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仇英山水画境中隐喻结构旨趣

2022-09-10

一、院派青绿山水之复兴

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所云,仇英的“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2]由此可见,其师从古法终得心源。他的青绿山水画以《桃村草堂图》、《玉洞仙源图轴》为青绿山水代表作。《桃村草堂图》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突出精细的人物状态。尤其能驾驭复杂的场景,安排主次方面的精深造诣。取景宏阔,结构严谨,人物刻画精细,笔致灵秀婉和。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玉洞仙源图轴》整个画面曲折可观,极好的烘托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树丛布列,山峰高耸入云,屋舍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画面情景。景物繁杂而不拥塞,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位置突出。此图用大青绿设色,细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艳的石青石绿渲染山石,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追求色调的和谐,在宗法南宋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代表了仇英青绿山水的典型画风。他的山水画大多与人物活动结合起来,人物情趣取自文人的隐居生活。

二、文人山水画之结构、隐喻、旨趣

文人山水画多以雅集、会棋、渔父、归隐等叙事模式来表现卜居生活。文人画的主要特点在于“有我之境”因心造境。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可谓中国艺术境界的诞生。

仇英的绘画风格在“明四家”当中最为多样化,尤精山水、人物,他未选择文人画作为主要画风,其一与他的职业画家有很大原因,其二是当时的明清的民俗文学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仇英画中的文人没有丝毫的怀才不遇的愁容之情。即使画中的人物形单影只的独处画面,更多的显示出的仍然是其闲适和自在。例如渔父题材的《松溪横笛图》他以质朴的表现手法去挖掘生活中的蕴含的诗情,他的职业经历是他与纯文人画家的区别所在,一名职业画家的他决定了他创作时迎合主顾的必然趋势。所以他没有文人画家常常借由渔父去表达不入俗世的忧郁,而是呈现渔舟唱晚般的清新明爽。尽管仇英不是出身文人,但他好多时候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描绘文人那种闲适自在的文人生活气息的绘画。如《林亭佳趣图》就有一位身着淡妆的文人逍遥自适的仰卧书斋床榻,庭院朱栏护池,花香叶翠,远处群山白云缭绕,泉流春响。

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如洪流般来袭,虽说当时仇英已是创作晚年时期,可他的作品依然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仇英喜欢将观泉赏水的文人设置在一派华丽的场景当中,使得画面中人出场有很浓的仪式感和戏剧性,如《竹梧消夏图》画中人以一种矜持又颇为自足的姿态出现在画面险要的位置,周遭如一派舞台场景。笔者认为这些都隐喻当时的文学背景。明朝时无论是文学、戏曲当中都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纷繁复杂的琐碎的小事的记叙和描绘。反映了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反映到戏曲当中,千锤百炼的唱腔设计,一举手一投足的舞蹈化的程式动作,把这种市民文艺展现为单纯的视觉艺术,重视选择具有戏剧性的情节,这种浪漫主义的洪流也遍及了各个方面。使得竹梧消夏图的具有仪式感和戏剧性也不足为怪。

仇英描绘的这幅《竹梧消夏图》弥漫着唯美气息的古典艺术佳作,一个惬意的场景,夏日消暑的别样情趣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他凭借着卓越的绘画技法将这传统的题材描绘成令世人神往的人间仙境。梦幻缥缈的云烟,充满质感的山石,精致的亭台水榭,婀娜姿态的茂林修竹,高大的梧桐,典雅古朴又充满着灵动和生机。其审美旨趣体现了道家庄子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修竹和梧桐都被古代文人寄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君子的高尚气节和高洁品格。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有诗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明代画家陈继儒说:“凡静室,前栽碧梧,后栽翠竹。”[3]仇英深谙其道他在《竹梧消夏图》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翠竹和梧桐,生动营造出隐逸文人的环境。仇英的《竹梧消夏图》是一幅小青绿山水的画作,作者将山水画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取实境而加以浪漫理想化,塑造了作者向往文人生活的意趣之情。其布局繁复中见明快清朗。

仇英融汇前代各家所长,游刃有余的塑造了明代古典绘画的风格,其作品工整精致,又融入了清新雅致的文人意趣。赏析仇英的作品不仅要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还要从社会的文学背景、哲学思想的浪漫洪流与其美学思想相碰撞出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佳作。

摘要:山水画在隋唐时期成为独立的画科存在,在经历唐、宋、元、明重要时期,从隋唐的青绿山水“无我之境”至宋元“有我之境”的演变。在明清之时“有我之境”[1]成为时代的浪漫洪流,与其明清时的民俗文学相碰撞出雅俗共赏的佳作。本文从“明四家”之一仇英为探入点,其师从古法终得心源。从仇英的院派青绿山水之复兴以及文人山水的画境、隐喻、结构、旨趣来赏析仇英山水画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青绿山水,意境,旨趣,结构

参考文献

[1] 《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境中的人物、结构与旨趣》雷子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纸落云烟——明代书画珍品录》朱莉主编文物出版社

[3]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4]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5] 《宋元画学研究》韦宾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PLC控制系统在化工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下一篇:浅谈几种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