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古诗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小学生学古诗范文

“学经典古诗 做儒雅少年”学古诗活动方案

“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丰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少先队员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开展“读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活动。

一、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1月2日——11月9日)

1、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安排读书活动。

2、语文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内容,收集、整理资料。

3、队员们每人准备一个读国学的笔记本。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1月12日——11月22日)

1、语文教师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根据少先队员提供的必背篇目,认真备课,上好阅读课。

2、少先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抄写、学习国学,并做到图文并茂。

3、老师不仅要教队员们会背指定的古诗,还要引导队员们认识作者,理解诗意,还要能灵活应用。

4、营造活动氛围。各班根据中队文化建设的安排在班级中开设学国学专栏。

第三阶段:测试、总计阶段(11月25日——11月30日)

1、学校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测试。(包括弟子规的内容,少先队常识)笔试:学校分年级制定试卷,每班2名少先队员代表参加笔试。

2、通过笔试评比出优秀少先队员个人。

岔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2年11月5日

第二篇:玩转古诗学

以<过故人庄>为例,我们来说一说古诗”和韵课”怎样来进行.

上课之前,我在黑板右侧写了<过故人庄>中的一些常用韵脚,比如花,家,茶,瓜,涯,琶等等,这些字是为学生和韵时使用在韵脚中和备用字.然后开始上课.孩子们经常去彼此家中访问,一起游戏.我就以聊天导入:”国庆节,在朋友家里,你们都做些什么?”孩子们说在一起写作业,在一起下棋,在一起吃,当然,还有在一起玩游戏,看电视等的,接着,揭示诗题:唐朝诗人孟浩然有一次也去了朋友家里,还有去朋友家的事情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过故人庄>.学生齐读诗题,理解诗题后,我请学生回答:”如果你把去诸豪家的事情写成一首诗,那题目叫什么啊?”他看了一眼<过故人庄>,说:”过俊豪家.””为什么不是”庄”了?”他说:”他家不是在乡下,还是”家”好.”我继续问:”如果你把去许思远家的事情写成一首诗,那题目叫什么啊?”另一个说:”过思远家.”我再从称呼上引导:”除了”思远”.还可以称呼他什么?”许兄,远兄.”那题目是~~””过许兄家,过远兄家.”我又从过字上引导:”这时的过还可以换成什么?”他们七嘴八舌起来,这样一来,题目就多种多样了,把自己喜欢的题目写在练习纸上.写好自己的题目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题目的下一行,马上就有了诗人的感觉.

接着,回到<过故人庄>,朗读通顺后开始理解,和韵也是在理解原诗的过程中进行的.

古诗的第一联谈到了拜访之前,朋友的准备,我问大家:”你们去朋友家,他都准备了什么?”有的说准备了好吃的点心,有的说准备了好玩的游戏,有的说准备了一起要写的作业等.说好之后,仿照第一联中的”谁具什么,要我干什么”的样子自己写写朋友为自己做的准备.一边写,也要一边修改.于是便有了”诸兄具米酒,邀我至诸家””奕雯备米酒,邀我至钱家””许兄备汤水,邀我至他家””怡雯备纸砚,邀我至妹家”等这样的诗句,写好后,相互交流,再修改.第一联完成,再回到<过故人庄>,诗中第二联写到了故人家周边的环境,那么你的朋友家周边有哪些植物呢?孩子们想了想,写出了”玫瑰路边合,百合楼下斜””楼旁花争艳,柳外绿枝芽””桂树路边合,菊花栏外斜”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的孩子开始用其他的韵脚了.接下来,<过故人庄>的第三联,理解诗意后,指出这是和朋友在一起做什么的句子,那么,你们都做什么了?也可以有一些想象.于是,孩子们就有了诸如”铺纸桌前立,品茶画天涯””结弈亭台上,饮茗话天涯””开卷论今古,品茗对天涯””铺纸桌前立,挥墨听琵琶”这样看起来很风雅的事情,这些有些是事实,有些就有想象的成分,而且,用的韵脚也和原诗不一样了.最后,就是<过故人庄>的最后一联,和朋友相约下次的相聚时还会做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就有了”待到中秋月,还来赏烟花””待到中秋日,共同赏月华””相约国庆日,还来描桂花”这样的约定.由此,和韵<过故人庄>的初稿就完成了,我请孩子们站起来读一读自己的整首诗.

访诸兄家

诸兄具米酒,邀我至诸家.

玫瑰路边合,百合楼下斜.

铺纸桌前立,品茶画天涯.

待到中秋月,还来赏烟花.

这是张珍豪写的,张珍豪并不是很突出的孩子,但是,他上语文课非常积极,这也是他第一次写诗.我请他来读一读他的诗.他很高兴地面对大家读了一遍.我说:”张珍豪怎么写得怎么好!再来大声读一读,我还没有听够.”他乐滋滋地又大声朗读了一遍,之后,掌声雷动,我说:”张珍豪写得这么好!今天第一个盛饭!”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举手要读,我又选了几个人朗读,还小组互读,孩子们非常开心.

拜怡雯家

怡雯备纸砚,邀我至妹家,

桂树路边合,菊花栏外斜.

铺纸桌前立,挥墨听琵琶,

待到月圆日,还来描桂花.

这是殷欣慧的诗,殷欣慧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书法特别好,还喜欢画画,她妹妹怡雯也是如此,所以在她的诗中就写了她和妹妹写字画画的事情,我们看,从这首诗里是不是能感受到一个闺阁中的碧玉才女的形象?

而和韵结束之后,还要回到<过故人庄>,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候,不用多讲,他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更能感受到这种诗意的乐趣.

这样的古诗和韵还在<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课堂上进行,孩子们别提多有创意了.

我们把这些诗做成ppt,课前的时候,让孩子们读读,读着自己的诗,他们很开心,这样的和韵单独拿一篇出来看起来有些重复,但是我们相信,仿写,仿着仿着,就能自己写了,我们把更多的问题交给时间,交给成长,相信成长的力量.

第三篇: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本课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 学会三个生字“英、思”,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培养学生主动与家长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英英学古诗》。课文里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2、英英知道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它。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二)学习《静夜思》。

1、多媒体出示诗题 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静夜思的意思就是说在宁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

(3)外面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又圆又大)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这么大? (中秋-----)

(4)中秋节的月亮圆又亮,马上中秋节要到了,同学们说说你们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5)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6)我们如果一个人在外可以打电话回家,可以上网和朋友聊天,可以看电视,等等。可是在诗人李白生活的的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中秋佳节,和朋友、亲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吃月饼,共赏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李白却远离家乡,窗外的月色那么皎洁。同学们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古诗内容:

(1)一共几句话?(两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丛书中找出英英的答案。 (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 英英怎么会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这里为什么加上的“疑是”这个词?“疑是”这个词英英是怎么解释的?

△ “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既然是“举头”,那为什么又要“低头”思故乡啊?(无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发思乡,怕承受不住,可见思乡之情之深沉。)

△ 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诗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思起乡来了?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朗读,读出意境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的心里面的想法,能够体会到他的感情的同时,同学们又有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王白、张白、孔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①《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③“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总结

1、怎样才真正学会了一首诗?(会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课后找一首思乡的古诗,按照四个标准自己学习。

(五)学习生字

学习两个生字:“英” “ 思”

1、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交流

2、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六、唱歌谣

《静夜思》(课件演示)

教学反思:《英英学古诗》是典型的“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故事《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到〈静夜思〉一诗中的思乡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本案例中,我抓住了诗题中的三个字:静、夜、思,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静夜”的情境中,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我先设计了一系列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我想只有把孕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四篇:新建 填数字,学古诗

填数字,学古诗

A、 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C、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D、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E、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F、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村绝句》)

G、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H、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J、 满面成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K、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L、 离离原上草,

(一)岁

(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M、 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N、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O、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P、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Q、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R、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S、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T、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U、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V、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W、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X、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Y、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Z、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A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第五篇:英英学古诗教案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诗句,体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这些生字。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了吧,你能来背背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说的就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过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3、解释课题,教学题中生字。

(1)从课题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2)解题:

A、是谁学古诗呢?(是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B、古诗就是古代的诗歌。

(3)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呢?(“英”是上下结构,偏旁是上面的“草字头”,“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左边的“言字旁”。) (4)教师范写这两个字,学生集体书空。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论的话题是有关于学习古诗方面的。

2、指导初读课文。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方式。

A、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习的课文在样子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B、讨论后小结:以往学习的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是空两格的,这篇课文中,“英英”和“奶奶”都是顶格的,表明后面的话分别是这两人说的。 C、注意:顶格的“英英”和“奶奶”这两个称呼不读。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号,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一首

意思

一层

唐代

静夜思

古诗

白霜

床前

思念

不由得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讨论后小结:英英说了三次话,第一次是背古诗给奶奶听;第二次是讲古诗的意思;第三次是说古诗的作者。奶奶讲了两次话,第一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意思;第二次是问英英这首诗的作者。

4、指导读好古诗。(投影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即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教:左右结构,“反文旁”。

静:左右结构,教学新偏旁——“青字旁”。 意:上中下结构,“心字底”。 照:上下结构,“四点底”。 层:半包围结构,“尸字头”。 亮:上中下结构,“高字头”。 举:上下结构,“兴字头”。 代:左右结构,“单人旁”。

2、逐个字指名说说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3、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完成“生字、组词”本。

3、熟读课文。

上一篇:学习收获感悟范文下一篇:小学防汛抗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