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研究调研报告

2022-12-08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业企业研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工业企业研究调研报告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及实践探索

【摘要】两化融合是国家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两化融合是一个渐进过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信息化新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将“两化融合”理论运用到中小型工业企业,我们将通过案例企业进行实例研究并实践探索。

【关键词】两化融合;推进;理论;探索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A case study of a machinery company in Dongyang

◆Xie Ruibing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Jinhua 322100)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information.The integration is a gradual process.How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in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global competition,and how to app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We will carry on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Key words】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dvance;theory;explore

信息化?c工业化融合,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两化融合是国家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从十六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思想,到十七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明确要求,再到十八大“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四化同步”首要位置,两化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融合发展是工业化的生命力所在,它将是我们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基本特征。两化融合是一个渐进过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信息化新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将“两化融合”理论运用到中小型工业企业并帮助其真正实现两化融合,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1970年前后开始实施工业企业信息化战略以来,对工业信息化普遍给予高度重视,为推进本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开展了大量的对策研究和应用。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己经发展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改造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发达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重大策略。发达国家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始见于1994年,Swanson首先研究了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各种驱动因素。发达国家注重研究融合的综合协调及经济效应,侧重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融合对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应采取的战略选择,提出工业企业在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诺兰模型”让美孚、雪佛兰等企业制定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国外对两化融合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的绩效评价和成熟度研究上。

我国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晚于发达国家,直到2008年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成立,两化融合的研究才开始迈入高峰期。国内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化融合内涵的理论探索,两化融合的模式和途径的分析以及影响因素特别是机制体制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两化融合的内涵研究各有说法,国内学者没有统一定论,安筱鹏(2008)、金江军(2008)、王金杰(2009)等专家都提出各自的观点。我国学者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国内对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在动力要素、机制体制和战略策略方面。

2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理论研究

2.1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两化融合在我国主要大型工业企业中多数已经进入到深度应用阶段,龙头型企业的信息化已远超国内基本水平,并且逐渐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但由于中小型工业企业受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产品结构的离散制造特征、市场竞争不规范、管理基础薄弱和比较粗放、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两化融合水平普遍较低,总体仍处于从单项覆盖到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了解和分析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向:①认识度和重视程度;②财务资金和基层设施;③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④政府引导和政策导向。

2.2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内容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研发、制造、管理、营销等技术相结合的渐进式动态过程,是一个螺旋式递进式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模式。两化融合涵盖工业企业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和商务活动全过程。在中小型工业企业中,主要以技术、业务、产品融合为主要内容,来引导产业融合、新兴产业衍生等产业层面的新变化出现,通过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物流信息化来促进企业的变型和发展,建成现代产业体系。中小型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图1中小型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内容

2.3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要素驱动模型

两化融合是一个工业产品、工业业务与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是将工业的各个部门信息化就可以了,也不能认为是各行业之间简单的相加。两化融合的最终目地是要实现产业融合、新产业衍生,并由此引起了社会价值模式、经济运行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等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过程必然受到包括企业主体水平、技术能力、市场需求、政府政策支持、服务支撑等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评价机制是检验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影响因素和评价机制的共同驱动下,中小型工业企业才能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真正实现现代产业体系。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要素驱动模型如图2所示。

图2中小型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要素驱动模型图

3案例企业两化融合实践探索

案例企业是地处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的一家制造业企业,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小型工业企业,其两化融合的进程还处于起始摸索阶段。针对案例企业的两化融合实践,主要解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针对工业制造企业的特点,通过办公自动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内控风险管控等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商业智能平台为主要建设对象,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企业有效监控;通过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物流及售后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建设对象,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案例企业两化融合过程将分四个阶段实施:一是方案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二是两化融合分步实施阶段;三是两化融合集成阶段;四是两化融合的创新优化阶段。案例企业计划整个过程投资1062万,前期启动资金200万。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3.1企业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

主要指计算机网络资源信息化建设,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安全保障、门户网站等等,在整个公司布置有效、安全、可控的网络结构,为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支持。

3.2产品研发和制造信息化建设

AUTO CAD、CAE的全面应用以及ProCAST铸造模拟技术的引进,实现产品研发和制造的信息化。

3.3企业管理应用系统信息化建设

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办公自动化、售后服务等。

3.4商务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以寻求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

案例企业两化融合模型如图3所示。

案例企业在进行两化融合后,经营管理等都有了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信息高度共享,企业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建立信息化以后,信息的高度共享能够最大化地减少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信息的实时性。从而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变化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2)加强企业的分析,使企业计划更加合理。科学的计划必须建立在对庞大的数据分析之上,而在手工状态下这个工作图3案例企业两化融合模型图

量实在太大,采用计算后大大的简化了核算工作,并使分析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为以后的制定企业计划提供数据支持。(3)业?樟鞒探?一步规范。由于采用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不仅减少了管理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加简洁、有效,而且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4)信息准确,责任明晰,加强内部管理。(5)加强材料消耗和库存管理的控制。

4小结

由于受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产品结构的离散制造特征、市场竞争不规范、管理基础薄弱和比较粗放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普遍较低,总体仍处于从单项覆盖到集成提升的过渡阶段,信息化应用深度与广度不够、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较低、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信息化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等问题比较明显。案例企业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小型工业企业,其两化融合的进程还处于起始摸索阶段。通过对案例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实践探索,不仅要协助案例企业推进两化融合,还要为两化融合的研究提供实证。如何更好地推进两化融合,对中小型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在两化融合的概念、机制与对策、发展战略、融合模式、途径等问题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观点。但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融合的关键在“融”,即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1+1>2的化学反应,而不是单纯结合的物理变化。两化融合的要素是促使其融合发生质变的关键。中小型工业企业要能有效的进行两化融合,就必须要依据已有的理论体系,结合企业所在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等,建立一个科学的两化融合要素驱动模型。

参考文献:

[1]吴胜武,沈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金江军,刘古权,杨汉东.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华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0(07):95101

[4]李丹祥.企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08):6364

[5]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经济,2011(11):5355

[6]付睿臣,毕克新,李唯滨.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9(12):7275

基金项目: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16RW013)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

谢锐兵(19-),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工程硕士,程序设计师,网络工程师。

第二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2年是我场“三年强工”的起始年,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总局党委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厂长经理培训及企业经验交流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力求工业抓出成效抓出实效。为认真落实总局及管局党委的战略部署,为我场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全场工业企业进行调研,先后深入龙丰米业、月鑫米业、海江砖厂等几家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场共有企业27家,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我场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 企业数量少、不具规模,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场现仅有27家企业,但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简单机械加手工劳作”为主,生产经营依然停留在几十年代的水平,缺少现代科技支持,基本不具规模。而且目前我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

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二、 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场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三、 产品滞销,企业面临半停产状态。

产品销售渠道犹如人身之血管、产品犹如血液,如果血管某处损伤阻塞,则血液流通受阻,人身就会感到极不舒服甚至于死亡。相对产品来讲,产品就会发生滞销甚至淡出市场。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滞销,已经面临半停产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外来的产品价格低廉冲击本地市场,导致本地产品无人问津。产品的滞销使企业生存受到威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 新建企业投产速度过慢,制约企业发展。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某些企业本行业市场萎靡,企业主不敢投产,故意放慢建设进度,预计等待行业市场好转在进行后期建设投入生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办理投产手续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导致企业投产速度放慢。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投产过

慢。

针对我场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农场和企业同心协力,攻坚克难,采取积极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今后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我场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合作经营,加大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要引导我场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我场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口岸优势等,选择具有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增强服务意识,着眼于企业利益。

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企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设

备和优秀的技术人员。提升企业在软件和硬件上的竞争能力。

三、引进先进技术,减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产品销售量的多少决定于产品售价的高低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一方面同等技术含量的产品,价格低廉的产品销量会更好,但成本往往制约着产品价格,要降低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必须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实现。另一方面产品的低端化制约产品销量。很多企业主认为价格是竞争的硬道理,从而选择了降低产品的品位而降低成本,这是一种错误的销售理念。这样就像,如果我花5块钱买了10个刮胡刀用了6个月,就不如我花10块钱买一个刮胡刀用两年。因此技术含量的多少同时也制约着产品的销量。我们要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加大销售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篇: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1.1.1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1.2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1.2 行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1.2.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1.2.2 国家下达“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1.2.3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4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节水型企业 造纸行业》(GB/T 26927-2011)

第二章 国际造纸工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纸浆、纸及纸板的产销现状

2.1.1 全球纸和纸板产量

2.1.2 全球纸浆产量

2.1.3 全球纸和纸板消费量

2.2 全球纸业贸易概况

2.2.1 纸浆贸易

2.2.2 废纸贸易

2.2.3 纸及纸板产品贸易

第三章 中国造纸工业上游产业分析P139

3.1 中国纸浆行业市场分析

3.1.1 中国纸浆产量和消费量

3.1.2 中国纸浆消费结构

3.1.3 中国纸浆自给情况

3.2 中国木浆行业市场分析

3.2.1 纸浆造纸用木材需求变化

3.2.2 造纸用木材树种变化

3.2.3 造纸用木材资源来源

3.2.4 中国木材制浆企业发展现状

3.3 中国非木纤维原料制浆发展概况

3.3.1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的现状

3.3.2 中国非木材纤维资源状况

3.3.3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的技术现状

3.3.4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3.4 中国废纸市场概况

3.4.1 中国废纸回收和利用情况

3.4.2 中国废纸进出口情况

3.4.3废纸市场价格变化

3.5 中国人工林建设情况

3.6 中国林纸一体化进展

第四章 中国纸及纸板行业供需分析

4.1 中国纸及纸板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4.1.1 中国纸及纸板生产总体分析

4.1.2 中国纸及纸板生产分区域分析

4.1.3 中国纸及纸板消费分析

4.2 中国纸及纸板主要品种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4.2.1 新闻纸

4.2.2 铜版纸

4.2.3 白卡纸

4.2.4 胶版印刷纸

4.2.5瓦楞原纸

第五章 中国纸及纸板、纸浆进/出口情况

5.1 中国纸及纸板贸易总体分析

5.1.1 进/出口量分析

5.1.2 进/出口结构分析

5.1.3 进/出口源分析

5.2 中国纸及纸板主要品种进/出口分析

5.2.1 新闻纸

5.2.2 未涂布印刷书写纸

5.2.3 涂布纸

5.2.4 生活用纸

5.2.5 包装用纸

5.2.6 白纸板

5.2.7 箱纸板

5.2.8 瓦楞原纸

5.2.9 特种纸和纸板

5.2.10 其他

5.3 中国纸浆进/出口分析

第六章 中国造纸工业总体分析

6.1 行业规模

6.2资本/劳动密集度

6.3 销售情况

6.4 成本结构

6.5 盈利情况

6.6 成长能力

6.7 盈利能力

6.8 偿债能力

6.9 经营能力

第七章 中国各地方造纸工业现状

7.1 山东省造纸工业

7.2 广东省造纸工业

7.3 浙江省造纸工业

7.4 江苏省造纸工业

7.5 河南省造纸工业

7.6 福建省造纸工业

7.7 湖南省造纸工业

7.8 四川省造纸工业

7.9 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工业

7.10 江西省造纸工业

7.11 湖北省造纸工业

7.12 天津市造纸工业

7.13 黑龙江省造纸工业

7.14 上海市造纸工业

7.15 陕西省造纸工业

7.16 云南省造纸工业

7.17 新疆维吾尔自治造纸工业区

7.18 内蒙古自治区造纸工业

7.19 山西省造纸工业

第八章 中国造纸工业领先企业分析

8.1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

8.2 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8.3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第九章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四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 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中国机械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

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理事长:

李玲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

副理事长:(按笔划排序)

于占坤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副部长 王东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由海燕 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永乐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慧发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玉滨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朱庆敏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吴宗彦 洛阳轴承研究所所长

张萍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宝鼎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李信忠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陈福胜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季萍重庆特种电机厂副厂长 奚根娣上海电缆研究所副所长 盛世英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副总经理 童志强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厂长

潘平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魏永向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理事:(按笔划排序)

方念实 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俭沈阳重型机械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王建梁钱潮轴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德兴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冯宗奎北京京仪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朱在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许昌建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部部长 何国祥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

张大中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张之扬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工程产业)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艳宝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李光明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李明生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陈凤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人事管理室主任 周旭东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法慧玲 山东机械工业办公室综合处处长 范树德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洪丽玲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胡伟光北京市机电行业协会教育部部长 赵金筠 安徽省机械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 郗建国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钟茜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陶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党委副书记

高原北京奔驰—戴克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熊成喜 武汉重型机床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蔡万超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秘书长:

史仲光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 秘书处成员:

李鹏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副主任 孙颐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 牛敏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研究员 闫欣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项目助理

第五篇: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XX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 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一篇:国有企业员工调查问卷下一篇:关于三生教育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