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2022-09-11

笔者在2013年和2014年暑假期间到四川江油进行社会实践, 对江油河西、彰明附子的生产、加工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 走访了当地农民和农技站工作人员, 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对目前附子生产加工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期待能对附子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附子性状及发展概况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炮制为白附片、盐附子、黑顺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 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附子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下品。韩保升讲:“正者为乌头, 两歧者为乌喙, 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 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 旁连生者为侧子, 五物同出而异名, 苗高二尺许, 叶似石龙芮及艾。”《本草纲目》记载:“乌头有两种, 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 今人谓之川乌头, 是也, 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 乃本经所列乌头, 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乌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南至广西省北部, 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多栽培。乌头、北乌其主根可以生出好多小的子根茎, 围在主根的周围, 有小茎连接, 为乌头生出的子代小乌头, 附于周围故形象称为附子, 故其子根称为附子。主根及其子根历来被药用, 故称乌药。所以, 乌头是其主根, 乌药是对整个植物的称呼, 也包括各类乌头与附子。所产的附子来年又可以作为种子繁殖下一代附子, 相对下一代的附子, 原代作种子的附子就叫做乌头了。所以, 乌头与附子只有药材生长年龄的差异。这大概属于附子乌头原本的名称内涵[1,2]。

由于社会大发展, 对附子社会需要量的不断增加, 野生附子已不能满足需要, 所以大规模家种附子生产应运而生。四川是附子的主产区, 早在宋神宗时期就有规范化的种植文献。杨天惠在《彰明县附子记》中对四川附子的植物特性、种植时间种植范围、种植方法、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均有详实的记述。当时不只四川, 云南、广西、陕西、浙江、厦门等地都有种植, 但四川产的乌头附子效果最好, 时间久了, 所有的家种乌头都命名为川乌, 所有家种乌头的子根都叫附子, 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 各大中药市场如湖南、陕西、湖北等家种的乌头都叫川乌, 各地乌头的子根加工品都叫附子[3]。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和陕西勉县、城固。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的布拖、安县、城口、美姑, 陕西的汉中、南郑、户县、兴平, 湖北的竹山、竹溪;河北晋县、元氏, 云南的巍山、丽江、宾川, 山东的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 产量大, 质量好, 行销全国并出口, 四川布拖近年附子栽培发展较快, 有后来居上之势[4]。

2 附子生产和加工现状

附子种植是江油河西、彰明等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也是当地政府重点发展的农业项目, 但目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附子生产和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种植成本高

江油附子需到平武、青川等地购种, 种苗支出大;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摘尖、修根, 劳动强度大, 人工需要多。随着人工费不断上涨, 成本越来越高, 部分农民改种其他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

2.2 市场不稳定

鲜附子收购价格波动较大, 虽然总体在上涨, 但幅度小于人工和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上涨, 影响了农民种植附子的积极性。

2.3 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低

附子加工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加工工艺。目前, 保留并在工业化生产大量运用的是胆巴浸泡切片加热蒸制的工艺路线, 其他加工方法因成本高应用较少, 附子目前的加工工艺的存在以下缺点。

2.3.1 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损失大

附子经过胆巴浸泡、老水煮、清水脱胆等工序后, 酯型生物碱损失达80%到93%,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存在过度炮制[5]。

2.3.2 毒副作用大

传统工艺加入了胆巴, 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 氯化镁, 还有其他重金属, 有一定毒性, 脱胆工艺并不能完全脱去。附片炮制后钙离子、镁离子、锶离子大幅增高[6]。“含胆片”的胆巴平均残留量约是“清水片”的5倍, 最高达到11倍[7]。

2.3.3 加工周期长

附片传统加工生产一批附片需要10~15d, 而附子采收期较短, 特别是江油附子, 采收期一般在10d左右, 而附子不耐贮藏, 生产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处理大量附子。汉中、布托、云南附子采收期也多集中在下半年。实际生产中附子往往过度浸泡;同时, 在非生产季节生产设备闲置的情况突出。

2.3.4 质量控制困难

附子双酯型乌头碱既是毒性成分又是活性成分之一。由于附子加工工艺中每一道工序都对其活性成分有较大的影响;同时, 上一道工序对下一道工序也有影响, 活性成分又是毒性成分转化而来, 造成附子加工质量控制困难, 到目前为止, 附子加工还没有完善的质量标准, 市售产品活性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和控制指标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相差10倍以上, 影响了附子产业的发展。

2.3.5 胆巴废液污染

浸泡附子后的胆巴废液含有高浓度胆巴, 属高盐有机废水。附子加工企业或者个体加工户未做处理直接排放, 造成环境污染。

2.4 附子的创新加工工艺仍不成熟

附片传统炮制工艺存在诸多不足, 作坊式加工遍布附子产区, 是附子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研究者一方面对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改进;另一方面, 将中药的一些现代化加工手段运用到附子炮制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蒸附片、高压附片等新产品已经面市。但总体说来, 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现代化标准化炮制尚有较大的困难。

2.5 非法加工较普遍

由于附子加工技术门槛低, 作坊式加工遍布附子产区, 江油河西和彰明大大小小的附子加工厂有40多家, 但仅有几家有毒中药加工资质, 其余均为小作坊。不法生产户常使用剧毒致癌化工原料如“吊白块”来进行祛皮, 硫磺熏蒸增白和工业染色剂染色等流程, 并超量灌胆增重, 以求低成本生产出好看又重秤的含毒制附片。此外, 收购外地特别是陕西、云南附子来冒充地道江油附子的行为, 亦十分普遍。

3 附子发展的思考

在调查中作者了解到, 江油作为附子的道地产区, 由于附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江油也逐渐从附子的道地产区向附子加工区转变;同时, 近年的部分加工户的非法黑心加工已影响了江油附子的形象, 附子的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大对附子的种植的扶持力度, 特别是规范化的栽培;同时, 应在附子的低成本高产栽培技术上进行探索。目前, 江油附子栽培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栽培中劳动力投入较大, 人工成本太高。

规范附子加工市场, 加大对非法黑心加工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附子加工的质量监管, 维护江油附子的品牌形象。

从目前的情况看附子的加工技术水平低, 作坊式加工较普遍, 应鼓励附子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特别是附子的保鲜技术、绿色加工工艺、综合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结合国家中药的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制定附子发展的战略规划, 充分利用道地药材的品牌效应。

摘要:附子不仅是川产道地中药材, 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双酯型乌头碱有很大毒性, 中医一般炮制后入药。基于此, 以四川江油附子为例在对附子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指出了附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附子,产业发展,中药材

参考文献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 (第1卷)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536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 肖小河, 陈士林, 尹国萍, 等.乌头品质生态学研究[J].中药材, 1990, 13 (11) :3-5

[4] 侯大斌.川乌 (A.carmichaeli) 的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05.

[5] 郑露露.附子炮制中的成分流失[J].中药通报, 1983, 8 (2) :26-28.

[6] 顾兴平, 顾永祚, 胡明芬, 等.中药川附子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J].四川环境, 2002, 21 (3) :4-7.

[7] 王诒纯.川产道地药材附子的品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上一篇:市政道路施工测量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探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