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护理

2023-02-26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ADHD) 又称小儿多动症, 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心理精神卫生问题, 其突出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 活动过多, 常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本病的发病率为3%左右, 多见于男孩, 约为女孩的4~9倍[1]。这类患儿患病之后活动过多, 加上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 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因此常受到家长、教师及周围儿童的批评、责备和异议。久而久之, 患儿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缺陷, 如处理不当, 常会影响其学习及性格的发展, 有学者[2]发现25%~50%患儿在成人期有人格障碍、易冲动及有反社会行为, 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和酒精及麻醉剂滥用的高风险人群。

1 病因

1.1 围生期原因

如果在母孕期间患有高血压、肾炎、贫血、糖尿病、先兆流产、感冒等疾病, 则本病的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2倍;20岁以下的小龄初产妇及分娩过程异常, 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1.2 遗传因素

可能与多巴胺受体等基因有关,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 其同胞和其他亲属, 在其童年也患此病[1]。

1.3 压力因素

近年来, 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实施“拔苗助长”教育, 孩子压力过大也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1.4 其他因素

脑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分泌障碍、神经介质代谢障碍、葡萄糖代谢障碍及食物问题。

2 临床特征

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心理改变、学习困难[3]。

3 护理体会

3.1 健康教育

应用教育学原理, 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帮助患儿消除不良行为, 建立一些良好行为。当患儿出现不良行为时, 加以漠视, 或者暂时取消所给予的奖励, 以示惩罚;当患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 予以重视和表扬, 鼓励患儿保持良好行为。同时, 通过集体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 让患儿在游戏中完成学习, 记住和叙述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训练患儿的认知行为和社交技能, 培养其与伙伴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精神, 激发儿童的强烈情感, 帮助其提高社交技能, 控制冲动、激惹。

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教育疗法是通过争取医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合作, 共同进行教育, 达到治疗多动症的目的。 (1) 对父母和学校进行培训, 向他们宣教关于ADHD的理论知识和应付儿童异常行为的方法, 教会他们应如何对待多动症的孩子; (2) 作为多动症的孩子的家长和老师, 要理解孩子的病态不是“不学好”、“故意捣乱”等, 更不能因为孩子的过多活动行为而动辄责骂, 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 (3) 尽力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环境, 使其在家中感觉到愉快和温暖, 并注意教育方法, 多用正面教育或鼓励方式代替批评与强制方法, 要有耐心和信心, 切忌动辄训斥、打骂。

3.2 饮食调护

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 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阴阳失调, 心肾不足, 神志失充而致。近年来研究表明, 儿童多动症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微量元素铁、锌、铜缺乏, 轻度铅中毒, 维生素缺乏, 人工食品中的色素、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摄入过多, 大量食用含甲醛、水杨酸的西红柿、苹果、挂面和糕点都会引发多动症。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适当补充海鲜、鱼类、菌类、豆类、绿色蔬菜、硬壳果仁、香蕉等富含脂肪的食物。禁止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及食用油煎食物。

3.3 心理护理

本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情绪障碍, 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自控力差, 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4];患儿不分场合和地点的冲动、任性行为不但会影响周围的人, 而且会使自己内心紧张、恐惧和焦虑。因此, 社会应加强ADHD儿童的心理护理, 给患儿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生活环境, 要耐心而细致地引导孩子, 多鼓励, 要少批评, 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消除自卑心理。

另外, 多动症的患儿, 行为杂乱、怪癖, 任性, 脾气暴躁, 做事不顾后果, 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做事没有头绪, 不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息、活动及学习的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孩子意识到哪些事情是该做的, 那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同时, 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 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小儿做一些有助培养主动注意能力的训练和游戏。让患儿在游戏中来锻炼思维及判断能力, 引导其按照符合社会交往的原则来思考和看待问题。

摘要: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心理精神卫生问题, 如处理不当, 常会影响其学习及性格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其病因、临床特征、护理体会三方面对该病做以论述, 指导该病患儿早日走入社会。

关键词:小儿多动症,健康教育,饮食调护,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梁肖莲, 黄映月, 陈勤华, 等.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分析和调护[J].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7) :730.

[2] 陈勤霞.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9) :698.

[3] 杨峰.儿童多动症心理饮食调护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8) :845.

[4] 赵光珍, 张秀杰, 周会臻.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临床护理及心理干预[J].中外医疗, 2009 (9) :131.

上一篇:浅谈英语交际法教学下一篇:家风家训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