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学考研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国外社会学考研范文

国外社会学重点2

贝尔:1973年《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6年《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学术思想: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中轴原理:社会历史包含着无线复杂的矛盾关系,从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矛盾关系,概括出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学家们所谓的社会结构,都是依据特定的原则,选取了特定的视角,对特定社会矛盾关系作出的理论概括。那些被称之为社会结构的实质上就是这样产生的“概念性图式”,这种形成概念下图式的方法或原则就是中轴原理。

特点:1强调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观察视角的多元性。2强调重点性原则,人们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选择时,会受到其自身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贝尔认为,中轴原理式否定因果论的方法论,其目的在于揭示贯穿联结在一起的社会结构中的中心结构或中心因素.3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从中轴原理观察到得主要问题,应当随视野不同而发生变化。4用中轴原理研究社会问题,可以避免决定论。强调社会研究的条件性,具体性和相对性。

意义:贝尔认为,用不同的中轴观察,解释同类事物,不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意义,而且可以克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绝对论错误。中轴原理在贝尔社会学中的低位,为划分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研究后工业社会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基本尺度和方法论原则。

后工业社会:不是对一种新社会形态的完整概括,仅仅是对因为知识和技术在生活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而导致中轴变化并针对重点问题作出新的概括。

五个方面的变化:1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成为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4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5制定政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就业结构方面的变化,服务业的划分,个人性质的,企业性质的,运输通讯和公用事业,保健教育和管理。

后工业社会知识本身性质的变化:1理论知识超越经验上升到首要地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形式与性质发生了变化(化工),经济学领域的两种革命空前提升了理论知识的低位(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计算机等工具在经济学方面的运用))。2技术控制与技术鉴定(与工业化初期不同,后工业社会中人们利用技术分析与预测来制定发展战略。主要受到当时已经流行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博弈论等新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后工业知识社会学:1知识是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经验性的结果,它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2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变化(以较少成本生产较多商品,产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新阶级,促进新思维方式的产生,运输与通讯革命,美学感觉)。3后工业社会的知识阶级(1有创造性的杰出科学家和高层专业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具有教授地位的中产阶级,技术员低级教职员和教育助理人员组成的无产阶级。2后工业社会中知识阶级的三种构成在数量上均快速增长,其中科学家是知识阶级中增长较快的部分)

科学精神气质的1核心是独立性,传统精神气质(普遍性,社团性,不谋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2后工业社会科学精神气质的变化(社会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职业社团(内部官僚科层化,外部同政府机构密切联系))3主要变化(科学的意识形态化和科学的政治化)

三大矛盾:1技术—经济领域,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效益,工具理性是根本原则,科层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2政治领域,平等原则3文化领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

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的分析:1现代主义精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产生(社会的基本单位不再是群体,行会,部落和城邦,他们都逐渐让位给个人。个人拥有自决全力,应该获得完全自由(个人主义,理想主义))2现代主义精神塑造的新人(企业家,艺术家)

现代工业进程的文化变迁:1现代化以来,企业家和艺术家出现分离,企业家变成文化方面的保守派,艺术家则把企业推崇的工作纪律,效益和工作理性,视为套在人身上的枷锁2同时剧烈的社会变革,在打破原有信仰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建立新的信仰目标

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混乱:1现代主义思潮以新奇特且不断变化的形式,势不可挡的向各种文化领域进军,同大众文化发生广泛的结合2现代主义宣传个性,自我和本能,并以此对抗工业和科学为基础的工业秩序和工具理性,在这个过程中,现代主义不断走向自我否定,自我毁灭

福柯著作《疯狂与文明》1961《临床医学的诞生》1963《知识考古学》1969《词与物》1966《规则与惩罚》1975《性史》1976

思想主旨:主要三方面问题(“我们自身”与真理,权力,伦理的关系)思想渊源(康德与批判哲学,尼采,形式主义传统,法国的认识论传统,超现实主义者与新文学)

《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的研究显示生活的新社会学,也叫历史社会学。考古学研究在方法论上,注重研究主体式如何以历史的方式在知识之内被构成的(1把历史放到显示过程中考察,2以批判性的阐述代替不加怀疑的理解和解释3现实是在断裂性变化的历史中展开的4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 理性的疯狂:1继承了那种否认理性,解放,进步之间具有等同关系的反启蒙传统,认为现代权力与知识形式的相互联结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统治形式2考察了不同时欧洲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医生的话语实践,清理了理性压抑人性的档案,得出“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的结论”3《理性的疯狂》的副标题“理性时代的疯狂史”

话语的深层结构:1《临床医学的诞生》论述的核心问题,科学化与如何制约或构造着人们的感性经验2话语一定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中展开,变化着的历史条件必然制约着话语对感性经验的关系,或者说话语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中构造感性经验的

临床医学的诞生过程:1,18世纪的分类医学,认为疾病是可以同人类分离的实体,可以离开人体到处传染。2症状医学(1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同一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要求以及按照统一追求剧烈变化的显示,有力地推动着医学实践的深刻变化2症状医学认为,病体是动态的非实体,是各种症状的综合表现“注视”)3临床医学(1在当时的科学话语,及关注各种现象内在结构的科学知识的作用下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的标志2洞视,将医生的目光切入一个关键点3引发的变化:死亡观念,空间概念,医学的知识标准的变化,使人真正成为科学的对象)

权力的构成与施行:一,全力与知识的关系(1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2权力离不开知识3权力与知识不可分3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二,历史上的三种惩罚模式(1中世纪末期和旧制度时期的酷刑2,18世纪反对酷刑的改革者的刑法3现代纪律约束,监视技术和监狱设施等) 福柯的影响与评价:1他的分析改变了社会理论对权力的基本态度,促进社会分析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学科限制,通过与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创造性对话,迈向一种更有弹性和活力的社会分析形式2在社会实践领域,福柯的思想也是许多激进运动的推动力之一,他的许多历史分析,也为人们更严肃的思考同性恋问题,性问题,刑罚和法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

哈贝马斯的代表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1《社会科学的逻辑》1970《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交往与社会进化》1976《交往行为理论》1981《道德意识和交往行为》

兴趣的特征:1具有明确指向或目标的主观愿望2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的非概念性认识3表现着主题的选择4产生于实践活动之中5与特定的存在和生存需要密切联系

兴趣分为基本的兴趣和次级的兴趣(经验—分析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的认知兴趣)历史——解释科学(精神科学实践的认知兴趣)批判的社会科学(解放的认知兴趣))

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一,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公共领域同死人领域有明确界限2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是对话和交往3涉及的公共事物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活动和体育,武力竞技等)二封建领主公共领域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交往行动的目的是行动者为了协调相互的行动而进行的行动,这种协调又是行动者相互之间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到的,也可以说,交往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是使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

普遍(形式)语用学,确立并重建关于可能理解的批判条件或交往行动的一般前提假设,言语的有效性基础。任务,说明言语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揭示交往行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形式条件是什么。语言的四个有效性要求(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

交往行动与理性讨论(1四个有效性要求的提出与成人一般情况下都未严明只是交往行动不可或缺的预设与假定,同时也是一种互相的期望2当交往行动的参与者对于某一行动的有效性要求有所怀疑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可接受的,则交往的有效性要求就受到了质疑3面对质疑我们的选择要么是中断交往,转向策略性行动,不再以达到相互间的理解为目的,要么通过论证活动,即通过提供论据来为交往行动的继续进行做努力,也就是理性的论证4这种理性的讨论只适用于命题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挑战时)

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区别(1交往理性是一种对话式的理性,以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为基础。工具和理性是一种独白式的理性,基于个人利益的计算2交往理性是借助于更加论据的力量进行反复论证的理性,当有效性受到质疑时需要通过理性的讨论来达成共识。工具合理性能不必借助于理性的讨论而是以单方面的利益取得为标准3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的这种交往合理性得到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合理化是有希望的)

哈贝马斯理论的影响及评价缺陷(1过分强调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普遍性2夸大生活世界的作用3把语言视为实现交往行动的合理化,推进社会进化的决定因素。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交往的最重要的手段4使其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乌托邦式的理论)优点(1顺应现代哲学的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语言学转向,在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2在实践上他对于语言交往,生活世界的研究,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提醒人们注意在这些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吉登斯著作《社会的构成》1984《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迪尔凯姆著作选》1972《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1973《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

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一 社会理论 他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也不同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解释问题的实质二结构的二重性原则(1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2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与社会层面上,而且也存在于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记忆痕迹(1人们头脑中的结构观念被吉登斯成为记忆痕迹,社会系统中的结构通过这种记忆痕迹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实践意识。2实践意识不是本能无意识层面上的,它也是一种意识,并且有能力支配行为,不是话语意识,是介于无意识和话语意识之间的只做不说的意识,具有日常性和惯例性)

行动,意识和能动性一,人类意识(支配人类行动的意识不能简单的称为自我意识,而是人类意识)二,共同知识(不可言说的共同知识就是实践意识,就像舒茨所说的只是库存,吉登斯称之为灰色区域。2实践意识不同于话语意识)三社会行动的能动性(所欲与所做的不同,从所做层面讨论能动性,吉登斯认为必须在所做与后果的联系中分析能动性,不仅有自觉地意识因素产生的后果,也有不自觉的无意识因素产生的后果,即意外后果)三种意外后果(1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发的意外后果2由一系列个体活动符合而成的模式。集体无意识。3制度化环境中大量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

社会行动的权力问题(1行动中的权力,或者行动的能动性,就是对事件的状态和进程的改变2最广义的权力在逻辑上先于主体性及行为的反思性监控的构成,这意味着,由无意识的实践意识引发的社会行动也具有改变事物的权力)

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结构化: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可分离的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行动方式。制度与规则(1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反对把2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定对象2他认为,制度就是具有时空普遍性的持续的实践活动,规则也与实践紧密的交织在一起3规则分为三类,表意性规则,规范性规则(合法化规则)支配性规则) 国家的最重要特征:凡是国家都会牵涉到对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方面实施反思性监控他从反思性监控,组织化和制度化,地域性和空间范围,表意象征和法律道德等方面开展对国家形态的历史性分析。 书写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起到了扩大,传承,模式化传统国家的行政控制的作用,他认为,书写的最初形式不是句子,也不是由句子组成的文本,而是比词汇编目都要早的行政列表。书写的作用: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2付诸实施3行为规范

绝对(专制)主义国家:一,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二,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1法律开始向更有普遍性的方向发展2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3刑罚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化)三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税收征集更为严厉

民族——国家:1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做出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准备,总的趋势是集中,强权和普遍化。2主要特征,全球性 垄断性 暴力性 3它的形成深层次是由于配置型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增长及控制方式的变化。四种维度(监控体系,私有财产,军事暴力和自然的改造)四种社会运动(自由言论,劳工运动,和平运动 生态运动)四中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 市民权利 道德法令)

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与自我:一,时空分离。二抽离化机制,时空分离导致的虚空化,不仅是具体事物的缺场,而且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也从时空中抽离出来。两种类型(1符号标志,一套抽象的中介系统,典型是货币2专家系统,技术职能或专业性的专家评价体系)最本质特征就是抽象,也具有重构时空或重构社会关系的功能

消费社会学(让.布希亚)体现在《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72.主要思想,现代社会中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而且符号价值已成为商品和消费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消费社会中,符号价值已经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消费社会中物的存在方式的变化(1物体系的功能变迁2物体系时代动机的分析3对物体系实践意识形态的批判)

消费者的被动性消费社会中商品已经不再是社会劳动的结晶,而是作为符号存在着。在这种符号的消费中,消费者失去其主体性,他们在符号的组合和计算中被取代,消费只是吸收符号和被符号吸收的过程 意义符码他将消费品系统和以广告位基础的沟通系统看作是一种正在形成的意义符码,消费物品就是消费符号,并从而界定了消费者自身的身份

符号消费作为物质的商品成为一种符号,并且具有系统性,消费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消费成为社会区分的重要依据。这种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而进行的消费,就是符号消费。

消费社会的本质特征:1消费社会制造出一个丰盛的假象,事实上却是结构性匮乏的表现2消费并不等于数量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是一种系统的符号操控行为或总体性观念实践3消费社会的增长并不意味这社会平等和同质化4消费可以先行于生产,而非仅仅是是生产决定消费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在这个符号控制的消费社会里,消费并不是个体对自己需要的满足2消费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消费是对可供消费的物品——符号所进行的系统化和无限期的占有3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中,人们所追求的不是获得和使用一种物品时所产生的那种愉悦,而是某种差异以及有这种差异带来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4与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拜物教相似,布西亚在构建一种对资本主义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第二篇: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外社会工作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中的作用,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点,以便于国内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

关键词: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

一、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实质上源于西方国家,国际上称为公共服务合同外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府提供服务的低效率、高垄断,加上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膨胀和社会需求不断扩大,许多欧美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市场、社会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购买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发展成许多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

政府部分职能转移到非营利组织,使得这类组织的空前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形成了中央政府制定、各级政府执行,社会中的顾问团、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团体辅助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体制。

二、国外政府主要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在国外,社会组织指政府、市场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协会的集合。社会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在国外,政府是培育社会组织的主力,社会保障制度规定了社会组织的功能与角色,政府提供公民的基本福利,社会组织供给公民个性化的需求。

发达国家政府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使得服务供给的成本降低,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同时,各国政府也通过登记管理、税收、审计、司法、检察等多个部门有效监管社会组织。

三、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特点

1.公共服务购买模式

从购买方式看,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包括合同出租、公私合作、补贴制度和服务消费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竞标是最典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可以降低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较多地采用协议定标的方法,如对监狱、医院等服务的购买。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包括资助非营利组织整体运营的“整笔拨款”和政府感兴趣的特定领域的“分类补贴”,还有“契约购买”的合同外包,通过对服务的质量、效果评估付给费用,促进服务标准及成本节约。

政府采用直接资助服务受益者或间接补贴服务供给方的方式。在市场不完善领域,政府使用凭单制让符合条件的服务受益者凭资金券自由选择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方,促进市场竞争。

在公共服务改革中,各国虽然方式各异,但都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了公共服务领域。

2.公共服务购买范围较为广泛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的购买范围、领域非常广泛,包含了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例如欧盟国家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包含27类,2010年英国启动了“大社会”计划,涵盖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外包,英国政府平均每年用于此项资金达2360亿英镑。美国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凡是能够承包的服务。

国外政府购买的范围广泛,包括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残障、社区服务、社区矫正、青少年辅导、社会问题解决等,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常态化。

3.公开透明的购买流程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如下:首先,政府对购买服务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按照程序选定购买服务的范围、项目,确定预算;其次,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的项目、价格、预算、质量要求、服务指标等;再次,对投标进行资质认定,选定供应商、签订合同、管理和监督;最后,对这些组织进行绩效考核并且进行结算。

不同国家的购买流程有些区别。比如在美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至少由6个环节构成,英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分8个阶段,总之,政府向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都是按照如下基本流程:选定服务项目――社会公布――资质认定、招标管理――过程管理、监督――绩效考核――结算。

4.外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为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顺利运行、政策有效实施,发达国家都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均有国家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立法。比如,美国制定了约500 种政府采购法规,以《联邦政府采办法案》和《联邦政府采购条例》为核心,统一规范了政府各机构的采购政策、标准、程序和方法。

英国于1998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政府和志愿及社会部门关系的协议》和《开放的公共服务白皮书》,通过选择性放权,在公平性与多元化原则下创新公共服务。 2004年,日本小泉内阁通过了《推进规制改革、民间开放3 年计划》、《关于通过竞争改革公共服务的法律》等形成完备的法制框架。在澳大利亚,1997年颁布的《财政管理与责任法》和《联邦服务提供机构法》规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细则。

5.完整严格的公共服务购买评价和监督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科学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效率评价体系,二是效果评价体系,也建立了完善的动态管理与监督机制。包括项目的申请、评审、立项、招标、订约、实施、调整、结项、评估、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及资金使用。也有独立、专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参考文献:

[1]王名,王春婷.国外政府如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J].时事报告,2013(07)

[2]姜禾.国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经验与启示[J].学理论,2015(01)

[3]陈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及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13(09)

[4]谢海山.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简要历程[J].社会公益,2012(08)

[5]许燕.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及特点比较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02)

第三篇: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复习资料

一、二.国外社会保障的几种模式

(1)国家福利型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特点:收入再分配、充分就业

全方位保障

个人不缴费或低标准缴费

(2)自保公助型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特点:立法依据、

强制性、覆盖面大

项目多、资金来源为个人和单位为主

(3)自我积累型

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

特点:自我保障

积累模式

强调效率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

四.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1. 美国

特点:行政管理机构独立操作,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分离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主要组成:

老年和遗属保险信托基金(OASI基金)和伤残保险信托基金(DI基金)

2. 英国

特点:政府承担主要管理职责,机构臃肿,社会保障立法内容全面,执法司法制度健全

3. 德国

特点:政府管理与自治管理相结合,行业地区相结合

4. 法国

特点:政府不直接承担主要管理职责,强调社会自治,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分离 核心部门:代际协调部

5. 新加坡

体制:国家劳工局→中央公积金局→个人账户

特点:政府集权与公司结构相结合的手段承担全面管理职责,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尚未分离

公积金投资方向:

1. 成员结余基金:政府债券

2. 保障基金:固定存款、可转让存款、股票、债券

3. 退休前的取款基金:投资更灵活

6. 智利

管理机构:退休基金管理公司(AFP)

特点:私营竞争性管理,高成本,高收益

五.养老保险的国际比较

美国: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

第一支柱:国家公共保险联邦退休金

标志:1935年《社会保障法》

享受条件:65岁,10年缴费年限

缴费:雇主雇员缴纳

待遇:替代率50%

特点:

1. 捆绑式复合养老计划

2. 统筹层次高

3. 体现公平

第二支柱:私人养老金计划

自愿建立;分为DB(待遇确定型)和DC(缴费确定型)

关于401(k)计划(DC计划的一种形式)

特点:

1. 企业和雇员共同出资

2. 税收优惠

3. 自主性、多选择性

4. 机动性强

5. 方便性

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简称IRA)

IRA分为三大类计划:

1. 传统型

2. Roth型

3. 雇主支持型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发展:1942年《养老金保险法》

实现“全民皆有养老金”

内容: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共济年金

管理组织:厚生省的年金局

六.医疗保险制度

1. 全民医疗服务模式

特点:代表国家:瑞典、加拿大、英国

1. 管理:高度集中

2. 基金:税收、国家财政

3. 付费:预付制

4. 待遇:基本全面

2. 社会保险型模式

特点:代表国家:德国、中国、日本靠雇主雇员缴费

3.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特点:代表国家:美国

1. 参保自由

2. 灵活多样

3. 公平性差

4. 政府仅负担老人和穷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

4.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特点:代表国家:新加坡

1. 以家庭为单位纵向筹资

2. 强制储蓄

七.就业保险制度

类型与特点

1. 储备型(美国)

特点:重视加强技术培训

2. 选择型(英国)

特点:提供可灵活选择的就业政策

3. 消化型(日本)

特点:把中小企业作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4. 导向型(荷兰)

特点:重视营造宽松就业环境

5. 扶持型(巴西)

特点:宽松的劳工政策 和 支持在非正式经济中自谋职业

国外失业保险的主要模式

强制型失业保险非强制型失业保险

失业补助型双重失业保险

八.工伤保险制度

管理模式:

1. 政府直接管理(日本、英国)

2. 自制机构管理(法国、德国、意大利)

3. 工会管理(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

资金筹集方式:

1. 个别(单独)确定法

2. 集体确定法

3. 统一确定法

德国工伤保险的特点:

1. 预防优先

2. 康复优于补偿

十.社会救助

分类:

1. 普通救助

2. 类别救助

3. 专项救助

社会救助体制的模式:

1. 制度型(英国式)

2. 完全分化型(欧陆式)

3. 不完全分化型(拉丁式)

4. 补缺型(北欧式)

英国社会救助的特点:

1. 政府是责任主体

2. 项目多

3. 申请复杂

美国社会救助的特点:

1. 地位重要

2. 强调独立和自助

AFDC与TANF的区别:

1. 拨款方式不同,“实报实销”、“定量包干”

2. 受益条件不同

3. 受益期限不同

4. 工作要求不同

第四篇: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一、 社会工作的概念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二、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工作起源于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实施的《济贫法》,这部法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并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16世纪的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当时的英国统治者面临大量的贫民生活无着落、偷盗、乞讨等社会问题。因此,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贫困问题。《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济贫法》的意义一是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二是其救济经费的一部分来源于富有阶层,即国家强制征收的济贫税。《济贫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救济,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主要来源。《济贫法》的特点是

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济贫法》于1834年修正为新《济贫法》,到1948年,在英国实施了347年,《济贫法》的修正实施使社会工作者尝试用个性化方式解决贫困问题,这为英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德国1788年在汉堡市实行一种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对社会工作在制度与方法上影响甚远。汉堡制将全市分为若干区,分别对贫困者实施救济,或介绍职业、医疗疾病等,并设中央办事机构,总管全市救贫行政事务。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小市镇仿汉堡制并加以修改完善,开始实行爱尔伯福制,即各区再分段,负责对段内的贫民进行经常性调查,按需予以补助,并办理职业介绍以及对游民进行管理训练等。各市设有全市性的赈济组织。在此期间,英国早期社会工作者借鉴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做法,进行济贫工作。此后,1869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和1877年成立的美国慈善组织会社进一步推动了济贫工作的专业化,确定了服务到个人的社会工作理念。

兴起于英美等国的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共同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社区睦邻运动首先是由教会及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发起的。社区睦邻运动的方法是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尽量调动并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培养居民的自助与互助精神。社区睦邻运动发起于英国,1884年,伦敦东区传教士巴涅特为纪念年轻的亡友——牛津大学经济系讲师汤因比服务于贫民、工人的崇高精神,在自己所属的教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心,并定名为汤因比馆。继该中心后,英国各地也建立了类似的服务中心。社区睦邻运动在美国的影响较大,开展最为广泛。1886年,美国著名的社区睦邻服务社苏尔大厦创办,厦内为青年人、老年人提供了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教育的机会,还成立了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等大型研究室。苏尔大厦的建立改善了其所在地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并促进了全美社区睦邻运动,到1937年,美国已建立了 300多个类似的服务中心。欧洲大部分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社区睦邻运动。

社区睦邻运动的开展及其所提倡的服务精神和取得的成就,无疑给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在社区基础上,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解决贫困问题。社区睦邻运动对于社会工作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首创了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二是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即充分关注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均建立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五是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工伤保险法》,1889年又实行了《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的推出缓解了一触即发的劳资矛盾,解决了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国内经济的发展。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1929年的“大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所导致的成千上万失业人员的生活及就业等问题,颁布施行了《社会安全法案》,其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三个方案构成。这些制度的建立说明各国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对社会成员贫困问题的关注逐渐趋向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中的社会行政工作日趋重要。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扩展,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1940年代,小组工作(亦称团体工作)开

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之中。1950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的推动,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社区福利计划和社区发展计划。到了1960年代,美国的社区发展计划进入了黄金时期,1962年社区工作正式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政府也视社区工作为福利国家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对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要求。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较早的是美国,1898年,纽约救贫协会创办讲习班,讲授慈善学的应用。1904年改为纽约社会工作学院。后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于1910年设置社会工作课程。1912年正式成立社会工作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于 1903年开设社会服务课程。1917年美国学者理查曼的《社会诊断》一书出版,把这种助人的工作作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系统加以研究和传授,从而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英国早半个世纪,一是来自社会工作教育团体,同时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也日益感到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因此美国的大学应邀负责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继而纷纷开始建立社会工作专业。1953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SW E )和1955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 ASW )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职业。

英国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在1945年以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认为社会服务是针对社会中的贫苦及边缘群体提供的机构服务。社会服务部门的创立,给英国社会工作者构建了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工作结构。英国在 1969年正式成立英国社会工作员协会(B ASW ),1970年,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CCE T SW ),正式奠定英国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地位。1970年实施的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从那以后,为个人社会服务的公共支出增长了400%。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复杂的个案工作,从老年人到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与一些特殊群体打交道,向儿童、老年人以及广泛流行的心理、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在社会服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均已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工作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系统训练。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同医生、律师一样,没有获得社会工作的执业资格,就不能从事社会工作事务。从为贫困者提供服务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关注贫困人员问题到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由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到成为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由自愿的慈善服务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托多学科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参与,使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多样化。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协调人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社会工作。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再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相关学说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社会个案工作中被广泛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的共同点都是探讨如何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方式方法。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西方社会工作发的历程表明: 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和工业化、市场经济的需要分不开的; 相关的社会福利理念是支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特别是专业社会工

作发展的关键力量; 发展社会工作需要制度化的空间;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提升福利服务地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等等。我认为我国的政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改善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首先, 从推进中国市场转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对发展社会工作必要性的认识。改革以来,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先的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机制发生了变化, 不能继续完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显示我们在对原先的福利制度加以改革与完善的同时, 有必要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其次, 吸收中外有价值的社会福利思想, 营造适应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基础。中国自古以来, 有关社会福利的思想就非常丰富。

第三, 强化国家( 政府) 的主导角色, 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表明, 国家干预是推动社会工作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落实上述措施必将大大加快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应当看到,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 诸如其一, 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事物, 人们对其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分歧; 其二, 中国近年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很快, 但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比较权威的评价标准; 其三, 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实际部门的需要缺乏有效的衔接,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严重存在; 其四, 第三部门不发达, 限制了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空间; 其五, 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照搬照抄现象, 对其加以本土化改造的工作尚严重不足; 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 制约着中国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有待于国家( 政府) 出面采取切实措施一个一个地尽快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李宗派:《人道与仁政》,《社区发展月刊》, 1976 年第 9 期。 [2]参见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 台北, 同泰公司,1980 年, 第 3~4 页。

[3]参见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第 92~93 页。 [4]参见林振春:《社会工作》, 台北, 师大书苑有限公司, 1998 年, 第 32~34 页。 [5]参见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 序言,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6 年。

第五篇:研途考研2018四川大学考研社会学备考经验

研途宝考研 http://scu.yantubao.com/

尘埃落定,昨天查到成绩,已经里拟录取了。我是2014年跨考四川大学社会学,本科是学的会计,大家都说跨的有点远啊。政治和英语一般,专业课中理论113,方法138,今年川大的理论相对于去年和前年难度有所上升,据说理论上110,方法上130的不上10个。今年的川大社会学的招生是保送2名公招12名。初试线325分,有27人上线,但川大进行了学校2次划线为360分(绝对超出了我的意外!)。意识就是要划掉一半的人,27个人最后以360分为线,16个进入复试。我只能说,不是川大题简单,是现在学生素质真心高啊!

首先,我想先解释下这个360分的二次划线,可能有的同学看到觉得:“川大你这是要逆天么?你好意思划360!你的节操去哪里了?”正如我上面所说,其实川大也不想的,毕竟招的人数在那。但是这次上线27人应该是川大这两年来过初试线最多的一次,所以还是归结为学生素质太好了(也可能是我自己yy的吧!)

其次,在说下川大的考试题,今年出的题相比去年难度绝对提升,个人觉得不是说你背了就一定OK(当然,你不背,肯定没戏)。这次的理论中,很多题我觉得有点考你的发散思维和知识面。往往一道题中其实他想让你答很多知识点的。所以不单单是你会背,需要你在会背的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记忆中有道题大概意思是用理论来解释当今社会的消费。其实这个就是要求你从多个角度,多个社会学学家提出的观点。比如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答国外:1“炫耀性消费”2布迪厄的《区隔》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国内:陆学艺以社会分层,户籍制度为方向来答。(我是跨考基础撇,其他大神看了8要笑话我),还有一个最后大题是问权利与空间的关系。这个你肯定第一个就晓得布迪厄的场域、关系、资本噻。接下来你就要发散思维了呀,立法者与阐释者是不是?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结构二重性、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些是不是?其实答案不只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举例这两题,不是为了说答案,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答题的思路。

简答说下我的复习吧

1专业课

川大的专业课规定了有5本书(我记不清了,因为我不止看了这5本),我第一本接触的就是侯俊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其实这本书很好,好的意思不是说你能读的懂,而是它是一本标准的答案书,它的知识点非常清晰,归纳的很好。然后看了郑杭生的概论,杨善华的概论、刘少杰、贾春增、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波普诺、袁方、文军、卢淑华。还有些其他的电子书籍。内容都差不多,我刚开始看的的时候,真的很痛苦,但慢慢的你会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scu.yantubao.com/

有种他们其实就是在说一件事嘛。(另外,川大指定书中有两本是杨善华的,个人觉得很难,没必要死较劲,第一遍不懂很正常,我的方法就是先看能理解的书,然后再回头看杨善华的。)

当然,书你看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要提炼了呀。我运气好,命中遇到贵人,我的一个学姐,人超好,她考研的时候也看了很多书总结出了古典理论,后现代理论,以及方法的笔记,然后我在这些基础上在添加我的东西,这为我节省了多少时间啊!因为说实话虽然我

7、8月开始复习。但真的是边玩边复习,效率很不好,很多东西只能说是抄了一遍或两遍。9月才开始进入状态看书,就是看上面那些书一直看到10月中旬了,然后还弄点笔记,11月开始背(你们不要觉得,11月才开始背都来得及!我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是有自己的计划的,但是对于其他人,任何时候开始背都不算早)。其实我读的上面说的书,是个基础。因为我是跨考,只有大量看社会学的书才能明白他到底在讲什么,然后我学姐的这些资料就帮助我开始提炼精华了。所以在面对题时才能有发散性思维,然后又要精确答到点子上。

另外,川大的统计没有南开,南京,中山的难。但是也不排除,川大转变出题方式的可能性。

2政治

提供个经验:你干嘛一定要等到2014年10月冲刺班的课呢,为什么不买淘宝只有十几块钱的2013年冲刺的课?(点到为止啦),我在这想说件事,有本书叫《风中劲草》,你们肯定知道,我当时也买了的,但是在后期听了人大徐志明老师的课,他在视频中指出这本书很多都是错的,几乎每一页都有问题。我当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都11月末了,您突然这样说,我还能愉快的学习么?其实这本书究竟是不是错的,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只是说现在这给大家一个经验。

3英语

其实网上很多人都说了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始终是别人的,你还是要有自己的节奏和复习方法。我始终在说计划和节奏,这点我也是向我学姐学的,他在每一个阶段会自己做一个课程表,上午、下午、晚上看什么(现在她研一依然做课程表并有计划的看书)。你不要说什么:啊!没事,我自己知道要干啥,我心中有数。“写出的课程表和你心里想的肯定不一样。我说多了也无益,关键是你自己实践后就知道了。

复试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scu.yantubao.com/

川大社会学复试很公平,上午是一道论述:论社会学的未来。

下午就是面试了,同样竞争很激烈,不要以为是按初试的名次逐次录取,还是看表现的。名次发生很大的变化,一切都有可能。

后来公布了每个阶段你的分数,最后的总录取分数,很公平、公正、公开。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外社会学考研范文】相关文章:

国外公益广告社会问题12-03

社会学考研答案04-30

社会学考研院校选择05-16

考研社会学概论试题04-16

武大社会学考研经验08-28

厦门大学考研社会学08-31

国外母语范文05-16

国外农药范文05-16

国外诗歌范文05-16

国外出差范文05-16

上一篇:岗位的操作规程范文下一篇:公务员调任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