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论文范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材料工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砂石材料是道路、桥梁和各种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本文从不同密度的概念、孔隙率和空隙率、吸水率和密度的关系和密度的测试方法等四个方面加深学生对砂石材料密度概念的理解。1.引言砂石材料是公路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基本原材料。通常意义的砂石材料包括岩石和集料。

第一篇:材料工程论文范文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

【摘  要】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作为主要内容,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各制造企业持续优化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提升材料成型的质量。有鉴于此,文中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切入点,分析做好金属材料加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材料成型;金属材料;加工质量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工序,而且金属加工作为电力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行业的基础工艺,提高材料成型质量,是优化机械制造水平的必要条件。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金属材料加工特性与原则分析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研发出很多合金,这些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硬度更高,物理性能更加良好,可以在实际应用当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而对成型加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分别表现在锻造、锻压与焊接三个方面。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可以发现,金属材料的熔点非常高,抑制了材料内部的流动与收缩性,这一现象的存在,赋予金属材料加工方式独特的特定。通过锻压,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塑性,有利于材料的成型;通过锻造,将材料打造成特定的形态;通过焊接,将多个模块有效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构件整体,从而可以应用在具体工程内。在焊接时,应对焊缝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气孔,提高焊接的质量,确保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金属更耐磨,且硬度相对较高,金属材料在机械设计、工程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为这类材料的成型加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在实际当中,应根据金属材料的特点,再结合实际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技术,只有这样,才会使加工出来的产品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对于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来说,是一项非常繁琐的程序,不仅涉及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且操作过程非常复杂,因而对加工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我国金属加工领域当中,已存在很多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任何一个技术,在使用时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意外出现,均会对整个材料加工造成干扰,影响材料的具体应用。

2金属材料加工成型的技术手段

2.1机械加工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刚石刀具是应用率较高的金属切割刀具,可用于对铝基复合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精加工。常见的金刚石刀具类型主要包括钻、铣及车等。铝基复合材料的金刚石刀具加工形式可细化为如下几类:车削形式、铣削形式与钻削形式。其中,钻削形式的关键在于借助镶片麻花钻头进行加工,应用频率较高的包括B4C及SiC颗粒钻削,且添加适量的外切削液,能起到增强材料使用性能的作用。铣削形式主要依靠粘结剂与端面铣刀的协调配合完成材料加工,碳化硅颗粒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之后再通过添加适量的切削液完成冷却。相比之下,车削加工形式的操作工序最为简便,以硬合金刀具为主,并以乳化液作为冷却处理介质。

对于该技术来说,需要的能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将金属加工成胚料后,利用铸造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并待其将要凝固时,对其进行相应的轧制,之后按照这一流程进行反复操作,从而得到所需金属零件。采用该技术对有色金属进行加工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增加生产效率的同时,由于所需要的能耗并不是很高,还节约了能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对企业、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价值较高。

2.2挤压与锻模塑性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金属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要通过模具表面涂层和添加润滑剂等方式,调整技术操作环节的压力系数,减小摩擦阻力,确保加工工序的流畅衔接。数据显示,采取这样的辅助措施,可将加工环节的挤压力缩减35%左右,从而减小挤压力系数,以防摩擦阻力过大对模具造成机械性损伤。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挤压温度,加强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在金属基材料中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可进一步弱化金属基材料的可塑性,从而增强抗性变能力。此时,再提升挤压温度,可加快增强颗粒与金属基材料的溶合速率。从专业角度来说,提升增强颗粒含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挤压速率。为此,应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颗粒浓度偏低时,提升挤压速率。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要严格控制挤压速率,保证技术操作的适中性。一旦挤压速度过快,会导致成型后的金属材料出现横向裂纹,影响成型加工的质量。总而言之,在金属材料加工成型阶段,相关技术人员不仅要在材料表面添加润滑剂,还需严格控制挤压温度,且结合实际情况,控制挤压速率,最大限度地保证成品质量。

2.3铸造成型的核心原理

在加工生产有机复合材料环节,铸造成型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铸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求,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增强熔体粘度,提升流动性,进而加快熔体与增强颗粒间的化学反应,优化材料的物理属性。在铸造操作阶段,专业技术人员需严格控制熔化速率、反应温度与保温时效。在持续高温条件下,添加适量的碳化硅颗粒,以提升界面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SiCA1→A14C3+3Si。在实际加工作业过程中,针对熔体粘度较大的问题,技术操作人员需优选精炼手段,添加适量的变质剂造渣,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保证成型质量满足实际需求。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此类操作模式并不适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4粉末冶金成型的核心原理

粉末冶金成型技术的实践应用时间相对较长,最早源自于制造晶须及颗粒,因其诸多优势,被逐步拓展应用到材料零部件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成型中。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适用于尺寸小、外观形状简单且精密度要求高的零部件加工工艺。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具有增强相分布均匀、增强相可调节以及界面反应较少等优势特征。以DWA公司为例,其将粉末冶金成型技术拓展应用到各类产品加工制造工程中,如管材、自行车零配件、自行车骨架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由于粉末冶金成型技术加工的产品具有耐磨损性强、抗压强度等级高等特征,备受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与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推崇。

2.5锻造成型技术

对有色金属材料进行成型加工时还可以采用锻造成型技术,采用该技术手段要确保整个加工活动的有效性,应开展良好的检验工作。对于该技术来说,可以针对设计要求,制造出精确度较高的零件。该技术功能良好,但投入成本较高,虽然可以对所有金属进行加工,但通常情况下,主要应用在复合材料的加工当中。通过对我国金属加工市场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技术更加复杂,导致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滞后性更加显著。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材料的流动性,并赋予其更加良好的物理性能,应在铸造时不断优化技术参數,完善工艺方法。一般来说,有色金属处于高温环境中,化学性质会出现变化,因而在铸造的同时,可以加入压铸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防止各种不良问题的出现,确保材料加工有序进行。

结语

总之,金属材料的成型与控制工程具有极高的难度系数,其发展前景广阔。伴随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加工受到各行业领域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要通过专项科研,不断提升加工技术水平,保证成型质量,以增强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萌萌.探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J].世界有色金属,2019(04):280+283.

[2]黄猛.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分析[J].冶金管理,2019(09):48-49.

[3]施应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的工艺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03):157.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李小斌

第二篇:《道路工程材料》中的砂石材料密度概念解析

摘 要:砂石材料是道路、桥梁和各种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本文从不同密度的概念、孔隙率和空隙率、吸水率和密度的关系和密度的测试方法等四个方面加深学生对砂石材料密度概念的理解。

1.引言

砂石材料是公路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基本原材料。通常意义的砂石材料包括岩石和集料。主要是人工开采的岩石或轧制的碎石以及地壳表层若石经风化而得到的天然砂砾。其中尺寸较大的块状石料经加工后,可以直接用于砌筑道路、桥梁工程结构物或铺筑隧道基础,性能稳定的岩石集料可用于配制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广义上讲,也包括一些工业冶金矿渣,如高炉矿渣和钢渣。在使用砂石材料时,有众多指标用来检测和评价其性能。其中,密度是最基本的物理性能。密度指标看似简单,却对掌握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多个密度的概念,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理解清楚。

2.《道路工程材料》中的密度概念解析

2.1几个重要的密度概念

在学习岩石和集料密度时,岩石有真实密度、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而对于集料而言,除了有和岩石概念类似的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之外,集料还有堆积密度概念,这是集料的特殊之处。岩石的真实密度ρt是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真实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集料和岩石的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概念类似。毛体积密度ρh是岩石(或集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孔的体积)的质量。表观密度ρa是指岩石(或集料)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单位表观体积(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矿物实体的体积)的质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一个密度概念是集料独有的,是岩石没有的,即堆积密度。其原因就是因為集料是一组颗粒的堆积体,颗粒之间有空隙。而岩石是就某个具体的块体材料而言的,不存在空隙体积。集料的堆积密度指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根据集料堆积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和捣实密度。

2.2区分开空隙率和空隙率

在学习岩石和集料密度的时候,会常常碰到“孔隙”和“空隙”两个名词。其概念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区分清楚二者的概念和含义。岩石体积由矿质实体和孔隙构成,这里的孔隙又可分成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两种,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孔隙率是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百分率。就单个集料颗粒而言,孔隙的概念和岩石是相似。空隙是集料才有的概念,指某种堆积状态下集料颗粒之间的空间。集料空隙率是集料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总集料体积的百分比。

2.3吸水率和密度的关系

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岩石性能与其孔隙结构密切相关,而岩石孔隙结构可以用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两个指标进行一定的了解。岩石的吸水率ωa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的吸水质量与烘干材岩石试件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在强制条件(沸煮法或抽真空法)的岩石吸水率称为饱和吸水率ωsa。二者之比KW=ωa/ωsa是饱水系数。其大小可以反映常压下吸水后留余的空间多少。KW越大,说明常压下吸水后留余空间越少,岩石越容易发生冻胀破坏。集料的吸水率ωx是吸入集料开口孔隙中的水的质量与集料固体部分质量之比。岩石和集料吸水率测试的时候,都要获得试样吸水后的饱和面干状态,用此状态下吸水质量与试样烘干质量之比计算吸水率。同时可以获得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等。

2.4测试方法

岩石和集料由于各种密度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其测试和计算方法各不相同。就岩石来说,真实密度是将岩石借助球磨机研磨成能通过0.315mm筛孔的岩粉后采用密度瓶法测试;岩石毛体积密度测试可分为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岩石的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在公路工程中使用相对较少,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中没有具体测试方法。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和表观密度通常按T0304用网篮法测试,或按T0308用容量瓶法测定,粗集料颗粒较小时也可借用细集料的方法T0330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表观密度按T0328采用容量瓶法测试;细集料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采用坍落筒法按T0330测定。

3.结束语

公路工程中,岩石常用密度是真实密度和毛体积密度;集料常用的密度是表观密度和毛体积密度。吸水率、密度和孔隙率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我们应该熟悉和区分这些密度概念,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参考文献:

[1]申爱琴,道路工程材料,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M],2016

[2]伍必庆,道路建筑材料,人民交通出版社[M],2007

[3]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1.张增平(1981年10月生),男,陕西蓝田人,博士。工作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工程所。职称:教授。研究方向:道路工程材料。

2. 张强(1986年12月25日生),男 ,陕西西安人。学历:本科。工作单位:中国三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职称:工程师。

作者:张增平 张强

第三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探索

摘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一门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的选修课性质和内容多、知识面广、关注学科前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探讨了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材料类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露露(1975-),女,湖南邵阳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杨学林(1973-),男,湖北均县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航空、航天、交通、能源和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要支撑。目前,它正朝着多元化、复合化、功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按照教育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扩大专业口径,培養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结合三峡大学“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这对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主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特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以及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该课程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它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不同于其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和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成型加工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必要的理论基础,深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学科知识面。由于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化学、物理、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紧跟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理解并掌握其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这对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教材很多,如戴金辉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卢安贤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陈照峰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王培铭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等,这些教材侧重点各不相同。根据该课程的选修课性质,按照专业知识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实用性强的原则,三峡大学选用了戴金辉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教材。该教材主要介绍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工艺,并扼要地介绍这几种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1]它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内容深广度适中,叙述深入浅出,适用性强,较适合作为三峡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同时,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和了解,学校还指定了卢安贤编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导论》作为辅助教材。为完善教学内容,还将陈照峰等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王培铭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等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

鉴于专业选修课教学内容弹性较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知识的更新,除讲授教材内容外,还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自身的科研工作进行讲解和介绍,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四种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时,笔者一般首先介绍该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增加学生对该材料的初步认识和了解,然后讲授书本上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如,在讲授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时,笔者介绍了目前比较热门的新能源材料,并谈及了一些自己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的科研工作情况。这些相关教学内容的补充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不同于必修课,它不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的引导,而且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的专业选修课性质及其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度较大等特点,笔者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了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趋动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引入各高校的教学当中。它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并容纳较大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教学效率高,效果明显。[2]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讲台上的“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枯燥,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笔者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构思,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相应课件,另一方面也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中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运用。通过教师亲切生动的讲授和大量课件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案例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通过讲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如在讲授梯度功能材料时,笔者介绍了越王勾践剑,通过图片展示和对越王勾践剑结构的分析,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又加深了学生对梯度功能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讲授水泥材料时笔者例举了伊朗为应对美国现有的穿地炸弹,已研制出既可抵御钻地炸弹,也可抵御地震的世界最强混凝土——“智能混凝土”,这一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切体会到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工业活力和军事力量。这些案例的讲解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

3.增强互动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根据选修课性质,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笔者常常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这种互动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玻璃的定义时,笔者首先提出“有机玻璃、金属玻璃是玻璃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定义讲解,使学生找到正确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互动教学使学生对定义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教学效果好。

4.提倡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充分引导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完成任务。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今后走上科研或生产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还可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在学习特种玻璃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即合理设计一款或多款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未来玻璃。接到任务后,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出了30多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未来玻璃,如破碎后能自动粘合的记忆玻璃、光强和颜色能随人体内电流和电磁波而变的情绪玻璃、不开窗即可自动换气的净化空气玻璃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完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这四种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后,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意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再由学生展开互评。这次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综述文献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3]传统的闭卷考核形式,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多,学生复习吃力,容易让学生造成思想负担,给学生学习带来压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采用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学生中容易出现利用网络资源抄袭的现象,无法真正反映出教学效果。“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侧重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鉴于该课程的选修课性质和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改革,采取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考核占70%,具体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和科研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作为一门内容多、知识面广、关注学科前沿的专业选修课,随着新材料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教学内容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材料类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戴金辉,葛兆明.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张俊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功能材料与制品》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9,(34).

[3]刘忠,邹淑云.专业选修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张露露?杨学林?倪世兵

上一篇:老师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采购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