。“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似的”。风与闪交替迭至,从“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的雨星,写到“极硬、砸起许多尘土”的雨点,又从“雨道”写到“落下万千条瀑布”,直写到“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的“一个水世界”。作者以短促的语句,表现雨星——雨点——雨道——瀑布——水往下倒——水世界,这样一个急促变化的全过程;作者观察大自然的细致入微,不能不令我们叹服。然而极写雨之暴的目的,正是为了写祥子之苦。11段写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只是“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他被暴雨袭击得晕头转向,只是“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在水里挣命”。总之,在暴雨下,紧紧扣住“迷糊”来写。这部分揭示出祥子的苦难之一是来自大自然的威逼。

5.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

刻画坐车人的冷酷、横暴,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

6.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平易,注意遣词炼字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 (1)动词的精炼、准确

正如老舍所说,写作时“有时一个字两个字能表达不少意思。你得设法调动语言。你描述一个情节的发展,若是能够选用文字比一般的更简练,更生动,就是本事”。《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动词的运用就体现这个特点。如“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的‘灌’就形象地写出了车夫喝水的快、猛、多;又如“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中“裹”,“砸”、“扫”、“浇”等动词,形神兼备地写出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挣命的情景。这些动词经过作者的锤炼选用,十分传神。 (2)叠音词的音乐节奏美。

文章中运用许多准确恰当的叠音词,如“干巴巴”、“毒花花”、“白亮亮”把太阳的毒,天气的热写得十分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拓展延伸:

老舍笔下的“烈日”与“暴雨”,让我们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恶劣天气,我们曾经也一定遇到过比较特殊的天气,雨、雪、风、云„„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境特殊而感觉到天气的特殊,请选择一种天气环境或天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片段。

五、布置作业: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二次备课) 备课教师:范胜荣

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 教学目标:

1. 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2. 通过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目标

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 2.听写词语。

二、交流展示: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

(1)从文章标题看,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在烈日下,祥子经受拉车的煎熬。在暴雨中,祥子拼命拉车的情况和痛苦感受。 (2)文章如何体现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从文中各找一例分析。

(3)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祥子是如何挣扎的?结合具体语句,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祥子“犹豫”(“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胆怯”(“祥子有些胆怯了”)“矛盾”(“他心里腻烦了”)“后悔”(“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难受”(“看见食物就要恶心”)“挣扎”(“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乞求”(“先生,避避再走吧”)“痛苦”(“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

1.作者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在文中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

2.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 以上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交流展示后,教师再精讲点拨明确: 1.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

第一次:街上的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第二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

第三次: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

第四次: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第五次: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第六次: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第七次:柳枝横着飞。

1)达“意”:表面上写的是柳枝,实际上写的是天气,第一次写烈日,

二、

三、七次写风,第

五、六次衬托暴风雨来势之猛;作者抓住了柳树所显示出来的种种不同动态,描写了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2)表“情”:文章景物描写有意突出柳树,而柳树又象征着人物的某种遭遇,柳树被作者拟人化了,它在外界恶劣的环境下可怜巴巴、无法自主的情态,是祥子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课文结尾处“他啰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又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写柳枝是为了写人,这样达到以景写人,树人合一的效果。

2.刻画坐车人的冷酷、横暴,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

四、迁移运用:

老舍笔下的“烈日”与“暴雨”,让我们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恶劣天气,我们曾经也一定遇到过比较特殊的天气,雨、雪、风、云„„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境特殊而感觉到天气的特殊,请选择一种天气环境或天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片段。 独立写作小组交流选出最好推荐集体交流展示 作业:1.《课时作业》相关内容

2.《巩固案》 板书设计: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烈日烈

——环境恶劣 暴雨暴

乘车人恶——社会黑暗

祥子在风雨中哆嗦得像树叶——命运悲惨 教后反思:

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除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品味外,还要学习写景方法,用于作文:抓住典型景物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作为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必不可少,将预习导学中“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祥子是如何挣扎的?结合具体语句,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变换成“这样的太阳和雨水,祥子为什么不像其他车夫那样避一避,躲一躲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______的祥子?” 这个问题,直指祥子的形象和内心。一问两层,第一层:祥子为什么不像其他车夫那样避一避,躲一躲呢?第二层: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______的祥子?是一个引导性的问题,顺着第一问将问题的内容铺垫下来,引导学生去理解第一问。学生容易答出一个勤劳,肯干,好强,不甘心,不服输的祥子。

但是,他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请快速找出最能说明这一结果的句子。

第五篇:烈日下的那片橄榄绿

刚刚穿过“黑色七月”的滚滚硝烟,在众人羡叹中走进了大学这座象牙塔,然而,这里等待着的第一课却是让人辛劳,让人锻炼的军训,这里,汗水与热情同洒,这里坚持与退却同在;他们拥有很多,他们同样缺乏很多„„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就让我们用特殊的目光,直击大学第一课——军训!

军训开始已经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这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带给大一新生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疲惫?是欣慰?还是„„为此,记者走入了他们的生活。

十五连,是一个女生连,她们是柔弱的女孩,却也是巾帼红颜。“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军训了,在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军训,那个时候虽然只有一个星期,但是军姿、起步、正步基本都学会了,所以,我个人来讲对大学军训没有新鲜感,没有陌生感,没有期待感。”十五连的尹同学如是说道:“不过也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像拔河比赛啊就是高中时候没有的,在拔河比赛里面我们连还是女子组第二名呢!还有晚上的时候,教官教我们唱军歌,《团结就是力量》、《军中绿花》等等好多呢!这些相比枯燥的站军姿、齐步走、踢正步就要有趣多了!”

或许是因为尹同学曾经参与过军训,对军训需要做的学的东西比较了解,在记者采访中并没有感觉到她对于军训有什么激动的表情,只是一脸的淡然。当记者提及到有什么事是军训中最难忘的时候尹同学说道:“不过这次军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属叠被子了,白天我们就在操场上,晚上就在图书馆一楼,教官教我们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横相叠三折坚相每段四十厘米处压缝再取中间对齐!主要是压,要手勤三分叠七分修。突然发现原来叠被子也不简单啊!”

军训也进入尾声了了,和大一同学们相处了十几天的时间,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与体会呢?

宋教官是三连的教官,三连也同样是一个女生连,她们也是一群巾帼英雄。在记者问及军训时同学们是否配合他的工作时,宋教官表示:“我带的新生是一群女生,女生相比较男生而言,体质相对柔弱一些,但是女生也比男生要听话一些,出勤率也很高,只有极个别人缺勤较多,相对来说,大家还是很认真的训练的。晚上的时候,一群女孩子拉着我要给他们唱歌,这些孩子们思维活跃、思想超前,也具有一定的服从意识,充斥着个性与活力。我跟她们在一起也很快乐。军训结束之后希望她们继续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以后和他人相处的日子里,继续发扬军训时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希望她们能在今后遇到困难时,能凭着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果敢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最后,我祝这些孩子们能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余后的训练里,骄阳似火,训练场上却正忙得热火朝天。教官们扯着嘶哑的嗓子喊着口令“正步、齐步、四面转法„„”,新生们一一的完成,大地在太阳的炙烤下喘着粗气,同学们疲惫的眼神却透着更加沉着、镇定的光芒。军训的确是这样,让人疲惫,也让人感到快乐。

采访结束后,我们再次看向操场,他们头戴军帽,身着橄榄绿训练服,腰系铮亮的皮带,迈着方步,好不神气威风。

上一篇: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城下一篇:零首付购房合同按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