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22-07-02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业企业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我县寺沟、星红铺矿区矿山企业生产情况

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凤办发[2011]44号《关于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王桂山副县长带领县政府办、安监局有关人员,采取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南星镇寺沟、三岔镇星红铺矿区6家矿山企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强化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的工作措施,巩固和提升我现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位次。寺沟矿区整合后有6个采矿权人(含后石坑),分别是凤县银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寺沟铅锌矿、凤县天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寺沟铅锌矿、凤县鑫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寺沟铅锌矿、凤县银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组调研)、凤县天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石坑铅锌矿、凤县凯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石坑铅锌矿(第二组调研)。三岔镇星红铺矿区整合后有两个采矿权人,分别是凤县金凤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星红铺铅锌矿、凤县玉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星红铺铅锌矿。

这次调研的银湘公司寺沟铅锌矿、天祥公司寺沟铅锌

矿、鑫发公司寺沟铅锌矿、天元公司后石坑铅锌矿、金凤公司星红铺铅锌矿、玉泉公司星红铺铅锌矿6家矿山企业由于证照不全,按照去年县委、县政府停产整改精神,目前还没有恢复生产。

二、证照办理情况

由于这6家矿山企业均属于资源整合企业,《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都要按程序重新办理,目前均未取得长期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天元公司后石坑铅锌矿、银湘公司寺沟铅锌矿、天祥公司寺沟铅锌矿、鑫发公司寺沟铅锌矿4家一年期《采矿许可证》近期省国土资源厅将予以颁发。天元公司后石坑铅锌矿已经取得省安监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金凤公司星红铺铅锌矿按照安全设施“三同时”程序已经通过了《安全预评价报告》审查备案。

在与企业座谈讨论时,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提出,由于各类证件办理程序比较多,时间比较长,要等到证照办理齐全在开工需要很长时间,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加大办证协调力度、协助企业办证的同时,具备一定规模的、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专篇通过审查的允许先开工,限期办理齐全有关证照。

三、建议

矿产资源开发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为了保证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我现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位次,建议:

一是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并通过安全预评价和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评审的企业开工建设。二是已取得《采矿许可证》,且在3个月内能够完成安全预评价和初步审计安全专篇评审的企业,在保证安全投入到位、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先开工。

第五调研组

2011年4月28日

第二篇:乡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为我镇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我对全镇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小浪底无纺布公司、济郑矿业公司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固定资产1.2亿元,2010年,全镇企业共实现利税103.9万元,其中国税61.6万元、地税42.3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几家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

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四、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

目前,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我镇的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和鼎泰精化实业有限公司等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现有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使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跨越。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三是镇党委、政府对企业融资困境认识不足。资金匮乏是我镇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扩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作为镇党委、政府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大胆兼并、收购、参股国有企业改组和资产重组,支持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紧邻洛阳石化炼油厂的区位优势,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与世界先进管理水平相接轨;通过开展“一创双优”、“六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镇党委、政府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

一是我镇应抓住XX市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加强融资、优化服务、强化保障、减调税费等八项措施和被列为省国有银行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市的机遇,积极扩宽我镇企业融资渠道,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 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篇:**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3月2日-23日,镇经委会同财政所部分人员对全镇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有限公司、**集团等数十家规模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3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固定资产7.1亿元,2011年,全镇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利税11亿元,其中国税8560万元、地税3238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增加值7.1亿元,利税3.4亿元,税金8561万元。

通过调查,今年2月份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9%;利润2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从销售收入看,比去年增长的企业只有**热能、**集团、**新材料三家企业,其他企业均比去年有所下降;税金比去年增加的有**热能、**焦化等6家企业,其他8家均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附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是有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库存原材料、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增多。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占用资金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亿元;应收账款

2.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2亿元。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达到39%,相

比之下,银行贷款增加相对较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主要是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

2、受市场影响,企业生存空间受限制。

纺织业作为我镇的主导产业,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能力达到11万纱锭和20余条气流纺生产线,年生产棉纱6万吨。尤其是**纺织、**纺织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直持续较快增长速度。但今年受国际金融大气候影响,整个行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总体市场不容乐观。棉纱平均价格在2.1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达到3.2-3.5万元。现皮棉价格在2万元左右,所以企业在原材料涨价和产成品降价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同样,作为明集支柱产业的焦炭行业也受钢铁市场影响,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较低,库存增多。仅两家企业库存就达到1.5亿元。近期没有上涨趋势。

3、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焦化、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

竞争。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4、外在的压力和挑战,限制企业的发展

现在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土地制约、环保制约、节能减排制约等。例如邹平天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于工业用地指标问题,土地证至今没有办成,制约企业发展。同样,**集团的食品快餐、冻干项目投资近亿元,正准备立项,也是因为等不来土地证,延误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发展环境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不断调整,我们只能顺应国家政策发展。现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控政策,每年都进行一次土地检查,越来越严。由于用地指标问题,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和企业融资。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十几家规模企业中,只有**材料有限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

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例如**焦化、**焦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对焦化行业的下延项目。

6、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部分企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扩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

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2、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3、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我镇应转变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把工作中心放在企业服务上。定期召开有企业、私营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况,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做到留住“经营者”,鼓励“投资者”,吸引“观望者”;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所等科研单位与企业见面会等形式来转化科研成果,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增进企业效益;通过定期举办管理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经验,开阔眼界;通过加大对企业周边群众的教育力度和对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应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形成全民创业机制。要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帮助引导人们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企业,通过小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工业企业稳步向前发展,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壮大我县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工业企业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9月13日至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并特邀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台宗仁及县商务(经济)局、县乡镇局的负责人,在县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金杞福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靖远丰源面粉有限公司、甘肃长河食品公司、白银虎豹化工有限公司、靖远新力水泥公司、白银嘉瑞陶瓷公司、靖远金达化工公司等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委员们就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工业企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工作要求,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逐步形成以轻工、煤炭、建材、化工、焦炭为骨架的工业体系。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全县工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县工业企业在危机中求生机,争投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力地遏制了工业经济下行趋势,2009年后半年逐步呈现出企稳回暖的好势头,2010年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发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中小企业个数达到492户,从业人员23950人,销售收入217800万元,同比增长15.16%,实现利润8600万元,上缴税金3020万元,劳动者报酬240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7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3483万元,增长68.23%,完成年下达任务的47.2%。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全县非公经济实体达到33250户,销售收入完成372000万元,同比增长15.59%;完成增加值150800万元,同比增长15.84%。

(一)工业生产总量稳步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12.99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17.56亿元,保持了年均18.0%左右的增幅,总量增长了4.57亿元。主要产品发展已具规模,具有了原煤120万吨、水泥25万吨、焦炭10万吨、电石21万吨、磷肥40万吨、脱水菜2000吨、机砖机瓦50000万块的年生产能力。

(二)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年均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8月的5.98亿元,年均增速为29.6%。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企业户数逐年加大,比重、户数分别由2007年的39%和20户提升到目前的45%和27户,其中年产值过千万元企业14户,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

(三)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增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项目总数8项,完成投资9600万元。其中德炘园食品有限公司饼干生产线和甘肃天辰脱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脱水菜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8年,项目总数9项,完成投资11880万元。其中晖泽化工公司1台25000KVA电石炉生产线、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产线项目和万家兴集中供热三期工程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09年,项目总数16项,完成投资15500万元。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产线、金杞福源、宏达矿业生产线等项目当年投入生产。2010年,项目总数13项,截止8月底完成投资7087万元。三年来,全县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46项,完成投资44067万元。

(四)企业抗波动能力得到增强。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县工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侵袭,企业正确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千方百计寻求金融危机期发展机遇。2009年第四季度,工业整体运行态势逐渐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但回升基础不稳固、不平衡,内在动力很不足,在这当务之际,企业坚定信心,注重调整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2010年,回升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运行态势逐步向好发展,企业抗波动能力有所增强。

(五)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升级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传统工业逐渐向高新技术靠近,产业结构逐渐向新型工业迈进。支柱行业中,以电石和焦炭为主的冶金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原煤采掘为主的煤炭业、水泥和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竞相发展,2010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7750万元、19216万元、9018万元、8552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3%、30%、14%、13%。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刘川工业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文本,9月底进行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79.4万元,重点企业开始向刘川工业集中区聚集,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户,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1亿元,产业聚集进程正逐步推进。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刘川工业区与兰州高新区正式签定了共建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刘川工业园合作协议,将按照“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的快车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组建担保公司2家,运行情况良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累计为110多户企业担保贷款1.3亿多元。

(六)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制,逐级分解节能目标,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农业等重点用能领域主管部门及县属7户年耗能2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层层签订了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县已依法关停或取缔小煤矿3座(靖安王家山煤矿、东升乡红湾村煤矿二号井、五合乡白塔村煤矿)、造纸企业4户(北湾农场造纸厂、启芸造纸厂、金龙纸业制造厂、华夏纸品公司)、淀

第五篇: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时期,在新常态下,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工业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趋缓、生产产能过剩、综合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工业企业的困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调查

一、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

截止目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区中小工业企业达 237 家,2017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0.6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13家、过亿元企业12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64.38亿元,同比增长 8.8%,工业固投完成 220.15 亿元,同比增长 20.9%;完成“小进规”工业企业 30 家,提前完成市级目标;我区稳居全省县域经济 10 强,2017 年居第 3 位。

二、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经营领域逐步拓宽

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钢结构、日用化工、环保新能源等 5 大产业板块,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合理,五大产业实现均衡发展。在发展规模总量的基础上,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以顺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发展趋势,围绕“产品+服务”、“虚拟+现实”的先进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模式创

新,由全能型生产向网络制造、云制造转变;着力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探索规模批量生产向定制化规模生产转变。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位于“大车都”工业板块的中心区域,周围 2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神龙汽车、雷诺汽车、通用汽车、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等多家整车生产厂家。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以汽车(商用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电子显示产业结构占比由最高峰的 63.25%降到 20.5%,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异军突起,占比达21.3%,装备制造产业悄然升级,占比达到 24.7%。

3.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抓开工、抓引进、抓储备、抓策划。在开发区举办了今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开工和快速推进。建立工业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围绕项目开工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研究工业项目落地机制,推动工业项目并联审批、多评合一,简化供地程序,提速项目建设。组织开展项目建设自查。组织有关部门对 2015 年已签约的 54 个亿元项目逐一清理,摸查项目建设进展、存在问题,明确具体举措和时限,力促其年内开工、投产达效。着力服务项目建设。协调报地、供电、消防、燃气等有关问题,力促项目早供地、早开工、早见效。目前,全区 79 个已

落户项目中,续建项目共 24 个,其中已投产项目 11 个,年内可投产项目10个,年内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共21个,其中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项目 15 个,已完成前期手续、近期进场施工的项目 6 个;完成布局预备开工的项目 28 个,其中已完成土地挂牌的项目 8 个,近期挂牌的项目 10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 10 个。狠抓工业投资技改和备案入库。多次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密集调度,实现了工业投资迅速止跌转正。1~6 月,全区 81 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 84.48 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达 42 个,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 34%。

三、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特色工作

1.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推进省级开发区与省级经济发达镇一体化发展,打破区域界限,推动常福、奓山、沌口一体化改革,将开发区建设用地由 30 平方公里扩展到 61 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园区承载能力,按国家级标准打造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建设。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武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聘请李培根院士为高端智能装备园高级顾问并揭牌。联合湖北省邮电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完成《蔡甸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方案》,并顺利通过市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着力推动“两园”建设。在现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基础上,着力打造 3000 亩现代新型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智能装备、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等新模式的普及和应用。在联村工业园建设 700 亩小微科创园,重点扶持培育成长性好、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创新建设模式,启动总投资额过 100 亿元的产城融合示范新城 PPP 项目,规划建设中心图书馆、文化中心、公园、城市商业体等配套设施,充分放大园区对项目、资本、人才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高标准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新的蔡甸经济开发区。

2.积极推动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今年以来,蔡甸区紧紧围绕破解全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努力在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上做文章,多渠道、多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一是摸需求。制发《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查表》,广泛征集企业融资贷款需求,建立区级融资贷款项目培育库,将“高成长、高技术、高规模”工业企业作为重点予以优先支持。二是搭平台。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组织多家银行与企业“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宣讲政策,畅通银企交流渠道。三是扩规模。为满足企业日益增长融资需求,联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新设 1 亿元“助保贷”资金,将区级“助保贷”资金池总规模扩大到 3 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四是降门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 500 万元以内小额贷款,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直接确定贷款金额,帮助无抵押的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五是给补贴。加大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2017年共为 56 家企业申请贷款贴息,累积补贴金额 964 万元。今年已组

织52家企业申报成长型企业流动贴息项目,累积补贴金额1475万元。同时积极组织 11 家企业申报小微流动性资贷款贴息、组织 7 家企业申报融资租赁补贴,现已通过第三方审计公司进行资料审核,争取为企业早日落实扶持政策。

3.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针对企业销售难问题,我们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展销会”、“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以宣传推介我区重点企业和特色产品,其中恒生光电、安在厨具吸引了参观客商;荷香源藜蒿茶、蔡甸藕汤、侏儒山小磨麻油等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热捧,如此助力于我区企业提升知名度,利于拓展市场。

4.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培育聚积发展动力

对创新创业问题。我们为创业者提供从创业项目选择优化、创业政策法规咨询到公司注册以及发展壮大的全程指导服务,通过指导引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创业辅导咨询活动。采取现场答疑、电话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积极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疑难解答、项目推介、拓宽融资渠道等服务,引导鼓励创业者、中小企业经营者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增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创业十佳的培育工作。深入挖掘创业典型,通过组织推荐磐电科技、香草花田、厨之道等 3 家企业申报武汉市创业十佳;推荐武汉市星光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申报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培植创业创新文化,传播创业创新经验,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5.积极培育高新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组织举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科技政策培训会,宣传“两化融合”、高新企业申报、专利申请、税收减免等相关政策,营造有利创新文化的氛围,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中国制造 2025”,对标工业 4.0,积极培育高端装备、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中建钢构、冠捷等龙头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支持武汉瑞明投资 3.89 亿元建设绿色制造数字化车间。落实相关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高新企业。今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 13 家(全区高企总数为 38 家),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 210.18 亿元,同比增长 12%。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组织开展“科技下乡”、“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技周”等系列活动,提升公众创新意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建设工程,组织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建设。磐电科技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一等奖,人防工程、新中德塑机、臣基工程 3 家企业获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努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强与省海智离岸中心、市海智工作站对接,依托加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主体设立“海智计划”蔡甸工作站,成为全市首批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6.加强融资担保监管,防范企业金融风险

严格依照市经委要求,对我区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两家融资性担保

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工作,督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稳健发展,规范经营。防止资本金不到位,资本金抽逃、直接发放贷款、非法集资、高利放贷、非法理财、骗贷等问题的发生,规避高风险投资风险,确保公司运行平稳、合规经营。

7.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积极组织中小、民营企业家与区领导对接,进一步摸清了企业实情,出台了针对“小进规”、“孵化器”、“展销会”等工作的专项补贴政策,同时通过手机终端服务,及时向企业推送最新政策和信息,并时时收集企业问题和困难,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一企一帮”,提供量身服务。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新政策、新措施,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文件,开展精准服务。

四、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 2018 年蔡甸中小工业企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但受到金融环境和市场调节的影响,我区中小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1.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

一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大。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自 2017 年以来,基础性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近期钢铁、塑胶原料等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运行。二是工业品出厂价与购进价“倒挂”加剧。近年来,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持续上扬,但出厂价格指数涨幅明显落后于购进价格涨幅,价格倒挂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直接使部分工业企业生产

经营成本上升。三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蔡甸企业劳动用工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状态,尤其是一线操作工缺口较大,招工困难。

2.企业资金链趋紧,融资成本增高

中小工业企业资金面紧张,流动资金缺口增大。同时,由于现行贷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平均提高两成。近年来,蔡甸区中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由于融资瓶颈难以突破,致使中小企业的规模效应迟迟不能显现。据调查,蔡甸区中小企业中,“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三有”企业占 60%以上,其中 80%以上的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全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 5 亿元。

3.工业用地指标压缩,企业征地困难

因我区土地规划调整要求,中法生态城、蔡甸街、张湾街等部分园区、街道的原有工业企业面临搬迁,同时新引进的企业也在排队等待供地,日趋紧张的工业用地指标与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经营规模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其中部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效益良好的企业,由于迟迟得不到供地,不得不蜗居在狭窄的租赁厂房内,面对逐年增高的租金,企业经营成果不能沉淀,新技术、新设备也得不到施展,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4.引进项目质量不高,见效周期较长

受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影响,我区近年来引进的企业大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企业对市场波动较为敏感,投资热情度不高,甚至一些企业把建成的厂房出租牟利,不依约投产经营,使得招商见效周期较长,高成长型企业不足。

五、促进中小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1.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

强化重大项目及优质项目招商,对看好的项目要盯住不放。以大型央企、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以及产业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优质骨干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提高项目引进质量。

2.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

完善招商项目落地机制,招商项目正式协议签署后,开发区第一时间启动项目布局,组织实施报地挂地程序。除去企业自身原因,从签订正式协议到土地挂牌开工,原则上不能超过半年时间。全面推广武汉市优化审批服务十条具体措施,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全程帮办代办,推进容缺审批、并联审批,实现工业项目边报地边审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周通报制度,每周通报已签约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确保优炫、美巢、新锐合金、三环三立、中设机器人、日辉达等 21 个项目尽快完成供地、开工,推动常福北区扇形区域内的 11 个正在报地的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协调今年上半年签约的伟巴斯特、平田精密、南京协众、常州联德等 18 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部开工;力争上海国利、上药科园、盟盛(江淮)汽车、宁波库贴、易瓦特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全面建成。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安博等 5 个项目年内落地开工。进一步加强与格力集团高层的沟通,督促企业实质性启动建设。

3.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新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工作职能,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个窗口服务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能,降低我区工业企业行政审批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继续深化“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双万双联”等走访活动,由区四大家领导带队,区各职能部门配合,切实了解企业困难,保证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要采取集中研究、重点突破的办法,真真切切地解决一批、突破一批,务求工作取得实效。

4.催生工业经济发展源动力

蔡甸区中小工业企业外向度较低,相对发达地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支撑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稳固,这为我区实施“追转超”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发展中寻找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我区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创造区域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企业和产品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蔡甸区工业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和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31(14):101,104.

作者:张珂 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上一篇:关于毕业典礼致辞下一篇:工业发展整改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