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考试重点

2022-08-27

第一篇:生药学实验考试重点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

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官修本草为《新修本草》。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炮制的目的:

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防风去掉芦头,黄柏刮净粗皮,鳖甲除去残肉,枳壳去瓤,远志抽心等;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一些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灵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等,经烧、醋淬等炮制处理,使之酥脆;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如种子药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需加热干燥,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了;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猬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取霜,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银花水煮川乌、草乌,姜矾水制南星、半夏,胆巴水制附子等;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成滋阴补血、生精填髓之品了;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增强入肝经的作用。 火制包括炒、炙、烫、煅、煨

炒:炒黄;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炒焦;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蛋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炒炭;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

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牛膝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止痛功效;醋制芫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黄柏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酒炙常山可减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烫;煅: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多直接用煅烧;煨:除去药物中的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 药性: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四气的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四气的临床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味:辛“能散、能行”,既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甘“能补、能和、能缓”。酸“能收、能涩”。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能下、能软”。

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升浮药:分别具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癥、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作用,故解表药、温里药、祛风寒湿药、行气药、活血祛瘀药、开窍药、补益药、涌吐药等多具有升浮特性。

沉降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故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降气平喘药、降逆和胃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收敛止血药、收涩药等多具有沉降药性。

归经:简而言之,归经就是指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反省了药物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的依据: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毒性: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1是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2是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路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3是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头;4是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5是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而致中毒。

配伍: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和在一起应用,叫做- 配伍的内容: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减弱,影响,部分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桑叶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配伍临床意义:

1、相须、相使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

2、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

3、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

4、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十八反歌”: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中药的剂量与药物性质,剂型、配伍,年龄、体质、病情,季节变化有关。

中药的用法:

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

2、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另外不属于芳香药物但也不宜久煎,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3、包煎:主要指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解表药: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特点: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药的要药。

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荆芥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蝉蜕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大青叶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功效特点: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赤芍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青蒿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泻下药: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芒硝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祛风湿药:

独活功效特点:为治风湿痹痛主药,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威灵仙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川乌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木瓜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秦艽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化湿药:

藿香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苍术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厚朴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功效特点: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砂仁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豆蔻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

茯苓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效特点: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薏苡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弊,清热排脓。 泽泻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车前子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尤宜于崩漏。

活血化瘀药:

川芎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特点: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

延胡索功效特点: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郁金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滑石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木通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茵陈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温里药: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特点: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吴茱萸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理气药:

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乌药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香附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功效特点:“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薤白功效:通经散结,行气导滞。功效特点: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消食药

山楂功效特点: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麦芽功效特点:主治米面薯芋类积滞不化。

止血药:

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功效特点:能利尿通淋,尤善治尿血、血淋。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功效特点:对下部血热妄行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功效特点: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而且可治尿血、血淋之症。

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特点: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功效特点: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桃仁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牛膝功效:活血调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土鳖虫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莪术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南天星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白芥子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效特点:善除“皮里膜外”之痰。 旋覆花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川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瓜蒌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桔梗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苦杏仁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马兜铃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枇杷叶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功效: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葶苈子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安神药:

朱砂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功效特点: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

磁石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酸枣仁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功效特点: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 柏子仁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功效特点:多用于心阴不足,心血亏虚,心失所养之心悸怔忡、

虚烦不眠、头晕健忘等。

灵芝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平肝息风药:

石决明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羚羊角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钩藤功效: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功效特点:可用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不论寒热虚实。地龙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补虚药:

人参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特点:为拯危救脱要药。

黄芪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脱毒生肌。

白术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甘草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鹿茸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淫羊藿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杜仲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补骨脂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菟丝子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当归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白芍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功效: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北沙参归肺、胃经,南沙参归肺、胃经,百合归肺、心、胃经,麦冬归胃、肺、心经,天冬归肺、肾、胃经,石斛归胃、肾经,玉竹归肺、胃经,黄精归脾、肺、肾经。

枸杞子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墨旱莲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龟甲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收涩药:

五味子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乌梅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山茱萸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1、桑叶与菊花比较: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症。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2、黄芩、黄连、黄柏比较: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生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3、金银花、连翘比较:

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痈等证常相须为用。然区别点是: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4、川贝母、浙贝母比较:

川贝母与浙贝母都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但川贝母以甘为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5、龙骨、牡蛎比较:

龙骨与牡蛎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牡蛎平肝潜阳功效显著,又有软坚散结之功。

6、龟甲、鳖甲比较: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同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热。此外,龟甲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筋骨广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兼能软坚散结,常用于癓瘕积聚。

第二篇: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中药学

·第八章解表药(发表药) 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泽泻利水渗湿、渗湿、泄热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敛固涩(煅) 第三节:补血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琥珀镇惊安神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当归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车前子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第十九章活血祛瘀药 (不开窍) 熟地黄补血养阴、益精填髓

散寒通滞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祛痰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桂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滑石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何首乌(制)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紫苏 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木通利尿通淋、通经下乳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柏子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生姜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金钱草除湿退黄 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郁金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解毒 熊胆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清肝明目 通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利胆退黄 合欢皮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香薷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夜交藤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第四节:补阴药

荆芥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地肤子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首乌藤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防风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南沙参养阴清肺、补气化痰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海金砂 利尿通淋、止痛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第二十二章平肝熄风药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石韦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灯心草 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丹参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养肺胃心阴,清肺胃心热)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除烦安神(不行气) 牡蛎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温肺化饮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收敛固涩(煅) 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第五节:清虚热药 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代赭石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苍耳子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青蒿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截疟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珍珠母 平肝潜阳 定惊明目 安神 燥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止痛 地骨皮凉血除蒸 清肺降火 生津止渴 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湿收敛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刺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 ·第十四章温里药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罗布麻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补心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泽兰活血祛淤调经、利水消肿 代赭石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透疹、疏肝行气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 消痈、利尿通淋 第二节:熄风止痉药 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第十章泻下药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羚羊角 (长清肝火)平肝熄风、清肝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透疹、解毒散肿 第一节:攻下药 引火归原 马钱子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明目、清热解毒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吴茱萸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牛黄(长清心火)化痰开窍、凉肝·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毒、逐瘀通经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螫虫迫血逐瘀、续筋接骨 熄风、清热解毒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芒硝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丁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麻黄根 固表止汗

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番泻叶泻下通便 高良姜 温中止痛、止呕 骨碎补 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天麻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浮小麦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地龙 清热定惊熄风 通络 平喘 利尿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

明目、清热解毒 第二节:润下药第四节:破血消症药 全蝎 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五味子收敛固涩 益气生津 补肾宁心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火麻仁润肠通便 ·第十五章理气药 莪朮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蜈蚣 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乌梅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生津止渴

阳气、退热截疟 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珍珠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诃子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阳气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三章(芳香)开窍药 五倍子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京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第一节:化痰药 麝香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 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

升阳止泻 芫花泻水逐饮 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一】温化寒痰药 催产 收湿敛疮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川楝子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 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消肿止痛 苏合香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生肌

·第九章清热药 蚀疮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天南星燥湿化痰 祛风解痉、消肿止痛 石菖蒲开窍醒神 化湿和胃 宁神益志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荔枝核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胆南星 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第十一章祛风湿药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禹白附 祛风痰 止痉 止痛 解毒散结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煅用收敛生肌、收湿、止血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第一节:补气药 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柿蒂降气止呃 旋覆花 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人参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安止痛、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威灵仙 祛风湿、通经络、清骨哽白前降气化痰 神益智 收湿敛疮

利尿 川乌祛风湿、温经止痛 ·第十六章消食药 【二】清化热痰药: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金樱子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天花粉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蕲蛇祛风、通络、止痉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党参益脾肺气、补血、生津 莲子 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神曲消食和胃 川贝母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黄芪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芡实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乌梢蛇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利尿、托毒生肌 椿皮清热燥湿 收敛止带 止泻、止血

解毒 伸筋草 祛风湿、舒筋活络 莱菔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白朮健脾益气 燥湿利尿 止汗、安胎 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

焦凉血止血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 鸡内金消食健胃 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山药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秦艽祛风湿 通经络 止痹痛 退虚热、 谷芽消食健脾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甘草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第二十六章涌吐药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清湿热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第十七章驱虫药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太子参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 使君子杀虫消积 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白扁豆 补脾和中、化湿 胆矾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豨签草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苦楝皮杀虫疗癣 黄药子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安胎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海蛤壳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海浮石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第二节:补阳药 雄黄 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黄柏 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第十八章止血药 瓦楞子消痰软坚 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鹿茸 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硫磺(外)解毒杀虫疗伤(内)补火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桑寄生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安胎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托疮毒 助阳通便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血、止血 白矾(外)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秦皮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 止带 明目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鹿角霜温肾助阳、收敛止血 (内)止血、止泻、化痰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十二章化湿药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不祛痰) 紫河车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蛇床子 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藿香化湿、止呕、解暑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宣开肺气 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佩兰化湿、解暑 侧柏叶凉血止血 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款冬花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止痢) 苍朮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白茅根凉血止血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马兜铃清肺化痰清热平仙茅补肾壮阳、祛寒除湿

连翘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肝、清大肠热 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清心利尿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止泻、纳气平喘 升药拔毒、去腐

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桑白皮 (缓)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益智仁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砒石 蚀疮祛腐、祛痰平喘

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蒲黄化瘀、止血、利尿 葶苈子 (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炉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降香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白果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安胎 硼砂(外)清热解毒、(内)清肺化痰 野菊花清热解毒第三节:收敛止血药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 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 止血安胎 疗伤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截疟、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续折

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茯苓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解毒杀虫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定惊 薏苡仁 利水消肿 渗湿 健脾 除痹 棕榈碳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穿心莲 清热解毒 凉血 燥湿 消肿 清热排脓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目、纳气定喘 蛤蚧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猪苓利水消肿、渗湿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生)、收冬虫夏草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第三篇:安徽医院招聘药学专业考试重点之卡比多巴的知识点总结

中公卫生人才网http:///

安徽医院招聘药学专业考试重点之卡比多巴的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理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理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一.卡比多巴的概述

别名:卡别多巴、α-甲基多巴肼、甲多巴肼;性状:为类白色绒毛状结晶;几乎无臭。在水或甲醇中微溶,在乙醇或氯仿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中易溶。

二.卡比多巴的临床应用

与L-dopa合用治疗帕金森病以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减少并发症。

三.卡比多巴的不良反应

常见运动障碍和幻觉等不良反应。

四.卡比多巴的的禁忌

1.患有心、肝、肺、肾疾病或精神病患者禁用。

2.患有青光眼患者禁用。

3.妊娠妇女禁用。

更多卫生事业单位笔试题,请访问卫生人才网!

第四篇:化工原理实验考试重点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复习重点:

1. P4实验目的的(2)(3)(4),前两个是实验要得出结果,第三个是测量方法。

2. p6流程图中,标号为14,15,16,20的要注意一下。

3. p9实验目的的(2)(3)(4)

4. p9基本原理中,1,流量v的测定与计算;2,扬程的测定与计算(这个公式要记住);3,

轴功率测定与计算(注意测量方法);4,转换公式要牢记

5. p11流程图中注意真空表和涡轮流量计

6. p12实验步骤中第二步是关键,灌泵是为了防止有空气发生气缚现象。

7. p14图1-5要牢记

8. p14实验目的的前三条

9. p17实验步骤的(5)(6)(7)

10. p20实验目的的(2)(3)

11. p20基本原理的第一段话和1-21,1-22,1-23

12. p21实验装置的第一段话

13. p23仪表盘上数字取前十个

14. p31实验目的的(1)(2)(3)(5)

15. p31基本原理中的两个公式(注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6. p32实验过程中如果液泛,将压力调高;如果液漏,将压力调低

17. 关键温度:灵敏板温度

18. p36基本原理的第一段话,以及1-33和1-36

19.p37流程图

20. p42实验目的的前三条

21. p43实验装置的①③④

22. p44毛毡上大约10g左右的水,和下面的注意事项。

第五篇:生药学实验总结

大黄(淡棕黄色)——

1、草酸钙簇晶:大而多,大多短钝;

2、导管:多为网纹

3、淀粉粒

黄连(棕黄色)——

1、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类长方形、多角形、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2、鳞皮表皮细胞: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3、木纤维

黄柏(鲜黄色)——

1、石细胞:多、有分支(鲜黄色)

2、晶纤维

3、草酸钙方晶

五味子(暗紫色)——

1、种皮表皮细胞:多角形、纹孔极密、蜂窝状;

2、种皮内层细胞:纹孔大而密、鞋底状;3野

肉桂(粉红棕色)——

1、石细胞:石细胞有的呈马蹄状

2、油细胞:类圆形、含淡黄色油滴

3、草酸钙针晶

厚朴(棕黄色)——

1、石细胞多、不规则分枝状(红色)

2、纤维及草酸钙方晶

3、筛管

甘草(淡棕黄色)——

1、晶纤维

2、导管:具缘纹孔

3、木栓细胞 丁香(红棕色)——

1、油室:视野中大多不完整

2、花粉粒较多

3、 簇晶:多且成行排列

金银花(浅黄色)——

1、腺毛:一种头部倒圆锥形,一种头部倒三角形

2、非腺毛(单细胞):较多

3、花粉粒较多有三个萌发孔且细看有细刺

半夏(类白色)——

1、针晶束:长而且整齐

2、导管:多为螺纹

3、淀粉粒较多

麻黄(淡棕色)——

1、表皮细胞及气孔:似电话筒状或哑铃状

2、嵌晶纤维

3、角质层

4、透化时会变为红色

薄荷(淡黄绿色)——

1、腺毛:柄极短

2、非腺毛:常弯曲

3、有叶片碎片

猪苓(白色)——

1、只有两种结构菌丝和草酸钙结晶

2、结晶较大很明显

鹿茸(淡黄色)——

1、骨碎片(有毛窝)

2、未骨化骨组织

3、毛茸(覆瓦状)

海金沙——

1、孢子

2、有非腺毛

全蝎——

1、刚毛

2、体壁碎片

3、横纹肌纤维

4、脂肪油滴 大青叶——靛蓝色结晶

上一篇:食源性疾病监测总结下一篇:商业委托合同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