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2023-03-09

第一篇: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举例探析

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电力建设的重点是电网建设,这是由于电网建设极具发展潜力。近年来,电力体制的改革在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中的工程项目逐步趋于多样化。因此,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施工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文章以某公司500KV输电工程项目为例,首先对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概述,主要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实践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15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前些年,某公司一直采取非常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其项目经理与项目部成员分别为一电气安装公司的副经理、专业的技术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为500kV输电工程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近年来,市公司领导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深,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力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公司还提出要将争取外地电力工程项目为主要的发展目标。现阶段,电气安装公司都已经认识到项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加大对这一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还有一部分电气安装公司采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但是最终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其中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气安装公司的电力建设工作人员缺少危机意识;第二,项目组的专业人员技能知识丰富,但是对项目管理的认知不足;第三,在电力工程项目中,普遍采取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

2 某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这一方面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缺少明确地工期规划。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项目缺少对时间的规划,另外,对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合理。从前期勘察到准备施工这一阶段,所有环节的方案设计却缺少有序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控制力度不足,导致准备阶段浪费较多的时间,从而使正式施工时间缩减,因此,项目规模、施工环境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缺少对施工设备等关注,盲目确定项目的工期,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施工问题。第二,缺少合理的施工进度方案规划。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分配不科学,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例如: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的任务量相对较大,工作人员非常忙碌,另外,施工现场也非常杂乱无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指定工作计划时,缺少对现场施工情况的勘察。第三,缺少完善的施工进度规划。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计划之外的事情,导致原计划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从而增加工作人员的临时工作。

2.2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在这一方面,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在电力系统中,各种技术、工艺、设备等都在逐步更新,由于操作人员往往习惯于应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导致项目质量与要求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监督问题主要是管理人员缺少监督意识,从而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2.3 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第一,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并未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第二,施工人员缺少专业素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相对较低,侥幸心理非常严重。第三,缺少合理的施工规划。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交叉施工的现象,这与施工规划的不合理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3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讲,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三者之间的平衡,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

3.1 项目管理方法在进度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制定进度计划时,首要任务是明确项目总体目标,即所需要完成的施工任务,尤其是项目中所包括的隐蔽且必须任务。另外,还应该重视任务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应该对进化进行评估,从而使计划更加具有可能性。第一,该公司在制定500kV输电工程项目计划时,将该项目的进度也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提升监督与控制力度。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门、单位、施工队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相互之间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另外,相互之间不配合的情况也极其常见。在500kV输电工程项目开始之前,项目部门需要按照该公司供电合同管理条例,与不同部门之间签订合约,从而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分工。

3.2 项目管理方法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非常详细清晰的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第一,事前控制分为施工准备、开工报告和施工方案。针对事前控制,需要充分了解与把握工作内容,对工程材料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施工之前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责任。第二,事中控制分为工序检查、分项工程检查和分别工程检查。针对施工控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项目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质量控制、提升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意识与重视。第三,事后控制分为竣工验收与?|量回访,尤其要注意验收交付之后的质量控制问题。相对于其他的施工项目,电力工程项目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工程的正式运营就是对质量的检验过程。

3.3 项目管理方法在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之前,项目部各成员都需要提升自身对安全的认知与重视,并且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第一,创建安全组织监督部门,划分各成员之间的责任。第二,制定明确详细的安全计划,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计划,包括安全作业目标、关键工序的安全控制措施与安全技术措施。第三,全面分析工程中的危险部门,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根据事故的成因、类型,建立各种危险点的数据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佟鹤晶.略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运用[J].中国高新区,2018(03):131.

[2]贺运生.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1):220-221.

[3]张译文.强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计划[J].低碳世界,2017(36):178-179.

第二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法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法的建议

1、更新观念,转换机制,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以此为基础,改革工程组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合同管理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合同管理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预、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组织机构管理的创新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是施工项目管理成功的组织保证。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部,且项目部在公司授权下细分下设专业对口的专职专项管理人员,以免出现多头指挥、领导插手干预等令人无所适从的局面。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

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首先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项目经理。选择什么人担任项目经理,看施工项目的需要,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素质的人才。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领导才能、责任心、政治素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时间观念、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和管理水平及管理方式方法等。

3、 进行有效的控制

(1)、 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工程组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抓好关键部位施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

(2)、 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要实施动态控制,确保材料供应及时,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按合同要求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3)、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工程组内部要制定各分项工程分包单价标准,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单价标准,公

司要配备预结算员计算出人工总量、材料总量等。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窝工、返工和重复劳动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4)、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确立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搞好文明工地。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及办公区要分开,材料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道路通畅,标语牌位置要醒目,污水排放要有排水系统。项目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对特殊工种等关键人员要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专业对口的专职安全员要落实到位,安全员要天天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班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新工人或转岗的工人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建议人:宋家祥

第三篇: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审计的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一直到竣工决算的整个实施过程的审计,贯穿项目决策、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决(结)算全寿命周期。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己被审计机关纳入跟踪审计的范畴,本文就如何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谈谈几点愚见。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施工过程极其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无外乎制度因素、人的因素、机械工具因素、材料因素及现场管理因素。而对工程质量的监督重在于对质量影响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下面就对几大关键因素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分别予以阐述。

一、 制度因素的审查

1、 审核参建单位是否建立建全了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并明确相关的质量考核及惩奖办法,使所有参建人员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

2、 审核参建单位是否制定了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组织了详细认真的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

二、 人的因素的审查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者和操作者,工程建设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共同作用,施工人员技术素质,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参建人员的检查是审查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1、检查所有参建人员尤其是重要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否持证上岗;

2、检查人员配备情况是否满足工程质量及进度管理的需要;对审计而言,关键是检查人员到位是否与投标承诺及计划相匹配;

3、检查所有的参建人员是否参与了岗前教育与培训。审计人员可通过现场抽查某员,要求相关单位提供该员的岗前教育与培训资料。

4、检查参建人员是否参与了岗前技术交底,并审查技术交底资料是否真实,有效。

三、 机械工具因素的审查

工程机械工具在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对工程机械工具的控制也是工程质量审计的重要一环。审计人员可通过审查相关单位的工程机械设备、工具进场报验资料及台帐,了解工程机械工具的技术性能、工作质量及可靠性是否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相关的检验测量仪器、混凝土拌和楼、混凝土布料机械及架桥设备是否有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标定资料,进场设备数量是否与投标承诺及计划相匹配。

四、 材料因素的审查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可从采购、验收、存放、使用四方面着手。

1、采购。审查材料供应商资质证书,许可证及技术力量,需要公开招标的是否进行了公开招标。进场的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

2、验收。检查进场材料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所要求的抽检频率进行抽检,包括施工单位的自检及监理单位的平行抽检;材料的进场报验资料是否真实准确;需要复试检测的材料必须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

3、存放。检查相关单位材料是否分类存放,相关的质保措施是否到位,尤其是钢筋的防锈、水泥的防水防潮等措施是否周全;严禁易污染、易反应的材料混放,造成材性蜕变。

4、使用。一是检查现场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基础垫层厚度、隐蔽结构物及附属结构物的结构尺寸、混凝土工程的水泥含量、钢筋工程的规格、数量、搭接及绑扎、焊接等是否与设计及规范相符;路面工程的结构层厚度、宽度、水泥(沥青)含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二是检查施工现场是否使用未经检测或变质的不合格材料。如结构物的基础垫层碎石、台背回填及基坑回填的透水性材料,以及清淤回填材料、路基填筑材料等的相关指标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尤其是材料的粒径、规格、级配、含泥量、强度指标等。考虑到审计工作的局限性,无法通过精密仪器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因此,审计人员可先通过目测初步确定材料的规格、粒径、含泥量指标是否超标,进而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抽样试验检测,得到准确的数据,必要时,可通过全过程跟踪该材料的检测试验或通过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予以确认。

五、现场质量的抽查

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抽检,是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加强现场巡视,对工程质量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跟踪抽检。现场质量抽检主要包括工序交接的抽检、隐蔽工程覆盖前的验收抽检、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前的验收抽检、己完工程成品保护的检查等工作。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部位,审计人员应亲自参与检查验收,具体检查方法有如下两种:

1、目测法。一是观察施工操作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路基分层填筑厚度及材料粒径是否超出规范允许的要求等;二是观察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钢筋的搭接方式、基坑开挖方式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三是观察成品或半成品外观是否存在质量缺陷,色泽是否异常。如混凝土工程表面是否存在裂缝、蜂窝麻面等现象;而集料的选用决定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光滑程度,水泥含量或养生决定了混凝土构件表面色泽是否异常等;四是观察使用材料的规格质量是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如碎石的含泥量、级配,混凝土的和易程度等。

2、实测法。就是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如用直尺检查结构物尺寸,垫层厚度及钢筋布筋间距或搭接长度等。

六、 督促落实整改。 如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与核实,做到"心中有数"后,即可确定和调整有针对性的监督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及执行自身质量管理工作,但应注意督促方式方法。

1、

审计意见应有理有据,符合"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抓住关键与实质问题。如对工程质量及安全有重大隐患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要求整改,而对因工人操作不熟练而造成的质量瘕疵,且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微小的问题,可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与指导,提高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以便提高施工的质量。

2、

督促应体现诚意。审计与被审计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利害关系也是一致的,因此,在严格监督时,也应体现审计的诚意,即"严格"是为了达到双方的共同目标。一旦不注意工作的方法与态度,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施工管理人员将难以接受,会采取对抗或消极抵制的态度,影响审计成效。

3、

审计人员应在监督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业务水平。在监督整改的同时,应通过学习素质高的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总结和吸取不同水平施工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业务水平。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新设备等在不断出现,只有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才能做好"督促工作"。

附:常见质量问题汇总

常见工程质量问题汇总

1、台背回填、基坑回填材料的规格、粒径、级配、含泥量、强度、压实度等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同时,回填及压实工艺与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如未分层填筑并采用小型机具夯实;

2、清淤回填未清到设计要求的硬底层,回填材料规格、粒径、级配、含泥量、强度等与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且未分层填筑并压实;

3、路基分层填筑厚度超过规范允许的厚度要求;同一水平层路基采用不同材料混合填筑;

4、路基填筑材料的材质与设计及规范要求不符,填料的粒径、含水量等不符合规范要求;

5、路基填筑宽度未满足设计宽度要求;路基填筑压实度、弯沉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6、路基清表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厚度或宽度,清表后未压实;

7、半填半挖路段及纵向填挖结合段未设置台阶,或台阶规格与规范要求不符;

8、挖方路段边坡存在超挖或欠挖现象;

9、各附属结构物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砌体结构砂浆不饱满,沉降缝或伸缩缝设置不规范,存在搭叠现象;砂浆用砂存在偏粗或偏细、采用强酸或强碱性砂粒(如海砂)、水泥含量偏少,养生未及时跟上等;

10、排水盲沟透水性材料未按规范要求布设或材料规格与规范要求不符,尤其是防水土工布搭接不够规范;

11、排水设施纵坡不够顺直,排水不畅甚至存在积水现象;管道工程中轴线偏位、管底纵坡、基座宽度、相邻管内底错口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2、隐蔽工程及附属结构物基础垫层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垫层材料规格与设计不符;

13、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及各种管桩、砂桩、碎石桩等打设密度不够,桩径、桩长与设计不符;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外露伸入砂垫层长度不够,砂垫层材料规格与规范不符,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抛石挤淤施工所用片石的厚度、直径及强度与规范要求不符,且填塞垫平及碾压不够密实;土工合成材料未回折覆裹,或回折长度不够;

14、喷浆防护中喷浆厚度未达到设计厚度要求,且养护不及时;

15、低温条件下进行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施工;

16、抗滑桩施工工艺与设计不符,施工顺序颠倒;

17、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时,锚杆进入稳定层长度和间距及钢筋的直径、锚杆长度与设计要求不符;且钢筋和锚杆不能外露,混凝土是否存在开裂脱落等现象;

1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加工,钢筋根数、直径、间距、长度、连接方式、搭接长度与设计及规范不符;混凝土表面裂缝及蜂窝麻面现象不得超过规范允许(既蜂窝深度不得超过5mm,蜂窝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的5%,收缩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mm,深度不得超过20mm,裂缝长度不得超过1/2桩宽);

20、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所用水泥及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21、制作钢管桩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22、钢筋及钢管桩的堆放应有防锈措施,水泥的堆放应有防潮措施;

23、钻孔灌注桩吊入钢筋笼之后应检查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审计人员可通过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而获得结果;

24、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加工应与设计要求相符,包括钢筋配筋、直径、绑扎、搭接、间距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无锈蚀;声测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布设,布设长度是否与设计相符;声测管是否存在变形、弯折等;

25、通过抽查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主筋长度及灌注完成后外露钢筋长度,检测钢筋笼是否有上浮现象,同时钻孔灌注桩完成后,应抽查相关单位的检测资料,是否有断桩、短桩、露筋等问题,桩基承载力也应在检测范围之内;

26、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试块检测频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7、承台施工中,冷却水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布设,承台混凝土养生是否及时,表面是否有裂缝,承台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8、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抽查混凝土的和易程度及浇筑方式,避免出现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尤其是高空浇筑时;

29、抽查拌和混凝土所用的各项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是尽量不能使用海砂,非要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得使用海水或污水拌制;各项粗、细集料的级配、强度、规格及杂质含量指标是否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了抽检,是否符合要求; 30、混凝土拌和前,混凝土拌和设备进否进行了报验和标定工作;

31、模板工程应检查模板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应检查模板板面是否平整,接缝是否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美观;模板脱模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尤其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

32、梁板浇筑时,可通过检查顶板和底板厚度,以确定充气胶囊是否在浇筑过程中上浮;

33、混凝土浇筑前,相应的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是否进行了报检,并有相应的检测记录;

3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厚度要求,振捣是否密实,振捣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5、高温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应采取降温、防晒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温度在32℃以下;

35、砌体结构的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及防水层是否设置规范,基础是否进行了检查和处理,所用片石等材料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直径、厚度、强度等;

36砌体结构的坚直度或坡度、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是否饱满;养护是否及时;

37、桥梁附属结构及预埋构件的位置是否准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支座中心与主梁中心是否重合,支座规格及型号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及相关的检测资料;

38、伸缩缝缝宽、与桥面高差及纵横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9、桥面泄水管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0、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厚度要求,钢筋网的布设是否与设计相符;

41、涵洞基础及洞身沉降缝是否设置规范,填缝紧密,缝宽及填缝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2、圆管涵接口应平直,不能出现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相邻管节面错口应符合规范要求;流水纵坡与设计相符;圆管涵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

43、涵洞基础垫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垫层材料是否与规范相符;涵底铺砌是否紧密平整,流水是否畅通;

44、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45、水泥混凝土路面相邻板块间连接是否平顺,与周围其它构造物间的连接是否平顺;养生是否及时到位;

4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宽度、厚度、平整度、强度、横坡、构造深度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7、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下承层应密实、干燥、清洁无浮土,拌和后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无粗细集料离析和结团成块等现象;

48、水泥(沥青)混凝土拌和材料是否与设计规范相符,包括碎石粒径、级配、强度、杂质含量、针片状指标、粘附性能等;

49、通过现场观察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否存粗细集料离析、松散及裂缝等现象;

50、 通过实测沥青混凝土面层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厚度及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直尺实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是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51、检查中央分隔带渗沟软式透水管及透水性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中分带透水土工布的布设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检查水泥混凝土路肩压顶的厚度及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路肩培土的渗沟布设情况及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3、检查路缘石安砌的牢固性及线形是否平顺,缝宽是否饱满;

54、检查横向排水管的规格和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布设间距是符合设计要求;

55、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松散、油包、波浪、泛油等现象的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0.2%,且应无明显轮迹现象;

5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碾压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及碾压温度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5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养生期一般为7天,且养生期间应禁止机动车在上面通行;

58、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宽度、表面密实度及材料的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9、隧道防水材料的质量和规格是否与设计和规范要求相符; 60、隧道开挖宽度和净空高度是否与设计相符;

61、隧道仰拱厚度与衬砌厚度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存在裂缝现象; 6

2、隧道开挖是否存在欠挖现象,是否有浮石;

63、喷射混凝土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不能有空洞、裂缝及钢筋网外露等现象,喷层内不能存在杂物;

64、锚杆的长度、埋入深度、材质、规格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6

5、钢筋网的布设是否与设计相符,钢筋的用量、规格、搭接是否与设计及规范相符;

66、仰拱超挖部分不能用虚土、虚渣回填;

67、钢支撑布设的间距、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接头是否牢靠; 6

8、超关钢管的规格、质量、密度及埋入深度是否与设计及规范要求相符;

第四篇: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论文

【摘要】科学化合理化的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体系,可以让林业经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笔者看来,林业工程的综合考量原则、系统化的管理原则和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是目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升生产效率,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在林业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意义。【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管理方法;意义;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出现,让生态问题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构建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系的过程中,造林管理机制成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造林工程主要指的是一些纳入国家或地区管理工作的造林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商品林基地建设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都可以被看做是造林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一工程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工程造林管理的优化,成为了促进林业工程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

一、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原则

(一)综合考量原则

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林业造林工程是改善居民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条件的重要方式,因而,为了对其减缓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功能进行充分发挥,造林工程与林业经济的经济效益之间的结合就成为了这一工程开展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的综合考量原则就是建立在这两大因素基础上的一种工作原则[1]。

(二)管理系统化原则

以林木种植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林业工程自身的特殊性的一种表现。在这种特殊性因素的影响下,林木的生长质量问题就成为了林业工程的工程质量的主要表现,为了对林木的存活率进行有效的提升,造林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原则就成为了工作人员所要遵循的一种重要原则。也就是说,在造林工程的进行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对工程质量进行保障的有效方式。

(三)利益原则

生态调节功能是林业工程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功能特性,在短时期内,造林工作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工程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统一,就成为了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利益原则的表现。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一)工程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应用技术相对广泛,是林业造林工程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这种广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了工程所需树种的选用工作、移植工作、栽培工作和造林设备的选型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造林设计、造林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编制、作业纸奥数的编制和技术复核制度等措施可以被看作是技术管理措施的主要内容。为了对造林工程的工程效益进行提升,这一工程的管理者需要在对工程的规模、性质和工程施工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入手,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预定,进而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工程施工方案中的一些细节要素进行完善[2]。例如在施工机械的选择过程中,管理人员就需要从造林工程施工地域的实际环境入手,对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确定,在选择工程设备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消耗问题和养护问题也需要引起管理方的重视。

(二)领导干部管理机制

作为造林工程的管理人员,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问题也会对工程项目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在施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完善的领导干部组织机构对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造林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需要在对一线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进行核查的基础上,对岗前教育措施进行充分的落实,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将工程施工情况和造林工程的检验记录共同纳入到竣工资料之中。对于造林工程所涉及到的劳务管理机制问题,施工企业也需要进行详细记录。

(三)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机制

工程造林的资金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对相关资金的形成问题、分配问题和使用问题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了对造林工程的施工成本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从资金的流通问题入手,对与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的控制。在造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施工工作流程入手,对工程所需的物质要素进行合理分配,是控制工程施工成本的一种有效措施。对于一些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的工具,在园林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工程项目完成以后对工具进行妥善的保管。

三、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一)对人员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

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大的特点是工程造林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资金管理机制的应用,可以对工程所需的人力资源问题和资金配置问题进行合理的优化,这就可以为人力资源和资金流向分配的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帮助[3]。

(二)对生产效率的提升

从造林工程施工环境的差异性入手,对造林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对这一工程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造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工程各个方面的细节要素的优化,对工程管理体制的优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适应林业经济的未来发展需求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林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对工程造林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让林业工程与林业工程的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得以完善,这就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工程造林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工程造林机制的应用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促进造林工作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叶永春.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现代园艺,2016,01:110-112.

[2]曹胜利.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88.

[3]孙培福.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农民致富之友,2016,09:295.

第五篇: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摘要]

施工项目成本综合反映了施工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实施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意义。只有不断地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一个工程项目要经过投标与施工两个阶段。投标阶段施工单位要做出决策,然后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进行投标报价。在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这个报价基本上就是承包商最后能得到的工程款。在既定总价的前提下,要实现预期利润或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尽量的缩减开支。施工阶段是工程的形成阶段,也是投资落实阶段,而成本又是这个阶段中必要的开支,开支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利润。所以施工成本的控制成了承包商实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

施工成本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必需耗用的资金的总和。应包括工程实体成本,非工程实体成本和管理成本。工程实体成本主要是指直接工程费,即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非工程实体成本主要指为工程实体服务的措施费。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包括人、材、机三方面的控制。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完成。

一、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工、料、费用预测

①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

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③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

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1.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1.6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

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二、加强项目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所有的管理都应该从减少开支,节约成本出发来考虑。

2.1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

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置要围绕工程来进行,为工程施工服务。组织机构的设置要处理好管理层次及职能部门两个方面的问题。

2.1.1 合理的确定管理层次

所谓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者到实际工作人员之间的等级数量。在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的基础上,上层至下层权利责任递减,人数递增。管理层次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机构臃肿,开支加大,不利于工程成本上升控制。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变更、工程索赔等等方面的文件传递也有时间的规定,层次过多会使传递速度减慢,传递时间增加,影响工程信息的传递。一般来说,从项目经理到班组最好不超过二层。

2.1.2 合理的划分职能部门

根据工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划分不能太细,要力求精简。有的项目对职能部门的划分很精细,导致部门负责人增多,项目负责人在分配安排各部门任务时也很难分得清楚,各部门也相互推让。当出现问题,追究责任时各部门也相互推卸,明哲保身。而且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沟通也很困难。

2.2实行科学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地点,工程规模,建设标准等等方面来按实配置。人员的数量要精心考虑,合理设置,其工作任务及管辖范围应根据一个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承受能力来安排。落实岗位责任制,规定各类工程人员的工作权利及对应的工作责任,以及相应的考核要求。采用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提高项目部内成员的责任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责权利的结合统一,即“权利明确,责任落实,按劳分配”。为保证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规范化地开展管理工作。另外,施工成本控制离不开项目部中的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要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一位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三、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1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投标过程中也编写过施工组织设计,此处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是经过现场粗略踏勘以后进行的,工地的现场布置,临时便道等等都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工程中标施工单位进场以后,对于现场情况,周围环境都更加熟悉。对于以前所作的布置要仔细研究,进行改正。另外,对原施组中含糊的地方要明确,包括车辆的行走路线,施工垃圾的堆放处理等等。也就是需要在原设计的基础上编写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组的编写,应围绕成本控制目标,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班组的组长和有经验的工人共同参与,综合各方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工程特点,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来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人员,机械的安排,数量上要做到尽量精确,时间安排上要做到环环相扣,避免人机窝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要做到未雨绸缪。

3.2围绕成本控制目标,进行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施工中重要环节。有了精简有效的领导班子,有了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来实现施工成本的控制。施工成本已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控制目标,只要实现了对这些目标的控制,也就实现了对整个工程成本的控制。每个成本控制目标大都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所以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3.2.1人工费的控制

班组是一般是以工种来划分。首先根据不同的工种的特点,劳动强度明确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另外,在计算成本目标值时,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技术经济条件以及施工经验,合理确定完成成本控制目标所需要的人工工日数量。工程部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工程任务,连同上述两项一起下发到每个班组,依此进行考核,多劳多得,超出自负,奖优罚劣。

管理人员在对班组的人工费核算时,要有一套严明的奖惩制度和详细的考核标准;

1)严格按照成本控制目标值来计算班组的工作量,与工资奖金挂钩,多劳多得;

2)人工费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结算,对于用工量超出成本控制目标值的班组,超出量不予计量支付,由班组自行负责;

3)因人员窝工,影响后续施工工作的班组,扣减相应的薪水;

4)对于浪费材料的班组进行相应的处罚;

5)不定期的召开班组工作经验交流会,对于工作出色的班组进行奖励。

3.2.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成本控制目标值的70%左右,其用量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作好材料的控制,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首先是要作进货量和材料价格的控制,一个大的工程中所用的材料种类和材料数量是相当多的,不能一次采购。要根据市场行情,仓库的存储量,材料的储备天数,结合实施性施组中的工程进度安排进行合理的确定。采购部门在采购材料时,要对市场行情进行详细的调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要作好材料储存的管理,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材料的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根据成本控制目标中的计算的材料数量,结合每次安排的工作任务,由工程技术负责人开出材料领料单,班组按单领料。再次是改进施工技术,使用能降低材料消耗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另外,要对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降低摊销费等。

3.2.3机械费的控制

以成本控制目标中所确定的机械台班作为标准,并且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提高司机的操作水平,实行竞争上岗,把机械的保养与司机的奖金挂钩。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3.3严把工程质量关,避免补救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人、材、机的用量控制,而忽视了工程质量。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要全程实时跟踪。对于班组施工中因追求数量而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质检员要及时指出并勒令其改正,并对此班组加以记录,在费用时加以相应的惩罚。及时的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消除质量隐患,避免工程质量问题而出现补救成本,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工程竣工时,召开全员成本控制经验交流会。由实现了成本控制目标的班组、员工介绍经验;超出了成本控制目标的班组、员工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为以后的工程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4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四、结语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所比拼的就是质量加价格,而成本又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些建议,希望施工企业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上一篇:通信机房消防应急预案下一篇:通用规范的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