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农化问题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耕地非农化问题范文

关于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

【法规名称】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46号

【发布日期】2010-06-13

【生效日期】2010-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正文】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人民政府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省 长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的管理。

第三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应当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款专用,用于耕地开垦和新开垦耕地的地力培育等开支。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实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当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建立省、市(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补充耕地项目库;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计划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方案,并从补充耕地项目库中安排具体项目,组织有关单位实施项目建设;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补充的耕地不得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规划建设、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协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指标,结合当地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编制耕地开发计划和土地整理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县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县城镇规划而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统一征收、占用耕地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镇、乡、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镇、乡、村庄规划占用耕地的,由镇(乡)人民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在安排具体项目用地时,由用地单位按照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县城镇、镇、乡和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外,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由用地单位承担耕地补偿责任。

第八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分批次农用地转用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的,在办理转用手续时,可以用耕地储备指标作为补充耕地,不再缴纳耕地开垦费;未能实行先补后占,需要使用上级人民政府储备的耕地指标的,由承担耕地补偿责任的主体在申请办理转用手续时缴纳耕地开垦费。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用地单位通过先补后占补充耕地的,应当向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未能实行先补后占的,用地单位应当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先行组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开垦的新耕地经验收确认后,在确保本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剩余部分可以作为耕地储备指标。

经市、县人民政府同意,耕地储备指标可以有偿转让给耕地占补不平衡的市、县作为补充耕地的统计指标。耕地原有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转让耕地储备指标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耕地保有量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转让耕地储备指标的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耕地开发、耕地保护、异地造林、农田林网等支出,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土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耕地开垦费按照如下标准缴纳(按照每平方米计):

(一)县、县级市辖区内18元;

(二)地级以上市辖区内(不含所辖县、县级市)28元。

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每平方米加收20元。

第十一条 耕地开垦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前缴清,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省级管理的耕地开垦费的使用,每年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收支预算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具体资金使用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等有关规定,直接拨付给耕地开垦、补充耕地和地力培育项目或者项目管理单位,专项用于耕地开垦、补充耕地和地力培育。

耕地开垦工作中的选址、勘察、测量、论证、竣工验收等所需的业务费用,按照不超过缴入财政专户耕地开垦费的3%列支。

第十三条 补充开垦耕地应当在占用耕地的市、县范围内实施。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无法在本地区开垦补充所占耕地的,可以通过易地开发补充耕地。第十四条 补充开垦耕地按照下列程序验收:

(一)补充开垦耕地后,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验;

(二)初验合格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三)验收合格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农业、林业、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进行抽查;

(四)抽查合格的,由市土地、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抽查批次项目进行验收确认。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十六条 侵占、挪用耕地开垦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对未按照规定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市、县,由省人民政府责令限期补充,并冻结该地区下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人民政府2001年11月13日公布的《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二篇:新城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工作方案

***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 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根据《郎溪县农业委员会 郎溪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郎溪县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工作方案的通知》(郎农„2018‟21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上下联动、属地管理,全面清理、彻底整治,标本兼治,务实求效,集中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健全耕地保护监管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为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二、 治理范围

认真落实严守红线、突出重点、分类处置、集中打击的要求,对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非农设施,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重点清理整治工商资本和城市居民到农村非法占用耕地,变相开发房地产和建设住房行为。清理整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问题:

(一)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

1

规建设非农设施,特别是别墅、休闲度假设施等。

(二)在农业大棚内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商品住宅。

(三)建设农业大棚看护房严重超标准,甚至违法违规改变性质用途,进行住宅类经营性开发。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排查。在全镇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逢园必进、逢棚必查、不留死角、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全面收集整理土地承包、流转、审批、备案等相关档案信息,找出问题节点,追查问题根源。对排查清理发现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住房等非农设施的,逐一建立问题台账,为清理整治提供依据。

(二)坚决清理整治整改。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区分类型,依法依规,整治整改。对省、市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的三类改变土地性质、改变土地用途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清理整治重点,对照政策坚决加以整改。

对在各类农业园区内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违法违规建设住房等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作为整治重点,坚决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坚决退房还地,恢复生产;对农业大棚看护房等生产附属设施占地面积超标的,要区分情况,做细工作,切实加以整改。

(三)严格依法惩治惩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的责任主体,镇国土所要依法依规从严查处。逐一排查“大棚房”享受财政补助情况,建立工作台帐,对骗取涉农资金补助、改变农业设施用途的,镇农综站、镇财

2

政分局等部门要坚决追回。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等部门处理。

(四)严肃执纪问责。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在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农地非农化问题中,发现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公职人员,镇纪委要严肃追责问责,对内外勾结、搞利益交换和谋取私利等腐败行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五)尽快恢复耕地生产功能。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的“大棚房”等非农设施,清理整治后,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镇国土所、农综站要主动作为,共同监督责任单位整治整改,做好技术支撑和检查验收工作。

(六)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建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有奖举报制度。加强设施农业精细化管理,对设施大棚、温室等普遍建档立卡。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利用耕地的规范管理,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管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研究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等用地政策和管理办法。

四、责任分工

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逐级压实责任,切实把清理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一)镇级抓总。镇政府对全镇实施专项行动和耕地保护负总责。成立镇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大棚房”问题专项清

3

理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镇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协调推进专项行动,组织对全镇清理和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和现场核查。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综站,承担日常工作。

(二)村落实。各村委会承担实施专项行动的主体责任。各村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负责专项行动组织落实,做好进度安排、任务落地、资源调配、全面排查、整治整改等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部门协同。在镇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下,镇国土所、农综站等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专项行动指导和督促,落实专项行动各项措施,共同对设施农用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认定。按县方案要求清理和纠正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设施农业项目和违规获取国家农业补助资金,查处违法案件。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参与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等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措施。

五、工作步骤

各村要立即行动,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建立组织领导推进机制,迅速开展专项行动各项工作。

(一)排查清理阶段。从即日起,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开展全面排查工作。以村自查为主。各村要开展全面排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排查时要逐个入园入棚现场核查,登记造册,建立问题台账。调查人员至少2人以上,填写《入户调查登记表》,对初步认定有违法违规问题的填写《违规项目情况表》。违规项目要在乡镇审核的基础上,由县农委、县国土局进行复核认定。

(二)整治整改阶段。从10月下旬开始,用2个月左右的

4

时间开展集中整治。镇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进行抽查核查,对发现弄虚作假、整治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追责。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艰巨性,严格属地管理,压实属地责任。村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及时解决清理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专项行动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取得成效,保障农村稳定。

(二)严格违规情况认定。要严格做好入户调查、违规违法认定和复查核查工作。调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对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调查人员,必须责任倒查,实行责任追究。违法违规认定由调查人员提出初步意见,乡镇政府审核,县农委、县国土局复核认定,县政府审定。县政府将通过随机抽查和督导等方式发现问题。

(三)严肃督导问责。县政府将把专项行动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专项行动的每一个环节,县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督查督导。要健全问责机制,对违法违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严肃查处,重点督查督办。对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查自清不彻底、弄虚作假、压案不报、查处不力的乡镇,要采取通报、约谈、问责等方式,督促整改纠正。

(四)定期上报信息。严格实行专项行动信息周报制度,

5

各村要在加快工作进度的同时,及时调度汇总清理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每周二下午下班前向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遇有政策难点和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五)强化社会监督。集中开展专项行动期间,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0563-7506004),各村也要设立群众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举报,接受舆论监督。镇纪委接到的“大棚房”问题线索和群众举报,要及时移交领导小组。

(六)完善监管机制。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时研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促进设施农业规范发展。加强设施农业精细化管理、设施大棚建设使用、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利用耕地的规范管理及配套规章制度、强化流转土地用途管制各项制度,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等作为总结上报材料的重要内容。

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563-7506004,电子邮箱:tcnyb7506039@163.com

附件:1.入户调查登记表;

2.违规项目情况表; 3.排查情况汇总表。

6

第三篇:17.耕地保护问题

“耕地保护问题”背景:

我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基本趋势难以改变。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线,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一些市、县政府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规侵占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增长导致耕地紧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消费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但由于耕地资源不增反降,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上千万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使我国人地矛盾更加严峻。

二、滥占耕地资源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靠的是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取得的。全国上下的开发区热,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全国乱设开发区,多则占地上百公顷以上,甚至几十平方千米,少则也有几公顷左右,大部分分布在沿江、沿海、沿湖、城郊和农村水陆交通便捷的地区。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导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城市无限制地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有了大量耕地。部分单位和企业宽打宽用,征而不用,浪费土地。耕地侵占具有行政行为特征。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更是没能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相反,违法占用耕地带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当地政府的行政行为是耕地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少地方政府为求发展,大搞规划,随意圈地,建立各种名目的开发园区,在有些城镇,动辄圈地几十平方公里,但经济实力又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开而不发”成片晒太阳的开发区。

三、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政府领导干部存在着城市越大越好的观念,把扩大面积作为城镇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有些领导干部则把出让土地当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错误理解和片面强调“以地生财”;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所谓的个人“政绩”,不惜以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来换取在任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对于耕地保护在实现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口头上讲得多,行动上落实少,甚至非法干预对土地的执法工作,给耕地保护执法制造了障碍。

“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重要的大事。综合考虑提高粮食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及粮经比等因素,要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必须保有18亿亩耕地,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是一个不能再少的数字。

二、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土地不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还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必须严格土地监管,维护农民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保持18亿亩耕地,关系到长远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保持当代人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生活前景之间的平衡。耕地资源是历代人开发保留下来的,也应该世代传承下去,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18亿亩耕地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耕地保护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保护耕地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耕地保护问题上,要立足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立足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耕地保护的目标绝不能动摇。

二、要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的责任。发展是硬道理,保护耕地也是硬道理。要落实中央关于土地调控的宏观政策,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严肃性,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土地的行为。要科学编制一个既保护耕地又保障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防止借规划修编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倾向。

三、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潜力很大,保障发展的国土空间潜力也很大。建设用地当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大约有400万亩,我们国家还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废弃地2亿亩,未利用地39亿亩。各项建设尽量不要去占耕地,必须占的就要少占,能用“劣地”的不要去用“好地”,占用的土地要高效利用好。

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布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二是要科学安排城镇建设和相关行业规划的用地规模及标准。应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压缩占地规模,控制城市盲目扩张,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

五、拓展城乡建设用地新空间。鼓励通过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先开发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中空闲、闲置和批而未供的土地。在尊重农民意愿和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按规划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三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布局,城镇发展尽可能使用未利用地和山坡地,尽量少占耕地。

第四篇:耕地占用税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占用耕地是土地部门不予配合出具土地性质、占地面积证明怎么办?

二、市区的具体范围不明晰,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税款分成不合理,不利于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希望市局尽快明确市区划分具体范围。

三、部门间配合不够,沟通不畅,希望加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方便管理。建议市局针对两税的规范的文书和征管规程。

第五篇:关于与农耕地保护问题浅析大全

浅析关于农耕地保护问题

摘 要:耕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当前耕地资源存在数量不断减少,质量日益下降,利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资源,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构建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农村土地利用。

关键词:耕地保护 土地管理 农耕地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对策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丰富的生产原料,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9.5%左右,却承担着养活22%以上人口的重任,这对我国农业事业发展是个严峻的挑战。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保护耕地作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找出当前农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合理的保护和利用耕地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保护耕地的必要性

1.1土地资源禀赋较差

中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就如同超载的公交车。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平原少、山地多的地形条件,优质的耕地资源少之又少。在我国的土地类型构成中,耕地只占到13.5%;而在耕地总面积中,水浇地只占47%,高产田只占30%。因此,土地资源的难以再生性、数量有限性决定了它远比其他自然资源重要。

1.2人均耕地少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国的耕地保护势在必行。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预计到2020年,人口将增加到14.5亿,同时我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在1998年到2008年这十年期间,耕地面积由19.45亿亩下降到18.25亿亩,人均耕地1.3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排在世界第67位,约相当于美国1/7,印度的1/2。

1.3后备耕地资源少

全国后备耕地资源总潜力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较好适宜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只有8000万亩。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口的增长,土地的供需矛盾日趋激化,保护耕地是促进国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1.4耕地质量下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我国耕地生产力降低,耕地质量下降。分析其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山地等地区,其水土流失的面积大约有180万km2。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作物产量低下,经济发展缓慢。②荒漠化。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工矿占用、各级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此外,由于耕地的未合理利用,耕地荒漠化还在进一步扩大。③农业污染。这一方面包括农药化学污染,农村乱用滥用农药现象极为普遍;另一方面,农用塑料膜污染、化肥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在城市周边地区,工业“三废”对耕地的污染也非常严重。④占优补劣。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信息,2005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30.67万公顷,与全国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3.87平方千米相比,实现了数量上的补大于用,达到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但是在质量上却一直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以2005年为例,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67%,而补充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只35%。

2农村耕地利用的现状

2.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

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粗放型土地利用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城镇用地规模延式扩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尤其是城镇近郊许多优高产农田被占用。另一方面,大部分城市旧城普遍存在建筑陈旧、改造艰难、产出率低等问题。同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非农建设的土地开发上,不愿意再承担耕地资源保护责任,从而导致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不合理,使人们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征用耕地作为建设用地,越权批地、违法供地、浪费土地等问题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趋于不合理的状态。

2.2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减少

生态退耕进一步加剧了以有限的土地既要保证“吃饭”又要保证“建设”的两难局面。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从1999年到2005年,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7年时间里,中央累计投入1034亿元,安排退耕地造林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89亿亩、封山育林0.2亿亩。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包括县级单位)、3198.5万农户、1.2291亿农民。

2.3闲置耕地大量出现

所谓闲置耕地出现,在如今中国农村实际上是一种抛荒现象。土地是农民的命根,那又为何有如此多的农民放弃耕地呢? 农业效益低和劳动力转移造成抛荒。农产品经常受结构性、暂时性和低水平过剩的影响,市场风险大,价格相对偏低,特别是水稻等粮食价格近几年持续下跌,并且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导致种田效益进一步降低。农业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耕地抛荒最根本的原因。

土地流转困难和土地征而不用造成抛荒。造成土地流转难的原因,既有土地权证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因素。当前,农村中“有田无人种和有人无田种”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别人种,从而造成部分土地抛荒。

2.4宅基地扩展危及耕地红线

不少村庄在新建或改扩建的县、乡级公路及附属设施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一味地依偎这些主要交通干道等设施新建住房,但并不愿扒掉村中日房翻建新房,以至让旧房空着或放养牲畜甚至倒塌。由于村庄不断向村外扩展,势必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从而危及耕地红线,而在另一方面,村庄内部空房地,废弃地大量闲置,又造成很大的浪费。

2.5村民对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村民对耕地保护意识淡薄,不利于保护耕地,不注重对村庄内部闲置建设用地的挖潜。同时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装备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很难对本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历年来一些乡(镇)对违法用地问题处理不规范,以罚代拆、一罚了之的现象比较普遍,给制止违法占地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按照法律规定,农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必须拆除,但现实当中很难执行,使执法陷入两难处境。

3加强农耕地保护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土地法制观念和国策意识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村干部,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观念和国策意识,提高依法管地、依法办事水平。对广大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形象直观的宣传教育,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努力营造全社会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3.2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土地执法力度

当前,国家不断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查处工作实行问责制。国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要确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3合理规划农民建房,严格治理“空心村”

针对各地不同的空心化现状,采用不同模式的规划方案,因地制宜。例如,修建中心村,将散乱的居民点进行集中布置,将小村并成大村,集中搬迁,积极响应国家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在村庄规划中,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建立适当规模的工业园区,适应农村非农化的发展,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口的回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遏制农村人口空心化,保持农村经济活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村的内聚力。完善宅基地审批程序,不断推进宅基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采取灵活手段,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宅基地审批,杜绝“乱批乱占”宅基地现象。运用行政手段依法收回非法占用的宅基地,以及采用经济手段对宅基地超标部分和旧宅基地(建新不拆旧的)按年限收取一定费用;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促进宅基地合理流转,尤其是改革现有的宅基地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建立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目的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有效减少宅基地的闲置率。运用有偿补助的方式,收回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鉴于村名不愿意转让宅基地,可采取宅基地换房等政策将集中居民点的房屋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换购给村民,比如像集资房的修建等。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问题,在节约集约上做文章,合理规划农民建房,清理盘活空地,鼓励土地周期性再开发,开拓土地利用新空间。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要尊重农民意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村庄建设规划要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废弃地、闲置地.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和宅基地。

3.4国家实行政策倾斜,调动农民耕地积极性

对于如此庞大的农业人口,如此重要的经济济出,要想实现高速发展,国家的扶持和投入是核心所在。农民放弃耕地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耕种收入低,农产品价格低,所以国家要通过宏观调控,合理调整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有必要加大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这是农民减税政策实行后又应该重新考虑的政策。其次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上要有优先和优惠,因为农产加工业是农产品销售的一大渠道,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途径。最后重点强调继续和完善已有的保护政策,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

4结束语

耕地资源的保护关系到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加强对农村耕地的管理,使农耕地管理运步走向规范,是当前我们政府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系统工程。

上一篇:工地三句半台词范文下一篇:股东会决议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