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2024-05-1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精选10篇)

篇1: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步,是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为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去。“万事开头难”,教师在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时,要注重设计教学的导入环节,运用最恰当的导入方式,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一定的生机和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昴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把信息教学内容创设成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教学《音频的获取与加工》一课时,创设如此情境导入新课:中国现在的手机用户已超过4亿,2003年彩铃开始走进我们的数字生活,手机铃声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学校的铃声充分展示办学的特色,企业的铃声塑造自己的形象。教师播放独具特色的个性彩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分别体现其不同的功能。“同学们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吗?许多同学都接触过手机,如果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一首充满个性的手机铃声,有哪些制作方式呢?”此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表现欲,学习新课时,他们就会加倍用心地去听、去学习。

二、作品展示导入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就能够贴近学生身边的事物,展示熟悉而新颖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和研究,那么不仅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更能顺利地导入新课。如教学《网页的制作》一课时,可出示反映学生身边秀美家乡的风景旅游页面,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使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提出新问题,对于有明显缺陷之处,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或将要学习的知识去改进它。作品展示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展示的作品可以是老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创作的。不管采用哪种作品,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与其比一比的决心,其效果就好。

四、问题设计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我常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教学目的等,设计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悬念,诱发其思考,让学生想方设法探索其中的奥秘,使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如教学《flash变形动画》一课时,教师演示一个物体碰撞的动画作品。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个小球向左碰撞右边的橡皮档板时,橡皮板凹陷进去许多,而当小球被瞬间弹回的同时橡皮板恢复了形状。教师问:“小球的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过程,这个动画大家能够设计吗?”学生答“能,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教师又问:“橡皮板被碰撞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答:“凹陷进去了。”教师说:“橡皮板的凹陷过程,其实是一个变形的动画过程。这节课我们要通过flash软件学习变形动画的制作。”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导入只是一节课的“引子”,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使用恰当的导入方法,精彩讲述简短易懂的导语,用最有效的方式、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成功的开端。以上三种导入方法是我在教学中常用到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尝试,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篇2: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

一、学生要分层

要想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分组.可以通过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分组,这里三组或四组较好,组别过多不好进行调度,组别过少又不能体现分组的意义,所以要适中.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寒,在这方面得让学生感觉是为了他们学习成绩好,千万不能刺激到学生,对心理上有想法的学生要多说教,也可以做出微调.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了解差异,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学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好)、B(中)、C(滞后)3个层次,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可在这部分知识上超出课本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授课要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在提问过程当中要有层次、有针对的进行提问,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备课要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组别不同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

四、作业要分层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难度和量上要有所不同,不能一个模式,更不能学生做不了就鄙视、打击学生,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的组别进行调整,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

五、辅导要分层

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是听了就懂,懂了就会,会了就对,所以课下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可以让学生成绩好的辅导成绩差的,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到竞争意识,又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好方法,以此来提高各层次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教师自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检测和帮扶,让学生感到危机和负担.分层测验。

六、测试要分层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可以采用试题分类的试卷,供学生自己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若能做出更高层次的题目,则就是一种突破,要好好表扬其进步.

七、评价要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篇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信息技术的课堂导入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导入

这种类型的导入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导入方法。教师在上课后就直截了当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及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直接式导入有助于在新课内容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明快简洁地讲述或设问是典型的直接式导入方式。

例如:在“利用Word制作封面和封底”的课堂教学中, 我就采用了直接式导入方式, 上课后首先让学生观看精美的封面和封底, 学生在知道自己也能通过学习制作精美的封面、封底时, 学习兴趣和热情一下就提高了。

2.已学知识导入

这种导入方式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未知的新知很多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发展而来的。因此有些新 课程内容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做习题、复习等教学活动方式导入新课, 其实就是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新课。当然温故只是一个引导环节, 其目的是更好地导入新课学习内容, 如果温故占用了过多教学时间, 就等于颠倒了主次, 让温故变成了单纯的复习课, 这样导入就失败了。

例如在学习“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时, 我就先简单地回顾了之前所学的Word中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 让学生在Word中进行相关复习操作。然后让学生欣赏一个由PowerPoint制作的精美图片和艺术字作品, 并引导学生将PowerPoint与所学过的Word有关操作联系起来。同时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ord中关于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同学们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 那么PowerPoint中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又是怎样的呢? 它和Word中的操作相比较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这样通过复习、比较、设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情境式导入

有效创设的情境是思维的启发剂, 它能够让学生的潜在求知欲转为活跃状态,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就像是一把能够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的情境如果能够像磁石那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那么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就能和教学内容相互交融和升华, 进而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共振。因此, 教师常常可以在新课的开始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的情境, 让学生在设身处地中思考问题、学习新知、解决问题。情境式导入, 我认为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的导入方式, 大多数新课都可以采用这种导入方式。

例如在学习“Excel数据管理”时, 我就采用了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 因为该课内容包括数据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三种操作, 整体来说, 教学内容难度较大, 纯粹的数据管理操作也比较枯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讲授新课前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 每次去图书馆都会看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忙碌着, 为我们办理借书和还书。其实他们的工作还不止这些, 昨天我去图书馆就看到工作人员还在做这样几件事情。 (1) 对各类图书按照出版日期的先后进行整理。 (2) 统计各类图书中馆藏数量少于5本的图书。 (3) 分类汇总各类图书的馆藏量。看到工作人员这么繁琐地工作, 同学们有何想法呢? 能否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完成这些工作呢?下面, 我们就通过学习‘Excel数据管理’一起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这几项工作吧。”学生在倾听、观察、思考的同时, 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 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 本来较难掌握并且比较枯燥的数据管理操作, 成为了情境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时, 青少年那种好胜、不服输的性格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很多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想方设法完成情境中的任务。

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上述三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外, 还有许多导入方式, 如:经验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等。信息技术课上根据新课内容的不同及所教学生的差异, 合理、正确地使用最优化的导入方式, 就能取得最佳导入效果。

有时课上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提问, 从而引起学生的回忆,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这种经验导入法通常可以在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往的经验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互不相同时采用。

设疑导入法在很多课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师在课上恰当地设置问题或悬念, 使学生在对结果的渴望的驱使下激发强烈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课上听一些幽默轻松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是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的,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故事导入方式能给学生带来欢乐气氛, 在有效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新知。

篇4:谈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导入法

前言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理论与实践的学科,目前其具体教学内容均是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处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其本身便是一个容易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导入法科学的融入便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综合展示平台。导入法在进行融入到教学实践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但会致使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阻碍课堂氛围的营造,所以教师需要在掌握一定导入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科学的导入法。

一、课堂导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导入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更有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与完善。

1.导入时间概念不强

导入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简单铺设、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主体,因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控制好导入的时间。但根据对部分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导入的研究,有的导入精简不足致使耗费十多分钟的导入时间,一堂课本身只有四十五分钟,在导入中耗去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冗长的导入容易使学生陷入具体的情绪中,最终反而会影响课堂的氛围。

2.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程度低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缺乏融合意识,选取的具体导入方法与教学内容不相符,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却也容易将学生引导到其他的思维世界中去。例如,在《规划分割,有条不紊——表格的运用》一课的教学中某位教师选择了为学生朗读主题为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文章的形式进行导入但选择的文章与“表格的制作”、“规划”等字眼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在《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网站——确定网站的主题、规划网站结构》一课中,教师可以选择这个,因为教师可以以“爱国主义”为题材交学生如何进行网站的设计,但将这篇文章融入到制作表格的教学内容中则属于完全偏离教学主题,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容易影响教学效率。

3.具体导入方式缺乏创新

出其不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说明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教师要以一种学生想不到的形式进行导入,从而在吸引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将其引入教学主题中,但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长期沿用固定几种导入模式,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习惯运用“课前回顾”的方式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在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枯燥乏味的导入形式使学生产生一种反感情绪从而更不愿意参与到新内容的学习。

二、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远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一定要在遵循一定的导入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导入。

1.导入要有新颖性

新颖性强调的是导入方法上要独具创新精神,不能一直沿用学生已经熟知的几种导入模式,这样不但起不到吸引学生的作用反而更容易让学生反感。例如,在《资源管理的利器——资源管理器的应用》一课的教学前,教师仍采用“课前回顾”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引领到《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一课的重点知识的回顾中,枯燥的教学内容会完全僵化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更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枯燥的内容的学习中。

2.导入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强调的采取各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诸如营造欢乐、悬念氛围等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在《Photoshop中的魔术师——利用滤镜表现运动的魅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张照片在修改前后的差异,让学生感叹PS技术的神奇之外有种“马上学会”的冲动,这样学生便可以在一颗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中来。

3.导入要有启发意义

课堂导入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前提下激发其潜在的求知欲。例如,在《动画家族 ——动画基础知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在进行“你想知道这些动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你想学习如何制作出这样的动画吗”等问题来进行一定的启示性引导,学生自然会对这些东西充满了好奇,那么教师便可以适时的引出“想要制作出生动的动画,就要先掌握动画的基础知识”等教学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融入到课堂导入中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在充分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采取或创新多元化的导入模式。

1.游戏导入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教师可以将具有一定智力开发作用的游戏引入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玩耍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例如,在《学会组装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或多或少都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因而可以采用“比划和猜”的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比划,其余的学生进行猜,而教师给定的题目则是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学生可以通过声音或动作来向同组队员描述题目中的部件。学生不会的可以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成绩好,而输了的小组则要在在课程结束前为大家表演个节目。虽然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其不可能掌握计算机的所有部件,在“比划和猜”的游戏中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还明确了自己不了解的方面,从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其更能倾心的听讲,而教师也能通过游戏知道学生对计算机的哪些方面比较熟悉、哪些部件比较陌生,从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2.竞赛导入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而为避免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导入法的方式进行课前回顾。例如,《负责任的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的知识重要但却较为枯燥,因而在次堂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将该堂课中的重点知识融合成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进行回顾,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将“计算机安全”与“资源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更高效的引出该堂课《资源管理的利器——资源管理器的应用》一课的教学内容。

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法则是其中一个实效性较强的模式。本文从当前课堂导入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与有效的导入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希望总结的观点及方法能推进课堂导入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化运用。

【参考文献】

[1] 董琳雪. 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2] 边楚女. 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电教,2010.Z1:60-63.

[3] 徐雪梅. 有效导入,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0:43-44.

篇5: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之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积极思维,可使学生心颜顿开,形成一种欢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快的起点,不仅避免教师的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疲惫,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特殊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才算好呢?笔者认为,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个好的导入方式要做到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同时由于处于青春期,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是非观念还欠成熟,课堂导入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在flash

中引导层动画制作时,先展示几幅动画图片:奥运火炬的传递路线、嫦娥一号绕月运行、姚明投篮的抛物线入筐。这几个动画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有学生问:“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火炬会按照我划的线进行传递呢?嫦娥一号为什么又会按照我划的椭圆曲线运行呢?同学们,电脑是神奇的,它能够把我们想象变成现实,你们想学吗?”学生立刻响应,兴趣高涨,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几幅动画都结合时代主题,因此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老师的精心讲解下,有些学生不但学会了当堂课的内容,而且还制作出一些高难度的动态图,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老师的导入方式。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教学导入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学生虽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有惰性因素,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其次,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第三、课堂导入方式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契入点,要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必然联系。如果不考虑到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吸引学生,东拉西扯,那么再精巧的导入,也只是哗众取宠,对于课堂教学,不但不

能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例如某教师在上《视频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时,在课前播放了科幻片《变形金刚》片段,课堂是安静下来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多数学生无心再听老师讲解怎样对视频进行处理,而是在想课前播放的故事片《变形金刚》片段后的内容是什么,甚至少数学生还讨论电影的内容,争论“谁看过谁没看过”这些与教学完全无关的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第四、课堂导入方式要健康活泼,避免低俗,不能一味地追求迎合一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的《word2000图文混排》时,是在流行歌歌词中插入f4、蔡依林、周杰伦等图片,结果引得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尖叫,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不符合我们的德育方针,这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哪些呈现方式呢?笔者根据近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种:

提问导入法。即以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进而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和声音》一节时,教师课前可以以提问导入:“同学们,我们己经知道,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图片文件、剪贴画、表格,但是我们的幻灯片仍然是默然无语的,那么内向,我们能不能在幻灯片中插入精彩的故事片和悠扬动听的经典名曲呢?”进而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展示导入法。先向学生展示用课堂待授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未知领域知识的欲望。前面所举例中的flash动画属于展示法的应用,这也是目前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情境创设法。即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美国一位历史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节时,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先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考试,然后又要向学生收取高昂的试卷费,学生非常不满,准备罢课,这时教师才:“同学们,不要紧张,刚才只是我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当我向同学们收取高昂的试卷费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那么,当英国殖民者不断增加美国人民的各种税费时,美国人民会怎样?”同学们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己经在收试卷费的这个情境创设中完成。前面所讲的收到一个QQ留言也是一种典型的创设情境法的应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并注意方法。开头开得好,就会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聚焦”学生注意力,使教师的授课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地方,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法初探

兴平十一建学校

篇6: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七年级的《EXcEL数据求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我很荣幸能够代表XX参赛,内心有点小小的欣慰,却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全省22个选手,听说其中还有曾经参加国家赛的选手,压力真是无比的巨大。我时常安慰自己:没关系,XX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比较好,但其他地区的选手或许和我一样,不管怎样每参加一次活动,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当是锻炼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观看视频、琢磨教案……。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后来试了一节课,之后大家给我提供了宝贵意见,同时也得到他们的鼓励。

12日下午,我的课终于上完了,可课后我发现上的并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①本来导入的时候是有声音的,我没有检查一下PPT,播放的时候没有声音;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课前没有好好看一下学生的机子,有的学生机没有收到下发的文件,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以致于没有详细的讲解函数,草草一句话带过;③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后面的练习可以不用做,特别是用公式来求水费的多少,应该先总结和评价,有时间再回过头来做练习。在这里犯下了这么多的失误,这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遗憾。

我觉得不管是上课还是听课,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听了于老师的评价,知道很多东西自己是没有想到的,比如国兴中学岑老师的课,从导入到结束用的都是同一组数据,环环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马逊的视频,给出一组受灾的数据,一直使用在课中呢?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虽然课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学成长中一次宝贝的机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识,提高了教学认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7: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地位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界面、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弥补了许多滞后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而且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无论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还是从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实现了完美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中电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实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信息化强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一味抵制和过度夸大都是不科学的。若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百度查询和复制,不仅会限制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灵感的发挥,也会使学生由“营养不良”异化为“消化不良”而厌学,造成师生创新能力的严重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是无法修复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使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彰显其应有的先锋引领地位。

二、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充分论证教材内容是否有必要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践。如果盲目依赖于信息技术而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重现,那教师就会沦为信息技术的奴隶,其主导地位将荡然无存。学生也将游离于主体之外,成为旁观者或局外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无法充分调动起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课堂教学,又有何效率而言?

2、主导性原则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人、人机对话和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对象而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从而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3、选择性原则

在使用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和使用媒体,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污染。教师还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达到修身悦目,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

4、适度性原则

篇8: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导入法

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 就如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课堂导入如“凤头”:巧妙精彩的导入, 能先声夺人、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情趣和兴趣, 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前奏, 往往只有短短的3—5分钟。一般而言, 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引起兴趣, 集中注意; (2) 明确目的, 激发思维; (3) 承上启下, 温故知新; (4) 安定情绪, 沟通情感。不过,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课时少, 每周基本上只有1节课, 学生往往会因为时间间隔长而产生知识遗忘, 有些教师也会因此抱怨信息技术课难上, 学生难教。这也是因为部分教师对课堂导入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重视, 随意为之, 草草了事;甚至为了怕浪费上课时间干脆省略导入部分。这样一来, 反而会使课堂教学缺乏过渡, 显得突兀, 也会造成学生对上课没有期望和兴趣,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 如何利用好课堂导入这3—5分钟, 让它起到聚神、激趣、明旨的作用, 真正成为一节课的“凤头”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 结合教师自身特点, 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 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伊始, 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生成的教学目的[1]。本文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五种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法的内涵和用法, 为做好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提供参考。

二、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法

(一)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指在上课一开始, 教师开门见山, 直接阐明本节课的课题及所要学习的内容,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这种导入方式较为常见和传统, 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阶段比较容易集中, 但由于在展现方式上不够精彩, 要维持学生的状态有一定难度。因此, 它比较适用于新知内容较少的综合活动课, 简明直接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以下所示的是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一节Word综合活动课的导入环节, 采用的就是这种直接导入方法 (如表1) 。

(二) 情境创设导入法

情境创设导入指的是教师利用语言、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各种手段, 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 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 从而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一种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是大家比较熟悉也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 也与我们一直倡导的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教学的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的指导思想相契合[2]。

情境导入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创设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的情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主题。

例如, 笔者在2013年东莞市初中高效课堂建设现场交流活动上了一节推荐展示课《东莞绽放新精彩——网上下载信息》, 在导入环节中, 笔者巧妙地结合《东莞日报》刊登一则“东莞形象宣传片登陆央视”的报道 (如表2) , 通过东莞形象宣传片视频的播放, 展示东莞新八景的网页和图片, 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并以“东莞每天绽放新精彩”活力形象的文化主线贯穿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熟悉的莞邑乡土文化主题的情境中顺利、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 在袁崇焕中学举行的2014年东莞市石龙片初中校际联盟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 张老师所上的一节推荐课《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 也是采用了情境导入法 (如表3) , 通过东莞与其它城市“PM2.5”的一系列数据, 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感, 同时也将该主线一直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 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对此颇感兴趣, 学习效果也较为突出。

使用情境创设导入法时需要注意之处:1.是要善于创设情境, 从教学内容出发, 精心组织, 巧妙构思, 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文化主题情境。当然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能找出最合适的例子,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注意相关素材的积累。2.是加强诱导, 启迪思维;创设的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 (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 。

(三) 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 新旧知识联系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因为信息技术课时少, 如果不利用课堂导入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简短、有效的复习, 学生往往会因为时间间隔长而产生遗忘, 新旧知识衔接不上, 影响教学效果。

这种导入方法主要强调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技能之间的横纵联系, 理清认知脉络。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简明扼要地用三、五分钟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利用旧知识来搭桥引路, 从而引出新知识。这种导课方式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例如, 笔者参加了2014年水乡片送课到校暨区域协作 (洪梅中学) 教研活动, 活动形式是同课异构, 送课的邓老师和展示课的徐老师所选择的上课内容是《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 他们在导入环节中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复习导入法 (如表4、5) 。

两位教师在导入环节都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了回顾复习, 不同之处在于徐老师侧重于复习Excel表格的建立与格式, 与本节课自动计算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而邓老师则重点复习了“填充柄”的使用, 因为在新课的Excel函数或公式自动计算中, 将会利用“填充柄”的自动填充功能, 所复习的内容正好起到承上启下、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在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中, 也体现了不同的效果:复习了“填充柄”知识的学生, 在利用Excel自动计算时, 会熟练地使用快速填充进行计算, 学习的重难点也较为顺利地突破了;而没有复习“填充柄”知识的学生, 在完成自动计算任务时显得较为忙乱, 不懂得运用便捷方法解决问题, 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 采用复习导入法时, 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脉络关系, 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铺垫, 再加以深化, 从而引出新知识, 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 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 游戏导入法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 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 利用游戏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游戏具有无注意的特征, 利用游戏导入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化难为易,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一堂课的开始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例如, 在2014年东莞市石龙片初中校际联盟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 (袁崇焕中学) , 邓老师的推荐课《积分争星显风流—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就很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熟悉的“积分争星”的学校德育活动, 采取了游戏导入的方式,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表6) 。

在利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学时, 教师应注意到教学游戏不同于玩耍, 需要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和设计, 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的内容服务:1.游戏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趣味性;2.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并可以设计一些鼓励措施;3.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明确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要有公平性。

(五) 作品展示导入法

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评析学生的作品,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让新课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种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之一, 比较多地运用在Word、PowerPoint、网页等制作类软件的综合活动课上。

例如, 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 东莞市张老师就为自己的优质课《设计自己未来的名片—Word 2000图文混排》设计了精彩的作品导入环节,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为新课内容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表7) 。

学生比较关注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教师可以选择有个性、有创意的作品, 师生一起交流、评价其创新的精彩部分,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也可以根据实际学情, 展示不够完美、有瑕疵的学生作品, 在点评中加以强调, 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所选的范例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要有梯次, 既不超越学生现有能力水平, 也不能过于简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范例目标。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 我们还可以采用问题 (设问) 导入法、前后对比导入法、悬念 (设疑) 导入法等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

三、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异曲同工, 在具体运用时常常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或交叉渗透使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3]:

(一) 课堂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 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切忌过深、过难, 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二) 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以旧拓新, 温故知新

导入的内容, 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 能揭示新旧知识点联系的支点。不能牵强附会, 同时又要求学生易于接受或熟悉的。

(三) 导入方式要新颖

新课导入要做到“材料新、角度新、方法新”,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 导入要简短精炼

导课, 是一堂课开始的铺垫引入, 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 因而要力求简洁明快、内容精当, 切忌繁冗啰嗦、喧宾夺主。

总而言之, 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 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定位思维方向, 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信息技术教师要多学、多听、多看, 精心设计导语, 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 灵活运用, 使得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实现高效 (有效) 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对后续的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通过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和实例展示, 探讨有效的课堂导入对高效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1]朱丽花.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3, (8) :34-35.

[2]黄振余.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6:42-56.

篇9: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课堂导入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0-0043-02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能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使师生能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切实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呢?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导入不精练,占时过长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曾听某位教师上《视频的编辑》课,光导入就用了12分钟。导入的创设过程重复冗长,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教师的目的是想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忽略了对课堂的控制,过分强调导入,使学生处于一种长时间的情绪亢奋中,影响了课堂的主题教学。

2.偏离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脱节

某位教师在教《Word文档的修饰》一课,上课伊始,向学生朗读一篇关于黄岩岛主权归属的新闻报道。随后说:“同学们,我们要爱国,好好学习,我们今天学习文档的修饰。”该教师课堂中虽然结合了当前的时事热点导入,但是导入内容与课堂教学“文档的修饰”没有逻辑相关性,偏离教学主题,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影响教学效率。

3.导入方法陈旧,缺少创新

《孙子兵法》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如果导入千篇一律,会让人提不起兴趣,会影响教学效果。某些教师从初一到初三,用的导入方法一直是复习导入法。一节课开始,用7至8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接着讲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本来丰富多采的信息技术课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沉闷无声。

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主要原则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要进行有效的导入,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学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欢乐、惊诧、悬念等氛围的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并内化为学习动机,从“要学生学”转变成“学生要学”。

例如,笔者在教《插入图片》一课时,设计如下导入:先让学生欣赏 “端午粽香”、“快乐六一”、“感恩父母”、“谢谢老师”、“倾情圣诞” 等贺卡组图。学生看了极为震撼,兴趣高涨。教师趁势引导,适时点题。 这样的导入,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2.新颖性

课堂导入要具有新颖性。只有“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营造良性的师生互动的氛围。

例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这节课知识点多,枯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课上笔者创设情境:学生一进机房,笔者就播放了“熊猫烧香”版《菊花台》,学生感受着熟悉的旋律,看着改变了歌词的视频,心中的激情立刻被调动了。

3.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有效地激起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例如,笔者上《视频的编辑》一课,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2分钟自制的视频文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在学生的好奇中笔者顺势引导:“要想制作出个性视频,得掌握学习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相关任务:任务一,认识会声会影;任务二,导入图片;任务三,设置转场……任务七,分享作品。课堂导入不仅仅是上课伊始的几句开场白,更应让导语贯穿整个课堂的每个环节。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找到学习的金钥匙,下课了还依依不舍,都不肯离开机房。

三、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慧眼选择、巧妙设计。导入可以是一则故事、一例游戏、一个硬件、一幅图片、一段视频。理想的课堂导入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特色、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来设计。

1.直接导入法

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课时量极少,因此,学生往往很珍惜也很期待上信息技术课,作为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优势并努力让学生的期待得到很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的目的就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用直奔主题 导入法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

例如,在学习《制作网站——表单制作》时,教师直接点题“表单制作”并展开学习目标: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表单;②表单由哪些元素构成;③如何生成表单。这种直白的导入方法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强的导向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2.游戏导入法

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学生百害无益,教师如果作适当的引导,并加以选取,有时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难以理解的、不便于学生接受的知识点,一般采用游戏导入法,在游戏中渗透要学的知识,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索问题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原理。

例如,教学生《认识键盘》这一课时,笔者先用“金山打字通”自带的游戏——警察抓小偷,让一名学生扮演警察,笔者扮演小偷。出示比赛要求:警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抓到小偷。学生总是抓不到笔者,因而产生疑问:“怎样才能提高打字速度?”此时教师点题“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标准的指法”。接下来教师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课听得特认真。此后每节课前进行五分钟的指法训练,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学生指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再玩金山打字通的 “打地鼠”、“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乐学、爱学,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生活导入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程度就越深。回顾初中教材,有很多内容可供发掘。比如《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数据处理与统计》、《图片的处理》、《音频的处理与加工》等章节,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紧密。教学中完全可以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往往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竞赛导入法

我市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已8年。教学要针对中考,笔者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操作考试系统,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更加热烈。得分高的学生,心中会充满成就感;得分低的学生,会暗暗努力,盼望着下次比赛的到来。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中不再将学习当成负担,享受学习的快乐。

精美的课堂导入,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吸引住。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导入的“导火索”、“催化剂”、“润滑剂”作用,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1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

有时候和同行们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学生都蛮有性格,跟他们上课要‘斗智斗勇’,好累!”确实,现在的教学条件虽一年比一年好,但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就比以前轻松。还记得以前,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教学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遇到学生学习行为问题时总认为学生很不象话,连老师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渐渐的我才明白学生原来是很不成熟的,他们中不乏优秀者,但也有让家长或老师很头疼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遵循他们的个性,统一的教育模式,苛刻的要求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于是,我渐渐的学会了静下心来处理学生带给我的各种棘手问题,尽量的少一点火气,多一点耐心。

这个星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在周二的信息公开课上,有两个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根本没有听讲),在有校外老师听课的情况下,竟然自顾自地玩起了游戏。我发现后很生气,因为这两个学生平时的各方面表现就不太好。课后我把他们留了下来,首先我提问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算满意的是他们回答的还可以,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潜力,随后批评了他们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经过一番耐心教育(原来我可没有这样的好脾气),他俩听后直点头,中午主动跑到我办公室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我听,值得高兴的是他们说的很好,比较全面,看来是真正地接受了我的批评。

高兴之余,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没有大发脾气也同样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和以前大发脾气相比而言真是事半功倍啊。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于情的共鸣,只有教育者真挚的情感,和蔼可亲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给他们创造一切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2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3

时间过得很快,几天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已经结束,可我的内心却是百感交集。

我上的是七年级的《EXcEL数据求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我很荣幸能够代表XX参赛,内心有点小小的欣慰,却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全省22个选手,听说其中还有曾经参加国家赛的选手,压力真是无比的巨大。我时常安慰自己:没关系,XX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比较好,但其他地区的选手或许和我一样,不管怎样每参加一次活动,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当是锻炼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观看视频、琢磨教案……。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后来试了一节课,之后大家给我提供了宝贵意见,同时也得到他们的鼓励。

12日下午,我的课终于上完了,可课后我发现上的并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①本来导入的时候是有声音的,我没有检查一下PPT,播放的时候没有声音;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课前没有好好看一下学生的机子,有的学生机没有收到下发的文件,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以致于没有详细的讲解函数,草草一句话带过;③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后面的练习可以不用做,特别是用公式来求水费的多少,应该先总结和评价,有时间再回过头来做练习。在这里犯下了这么多的失误,这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遗憾。

我觉得不管是上课还是听课,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听了于老师的评价,知道很多东西自己是没有想到的,比如国兴中学岑老师的课,从导入到结束用的都是同一组数据,环环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马逊的视频,给出一组受灾的数据,一直使用在课中呢?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虽然课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学成长中一次宝贝的机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识,提高了教学认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次活动,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坚持总有希望;好的课也需要多研讨;只要自信与努力并存,才能走得更好。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4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

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在我从教的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感悟到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如何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只要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胜任这种动态探究性教学,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游戏入门,兴趣参与

学生一般对计算机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也是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这一学情,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结合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指法练习时,一般学生会对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无味的,若教师直接讲解手指的指法要点和摆放要求,学生不但会学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愿去学习,更不会主动去学习了。我在教学中就是用游戏介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游戏,分小组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这是就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准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输入速度?

这时老师可以再讲解指法要领,我相信这时学生会学得很认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这样学生就在游戏中完成了指法练习,掌握了指法要领。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记忆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征,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地讲解,要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词而且要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来验证其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基本技能,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键他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双字符键的。还抓住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注意与DEL键的区别,这两上键的作用都是删除,而键是擦除光标前面的字符键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标后面的字符。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法,我们就变抽象为直观,变死板为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也不自觉中学习了新知识。

三、自主学习,协作创新。

计算机知识本身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大多学生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让其带着兴趣学习计算机的新知识,在渴望中学习到新知识中,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学生已能够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几个过程,即让学生在开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师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必须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翻阅教材,然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这些工具及软件的操作方法,最后用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逐渐会形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计算机信息技术课所要完成的一个教学任务了。

这是我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得到一点体会,也就是说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放平心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多多思考,勤于实践,采用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不自知的学到一些知识,从而慢慢地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其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铺平了一块砖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5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正在改变千百年来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它生动形象的画面、直观趣味的演示、全新丰富的信息成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但对于相对贫困的西部农村学校而言,信息技术在其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辛苦也有欣慰,存在技术问题也有解决方案。现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作为“中欧项目”、“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及“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技术支持人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略作归纳,愿与诸位同仁共享:

一、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地位

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界面、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弥补了许多滞后的教学观念和手段,而且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无论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还是从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实现了完美结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中电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实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信息化强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一味抵制和过度夸大都是不科学的。若教师一味追求课件的精美,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百度查询和复制,不仅会限制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灵感的发挥,也会使学生由“营养不良”异化为“消化不良”而厌学,造成师生创新能力的严重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是无法修复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使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彰显其应有的先锋引领地位。

二、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充分论证教材内容是否有必要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践。如果盲目依赖于信息技术而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重现,那教师就会沦为信息技术的奴隶,其主导地位将荡然无存。学生也将游离于主体之外,成为旁观者或局外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无法充分调动起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课堂教学,又有何效率而言?

2、主导性原则

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特定环境和氛围里,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人、人机对话和交流、讨论、合作等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对象而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从而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3、选择性原则

在使用信息技术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和使用媒体,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蚀和污染。教师还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达到修身悦目,去伪存真的教学目的`。

4、适度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各种活动的发生和保持,是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若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疲劳和教师创造性的滞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交替使用的方法,调控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始终保持在适度的临界状态,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6

为了迎接中学生信息技术考试,我所带的班级即将进入复习阶段,提到复习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的反应是:把握考纲,加强训练,熟能生巧。的确,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上的:课前阐述当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布置课堂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教师讲解。

按这种模式上的复习课,从学生的课堂提问及学习态度来看,这种复习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反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复习,学生会感到厌烦,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这对于解决问题是相当不利的。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课的设计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对复习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延续学习兴奋点,通过有效的讲练评调动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7

三年级——《调整图形》和《组合图形》

本课是在上一课复制粘贴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盆花进行完善,所以开头先将一个画好的盆花给学生看,这里是利用光盘里现成的东西,只不过那个画的人不是完全照书上的画的,他画的只有四个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个例子进行演示,今天讲的东西不多,注意让学生自己练,在那盆花中,我复制粘贴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贴完花后,既将位置移到位,又将大小弄合适了,再将方向调整一下,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的过程,在后两个班,事先将原本挤在边上的花通过剪切与粘贴的手法移到中间,并且放大了些。另外,在做颜色的时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为下面也用了几次,所以作了介绍,在让学生进行了练习之后,再谈组合图形,也没有说太复杂,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将另一幅图中的物体移到这幅图上来,只是过来后注意背景的问题,在本课,我先用画图程序打开光盘中的快乐家园的图,然后将图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并且用取色的方法将背景补好了,然后再将另一幅图中的花盆复制过来,最后也让学生把这个练习了一下。

四年级——《插入影片和声音》和《插入超链接》

由于电脑中没有合适的影片,所以主要内容放在声音上面,本课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一是普通的插入声音,另一则是插入背景音乐,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接下来又把超链接谈了一下,谈到这一方面,先打开一个网页页面,让学生看看那里的超链接,重点提醒他们看鼠标的变化,看完后然后再了解幻灯片中如何设置趣超链接,我在这里用的是右击,因为在这种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链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游记的文字链接网上的小说名,还用图片、动作按钮做了其他链接,让学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五年级——《带参数的过程》

感觉上这一课有数学中函数的味道,在上课之始,先同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谈的编辑过程,通过edit命令让学生观看编辑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果不断画改变形状的图形,那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本课是为了方便编辑过程而来,接着在黑板上写了相关过程,这里可以让学生将前面的定义过程与这里带参数的过程进行比较,然后在电脑上演示,按书上的要求绘制了简单的图形,接下来谈第二步,就是对带参数的过程进行修改,如将四边形改成了八边形,这一修改我以前曾经设想过,只是没有去做,这里以参数的形式进行了修改,然后又画了一些图形,但书后的图没画出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8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各个高校相关的信息教学配备已经越来越好,并且有些设备的更新也很快,作为高校教师,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让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与课堂教学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认为教师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切实找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第一,通过互联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数字鸿沟;第二,通过改善教学终端,优化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三,通过互联网、教与学平台、数字终端,改变教和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价值,因而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生态就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的核心价值,与课程理念相融合,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在熟练使用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化技术于无形,并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后,在技术使用上要克服三种思想:一是技术无用论,认为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凭传统的手段和方法照样能够教好学,看不到技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结果是使育人目标落后于这个时代;二是过分依赖技术,认为技术进了课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导致技术使用过多过滥和不合时宜,异化了技术与教学的本质;三是急功近利倾向明显,一旦应用了新技术马上就想提高效率。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教育过程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信息技术对其的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润物无声的过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9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要想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培训教师是关键

我们认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既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应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教师下载优秀资源,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方面加强学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光彩。

二、资源积累很重要

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本校资源库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此外,我们要求认真做好对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三、学科整合是基础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0

【摘 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丰富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为新奇、全面和直观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进行了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1.1现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信息教育不再将计算机作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工具,而是要将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发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和超文本链接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含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育目的是让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资讯技术,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新奇和有效。

2.1促进小学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整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技术还应该成为课堂重要的教学因素以及学生的学习对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设备的应用和操作能力,还要能够整合、选择和创新信息资源。小学英语教师要能够选择和优化各种新型设备,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基础,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特长。

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本文主要从小学英语的英语单词教学、英语课文教学、英语复习课程教学和英语课堂游戏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在这四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1在单词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其喜爱新鲜事物,不喜欢枯燥、重复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要尽量避免枯燥的单词记忆,以免让小学生感到厌烦,影响课堂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进行单词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语单词,并配以色彩鲜明的实物图片、标准的英语读音甚至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笔者会将每个单元的单词表制作成一个PPT,每一个单词都用鲜艳的颜色标示出来,并配以实物图片和准确的发音,让学生看图片、听读音并进行跟读。当学生学会一个单词之后笔者还会对该单词进行扩展教学。例如江苏译林英语新教材中“clever”这个单词,由于该单词比较抽象,笔者就在该单词的PPT页面上画了一个“聪明的一休”这个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标准发音,让学生跟着图片的闪动进行跟读。当学生掌握“clever”这个单词之后,笔者又提出“clever反义词是什么?”进而再点开PPT画面上的反义词链接,链接到“foolish”这个单词的学习。这样的单词学习方法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听、看、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标准的发音,并且通过动感的节奏、鲜艳的颜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拓展英语单词教学的课堂容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3.2在课文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传统的课文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范读,再让学生进行跟读,由于课堂教学但形式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学习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自主化、多样化的进行呈现,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认知难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笔者就将课文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来开展教学。笔者采取了一边逐句朗读课文,一边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情节片段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并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多媒体图片来理解课文的意思,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表现出对该故事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朗读环节,笔者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之后再逐一播放刚才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根据每一幅画面来描述一个课文情节,最后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完成课文的朗读。

3.3在英语复习课程教学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复习课是小学英语学中一个重要的课型,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然而传统的英语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而对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复习教学的教学节奏,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锻炼。

例如笔者将江苏省译林小学英语新教材6AUnit3的单词制成一个PPT,每张图片都包含着一个单词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实物画面,或者是内容提示,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单词。笔者还采取了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参加看图说单词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说得又快又准,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学习内容的印象。

3.4在英语课堂游戏环节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课堂游戏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技术可以极大的丰富游戏的内容,是课堂游戏与英语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软件开发新的课堂游戏,不断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游戏体验。例如在译林英语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主要人物,并根据不同的情境与周围人打招呼,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能够拖动游戏人物来到不同的场景中,并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说出人物的名字,并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学生对于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失败的学生还要求反复玩这个游戏,直到全部答对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改变了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课堂节奏更加活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爱云.将趣味游戏活动置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宁夏教育科研.20xx(01)

[2]刘凯国.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xx(03)

[3]律美凤.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让情境教学走进小学英语课堂[J].学周刊.20xx(1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1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幻灯片背景》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展示自我”——“评价小结”。这个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

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没有刻意地去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清晰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气氛,更在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诱导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都会导学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在处理书中做一做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问题和不足: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班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2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改革又在兴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何去何从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展新的舞台和天地,从对课改认识的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一年多的课改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充沛的情感并没有减退,而是更加热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作为固定知识的“传声器”,不在是唯一的“讲坛上的圣人”,渐渐的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教”的职能转为“导”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教科书,突破课堂,突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参与搜集相关资料等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利用节假日多看一些有关的教育书报,电视等,利用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大家的学习、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常常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关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表情,要时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当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在关注,随机应变,要有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胜任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有用人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4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一、因材施教是关键。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务设计要合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组织要有序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五、总结评价要恰当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15

上一篇:经典合规的韩式餐厅服务员职责下一篇:投稿 MATLAB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