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写作教与学

2022-12-24

写作训练与所有学习活动一样, 既离不开智力因素, 更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两者缺一不可。 人们常常重视智力因素, 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但如若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智力作用很难有“用武之地”。 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因上进行探究, 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更要重视兴趣、动机、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察心理, 因时制宜

初中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还不透彻, 分析问题上不够深刻, 习作能力还不够强。 在学生的个性心理中, 对于写作存在一定的情感障碍。 障碍在学生, 根子却在老师。 教师的习作指导中客观存在着或放任自流或过严要求等偏差。 指导时要注意生动性、情感性, 还应因时制宜地致力于使教学目标变为主体需要。 应有动机启发, 阐述写作的社会意义和重要作用, 并应从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 使写作教学的命题和要求能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尽可能满足他们向往作文成功的情绪体验。

2激动机, 因材施教

写作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主动写作的内在心理动因, 这种动因离不开人们的情感需要。 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内在感情, 即激发他们写作的“需要动机”, 不但要有写作的目的、意义、态度等方面的针对性的教育, 以促进他们个性心理因素的转化, 还应重视抓教学环节上的情绪场的构建, 因材施教, 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体验, 消除写作中的心理障碍。

2.1 备课设计要合情, 让学生想写

写作期望值应有“度”。 过低, 影响积极性, 很难成为动力;过高, 强学生所难, 容易丧失兴趣。 对此, 可以分层命题, 分层要求, 对“困难户”应有“优惠”措施作扶持, 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爱;对优等生可以设置一些较高的要求, 使他们有继续攀登的目标。

2.2 辅导点拨要煽情, 让学生敢写

写作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务本”之举, “写什么”、“怎么写”要给学生壮胆鼓气, 使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优势。 那些“重点保护”对象, 应作有利于“启动”的相应点拨。 点拨时语言要精心组织, 应情真意切, 富有启发性、诱导性和鼓舞性, 不能蜻蜓点水, 也不能味同爵蜡。

2.3 检查批改要留情, 让学生能写

批改是指导的深入, 要从有利于保护维持兴趣的角度出发, 但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会到老师的重视、关心, 产生“能写”的信心。 对于一些共性的东西, 可以通过集体点评直接点出来;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可通过个别交流的形式指出来。

2.4 讲评反馈要含情, 让学生爱写

这个环节不能丢, 是因材施教鼓励加油的契机。 应及时肯定, 挖掘各层次作文中的闪光点, 特别是平时少有成功的, 愈要让他们感受一番成功和能成功的甜头。 提出问题, 忌点名, 戒讽刺;分析问题, 要委婉, 注意方式, 可指出优秀习作是怎么做的, 或提问如果不这样写而采用别的方式有什么好处;解决问题, 要放手, 多扶持, 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信任和帮助。

3增情趣, 因风点火

文章是作者客观和主观认识的反映, 需要作者的情感, 也需要作者有兴趣。 情感是文章的命脉,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因此, 可创设条件, 丰富生活, 进行“因风点火”, 以改变沉闷单调的训练, 去引发学生需要, 形成爱好。

3.1 创设条件, 培养情感

办法举例:①先说后写。 让学生口头描述自己酝酿的内容, 激发情感产生“冲动”。②讨论启迪。以集体智慧共同“开发”蕴藏的哲理和美感。③结合欣赏。借助投影、挂图、音响等辅助手段听说看写。④情境创造。拟借身份 (如市长、记者等) , 结合生活 (如:文体活动、真人真事、校庆、抗洪等) , 形成情境, 发挥联想, 表达“神来之笔”。

3.2 丰富生活, 增添兴趣

内容举例:①视野开拓。 参与社区活动, 乡情观光, 考察调查等。②组织社团。兴趣小组、征文比赛、办刊编报、采访报导等。③课外阅读。 进行阅读指导, 文史讲座, 要求学生做图书室、阅览室的“常客”。④环境熏陶。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 与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互补, 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社会文化 (地域、名人、影视等) 形成不解情结。

4促习惯, 因势利导

意志, 是促写作走向成功的非智力因素, 具强化动机和巩固兴趣的定型 (习惯) 作用。 初中学生还年轻, 情绪常常有反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锻炼学生的习作意志方面下大功夫, 特别是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在没有养成的时候, 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 自己随时警觉。 ”据此, 可因势利导———创造积极的写作氛围, 顺着学生集体的写作情感优势, 让学生能利用意志去“逼”出好习惯来。

要“建章立制, 激励训练” 好习惯是一种体现意志力量的持久行动, 是训练有素的结果。 约定俗成, 把训练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如, 公约形式保“三勤”:勤阅读、勤练笔、勤修改。辅之以相对灵活的激励措施:学分积累、分段评级、定期统计、完成预订任务者嘉奖, 张榜表扬;未能达标者, 则由集体评议作为补救。 同时, 要“培养骨干, 以点带面。 ”要求人人能“循章依法”, 需要集体气氛, 发挥那些写作积极分子的骨干影响作用, 组织系列活动, 以形成写作群体, 利用生活中存在的从众“心理, 给那些写作意志尚欠坚定者以震动, 使在群体写作氛围中逐步改变惰性, 直至被“同化”。

摘要:写作教学中重视利用非智力因素, 必须要做到察心理, 因时利宜;激动机, 因材施教;增情趣, 因风点火;促习惯, 因势利导。

关键词:写作教学,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子雪.摭谈非智力因素与作文教学[J].群文天地, 2013 (8) .

[2] 庄淑娥.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灵感[J].读与写, 2013 (5)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写作教与学】相关文章:

教与学的思考11-26

教与学自我评价04-21

圣贤孟子的教与学05-03

教与学转变的思考04-09

教与学的秘密心得04-19

教与学的反思范文05-28

教与学转变的思考07-07

英语教与学论文提纲11-15

教与学八上数学答案04-15

英语教与学论文范文05-13

上一篇:关于化工设备制作与安装的技术管理探讨下一篇:电力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及其状态检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