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习反思

2022-07-22

第一篇:信息技术学习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反思性学习的培养策略及培养技能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革学习方式,也就是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其中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学习行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表现。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把反思的策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上,把理论的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以及对反思策略的运用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策略、方法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他人提供借鉴作用。

一、高中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的概念

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不断地进行审视、思考,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形成新的认识或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从而使得思维得以深化,能力得以提升的一种深层次探究型、自主参与式学习方式。高中信息技术的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以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技术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是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因此,通过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之一是学习的反思性。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一切知识最终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通过反思,让学生把问题的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构成一定的认知策略,进而形成元认知能力。在教学上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注意加强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熊川武教授分析了现代西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践模型,他确立的以合理性为基础、以教学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统

一、教学目的个性价值和共性价值的互补、教学工具的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兼容为内容的教学理论。

三、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不可能像其它高考科目那样重视本科目,不可能在平时对此科目有太多的关注,学生不会在平时进行预习与复习,因此也就不会有信息技术预习与复习过程中的反思了。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反思性学习过程主要就是指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反思。一般来讲可以在以下三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1、新课开始前,知识衍接时的反思。由于信息技术科的特点,一般不会有课后作业,因此如何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呢?只能是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复习的几分钟里了。新课前的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相关的操作及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入本节课的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衍接作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课前旧知识的反思时,教师要注意不能用时太长,也就是不要给学生太大的难度;同时学生也要注意,通过反思,正视自己,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敦促自己。

2、学习新知识,知识拓展时的反思。这一过程的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了新知识后,能及时地理解教材,沟通知识点间的联系,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延伸。因此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反思,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老师商讨,在他们的提示下进行解决。学习新知识后,拓展时的反思是对知识进行深化、内容进一步扩展的过程,它需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

3、课堂练习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完成相应的知识之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操作方法和结果等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学生可以回顾本堂课中自己所学的知识点是否已掌握,是否能够进行相应的应用。课堂练习后,学生应反思自己的思路,总结规律,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发展自己的学习、操作能力。

四、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策略及具体的措施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培养,良好的策略运用,往往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在课堂上运用反思性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1、加强反思的意识

现代学习心理表明,及时反思是一种学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的合理性水平。

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的信息涵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关于信息的实例,增强学生的认识,让其他同学来对例子进行判断是否是信息。其中有个同学回答,我们上课用的书本就是信息。教师可以不用立即进行解析,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的定义去讨论、思考,使学生对信息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加以鼓励,那么他们的反思意识会更加的强烈。

2、创设反思的情境

良好的认知情境能引起积极的心理反应。教师要设法创设轻松、愉快、信任、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积极思考,探寻问题的根源,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上《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时》,其中的photo shop和flash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展示几个学生所做的作品,并且告诉他们,通过学习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且还能超过他们,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photo shop和flash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又如在上《初识VB》这节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展示用VB制作的新老校园图片的小程序,让学生耳目一新,原来VB还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就会有我也要尝试一下的愿望,激发了他们认识、学习VB的浓厚兴趣。

3、抓住反思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创造机会,同时对出现的机会要善于发现,能及进地抓住机会。对学生的质疑不要因自己不太肯定而采取回避、堵塞、应付的态度,要积极地进行引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中的excel排序时,讲解了排序的最基本的操作之后,让学生按姓名这一关键字进行排序,操作对学生来讲一点困难都没有,但是突然有位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姓名的排序是按照字母来排的,而不是按照笔划顺序来排的呢?”这位同学提出的确实是一个好问题,许多人都没有想到,也不是事先准备要讲的内容,但是并能不因为预先没有准备讲就对此置之不理了。恰恰这是学生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运用到新知识当中,探索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当时我首先对这位同学的善于发现加以肯定,同时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相互讨论、探索,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观察了学生的讨论、探索结果后,又给出提示: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做“自动套用格式”这个命令的时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选项”按钮啊?它有什么作用呢?那么排序里面会不会也有相同的按钮存在呢?请大家去试试看。通过提示,学生积极回顾,并在排序中进行相应的操作,使问题迎刃而解。

4、培养反思的技能

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一般的分析,而是要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学生只有在掌握必要的反思技能后,才能进行有效地反思。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技巧与方法。

(1)层层深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顺序进行,可以把教材重新加以组合,增加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一层次,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上《初识VB》这节课时,根据学校的实际,展示用VB制作的新老校园图片的小程序时,可以将老照片部分的程序代码显示出来、解释给学生看: For i = 1 To 10

Picture1.Picture= LoadPicture("昔日照片" & i & ".jpg")

Next I

在学生理解后,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如何设置“崭新年代”中的照片?

②显示更多张的照片该如何修改程序?

③如何让照片延时显示呢?

通过对程序的反思,学生逐步解决以上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2)设置陷阱法

教师在授课中,在讲解课堂上的知识点后,在拓展知识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设置“陷阱”,并不一定要平白直铺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遭遇到一定的挫折,思考后再进行讲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excel中的排序时,学生在掌握了排序的方法之后,会觉得处处皆可用了,如果再讲下去,有许多同学会不想听,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的操作,同时在操作的内容上设置陷阱:在要排序的表格中有合并过的单元格存在。学生按基本的方法进行操作时,会遇到“障碍”,不能顺利地实现,因此学生就会有强烈地欲望,积极地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法。利用陷阱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有强烈地解决问题的愿望,对于教师的教学会有更加好的教学效果。

(3)、举一反三法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上机操作时间。所以教师不可能将整堂课都拿来自己讲,而且教师也不可能对所要操作的内容进行一一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选取讲解一些典型性的例子,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上《信息技术基础》中的excel美化工作表时,教师可以只讲解单元格格式属性里的某一个标签,其余的就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所讲的,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举一反三法自行的探索来实现。

又如在上VB中的FOR循环语句时,教师以1+2+3+…+100为例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再求1+2+3+…+1000、1+3+5+…+100、2+4+6+…+100及1×2×3×…×10各项的值。学生通过与例题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4)、小组合作法

根据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内容,由于有些任务太大,学生不可能一个人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中完成,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将他们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里各人分担不同的任务,各司其职,共同来完成。由于小组里,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同学间更容易讨论交流,更有利于促进同学的反思。

在上front page网页制作的综合任务时,让学生以四至五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温岭石文化”为主题,设计一个网站。其中网站里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讨论,共同来确定。学生所负责的具体任务由大家自己所特长的方面来决定。在完成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要不断地进行讨论,及时地进行修改,学生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所做的任务。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间还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及时地提醒同学反思。作品完成后,全班同学之间还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小组同学还要从全方面来回顾、分析自己的作品,对自己小组制作的过程进行反思,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作品。

五、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反思性学习作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要被教师、学生重视,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反思中得益,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牵强,不能为了反思而设置反思。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要视具体地内容而定,不能丢弃其它的学习方法。

2、教师要以身示范,自己应首先要有反思性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对出现的问题及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要先自己进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指导学生自觉反思,养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

3、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极小进步加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反思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要全方位、多渠道地渗透反思意识,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反思,使学生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掌握反思的技能,从而在学习中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反思,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卓莉反思性学习,事半功倍

(2)浅议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施反思性学习连城教师全员培训平台论坛

http://jspx2.fjtu.com.cn/bbs/viewtopic.php?p=165496

(3)陈伟平,金炳尧高中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

(4)白伟雄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数学通报2006(12)

(5)殷贵焱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可行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6)刘业秀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中学学科网

(7)丁启康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6(2)

(8)徐锦霞VB中三法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信息技术教育2004(3)

(9)张书月浅谈反思性学习形成的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4)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计算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本节课学生是不需要打开计算机的,刚开始同学们还有点失望,但是随着老师给大家展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看、听、闻、说、摸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出示的图片,通过眼睛看,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启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听听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同学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老师拿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这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鲜花。最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看看获得了什么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置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对原本比较空洞的知识,能够得到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个学生利用桌面主题软件,更改和设置了桌面背景,当时他呈现给我看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但是我的惊喜却忘了给学生鼓励,我只是随口跟这个学生说了一句“很好”。其实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把他的作业在班级里展现,并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桌面背景图片可以上百度搜索,其实整个桌面主题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改。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兴文

教了十几年的信息技术课,越来越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不如以前好管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如以前得心应手。刚开始教授这门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神秘的,课堂上,他们怀着好奇心带着探索的欲望想了解计算机,想操作计算机,所以他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也由于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都是零,他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学生们课堂上学习兴趣都一样的浓厚,课堂上根本不用对学生进行管理,他们学得都非常认真,听得都非常仔细,很怕漏掉老师讲的一句话,很怕看错老师的一个演示动作。现在,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电脑对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神性感,对计算机的探索兴趣也被越来越多的游戏所替代。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也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脱离了传统的课堂环境,行为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参差不齐,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好动的行为习惯,这都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较难管理。课堂教学的展开也有了一定的难度。面对学生的变化,面对课堂的变化,教师的教学也要采取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灵活使用教材,改变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灵活地使用教材,注重从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更多地取用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如学习设置桌面背景时,可让学生画一幅或者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做为桌面背景,学生就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用自已画的画作为桌面背景,还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别一方面,教材上有些章节的内容过于笼统,如果按照教材上按排的内容讲下去,大多数学生可能根本接受不了。如六年级上册的《灵动的画面》一课,要求学生在一两节课时间掌握自定义动画的各种动画效果的设置及幻灯片的切换方式,由于学生平时对PowerPoint这款软件接触的很少,用到的就更少了,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所学的内容也有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那么多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你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如此下去,学生哪来的积极性,又怎么会认真听讲,甚至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无所事事,这样课堂的管理难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即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使学生易于接受。

前面提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参差不齐,这个“不齐”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文字录入,有的学生录入的速度非常快,每分钟能录入几十字甚至更多,而有的学生每分钟只能录入几个字。有的同学对电脑的常规操作非常熟练,而有的同学却显得笨手笨脚。其他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不齐”。如此的“不齐”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编辑一张主题小报,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这样即可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老师不可以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在练习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觉得越练越没意思,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辅导的时候找出学生不愿操作或不操作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制作表格(制作课程表),A同学突然很屈地站起来报告说自己本来就作不好课程表,B同学自己不作还给他捣乱。我来到B同学跟前问他原因,他低着头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早就会作表格了,比这复杂的表格我也能作。”我说你是不稀罕作吧,你看A同学作起来有困难你能不能帮帮他。听到这话,他马上有了精神,说:“行,老师,我保证完成任务。”练习结束,A同学不但完成了表格制作,而且制作的表格比其他同学都美观。脸上露出了笑容,B同学也是一脸的自豪。所以,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就要给他一个施展的机会。

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中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具有学科优势,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之处不胜枚举,小到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习,都有不同的方法。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

比如,“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共有三种方法:方法一,用工具条中的删除按钮,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方法二,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删除”命令,每条命令都可以在菜单中找到,这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方法;方法三,右击鼠标,从快捷菜单中找到“删除”命令,这是比较快捷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使学生明白完成某一项操作可以有多种途径。

又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维,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就要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要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最终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审美观来设计幻灯片,制作好的幻灯片都非常有自己的个性,都是一个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所以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到处可以展现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掌握信息、开拓视野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只着眼于书本,还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掌握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面对海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做的不可能是教其所有,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六个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五—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 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因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中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我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我的课表我来做”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 “ 一刀切 ” 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 ,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 “ 任务驱动 ” 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制定了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必须合格,才能参加高考的政策,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生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两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主机内部各个部件的形状与功能通过图片来看,还是比较抽象的,我就打开一部旧电脑,现场实战讲解,学生可以看清每一个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个部件观看计算机出现的状况而了解各个部件在电脑里功能。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当然作为一名才工作一年的我来说,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学中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已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光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案例分析]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信息技术是一门朝阳学科,它一兴起就在飞速地发展,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具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互相学习,获取知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励学生“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洋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反思备课又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反思对备课的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已经是新课标倡导的必须学习方式之一,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的学习方式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来学习,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成员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差异在小组中进行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但真正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课堂井然有序。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请一名学生试着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小学教学例会材料下一篇:小学教案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