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2023-01-26

第一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8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7年全市推

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四)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七)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

第二篇:在全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刘秀在全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本次现场会是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回顾和总结,充分认识我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全面推动我乡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天我们参观了各村农牧业方面的亮点、精品项目,各村在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不少的经验,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此次农牧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各村横向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半年来,全乡农牧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乡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千元田面积达7.5万亩,新引进了高效益的烤烟、药材等特色种植项目;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六月末全乡大小家畜存栏20.9万头只,顺利实现“万头基础母牛乡”的目标,全乡肉牛存栏1.95万头,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05万头;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肉羊存栏14.8万只,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1.2万只;节水农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以实施国家项目为契机,全乡共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1万亩,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全乡水浇地面积已达13万亩。全乡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和浅层次状态:农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且难度较大,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特色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和效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农田新作技术、新种推广还很缓慢,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培育困难较大,农牧民增收的渠道较窄,农牧民素质和观念有待于提升和更新。同时,各村之间发展不均衡,多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上积极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个别村发展缓慢,等靠思想严重。所以,通过这次会议,我们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查找不足,切忌只讲成绩和经验,忽略缺点和不足,让各村进行现场交流和观摩,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学习研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乡是一个农牧业大乡,没有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何寻找农牧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径,只能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上想办法,找出路。通过此次现场会议,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的经营模式,看到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八家村的烤烟种植、周家地村的药材种植、哈拉勿苏村的肉牛育肥、康家营子村的特色立体养殖等,如何推广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农牧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们下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今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明显好于往年,但幅度还是不大。今后各村要转变干部群众以粮为纲的思想,打破传统粮经种植比例,以市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比较优势为调整依据,以增加收入为终极目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二是调整养殖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要调整畜种结构,结合全乡实际,把发展肉牛肉羊放在突出位置,提高优良种畜和改良畜的比重,通过改良提高牲畜的个体产出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要把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实现种植业与畜牧业优势互补、双赢的目标。三是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乡里和各村要积极扶持多种形式、规模、层次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农畜产品的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多种途径实现增值;要高度重视农畜产品流通,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综合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商贸经销点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四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调动各级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通过此次会议,让各村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提高乡村干部想事谋事、干事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加大工作力度,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坚决摈弃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一切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加强沟通协调,共同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和功过观,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上要件件抓落实,排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千方百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以发展节水农业为重点,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共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1万亩,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一是在山咀村等7个村高标准完成膜下滴灌玉米高产示范田1.01万亩;二是白家店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农田1万亩;三是重点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发展康家营子村稻田改旱田保灌面积2万亩,总投资600余万元,打配机电井50眼,架设高低压线路20千米;四是完成古鲁板蒿村、山咀村、哈拉勿苏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五是完成康家营子村、新兴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基本口粮田372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45亩;六是完成了新兴村以工代赈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0亩。七是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260亩。

(二)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19.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6万亩,千元田面积达7.5万亩。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全乡发展甜菜种植1万亩,葵花2.8万亩,订单优质谷子种植1万亩,制种2000亩,地膜西瓜套种食葵2000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八家村发展烤烟示范田300亩,明年全乡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亩,力争五年内达到5000亩,打造八家村千亩烤烟基地;推广药材种植,全乡种植面积1500亩,以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

(三)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截止六月末全乡大小家畜存栏20.9万头只,肉牛存栏1.95万头,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05万头;肉羊存栏14.8万只,其中基础母畜存栏11.2万只。一是加大基础母畜的引进力度。今年全乡计划引进优质基础母牛1100头,引进优质基础母羊2000只,打造山咀子村万只肉羊养殖专业村。二是强力打造哈拉勿苏肉牛专业村,拉动李家营子村、新兴村、西湾子村等4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辐射全乡,带动农户发展肉牛育肥,全乡全年出栏育肥牛超过3000头,完善产业链条。三是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对养殖户的帮扶。截止目前全乡协调各类银信资金200万元,新建棚圈 1万平方米。四是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目前全乡标准化养殖示范大户150户,牛羊养殖大户321户,标准化养殖专业自然村达16个。五是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积极推广青贮、生物发酵等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通过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的三元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饲料作物,全乡饲草种植面积达1.5万亩。六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在稳定生猪、蛋鸡等畜禽养殖总量的同时,依托各村的优势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鸭鹅、土鸡等特色养殖。

(四)、生态建设。一是完成春季造林27639.25亩,其中:沙源人工造林13835亩,更新造林13804.25亩,剩余1430亩治理任务为秋季造林。完成补植面积1059亩,补植柠条5.5万株;义务植树1200亩,植树12万株;四旁植树500亩,植树5万株;完成封育面积4000亩,完成2010年封育补植2000亩。二是重点抓好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全乡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林3060亩,其中123苹果2169亩,苹果梨220亩,安果梨671亩;三是继续做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剩余3个村的外业测绘,将在年底前完成全乡林改合同签订及林权证打印发放;

三、乡村干部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设施如何加快完善和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西湾子村、八家村、白家店村、康家营子村已全面完成了中低产田改造,其余村也完成了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山咀灌区、小山灌区建设完成的立项工作,全乡仅剩李家营子村、哈拉勿苏村没有进入立项规划中。要对全乡各村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做出合理规划,各村要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后如何管理,如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等形式,明确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充分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和管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使基础设施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民长期受益。

(二)农牧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乡的农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种养结构合理,稳粮扩经成为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正确面对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如结构调整层次低,科技含量低,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因此,我们要明确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区域优势,以发展高效农牧业为目标,大力改善农畜产品质量,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重点扶持特色种养业,努力提高农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农牧业产业链,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增加对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奖金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个人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牧业产业化投入体系。二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积极搞好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和专业小区养殖,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或“多元”结构转变,提高农牧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以及贮藏、运输、销售等服务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优质农牧业。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技术生产优质产品,提高农产品档次。五是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和加工业,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水源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畜产品生产,逐步建立特色农畜产品基地。

(三)村干部如何发挥作用。村干部是党在农村政策方针的执行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一个村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村干部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惠民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直接影响到一个村是否能够健康发展。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农民群众接受新事物有一个过程,对新政策的领会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村干部应在自身理解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对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统一思想,统一步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党和政府的富民、便民、利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做好组织推动工作。现在仍有部分农民群众受文化知识、科学技能、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在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优良品种、兴办公益事业、村务民主管理等方面不能主动配合,致使一些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为此,村干部要不断强化组织功能,用科学的方法、灵活的手段、平和的心态,重政策引导,避免行政命令,注重榜样引路,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消除群众的疑虑,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三是转变观念,率先发展,示范带动。在一些新品种、新技术上,村干部要先作试验,率先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取得成功后逐步推广,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辟农民就业增收途径。四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兴办实事。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想方设法解决村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五是确保农村稳定。村干部要善于从细微入手,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化解矛盾,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对重点棘手问题及时排查,抓两头带中间,把共建和谐渗透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事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今后要做好的几件事情。

(一)全力以赴抓好烤烟发展工作。烤烟种植是一个富民强乡的好项目,今年我们在八家村抓了340亩示范田,已获得成功,亩纯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同时还给村民带来4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因此,明年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烤烟发展工作,

(二)精益求精,多形式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农业。今年,我乡发展高效节水膜下滴灌种植面积1.06万亩,目前已丰收在望,亩增收在300元以上,明年要多形式的大力发展。一是种植模式的多形式,东他拉村梁国强膜下滴灌甜菜和南瓜套种豆角均已获得成功,亩增收在1000元以上,明年应继续探索膜下滴灌种植其他高效品种,实现农民增收。二是膜下滴灌用水的多形式。现有的膜下滴灌均以井水为水源,可以探索尝试河水、地表水、其他水源等做为膜下滴灌水源,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要围绕退耕还林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基本农田利用、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建设,按照“优先保护、积极治理、科学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强化对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林地、草场围封禁牧力度,使生态环境的修复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使我乡生态建设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明显突破。。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加大乱开荒治理力度,坚决杜绝乱开荒形象。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防护用材兼用林,发展山杏、沙棘、沙柳及生态建设后续产业,促进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逐步扩大以药材种植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今年全乡发展药材种植1500余亩,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八家村冯全君6000—10000亩药材种植基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明年将全面建设,各村要以种植基地为载体,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提高土地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发展高附加值的冷棚及暖棚种植。西湾子村的松山区冷棚辣椒种植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除去投入0.7万元,纯收入在2.3万元左右,收益十分可观,因此设施农业并不是不可行的,关键在于选对品种、种植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积极动员农民发展冷棚及暖棚种植,提高村民的种植积极性,结合本地的种植结构,合理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抓好良种引进和新品种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水平,创造附加值更高的效益。

(六)调优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继续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抓好全乡畜牧业规划发展,以牛、羊为重点,大力发展肉鸡、生态猪养殖,走养殖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一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实现养殖规模化。积极鼓励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规模上寻求突破,实现畜牧产业的大发展。二是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农户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加快畜牧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重点做好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四是加快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狠抓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牛、羊等优势产业带向纵深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殖,稳步推进生猪、肉鸡等产业的发展工作。五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在提高质量和科学化养殖上下功夫,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七)抓好劳务输出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2010年,全乡实现劳务经济8360万元,因此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要坚持把劳务输出做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将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做好组织动员工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组织动员当地群众走出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务工创收。要广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和本乡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使干部和群众树立了劳务输出致富的观念;及时供给群众劳务输出信息,积极开展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口输出;要提高务工者素质。大力开展各种培训,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就业能力。

(八)以水电路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小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及农田路建设欠帐,落实乡村公路和农田路管理养护责任。

(九)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农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推广工作要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牧业、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作出贡献。要加快引用先进的新品种、新持术,立足主攻单产、节本增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应用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畜牧业,为把畜牧业做强做大提供科技服务;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推广烤烟、药材等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设施农牧业,建立以药材、肉牛等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基地,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业科技人才,为农牧业科技推广提供支撑。

(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近年来,在村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不强,在落实重大工作部署中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村级班子不够团结,缺乏沟通,形成不了谋事干事的合力;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不按规定和程序办事,政令不通,自由主义严重;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偏弱,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干部工作不扎实,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因此,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理顺关系,明确地位。村党支部是各村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分清职责,各司其职。要根据工作需要,围绕本村的工作目标,确定各自分管的内容,使责任明确,各负其责,避免推诿扯皮或相互争权。同时又要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合作,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及时沟通思想,相互交流,发现矛盾,及时化解。三是发扬民主,共同决策。在决策村级事务中,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搞一言堂。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村级组织的行为,涉及村内重大事务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四是加强村务公开,强化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开支审批、集体资产发包租赁等公开方面的制度,强化监督,让村“两委”班子始终处于乡党委和广大群众监督下,有效避免违规、独断、越权、盲干等现象的发生。通过村级财务、政务公开,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五是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是关键。通过培训,提高村两委班子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同志们:近年来全乡各村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这次现场会,相互间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村、各部门进一步增强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全乡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性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紧迫性的认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州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州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 东嘎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同志们:

这次全州农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农牧业工作,研究“十二五”农牧业发展、部署2011年农牧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农牧业工作回顾

2010年,全州农牧业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成功应对我州强烈地震灾害,畜牧业继续保持增产,种植业受灾害影响,稍有减产。全州肉类总产量达到3.78万吨,比上年增加1.23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4.63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共产各类仔畜98.64万头只;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30.42%和22.66%;年末存栏牲畜263.29万头只(匹)。粮食总产量达到1932.1万公斤,比上年减产187. 9万公斤,油料总产量达到57.4万公斤,比上年减产17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471万公斤,比上年减产264万公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5.48元,增长7.3%。农牧业经济发展中一些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州建成规模不等的绵羊育肥基地16处,累计育肥绵羊7860只;共建成奶牛基地14处3200头。藏獒养殖与流通逐趋规范,特种养殖效益逐年显现。全州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共建成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753栋,完成计划任务的91.2%;藏区优质青稞生产基地继续保持了8万亩的种植面积,商品洋芋生产基地0.95万亩,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1.8万亩,推广示范杂交油菜0.76万亩。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全年共完成2008年-2009草原补播任务36.75万亩,禁牧1131万亩,减

1 畜64.485万只羊单位,三江源鼠害防治任务1416.3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25.17万亩,建设养畜工程2134户,草原毛虫灭治任务88万亩,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5430户70%的工程量(除玉树县810户);组织实施6359吨牲畜越冬饲料贮备项目,落实了894万元的农机购臵补贴。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形成。各地认真开展抓膘配种、冻精冷配、种畜串换和良种畜购臵等工作。玉树、称多、囊谦、杂多四县从大通种牛场累计引进大通牦牛240头,曲麻莱、治多两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从本县的西部地区引进野牦牛F

1、F2代共203头。全州完成种畜串换29530头只,东三县向社会提供犏奶牛310头。同时对州种畜场投资80多万元,建设牲畜暖棚、畜圈、防疫注射栏及饲草料基地,为州级牲畜良种基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严把动物疫病防控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去年经过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并被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授予2010动物防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年完成春秋口蹄疫免疫接种780万头只(次),疫情普查764万头只(次),牲畜常规免疫1030万头只(次),各类牲畜驱虫210万头只、匹(次),消毒老疫区、疫点畜圈18.21万平方米。继续争取落实了104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1300元/人和每个乡镇1万元的基层防疫经费。

——科技推广力度加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州积极引进大通牦牛等优良品种,大力开展藏系羊本品种选育、牦牛野血复壮,扩大冷配规模,努力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生产的贡献率。结合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省、州培训基地和省外企业直培的形式,年内累计培训村级防疫员、农机驾驶、民族艺术等专业为主的农牧民技术骨干5197人次。同时各地结合三江源项目和其它培训方式,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年内完成在职兽医92名、村级防疫员1302名的培训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防疫员的素质,优化了科技队伍结构。

——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根据省委、

2 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制定了《玉树灾区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全州共确定6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和86个生态畜牧业启动村,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全州有15个村已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完成了工商登记及注册。在15个专业合作社中有3个合作社已正式运行,参加入社的户数有383户,占总户数的34.88%,入股草场41.95万亩,占25.42%,牲畜入股2145头只,占总牲畜的5.36%。

——狠抓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玉树4.14强烈地震后,我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农牧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开展抗震救援和恢复重建,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维护了灾区农牧业生产秩序。我州灾区农牧系统干部职工临危不惧,奋起自救,省农牧厅系统以及海南、海东、西宁农牧干部和技术人员服从指挥,汇集灾区,协同作战,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此同时,统筹安排玉树灾后重建和灾区农牧业生产,不到一个月时间编制完成了玉树地震灾后农村牧区建设规划,率先开工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重建项目,以及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启动村建设。重建和维修日光节能温室1753栋,占计划任务91.2%,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并在406栋新建日光节能温室和修复大棚中种植蔬菜,缓解了灾区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

2010年农牧业的好形势,为“十一五”农牧业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全州农牧业在转型发展中求新图变,在克服困难中奋勇前进,在应对危机中长足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农畜产品自给水平和草原保护建设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利用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以上;二是粮食总产1900多万公斤,油料、蔬菜总产分别达到57万公斤和471万公斤;肉类、奶类总产分别达到3.78万吨、4.63万吨;三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增长6%以上的目标;四是完成退牧还草草原禁牧4048.54万亩,核减超载牲畜

3 165.34万个羊单位;五是完成游牧农民定居工程11093户,占计划任务的88.4%;黑土滩综合治理29.17万亩;建设养畜9161户,占计划任务的94.8%;鼠害防治4797.56万亩。

五年的实践,创造了我州农牧业经济发展又一个黄金期,标 志着我州农牧业进入蓄势崛起的新阶段,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我 们深刻体会到:坚持“三农”首要地位不动摇,是推动“四个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增加农牧民收入不动摇,是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核心任务;坚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不动摇,是发展现代 农牧业的关键举措;坚持改善农牧业物质装备条件和科技创新不 动摇,是持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有效供给的物质基 础;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不动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 坚持创新经营体制和机制不动摇,是推动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强大 动力。这些宝贵经验对“十二五”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借鉴意义。

同志们,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全州农牧业工作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困难中保发展,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和州直各部门全力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农牧部门和基层干部、技术人员扎实工作,广大农牧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农牧局向长期奋战在农牧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长期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级领导、部门和单位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形势,创新思路,进一步增强转变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州农牧业已经进入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不进则退,面临的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分析当前农牧业经济形势,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困难,更要把握趋势;既要正确估

4 计我州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

(一)正确认识做好农牧业工作的重大机遇。尽管农牧业工作面临的困难比预想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是我州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还有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由于受地震因素,全州发展的大环境好于去年,发展的机遇大于历年,农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中央连续八年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我州农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二是中央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继续延伸,将进一步增加农牧业项目投资,为农牧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通过生态畜牧业建设和特色农牧业发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牧业内部挖潜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同时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培育了一批发展典型,为进一步提升农牧业档次,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市场对农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农畜产品价格将会稳定增长,这对确保农畜产品稳步增长,确保农牧民收入增加十分有利。五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投入多元化机制逐步形成,民间投入不断增加,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六是农牧业科技服务机制和农牧业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将为今后搞活土地草场流转,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牧民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正确认识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一是受地震影响,给农牧民持续增收带来的难度确实在加大。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完善、不配套,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三是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不足。农牧业增

5 长的过程实际就是农牧业科技不断创新与推广的过程。改变粗放的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与推广,但我们的现状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推广力度不够,产、学、研相互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真正应用于生产一线的科研成果少而且转化速度慢,激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不完善。四是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滞后,带动力不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慢慢增多,但经营管理不规范,自我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牧民合作社发展要重质量,关键是规范,核心是财产关系、分配方式是否明确,对社员服务的责任是否落实。而目前多数农牧民合作社成员甚至州县乡干部还不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组织,加之管理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尤其缺乏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合作社“空壳”问题比较突出。

(三)正确认识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当前,一个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农牧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程度,因此,把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作为保增长、保增收的主攻方向,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又要立足当前,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今年,要下决心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在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在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在强化农牧民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六是在实施农牧业“走出去”战略上实现新突破。

三、扎实做好2011年农牧业工作,全面实现“十二五”农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牧业、全面建设农牧区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农畜产品供给、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

6 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推动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经营集约、安全生态的高原特色玉树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肉奶等主要农畜产品自给水平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农牧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畜牧业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农牧业工作十分重要。今年农牧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玉树灾后农牧业恢复重建为契机,牢牢把握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增投资强基础,抓生产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明职责建生态,加快玉树特色农牧业发展步伐,确保粮、油、菜、奶、肉稳步增长,确保农牧民收入稳步提升,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为稳定农畜产品价格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必须在全面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为重点,着力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政策支持,集中资金,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原则,以玉树灾后重建为契机,按照特色产业发展区域,力争每县建成1-2处以上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继续实施奶牛、肉牛、饲草料产业推广工作。扎实推进“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工作,各县要建成2处常年供应的奶牛基地或建立牧户分散经营、协会统一购销模式的联户经营的牛奶供应站和一定数量的牛羊贩运育肥基地,进一步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能繁母畜比例。继续保持8万亩的藏区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和0.8万亩的马铃薯

7 生产基地,良种化覆盖率达到100%。以灾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机遇,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抓手,在努力完成去年日光节能温室遗留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建设资金,加快搞好日光节能温室的水电路配套工程建设,努力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基础牢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一村一品,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又一支柱产业。示范性杂交油菜种植规模要达到0.52万亩。优质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在落实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做好田间虫害管理和饲草料打贮工作。

(二)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设施畜牧业,大力提高畜牧业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牧区要积极推进高标准定居房屋、标准化暖棚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水电路相配套的“四位一体”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组织实施好三江源农牧项目和退牧还草工程。完成2010治多、曲麻莱两县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建设和28.14万亩的草原补播工程任务;2009年全州投资580.9万元的草原防火工程验收任务; 全州2009建设养畜工程遗留任务505户和2011年建设养畜工程5368户;2010游牧民定居工程遗留任务1411户和今年的建设任务8050户;黑土滩综合治理工程40.7万亩;常规草原灭鼠项目500万亩。二是狠抓草业工作,加强防灾体系建设。今年要把圈窝种草作为畜牧业生产的硬性指标在全州推行,并已列入州县长岗位目标责任中,年底作为一项指标来考核。今年州上统一调购了300吨燕麦籽种,各地也要按1:2的比例配套供应籽种,全州要完成圈窝种草6万亩。在种植方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规模与零星相结合,农区与牧区相结合,分户与联户相结合,就地种植与异地种植相结合,当年生与多年生相结合等方式,同时利用农区撂荒地,建立集中连片种植区,进一步加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三是督促检查完成2009年、2010玉树、囊谦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力争上半年通过州级验收。积极申报2011年两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于年内组织实施,努力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四是继续实施好国家农机购臵补贴政策,上半年完成全州第一批425万元的补贴资金,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

8 力和作业水平,发挥农机在农牧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三)以推广先进实用科技为重点,着力提高农牧业效益。以科技入户为目标,围绕种养业生产,重点推广马铃薯规模生产、杂交油菜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短期育肥、优良畜种的引进和推广、先进饲养和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做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间畜棚、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一是强化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抓好商品肉羊繁育基地建设、藏羊本品种选育、奶牛肉牛产业带建设。各县在现有机关牧场的基础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配种站,特别是州种畜场和曲麻莱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野血牦牛繁育基地建设规模。二是认真做好种畜串换和牦牛复壮工程。组织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加大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工作。今年全州要加大优良种畜引进任务,实施牦牛复壮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东三县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和设施畜牧业,实施犏奶牛培育工程。西三县重点抓好藏羊本品种选育,提高藏羊良种补贴标准,扩大选育规模。加大野血牦牛种公牛的推广力度。四是结合种子工程和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良种覆盖率必须达到70%以上,特别是青稞生产基地良种化程度达到100%。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立科技示范户,提高生产积极性,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五是以农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广农机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等技术,青稞生产基地要全面进行灌溉,开展机耕、机翻、机播、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各地机械化作业面必须达到播种面积的40%。六是做好药剂灭草灭虫工作,药剂灭草主要灭治野燕麦和马刺盖,重点加强西藏飞蝗和黄翅菜叶蜂的监测灭治工作。

(四)以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着力保障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高度重视,严查严管,坚决遏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免疫和

9 牛出败、羊痘等地方流行性动物疫病的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完善应急防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报告,提高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水平。加强定点屠宰市场的管理,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等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臵。积极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抓好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品牌化战略。认真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以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一是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县要选择5个村100户进行科技装备,建成科技示范户,扩大示范效应。二是全州通过三江源项目和“111”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进行技能培训,年培训在职兽医70人(次),村级防疫员600人(次)。三是积极争取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适合于我州农牧民素质的多种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牧民劳动就业技能。四是为了紧贴农牧业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种植业、畜牧、兽医、农机、农经和农村社会管理、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等内容,积极争取并开展好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

(六)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坚定不移地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择优扶持培育辐射带动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带动农牧民增收、提高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资源优势,在积极扶持州级龙头企业的同时,引进州外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重点发展藏羊肉、牦牛肉、优良牧草种子、羔羊肉、犊牛肉、奶制品、优质毛绒、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经济,扩大农畜产品经营规模。要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发展建设上,要注重质量,规范发展。鼓励专业合作社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兴办企业、公司或其他服务组织,强化农牧民统一合作经营和自我服务。在组织管理上,按照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关于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

10 社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统一审核认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向规范化、实体化发展。在资金投放上,要整合国家和省上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统一扶持标准,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巩固现有藏獒、奶业、虫草、蔬菜等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其它农畜产品加工营销组织和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各县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统一审核认定,加强监管指导,力争使我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大的突破和发展。

(七)以围绕农牧业重点工作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中央在延续“十一五”农牧业各项投资政策的同时,还将新增强农惠农项目和投资。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从今年开始国家要在青海、西藏等8个主要牧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范围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要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各级农牧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之中。根据省政府《通知》要求,要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草原承包补充完善、划定禁牧区域、核定载畜量、核实牧户数量、基本草原划定、搜集整理本底资料、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等七项工作任务,时间非常紧、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务必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强化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务必做到领导、组织、工作三到位,任务、目标、责任三落实,确保按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二,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及种植经营工作。作为玉树灾后农牧业恢复重建工作中,开工时间最早、投入资金最多、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去年已完成91%的任务。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以及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并强调:一定要把日光节能温室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

11 完成建设任务,并在最快的速度内实现温室的种植经营,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设施农业更大的效益。因此,各县农牧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早行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全面完成1923栋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和种植任务。一是对已建成的温室,尽快协调完成水、电、路、围栏、农机等配套设施建设,保证4月底以前实现全部种植;二是去年未完成温室建设任务的,尽快组织建设,确保在6月份完成建设任务和种植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和经营措施,确保不留空棚,最大限度为结古市场提供绿色蔬菜,要尽快形成产能,努力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矛盾。第三,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工作。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德政民心”的工程。今年是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的第三个年头,今年全州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任务8050户(其中:称多县1000户,囊谦县3585户,杂多县1265户,治多县1200户,曲麻莱县1000户),玉树县要完成去年的810户和前年的遗留任务,在确定项目户时,优先要安排自筹能力强、积极性高的牧户,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建设的主题。今年游牧民定居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多,加之与灾后重建房屋建设投资差距大的实际,各县农牧部门不能产生松劲思想或厌战情绪,一定下大力气全面完成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建设任务。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强化工程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第四,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生态立州是州委、州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以减人减畜为关键,进一步扩大生态畜牧业启动村范围,在继续巩固各县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各县要切实加大对生态畜牧业启动村建设的力度,组建一个启动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验收一个,拨款一个,力争按照生态畜牧业三年规划要求,按时完成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第五,灾后农牧业重建项目工作。今年还要启动实施州级和玉树县为主的牲畜暖棚及畜圈建设、贮草棚建设、动物防疫注射栏建设、养殖小区建设、

12 牲畜良种工程建设以及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15个玉树灾后农牧业重建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可研报告编制,力争按照省、州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开工等程序。另外,州、县农牧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州县、乡两级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上报、衔接等工作,同时继续争取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倾斜与大的投资。今年工程量更大、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早组织安排,早落实资金,早抓紧建设,把项目前期工作做细做扎实,把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强化工程管理,严格资金监管,搞好跟踪督查,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同志们,我们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落实,而落实能否到位,取决于我们农牧部门广大干部队伍的素质,取决于队伍的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我再强调一下农牧系统自身建设问题。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建设。要认真开展重大理论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收集整理基层情况、基本数据、基础资料,通过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驾驭农牧业工作全局的能力。二要提高调研能力建设。要通过深入实际的调研工作,大力推进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创新,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解难题,努力提高加快农牧业发展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三要提高执行能力建设。农牧系统干部职工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对重点工作要确定各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每个时期抓什么,都要搞得明明白白,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具体计划、有进度要求,有条不紊地推进;对已部署的工作,要强化督查督办力度,把自上而下的决策部署贯彻好、执行好。四要提高用人能力。要切实提高农牧部门干部对农牧业的贡献率。研究出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压力,扭转“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的局面,从而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工作作风。五要提高项目资金的监管能力。为了农牧业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各地农牧部门切实要管好用好国家农牧业专项资金和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对项目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挪用,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对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已列入州县农牧业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全面主动地接受经济监督部门和社会各

13 界的监督。

目前正值抗灾保畜、接羔育幼、虫草采集管理、草原防火和备耕春播的关键时期,抓好当前的各项农牧业工作,是确保实现全年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的关键所在。各级农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及早行动,狠抓落实。一要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和饲料的贮备工作,充分发挥牲畜暖棚和围栏草场的作用,狠抓生产母畜和瘦弱牲畜的补饲和接羔育幼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牲畜死亡率;二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目前的严重旱情,认真做好春播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调运和供应的准备工作,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执法检查,整顿农资市场;三要切实抓好以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综合防控措施,确保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四要切实加强虫草生产管理工作,当前是我州进入虫草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阶段,各地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坚决落实“五个坚持”原则,确保虫草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五要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责任制,严防草原火灾发生。

同志们,回顾“十一五”,农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建设高原特色玉树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我们坚信,有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有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勤劳智慧,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地震灾后农牧业各种困难和挑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谢谢大家!

第四篇:次仁在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召开的。刚才,坚参同志代表自治区农牧厅做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农牧业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并对2008年我区农牧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报告符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我完全同意。

2007年,全区各级涉农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安居乐业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思路和工作创新,使农牧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对各级涉农部门的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是满意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同志最近对农牧业工作的重要批示上。庆黎书记指出:‚2007年我区的农牧业工作做得卓有成效,既确保了增产,又实现了增收,还做到了增效。希望明年‘三农’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严格按照庆黎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的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精神,就当前和 1 今后一个时期的农牧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把农牧民增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中发“2005”12号)明确指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衡量西藏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与**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这个‚首要任务‛、‚重要标准‛、‚根本条件和基础‛,充分说明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这三句话是内在统

一、互为因果和相辅相承的。‚首要任务‛完成得好,说明西藏发展战略是成功的,说明反分裂斗争有了最根本、最可靠的条件和基础。从这三句话,我们应该明确地看到,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不仅是一项经济问题,而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不仅是农牧民这一群体和农牧这一部门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党全社会的大局问题;不仅是改善民生、富裕农民的问题,而是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重大原则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2 的不断改善、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加,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自治区明确要求,2008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3150元,保持13%以上的增速。应该说,在农牧民收入基数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难度大,任务艰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连续五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各级各部门抓农牧民增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区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开发取得良好成效;农牧民就业渠道逐渐拓展,为农牧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当前看,我区农牧民增收的路子不是不宽,而是正在拓宽;办法不是不多,而是多种多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同农牧民群众的感情,取决于我们让不让群众干、组织不组织群众干。只要各级党政组织心往一处想,各级干部职工劲往一处使,举全区之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央确定的到2010年我区农牧民收入步入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农牧业发展路子

去年,我党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响亮地发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号召。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 3 区具体实际,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区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际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做好发展稳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农牧业是我区的基础产业,农牧民是我区的人口主体,‚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对我区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最先进的不等于是最好的,切合实际的才是最好的;大而全不一定是最好的,优而特才是最好的。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我区与内地省区相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在于我们的发展要求、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一致;不同点在于发展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层次不同。正因为如此,我区既要学习借鉴内地省区先进的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经验,更要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探索推进,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点、符合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的农牧业发展新路。

近五年来,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巩固原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化为目标、产业化为方向、特色化为重点的农牧业发展路子。这一路子有 4 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抓两头、促中间‛的发展战略。我们一头抓优势区域加快发展,一头抓贫困地区加快脱贫,同时不放松中间地带,较好地实现了区域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开发,较好地培植了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区域集中、规模做大、提高质量、提升效益‛的基本战术。我们坚持要素集中、产业集群、技术集成,较好地防止了低水平建设,为产业的高起点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格局初步形成。我们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集中涉农资金,最优配置资源,形成了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些基本战略思路、基本工作要求和基本战术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优化这一基本战略、基本要求和基本战术,推进农牧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按照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农牧产业 经过几年建设,我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先后实施了130余个项目,建成了30多个特色产品基地,对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从农牧业特色 5 产业开发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我区农牧业经济闪烁着发展的光芒、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我区的特色农牧业还处在‚点‛的阶段未形成‚块‛的优势,还处在‚散‛的状态未形成‚聚‛的效应。今后,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要围绕‚块‛和‚聚‛两个字,突出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做大,形成板块。板块就是区域、就是规模、就是集约。要根据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大力扶持和培育示范乡、专业村和重点户,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通过联合、租赁等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逐步突破过去地域分割的格局,实现产业的跨县、跨地区联合开发,培植区域品牌优势,促进特色资源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化。

二是做强,形成品牌。品牌就是强势符号、就是竞争优势、就是经济效益。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地产品认证为手段,以品质为保证,切实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活动,扩大品牌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打造品牌开发的基础。要把打造品牌的主要依靠放在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上,鼓励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广泛开展青稞、山羊绒、牦牛肉、林下资源等系列产品开发,加快培育一批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市场优势明显、增值效益巨大、带动群众增收作用突出的品牌产品。妥善处理 6 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并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扩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促使农牧民在产品收入的二次分配中享有一定的份额。

四、大力促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让更多的农牧区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在二三产业中稳定就业,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新的亮点。从当前看,我区农牧民转移就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有,一是组织化程度低,二是就业技能水平差。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机制问题。机制的缺失,一方面导致劳务输出等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随行政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出现波动性,另一方面输出的劳动力大多处在出卖体力的散兵游勇状态,劳务输出的成效大打折扣。下一步我们一定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创建上下功夫,确保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要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投入机制。今年的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设立农牧民创业扶持资金‛的政策要求。各地和各部门要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调研,尽早出台政策。要明确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突出对农牧民发展集约型农牧业、特色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实行政策扶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明确政策实施的重点对象,突出对种养能手、经纪人队伍、 7 能工巧匠、回乡创业青年等实行政策扶持,实现依靠能人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引领农牧民就业。

要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培训机制。以增加总量、改善结构、提高能力为目标,在巩固和扩大‚两基‛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牧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农牧区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整合资源、按需施教,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牧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明显增加。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农牧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和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牧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抓好适合我区农牧民、顺应新时期就业特点的课件开发,努力做到有需就有教、有教就有业。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农牧民培训工作不规范、不统一,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强部门合作,尽快制定出台农牧民培训考核工作机制,对培训的项目、内容、标准、效果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五、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牧民竞争能力的有效选择。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最大的特点是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如果专业合作组织做不到以民办为前提、专业为基础、合作为核心,也就丧失了它的基本出发点,就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8 实践证明,农牧民的意愿才是最强大的内在动力。各地在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意愿,尊重农牧民的首创精神,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真正把专业合作组织办成群众自己的组织。各级政府要坚决做到引导而不强迫、支持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绝不能急于求成,搞强迫命令,定硬性指标,违背群众意愿,只凭主观愿望强行推进。发展我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只要能够起到引领农牧户进入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保护农牧民权益作用的各类组织,都应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在当前专业合作组织的探索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坚决突破传统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局限,努力争取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化扶持、开放性发展和区域化布局。

要紧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结合。党的农牧区村级组织是党执政的最基层的组织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主心骨,也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是村级经济的主要组织者。各地要注意和培养基层干部中的能人,使其成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者和带头人,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作用。

六、狠抓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我区‚一产上水平‛,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促进一产从广种薄收向优质高效转变、从原始饲养向现代经营转变、从自然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环节。与全国比较,我区农牧业主要差在科技上,我区农牧民主要差在素质上。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使我区农牧业实现新跨越、取得新辉煌。

要狠抓科学研究和创新。立足高原特色,坚持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路子。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在高原特色农作物和畜禽品种选育、特色资源深度开发、特色产品深度加工、动物疫病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农牧业标准化生产、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为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提供有力的支撑。

要加强机构建设,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坚持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为基础,以推进机制创新、拓展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健全服务体系、抓好人才建设为保障,推进农牧业科研推广机构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要改进科技推广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科技人员的考核和科技示范、推广、服务的贡献率挂钩,进一步加大农牧科技特派员 10 制度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行科技入户工程,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农牧区,把重点放在为农牧民群众开发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上,放在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和帮助龙头企业开拓市场上,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的智慧体现在农田牧场、作用发挥在农牧业增产增效上。初步计划今年适当时候,以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区农牧业科技表彰大会,对在农牧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请自治区农牧厅商科技厅、农发办、水利厅等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请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七、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工作的投入力度

近几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坚持‚资金来源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集中各涉农部门资金、技术力量,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着手实施了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农区奶牛养殖基地,由水利部门投资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农发部门投资改造和提升土地质量,林业部门投资进行绿化和环境建设,财政部门投资推进产业开发,发改委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农牧部门投资和组织技术力量,狠抓科技推广,使奶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的深层开发。今年,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力度,整合2亿多元资金,实施特色产业建设项目,同时,国家已经 11 正式把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列入计划,从2007年开始安排投资,实施建设。为管理好、使用好项目投资,调动好各地抓好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发挥好投资效益,我们本着方便基层、减少审批程序、明确项目建设责任的原则,决定对特色产业项目投资及审批程序进行适当的改革,由自治区确定大方向、安排投资总计划,由各地(市)负责确定具体的项目并组织实施。希望各地(市)认真负起责任来,严格按照自治区提出的特色产业建设项目要求,坚持以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方向,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切实落实并实施好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着力培植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当前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安居工程,作为农牧部门,一定要围绕安居工程建设的大局,安排农牧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直接到户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等,必须与安居工程项目相衔接、相配套,确保实现自治区提出的‚安居工程有新进展,配套建设有新突破,致富乐业有新提高‛的目标。要按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要求,高度重视农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基本农田和草场,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牧业,扎实抓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建设,实现生产与环境和谐、 12 发展和绿色共赢。要认真研究涉农项目建后管理工作,重点在管理体制上深化改革,在运行机制上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好因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带病运行、提前报废等问题,切实把项目建后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八、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为‚三农‛事业发展服务的能力

当前我区‚三农‛工作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艰巨的任务。各级农牧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的高度,充分认清我们所承担任务的神圣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增强自身的能力,始终做到工作有动力、精神有支柱,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中贡献自己的才干、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要充分认识到,抓好农牧业工作、增加农牧民收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农牧业经济越发展、农牧民收入越增加,农牧民群众就离贫困越远,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越密切,社会就越和谐,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基础就越牢靠。总之,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抓好农牧业工作;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推进农牧业发展。

要不断增强指导和管理现代农牧业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学习,加强调研,吃透政策,掌握形势,破解难题,攻克难关, 13 不断增强驾驭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全局的能力。要深刻把握‚三农‛工作规律,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注重研究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课题,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努力在农牧业基础建设、科技进步、产业开发、改善民生等方面办成几件大事,加快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同志们,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是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适应时代特点、坚持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是对我区在探索中形成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的精神、开拓的思想、踏实的作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最后,值此春节和藏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奋斗在农牧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扎西德勒!

第五篇:2019年农牧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汇编

2016年农牧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的农牧业经济工作,分析当前“三农三牧”发展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和盟委、行署决策,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5年农牧业经济的回顾

(一)农牧业生产再创佳绩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克服春旱等自然灾害,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7.66万亩,粮食总产量18万吨。粮食、经济作物、优质牧草的种植比重达到6:3.9:0.1。

(二)农牧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品牌战略深入推进。“驼中王”先后荣获“内蒙古著名商标”、“内蒙古名牌产品”、“全区百佳诚信品”,金沙臻堡时光系列橡木桶陈酿赤霞珠干红,荣获2015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评比大赛金奖。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上海、青岛、自治区绿色农展会,8家企业进驻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对提升阿拉善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推动产业发展和贸易流通起到积极作用。

(三)盟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四)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五)认真履职尽责依法治农

1、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力度。一是清理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项,减少8项,下放旗区5项;二是协调将盟草原监督所和盟动物卫生监督所机构单设,支持旗区选聘大学生草原专职管护员70人,探索建立了以专职管护员及嘎查两委成员兼职的基层草原管护机制;清退偷挖盗采草原药用植物及超牧违法人员2.7万人,查处破坏草原违法案件202起,移交司法机关1起。组织草原监管部门对工矿企业征占用草原及审批办证情况进行了集中检查和实地勘测;三是配合农业部和自治区农牧业厅在我盟开展了落实草原奖补政策调研评估工作,协助统计部门将人工肉苁蓉等沙产业纳入国家种植面积产值统计制度范畴。

6、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一是阿左旗完善牧区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和巴润别立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提请盟行署出台了《关于规范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加快沙生植物种植基地建设的实施办法》,使扶持沙产业发展的目标措施落到了实处。三是已申报盟行署审议出台《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推进白绒山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是向自治区农牧业厅提交了《关于振兴骆驼产业的意见》,向盟行署提交了《对周边省区发展高效节水农牧业的考察报告》。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盟委、行署的重视关怀下,通过农牧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农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在困难中突破、探索中创新、发展中提升。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盟农牧业局,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农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体的农牧业增产增收空间越来越窄、自然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考验。中央、自治区和盟委、行署统揽全局,对当前形势作了精准判断、科学把握,对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作了系统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要求、正确树立新思维、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中谋求大发展、开创新局面。当前,要着力推动“五个转变”。

(一)着力推动由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农牧区人口少、人均农牧业资源多,但干旱缺水、草原生产能力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牧户居住分散,发展生产能力弱,这些都是我盟农村牧区的基本现状和农牧业的实情。过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全盟耕地面积发展到70万亩,主要农产品持续稳定增产,确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造成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局部地区生态恶化加剧。目前,农业增产除了科技作用之外,主要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化肥用量在持续增加,土壤边际报酬却在递减,增产空间越来越有限。这不仅加剧了生态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受到威胁,而且这种粗放生产方式透支了地力,使地越种越薄。因此,继续走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增产之路已行不通。这种形势,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向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并举,让农牧区生态资源得以休养生息,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人们对优质、营养、安全的农畜产品需求日益旺盛,为转变发展方式打开了市场空间,为发展特色有机农牧业提供了动力。

(二)着力推动农牧业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化发展转变。户户种田、家家养畜、自给自足,是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产销信息不对称,农牧民凭习惯搞生产,跟风种养调结构。在农畜产品周期循环、市场波动中,“受伤”的也是农牧民。对此,一是引导和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牧民种地养畜能挣钱。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农牧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提供了政策支撑。二是土地草牧场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不下指标,不搞强迫,要根据当地条件确定合适的规模,重点支持发展家庭农牧场。三是必须规范管制土地草牧场的流转对象和用途,严禁借土地草牧场流转之名违规占地搞建设,坚决禁止擅自将耕地草原非农化、非牧化,鼓励土地草牧场在本嘎查农牧户之间流转。除审批的重点龙头企业外,坚决禁止外来及城镇人口到农村牧区落户并占用资源,与农牧民争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清楚农牧部门自己肩上承担着“保护生态、推动发展、促进增收”的历史责任。农牧业是第一产业,直接收益相对较低。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让农牧民的“口袋”鼓起来,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农牧民,提高土地产出的人均占有量,当地农牧民收入自然而然就会增加。但如果对外来及城镇人口到农村牧区占用资源不限制、不管束,只能事与愿违,伤害的也是农牧民。四是要引入现代产业的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以龙头带动、合作发展、家庭农牧场等形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的农牧户有效地组织起来,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我盟已累计登记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3家,可以说发展速度很快,但农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并不高,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合作组织的质量不高,“空壳社”、“挂牌社”和套取政策资金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合作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带动作用。因此,要大力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真正受益。

(五)着力推动由一般性维权向依法兴农转变。目前,在运用法律来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还很不够;在法律宣传普及方面,农村牧区还很薄弱;在农牧业执法方面,体系、能力、手段等还有待完善提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我们要牢牢把握以民为本的原则,站在依法兴农的高度,全面树立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治农、护农、兴农。

总之,这“五个转变”,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结合了我盟实际,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奋斗目标、又是发展路径。是我们农牧业系统今后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根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三、全力落实重点任务,开创农牧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不久前结束的全盟农村牧区工作视频会议,已明确了全盟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和农牧业工作的重点任务。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一)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现代特色效益农牧业发展。要坚持以农牧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一是在优化结构中要稳定粮棉生产。基本要求是稳产量、调品种、增效益。立足重点旗区、生产大镇,纵深推进高产创建,实施粮棉稳定增产行动,集成推广一批节水、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和重点项目,积极培育粮棉种植大户,提高规模化水平。二是在增量提质中保障“菜篮子”生产。继续以蔬菜、沙葱、果树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果菜专业村和标准园创建为抓手,继续整合项目资金,推动温室、大棚、果园等节水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绿色果菜产业。盟农牧业局要落实农灌区节水枣树引种示范项目筹资任务,各旗区农牧及相关单位要全力配合完成种植户及耕地落实,不许用次地,严禁新开荒地。要与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农牧业局、自治区园艺研究院合作建立枣树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突出抓好“技术、节水、高效”三个关键性示范目标的实现。要以实施《阿拉善盟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契机,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建设,用好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生猪、肉羊、肉牛、奶牛、禽蛋、水产等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三是在优化布局中壮大特色产业。要大力实施“质量+商标+品牌”三位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草原畜牧业要合理控制草原载畜量,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牲畜个体产出,提升草原畜牧业质量效益。重点推进蒙绒超级绒山羊、沙漠之神高端骆驼、圣牧高科有机奶粉等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和加工项目建设,实现高端产品市场优质优价,促进传统草原畜牧业向“草原增绿、资源增值、企业增效、牧民增收”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农区畜牧业要重点推广“合作社+农牧户+银行”的合作经营模式,做大做强“阿杜”肉羊产业。要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社、农牧民等结成共同体发展沙产业,努力把沙产业打造成为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特色品牌。今年农牧部门要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新增人工梭梭基地15万亩,扩大肉苁蓉、锁阳人工接种面积,加强落实管护措施。要继续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项目支持,推进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建设。草原部门要与内蒙古蒙草抗旱公司合作开展“节水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等抗逆性生态特征的本土植物的开发应用,建设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示范项目基地。各旗区还要充分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地培育区域特色鲜明的农牧业产业。四是在完善链条中提升产业化水平。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路,做到产、加、销同步推进、一体发展。在生产环节,注重引导和带动农牧户,发展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的产业基地;加工环节,发挥工商资本、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的规模优势,推进产地加工或精深加工;销售环节,着力抓好营销体系建设和品牌培育,继续组织参加各类农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要特别注重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通过优质优价、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有效形式,切实把各类经营主体有机聚合,把产加销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特色效益农牧业发展水平。

(二)强化落实,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是全面排查,整改隐患,严防死守,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二是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工作。各旗区要积极配合,应地制宜消除草原执法监管盲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征占用和临时占用草原的行为。盟农牧局要与国土等部门协商建立征占耕地草原审查备案制度,规范征占用草原行为,保护基本草原,守护生态红线。三是全面总结经验,积极争取并落实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后续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解决农牧民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动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专兼职草原管护员的作用,加强对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监管,既要保护群众的利益,更要维护国家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四是提早组织实施2015年度退牧还草工程,落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完成草原保护与建设面积1400万亩。组织研究阶段性禁牧草原恢复后的合理利用机制,提高草原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三)积极引导,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规范土地草牧场流转。今年,全盟要结合土地草牧场确权工作,对各旗区土地草牧场承包及流转情况进行集中清理,鼓励土地草牧场在本嘎查农牧户之间流转,促进土地草牧场流转合法有序。对此,盟局农业科、法规科要制定具体措施报行署研究下发。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各级农牧业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试点示范,鼓励和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创新实践。要结合产业特点、基础条件、生产习惯等因素,引导各类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比如,种养业更适合于家庭经营,可以探索“大基地、小单元”的家庭农牧场模式,通过一家一户的适度规模经营共同构筑大产业集群;又如,以土地草牧场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的形式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通过有效的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再如,有的农户自愿联合推掉田埂,土地成方连片,搞联耕、联种、联收等联户规模经营。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市场,重点推行分段服务、全程托管等模式,为规模经营主体解决好耕种收、防病治虫、种畜防疫、技术管理等服务问题。

(五)努力创新,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今年全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同比增长10%,为了实现目标,一要突出增收重点。对农牧民增收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支持以农牧业生产经营为主业,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实现与外出务工相当甚至更高的收入,让农牧区能够留住农牧民、农牧业能够致富农牧民、农牧民能够安心务农。二要深挖内部潜力。积极引导农牧民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牧业创新模式,实现农牧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三要拓展农牧业功能。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围绕特色产业,开发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或参与的初加工项目,促进增值增效增收。依托地产菜、果、肉,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度假农庄、体验采摘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和牧家游。四要广辟外部渠道。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为留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民腾出更多的农牧业发展空间。用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吸引外出农牧民工返乡创业,通过积累的资金、技术、经验等发展特色产业和项目,带动引领周边农牧户增收。五要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农牧业担保贷款、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特色农牧业保险等改革,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创新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财政投入方式,健全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转促进机制,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让更多农牧户分享改革带来的实惠。

(六)认真履责,全面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安全体系建设。着力完善盟、旗区、苏木镇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加强旗级监管中心规范化建设,抓好人员队伍配备和素质培训,提升基层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强化旗级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和机构考核,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水平。推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等规模主体开展质量追溯试点。加强农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机衔接,探索构建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制度。二是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重点地区、行业、环节和产品的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进一步推动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全面推行饲料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防高毒禁用农药、违规使用添加剂等问题反弹。强化畜禽屠宰监管,实施生猪屠宰企业跟踪监测制度,严厉打击和防范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牧业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大力推广安全、绿色、高效、实用的安全生产技术,抓好果菜标准园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建立规范完善的生产记录制度,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实行“准入严控、证后严管”,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推进农牧业品牌建设。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动物疫病监测、报告、预警及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明确将动物免疫稳控责任落实到苏木镇人民政府,严格实行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在基层动检所推行“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制度,重点加强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动物医院、散养大户、隔离场、重点道口检查站等关键环节的检验检疫和疫情报告,切实加强动物调运管理。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着力建设农牧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落实“实时监控、及时报告、严格处置、消除后患”机制。

(七)扎实工作,切实完成民生实事。各级农牧业部门,一方面,主动履行牵头职责,协同相关单位继续实施扶持农牧民居边护边工程,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和选点,在重点区域增加牧户居住护边,优先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确保这项建设顺利完成、见到实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继续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与财政、财险部门协调建立超级绒山羊保险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生态农牧业创新试点,建设生态田园、发展生态产品。下力气抓好中国骆驼博物馆规划建设工作,推动骆驼产业与文化、旅游向融合。尽快启动相关工作,建立特色节水高效农牧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宽特色农畜产品销路。

(八)积极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配合国土部门,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基本农田为重点,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和技术,不断改善地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二是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三是加快农机化发展。规划建设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围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推广普及适宜农机具。继续探索实施不同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争取将适合牧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养殖、加工、储运的农机具纳入中央、自治区补贴范围。推进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切实加强农机安全作业管理。

(九)强基固本,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一是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由首席专家领衔的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团队,加强良种繁育、生产管理、技术创新、加工工艺开发等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全产业链技术研发集成,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强筋壮骨”。二是深化新型农牧民培训。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分类开展生产型、服务型和技能型的新型农牧民培训。加快建设和发展农牧民田间学校,创新培训机制,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负责人、农牧民合作社骨干人才等“土专家”充实师资队伍,采取现身说教、现场指导、现场示范等形式,增强新型农牧民培训实效。三是与组织、科技等部门配合分集编辑我盟农牧业适用生产技术视频资料。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依托农牧业信息网站、“农牧民手机服务预警平台”、“12316”专家服务热线、农信通、在建的白绒山羊质量溯源管理“云”数据中心等平台,构建农牧业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和对外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五是要严格落实农牧区“三资”监管制度,继续推广网络化信息管理机制,遏制违规违法行为,从严控制农牧民不合理负担;严格审核备案家庭农牧场经营条件,加强日常运行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农牧户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基础数据的统计核实工作,进一步探索建立与统计、调查等部门会商合作机制,切实搞准农牧民收入和主要农畜产品成本收益,及时监测分析和发布信息,增强权威性。

四、加强系统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加强党的建设。当前,我盟进入了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和机会同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中流砥柱。在此,我对各级农牧业局和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提出七点要求: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与中央、盟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三是围绕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抓作风、健全和落实制度抓作风、强化源头治理抓作风,使反“四风”、改作风成为一种新常态。四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铸就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五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反对腐败。以“全覆盖”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委(党组)书记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强化纪委监督责任,确保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以“钉钉子”精神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七是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抓好党的建设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自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充分履行好“两手抓、两手硬”的使命,以党的建设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二)推进依法治农。一是树立法制思维。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坚持用法制思维、法治途径去推动改革、推进发展、服务农牧民。二是营造法治环境。加强农牧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帮助他们学法、用法、守法。三是增强执法能力。以推进农牧业综合执法为重点,加强农牧业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要着重提高查案办案水平,严厉打击和震摄农牧业违法行为,为农村牧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强化资金监管。这几年,农牧系统发生的违纪违规甚至是贪污腐败案件,教训非常深刻。农牧业系统的全体干部和同志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涉农资金是“高压线”,碰不得。即便其他工作干得再好,如果在这个方面出问题,一切“归零”。要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要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日常检查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盟局将加强对全系统财务人员培训,继续对农牧业专项资金开展内部审计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下个年度的资金分配挂钩。自治区今年还要对农牧林水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检查,各旗区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自查,及时整改。

(四)加强队伍建设。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来推进改革和发展。要切实增强五种能力。一要增强学习能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着力解决知识恐慌、本领危机问题。二要增强谋划能力。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做到“谋早”、“谋细”、“谋深”、“谋远”,增强工作系统性。三要增强统筹能力。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农情,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四要增强协调能力。注重沟通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善于团结干部群众,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五要增强执行能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兴产业、助增收、促发展上,强化争先进位的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的品格,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率先垂范,一抓到底。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各级农牧部门,对春耕备耕,接羔保育、牲畜安全度春等工作,一定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早落实。

同志们,在全盟农牧业改革攻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挑战更多。我们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高效农牧业、实现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下一篇:男女竞争不平等的例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