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传播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效果调研

摘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着眼于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传播能力,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和安全有序~1。”文化产品传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优秀文化内容在全民传承传播的实现。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原有的那套公共文化传播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在体制机制和技术领域面临现代化提升。在实践中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是理论界与各级政府都在努力研究的方向。笔者做此论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正是对公共文化服务传播从何处着手、从何处构建、从何处提升进行深度考量。笔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传播问题,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公共管理学和传播学理论,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现代传播能力提升进一步探求解决和应对的策略,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具有现实应用意义。通过田野调查与问卷调查,笔者逐步理清思路,即在我国量大面广的市域、县域、乡域与村域,必须采用积极举措、运用现代化手段、了解基层所求所呼,全力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推广传播,让这些项目真正做到深入人心、扎~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1月。根群众,才能构建起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人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然而,笔者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推进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问题,首要之一便是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知晓、了解、接受等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传播不到位、互动不明显等问题。笔者在实地走访20多个乡镇街道、40多个社区村居中了解到,基层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意识仍然薄弱,传播方式仍以单向传播为主,尚未有效地应答受众需求,尚未能够贴近群众、贴合人心;另一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受限,受众面狭窄,内容创新不足,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基于此,论文从阐述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播的关系入手,指出文化产品传播之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通过调研揭示基层公共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播提升的现代性策略。“十三五”期间,各地各部门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贴近其需求、更加舒适惬意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此背景下,笔者进一步深入地思考如何拓宽传播渠道、挖潜拓宽受众面、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推广中的内容构建,进而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路径、方法和举措。本文从现状与问题切入,严谨地审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能力现状和成效,探讨提升现代传播能力的路径。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理论、实践成果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关键理论与内涵特点,并以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活动、受众等为调研对象,对各类建设、使用、需求、反馈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进而围绕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层层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力求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传播能力提供路径选择,并且较为全面地考虑传播体系优化策略,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公共文化服务与传播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传播

一、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传播内涵

二、传播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的重要性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中现代传播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

一、现代传播能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二、现代传播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

第二章 案例调查——以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为例

第一节 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日趋丰富

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第二节 温州市部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情况调查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过程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在现代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节 传播的受众面较为狭窄

第二节 传播渠道较为分散

第三节 传播内容较为缺乏

第四节 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不足

第四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传播能力应对与策略

第一节 分区域分层次扩大受众面

第二节 集中优质且优势的传播渠道

第三节 增加高质量接地气的传播内容

第四节 打通需求表达与应答反馈的通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导学案化学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医生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