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坚持党的领导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起来。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之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建设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实现和维护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巨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核心,来广泛地动员、领导和组织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行管理国家的职能,就必须肩负组织和支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艰巨任务。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开基础。根本上,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要求,即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前提和基础,人民当家做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目的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适当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的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保证自己当家做主的各项民主权利,是依法治国的实质。而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过程。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第二篇: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

(1)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作用。改善党的领导,则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2)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不坚持党的领导,就谈不上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经说过:“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这个精辟论断,对于我们理解新形势下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空洞的、没有感召力的口号。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 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思路:一是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三是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他们是谁?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积极推进者。他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

他们有多少人?国家统计部门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数据。而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估算,他们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总人数在1.5亿

左右。

——摘自新浪网,2007年6月17日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2006年11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是:

出现了新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新社会阶层尽管财产状况、文化阶层、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差别,但共同特征是: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主要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是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紧密相关的。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结构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改革开放之前,全社会的阶层结构十分简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阶级和一大阶层,即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加上一个知识分子阶层。由于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都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劳动者的所有制结构也呈现出高度公有化和单一化的性质。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传统的三大群体很快被日益细分。

一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改变,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和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对于管理的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由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型的速度大大加速。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工人;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被有些研究者成为是构成中国“三元社会结构”(工人、农民和农民工)的重要基础。

三是即使在一个群体中,因为职业、地域、层级、技术上差异,也日益分化成不同的“亚群体”。以工人阶级为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全民所有制职工和集体所有制中工作的职工总数相对减少,而在私人企业、三资企业、个体经营中就业的劳动者不断增加。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劳动者的所有制类型又重新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原因包括:

①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②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

③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

二、第三产业;

④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者”的行列。

第三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忠诚于党,是当代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我军官兵最重要的政治品格。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

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挑拨和离间党与军队的关系,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

的基本社会制度。近来,有的人以西方国家体制为参照系,在涉及军队与政党、国家、人民等重大关系问

题上散布所谓“公器公用”和“文明社会规则”等观点,贩卖的还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

那一套。因此,有必要深入、系统地给予批驳,以正本清源,释疑解惑,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

军魂意识,净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三个为什么‟系列解答”。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引人注目的错误政治观点,也是敌对势力

对军队渗透破坏的一个纲领旗号。其中,“军队非党化”处于首要和核心位置,“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

家化”都是在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的延伸。“军队非党化”否定军队与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内在关系,进而

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深入剖析和深刻认识“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及其严

重危害,对于坚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保持我军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队非党化”掩盖了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极其荒谬和虚伪的

军队和政党都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军队必须接受政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

历来认为,政党和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组建的政治组织和武装组织

。政党是阶级的领导力量,军队是阶级的暴力工具,军队只有接受政党的领导,才能保持自己的阶级性质

,并成为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有效工具。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不隐瞒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公开声明自己代

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明确宣示工人阶级政党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中,必须建立和牢牢掌握自己的军队

。早在苏联红军创建时,针对当时资产阶级所宣称的武装力量应当是“独立的”、要“置身于政治之外”、实

行“非党化”等错误言论,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使军队不问政治,

这是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的伪善的奴仆们的口号,实际上他们一向都把军队拖入反动的政治中”。尽管随

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从

属于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这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观察和认识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本思

想武器。

“军队非党化”是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主张。

“军队非党化”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军队应与政党分离,不归某一个政党直接领导。在近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

,资产阶级政党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但为了竞选和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它们往

往以全民利益代表的面貌出现,不仅不愿承认其政党的阶级性,也不愿承认其军队的阶级性。由于资本主

义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制度,执政党总是处在经常性的更替轮换当中,这也客观地决定了军队

不能为某一个党派所直接掌控。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里,根本不存在所谓“非党化”的军队。政党政治是通过政党来掌

握国家政权、

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不同,当今世界的政党政治有一

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等多种类型。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接

受执政党的领导,只不过对不同国家和政党政治类型来说,其具体的领导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实行一党制

或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制的国家,由于不存在其他党派的竞争和掣肘,执政党往往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而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国家,尽管从表面上看军队不属于哪一个政党,执政党也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

,但实际上,不仅执政党可以通过国家权力机关,运用相应的行政权力对军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就是那些

在野党,也可以通过议会等平台,通过参与有关军队的人事任用和政策制定等事务,来对军队施加一定影

响。因此,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执政党领导军队是一个普遍规律,军队与政党具有必然联系是一种

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不能被掩盖抹杀的事实。有人推崇美军的所谓“非党化”,殊不知美军

的最高统帅——总统,就不是党外人士,仅有“驴”与“象”之分而已。

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文明社会规则”和“普世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错误和荒谬的。人类文

明发展多样性的历史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政治模式,同样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党军关系模式。政治制度决定军事制度,政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党军关系的差异。不同的党情、国

情和军情,必然会派生出不同的党军关系模式,把“军队非党化”作为“普世规则”,用来衡量和评价不同国

家和民族的政党政治和党军关系,甚至试图把它强加给其他国家,不仅理论上极为荒谬,实

践上也是站不

住脚的。

宣扬“军队非党化”的实质和要害是要军队脱离共产党领导,最终目的是改变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军队非党化”,就是军人没有参加党派组织的权利,军队中不能建立任何党派组织,军队不对任

何党派负责,不接受任何党派的领导和指挥。在当代中国,针对我军宣扬“军队非党化”,直接目的就是要

“军队非共产党化”。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党创建了人民军队,并

依靠这支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我军不断发展壮大和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在军队各

级建立起严密的组织,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实现对军队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领导和

直接有效的指挥。除了中国共产党和她的助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外,不允许其他任何党派和团体在军

队中建立组织和开展活动。这些制度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军队的团结统一和纯洁巩固,保证了军队牢牢置

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形成了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国内外敌对势力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军队国家化”,其指向性十分明确,那就是要军队中不能有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能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

从更深意义上分析,宣扬“军队非党化”,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政治模式决定

着党军关系模式,党军关系模式反过来又体现和影响着政党政治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实行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是我们国

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与这一制度相联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党

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和直接指挥,是基本的党军关系模式。这一政治制度和党军关系模式,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各种敌对势力出

于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鼓吹“军队非党化”,实质上就是要改变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这一根本制度,把西方那一套多党竞争的做法搬到中国来,在中国推行多党制,使中国丧失自己特有的

政治优势,最终变成西方的附庸。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殊的国情、党情

、军情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近代以来,中国曾效仿西方实行过议会政治和多党制,但结果都以失败

而告终。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

,也是曾经饱受灾难和屈辱、又正在亲历国富民强的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在当代中国,不存在多党轮流

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不容许实行多党轮流执政。“军队非党

化”缺少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没有任何推行的理由和价值。

“军队非党化”,将严重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兵权之所在,

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近代中国政权衰微、军权旁落、军阀四起、连年混战,给国家

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

本原则,在失去军权的时候也丧失了政权,造成了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

国的国情条件和发展阶段,盲目引入西方国家包括“军队非党化”在内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经济衰退和社

会动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始终巍然屹立,不断

走向繁荣昌盛。邓小平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

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

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对此,我们应该有十分

清醒的认识。

第四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近年来,境内外反对势力把军队作为重要目标,加紧渗透破坏,极力攻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肆宣扬“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动摇我们党重要的执政基石。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即党指挥枪)。 “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2010)第一章第四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其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党指挥枪的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其一些武装力量,要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因为在今天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军队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开展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和科学把握中国革命斗争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和逐步完善起来的。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也标志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开始。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

1932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训令》中,第一次出现了“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的字句。

1938年11月6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提出:共产党不争个人兵权,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争人民的兵权,并形象地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表述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选人也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加强军队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江泽民同志在担任军委主席时,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2004年9月21日, 胡锦涛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始终关注、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中国国防大学政委、上将赵可铭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一文中说,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观点的影响。赵可铭说,军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坚持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持中国军队性质的根本前提。赵可铭尤其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解放军始终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根本前提,是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要求。不断强化全军官兵的军魂意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是解放军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

党对军队地绝对领导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出的真理性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这是确保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第五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荐)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原标题: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

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进一步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列宁对共产党的性质也作过明确阐述,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政治前提、实践基础和根本条件。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早在1942年9月,我们党就强调:党“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 1962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90多年来,正是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自觉。增强政治意识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首要条件。要把握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就要挺起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信仰的力量凝聚意志力量、统一思想行动;要立起纪律规矩这个顶梁柱,以铁的纪律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当前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定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章,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前进。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提升观全局谋大势的能力。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行动,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大局,就要深刻认识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自觉服从大局,就要坚决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或叫作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坚决服从大局,就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服从中央部署、服从大局需要。坚定维护大局,就要把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实际同大局联系起来,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一致起来,使十九大精神迅速转化为各地方各方面的生动实践。

进一步增强核心意识,筑牢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紧紧围绕核心,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本质要求。确立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充分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核心;必须在行动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绝对忠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做到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坚决抵制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

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看齐意识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根本保证。看齐就是要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看齐。看齐既要在思想上看齐,也要在行动上紧跟,更要在工作中担当,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上勇挑重担,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精神贯彻到位、落实到位。

三、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委要立足大局,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实施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领导,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和全面落实;要统筹协调和处理好与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好经济、组织、宣传、纪检、统战、政法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协调各种利益、理顺重大关系。党的各个部门都要对党委负责,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和属性,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能履行好党的政治责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同时,落实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在服务中体现党的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通过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健全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健康运行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健全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最高原则之一,是党实现对一切工作正确领导的可靠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必须做到“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确保政令畅通。要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努力使各项制度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使制度运行涵盖各个领域、兼顾各个方面。

完善个人分工负责机制。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基础和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实现集体领导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完善个人分工负责机制,就是完善集体决策的执行机制。要明确规定各个领导成员所负的具体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一旦领导班子作出决定,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按照分工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创造性地工作,保证集体决策得到坚决贯彻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一级党组织提出。每个班子成员都要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领导集体权威,既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又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

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民主和集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意志、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要反对借集中之名搞“一言堂”、家长制,又要防止以民主之名自作主张、自行其是,防止和克服个人专断和软弱涣散两种倾向,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上一篇:如何统计调查问卷下一篇:如何树立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