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传统工业面临极大挑战,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应运而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大学生就业是个常讲常青的话题,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来说,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1: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

【摘 要】 文章通过遴选2014—2018年15家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11个财务指标,构建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并计算各公司相对得分,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四类能力指标赋权,进而对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进行得分排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稀土永磁板块企业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且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最后,为促进稀土永磁企业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稀土永磁;财务绩效;因子分析;TOPSIS

一、绪论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产业被列入国家重点战略支撑产业。2017年,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和推动《中国制造2025》,五部联合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高性能稀土永磁列为国家核心战略材料。

由于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巨大,相关产业一直是我国基础资源型产业。2018年,中国已探明稀土储量高达5500万吨,全球占比超过40%。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稀土主要产出国,近年来,中国稀土产出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80%。

然而纵观国内生产现状,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低级阶段。一方面,产业整体处在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下游。由于相关企业多为资源简单加工型,并且相当一部分非法企业疯狂开采、竭泽而渔,从而导致初级产品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稀土永磁公司财务绩效最优化管理不当,导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投入研发资金不足,直接制约了稀土行业高端材料和器件生产的水平,阻碍了稀土永磁产业现代化进程。

如何保持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最优化,促进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也是本文所重点研究的对象。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稀土永磁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吴一丁、赖程(2015)运用DEA方法参考稀土行业12家上市公司2004年到2012年财务数据分析其经营绩效。邱振豪(2018)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分析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大指标来评价北方稀土公司绩效。程学华(2018)通过线性分析,探索稀土类公司资本机构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二是关于稀土永磁企业价值分析的研究。刘刚(2015)从盈利和相对价值两大维度参考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和托宾Q值三大指标,结合5家稀土永磁上市公司2005年到2013年相应指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王宝权(2015)以包钢股份为例,采用EVA模型,通过对公司2011年—2015年的经济增加值分析来预测公司未来境况,并与公司当前市值进行对比,得出经济增加值与市值变化趋同的结论。周毓萍、夏洋(2018)选取16家稀土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年报数据,引入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价值评价体系,分析中国稀土行业公司投资价值。

三是关于稀土永磁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徐田新(2013)以稀土永磁24家上市公司2011年数据为例,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五大维度选取21个财务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模型,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综合排名。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在有关于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方面的研究极少,所以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大多数学者使用截面数据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结果受随机因素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在我国稀土行业整体盈利受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此外,经理人公司治理有一定年限任期,单独评价一年难以衡量经理人绩效。

三、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评价模型

本文借鉴了罗国旺等(2015)基于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克服了截面数据随机性的问题,选取了2014—2018年15家稀土永磁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盈利、偿债、营运、成长四个一级指标下选取了11个二级财务指标构建了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每年每个公司的综合得分,并进一步采用TOPSIS评价法计算每家公司的财务绩效的最优解贴近度。该模型不仅克服了截面数据随机性问题,而且使每年因子得分具有可比性。

(二)指标体系与样本选取

根据企业财务的相关理论,本文选取了四个一级指标下的11个二级指标,构建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在选取研究样本时,本文依据同花顺行业分类,选择稀土永磁概念板块,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剔除2014—2018年内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确定15家稀土永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同花顺iFinD数据库。

四、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一)因子分析结果

根據指标体系,使用SPSS20.0对2014年—2018年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 相关性检验

相关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2014年—2018年每年的KMO都大于0.6,并且Bartlett检验p值均为0.000***,说明指标体系内部相关性较强,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2. 因子抽取

因子抽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截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实证结果显示,各年的累计方差贡献率都在70%以上,说明此次因子提取已基本包含了评价所需信息,可以较好地解释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3. 因子旋转

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得到各年因子载荷矩阵。本文根据载荷值大小和指标属性,将四个因子命名为盈利因子、偿债因子、成长因子和流动因子。

以2018年数据为例,这四个因子对财务绩效评价的贡献率分别为25.276%、20.700%、17.884%和17.043%,累计贡献率为80.903%,对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解释程度较高。

4. 计算因子得分

采用回归法进行因子得分计算,仍以2018年为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2,可用公式将因子表现出来。

5. 综合因子得分

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乘以对应的成分得分,再除以累计方差贡献率,得到年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因子得分,以2018年为例

Y=(25.276%F1+20.700%F2+17.884%F3+17.043F4)/80.903%

综合来看,各年上我国稀土永磁上市公司综合因子得分差距明显(见表3),有的年份许多公司得分为负值,如2018年盛和资源因子得分为0.799,*ST创兴因子得分为-1.728,说明我国稀土永磁行业公司实力差距悬殊。究其原因,一些稀土永磁概念公司过分依赖稀土相关原材料开采和出口销售,没有投入足够的研发,缺乏自主技术,稀土高端产业链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二)TOPSIS综合得分

使用MATLAB2016b對2014—2018年各年综合因子得分进行TOPSIS评价和最优解贴近度直方图绘制。

为避免截面数据中偶然事件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采用TOPSIS法对稀土永磁上市公司2014年—2018年财务绩效因子得分进行评价及排名,最终结果如表4。与最优因子方案的贴近度(f*t)越高,表示财务绩效越好。

从整体看,每年综合因子得分都较高的公司,最优因子方案贴近度也较高。如江西铜业在2014—2018年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基本保持在3名以内,只有2018年掉落前三,但排名仍然较高,结果最优解贴近度排名第一。我国约80%的稀土永磁上市公司最优解贴近度在0.5~0.8之间,说明我国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仅有12%的稀土永磁上市公司最优解贴近度位于0.8~0.9,没有公司最优解贴近度处于0.9~1.0,说明我国稀土永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稀土永磁行业过分依赖稀土原材料开采,盈利受原材料价格水平影响大,加之缺乏自主技术,未充分发挥稀土行业这一高端产业价值。

五、结语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稀土永磁企业普遍呈现发展不充分态势,整体受稀土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较大,而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因子得分较低,可以看出,我国稀土永磁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而财务隐患严重。为提高我国稀土永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竞争力,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一)加大科技投入

稀土行业企业内部要通过投资或者创业投资等相关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强国内各大型稀土企业的合作,加大对科技创新相关产业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型企业,组建关于稀土应用的产业联盟,打造稀土磁性产业的领先地位。由简单原材料生产转向高附加值成品及生产服务方向,加强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配套合作,延长相关产业链,提升稀土产业链整体效益,促进稀土永磁企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发展。

(二)优化企业管理规章制度

稀土磁性材料产业的发展与稀土资源的供给需求和价格变动相关,为谋求产业发展应以稀土市场资源需求为核心导向,加强稀土磁性材料产业生产管理;充分利用稀土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强化稀土行业全方位监管,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良好财务支出管理框架,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细化企业阶段性资金使用,增强现金流量控制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优化企业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由依靠资源消耗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三)积极推动企业绿色生产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稀土永磁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定期整顿,淘汰治理不达标的落后企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建立稀土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研发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创新工艺技术,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升级企业制造技术和相关工艺设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建立稀土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等相关制度。

【参考文献】

[1]涂梁华,朱靓,谢艳,等.推动江西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稀土永磁产业质量提升为例[J].质量探索,2020,17(S1):46-59.

[2]吴一丁,赖程.产业链视角下的稀土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5,17(1):128-133.

[3]邱振豪.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稀土行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4]程学华.中国上市稀土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2):134-137.

[5]刘刚.基于产业整合的稀土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分析[J].商业会计,2015(17):25-27.

[6]王宝权.基于稀土资源整合背景下的包钢股份投资价值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周毓萍,夏洋.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稀土行业投资价值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57-62.

[8]徐田新.我国稀土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3.

[9]罗国旺,刘衍民,黄建文,等.基于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在面板数据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经济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16):77-85.

作者:廖信林 杨正源

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传统工业面临极大挑战,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应运而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大学生就业是个常讲常青的话题,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来说,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已有文献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学生就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两者的关系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学生就业;传统产业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传统工业面临极大挑战,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应运而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大学生就业是个常讲常青的话题,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来说,顺利解决大学生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本文就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投资结构变动及大学生就业的效应做些研究和探讨。

一、基本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用重要地位、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自主核心技术、能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现阶段我国要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个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动,而投资的增加则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大学生“就业难”、“有业不就”等问题的愈演愈烈,如何安排大学生就业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投资拉动和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资本、人才、创新的要求很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素质群体,是人才和技术创新的摇篮。因此,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解决大学生就业有效结合起来,认清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1.国际背景

金融危机后,为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基于争抢竞争优势,纷纷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大投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培育市场,加速新兴产业发展。

美国制定《重整美国制造业政策框架》,再次确认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要优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和高生产率的生物工程产业,保持航空产业的领导地位,振兴钢铁和汽车工业,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积极培育纳米技术产业。如奥巴马政府推出庞大的“美国复兴和再资计划”,力求通过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方式再造美国增长;宣布将R&D(科学技术领域)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值,并计划投入1200亿美元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还提出要对研发税收抵免永久化立法,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等采取税收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2.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年平均增长10%,工业化正在深化过程之中,传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仍在增长中,全球化时代下,中国的发展需要增强竞争力,应对持续增长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压力,需要新的产业支撑。包括新资源开发与再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催生新的节能环保产业,其外部性强,需要新的制度和机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需要提高竞争力。

与上个世纪相比,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我国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制成品出口,甚至包括一些成套设备出口竞争力明显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有所提高。但所有的这些主要依赖跨国公司的设备和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处于产业链分工的底端。

3、大学生就业行业分布现状

现选取2007-2009年大学生就业专业进行分析。数据来源麦可思就业报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关联的就业效应

1.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关联的行业

从行业类型来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并存,其产业本身包括技术的研发与制造过程。

1.1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领域可分为六大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

1.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计算机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行业

1.3生物产业

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以及生物制药

1.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制造业的上游高端产业,包括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1.5新能源产业

主要有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

1.6新材料产业

包括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材料、新能源材料、特殊陶瓷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行业

1.7新能源汽车产业

只包含一个行业,即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先进原理、先进技术所形成的汽车行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就业效应对比分析

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的非传统行业。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原则,现选取单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单个传统行业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在产业样本选择上,选取环保产业和橡胶制品业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经济信息网。

指标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产业效益贡献率(产业年均就业人数、产业总产值)和产业自主创新率(产业R&D投入率、产业销售收入率),传统产业包括产业经济效益(规模效应系数、劳动生产率)和产业贡献率以及劳动力吸纳率。

参照相关资料,数据整理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效益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产业,无论从劳动力吸纳程度还是就业人数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要优越于传统产业。

四、文献回顾

1、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王星(2011)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新一轮地方经济振兴的着力点,他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发展新兴产业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总结出河南省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会,回避威胁,制定正确的策略,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郭连强(2011)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实践做了一些研究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核心技术。欧阳峣、生延超(2010)总结近年来学者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作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与不足,认为我们应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为其发展提供针对性的策略。

不仅在理论上,在实证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

孟祺(2011)对发展新兴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调研,依据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趋于短期化和定向化,缺少普惠性和长远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基础性的研发平台和专门性的产业融资平台,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相关经营领域。熊勇清、李世才(2010)分析了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发展的逻辑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者的评价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两者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状态,应进行战略改革。

2、大学生就业

理论层面上,程立军、王丽娜(2010)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题根本上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所致。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舒缓大学生就业集中地区的就业密度;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刘绍斌、姜燕(2008)提出现代服务业对就业者素质水平要求较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拉动大学生就业增长,并探讨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结论得出大学生就业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合适工作岗位,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能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杨自辉(2008)就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中遇到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物流企业规模也偏小、工资待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在物流行业中成功就业,高等院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定位、心态的引导与培养,依据物流岗位群、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不断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惠敏(2007)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应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实证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

洪莹、吴健豪(2011)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索了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总结出基本条件、工作能力、道德品质、潜力和职业定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五个因子。徐丽敏(2011)对天津南开大学等四所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对现阶段大学生有业不就就业难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要解决这一现状,关键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郭虎子、黎维锐(2010)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迁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杭永宝、王中(2009)从教育、经济和就业三个结构对就业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认为应该着力调整教育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需求信息、行业准入、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导向、监管、服务作用。

五、简要评述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调整现阶段产业结构,以政府投资拉动为导向,广泛吸纳人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而实现大学生就业则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面向市场,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总结两者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这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大学生就业也依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星.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1).

[2]郭连强.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新动态及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1(1).

[3]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4]孟祺.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认知和评价的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11(1).

[5]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

[6]程立军、王丽娜.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0.

[7]杨自辉.论大学生在物流行业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教学.2008(11).

[8]惠敏.第三产业与大学生就业[J].探索创新.2007.

[9]洪莹、吴健豪.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2).

[10]徐丽敏.大学生“有业不就”现象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11]郭虎子、黎维锐.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11).

[12]杭永宝、王中.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分析及破解[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作者:徐丽

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篇3: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 要:陕西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比较而言还存在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投资有限;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高;缺乏带动产业成长的龙头企业;军工电子特色优势与民用技术融合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投融资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产业创新、人才政策,强化智力支持,做强基于企业间分工合作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策略选择

一、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是西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域。目前陕西省共有电子信息业企业1 300余家,从业人员约19万人,产品涉及电子信息设备、材料以及软件服务业等十二个行业上万种产品,形成了以西安、宝鸡、咸阳3个中心城市为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带,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与规模效应初步形成。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聚集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彰显;产业特色逐步明显,陕西电子元件、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卫星导航、雷达和电子材料等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省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支撑产业规模提升的重点行业;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逐步推进新兴产业逐步形成,物联网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链较为完善,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新型平板显示部分产业和技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等方面。

二、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及结论

广东是珠三角的核心,也居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首位,四川是中西部的代表,陕西虽与四川同属西部城市,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较之四川仍有很大的差距。选择三地进行横向比较对陕西电子信息产业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1.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创新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动力,因此产业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选取能代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竞争力的四个指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科技活动人员数、专利申请数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较高,与广东省相差不大,说明在人力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上与其他两省差距较大,可见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两省有明显的不足。

2.产业集聚程度比较分析。目前陕西已形成了以西安软件园为基地的软件产业集群;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深圳光伏能源股份公司、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的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雏形;服务于航天航空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集群;以英飞凌等为龙头企业的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产业集群;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嘉载通信、西电捷通、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80 多家企业的通信设备产业集群;聚集了西京电气、创联电器、富士达、科耐特、彩虹股份、康鸿电子、瑞联、天和集团等40 多家企业,重点发展射频连接器、厚膜电路、新型表面贴装元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产品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从表1三地电子信息产业聚集程度指标比较可以看出,陕西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位熵明显低于比较省市,说明电子信息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陕西的区位熵与广州相等,与四川基本相当,说明陕西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在集聚规模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反映产业聚集动态变化的产业聚集指数中,陕西电子信息制造业较落后于比较的省市,说明陕西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集群发展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科教资源的比较分析。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教育、研发中心,拥有40多所高等院校,2 700多个科研机构,每年能培养大批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此外,四川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大学生来此工作,并保持着较高的人才稳定性,较之沿海城市具有长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据统计,四川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万人,其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占4%,大学生占30%;软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其中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广东省高校数量较少,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所、大学。广东省作为东部沿海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能够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生活待遇,且其毗邻港澳、华人华侨众多这一地缘、人缘优势,每年吸引着大量的高新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但同时也表现出人才稳定性较差,流动性较强特点。

陕西是中国科教大省,拥有80多所高校、近千家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才,每年有2.5万大学生和研究生毕业,有30多家境外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神州数码等在西安设立了研发中心,拥有着雄厚的研究开发、基础装备的优势,沉淀了大量的科技成果。陕西信息产业人才整体上呈现出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尤其是在人才结构上,处于高端的高级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陕西具有相对的科教资源优势,但其由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方面的不足,导致大量人才外流,使得人才相对匮乏。

4.比较分析结论。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且增长不大,“十一五”期间,与全国20%的增速存在一定差距。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GDP中的比重逐年减小,在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中排名靠后。

投资有限,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每年争取到的国家投资以及省内投资力度不大,难以在资金密集的行业领域有所突破。平板显示产业亟需增加投资规模,做大产能。新一代通信企业目前集中在研发领域和产业建设期,还未形成规模化。缺乏高增长的投资类和消费类终端产品的项目投资。

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高。在与西部、中部其他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主动出击进行目标明确的招商活动较少,由此吸引到的制造业重大引进项目十分有限。

缺乏带动产业成长的龙头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缺少成长性和爆炸性增长的知名品牌。同时,省内许多大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产业资源分散,难以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链短,省内配套率低。

军工电子特色优势与民用技术融合能力不足。虽然陕西省军工电子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发展格局,目前企业仍然高度依赖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自我独立发展的能力不强,公司对所投资的民用产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投资项目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企业发展缓慢。军工电子企业应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军民融合,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大力发展民用产品,做大产业规模。

人力资源欠缺。陕西虽然具有相对的科教资源优势,但一般人才资源过剩,高级人才资源还是相对欠缺。

三、提升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选择

1.完善投融资制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和产业转移动态,完善招商政策和投资软硬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组团招商、部门招商、企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形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结交国内外同行业客商,攀结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鼓励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省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研究。进一步完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创业投资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区域性新兴产业的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向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的倾斜,有效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型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2.完善信息产业人才政策,强化智力支持。要采取措施制定留得住人才的政策,如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公寓中心,高新技术人才可以低租金或免租金入住,解决他们的暂时性住房问题,吸引省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到陕西高新技术园区办研究生院,补充陕西省在一些高端技术上的研究实力不足问题。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增大对科技产业化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科技人员的研究经费,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业或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入股,参与分配。加大对信息产业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人才流失。

3.完善基于企业间分工合作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形成企业间严密分工与合作的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以及专门化基础结构的集群,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宝鸡航空电子基地、西安电连接器基地、专用机械生产基地、防空雷达生产基地、汽车电子生产基地、咸阳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基地辐射带动功能。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做成区域品牌,推动基地硬件建设和基地集聚效应的形成。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产业集聚的方向,逐步做大做强光电子产业。抓住机遇推动“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园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8.

[2] 张忠德.陕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南李锁

上一篇:学习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