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米的换算教案

2022-08-22

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活动内容、步骤设计的蓝图,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也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改进的重要材料。教案就如同编剧写的剧本、建筑用的图纸,不仅有备忘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资料积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米和米的换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千米和米的换算教案

《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设计

王村镇中心小学 彭俊玲

一、教学目标

1、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明确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长度和用法,用刻度尺画线段的方法。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再次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

3、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课本第八单元,提出问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师指名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较多: 生1: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生2: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生3:我知道了我的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长。 生4:……….

2、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内容。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1 系。

(2)师: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1和2之间是1厘米,2和3之间是1厘米……….。最后总结:直尺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寻找尺子中的几厘米?让学生不但知道尺子中有1厘米,也能说出任意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几厘米。

(4)从生活中寻找长1厘米的物体,巩固1厘米的表象。

(5)从生活中寻找长1米的物体,巩固1米的表象。

3、阶段性小结:

(1)复习总结厘米的应用:

师:我这里有一支铅笔,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厘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2)复习总结米的应用:

师:我们的黑板,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3)复习用直尺和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复习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并指名在投影下演示。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复习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测量时由于黑板较长,一人测量有困难,所以可以指名两位同学合作共同测量。

2 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直尺和米尺的测量方法,学生齐读。

4、综合练习: (1)练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应用。指名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并说出选择的理由。特别注意最后一题,这一题目较难理解。 (2)复习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出示一个长方形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3)复习遇到尺子不是从0开始的题目,练习这一题目,让学生直说出答案及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答案,。数一数,数出有几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直接书写算式。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4)在圆圈里填上“>”“<”或“=”,是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应用的另一种形式。同时也复习了“>、<、=”的用法。

(5)画线段,画一条比9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这一题目,首先要带领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并能说出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6)给小动物排队和最后的可以怎样量?是本节课中两个综合类的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主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要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

5、课堂小结:回忆本节课复习重点,你有哪些收货? 2013.6

第二篇:《千米与米换算》教学设计

10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

1、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如何巧计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

3、单位换算填空练习。

二、新知学习。

1、教学千米与米的换算。

出示例5:3千米= ( )米 想: 5000米=( )千米 想:

2、练习:书第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闯关练习6道。

四、拓展练习。

1、书第10页第5题----6题。

2、妈妈要带小明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的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口算册25页、26页。

七、板书设计:

千米与米的换算

3千米=( )米 想: 5000米=( )千米 想: 教学反思:

学生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掌握长度单 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进行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是本 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3千米=()米 ,5000米=()千米时,放手 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 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 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 米之间的关系,能熟练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进行单位换算,准确率较高。

数学组:王娜 2014年10月

第三篇: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1)出示: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四、巩固练内 当堂检测

1、练习二3,做完后同桌交流。

2、练习二4,思维训练,小组内交流,集体展示。

3、自我检测:练习二5

五、互评交流 体验成功

同桌交流换算方法,集体交流。

第四篇:教案——厘米、分米和米

《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厘米、分米、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整米数)。根据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知道“厘米、分米和米”的大概长度。

2、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把尺子。

3、学习如何准确的测量身边的物体。 四:教学重难点点

掌握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十: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测量物体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厘米、分米和米)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5、师:如果我们测量稍微长一点的物体时,一般用“分米、米”做单位进行测。(本节课主要讲“厘米”,“分米和米”会粗略的讲一下)

(二) 学习新课(在最后将引出“分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师:大家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大家动起手来自己制作一把尺子吧。(做一把尺子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具有可加性。)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回答)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多媒体演示两种量法),

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3、认识长度单位“米”(再巧妙的引出“米”) 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米”。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4、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5、教学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出“分米”) (1)初步质疑.

师:好,我们之前讲了两个测量单位——厘米、和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指着黑板1米长线段中一份说,这一份是10厘米,我们也可以表示成1分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又说:这是告诉我们1分米=10厘米。问:既然1米可以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10厘米,1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多媒体出示 “磨损的尺子” 的图片),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分别以厘米和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和米做单位的。

十一:板书设计

厘米 —— cm 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 米—— m 画出米长的线段

分米——dm 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1米=100厘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多媒体展示,并展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厘米和米教案

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6~97页期末复习题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这学期的数学课除了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还学习了厘米和米、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今天就复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线段、厘米和米,加强长度观念;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加深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二、复习米和厘米 1.回忆整理。

提问:还记得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吗?同桌讨论,不记得的同学可以再看一看课本。

交流:这个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

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交流时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线段的图形和特点;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度;米和厘米的关系等) 结合交流,画出线段并板书:直的

两个端点 结合交流,板书:1米=100厘米 2.做期末复习第11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线段。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上“0”刻度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 3.“身体尺”举例。

引导:还记得身体上的“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说。 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 4.做期末复习题第12题。

(1)提问:米和厘米哪个长度单位大一些?怎样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用米作单位呢?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2)比划或举例说明下面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1厘米、1米(比划1米或举出课桌的长等);4厘米、4米(黑板的长、教室的高等);8厘米、8米(教室的长等);15厘米、15米(5层楼房的高等)。 (3)选择

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题第12题。 交流选择结果,适当说明理由。

三、复习平行四边形 1.回忆单元内容。

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些什么?

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几边形?(板书: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自己怎样画成的。 2.图形判断。

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包括一般四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让学生说说各是几边形,再说说四边形里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也是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举例。

日常生活里,你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 4.做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独立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表格。 交流填表结果。

5.做期末复习题14题。 学生先估一估。

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几厘米?比一比边的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

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有刚才的秘密吗?

四、复习观察物体

1.做期末复习第15题。 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观察茶壶的?他们各人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连线。 交流:怎样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哪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注意比较壶把、壶嘴各在观察着的哪一边) 2.学生思考。

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告诉大家吗? 指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不同。

五、课堂小结

引导:能举例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你更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

上一篇:禽流感防控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明祭英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