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2024-05-02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精选10篇)

篇1: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作为文艺大发展摇篮的群众文艺必须加强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坚持面向市场、以群众为中心,尽全力使百姓获得最大、最好的文艺享受。而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各类公益性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则成为了文化艺术改革的最大收获。其次,非物质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体现,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艺发展的夯实地基,也在不断繁衍、进步。比如最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当属川剧变脸,经过千年的演变,现已繁衍为表现形式多样、表达内容更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大有群众积极参与的趋势。这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赋予了传统群众文化一种新的使命,要求人们在新背景下继续依靠、发挥群众们的力量,才能使群众文艺的发展来源于民间,发展于群众。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

凡是在社会上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能纳入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的内容,它涉及的门类、品种十分广泛。从外在形式上,呈现的是多层次组合结构形态,其活动样式有群众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游艺、体育等,活动类型有创作、表演、展览、观赏、阅读、培训、健身等。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层次,安排的辅内容也不相同。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辅导,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就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来看,我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对比来看,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管理体系中仍旧存有“重经济”的思想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和速效。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大改革文化体制的力度,在遵守普遍性和普惠性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速效,使其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建设水平,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深化文化改革的力度,把解决城乡间、区域间、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作为文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务加大文化监管力度,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培训教育频率与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基层文化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进而逐渐向着集群式的产业化迈进。与此同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该产业建设的监管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由于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人员的组织分工不像专业团体那样专业化,往往带有一人多职的性质,因此,根据一般活动状况,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需要当好策划者。而胜任的策划者,需要具备策划、导演、指挥、协调等多方面的活动才能。策划者同时要把握整个排演活动进程,所以必须懂得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规律,熟悉导演的基本艺术,特别是构思与调度技能。这样,我们就既能作具体的艺术指导,又可发挥综合调度和指挥的作用,使策划和指挥调度均能得心应手。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天地更加广阔,人们对整体活动水平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从满足现代文明需求出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组织系统为主导,各种类别、层次全方位开展的活动模式,活动品种和样式的不断丰富,骨干队伍的分工更趋类别化,各个层面的活动交替进行,越来越显示出综合艺术实践组织的重要性。熟悉和掌握它所具有的功能,健全它的组织系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综合艺术实践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篇2: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普遍参与、主动开发的社会性质的活动,反应了人们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也展现了时代特征与时代精神。人民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真实的反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文明状态,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意识,助力实现中国梦。

一、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文化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属于自己本领域的文化,这些文化形式与内容,其中的优秀部分也应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深入挖掘的重要领域。

但是,我国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涵盖的内容非常单一,发展空间狭窄,特定文化环境的桎梏,使得群众文化工作成效难以取得有效突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形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热衷于短小精悍的快速传播方式,而民族文化活动,形式传统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当前的文化消费习惯,导致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传统文化保护力度明显不足,这是群众文化工作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文化享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创作源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文化工作做好正确的引导。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有助于从中培养和挖掘优秀文化工作者。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以及形式丰富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发挥力量,正确引导,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保证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高素质的人才基础,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建设队伍日渐壮大并保持稳定发展状态。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在依据

包容性与多元化是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在依据,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活动才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努力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挖掘民间文化潜力,构建和谐、包容的文化发展体系,促进文化繁荣。比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等都可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成内容进行推广与发展,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时代文化内涵的核心载体,以此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要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阅历的群众,开展形式内容不同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文化活动教育的有效性。

新时期除了以新颖的形式传承民间文化,更要积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人才。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整体文化意识的提升,对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培养优秀文化人才、培养专业表演人才、鼓励民间艺人进行创新创作,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水平和精神内涵,促进文化实现繁荣发展。

另外,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增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让社会各界认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与文化部门等行政机构一起,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三、利用地区文化优势,革新文化工作体制

群众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区文化优势,加强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力度,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民间文化活动地域特点明显,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组织民间艺术传承人进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民间艺术交流活动,现场进行民间艺术技法的传授,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民间艺术,爱上当地民间艺术,体会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与魅力。通过当地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当地文化,也能够提升人们群众的审美意识,促进文化活动实现进一步发展。将地区文化优势融入当地文化活动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完善文化工作体制,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另外,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动性,针对现行群众文化现状、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路子,推行新举措。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群众文化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阵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因此要转变思想,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群文工作建设。

随着基层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持续改善和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和不断变化,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日益提高,我们也得改变往日思想,提高思想,进行精神文化供给侧改革,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基层群文工作人员要改变工作作风,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眾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实群众盼望的政策,拟定群众所需的工作方案。

(二)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比较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我们要吃透国家政策、抢抓机遇,力争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加大乡镇配套资金投入,向社会、企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利用资源,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示范点,建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广场为基础,强化措施,按照规划有序进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加快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培训,提升水平

新时代,新思想。基层群文工作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思想落伍,有的专业水平偏低,不适应新时代开展群文工作。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培训、多学习以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工作水平。

群文工作者要积极自主学习新思想新理论,认真研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把新思想新理念贯彻落实到群文工作中。

(四)抓好骨干,示范带头作用

在群文工作中,基层文化活动指导员以及文艺骨干等群文骨干作用巨大,他们是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的中流砥柱。要开展好乡镇群文工作,必须抓好群文骨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基层群文干部要深入调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完善培养群文骨干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文艺人才,培养优秀的群文骨干,发展党员群文骨干。选派有文化、有潜力、思想觉悟高的群文骨干去外地培训学习,请专业文艺人才对群文骨干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辅导培训,乡镇群文干部要长期组织群文骨干进行理论学习,开展讲座,现场观摩、现场教学等,提升思想觉悟,增长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在生活中应多关心关怀,对家庭困难或家庭变故的骨干及时给予慰问、帮助,使他们深受体会上级领导关爱;在工作上多支持多鼓励,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骨干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使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提高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更多的群众文化志愿者和社会群众文化指导员,不断扩大群众文化队伍,从而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营造人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氛围。转变过去人民群众只是文化的享受者,而成为文化的体验者、参与者和创造者,这样的群众文化的生命力才能旺盛,文化活动够持久稳定和健康发展。

(五)打造品牌,以点带面

篇3: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

作为文艺大发展摇篮的群众文艺必须加强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坚持面向市场、以群众为中心,尽全力使百姓获得最大、最好的文艺享受。而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各类公益性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则成为了文化艺术改革的最大收获。其次,非物质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体现,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艺发展的夯实地基,也在不断繁衍、进步。比如最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当属川剧变脸,经过千年的演变,现已繁衍为表现形式多样、表达内容更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且大有群众积极参与的趋势。这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赋予了传统群众文化一种新的使命,要求人们在新背景下继续依靠、发挥群众们的力量,才能使群众文艺的发展来源于民间,发展于群众。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

凡是在社会上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能纳入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的内容,它涉及的门类、品种十分广泛。 从外在形式上,呈现的是多层次组合结构形态,其活动样式有群众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游艺、 体育等,活动类型有创作、表演、展览、观赏、阅读、培训、 健身等。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层次,安排的辅内容也不相同。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辅导,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 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

就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来看,我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对比来看,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管理体系中仍旧存有“重经济”的思想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和速效。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大改革文化体制的力度,在遵守普遍性和普惠性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速效,使其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建设水平,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深化文化改革的力度,把解决城乡间、区域间、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作为文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务加大文化监管力度,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培训教育频率与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基层文化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进而逐渐向着集群式的产业化迈进。 与此同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该产业建设的监管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由于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人员的组织分工不像专业团体那样专业化,往往带有一人多职的性质,因此,根据一般活动状况,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 需要当好策划者。而胜任的策划者,需要具备策划、导演、 指挥、协调等多方面的活动才能。策划者同时要把握整个排演活动进程,所以必须懂得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规律,熟悉导演的基本艺术,特别是构思与调度技能。这样, 我们就既能作具体的艺术指导,又可发挥综合调度和指挥的作用,使策划和指挥调度均能得心应手。

篇4: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关键词: 乡镇基层;文化建设

一、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1、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进步。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原本不足,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更为贫乏。很多传统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走向消亡。而乡镇文化站是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其职责是对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为新农村文化指引方向。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乡镇文化站就要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接受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弘扬时代主旋律。

二、当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

1、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当前,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主要表现在: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原州区除每年组织10场左右全区性的节庆文化活动和长年不间断的集中“三下乡”活动外,各乡镇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2、农村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几年来,卡拉OK、健身跳舞等非传统的都市文化活动在本区农村兴起,并渐成时尚。

三、基层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1、宣传到位,群策群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先进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各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起积极因素,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的文化建设网络。

同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城乡中的文化建设与整合,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文化建设项目,确保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2、对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的现状,要进行合理调配。也许由于机制体制和政治待遇、经济待遇过低的原因,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基层文化工作,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特别优秀的人才要用特殊的方式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只有广开门路,广纳贤才,输入新鲜血液,才能尽快、彻底地改变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

3、群众支持是方向。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如何,群众说了算,群众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决定着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向。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廉政文化活动,达到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现娱乐的目的。廉政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特征、意义深远,又要结合实际、丰富多彩,更要群众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四、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丰富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相应的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要丰富多彩。可以在基层开展以下投入少、影响大、效果好的文化活动:读书征文活动,向广大群众推荐各种明理、致富的好书,通过征文比赛激發群众读书的热情与积极性,当然各基层负责人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以免活动流于形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比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项目作为比赛内容,举个实例某地就借鉴中央电视台“360行”栏目的做法,吸引了众多基层群众报名参加。

五、立足多予,以城带乡

经过多年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大财政性建建设性资金向农村的投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形成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繁荣的局面。把“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特别是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文化队伍下到农村传经送宝,要坚持立足多予,加大投入,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倾斜;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机制,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文化公共产品向农村倾斜、城市文明成果向农村辐射。

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我们深刻体会到基层文化站大有可为。我们认识到,基层文化站只要心系人民群众,围绕如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全身入地投入,排除困难,争取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党的文化惠民政策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群众就一定能够切实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 赖先雄.浅谈抓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J]. 大众文艺,2010(14)

[2]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02]26号[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02(22)

[3] 蔡银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J].理论学习,2004(01)

篇5: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群众的思想文化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因此,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队伍的管理模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在保证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实际的效果。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势;实际效果

全球信息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种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也符合全球一体化的模式。包括:文化活动的内容、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等。但在根据当前国内形势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时,则需要注意其实际效果,不能盲目发展新的文化内容和相应的技术。应是以群众的需求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科学性、人性化为文化呀内容和技术的依据。

一、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多元文化和思想开始进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单一化和统一性,则成为了现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这方面主要为群众文化内容的单一性。我国因为地域辽阔,名族种类较多,因此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群众的喜好也较多样。而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了符合当地群众的主流需求,内容往往比较单一,虽然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群众的喜爱,但也同时限制了群众喜好的发展。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一味的迎合群众的主流喜好,还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把其他有意义的思想文化和娱乐方式融入其中,在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和生活的同时,逐渐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其次,以往的群众文化建设,在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是宣传的方式比较单一的低效,一般是靠张贴海报,在农村则是靠广播,或是群众之间口头相传。这种宣传的形式不能有效的吸引足够的群众的注意,而且无论是海报还是广播,不能全面、有层次、明确的把这次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告知群众,因此群众无法得知文化活动的精彩部分,自己自然就不会关注此次的文化活动。在表演方面,因此文化内容的单一性,就限制了表演者、组织者、举办方或策划方等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策略。无论是负责表演或是策划的工作人员,个性、思想和喜好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就会应为单一性的文化内容二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最后,在新形势下群众分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为:群众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对策。群众文化活动是服务于群众,因此群众的意见组织方(包括:主办、协办、策划单位等)应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合理应用,以完善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文化内容的建设与发展

以往的文化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应付任务的感觉,特别是在文化内容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较被动的位置。因此,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如何更新文化内容上,应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国内外各种文化的流行趋势,并把新形势的文化思想和活动方式,融入到原有的文化中。在不改变群众熟悉感的基础上,增加新意和趣味性,令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保持轻松和娱乐并存。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有针对性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入多元的文化。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群众的喜好,把拥有相同的群众组织在一起开展文化活动,并加入多元性。如:喜欢歌舞的群众,可以适当融入话剧表演、个人才艺表演或音乐演奏等。内容上,也可加入部分西方的文化思想,如:表演方式上融入西方人的言行和肢体动作。喜欢书法、国画或文学交流的群众,在开展活动或交流会中,也可加入西方油画和素描,以及国外或国内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分享,让群众了解到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其他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建设与发展同步进行。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也应同时融入信息技术,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首选,工作人员可建立群众文化的专属网站,通过对每一次的文化活动进行录制,然后共享到网站内。这样没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就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等方式,快速而便捷的把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宣传,通过简洁、明确的宣传方式,可以让群众快速了解活动内容,并且还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全面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另一大优势为:统计和整合复杂的信息和数据。如:统计出不同群众的喜好,以及整合、分析群众的.意见和对文化活动的评价等。这些信息和数据,都是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把以往的文化活动变成网络活动,这样参与者在家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并且群众们也可以在网络活动中自己表演,最简单的就是演唱歌曲或讲故事等。

(三)提高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队伍素质,按照职责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分别是参与表演的工作人员、组织策划人员和后勤采购人员等。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应主要为表演和策划。参与表演的人员,其表演内容,多数与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流行趋势相同,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变得更加丰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参与表演的人员,包括:所有表演者、编导和主持等,应学习或培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演技能。而学习和培训的具体技能,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群众需求的信息为依据。策划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应是多元文化活动的学习和创新,实现文化活动种类丰富,但彼此之间拥有紧密的关系。并且加大专业文化活动策划人才的引入,已达到新旧文化可以有效融合的目的。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看似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活动内容,或是建设新的活动场所,但与此同时,却令原有的文化精华大量的流失,这是被动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所导致的。所以,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是针对新旧文化科学融合的主动研究过程,这样才可以保障本国文化长远性的流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勇.从群众文化活动看群众文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10):74.

[2]杜成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艺术科技,(12):206.

篇6: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经过人们长久的努力和奋斗,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致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文化建设发展仍存在不平衡状态,无法真正满足基础群众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期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想要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管理,首先应进行基层设施的建设、文化队伍的建设,同时改善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模式。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以后的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措施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是指基层人民群众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文化,想要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必须进行传统文化的改革,加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推进国家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做出贡献。[1]

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层群众的文化发展与时代脱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部门对基层群众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力度不够,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文化事业单位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度,提升管理和建设效率,特别是对于贫困农村以及山村地区的群众而言,更应加强建设力度,使其摆脱贫困、落后的窘状。部分村落内部腐朽的文化仍然存在着,经不起任何时代的考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从而阻碍着村落健康、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观念较落后

我国属于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某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群众思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阻碍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部分文化工作者认为基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无较大关联,不必进行基层文化的改革,从而导致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三)设施较落后

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相对匮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健身活动等的需求,而导致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效率较低。

二、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群众文化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地区文化工作者以及群众对基层文化知识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弱,因此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加大宣传和知识的培训力度,使基层群众充分认识、了解基层文化知识,同时应提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性。在进行基层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政治和经济的管理,同时加大新时期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服务力度。[2]

(二)进行个性化的文化建设和管理

中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超级大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在进行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依据各地域的特色和历史,做到基层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效益最大化。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是文化设施,同时这也属于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在具体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民族的特点进行文化建设,如文体活动室、乐器室等,必须符合当地的历史发展特点和民俗风情,同时应不断改进传统的设施,更好地丰富群众的娱乐设施以及教育等,强化应用功能。另外,在进行文化设施管理时,应做到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三)优化地区资源

每个地域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资源,在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并优化。首先,应充分利用地区的人才以及地方的学校、企业、团体等设施,进行科学的整合,维持区域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多举办各类提升群众文化的.活动;其次,应充分利用志愿者对基层地区产生的作用,多动员文化名人、文体干部以及退休人员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合理利用单位、培训场所、区委会等资源,设立文化基地,来更好地服务文化建设和管理。[3]最后,基层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基地的集合,形成一个优质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系,从而满足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发展,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在不断进步及发展,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面对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大,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区域文化的展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目前,我国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文化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应依据我国的地域特色,从实际出发,走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和谐、健康、先进的群众文化,使全国人民进入和谐、幸福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龙先颐.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时代教育,2012(24).

[2]檀卓秀.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策略[J].文艺生活,2015(05).

篇7: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活动自查整改报告

根据《晋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实施方案通知》(市卫字【2014】39号要求,我院制定的西沟村卫生所《“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实施方案》。关于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践行等的群众路线,全面居民首选村卫生室就诊的意愿较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价格、安全、方便、舒适满意度达85%以上。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完善新形象,根据要求对西沟村卫生所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自查和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西沟村卫生所自查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村卫生室规划设置

1、规划设置

(1).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较多或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

(2).选址合理,交通便利,位置醒目,方便群众。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村卫生室为唯一名称,按照“乡镇(涉农街道)名+村识别名+村卫生室”统一规则命名。(4).业务用房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应相应增加业务用房面积。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

2、科室设置

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防保室、药房四室分开,相对独立。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村卫生室应增设留观室,不与乡村医生住宅相连或相近的村卫生室要设值班室。

3、设备设置

必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出诊箱、压舌板、身高休重称、污物桶、有盖方盘、换药盘、敷料罐、观察床、诊断床、诊断桌、侯诊椅、药品柜、资料柜、治疗台、高压消毒锅、输液架、氧气袋、小型器械包、清创缝合包、紫外线灯、地站灯、电脑、打印机等。

4、执业规范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验;法人、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化及时变更。无超范围执业行为

5、人员配置

(1)乡村医生配备符合业务开展要求,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2名乡村医生,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

(2).具有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相应的注册证

书。

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安全可及

1、诊疗服务能力

(1).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

(2).坚持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3)村卫生室严格执行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电脑打印小票,转诊有登记录。

(4).对急危重病人做好转诊和诊治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具备过敏抢救药品,并集中放置,便于紧急使用。(5)门诊日志、门诊病历、处方、输液卡等文书式样统一规范,符合要求。门诊日志、病历、处方等文书必须规范书写,不潦草、不缺项。处方合格率为95%。

2、院感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规范使用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并做好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

3、用药管理

配置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建立明细账目,规范药品的进销管理;对基本药物价格、举报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院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药品,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慎用青霉素等易致过敏药品。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连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20%,门诊病人输液率≤25%。

有中医资质的人员的村卫生室应具备中药饮片柜、针灸、火罐等;无中医执业资质人的应有中成药品销售。

4、医疗质量

对急危重病人做好转诊和治疗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近两年未发生重大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赔偿(补偿)情况

5、医疗效率

居民到村卫生室就诊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三、公共卫生服务可及

1、组织管理

(1).按照乡镇卫生院明确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工任务及管理方案等要求,明确人员分工、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并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开展工作。

(2).村卫生室人员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及时将服务记录录入服务对象健康档案。

(3).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按要求提供项目服务登记资料、活动记录等。

(4)、村卫生室承担的进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不少于40%,主动协助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实施效果

(1)健康档案管理。纸质档案规范建立,电子档案规范录入。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80%,真实性与合格率达100%;重点人群档案建档率100%。

(2)建立各类重点人群管理簿,台账规范健全。各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符合《规范》要求。辖区内慢病控制效果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不低于当目标要求。(3).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服务的知晓制度以及对有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高。

四、内部管理规范有序

1、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处方制度、消毒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药房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注射工作制度、乡村医生职责、免疫运转流程图、儿童免疫程序等工作制度,并在显著位置公布和熟练掌握。

2、财务管理

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帐目、收支财务帐目和药品调拨明细帐目

3、综合管理

(1)、积极配合乡镇卫生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做到人员、药械、业务、财务、考核等统一管理。

(2)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协助做好新农合宣传、筹资、公示、信息上报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工作。(3)建立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终端,实施运转门诊登记、新农合费用核算、传染病疫情上报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乡、村一体化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共享

(4)近三年无违反医保管理制度行为。

五、村卫生室改革落实到位

1、政策性服务补助

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考核后足额发放到位。

2、一般诊疗费

按规定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村卫生室新农合补偿资金定期结算

3、养老政策

全面落实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参加新农保补助和老年乡村医生退养补助政策。

4、运行保障

将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

六、农村居民满意信任

1、就医环境

就医环境清洁温馨舒适,医务人员着装整洁。

2、村民满意度

篇8: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策略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群众的文化需求, 以统筹规划为引领、以文化资源为依托, 严抓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抓好群众文化精品创造, 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繁荣基层群众文化, 使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在建设过程中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从题材、阵地到形式, 都要彰显出时代感和前瞻性, 开放当地基层群众文化的新局面。此外, 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的形式及内容, 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多样化上,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家庭文化、室内文化, 也可以是广场文化、户外文化, 内容涉及太极拳、广场舞、秧歌、歌唱、灯会、花会、剪纸、戏曲等各领域, 极富包容性。值得注意的是, 构建基层群众文化要以群众为中心, 最好以小型多样的活动为主, 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又是能够随时参与的, 强烈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在特色化上, 坚持因地制宜, 基于当地传统文化开展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不仅能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 还能发展地域文化。例如, 东北盛行二人转, 当地乡镇文化活动中应突出这一特色, 组织秧歌队、二人转爱好班等, 将地方特色文化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 并融入当代时尚、科技元素等, 铸造基层群众文化精品, 以提高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促进优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从实际来看,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分散, 一种文化活动“热”一阵, 过段时间群众就不那么热衷了。对此, 严抓前期研讨开发工作的同时, 不能忽视后期工作, 应当采取一定有效措施将一些优秀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保持住, 争取实现常态化。比如, 春暖花开季节每天组织广场舞, 群众喜闻乐见;文化馆定期举办读书日、书法会等, 吸引一些爱好者。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态化, 为常态化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群众文化难以开展, 更别提繁荣发展。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 对广场、公园、植物园、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质量要求的提高, 广场、公园、植物园、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引进社会资金, 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同时, 还要做好后期安全维护工作, 为群众提供长期的服务。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 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 投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及相关设施。比如, 以乡为单位组织乡镇秧歌队, 乡政府既要提供场所, 也应在服装、器材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以确保基层文化活动正常进行。

从某种程度看, 目前城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发展, 尤其是广场舞活动, 但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还较为匮乏, 不少人通过玩麻将来消遣时间。对此, 相关政府部门可采取文化再创作的形式, 类似城市文化下乡活动等, 以促进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三、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艺术欣赏水平愈来愈高, 我们开展的普通群众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更渴望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如各地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大赛”等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 百姓积极报名参加, 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这说明此类活动已深深“走”进群众心里。文化艺术与一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 而文化的投入, 换来的总是立竿见影的幸福。群众文化如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打造文化品牌, 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艺术只有在与普通民众的亲密接触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群众文化就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群众文化从广场走进剧场, 看似是演出场地的转换, 实则是理念的转化。群众文化也可以是“阳春白雪”“高大上”的路线, 这样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又是检验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标杆。让百姓唱主角, 百姓需要什么, 我们就做什么, 百姓满意是检验文化是否惠民的惟一标准。

农村文艺宣传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是农村先进文化的领航员, 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言人, 是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因此, 文化部门要根据农村特点, 策划、指导农村文艺宣传队排演适应农村群众口味的文艺节目。时下, 农民需要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片、打打杀杀的功夫片、时尚动感的娱乐节目, 他们最需要的是具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以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农民们爱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地方戏, 爱哼那些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但农民们爱看、爱哼的传统戏曲、小调中的内容, 离他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了些, 很不解渴。农民们渴望能出现一批反映当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因此, 文化部门要多组织相关人员下基层, 多与农民沟通, 多体验农村生活, 用亲身经历来创作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 又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且有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

我国有13亿人口, 9亿在农村, 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用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主要是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为主要阵地的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载体。因此, 要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地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幼、残文化活动场所, 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加强文化设施管理, 努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设施建设固然重要, 但是管好用好更加重要, 因此要保证文化设施用于公共文化活动, 维护其公益性质。

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质量, 必须建设一支学习型队伍。文化工作者不仅要服务于公众, 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而且要带头学习, 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 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 确立学习目标, 把提高文化干部素质与提高工作质量结合起来;鼓励工作上的竞争, 保持学习上的动力;建立学习制度, 并且狠抓落实, 形成督促、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形成求学上进的风气。要鼓励和动员文化干部参加函授、远程教育等, 有条件的乡镇可输送文化干部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 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 使文化队伍成为一支学习型、知识化、高素质的队伍。

摘要: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提倡“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然而各地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弊病, 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不够, 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都很缺乏。基层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发展有赖于政府支持, 所以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依托政府引导切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这种引导主要是宏观调控上的, 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 如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可邀请相关领导莅临, 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增强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恒梅.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田[J].群文天地, 2011 (14) .

篇9: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活动 策划 策略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群众在工作之余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是群众自己为主体和对象,采用社会活动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性艺术活动和娱乐活动。其涉及面广,渗透性强,参与者众多,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吸引力,遍及城乡各个角落,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关系到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它不同于专业文化艺术活动,一般面向基层和农村,具有通俗特色和地域特色。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时期由财政部和文化部同时发起的战略性的惠民文化项目,最终实现推动我国全民群众运动和基层文化活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发展,文化层次也得到了提升,群众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将目光投向了公共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下,现在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开展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既丰富了群众生活,提升了群众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发展与繁荣,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活动的组织与内涵还有待规范与提升。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在活动中积累文化知识,能够推进民问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同时,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加贴近大众与生活,深得人们群众的喜爱,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与品位。通过各种组织、策划与创新,使得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促使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地自我完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成功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群众凝聚力,这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统一。

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发展,文化层次也得到了提升,群众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将目光投向了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休闲生活水平。

在探寻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思考如何更好地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策划,解决当前急需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文化惠民活动的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性的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基础性的组织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它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种政府的责任得到了明确和加强,因为这些群众性文艺团体的组建与形成及其相关活动都是在政府与党委的引导和鼓励之下出现的;2.这些民间群体可以使得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地增加;3.群众性文艺团体可以在无形之中起到群众性文化推广的作用;4.这些群众性文艺团体有利于基层惠民政策的实现,对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文化体系的科学发展

此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推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科学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1.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一种科学的探索,对于群众性文化如何由群众自发的开展和普及,惠及更多的群众是重要的一步,具有开创性意义。2.这些公共文化活动也为地方政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于基层政府和党委的组织策略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是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促进力量。4.当前正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群众自发的团体可以更好的起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承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一)吸收先进的经验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真正起到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快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应当积极主动的吸收国内先进的经验,向国内先进示范区虚心学习。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相关领域的示范区已经有很多,其中成功的范例也不在少数,为此,我们更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其学习。学习其文艺团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吸收其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教训,尤其重要的是,避免将其他示范区的运作模式简单的照搬照抄,甚至是生搬硬套,要科学合理的借鉴,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所取舍的选择,最终实现将其他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与本地的现实情况完美结合,打造属于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示范区。

(二)党委与政府加大政策和财政的扶持与激励机制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除了丰富当地的业余文化,还能为其他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经验和示范作用,因此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基础性支撑就在于政府和党委的支持与主导,这种支持与主导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合二为一。首先,党委与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本地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对此,中央关于各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也有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必须成倍的增加,并且规定了最低限度。除此之外,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党委与政府还应当加强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地引导与支持其发展。

nlc202309020817

(三)优化科学的团队管理长效机制

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创造者,又是受益者。文化建设的好坏,是否具有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而且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艺活动样式。特别是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来说,更是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而如何能够保证和加强群众参与的热情,如何更好地把群众的热情转化为文艺团队的水平,这就需要从团队管理的长效机制入手,真正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性。

(四)增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

群众性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业余文艺团最大的特点和价值也就在群众性上,但是,群众性的草根文化不等于低俗文化,更不等于的水平文化,而如何保证文艺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呢,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从外界引入专业人才提升文艺团队的综合水平,推动群众文化的综合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我们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更需要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让我们的经济发展中有更健康的因素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我们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给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的动力。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上述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又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组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示范区建设的好坏。因此,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应当吸收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利用当地的文化品牌,加强团队的管理与发展,在当地政府和党委科学的引导与支持下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闰平.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12):P112-113;

[2]姜异康.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11,(2) :P 7;

[3]唐亚林,朱春.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学术界,2012,(5) :P24;

[4]张桂琳.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05) :P44-45;

[5]张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筵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J].理论学习,2012,(12) :P 10;

[6]高陆平.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J].华章,2013,(03) :P21-22;

[7]肖敏.试论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0,(04):P31。

作者简介:刘酌含(1982—),女,大学本科,三级演员,现任职韶关市文化馆。

篇10: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的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OA模式下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定义简介,发展机遇,以及发展策略。研究OA模式下群众艺术馆的管理系统,能更方便快捷的管理好馆内的管理与业务处理事务,提高了办公效率,更好地为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提升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信息化管理之路。

【关键词】OA;群众文化;定义;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艺术馆是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组织、指导、宣传、创作、辅导、培训和调研,是群众文化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信息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企事业的工作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发展。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群众艺术馆怎样更好的在文化事业领域实施信息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群众文化艺术馆应当增加各种软硬件设备和OA办公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信息化管理之路。

一、OA模式定义简介

OA,办公自动化,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简写,是现代利用电脑进行全自动的办公,目的是提高效率。OA模式为学术的交流和群众文化艺术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扩大影响力,提高组织、指导、宣传、创作、辅导、培训和调研能力。

群众文化艺术馆OA系统属于协同办公(OA)软件系统,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馆内工作人员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群众文化艺术馆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基础OA的应用上,可供馆内自行灵活定义符合自身需求的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二、OA模式下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发展机遇(一)提高群众艺术馆各部门效率群众文化艺术馆OA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日常的办公效率问题。馆内日常工作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归入OA处理的范畴,如搜集、整理民间艺术遗产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编辑并推荐适合群众业余艺术活动需要的演唱材料和业务学习材料,组织各类群众文艺工作,文字处理、文件撰写、传真、申请审批、办公用品、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资料管理、档案管理、库存管理,器材需求,财务计算、劳资、人事管理等。

(二)有利于各类资料的保管和调用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是搜集、整理民间艺术遗产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以发扬民族的民间的艺术优秀传统,充分发挥群众的艺术创造才能。编辑并推荐适合群众业余艺术活动需要的演唱材料和业务学习材料。协助文化艺术干部学校,或采取举办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文化馆、文化宫的艺术干部,以便通过他们来培养和提高群众业余艺术骨干。组织专业艺术工作者,有计划地对群众业余艺术组织进行业务辅导,以推动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工作任务多,资料存放量大,各类书籍和资料庞大,保存或者调阅不方便。利用OA管理,使大部分资料可以利用电子扫描等方式存入OA系统,很方便的保存和管理,使用时,只需用检索功能调出相关内容查询电子版,这样很快捷方便,也可以保护很多珍贵资料不受磨损。

(三)减少办公经费

群众文化艺术馆多有图书馆,使用OA后,可以减少单纯的纸本期刊典藏,为节省经费,图书馆除了采取纸本与电子期刊绑在一起的采购方式外,多趋向电子期刊的采购与典藏方式,因为这既可方便读者远程连线使用,又可节省储存空间。OA期刊正好满足了图书馆的这种需求。图书馆可以从传统订购型期刊的出版商那里得到作者付费后开放存取的期刊价格的优惠,减轻由期刊价格上涨和版权保护给图书馆带来的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提高图书馆资金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OA系统是无纸化办公,文件的传阅都是在网上执行,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办公用品和纸张,高效的办公系统也可以减少馆内办公人员的数量,从而大大减少了办公经费。

三、群众文化艺术馆在OA模式下的发展策略(一)顺应时代要求,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现代意义上的OA办公自动化,将极大地改变管理理念、管理机构、管理组织,许多中间环节将减少,要增加高知识含量的OA机构。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和工作方式有215着很大的冲突。工作方式、方法和环境的转变,如公文的编写、发文、签阅、批示、查阅、传递等均在计算机上进行;通知、公告、通信、开会、决策、获得反馈信息、征求意见等均在网络上实现等。所以,在馆内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的馆员或者办公人员,都要在思想上改变,以适应办公模式的转变。

(二)提高组织、指导、宣传、创作、辅导、培训和调研能力。群众文化艺术馆在组织、搜集、整理民间艺术遗产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创作、以及在编辑业余艺术活动等工作中,存有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如果还象以前那样手工记录、编写的话,耗时耗力,浪费了很多时间,利用OA系统后可以很方便的去分析研究,以最佳的组合方式和最快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群众文化艺术馆在组织、指导、宣传、创作、辅导、培训和调研的能力。在协助文化艺术干部学校或者举办讲座,组织专业艺术工作者,有计划地对群众业余艺术组织进行业务辅导时,可以利用OA系统合理的编排时间,充分利用场地,以推动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所以说,在利用OA模式下,大大提高了群众文化艺术馆在组织、指导、宣传、创作、辅导、培训和调研的能力。

(三)整合OA资源,方便调阅查询与用户使用功能。群众文化艺术馆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行思想宣传教育、组织指导、辅导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而设立的国家公益文化事业机构。利用OA系统能更好的把搜集到的来自群众中的艺术宝贵资料以及馆内存有的大量图书、文化艺术资料等,一方面方便整理利用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的文化艺术需要,另一方面也方便群众的查阅与使用,大大提供了资料的利用率。能更好地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体现社会文化工作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承传、繁荣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

(四)建立OA资源保存系统。群众文化艺术馆利用信息相关技术推进OA模式发展,科学合理地建立OA资源保存系统。对开放存取的资料进行研究,基于DOI的永久保存与利用机制、基于OAI的开放元数据机制、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存取机制、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存取机制等,这些发展将使得图书馆应用技术更少专门化和领域特定性。所以,数字存档仓库是推进开放存取的一个好的形式,群众文化艺术馆OA系统正是集这些优点与一身的综合体现。

综上所述,OA模式下群众艺术馆的管理系统,能更方便快捷的管理好馆内的管理与业务处理事务,提高了办公效率,更好地为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提升群众文化艺术馆的信息化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卢西尔.管理学基础:概念、应用与技能提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李岚.办公自动化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马永涛.现代办公自动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接第211页)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汉语的潜移默化的学习中,从而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

(2)知识转化为能力

语言是用来运用的,这才是学习语言的本质。所以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使学生说出来,说得好,说得准。在情境中,在歌声里,在学生的蹦跳里,词语,句子等知识的灌输就内化为一种能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就能得到能力的提升。

(3)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照本宣科,唾沫乱飞,如痴如醉;学生云里雾里,昏昏欲睡,与周公畅谈。

而今的课堂,一切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张张卡片的直观,一张张光盘的妙趣盎然,一个个小动物的可爱亮相,创设出具体的情景,运用各种有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比赛中,在主动的参与中完成知识的梳理,能力的提升和主人翁意识的渗透。

3.具备优良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教师应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理解汉学与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交际对语言教与学的影响,并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是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又一能力要求。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语言及文化背景不同下的交际。由于文化的差异,势必给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造成困难和障碍,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从思想上承认文化差异、允许差异共存;

熟练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多读多听该国的文化材料;提前备好隐私、餐饮、礼节等各方面的差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其网络技术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了解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技术,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这主要指以下七个方面:能以正确的操作命令使用计算机并指导学习者进行操作;了解常见操作错误,并能进行相应的修复操作;能自行安装或卸载各种常见软件;

能使用幻灯片演示软件制作和演示主要教学内容;能熟练使用所在地的课程管理系统;能自行下载和上传各种文件和汉语教学资料;能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以加强与学习者的沟通和交流。

总而言之,只要有一颗真诚为推广汉语事业奉献的心灵,有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方法的精神,同时保持乐观积极、闲适淡定的生活态度,就能成为一名优秀而又快乐的对外汉语教师。

参考文献:

[1]赵启正,吴建民.交流使人生更美好—赵启正吴建民对话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金子将史(日本).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

上一篇:辉南县楼街乡卫生院关于实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下一篇:方块队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