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2024-04-16

附子理中研究进展(精选5篇)

篇1: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摘要:附子理中丸(汤)临床常用方剂,本文从全剂量的研究、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为附子理中丸(汤)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键词:附子理中丸(汤);质量研究;临床研究;毒副作用

附子理中丸是温中健脾的名方, 由制附子、党参、干姜、白术和甘草5 味中药组成, 主治脾胃虚寒证的脘腹冷痛, 呕吐腹泻, 腹胀肠鸣, 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 效果确切、可靠。附子理中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 年版中有收载, 但主要以大蜜丸的形式给药[ 1] , 存在吞咽难, 易霉变, 服药次数多, 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另外, 方中附子的有效成分乌头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服用不当可能引起中毒。附子理中缓释片由丸剂改剂型而得, 保证药物做到缓慢释放, 克服药物体内的血药峰谷现象, 满足了给药剂量小、毒副作用低的顺从性要求, 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为了更加明确地把握附子理中缓释片在临床上的安全用量, 避免因对处方用量的疏失而产生乌头碱引起的毒副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证, 有必要对附子理中缓释片进行质量研究、临床研究、毒副作用等方面综的研究。全剂量的研究

李孝栋[2]等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药效学试验, 观察不同药量不同时间小鼠的反应,由附子理中缓释片的提取物的中毒剂量、安全剂量和致死剂量, 加上药典规定的附子药材剂量为3~15 g, 知药典中附子理中丸关于药材附子的日服量为1.38~2.07g 的规定是完全安全的。由此得出结论人体每日服用附子理中缓释片2 次, 每次服用2 片是安全的。

刘延福等[3]通过从整体观念出发, 依据复方的毒性效应, 采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法对附子理中丸方药的毒性成分进行了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表明附子理中丸在体内极易蓄积, 毒性虽低, 但长期使用也不容忽视蓄积中毒, 尤对消除功能不佳的患者, 更须慎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张颖、姜首彦[4]等以古今临床应用附子理中丸的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处方、炮制、剂型、配伍、用量及服用时间、频次、疗程、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总结、归纳、探讨了附子理中丸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案,供医生临床用药时参考。其表明临床使用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生药剂量在1.87~20g之间,说明附子理中丸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大,但多数文献记载为每次5g 以下。小儿用量视年龄酌减,也较为安全。临床小儿用量可借鉴公式: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千克)/ 60(千克)进行计算。现今《药典》规定,每日服用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一次1 丸,水蜜丸一次6g,日2~3 次,约折合生药9~13g,与古代用量相近。在一日总量确定的情况下,为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附子理中丸应按照《药典》规定,每日服用2~3 次为宜。临床研究

附子理中丸古代临床主要用于霍乱吐泻、腹泻、腹痛、寒证、外寒直中脾胃证、寒药伤中证、寒凝血滞型痛经、头痛、痰证、带下、咳嗽、眩晕、臌证等证属脾肾虚寒者,现代临床应用涉及消化系统(胃炎、肠炎、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循环系统(室性早搏)、呼吸系统(咳嗽)以及顽固性口疮、红斑狼疮、痛经、眩晕、呃逆、特发性水肿等。

2.1 肠炎、腹泻 李桂芝等[5]运用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配合附子理中丸治疗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患者30例,每日2~3次,每次1丸(9g),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3个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王有芝[6]应用附子理中丸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50例,年龄在4个月~2岁之间,先采用按揉足三里,提长强穴及分阴阳各100次,而后用75%酒精常规消毒神阙穴后,将附子理中丸做成半粒花生米大小药丸纳于其内,外用长1.5cm,宽0.5cm的胶布固定,2d换药1次,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任何治疗。经1~2次敷脐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0%。刘洪元[7]采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43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4d为1个疗程,43例病例中痊愈33例,占76.74% ;无效3例,占6.98%。沈伟生等[8]采用附子理中丸防治含伊力替康方案化疗相关性腹泻30例,表明附子理中丸对FOLFIRI化疗方案无论腹泻副作用还是血液毒性均有一定控制作用。刘绪文等[9]附子理中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用附子理中丸每次8~12丸,每日2~3次,配合针刺,经2周治疗,治愈53例,占59.6% ;好转32例,占36.0% ;无效4例,占4.4% ;有效率为95.6%。唐伟等[10]采用熨脐配以附子理中丸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20例取得良好疗效,其中生理性腹泻65例,小儿肠炎者55例,取食盐若干炒热装入布囊中,布包后敷于脐部,每日一次,每次1h,同时配以附子理中丸,1~3个月1/6丸,4~6个月1/4丸,7~10个月1/3丸,1岁以上1/2丸,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服2次,治疗时间一般3~6d,结果治愈好转率96.7%。2.2 口腔溃疡 刘东义[11]运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附子理中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日服2~4次。治疗期间忌服辛辣食物。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周静宇等[12]采用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15例,经治疗10~30剂,痊愈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胡克晋[13]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胆石症和荨麻疹各一例,均取得很好疗效。潘建科等[14]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伴腹痛腹泻1例,疗效满意。2.3 胃炎 赵珩等[15]采用附子理中丸内服结合穴位针灸,对75例慢性胃炎进行临床观察,其中属慢性浅表胃炎32例,属肥厚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1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附子理中丸每次6g,温开水送下.每日早晚各1次,饭后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6个疗程。结果痊愈35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

2.4 咳嗽、眩晕、呃逆 苏热尔图[16]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咳嗽和眩晕各1例,效果良好。靳中秀等[17]用复方甘草片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性呃逆25例,取复方甘草片3片,咬碎后含服,并嘱患者缓慢咽下,如30min后仍呃逆不止者,可重复上法1次,呃逆止后,加服附子理中丸8丸,每日3次,以巩固疗效。结果显示经含服复方甘草片,1次呃逆停止者19例,2次停止者6例,仅2例在呃逆停止后,因进食寒凉食物再次复发,含服复方甘草片仍然有效。

2.5 特发性水肿 马光明[18]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特发性水肿6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用附子理中丸每次8粒,3次d-1,对照组用维生素C片,每次0.1g,3次d-1,安体舒通片每次40mg,3次d-1.结果治愈5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2.6 早搏 马永泽等[19]应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患者46例,结果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6%。

2.7 治疗痛经、带下、痹症、寒疮 孔令多[20]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9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8岁。方法:经按摩后,再给予附子理中丸1丸,每日3次内服,严重者首次加倍,元胡止痛片4~6片,每日3次。一般连服1周为1个疗程,到下次月经来临前3天再服1周,依次类推,治疗效果:痊愈43例,占43.88% ;显效48例,占48.98% ;无效7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常晓波等[21]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湿带下症及寒湿型泄泻症3例,取得良好效果。陈少东[22]采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痹症、腰腿疼和骨折后期肿胀不消患者各1例,满意效果。陈迎五[23]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秋末至春季易发作的寒冷型多形红斑25例,每次服10粒,1日3次.疮面有继发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一个疗程内,治愈16例,好转9例,治愈率64%。第二疗程结束时治愈22例,好转3例,总治愈率88%,未见无效病例。王维澎[24]用附子理中丸分别治疗头痛、早搏和口疮各1例,均治愈。王彩华[25]采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痹症、头痛和皮痹各1例,取得满意疗效。不良反应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张颖、姜首彦[4]等以古今临床应用附子理中丸的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处方、炮制、剂型、配伍、用量及服用时间、频次、疗程、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总结、归纳、探讨了附子理中丸的临床合理用药方案,供医生临床用药时参考。得出附子理中丸中毒主要是由乌头碱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消化、循环系统症状。症状表现为口唇、舌、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心悸不安、视物模糊、语言不清,甚而引起中毒性心律失常。乌头碱在消化道很易被吸收,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兴奋交感神经,及对各种神经末稍先兴奋而后麻痹。对中枢神经亦先兴奋后抑制,继而发生各种麻痹作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484.[2] 李孝栋, 吴符火, 潘卫三, 王红梅, 李峰.附子理中缓释片安全剂量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1):17 [3] 刘延福、周毅生、叶缨、张晓利.附子理中丸方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1992,14(8):6-7.[4] 张颖、姜首彦.附子理中临床用药方案研究[J].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7,14(11):53-53.[5] 李桂芝,范玫,郭菊.30例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患者中成药治疗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2):136.

[6]王有芝.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50例[J].外治杂志,2007,16(1):29.[7] 刘洪元.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肠炎的体会[J].中医药学报,2008,36(1):62-63.

[8]沈伟生,邓立春,袁明,等.附子理中丸防治含伊力替康方案化疗相关性腹泻30例[J].陕西中医,2009,30(9):1153-1154.

[9]刘绪文,杨道建.附子理中丸配合针刺治疗慢性结肠炎89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9):7.

[10]唐伟,张尊善,陈现民.熨脐配以附子理中丸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6,5(6):43.

[11]刘东义.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8):544.[12]周静宇,庄志坚.附子理中汤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体会[J].河北医学,2008,14(12):1499-1500. [13]胡克晋.附子理中汤临证新用三则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12(8):60-61.

[14]潘建科,张北平.附子理中汤治疗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伴腹痛腹泻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4):33.

[15]赵珩,张建功.附子理中丸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7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66-5667.

[16]苏热尔图.附子理中丸临床新用两则[J].内蒙古中医药,1999,20(3):24-25. [17]靳中秀,史玉称.复方甘草片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性呃逆2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工业),2005,7(10):52.

[18]马光明.附子理中丸治疗特发性水肿[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3):104. [19]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79-380.

[20]孔令多.综合疗法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98例[J].广西中医药,2001,24(4):45. [21]常晓波,闫泽君,尹新燕.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湿带下症及寒湿型泄泻症3例[J].中国医师杂志,2004,6(S1):217.

[22]陈少冬.附子理中丸新用[J].新中医,1995,27(10):58.

[23]陈迎五.附子理中丸治疗寒冷型多形红斑25例[J].光明中医,2007,22(2):62-63.

[24]王维澎.附子理中丸治验3则[J].新中医,2001,33(2):63-64. [25]王彩华.附子理中汤临证应用举隅[J].新中医,2000,32(5):52.

篇2:GDNF在脑疾病中研究进展

1 GDNF在帕金森病的应用

GDNF最初是在对多巴胺能神经相对专一性的营养作用的研究中被发现的,是研究最多并且预计有肯定临床应用价值的[2]。Chen等在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发的大鼠帕金森病模型中,制模型前1周注射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及PBS、重组Lac Z腺病毒(Ad-Lac Z)至损伤侧黑质附近,发现Ad-GDNF组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Ad-GDNF组约70%的黑质DA能神经元得以保存,对照组只有30%左右;Ad-GDNF组纹状体DA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Ad-GDNF在脑内可有效表达,注射后5周黑质附近GDNF含量达1ng/10mg脑组织湿重,是对照组的16-20倍,提示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可阻止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对帕金森病保护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3]。用GDNF直接注入黑质附近也能促进DA能神经纤维发芽及功能恢复,但维持时效比重组GDNF病毒载体短。

2 GDNF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2.1 调节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

Miyazaki H[4]等在成年大鼠脑缺血实验中,检测GDNF对酪氨酸羟化酶(TH)m RNA表达的影响,发现THm RNA表达水平有时间依赖性。他们采用RT-PCR法检测发现,在海马短暂性缺血后24h-7d,TH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Western印迹分析法显示,TH蛋白在缺血时,海马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海马内注入GDNF后,降低了缺血诱发的TH m RNA水平;海马局部用GDNF处理,也减少了TH样免疫阳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海马CAl区GDNF的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调节THm RNA水平及其蛋白水平来实现的。

2.2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细胞毒作用

Bpmde C[5]等在海马切片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类GDNF(rh GDNF),1h后暴露于NMDA 48h,在暴露前、后均可见到神经元死亡。通过检测发现,加入rh GDNF后,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呈现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Nico1e O[6]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GDNF保护NMDA损伤的机制:实验中加入rh GDNF后,诱发了促细胞分裂剂激活性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活化,并发现GDNF对抗NMDA的机制是减少NMDA受体的活性,减少了NMDA引发的钙内流。在此过程中,ERK活化路径是必须的,因为GDNF调节NMDA受体活性,引发MAPK途径活化,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3 减少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Miyazaki H[7]等在短暂性前脑缺血模型中,发现在海马CAl区,由缺血引发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出现在再灌注后第7D。用GDNF预处理后,将其直接注入右侧海马CAl区,死亡的神经元数明显减少,左侧神经元死亡情况与对照组相同。脑室内注射GDNF,也能防止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2.4 抗凋亡作用

Kitagawa H[8]等在局部应用GDNF的研究中发现,将大鼠的大脑中动脉永久性栓塞,GDNF减小了脑缺血后的梗塞面积,脑水肿也明显减轻,而DNA断裂情况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免疫阳性反应,也都有改善。局部应用GDNF,脑梗塞面积减小了48%,脑水肿程度减少30%。TUNEL和免疫染色显示的caspases-1、3阳性反应明显减弱。提示GDNF减小梗塞面积和脑水肿程度,可能与减少DNA断裂和凋亡信号有关,也有可能是通过caspases-1和caspases-3级联反应实现的。Harvey[9]建立重组GDNF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GDNF)及重组Lac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Lac),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60min分钟,分别于阻断前4d和后3d注入重组GDNF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GDNF)及重组Lac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Lac)同侧大脑皮层。HSV-GDNF后处理组同HSV-Lac处理组都出现运动缓慢且不协调,而HSV-GDNF预处理组明显降低这些症状,组织学分析于注入后1月进行,显示HSV-GDNF预处理组梗塞面积减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凋亡标志caspase-3免疫染色减少,神经元存活数明显增加。

但Arvidsson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30min前向纹状体内注入重组GDNF腺病毒载体或重组GDNF慢病毒载体,不管GDNF表达水平高低,血管阻断后5周或8周,纹状体神经元数目并没有显示受到保护,GDNF的产生反而加剧神经元的死亡,纹状体受损的症状也没有得到缓解,他认为GDNF虽在帕金森病中有神经元保护作用,但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要比以前的研究结果复杂的多,对GDNF治疗效果的评价还需要从神经元存活的长期性及行为学改变观察[10]。

3 其他

在海仁酸所致的海马损伤中,发现GDNF能降低海马CA1、CA4区锥体细胞损伤,并能使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在30min和7d两个时间点检测的结果明显上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结果在第7d明显上升,这种能清除自由基的机制显示GDNF能对抗海仁酸引起的兴奋毒素[11]。有学者在研究吗啡及可卡因所致慢性成瘾状态中,发现应用GDNF能有效改善生化及行为学症状[12,13]。GDNF注入蒲肯野纤维退行性变的小脑组织中,4周后退行性变的蒲肯野纤维减少,行为学症状也有改善。停用GDNF 2-4周后,存活的蒲肯野细胞数目及空间分布与同龄对照组大鼠一致[14]。

4 小结

GDNF是一种多生物学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的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的营养作用,在美国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对GDNF的研究,虽多限于基础研究,但以取得相当成果。随着GDNF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相信其将会成为一种治疗某些临床疾病的有效药物。

篇3: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1 白细胞检测和尿路感染之间的关系

尿路感染也简称为尿感, 主要是指病原体侵犯到尿路粘膜或者组织导致的一种尿路炎症。临床上通常根据受到感染的部位, 将尿路感染可分成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是肾盂肾炎, 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4]。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 也可以尿路感染可分成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 临床诊断金标准是尿培养检查, 但是检查诊断周期比较长, 并且复杂, 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误对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断。如果由于没有及时诊断、治疗尿路感染, 会导致内源性菌丛借宿主泌尿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性异常, 导致患者本身防卫能力遭到削弱而导致发病, 尿路感染患者有可能导致很多其他病症[5], 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并且一旦出现尿路感染,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的缠绵不去, 很难根治, 不容易治愈, 并且严重尿路感染患者还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等一些严重后果。对尿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检查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价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人每天经尿液排出的白细胞数量为60~100万个[6], 而尿路感染患者其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出现异常。

2 尿常规沉渣白细胞检查方法

尿常规沉渣显微镜检查的主要检测对象为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 在白细胞检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其原因、目的比较简单, 但是需要注意, 在检查中检查对象的尿标本一定要新鲜, 不能使用放置时间过长, 如果停放几个小时后, 其尿液中的白细胞会遭到破坏而影响到临床检查结果。同时所需的尿标本一定要清洁[8]。女性检查对象要首先清洗外阴, 不可混进入白带。如果在进行尿沉渣检查中发现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 这说明尿液标本中可能已经混进部分白带, 需要留取清洁尿标本进行重新检验[9]。对于存在尿路感染者呈脓尿大多常呈间歇性, 所以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性检查确定结果。临床实践我们发现, 采取白细胞尿沉渣镜检的检测误差比较大, 会受到尿量、时间、离心速度等指标的影响, 会存在镜检倍数不清楚的情况, 会直接影响到检查准确度[10]。目前, 有研究发现使用不离心方法对尿液进行检查, 临床检查结果也比较可靠。实验方法是无菌留取检测者清晨的中段尿液20 m L, 进行培养后进行混合, 取1 mm3内的白细胞数, 如果白细胞数量过多可以进行稀释。这种不离心尿液计数时克服因为离心而导致的速度、时间不一导致误差, 重复操作性较强, 临床操作也比较简单。

3 白细胞酯酶试纸条检测法

干式化学检查试纸条检测法是利用尿道炎症存在尿液中其中性多核粒细胞的特异性, 粒细胞存在酯酶, 会分解吲哚酚酯, 会释放出因多酚和重氮盐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出现, 在通过试纸的颜色深浅来评价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数。例如Cytur-Test试纸在检查尿液中白细胞情况, 该试纸条上的基质是吲哚酚酯, 但是经临床实践发现这种检测方法虽然方便, 但是由于其是一种氧化反应实验[11], 所以会受到尿液中维生素C等还原性成分的影响, 并且反应时间也并不是十分理想。后来的Combur-9-Test R-RL干式试纸条, 采取偶氮联结反应来进行试纸显色, 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并可以避免还原性成分的影响[12], 但是干式化学试纸为尿常规检查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进行尿分析过筛性实验中具有较大帮助。

4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多联试带模块和尿液样品中的相应成分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显色反应, 根据其颜色的深浅判断尿液中相应成分的浓度, 再使用光源扫描模块反射光, 将颜色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得出定量的结果。其优点是所需标本的用量比较少, 有检测快速的特点, 结果也比较准确,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是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仪器存在差异, 所以其灵敏度、特异性存在批间差异, 检测干扰因素也比较多, 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综合性判断、分析。孙士欣等[13]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法比较性检测门诊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比较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发现干化学的阳性符合率为85.14%, 阴性符合率为96.60%, 假阳性率是3.4%, 假阴性率是14.86%。说明干化学法检测仪方法在白细胞检查上较尿沉淀镜检法更加快速和简便, 更加适用尿路感染的过筛, 但是也发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法的假阳性、假阴性也比较高, 所以还不能完全替代尿沉渣的人工镜检方法。

5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查法

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全自动尿液检查仪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型号IQ200) , 这种仪器的主要特点主要是采取了最新的高速频闪光源及电视摄像光学系统, 临床患者的每个尿液检测标本以及由动力学流动进样进入一个流动标本室, 通过在位相差显微镜由专用数码像机拍摄出标本的500帧高位视野照片, 然后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患者尿液中所含的有形成份的对比度、大小、形态和质地进行提取和分类, 尿液中的各种成份可以在荧光屏上进行显示[14], 临床检测人员可以任意的选取可疑成份进行再次人工复核, 为一种尿液白细胞检查全新分析技术。该检测方法不需要进行多尿液的离心, 并且临床检查每份标本只需要1分钟, 检测效率比较高, 可以充分实现尿液白细胞检测分析全自动化, 更加适合大批量尿液样本的检测, 更加适用于对尿路感染病患的临床筛查, 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15]。可以使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的首步筛查, 临床速度比较快, 对于发现异常的患者再进行其他方法进行下一步的病原体鉴定、培养、分类、药敏性实验。

6 结语

篇4: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1 固定化载体及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1.1 固定化载体[3]

理想的固定化载体的特点是生物毒性小、传质性好、性质稳定、不易被生物降解、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目前所采用的固定化载体材料主要有有机高分子载体、无机载体和复合载体三类。

1.2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目前,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方法分类多种多样。根据微生物细胞与载体的作用力及作用形式、微生物细胞被固定的状态以及载体的性质, 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分为以下五类: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自固定化法和介质截留法[4]。

1.2.1 吸附法。

吸附法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水中是研究最早、应用较广泛、技术也较成熟的方法。在大多数生物膜反应器启动的早期, 所应用的都是吸附法的原理。吸附法包括物理吸附和离子吸附两类。

1.2.2 包埋法。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细胞截留在水不溶性的凝胶聚合物孔隙的网络空间中, 通过聚合作用、或通过离子网络形成, 或通过沉淀作用, 或改变溶剂、温度、p H值使细胞截留。

1.2.3 交联法。

交联法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基团, 使微生物菌体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 即使功能基团直接与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反应基团如氨基、羟基等进行互联, 形成共价键而达到固定化的目的。

1.2.4 自固定化法。

自固定化法义称为无载体固定化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在自絮凝颗粒形成过程中, 同时形成了微生物的适宜生态环境, 使之有利于微生物代谢之间的协调或者说有利于微生物之间生物信息的传递。

1.2.5 介质截留法。

介质截留法是通过特殊的孔网状结构将酶、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等固定截留在具有特定功能的载体内, 或将酶、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微生物细胞不能透过此孔网结构, 但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

2 固定化技术在废水中的应用

2.1 含氮废水的处理

曹国民[5]等用PVA为载体, 将硝化细菌进行固定化, 氨氧化速率是单独投加硝化菌的2倍。黄正等[6]富集、培养硝化细菌污泥, 选用PVA作为载体, 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硝化细菌污泥, 处理养殖废水c (NH4+-N) =45mg/L, 处理24 h后, NH4+-N去除率达82.5%。葛文准等[7]用包埋在丙烯酰胺中的硝化菌来处理氨氮废水, 最佳工艺组合为丙烯酰12.5%, 包菌量5%, 颗粒质量4 g, p H值8.5, 氮的去除率达70%。

2.2 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严国安[8]利用褐藻酸钙包埋固定普通小球藻, 对人工配置的含汞污水进行了净化试验。结果表明, 固定藻对汞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悬浮藻。在固定化小球藻对汞的去除效率中, 藻体的去除作用占70%、藻类代谢活动引起汞挥发20%、载体凝胶吸附10%。A.C.Humphries[9]和Bayramglu Gt[10]分别用壳聚糖和琼脂固定的菌株Desulfovibrio vulgaris处理含Cr (VI) 的的水溶液和用海藻酸钙包埋真菌 (Lentinus sajorcaju) 处理含Cr (Ⅱ) 废水, 在0.5h之内镉的生物吸附就达到85%, 吸附量与吸附时间的关系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2.3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赵军等采用包埋法与吸附法相结合的方法固定甲烷八叠球菌, 其最适p H值为7.2, 用于处理高浓度人工废水时的COD最高容积负荷为14.7k (m3·d) , 最高去除率为94.29%, 且运行期间固定化介质不上浮、不膨胀, 具有良好的传质和托气性能。徐红等研究了各种材料固定化腮酶用于处理化肥厂的尿素废水, 选择了明胶-戊二醛包埋法对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脉酶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500C下, 尿素废水通过固定化酶柱只需停留3min就有92.5%的尿素分解。李海英等[13]驯化6个月后得到对氯代芳香类有机物 (Aox) 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混合菌, 用聚乙烯醇包埋后在厌氧条件下处理含Aox废水, 并与自由菌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酶活性及Aox去除率均高于自由菌液对温度和p H的适应范围较宽;菌体包埋量及反应液中湿菌含量是影响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处理Aox废水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2.4 印染废水的处理

印染废水是国内的一大污染源。其水质成分复杂, 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而难以使常规的生物处理得以良好的运行, 尤其是废水中的色度大而难以达标排放。采用固定化技术结合固定混合脱色菌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的研究表明, 脱色率可达85.15%, 出水色度均在100倍以下。

2.5 其他废水的处理

Helia Radianingtyas等使用硅藻作为支持材料固定Sulfolobusolfataricus菌体与游离菌体分别降解2-丙醇, 降解速度可以达到0.035g/L·h的0.0012g/L·h,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速率明显加大。韩国学者[16]用固定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的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含磷污水当废水中磷浓度分别为5mg/L和50mg/L时, 磷酸盐去除率都超过90%。谢东海等[17]采用改进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微球菌, 然后用于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结果表明, 在相同时间内、相同条件下固定化细菌对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游离菌, 72h的去除率达64.7%。

3 固定化技术发展前景

细胞固定化技术以其特有的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但没有一种在所有污水处理中都适用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污水水质、水力负荷、操作条件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目前虽然研究得很多, 但是要将其在废水处理中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3.1 开发廉价、长寿的载体、降低成本是将固定化技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最基本问题。

3.2 如何得到固定化细胞的最佳活性及控制细胞活性的影响因素。

3.3 进一步的研究单一菌种与多菌种共同固定化处理废水。

3.4 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3.5 进一步开发各种废水处理工艺、高性能微

生物反应器和研制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批量生产装置等也是固定化细胞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马明娟, 陈冬.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7) :117-120.

[2]沈耀良, 黄勇, 赵丹等.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白燕, 王士斌, 刘源岗.细胞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广东化工, 2010, 37 (4) :11-12.

[4]夏冰, 赵全升, 曲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 2010, 1:306-307.

[5]曹国民, 赵庆样.新型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脱氮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1, 2l (2) :189-193.

[6]黄正, 范玮, 李谷.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养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2, 31 (1) :18-20.

[7]葛文准, 荣雯辉.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 1995, 14 (4) :10.

[8]严国安.Hg2+对固定化小球藻污水净化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 1994, 15 (5) :6-9.

篇5:附子理中研究进展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研究的问题

Johnstoneetal(2001)认为某些因素,如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以及监管层强有力的监管,会减缓上述这两个条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审计独立性实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是围绕着Johnstoneetal(2001)提出的这三个方面展开,这些研究问题包括:(1)产生独立性风险的动机是否影响审计师判断的独立性(即实质上的独立性)、是否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独立性的知觉(即形式上的独立性);(2)由监管机构、会计职业界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能够减缓独立性风险的措施,对审计独立性(包括实质和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影响是怎样的?

(二)研究的方法

审计独立性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实验法(Experimentalapproach)和档案法(Archivalapproach)。这两种方法是互补的关系,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档案法主要利用公开的、可以观察到的数据,研究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与较低的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运用档案法时,主要利用的是审计师实际做出的判断和决策的数据。运用档案法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时,研究者最容易受到的批评是:研究中没有考虑到的变量会对研究的结论产生影响,而这会降低研究的内部效度。审计人员实质上是否独立和形式上是否独立的问题都可以用档案法进行研究。用档案法研究审计人员形式上是否独立的问题时,应变量通常使用股票的异常报酬率或盈余反应系数,如Krishnanetal(2005)研究发现: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与盈余反应系数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是由于这类研究中其他混淆事项(Confoundingevent)的存在会对研究结论提供其他不同的解释,这类研究的内部效度通常较低。因而,档案法更常用于对审计人员实质上是否独立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涉及的问题无法获取公开、可观察的数据的情形下,实验法较为适用。在运用实验法时,研究者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值,观察并测量因变量的变化。在实验法中,与研究假设相关的数据是在严格设计的实验室环境中收集的。由于研究结论是在排除了所有额外变量的影响下得到的,实验法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审计人员实质上或形式上是否独立的问题都可以用实验法研究。

二、档案法的研究设计

(一)应变量的选择

关于审计人员实质上是否独立的研究通常以与审计过程相关的某一可观察的结果为应变量。这些可观察到的应变量通常包括以下四种:(1)审计意见。以审计意见作为应变量,意味着审计意见可以衡量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的情况。然而,评价审计意见是否恰当存在着许多困难。尽管审计准则对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条件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是能够观察到的,但研究者是不可能观察到应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而实际上未出具的情形的。Lennox(2000)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以审计意见作为应变量时考虑审计意见是否恰当的重要性。大多数以“审计意见购买”为主题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对审计师变更前后的审计意见进行观察,研究公司能否通过审计师的变更,来获取更有利的审计意见。Lennox(2000)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以下情况的可能性,即:尽管研究者完全可能观察到审计师变更后的审计意见严重程度并未发生明显降低,但如果客户公司不变更审计师,可能会收到更为不利的审计意见(或概率更大)。他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公司做出与实际相反的审计师变更决策(即不变更审计师),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更高,从而公司通过变更审计师成功地实现了审计意见购买。研究者评价审计意见是否恰当的最好的方法是从审计师或其客户处获取私人信息,但这通常不具有现实可行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次优方法是:比较审计师的客户应当收到的审计意见与实际收到的审计意见。Dopuch,Holthausen和letfwich(1987)、Bell和Tabor(1991)以及Monroe和Teh(1993)分别运用市场公开信息建立了上市公司是否应收到保留意见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评价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的恰当性:如果公司应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实际上没有,则意味着审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受到了损害。(2)盈余管理。当审计师允许客户管理层对报告盈余施加过多的影响时,审计独立性就受到了损害。盈余管理变量可以用来衡量审计师独立的程度。计量盈余管理最常用的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和分布检测法。分布检测法通过检查报告盈余在特定水平周围的不连续分布来计量盈余管理,这些特定的盈余水平一般包括:盈余为零、上年盈余和本年度分析师预测的盈余。(3)审计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人员可以从法律诉讼案、已经识别出的欺诈性财务报告和监管机构针对误导性财务报告采取的行动中,分析出那些不是由于技术胜任能力而是由于独立性缺乏引起的审计失败案件来衡量审计独立性实质上受到损害的情形。(4)审计收费。Simunic(1980,1984)与Francis和Stokes(1986)认为,审计收费的水平会影响审计独立性。他们认为,当向客户收取低于预期水平的审计费时,审计师通常会提供低质量的审计,并且会通过未来审计收费和提供利润更为丰厚的非审计服务来赚取必要报酬,此时审计独立性很可能会受到损害。必须注意的是,以审计收费为应变量,研究者从研究结论中只能推断,而不能直接检验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二)自变量的选择

这类研究的自变量通常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反映可能对审计独立性产生潜在危胁因素的变量,如研究审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任期、合伙人任期、审计师的经济依赖性(Feedependence)以及雇佣关系的存在是否会损害审计独立性;二是反映对独立性潜在危胁起减缓作用因素的变量,如研究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三)对外生变量的控制

为了保证研究的内部效度,研究者必须排除对研究结论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回归方程中加入必要的控制变量。经济学理论和以前的研究结论会帮助研究者确定应当加入哪些控制变量。例如,在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任期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这一问题时,研究者如果以可操控应计利润来衡量审计独立性,那么研究者就至少应当在回归方程中加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总资产报酬率这两个控制变量,因为De Chowetal.(1995)指出可操控应计利润依赖于这些变量。

三、实验法的研究设计

(一)自变量的选择

运用实验法研究独立性问题时,自变量通常包括:(1)反映实际上或知觉上会对独立性产生危胁因素的变量,如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审计师的经济依赖性、审计师审计自己的工作等;(2)反映对独立性潜在危胁起减缓作用因素的变量,如公司治理、监管层的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政策和措施等。研究者在确定了自变量之后,应选择自变量的水平。在某些情况下,选择的自变量水平应能反映现实世界的情况,这样会为理论提供一个较强有力的检验。如Mc Kinleyetal.(1985)在研究非审计服务对信贷员贷款决策的影响时,根据现实世界中非审计报务的提供情况,将自变量的一个水平确定为:非审计服务收费占审计收费的30%。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将自变量的水平设定为一种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情况,则可能更有利于对理论的检验。如研究者现在要研究审计师承担的法律责任对独立性的影响,自变量可能设定为“不承担法律责任”和“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这两种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水平。不管如何选择自变量的水平,研究者都应当进行操纵核查(Manipulationcheck)。操纵核查的目的在于测量被试如何认识和解释操纵并因此受到的影响。操纵核查在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显著的处理效应时尤其有用,这是因为不存在显著处理效应的另一种解释是对自变量的操纵是无效的。

(二)应变量的选择

在研究审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的问题时,应变量可以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师独立性的知觉,也可以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实际作出的决策。如当研究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对审计师形式独立性的影响时,研究者既可以以银行信贷员对审计师独立性的知觉作为应变量,也可以以银行信贷员是否批准贷款申请作为应变量。实际上,研究者还可以把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师独立性的知觉变量作为自变量与财务报表使用者实际作出的决策这个应变量之间的调节变量(Moderatingvariables),但此时研究者应注意被试在实验中作出这两个判断的顺序。通常被试实际作出的决策会受到其对审计师独立性知觉判断的影响,因此实验中应让被试先进行实际决策,再作出对审计师独立性知觉的判断。在研究审计师实质上是否独立的问题时,一般以审计师的判断作为应变量。如审计师的判断可以是对客户内部审计部门的依赖程度(Gramling,1999);可以是建议记录存货减值的可能性(Haynesetal,1998);可以是对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Parlinand Barlett,1994)等。

(三)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使用保持额外变量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样,运用实验法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时,研究者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通常较为简单,一般为t检验或方差分析法。

(四)被试的选择

在研究审计独立性问题的实验中,研究者如需检验被试拥有的某种属性的影响,而被试的这种属性在其参加实验之前就已经拥有,那么研究者必须选择已经拥有这种属性的被试来参加实验。如果这种属性是专业知识或丰富的职业经验,则研究者应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专业人员来参加实验。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者通过培训学生以使他们拥有研究者感兴趣的属性(如知识)。必须注意的是,短期内获取的知识在掌握的深度、广度上是无法与在实验前就已获取的知识相比的。因此,研究者在选择被试时,能否用学生来代替专业人员,应主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决定。

(五)组内设计或组间设计的选择

研究者使用组内设计,能够较好地控制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而可以提高实验的统计检测力,同时组内设计使用较少的被试,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但是,在进行审计独立性的实验研究时,研究者使用组内设计必须特别关注需求效应(Demandeffects)的影响,因为被试很可能会根据他们对假设的猜测故意作出表明审计独立性没有受到损害的判断。相比之下,组间设计的需求效应没有组内设计明显,因为在组间设计中不会出现一个实验组污染另一个实验组的情况。但是,与组内设计相比,组间设计需要更多的被试参与实验,因而对资源的要求更高。

在进行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时,档案法和实验法是一种互补的关系,并不存在何种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为了真实地反映我们感兴趣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的问题是,研究者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均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地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本文对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时的研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有所裨益。

摘要:审计独立性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审计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文讨论了档案法和实验法这两种在审计独立性研究中最常用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以及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的有关问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附子理中研究进展】相关文章:

上一篇:我上福利院做义工下一篇:不担当不作为问题通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