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的赏析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灿烂千阳的赏析范文

灿烂千阳

战争,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对于这个词的认识,可能是死亡的代名词,可能是遍地狼烟,炮火轰鸣的场面,可能是亲人离别,苦不堪言的无奈。可是,我并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身处一个和平的国家,战争似乎离我太远太远,我无法体会为了躲避炮火而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无奈,无法明白眼睁睁看着炮弹夺去亲人朋友的生命的感受,无法想象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缺的肢体的画面。

阿富汗,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从来就和这个词相联系。记得儿时在电视里看到的阿富汗永远都是浓烟滚滚,男人们永远都在愤怒,而女人永远都在哭泣。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阴暗的角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然而,战火纷飞环境中的人们,即使贫穷、卑微、屈辱、悲痛,也一次又一次的拾起希望,哪怕希望是如此的渺茫。

《灿烂千阳》写了两个阿富汗女人的命运。私生女玛丽雅姆,在十五岁生日时:母亲自杀,有三个妻子的富商父亲,为了面子将她嫁给大她二十多岁的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被邻居拉希德所骗,为了心上人的骨肉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最后拉希德的谎言戳破,莱拉的恋人塔里克并没有死!就在拉希德毒打莱拉之时,忍受了几十年家庭暴力的玛丽雅姆挥动铁锹打死了拉希德,让莱拉带着两个孩子与塔里克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玛丽雅姆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灿烂千阳》这本名字听上去很美的书,却让我了解了战争中阿富汗的最真实也最残酷的面目。“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多美的诗句,只可惜有人还没吟诵完就被炮弹炸得碎成了尸块。真是讽刺,也真是多么凄惨鲜明的对比。都说战场是男人的,而被迫生活在战争中的女性却更值得人们关注。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却要承受自己的儿子,恋人,父亲为了所谓的胜利和荣誉而离开,甚至是死亡。

书中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身上集中了阿富汗女人的全部优点:善良、温柔、多情、勤劳、朴实、忠实、忍耐、坚强。但她们却无奈的沦为了战争和家庭的牺牲品。因为战争,14岁莱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本该有的幸福生活,过早的承担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因为家庭,玛丽雅姆从小就不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失去母亲之后,还被父亲逼迫远嫁他乡。而这两女人的共同丈夫——拉希德集中了阿富汗男人所有的缺点,这丑恶的男人虚伪、自私、残忍、凶残、冷酷、贪婪、吝啬、偏执、阴险、好色、重男轻女。这更使得着两个本来就悲剧色彩浓厚的女人更加让人同情。但是,就算是在这样充满痛苦与辛酸的生命中,每一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温暖阳光,这两位女人公的故事虽然极其悲哀,但她们并没有绝望,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黑暗、压迫的时代依旧存在人性的光辉,,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对家人的爱与牺牲这一主题。

我很喜欢书里的这段话;“再过几年,这个小女孩将会变成一个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的女人,她将不会给别人添加负担,将不会透露她也有悲哀,失望和曾经被人嘲笑的梦想,这个女人将会像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的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而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莱拉已经从这个女孩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那是藏在她灵魂深处的品质,那是拉希德或者塔利班都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到头来,这种东西将会成全她的解脱和莱拉的获救。”这个小女孩,正是莱拉和塔里克的女儿,她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信念,也象征着和平与圣洁。在阿富汗,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阳光能否驱散阿富汗的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

第二篇:灿烂千阳

感悟生命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读《灿烂千阳》有感久居无赖,信手拈来一本纽约时报榜首图书《灿烂千阳》来寄托闲散的情丝。这是一部阿富汗坚忍悲痛的历史,一段阿富汗三十年辛酸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卡勒德·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现了近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忍耐的种种。个人,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承受战争创伤、难民流离失所;国家,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人们数不清她(这里特指蒙受灾难而坚忍不拔的伟大的阿富汗妇女)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就是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中用 赛依伯的诗句对主人公玛丽雅姆,以及与她一样虽承受生活重压,心中仍有灿烂阳光的阿富汗妇女的赞美。

“这个女人将会像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这就是笔者对一名陷入命运泥潭而永不言弃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的称

赞。这个卑微可怜的富商私生女成长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对知识急切渴求的她却遭到母亲冷漠的告诫:“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玛丽雅姆十五岁时她的童年就像颗石子一样被无情的丢进一个充满暴力与压迫的家庭,在遭遇母亲自杀,曾经装作亲密无间的父亲也形同陌路的悲惨境地时,似乎命中注定了她要成为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从此她便忍辱负重,“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在变态狰狞的拉希德的百般蹂躏下,玛利亚姆常常被皮鞭抽得伤痕累累,甚至被打掉牙齿,抑或嘴里塞满石头„„即便如此,她都从未放弃过生活。每每独自抚平伤痕,她又继续顽强地移动在昏暗狭窄的房间里,洒扫庭除。玛丽雅姆就是河流中这样一颗平凡的石子,饱受冲刷,历经磨难,生命却依然焕发着坚韧的光芒。

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再次落入狠毒罪恶的拉希德之手。与渺小悲悯、令人唾弃的玛利亚姆相比莱拉似乎差强人意:她出身于一个教育良好的家庭,从小与塔里克青梅竹马,却在战乱中不幸失去双亲,更让人绝望的是与塔里克也走散了。经历这次突变后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为了保存这个与塔里克唯一的联系,被迫嫁给粗暴的鞋匠(比莱拉大40多岁)。

“任性”的莱拉为了见到父亲,替自己讨个公道,她在门外石阶上睡了一夜;为了改变拉希德,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她锲而不舍地尝试着;为了看到繁华的城市,她只身穿过荒原;为了鼓舞生活的勇气,

她一遍又一遍地为自己描述梦想中的美丽村庄。在这一刻,突然很喜欢月亮,和谐,柔美,平静,清澈。不像身后的太阳,刺眼的光芒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忍耐什么?’‘不用操心,’娜 娜说,‘需要你忍耐的东西绝不会少。’”事情仿佛这句断言一样意外的发生了:在精心策划的逃窜的计划败露后,两人回家遭到鞋匠毒打,从此莱拉的日子也举步维艰。随着战事的加剧,家里的经济开始困难,不得不把阿兹沙 送到恤孤院。在一次去恤孤院时莱拉与塔里克(先前莱拉以为他死在战乱中)重逢,让莱拉心中浮起一丝希冀。接着,由于小儿子向鞋匠告密,莱拉和玛利亚姆再次遭到毒打,眼看莱拉危在旦夕,玛利亚姆拿起铁锤杀死了鞋匠。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饱经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折磨,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曾经让她们水火不相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依为命。拜托了令人鄙视的希拉德的拼命纠缠后,她们的命运将由自己主宰。

之后,莱拉听从了玛利亚姆的劝诫,带着孩子跟塔里克逃奔巴基斯坦,而玛利亚姆则别无选择的留下自己,接受了命运的终极审判。她的大部分生活过得都不好,但也有过与莱拉同孩子一起的美好时刻,她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在一生阴霾的最后补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而莱拉,在巴基斯坦平静得度过一年后,听闻塔利班已经退离喀布尔,决心返回故乡,在战争的废墟中重建家园。

灿烂千阳,书如其名,点亮了人们心中那盏沉默,黯淡的心灯。人类战争造成的伤害也许离我们尚远,我们尚无法体会 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悲剧。但人类面对自身的灾难和人性的残忍又是多么的无奈!让我们在感受这悲天悯人的纠结中呼唤现实生活的希冀,憧憬未来的美好。

2011年2月12号

第三篇:灿烂千阳

姓名

沈迪

班级 M12行政管理(专转本)

学号

1221406026

《灿烂千阳》读书报告

喀布尔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行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段诗歌节选自17世纪著名诗人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的诗《喀布尔》。胡塞尼就是用了这首诗里的一句“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作为他小说的题目《灿烂千阳》。在诗歌里,灿烂的太阳是用来比喻美丽的喀布尔的妇女,正如小说里那些可怜可爱可敬的阿富汗的女人们。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希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其中之一是私生女玛丽雅姆,有钱的父亲与其女佣所生下的孩子。私生女,这就是她一出生就被贴上的标签,是走在大街上会被扔石头的那种小孩。十五岁的生日愿望仅仅是想去父亲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电影。而这个愿望让她失去了一切。父亲没有如约来接她,她违背母亲的意愿下山去寻父亲,而他不肯见她,她在外面等了一夜,被送回家的时候发现了已自杀身亡的母亲。随后几天内被父亲的其他妻子迅速嫁掉。嫁给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十五岁的纯真少女,眨眼间,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童年,失去了一生。初嫁之时,玛丽雅姆还算幸福,至少她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偶尔还能得到丈夫的温情,但是连续七次流产之后他所能面对的只有丈夫那不知何时会降落在她头上的恐怖暴力。

而莱拉,则是小说的另一个女主人公。她有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那是邻居塔里克。他可以挥舞着自己的一条假腿像骑士一样为自己的公主莱拉去作战。在战争中塔里克全家逃亡,临行前塔里克和莱拉偷尝禁果,他请求她嫁给他并和他一起走。但她拒绝了,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她不能自私地逃跑,尽管她很想那么做。

战火越烧越旺,莱拉父母也准备举家搬迁。就在搬运行李的时候,一枚火箭弹瞬间就让她父母双亡无家可归了。重伤中玛丽雅姆和拉希德救了她。拉希德垂涎她的美貌并无耻地买通了别人来告诉她塔里克已死的假消息,而她在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之后别无选择必须嫁给拉希德,那是塔里克的一部分。

就这样,两个不幸的女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从一开始的水火不容,到后来的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到最后玛丽雅姆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却毁灭了她一生的举动——杀死拉希德,而自己遭到塔利班的枪毙。

读完小说,真不敢想象在今天的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角落,没有生活在那里,真是我们的幸运,当满大街的女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时候,阿富汗妇女出门还要穿着布卡。我们随时可以出门,而阿富汗女人出门必须要男人陪伴,否则要被惩罚。我们自由恋爱,而阿富汗女孩十五六岁就会被嫁给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而且,她可能是他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四个老婆。我们在家可以当家作主,而阿富汗妇女在家承担所有家务,还要随时接受抡过来的拳头。这就是阿富汗,一个女性在其中苦苦挣扎的封闭民族,一个饱经战争之苦不能给人安全感的民族。平常,我可能会对现实产生种种不满,但是读完《灿烂千阳》,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我们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用担心随时而至的炮火取走我们的生命。我没法去深刻地体会阿富汗女性的苦难生活,我无法了解她们一生的深重灾难,但是,由她们,我更加感激并珍惜现在的生活。我出生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度,我拥有自由,我拥有自己的权利。

我喜欢看书中字里行间传递给我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毅力,她们有她们的信仰,他们心底埋葬的关于希望的种子,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处境,这粒种子永远不会死去,终有一天,希望会萌生出嫩绿的芽,救赎每一个虔诚的人。或许我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的信仰对她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隐约可以体会,信仰是她们身体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就像大脑,就像血液。但是令我十分悲痛的是宗教往往被用作成有些人实施残暴、谋取私利的幌子,但信仰本身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灿烂千阳,书如其名,点亮了人们心中那盏沉默,黯淡的心灯。人类战争造成的伤害也许离我们尚远,我们尚无法体会 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悲剧。但人类面对自身的灾难和人性的残忍又是多么的无奈!让我们在感受这悲天悯人的纠结中呼唤现实生活的希冀,憧憬未来的美好。

第四篇:《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很场景感的书,作者对场景变化以及人物描述非常贴切,随着一行行文字,一付付画面在眼前真实展现。对阿富汗长达30年战争历史了解甚少的我或者你,舒舒服服窝在沙发上,就像看一部轻松电影看完这本书,毫不费力。

分享美丽的文字。分享爱。

1、 在谎言揭穿之前,私生子玛丽雅姆有个疼爱她的父亲,每周一次带着微笑和礼物探望住在乡下泥屋的母女。

【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

而她的母亲娜娜则对此嗤之以鼻。娜娜以前是扎里勒家的女佣。在怀上玛丽雅姆时,娜娜被父亲的三个妻子赶出了家门。娜娜告诫玛丽雅姆【有钱人总喜欢说谎,别中了他的迷魂汤。】

可当时还年幼的玛丽雅姆并不能理解娜娜的意思,她爱着她的父亲,因为他带来多彩的世界。

【他拥有一家电影院,玛丽雅姆从未见过。但在她的恳求下,扎里勒曾经向她描绘过它的形状,所以她知道电影院的正面是蓝色和棕色相间的陶土砖,还知道它有一些包厢座位和格子状的天花板,推开两扇摇摇摆摆的门,里面是贴着地砖的大厅,大厅里面有些玻璃橱柜,展示着各种印度电影的海报。每逢星期二,儿童观众可以在零食部得到免费的冰淇淋。】

怎么样,我相信一座漂亮、富有人情味的小镇电影院已浮现在你眼前。真美。

第五篇:灿烂千阳读书心得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给排

(二)班谭俊 学号:2011510056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首古老的诗,词句优美地歌颂着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并且以灿烂的太阳来比喻生活在那里的美丽妇女,它如百灵鸟一般唱出动听而婉转的歌。喀布尔,这座古老的东方山国也曾经有过安宁,在灿烂的阳光下,那古老的皇宫金碧辉煌,尖尖的清真寺的寺顶发出如星一般的光芒,街边的烤肉摊上羊肉滴着油珠,空气中飘着浓郁的孜然香气,清澈的小溪流过街道两旁,溅起小鸟儿的轻鸣欢唱。

如今,近三十年来的阿富汗饱受战争与政治的折磨,那里的妇女,她们穿着眼前用网纱罩住的遮蔽着全身的坠地长袍,没有婚姻的自主,没有人格的尊严,没有人身的自由,忍耐着社会的歧视,丈夫的殴打以及对其各种不平等的残酷制裁,孤独而无望地生活着,或许她们也曾有过愤怒,有过抗争,但是在一次次的伤害、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后,最后变得渐渐安静,安静地隐忍于面纱后面,把真实的情绪深深埋藏,忍辱负重地卑微地生活下去。

《灿烂千阳》,讲述的就是蔓延三十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岁月中,关于玛丽雅姆和莱拉这两位阿富汗女性的故事。首先,开篇从玛丽雅姆----一个赫拉特的富商与家中女仆发生孽情而产下的哈拉米(私生子)说起,玛丽雅姆从小与她的母亲娜娜一起生活在其父为她们建造于乡村山间的小泥屋里,母亲娜娜老是以刻薄的语气提及她的父亲,可是玛丽雅姆还是期待着父亲的看望,沉醉于父亲的和蔼,相信父亲的接纳。于是在她十五岁生日那天,她独自一人来到赫拉特,来到父亲的豪宅前,却被拒之门外,哪怕忍受了一夜的风雨,依然未能如愿。这时,她开始相信了母亲的话,男人的心是一种狠毒的东西。

十五岁之后的玛丽雅姆,被在乎名誉的父亲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这个人为人古板,性情暴虐,玛丽雅姆在连续七次的流产后,日子愈发难过,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使他高兴,不管是精心的打扫清洁还是烹饪他爱吃的食物,她更害怕无论是他夜里回家的脚步声还是钥匙开门的咔嗒声或是房门打开的吱嘎声,抑或是走路声、拿着调羹敲击盘子的声音、啧啧的喝水声„„她的心都会怦怦跳,因为她不知道这个晚上他又会找什么借口来殴打她。玛丽雅姆的心渐渐荒芜,没有未来,没有梦想,更没有希望,甚至没了哀伤与幻灭,日复一日。而打破这一切的是莱拉。

莱拉远比玛丽雅姆幸运,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位有文化且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位活泼的家庭主妇,所以,莱拉一直接受着教育,

并且成绩优秀,她聪明、漂亮、和善有礼,这些都来自于他父亲对她的影响。莱拉的身边还有一位保护者,他就是与她自幼感情甚佳的男孩塔里克。在小时候,他们是无话不谈的知己,后来,他们成为了亲密的恋人。可是又一轮的战争开始了,塔里克一家先行到白沙瓦,而随后将要前行的莱拉,却因为一颗炮弹而毁灭了希望,还失去了父母。 莱拉被隔壁鞋匠拉希德所救,被玛丽雅姆照顾,后来,拉希德设计让她相信塔里克已不在人世,而她为了肚子里见证着与塔里克爱情的小生命,十三岁的她违心的嫁给了已六十岁的拉希德。在困苦与鞭挞中,莱拉与玛丽雅姆这两个女人缔结出了类似于母女般的情谊,她们相濡以沫,互相关心。她们俩甚至带着莱拉幼小的女儿阿兹莎一起试图逃亡,而逃亡失败后,莱拉又帮着玛丽雅姆抵御着拉希德挥动皮带的暴雨般地抽打,她们之间的感情更深了。

直到有一天,塔里克重返喀布尔,找到莱拉,得知此消息的拉希德狂怒不已,狠狠地暴打莱拉,并欲掐断她的脖子之时,一旁的玛丽雅姆所有的愤怒在那一刻被点燃了,他的种种鸡蛋里挑骨头,他的种种卑劣,他的呵责,他的暴力,都使得玛丽雅姆下定决心举起了手中的铁锹狠狠地砸向这个男人。这次,他,终于安静了,永远的安静了。 玛丽雅姆让莱拉带着孩子逃离了,而她选择了承担罪责,当她临刑前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的心中也没有了懊悔,她想到了自己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生下的哈拉米,一个不被世人接受的人,就像一件没人想要的东西,如同一棵杂草。而此时,当她即将离开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所以,这样的结局并不算糟糕。

逃离后的莱拉后来和塔里克结了婚,放弃了安全的穆里生活,选择回到喀布尔,因为她的耳边回响着她父亲的话,她一直也没有忘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需要你。”回到喀布尔的塔里克在法国的非政府部门为那些在战争中致残的人们安装义肢,莱拉在恤孤院做教师,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他们满怀希望地祈祷这个国家真正的黎明的到来。。。。。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灿烂千阳,多美的名字,充满着期翼,饱含着希望,那些身著长袍布卡的阿富汗妇女,在呼啸的炮声中,在断壁残垣的家园里,带着无助的心灵行走着,但我相信,那炽热的阳光,总有一抹会穿透面纱,温暖她们的双眸,点亮绝望之中的微弱的希望之光。

给排二班:谭俊

日期:2012.2.14

上一篇:创建节水型城市范文下一篇:车辆购置税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