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2022-07-10

第一篇:农村法律顾问工作

2011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总结

2011年即将过去,在县司法局、本所及各顾问村的关注和支持下,我定期到各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参加各顾问村重要活动,以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尽心尽责地为各顾问村依法治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现将2011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率。

今年是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第二年,由于各村刚进行新一轮的村两委选举,新的干部及周边群众都还不太了解此项工作的具体职能和重要作用。为此,我把宣传工作放在了首位。在走访农村签订顾问合同过程中发放市县司法局关于开展农村法律顾问的文件通知,为村两委人员和村民讲解文件要求和精神,让村民充分了解律师的作用。并且积极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广场法律咨询和法律讲座,为广大村民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分发联系卡片和法律宣传册。

二、采取多种形式为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

根据顾问村的法律需求情况,鉴于以前顾问村操作程序简单,不够规范,往往引起各种矛盾,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也有意见,产生很多纠纷,既影响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影响了顾问村的和谐稳定。为维护村集体经济合法利益和稳定,我采用了提供法律咨询,进行释法解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村规民约以及合同、协议;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协助处理其它涉法案件等形式,向各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我为各顾问村提供上述法律服务时,一律不收取费用,为顾问村集体及村民代理诉讼、仲裁等案件,涉及有偿服务的,由法律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协商一致,并以合同形式另行约定。通过诉讼和非诉讼途径,为村里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帮助。此外,我在担任农村法律顾问过程中,若发现顾问村有违法经营和不依法管理行为的,立即予以指出并督促抓好整改。

三、推进法律服务进顾问村,为构建和谐农村作贡献。 我通过定时定点和不定时不定点相结合的方式向各顾问村提供法律服务,目的是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推动顾问村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为此,我主要承担着以下几项工作任务:一是为顾问村集体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努力促进顾问村依法管理。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前进,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招商引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扶贫开发等现代农业,必须将法律服务送到顾问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促进顾问村集体经济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为顾问村民主法治建设搞好服务,努力推动顾问村民主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强对顾问村村干部、村各类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个体经营者法制宣传教育,帮助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能力,引导他们依法办事、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动顾问村民主法治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为顾问村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搞好服务,推动法律服务进顾问村。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在顾问村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法律服务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顾问村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服务向农村的延伸。

通过一年来参与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我积极为各顾问村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规范了顾问村两委会的工作,相应的减少了矛盾,使顾问村村民对村两委会的意见少了,村里的工作开展也顺利了,极大地促进了各顾问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11月1日

第二篇:农村法律援助工作问题与研究

延庆县司法局 袁艳华

为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县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结合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近期我们对我县近三年的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目前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与现状

(一)我县农业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数据

我县共有15个乡镇,370多个行政村。据延庆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数据,截止2012年,我县常住人口3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0.5%;常住外来人口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1.7%。2013年农村人均收入15504元,较北京市农村人均收入低15.4%。

(二)法律援助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我县设法律援助工作机构一个,即法律援助中心,直属县司法局管理,主要负责全县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批、指派、案卷归档等。下辖18个镇(街)依托司法所均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配有2-3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负责法律咨询和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376个行政村均设有法律援助联系点,配备一名法律援助联络员。除此之外,还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残联等社会团体设有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在延庆看守所筹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指派律师定期坐班,为符合条件的关押人员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援助服务。

(三)近三年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我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1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案件515件,人身损害赔偿28,交通事故损害赔偿70件,工伤9件,追索劳动报酬316件,追索赡养费18件,受援人中农民工432人,涉案金额达191.9万元。

2012年,我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4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案件337件,人身损害赔偿14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33件,工伤8件 ,追索劳动报酬196件,追索赡养费5件,受援人中农民工264人,涉案金额达390.2万元。

2013年,我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64件,涉及农村及农民的案件534件,人身损害赔偿33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36件,工伤11件,追索劳动报酬455件追索赡养费17件,受援人中农民工552人,涉案金额达767.7万元。

二、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从我县近三年法律援助工作的数据来看,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呈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

从案件比重来看,2012年我县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占全县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84.3%,2013年为83.4%,2014年为69.9%,由此可见,我县绝大部分法律援助案件为涉农纠纷。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县是北京远郊区县,农村人口比重大,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0.5%,而农村人口中经济困难人口多,因而涉农法律援助案件较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涉及农民工的案子较多。

(二)我县农村法律援助需求相对集中

从近三年办理的涉农法律援助案件数据来看,我县农民的法律援助需求集中体现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待遇争议、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纠纷等方面。其中,追索劳动报酬967件,占受援总数的54.4%,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或人身损害赔偿214件,占受援总数的12.0%;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等58件,占受援总数的3.3%;工伤待遇争议28件,占受援总数的1.6%。

(三)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增多,且多为群体性案件

近三年来,在我县农民工因劳动争议申请法律援助的案件逐年增加,并多以群众体案件的形式出现,案由主要是追索劳动报酬。比如,2013年县法律援助中心就办理了7起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涉及农民工116人,其中一起多达64人。这些农民工群体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食宿费用高,维权更心切,为此,我中心专门开辟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农民工案件办理程序,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待遇案件不再审查其经济状况。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当日受理、当日审核、当日指派,为5人以上群体性农民工讨薪案件提供集受理、审批、指派、办理、执行为一体的全程法律援助。让农民工兄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三、当前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法律援助人力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务工农民的不断增多,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纠纷、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等纠纷呈现不断攀升趋势;同时,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农民寻求法律帮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我县法律援助力量非常薄弱,目前,县法援中心仅有在编工作人员2名,单是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批及日常的法律咨询、接待和各类调研、报表报送已不堪重负,更不要说办理具体的援助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了。从案件的具体承办来看,由于我县律师资源少,我县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基本上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只有刑事案件均指派给律师承办,当出现同案犯较多的共同犯罪时,还会出现难以指派律师的情况。随着农村法律援助案件的日益增长,这种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二)法律援助受案范围过窄,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

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北京市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农民可以享受的民事法律援助范围主要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几类,范围比较窄。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法律纠纷,除了传统的婚姻家庭、债权债务、人身损害赔偿之外,因为土地承包、土地确权、宅基地使用、征地拆迁、村民待遇等原因引起的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常见。这些纠纷不但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而且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如果不把这些事项涉及的权利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农民将会处于无助的境地。

(三)与城市相比,农村法律援助案件复杂,农民维权成本高

一是农村法律援助案件相对复杂。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法律意识、举证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增加了案件处理的复杂性。另外,侵害农民权益的主体还可能是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而且往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农民与行政权力相抗衡,更增加了案件的处理难度。二是由于维权成本高,农民普遍存在厌诉心理。法律援助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农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农民减免的主要是律师费部分,但农民自己还要交纳诉讼费。虽然《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规定了当事人以法律援助机构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为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审查其是否符合经济困难标准,应当直接做出给予司法救助的决定,但实践中法院大多采取缓收受援人诉讼费的方式,很少做出减免决定。此外,在办案过程中,农民还要交纳资料查询费、鉴定费等为数不小的费用,对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农民交不起相关费用,案件无法进入仲裁、诉讼程序,即使进入了司法程序,也会因为缺少关键证据而败诉。因此,很多农民遇到法律纠纷,倾向于选择调解和行政手段来解决。

四、加强我县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为确保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县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新机制,解决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县共有社会律师10名,法援中心公职律师1名,难以满足刑事援助案件指派的需要,更不要说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指派。我县也已经建立“点援制”,但囿于律师资源的短缺,难以真正实现受援人自主选择律师。因此,需要创新机制,解决我县法律援助律师资源紧张的问题。借鉴国内同行的有效做法,结合今年市县两局推行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可以尝试实行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合同制”。由于县域内律师资源有限,而全北京市律师资源充足,县法援中心可以面向全市范围内的律师事务所招标,通过洽谈、议标等形式确定合作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合同。合同制实行案件指派到所,由所选派律师承办案件,法律援助中心与律所双重管理。律所承担选派律师、指导办案、反馈信息等责任,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对案件质量、承办进度、当事人满意度等监督考核。案件承办从分散到集中,有助于提高律所办案积极性和责任感,律所要获得并保有承包合同,除了要满足相应资质外,对办理每个案件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接受法律援助中心监督。

(二)加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增加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的编制名额,根据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编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人力支持,保证老百姓的维权资源、格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尤其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制度,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此外,还要适当增加投入,加强法律援助机构的基础建设,实现职能分区,设立专门的咨询接待室,改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专用电话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实施专业律师坐班制,提升法律咨询接待水平。

(三)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加大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力度

针对农村法律需求不断增多的趋势,将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迫切的法律纠纷纳入法律援助范畴,扩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将经济困难农民土地承包、流转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和因假冒伪劣生产资料(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同时,针对农村法律援助案件的复杂性,法律援助机构要尽快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式,加大对涉农援助案件的办理力度,确保涉农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及时高效的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受援对象法律权益的最优化。

(四)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诉前调解机制,节约农民维权成本

由于通过仲裁、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成本高、执行风险大,因此不少农民和农民工宁愿采取极端的非理性的方式维权。针对这一情况,应继续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诉前调解机制。凡是民事类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后,认为可以调解结案的,由承办律师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启动调解程序,尽最大可能将纠纷解决于诉前、庭前。同时,要建立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衔接机制,努力做到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纠纷解决功能,争取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第三篇: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措施、意见建议

随着改革发展的力度加大,对加强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城镇相对缓慢,社会各项事业和基础建设较城镇相对薄弱。因此,从“全面建设小康”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党中央的一系列决议中都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从中央的决策看,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投入将不断扩大,这些投入将主要集中在村,农村各项建设将不断升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面展开。因此,如何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切实有效地服务“三农”,法律援助工作如何面向基层,找准服务位置,为基层发展服务,为农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已成为司法行政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基本情况

为切实加强我市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法律援助,市法援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司法局的领导下,采取了切实措施,全面加强农村的法律援助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市经济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困难户增多,法律援助事项较多,需法律援助的对象增加。

二、农村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们发现目前我乡农村法律援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宣传不够,农民群众知晓率不高从数量上来看,我乡涉农的法律援助案件绝对数量很小,在整个法助案件总数中的比例也不高,农村法律援助的需求还存在很大潜力有待挖掘。当然,涉农法律援助案件总量少,一方面与我乡乡小、人少,农业人口数据小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对法律援助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因为宣传少,广大农民对法律援助工作了解得不多,导致部分农民在需要法律援助时不能得到应有的帮助。一是深度不够,尽管每年都在开展宣传,但是没有深入到基层乡、村、屯,很少有与农民面对面的宣传活动

(二)基层法律援助力量薄弱,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外出务工农民的不断增多,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等纠纷将呈不断攀升趋势;同时,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农民寻求法律帮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我乡法律援助力量非常薄弱,目前,仅有编制1人,在编工作人员1名,光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批及日常的法律咨询、接待和各类调研、报表报送已不堪重负,更不要说办理具体的援助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了。随着法律援助案件的日益增长,这种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三)涉农法律援助范围过窄,经济审查要求过严

目前我乡正处于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时期,农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经济活动中,农村中各种利益关系也会发生大的调整变动,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也会不断出现。农民可以享受的民事法律援助范围主要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几类,范围比较窄。而且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申请法律援助,受援对象还要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无形中又设置了一道门槛,将一些确实需要援助的农民拒之门外。此外,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经济困难的证明”在实际操作中难于统一,有很大的随意性。

三、对策及建议

做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多管齐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对下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确保我乡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乡新形势下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援助宣传的广度。要结合“3·15”、“12·4”等维权日、法律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大型法律援助宣传,让全社会了解法律援助制度,关心支持法律援助事业,形成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宣传手段,增强法律援助宣传的深度。要采取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宣传,把法律援助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到基层农民群众心中,让老百姓了解法律援助,知道在何种情况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让他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怎样去寻求法律保护,使“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难题得以解决。

(二)加强基层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充实法律援助队伍力量

重点是增加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的编制名额,充实法律援助队伍力量。建议编制部门改变过去根据本地人口确定机构人员编制的做法,根据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编制,保证老百姓的维权资源、格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还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法律援助办案质量。

(三)扩大农村法律援助范围,加大涉农援助案件办理力度

针对农村法律需求不断扩大的现实,把与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纠纷纳入法律援助范畴,扩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积极开展试点,将困难农民土地、林地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中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困难群众因交通事故和医疗事故权益受到损害请求赔偿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免予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作出给予法律援助的决定。

同时,针对农村法律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趋势,我们的法律援助机构要尽快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式,加大对涉农援助案件的办理力度,确保涉农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 及时高效的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受援对象法律权益的

最优化。给予农村困难群众更多的支持与救助,使他们平等享有和实现法律规定的权利,不仅是建设法制社会、公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法 律 援 助 调 研 报 告

承紫河法援工作站2011年6月20日

第四篇:邹平县农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邹平县地处滨州市最南端,全县辖13镇3个街道办事处,858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按照市委市府《关于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的意见》要求,我县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已健康开展,并将逐步实现法律顾问在我县农村的全覆盖,现将邹平县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法律顾问的现状

农村法律顾问,顾名思义就是由律师和其他法律服务人员为农村、农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信息传播、传统思维习惯等原因,“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等工作在农村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导致相当部分农村成为“法律”盲区,法律服务往往在农村根本得不到实施,事实上形成法律缺位甚至法律真空的形式。目前农村出现了纠纷并不习惯用法律的手段而往往通过传统的道德或者行政的手段来处理,由于传统道德本身的局限性,农村处理纠纷更多的是寄希望政府行政手段甚至寄希望于“包青天”来解决,这也是导致农村中农民上访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用道德方式和行政手段来调控农村纠纷本身也无可厚非,本来社会矛盾的调控手段就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法律的,行政的,也有道德的、宗教的等等。但是在法治的背景下,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以法律为主要调整手段的生活模式,而这正是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农村法律顾问所擅长的,同时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耳濡目染之后,也会逐渐改变农村处理纠纷的方式,逐渐回到法律的方式上来。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邹平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在学习沾化县司法局的经验做法后,结合邹平县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的意见》,成立了邹平县“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要求各镇(办)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精心安排,落实责任,把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落到实处。

全县十六个镇(办)党委、政府对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召开专门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召开动员大会,结合各镇(办)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各自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层层抓落实。

三、深入动员,营造声势

农村法律顾问是新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涌现的一个新现象,农村法律顾问是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法律服务行业新的领域,社会各界对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了解较少,加强农村法律顾问的宣传,让百姓了解农村法律顾问的相关事项,为农村法律顾问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由于作为农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者都工作在城镇,与农村相隔甚远,沟通互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不便,为保证法律顾问工作畅通有效的开展,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统资源,使“村村都有法律顾问,人人享受法律服务”,县司法局召开了全县全部在册的34名律师和53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的动员大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了发动。提出了“以律师为骨干,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统一调配力量,属地就近服务”的基本工作思路。县司法局同时召开了全县司法所长调度会,进一步增强做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一是建立了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了“一村一顾问”,做好了农村法律顾问工作,确保了每个村有一名法律顾问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二是法律顾问与顾问单位双方签订了规范的顾问合同。合同一式三份,司法所一份备查,要求法律顾问要严格依据法律顾问合同的规定或聘方的授权提供法律服务。顾问费的确定由双方按照“咨询免费、代理优惠”的原则自愿协商确定。三是法律顾问建立了为聘方服务的办案工作记录。原则上做到了一次一记,一事一记。对聘方实行一户一卷,办理具体的法律事务要一事一档,并妥善进行保管。四是建立了农村法律顾问与镇调解中心联动联调联防机制。村级法律顾问在法律服务中发现有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镇调解中心通报。在调处农村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时,要吸收村法律顾问参与协助或征求村法律顾问的意见。五是建立健全了“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重大情况报告制度。法律顾问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发现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突发性事件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纠纷,在及早介入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向镇司法所报告,以便司法所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六是建立了“法律顾问”备案制度。镇司法所协助县司法局对各法律顾问下村进企和经常性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备案,填写办案情况记录本,并定期开展评估检查,以作为进一步改进工作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七是建立了“法律顾问”督查制度。把“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列入200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邹平建设考核。

五、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一是政府全力推动,法律服务人员积极配合。县司法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县十六个镇(办) “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进行指导和督查,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二是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做到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错位,要求法律顾问定期到村解答法律咨询,不定期到村办理法律服务事务。要求参与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的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首先要做好村民委员会的“高参”,为农村治理工作建言建策,协助村民委会做好调解工作等。其次 要围绕当前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交往等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尤其是围绕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臵补偿等影响面较大、影响社会稳定等较大问题上,在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要依法做好说服和劝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三是以农村“民主议政日”为阵地,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我县借助农村“民主议政日”这一有效载体,利用各村聘请法律顾问这一优势,在“民主议政日”开办法律讲座,讲解适用于农村的各类法律法规,大力进行普法教育,使群众懂得学法用法,依法维权。高新办事处新河社区在召开各村书记、主任会议时,法律顾问参加会议,当场解答了几个村书记、主任的法律咨询,各村书记、主任非常满意。

四是成立法律顾问协会,协调信访、法庭、公安、民政等各部门,结合各镇(办)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力争在群众维权、案件受理、司法调解、协调服务上取得实效。

五、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2008年,我县推行“一村一顾问”制度以来,全县十三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中,长山镇、高新办、焦桥镇、魏桥镇、明集镇、临池镇、黛溪办、青阳镇已经实现了法律顾问的全覆盖,孙镇、西董镇法律顾问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其他六个镇(办)法律顾问全覆盖正在逐步推开。2009年月前,全县十三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将实现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第五篇:农村相关法律知识

农村相关法律知识 婚姻家庭方面,婚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婚龄的。结婚时虽然婚姻无效,但是如果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时候,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对于宣告无效的申请,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农民朋友互换土地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约定互换内容,包括互换的起止时间、土地的位置,使用的限制条件,退回土地的时间、条件、违约责任等。2.要经土地所有者的农民集体同意。3.要到县级国土部门登记备案。4.根据约定的互换时间及内容实施耕种计划。 超生子女是否享有征地补偿分配权?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按照法律规定,一对夫妇只准生育一定数量的子女。超生的子女是指超过法律规定准许生养小孩的范围额外生养的小孩。按照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超生小孩的一般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一定的处罚。所以,对于超生子女,如已接受了处罚并已执行到位,而且进行了户口登记,应当享有本村村民的同等待遇,即有权享有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权。如处罚未到位,户口未登记,则不应享有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权。 义务教育方面,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活动。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诉讼程序方面,提起法律诉讼须有以下材料:

1、当事人是公民的,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当事人是法人的,必须提供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企业法人的,还应当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当事人是其他社会组织的,必须提供本单位负责人身份证明。

2、当事人委托律师、法律工作者或者亲友到本院起诉的,除本条第1项规定外,委托人必须向受委托人提供书面委托,由受委托人在立案时交立案庭审查。受委托人在立案时,是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的,应出示本人从业证照和单位委托函;是公民的,应当出示本人身份证或户籍证明。

3、当事人必须认真填写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提供相应被告、第三人和自己准确、有效的住址,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受送达的被告或第三人下落不明,应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4、当事人提交的各类诉状和执行申请书,必须符合书写格式,用A4纸型,手写的,必须用黑色或蓝黑墨水笔书写,并在诉状正本和副本上签名或盖单位印章。

当事人到本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时,除应按第一条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外,还应当提供据以执行已到执行期限的生效裁判文书或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原件,认真填写《可供执行财产举证表》,提供翔实的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状况和相关线索,申请人是法人的还应当提供法人代码。

当事人在立案后应当认真阅读立案庭发出的《诉讼风险提示书》、《举证通知书》和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权利告知书》。

当事人必须如实向本院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事实证据材料,不得伪造、隐藏、毁灭证据或指使贿买他人作伪证。

上一篇:奶茶店营销策划案下一篇:农产品生产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