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美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古诗词的美范文

在古诗中感受爱情的美

唐静

内容摘要: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无法回避“爱情”这个词语,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玫瑰色的最美的乐章,对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有益的。

关键词:古诗 爱情 探讨 情感体验

近日,听了大众工业学校韦琴老师的一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探索课。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大胆挑战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有关的爱情诗歌,引导他们面对不同的感情和爱恋,如何去领悟真爱。这也是在学习古代诗词中关于爱情篇章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是否也意味着对于语文二期课改,我们应投入不一样的元素呢?由此我从本篇《迢迢牵牛星》谈起。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读来令人感慨不已,虽然它是个神话故事,可是那何尝不是世间的百态人生呢?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唯一可做的只能用一年来守望一日的相聚。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牛郎与织女惟有把爱深埋在心底,用无尽的泪水诉说着天上的悲情。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在牛郎与织女的眼中,那浅浅的天河,却要用两人的一生去渡过了。世间还有这样的苍凉么?

我们一直感动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二人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不离不弃,也正是这样的坚贞感动了王母,打破了神仙和凡人不能相爱的定论,争取到一年一次的相聚。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呢?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为追求自由的婚姻而双双殉情,他们的死是对世俗礼仪的抗争,更是对忠贞爱情的捍卫。爱情是生活的多层面反映,对一首诗歌的别样理解,也是让学生不拘泥于爱情本身,而是从中透视社会,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更深刻的理解爱情的价值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讨。

翻开开启我国现实主义之先河的《诗经》,其首篇便是一曲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诗句极细腻地展示了青年男子追求爱情的心理和为了得到爱情的淳朴可爱的行为。汉乐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青年女子对爱情的誓言为天地所动容。唐时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青年恋人之间至上的爱情境界,不用言语却可以自由沟通。 宋时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表达了对爱情的相思之苦。

当然透过秦观的《鹊桥仙》,可以看出这位士大夫全新的爱情观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一反常人都渴求的耳鬓厮磨,长相厮守的心态。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有诠释不同的爱情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讲述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可见,诗人们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不同的爱情观和对 1 情感不同的理解。

爱情真是人间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有的人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的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翻阅爱情经卷,品味爱情百味,就连以豪放坦荡著称的苏东坡居士也有首《江城子》,写尽了伉俪之间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每次品读东坡追忆亡妻的这首词,总是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十年后的某夜忽然梦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可是只能幽明相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后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她的许多诗词秀丽中而略带几分悲凉,泪水漫溢词头诗尾,《武陵春》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夜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诈艋舟,载不走许多愁。”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避乱江南而死,到如今,时光流逝,景物依旧,可是亲人早已不在,忆往日夫妻恩爱,想日后孤单凄凉,欲哭无泪,欲语无言,如此心情,怎么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呢?尽管作者想寄情双溪春水,以解惆怅,但那满腹忧愁,区区一叶扁舟,怎么能装得下?李清照的伤心泪不同于多情女的相思泪,多情女泪洒为情人,待到相遇之日,还可化悲为喜,了却相思之苦。而李清照是为亡夫流泪,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再见到丈夫,这番泪水,人世间的相思泪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的爱情篇章,使学生徜徉在情感的历程中,留下一次难忘的爱情体验,并从中到一次人文主义的熏陶,也为解读更复杂的人生打下基础。

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对爱情题材的诗歌注意引导学生品读,带领他们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所揭示的爱的真谛。因此,在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时,我们透过情感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去引导学生探讨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使之最终发展健康个性,拥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第二篇: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和当代价值

中国文学之古典诗词专题(利峰部选编)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

在意大利,人们探亲访友时一般都要送一本诗集,去看病友时也是送一本诗集。诗歌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也能“治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审美情趣等艺术的魅力“魔幻”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我仅从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角度简要论述中国古诗词所蕴涵的魅力。

1、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字“值千金”

中国古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魅力。凝练是一种紧凑、简练、精要的语言。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使诗歌顿生力量;“绿”字是形容词,在这里是动词——使动的用法,有“使„„绿”的意思,这句意思就是“春风吹来又使江南的大地一片绿色,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由此可见一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从而显示出一股语言的力量。在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还如贾岛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他写完不满意,韩愈听见后说用“敲”字,并分析说这样敲门之声在月光下响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由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推敲” 一个新词语也就诞生了——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参考朱光潜《咬文嚼字》阐述,高中语文第二册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真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可见这些精准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了的。为了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我国古代的诗人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比如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有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所以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因此我们要细心揣摩和体会,才能感悟出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当然在这里面还包含有“千金”难买的友谊,以及中国古诗词保留下来的文化底蕴。

2、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两个词就能创造情趣境界

我国古诗词,在对物象的描写上,往往通过一两个词,就能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从而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诗歌意象的载体(物象)。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 诗词中一个“别”和一个“惊”两个词,把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注入了无穷的情趣。月亮升高,喜鹊在夜间偶尔飞动,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作者却认为,明月似不忍离开枝头,树枝也依依不舍;正当此时,一不小心却惊动了栖息于枝头的喜鹊。诗人以拟人之笔描写出“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之情。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却表现出了非自然的情趣。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 1 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所以中国古诗词的语言所孕育的趣境具有无限的魅力。

3、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首诗,其实就是一个世界

我很喜欢汉语言文学,尤其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绝句,短短的二十个字,或二十八字,就能把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包括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例如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诗揭露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本诗的要点还在最后一句,本来尘土飞扬,“一骑”急驰到华清宫,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了“千门”,谁都会料到那是飞送关于国家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会想到那是为杨贵妃送荔枝呢!其中“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绝句的思想境界提升到绝高的高度。 可见,一诗就把一段历史概括出来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世界。

我给每届学生上古典诗词课时,都要多次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因为诗人以简短的二十字,就描绘出了一个孤寒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远之中刻画一个“蓑笠翁”,在一“绝”一“灭”的死寂而冰冷之中白描一个“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渔翁寒江冬钓图(所以有人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字的诗),也展示了世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孤”一“独”,白描出渔翁生活的凄冷孤寂,也隐显出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独自傲”。当然,其实这也正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还有所描写的语言文字色彩上。如骆宾王的诗歌《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 白、绿,红、清”的色彩文字;又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绿、红”等,在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上都创造出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其实,中国的词的语言魅力也是如此。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所以,我们要捍卫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灿烂的文化才不会断裂;也要捍卫我们祖国汉语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那么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才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

2 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如豪放派代表人物李白写了不少美诗,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脱,又有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婉约。

四、美在语言上。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毫无文采是个缺陷,诚如孔夫子所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也有人说“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大漠孤烟直”中的“直”,以及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与“闲”等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嘉例。在诗词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上进行认真的推敲,以使作品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

五、古代诗人以诗言志,也就是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思想观点。例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勇于追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意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然心境,展现出清幽明净、豪迈洒脱的境界。这些诗句无不使人坚定对理想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更为坚守内心的底线原则。

六、很多古典诗词不仅美在意境,而且富于哲理,意味深长。无情不成诗,无理不成诗。情随事发,理因情生,道理从实践中来,感情从实践中生,由于感情的发展,积累,升华,浓缩,一些诗人就创作出了富有哲理的诗句。大家普遍知道的当然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句诗表明纯正的心念源自于圣贤之理的指导;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描述了在山水迂回曲折、扑朔迷离之中,出路何在总是在不轻易间出现的,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会豁然开朗而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也喻指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思想境界升华后必然展现出的更高更广阔的空间;以及李白的《把酒问月》中也有这样一句哲理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表现了月亮永恒,人生短暂这个真理,所以才有最后一句的“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人生应及时行乐的道理。

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爱憎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他的诗句句都能让我们看到他崇高的理想,宽阔的胸襟。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诸多中国诗词中的精华

中华诗词“以愉而至致,以悦而至美,以乐而至懿,以韵而至德”,因而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我们阅读中华诗词,既能享受到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也能品味到诗词的哲理美,思辨美。中华诗词刻录着中华民族命运的轨迹,历经生命的涅槃,岁月的砥砺,终于成为题旨鲜明,语言生动,内容充实,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紧密结合现实,深切感悟生活,具有真挚情愫和崇高理想的千古名篇,成为被时代接纳并认同、被社会采集并融合、

3 被人民喜爱并啜汲的不朽之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诗词所闪耀的文化灵光,技能内化我们的精神魂魄,改善我们的心智,又能外化我们的气质、行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读点中华诗词,可以使我们变得更优有知识一点,更智慧一点,认识更全面一点,修养更好一点,品格更高尚一点,精神境界更丰富一点,说话更有文采一点。

诗词凝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人文精髓,它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林语堂曾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但他是一个以诗歌为宗教的国家”,这其中也就便可看出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与重要性了吧。

弘扬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同样悠久辉煌的文学。在古代文学的各个门类中,又以诗词最为传播广泛和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古典诗词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失去自身光辉,而是历久弥新,益发彰显出永恒而独特的魅力。从去年2月万名网友续写“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网络传奇,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华古典诗词,在当代不仅有面向学校和科研机构所体现出的教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更有面向全体社会而体现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学习古典诗词,对于任何一位炎黄子孙来讲,都有多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增强文化的归属感。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柳永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见证了北宋的都市繁华。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诗中体现的正是儒家那种关爱苍生、兼济天下的胸怀。李白屡屡以《庄子》中的鲲鹏自比,他狂放不羁、要求冲破一切外在束缚的自由精神主要来自道家。王维诗中则充满了寂静出世的禅趣。对于今天的社会大众而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了解中华文化精神的快捷有效且易于实行的方式。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第二,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一字一音,字音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特性,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语言极为精练传神。例如,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词中还有字数更少的《十六字令》,七言律诗也不过五十六个字。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鲜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普遍讲求用韵、对仗、平仄的规则。这充分彰显了汉语自身的意蕴之美和声韵之美,达到了“笔落惊风雨”、“篇终接混茫”的高超艺术境界。汉语的民族特色使中国古典诗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西方诗歌就无法做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具备的精工对仗。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

4 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

随着汉字、历史典籍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古代东亚形成了汉文化圈,古典诗词在整个汉文化圈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许多文士都酷爱诗词,并且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统称为域外汉诗。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曾撰有《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很快就传入日本,为当时日本天皇称赞不已,和亲王大臣们一起加以追和,据说这是日本填词的开端。白居易对古代日本民众影响很大,白诗的浅近易懂和清丽忧伤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日本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就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在古代朝鲜官方正史《高丽史》的《乐志》中,收录了多首柳永的词,足见当时柳永词作的广泛传播。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了古典诗歌的非凡成就与重大价值,值得我们骄傲自豪。事实上,“五四”以后的新诗也无法彻底割断与传统诗词的关联,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莲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极好的例证。

第三,有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

中国古代有着“诗品出于人品”的文学观念,这昭示了文学的道德评判尺度。诗人们将修身立德视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往往是他们崇高情怀的集中写照。屈原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在狂风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顶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陆游在临终之时,仍旧不忘毕生的恢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遗言。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高尚人格的光辉。善待自然、热爱国家、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有这些优秀品质,都成为历代诗词反复咏叹的主题。学习这样的作品,无疑可以让我们情感为之激荡,思想为之触动,心灵为之净化,增强内在的精神力量。

优秀古典诗词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不仅能给人思想的启迪,更能给人艺术的享受。例如,唐诗在用字、章法、风格等层面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就用字而言,贾岛对“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反复斟酌,留下了“推敲”的佳话,齐己也因郑谷改动了他诗句中的一字而称郑谷为“一字师”。章法层面可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首句追忆过去,次句叙写现在,三句向往未来,四句所说又是未来的过去也即现在。全诗有着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意味。古典诗歌所能给予人们的艺术体验是如此的细致入微,若能长期沉浸于其中,必然会形成高雅的艺术品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门部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古典诗词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浅论中华诗词的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用她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香,成为我国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核,积淀和涵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长效滋养剂。

孔子曰:“诗以言志,言以立身”,“不读诗,无以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了一个个时代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用她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历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香,成为我国民族人文精神的内核,积淀和涵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长效滋养剂。

一、传统之烙印

5 礼记有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中国人历来崇尚诗歌。古代儿童还没进学就先开始背《三字经》。现在的小孩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读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而今,多少煌煌巨著都已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而李白、孟浩然、王之涣的一首短短20字的《静夜思》、《春晓》等诗词,却是家喻户晓,连三岁的小孩都能背诵。我们吃饭时常教育孩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睡醒时伸个懒腰也来念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在学习常勉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恋爱时,钟情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却常常遗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别时,与朋友道声珍重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乡时总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开心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悲伤时“寻寻觅觅寻寻,凄凄惨惨凄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典诗词就像我们喝的水、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所代表的传统民族气质和人文精神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渗透我们的思想,在我们的灵魂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不断反刍、发酵,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却是功效巨大。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从课本、纸媒、网络、电视、手机微信等平台,阅读到许多古典诗词典范作品,隔着千百年的时空与先贤们对话和互动: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体会到李白的狂放不羁,才气绝伦;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我们读出了苏东坡豪迈慷慨,雄奇开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为文天祥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而击节,“怒发冲冠凭栏处,凭栏处,潇潇雨歇”为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而感动;我们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然、醇厚隽永,也喜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逸萧散、诗中有画„„这些诗词作品,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砥砺了我们民族的品格,陶冶了我们民族的情操,滋养了我们民族的性灵,远比那些枯燥乏味的教材、读本来得隽永凝练生动,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名胜之蕴藉

古人云:“山水者,有诗而名胜者,曰事、曰诗、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诗词可以使名胜风景获得“性”与“灵”,使其不再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成为有血有肉,有灵有貌的生命体。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使原本就美丽的杭州西湖凭添了无穷魅力。美丽的湖不胜枚举,我们福建的福州还有个同名的西湖,风景也一样秀美,然而,世人眼中的西湖,却只能是苏东坡笔下的如西子般的杭州西湖,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今年的9月4日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就在西湖举行,其美轮美奂的“光影山水卷”惊艳了世界。另如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首短短的五律,生动的描绘了泰山雄伟神奇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魄与抱负,更大大提升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品味。游客一到泰山就会想到这首诗,通过这首诗,又可以更好的解读泰山的精神品质和内在气韵,使泰山的内涵得到彰显和升华。

谢灵运曾言:“山水籍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山水诗词,扩大了自然风景的时空意象,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蕴藉,使其的审美主题更加突出、深入,创造一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增强了历史感和厚重感。而一些涉及到人文景观的诗词,千百年来因其脍炙人口而在广为流传,极大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内涵,使得一个名不经传的景点声名大噪,这个宣传辐射效果比央视据说一分钟几十万的黄金时段的广告强多了,而且还是免费的,我们的诗人不可从古代穿越回来找景区要著作费版权费广告费什么的。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使既无名胜古迹又无优美自然风光的苏州寒山寺名扬中外;如被评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黄鹤楼声名大振,吸引了国内外诸多游客前往。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破所歌》使的

6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茅草屋成为了今天的“杜甫草堂”,即便寒山寺不再是当年的寒山寺,黄鹤楼已不知翻盖了多少次,杜甫的茅屋早就不知被风吹哪了,只要这首诗流传下来,寺可再修、楼可再建、屋可再搭,这个名胜就会因这首诗而存在,“文因景而生,景因文而传”,一首传世好诗,就可以成就、造就一个名胜,这话说得一点都不为过。

三、雅室之清芬

“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看惯了钢筋混凝土和高科技材料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等休息场所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空间安放身体和灵魂,在建筑装饰装修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元素的中式风格也越来越受人们所青睐,并表现出国际化的潮流。而诗词与书画完美结合,则是这一传统文化元素最重要的载体,当它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悬挂于办公室、客厅、书房、卧室等的时候,就营造出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含蓄、优雅的意境,达到儒家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效果。如前些天在微信上看到了一幅郁达夫在福州的照片,古代的建筑中,正堂悬挂着一幅荷花图,两侧是一幅郁达夫撰书的楹联:“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侧摆一张书桌,郁达夫穿一套西装坐于桌前,边上放着一个陶瓷卷缸,中置几幅卷轴。这样的场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郁达夫的独特文化品味及审美情趣,名士风流跃然图上。试想如果让郁达夫换个环境拍照,同样那张桌子那个人,移到今天现代的办公环境中,那就不是风流才子郁达夫,而是普通的一上班族小郁了。同时挂置的书画作品,能在家庭营造出良好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家中的书画成为一种符号和背景,隐隐的镌刻在家的记忆中,对于孩童的心里成长有一定暗示作用。还记得我的祖父在他的卧室挂了一幅诗词作品:“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诗伴随我从牙牙学语至长大成人,而今祖父早已仙去多年,而这首诗至今犹未能忘。

如果说书画与诗词的结合在我们的当下居住环境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楹联作为一种兼容民俗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文学艺术,在萌芽、孕育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民间养料和其他文学与艺术精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它包括春联、喜庆联、哀挽联、修养治学联、宗祠联、园林景点联、行业联、乔迁联等。明清以来,文人雅士更以赠联为乐事,老幼皆喜,妇孺能对,有联则雅,无联则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装饰性。它们有的祈祥祝福,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喜悦;有的追祖溯源,表达对故土先人的顶礼膜拜;有的陶冶情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有的写景咏物,给游人增添寻幽的意趣;有的突出行业特色,广而告之提高知名度;有的互赠互勉,传递感情增进友谊;有的鞭挞邪恶,入木三分痛击时弊;有的提纲挈领,使报刊上的标题更加醒目凝练„„这些楹联与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张贴或雕刻于大街小巷的商店、民居、园林庭院、庙宇寺观、桥亭、墓陵等等,比诗词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不仅到了装饰的作用,还启发了观者的情趣、联想、思维,更使观赏者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使人留连忘返。现在许多风景名胜区都会举行全国性征联活动,征集好的楹联作品,然后请书法家撰写刻于景区的山门、牌坊上。我本人也参加过一些这样的比赛。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悬挂了许多这样的楹联作品,遗憾的是有的书法家的字太龙飞凤舞了。个人觉得,楹联与不是纯粹的书法作品,是写给大众看的,首先一个,得让大众都看得明白,像一些狂草、异体字就不宜出现。

四、穿越之神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网络文学作品作为文学的一种崭新的呈现形式,一经问世,便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以低的壁垒和门槛以及其亲民性、草根性及自由的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网络文学按类别来说不外乎玄幻类、言情类、穿越类、军事历史类等等,而穿越和架空历史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无数读者,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在这些穿越时空或者架空历史的小说里,通常小说主人公都是从现代一不小心就穿越回古代,在另一时空混得风生水起。除了利用现代的科技知识改变命运外,展示主人公才华或打出声名的最佳神器就是诗词,没有之一。在这些背景迥异,情节迭荡小说里,主人公在各种场合的抛出了一首首光照千古经典诗词,把小说中的所有人都震撼到了,顶礼膜拜,从而也成就了穿越主人公的大才子(才女)之名。而主人公口吐莲花,让历史上一首首经典的诗词名作在异代时空现世的场面,也成为穿越小说中最老套却又是具杀伤力的桥段,每每在小说中读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不禁会心一笑。

7 其实,展现主人公才华的道具很多,比如列入“四艺”的“琴棋书画”,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然而,在流光溢彩诗词面前,它们也只有低头让路。究其原因,琴棋书画虽然为古代文人所推崇,却远达到不诗词的这样一个崇高的地位。在古代,诗词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度,比如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而诗词的粉丝更是车载斗量,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无所不包。尤其是许多统治阶级的大佬,本身就是诗人或是诗词爱好者。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就是李白忠实的粉丝,乾隆皇帝一生就创造了三万多首诗词,南唐后主李煜本身就是一代词宗,贺知章、张九龄、晏殊、王维、苏东坡、王安石、辛弃疾、柳宗元等等虽身居高位,却都在身体力行,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引领一代文风,并不亦余力的推荐提携后来者,这也使得诗词的地位卓然于上。所以穿越小说中屡见不鲜的用诗词来做为打造才子的“神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网络小说的读者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传统诗词通过网络小说的传播,激发了新鲜的生命力,使许多青少年接触、熟悉并喜爱上传统诗词,也从一个方面促进了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五、心灵之净土

“五四”白话诗新创之时,传统诗词就因遭贬抑而日渐式微,经过了近百年的蛰伏才慢慢开始复兴。随着文化土壤的流失,传统诗词的繁荣,更多只是在圈子内的小繁荣,远达不到象古代一首好诗词出炉即可传唱天下知的地步。电视、电影、网络等现代休闲、学习工具铺天盖地而来,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在今天这个时代,书画可以按平尺论价,小说可以畅销,散文可以名世,戏剧可以成为政府文化项目,音乐歌舞更是按场(首)收费,惟独诗词,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没有市场,没有版税回报,没有多少文学权力的青睐,甚至一些政府的文学奖项或都把诗词排斥在外。然而风雅自有其生命力,诗词坚韧、纯粹的存在,温暖我们精神,照耀我们的灵魂,涤荡我们的思想,点燃我们的激情。林语堂说中国的诗词就是宗教,我说,诗词就是心灵的一方净土。面对诗词,诗人们不仅是去写作,而是秉存一颗赤子之心,坚守着这方净土默默耕耘,以人生作文,以性情立世。

如果说世界没有了诗词会怎么样?毫无疑问,太阳照样升起,社会秩序照样运转,大家照样工作和生活。然诗词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诗词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深入到人性的本质,挖掘与发现生命里的张力与能量,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梦想和希望,探索出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认同。因此,从古至今,诗歌莫不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莫不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展示。试想,如果没有屈原为寻真理而赋《离骚》,我们如何感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没有陈子昂《幽州台而歌》,我们怎能想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高和悲怆?如果没有王之焕《登鹳雀楼》为诗,我们怎能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饱含的哲理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历经千百年淘拣的古典诗词博大而善感,一定能引领现代人踏进岁月长河,品察生命本真的况味。”诗词并非是急功近利地提供给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产品,亦非是能让人们哈哈大笑或手舞足蹈的文艺娱乐手段,它潜移默化,静静地陶冶着人的心灵和情操。它们有的体现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的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民族伟力:如唐朝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清代郑燮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的体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王梵志的“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古典诗词所蕴含的崇高思想、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涵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有幸能与诗词结缘,在我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诗词给了我执着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危机、信念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诗词这方净土欲发显得尤为珍贵。在现代文明营养不良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借助古典诗词的人文阳光做导向,用它人文精神的养分来弥合思想上的这些伤口,去实现我们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认同,去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第三篇:家乡的美

西大街小学王香瑞

我的家乡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那里虽然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喧闹,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美丽的夜景,没有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但那里却有蜿蜒的群山,辽阔的草原,潺潺的流水,满山的牛羊和洁白的蒙古包。

肃北蒙古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民族服装以御寒和方便为主,男女统用帽为貂皮耳的藏毡帽,女式专用帽为圆锥形的高尖帽,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男女老幼皆喜爱传长袍,袍上有镶边、图案、花纹。在传统习惯中,不论男女都穿安斗式软统中靴,他的统高近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的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如果去那里做客,热情朴实的蒙古族人民会给你献上哈达,端上奶茶,煮上大块的手抓肉,用银碗盛上马奶酒,众人围成一圈,一边舞蹈,一边击掌高歌热情的招待你。

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到肃北来做客,肃北人们一定会热情招待你,美丽的大草原一定会让你陶醉!

第四篇:家乡的美

人们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家乡台儿庄,不仅素有“天下第一庄”的美称,有着扬名世界的英勇不屈 “大战故地”神奇之美誉,而且还是誉有东方“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旅游胜地。

家乡的美,不仅是她的戎装靓丽,而是她内在的美,美在她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美在她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明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诞生了一条与京杭大运河相贯通的东西走向,长为42.5公里的台儿庄大运河。台儿庄大运河的形成,改变了她原来的命运,使“旱季无水禾枯死,汛期倒漫水汪汪,忙了一年不收粮,全家提篮去逃荒”的写照随之远去。继而,勤劳、智慧的台儿庄人依靠着这条“黄金水道”,沟通了南北交流,形成了明清时期最为鼎盛的商品经营集散地,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一座具有南北风格交融的运河古城在台儿庄大运河畔崛起。每一处建筑,每一个店铺,每一处民居,都有着一个个兴衰的曲折故事。可惜的是,一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把完美的台儿庄古城变为废墟。可喜的是政府不惜巨资古城得以恢复和重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从人们的记忆中广为传颂,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还具有了东方水城之韵特色。

台儿庄古城美,美在时尚,美在品位,古色古香的建筑可以使人们从中领略到艺术的真谛,小桥流水的环绕能使人们感受到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的泽国风韵,地方风味小吃可让人们品尝到过口不忘的佳肴,休闲娱乐可使人们找到修身养性的乐园。

台儿庄美,美在国家级运河湿地公园,她不仅为运河古城做了一套美丽的嫁衣,而且还为古城增加了迷人的内秀,茂密的涛沟河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充满蓬勃的张力向游人散发着阵阵清香,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给人们最美的遐想。十里荷花长廊有着400多个品种的观赏荷,散发着诱人的醇香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使人们留恋往返。

台儿庄美,还美在秀丽如画的九星山风景区,绵延的九星山群,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长卷;寨山脚下的绵羊石,就像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王国,千姿百态的绵羊石,栩栩如生俯卧在寨山的脚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十八黄邱的千年银杏树,苍翠茂盛,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千年残存的茅茨河,留下了梁王萧衍运送粮草抗战的历史足迹;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展示着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可歌可泣的历史丰碑;中国运河税史馆,再现了运河文化、运河税收文化的精髓。等等着一切,名胜古迹枚不胜举。

台儿庄我的家乡,川流不息大运河的水穿城而过,富饶秀丽的水乡泽国滋润着这片沃土,养育着我们台儿庄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时尚生活、大战故地”这一城市品牌,为“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作了定位。

最美不过家乡,我爱我家乡,家乡有我的童年,有我的故事,有的今天和每天。

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美不止美在外表,更美在心里美在与她拥有千丝万缕的儿女。家乡的美,在于人。 在外的一年接触的人不少,有北方的豪爽派,亦有南方的温情人士,各有特色,她们各有各的世界,而她们的世界让我惊奇,感觉自己真真是个乡下人。开始确实是羡慕的很,时间长了却是发现外面的世界是精彩但精彩的世界却培养出复杂的人。虽然我的家乡不是个富的流油的地方,亦不是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城,可是这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却养育出了朴实的人。而朴实的人活的轻松,相处起来也很简单,简单的人生才快乐。就是朴实的人,才组成有一种朴实的情。家乡的美,亦在于藏在心里那份深深的情。 家乡是一个永远不会感到陌生的地方。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国度,那里不一定是金碧辉煌,也不一定是闻名世界,但它一定是温暖的。它就是家乡。对于这个陌生的世界来说,家乡是对我不离不弃的避伤港,不管在外面再受伤,就算回不去,只要听一听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就会觉得是一种无言的安慰。特别是在他乡遇到一个地方来的人就会有一种莫名的 亲切感。而这一切的感觉来源于,家乡为我们烙下的印记,这个记号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就是情。就是这样不同于其他的情,会散发出独特的味。 家乡的美,更在于她独特的味道。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味道,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味道,这是模仿不了,也改变不了的。而我们从小受到这种味道的熏染,自然是忘不了这种感觉。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都有着同样的味道,就像是同个母亲的乳汁养育的孩子会有相似之处一样。就因为这种熟悉的味道,让人们团结在一起,一起为她奋斗为她拼搏。 家乡的美体现在她所散发的人,情,味。 人,情,味就像是一条红绳,牢牢的把我们捆绑在一起,而家乡就是我们慈祥的妈妈,我们会为各种原因离开她,她却永远在原地等着我们。

第五篇:身边的美

临川二小

六(6)班

许鸿宇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我身边的一件件事,如一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韵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中央电视台曾推出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张丽莉就是其中一位。

2012年5月8日晚上八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同学和往日一样刚下晚自习,每天下晚自习之后,学校门口都会停着几辆接送学生的大客车,这天也不例外,“有三辆车在学校门口前停成一排;其中一辆大客车不知道为什么猛然启动,撞向另外两辆车。”学生刘晔走出校门时,就看到了惊险的一幕,“当时有几个同学正走在两辆车中间,眼看着就要被挤住。”刘晔吓懵了。这时,张老师向前扑,用臀部顶出一名学生,又用手将另一名学生扯到路边,而张老师自己被撞倒在地······“学生孙智鸿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四名同学得救了,但车轮却已人张丽莉老师的大腿上辗压过去,当周围的师生扑过去,围住张丽莉,喊着她的名字,大家发现她的牛仔裤全破了,肉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经过医院奋力抢救,张老师的生命保住了,但她的双腿粉碎性骨折,不得不高位截肢。“我能安假肢吗?我还要上讲台给学生们上课呢!”这是张丽莉得知自己双腿截肢后说的第一句话。有人就问她,“如果再有选择,你还会救学生吗?”张丽莉不假思索地回答:“对,我还选择救学生!”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此时,我想对张丽莉老师说:“我敬佩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词的美范文】相关文章:

古诗词中的美范文05-26

古诗词美范文05-16

秋天的美范文05-17

四季的美范文05-17

发现身边的美范文05-25

发现自己的美范文05-25

何为真正的美范文05-27

诗歌的悲剧美范文05-31

诗歌的画面美范文05-31

诗歌的节奏美范文05-31

上一篇:高考生食谱范文下一篇:感动的情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