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2022-07-17

第一篇:提高效率提升效益

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21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民进中央 主 题 词:教育,教育经费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年均增长幅度超出中央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近20个百分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始终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5%。2010年,全国24个省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15%以上。西部地区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基数低、增速快,东部和沿海地区基数高、增速慢,从而使东部和西部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是,区域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与最低省区的差距均在6-8倍之间。2010年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差距仍然很明显,普通小学阶段,最高的上海(16143.85元),是最低的河南(2186.14元)的7.39倍;普通初中阶段,最高的北京(20023.04元),是最低的贵州(3204.20元)的6.25倍;普通高中阶段,最高的北京(20619.66元),是最低的河南(2457.82元)的8.39倍;中等职业学校阶段,最高的北京(15583.79元),是最低的湖北(2728.00元)的5.71倍;普通高校阶段,最高的北京(34546.43元),是最低的河南(4276.64元)的8.08倍。

同时,不同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差异明显,学前教育经费明显偏低,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快速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使用规定中硬件方面占比较高,教师发展等软件占比偏低;同时经常性经费与专项经费没有打通,经费浪费现象较为明显。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突出的“严预算、宽追加”的现象。

一、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

中央新增教育经费投入要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

首先,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学级结构。明确和规范各级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应承担的责任,建立中央、省和市县共同分担的办法,把教育支出的重点放在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重点增加对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其次,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结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加大对西部地区必要的教育发展的投入,努力实现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协调发展。

最后,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支出结构。正确处理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与正常办学投入的关系,逐步提高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向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倾斜,向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倾斜。

二、积极推进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切实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教育经费的分级拨付方式改革为国库集中支付,既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又符合教育支出居财政极为重要支出地位的要求,有助于加强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管理。

明确政府财政预算中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数量指标并规定最低限额,并加强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行为的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教育经费的投向与效益。

对于中央财政资助的重点建设项目,要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估体系。并要在逐年评价督查的基础上,实行与项目实效挂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支持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等多种方式,兴办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同时允许境内外资金依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三、严肃预算控制、完善管理方式

严肃预算控制,遏制随意性费用支出。教育经费预算要体现办学目标实现的实际需要,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并明确各级相关责任。预算执行中,要允许根据办学目标的变化,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办学发展的实际。

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审核决定专项支出预算。对每年决定在教育系统要办的大事、实事,财政部门应优先安排或预留资金,确保重点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积极推进项目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跟踪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财务监控,减少学校将定额公用经费用于专项开支、预算执行中的挤占混用,以及会计核算乱列支的状况。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逐步实现标准周期预算。推进信息化建设,调整和完善预算的编制及监控办法。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

4、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如何克服当前公安体制方面的缺点,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本人认为应该做到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

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改革机制与提高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第三篇:对提高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思考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阵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随着《余姚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余姚市“文化燎原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各地的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村落文化宫等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如何经营管理公共文化设施,如何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是实践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切合文化民生主题的有力举措,更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利用情况的分析,对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作一探讨。

一、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先后完成“东海明珠”创建工程和“111”文化建设工程目标的基础上,我市于2007年提出实施“文化燎原”工程,旨在通过创建文化强镇(街道)、集镇综合文化中心、村落文化官、自然村文化活动点和文化示范户,建立健全“镇、村、点、户”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网络。目前,我市已有文化强镇7 个,建成集镇综合文

1 化中心9 个、村落文化宫183 个,村落文化宫建成数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0 %,有3个村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17 个村落文化宫创建成为宁波市级基层文化宫,一半以上的文化宫达到余姚市特级和一级文化宫标准,泗门镇等部分乡镇已率先实现了村落文化宫的全覆盖,同时,127 个行政村的406 个自然村建有“六个一”文化活动点,活动点总数达到1100 多个。我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文化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2008年,“文化燎原”工程被评为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一等奖;我市积极构建“15 分钟文化活动圈”的做法还被选定为文化部文化干部培训教材案例。未来几年,我市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前景。仅2009年,计划新建集镇综合文化中心3个,创建文化强镇2-3个、体育强镇 4 个;计划新建村落文化宫40个左右,自然村文化活动点60个左右,为全市人民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务提供宽广的平台。

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使社会公众在闲暇之时有了休闲、娱乐、学习、聚会的场所,对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乡风文明有着显著的成效。但现实中也存在部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建设预期的成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率不高。一些已建成的村落文化宫存在部分被挪用、挤占的现象;个别村落文化宫在完成考核验收命

2 名的使命之后就被闲置;甚至有极个别的村落文化设施被用来从事赌博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二)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的不均衡性。一是内部设施利用的不均衡,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成之初可以说是设施齐全,以村落文化宫为例,一般包括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阅报栏、宣传窗、休闲公园和室外活动场等。现实中,休闲公园和室外活动场的利用率相对较高,跳排舞健身、饭后散步的人相对集中;而其他场所,由于管理服务不到位,不少设施有闲置现象,如个别图书阅览室因藏书量少、更新慢、开放时间短,借阅人数寥寥。二是利用主体的不均衡。在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年轻人缺位。进出公共文化场所最活跃的人群包括中老年妇女、老年男性和儿童,年轻人相对较少,使得村落文化宫在某种意义上沦为老年活动中心的代名词。

(三)有些公共文化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消防隐患。由于部分场所缺乏管理人员,建设时配置的消防设施无人检修,部分场所堆放杂物,容易引起火灾事故。二是财产安全隐患。由于公共场所的性质,人员流动频繁,同时又没有专人对场所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公共文化设施被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关于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

(一)努力培育公共精神,使全社会都成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

在政府层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应该坚持公益性原

3 则,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过程中无疑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要贯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原则,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完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新建几个村落文化宫和几条健身路径就可以实现的。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就肩负起了监管的责任,一方面要监管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要保证它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服务,这就必然要求花大力气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力度。如制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办法等,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在公众层面,“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道理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仍然把“公共的”等同于“官家的”,把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管理责任全都放在政府身上。而事实上,现代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是公众获得生命意义的重要源泉,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将逐渐由政府管理转变为公众的自觉参与和自我管理。因此,社会公众必须把对公共生活及公共事务的关怀和参与摆在突出位置,并自觉形成以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政治参与等为基本价值内涵的公共精神。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拥有利用文化设施来享受文化的权利,也要担负起保护文化设施让全民共享的义务。在此方面,新闻媒体要积极发挥公益性宣传的功能,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文化、参与文化、共享文化,让更多的公众明白他们不仅是公共设施的使用者,也是管

4 理者,让公共精神深入人心。

(二)积极追求效益最大化,使公众满意度成为衡量管理绩效的标杆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因此,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一方面要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另一方面要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就目前而言,农村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重一次性投入轻后续补给的现象严重。如果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老百姓无法得到切身的实惠,那就相当于是对建设成本的零回报、零效益。为此,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管理,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机制。同时,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建立对各级文化机构、文化工作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

(三)研究探索管理新办法,实践科学管理高效使用新举措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行。 要搞活机制,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良好运行提供制度保障。确立以市、乡镇(街道)、村和村落文化员为主体的四级目标责任制。市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全市村落文化宫管理的日常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乡镇(街道)文化站每年对所辖村落文化宫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村落文化宫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奖励;乡镇(街道)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及文化站长要承担对所辖区域内的村落文化宫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和

5 监督的职责;村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切实把村落文化宫建设纳入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重视解决农村文化设施被挪用、挤占和边建设边流失的问题,对文化设施被挪用、挤占的要限时整改。村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村落文化宫建设与管理,按照村落文化宫建设标准配齐配强村落文化宫管理人员,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团队活动管理、器材使用维护、图书借阅等制度,并上墙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

要加大投入,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良好运行提供经费保障。确立以市、乡镇(街道)、村和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四级经费补助政策。市财政每年拨出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四级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补助;乡镇(街道)、行政村每年应当将村落文化宫阵地活动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财务)预算,乡镇(街道)对所辖区域内的村落文化宫阵地活动经费按该村人均(常住人口)一定的标准进行配套奖励补助,行政村要从村年集体可支配资金中列支一定的比例用作村落文化宫阵地活动经费。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等社会资金捐赠,扩大投入渠道,进一步充实村落文化阵地活动经费。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探索采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由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政府再对该企业进行科学的考评。

要定岗到位,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良好运行提供人员保障。每个建有村落文化宫的行政村应配备一名村落文化员。村落文化员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文艺特长,年轻有活力,热爱文体事业,有一定的

6 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并且具有奉献精神。通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掌握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的素质和技能。村落文化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按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对室内场所定期开放,确保每天不少于8小时开放时间,对户外设施加强巡查管护,对设施功能不全或损坏的设施要予以修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参与活动的需要。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不断增强活力,促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运行。 要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载体,以文化活动带动文化设施利用率的提高。市级文化部门要建立健全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以“三送”(送戏、送书、送电影)为载体的文化下乡活动,逐步把临时性、分散性的援助帮扶转变为有组织、有制度、有保障的运转体系,使文化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村落文化宫要有计划地开展广场文化、老年文化、外来人员文化等文化活动。村每年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体活动6次以上,努力做到周周有文体活动,并确保每个村每年电影放映不少于12场,理论教育、文化艺术、科普知识等培训不少于2期,做到阅报栏定期更换,宣传窗(或黑板报)定期刊出。同时,积极推进村落图书室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读书活动,大力传播先进文化,村图书室要确保每年新增图书100册以上。

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以文化人才集聚人气、活跃农村文化阵地。加强村落文化员队伍建设,强化村落文化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和奖励;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

7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加强文化户建设,发挥文化户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评选出一批市级文化示范户和省级文化示范户;加强文体团队建设,发掘和培养多种门类的业余文体骨干,不断巩固壮大群众文体队伍,力争每个村有2支以上业余文体团队,人数20人以上;加强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市、乡镇(街道)、村三级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社区)和企业提供文化服务。

总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对文化设施的长效管理,充分提高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四篇:提高质量效益提升竞争能力

为建设实力新园、美好安徽努力奋斗

近年,面临经济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走质量强国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强国之道在于强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质量兴则企业兴,企业强则国家强。质量强企是质量强国的基础,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建设质量强国必须从质量强企做起。新园公司审时度势,顺应形势发展要求,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提升竞争能力为目标,制定系列强企兴省措施,为建设实力淮海、美好安徽努力奋斗。

我个人认为,质量强企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能够提供质量、性能优越的产品;二是企业拥有公众认可的名牌产品,并提供与产品相匹配的服务。新园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矿山输送和机械传动设备设计与制造的公司,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对优质产品、品牌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公司领导紧跟集团发展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在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平稳增长时期”的严峻外部环境下,制定了以下质量强企措施:

一、加强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效应

(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新园公司拥有经营管理部、技术中心和质检部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并由安监站牵头,持续推进6S精益管 - 1 -

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如今,6S管理已深入人心,员工们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内部试行模拟市场化生产模式,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进行严格监控,不合格产品不予接收,提高了职工自检、互检能力。2012年,6S管理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得到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与6S管理相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向精益化方向发展,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获得淮北市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些都得益于质量标准化的推进,与缜密精细的质量管控体系是息息相关的。

(二)注重产品过程控制,打造优质产品效能

提升产品质量是节约和环保的一种表现,如果不注重事前控制,生产中还要投入大量检验方面的人力和物力,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事后进行的弥补要比提前防范错误所花的代价大得多。为此,新园公司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关,节约成本。严把原材料、设备部件采购质量关,严格工艺流程,加强生产环节和过程控制,严格出厂质量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新园公司带式输送机厂以生产矿用皮带机为主,是新园公司的主导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各地:河南、淮南、陕西、内蒙、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业务范围远远不会这么广阔。在产品质量上,严把过程控制关,精益求精。在与西北煤机业务往来中,始终以顾客满意为宗旨,虚心接受对方专家在新园公司产品生产

过程中的每一项合理化建议,积极改进,在进步中求发展,最终圆满完成订单任务,并得到了后续深入合作的机会。

“产品如人品”,产品的质量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新园公司致力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就必须以海纳百川之心态,取精除糟,严格过程控制,精益产品效能,提升竞争实力。

(三)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品牌效应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固步自封、就停滞不前会失去活力、失去市场、失去未来。只有科技创新,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提高话语权;只有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标准,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多年来,新园公司以促进公司跨越式发展为中心,夯实技术工作管理基础,整合技术工作资源,培养技术人才队伍,通过技术模仿、技术转化吸收、技术吸收再提升、技术开放合作和技术自主创新等措施,促进传统产品技术升级,增强重点产品自主创新,巩固产品质量,铸就品牌效益。

新园公司干部与职工并举技术创新,呈现出全员参与的局面。几年来,不仅广大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密切合作、勇于创新,而且在一线员工中也涌现出许多小改小革和技改创新。如皮带机厂袁一矿旋转皮带,若不定模放样,就会增加焊接变形率,框架对接处几十个螺栓将无法纫准孔。金加工班职工主动研究图纸,使一直外购的1313滚筒压盖,实现了自主加工,并配套了钻模,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孔的定

位尺寸也更加精确。

创新步伐永不止,品牌效应永无界。不分身份、不论岗位的创新氛围,源源不断地供给新园公司新鲜的血液,使产品质量提升后劲更足,战斗力更强。

二、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协作能力

现行市场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唯有抱团取暖,加强团队建设,领导班子一条心,干部队伍一盘棋,职工队伍一股劲,共同致力于质量的提升工作,方能打造质量强企新园。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奉献,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素质高低。新园公司着眼于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要求标准及努力方向,为优质质量建设夯实基础。

首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高层领导带头创新风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做好“领路人”;中层干部转变作风,奋发有为,奉献为民,做好“带路人”;一线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做好“铺路人”。

二、强化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要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业务精通的管理团队十分重要。新园公司对干部的培养,既注重前期的提拔,更注重后期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公司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形成“岗位学习、集中培训、社会教育”的学习模式。通过夜校课堂、外送培养等形式,联合宿州技师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大学等院校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中层队伍管理力量。

三、昂扬

职工队伍。质量要提升,领导有谋略,还需要广大职工队伍来实现。新园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寓教于乐,增强员工质量意识。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手指口述、班前礼仪、技术创新等群众性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广大职工忠诚敬业、充满活力、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从上至下,呈现出一片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质量至上,强质量创效益的思想于企业中遍地开花,人人关心质量工作,人人参与质量工作,众志成城,共筑坚固质量堡垒。

三、比市场,总经验,强化管理模式

作为煤机行业,我们的客户目前多是煤矿企业,事关矿井安全生产,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靠什么来保证,靠系统的思维、精益的管理;靠合格的原料配件、规范的工艺工序;靠精良的技术装备、优秀的人才;靠细致入微的客服理念和追求卓越的品格。有许多企业,厂房不比我们宽敞,设备不比我们精良,但产品质量比我们高一筹,关键差别就在管理模式。

今年为了强化管理模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新园公司导入KPI绩效考核模式,注重解决目前管理系统存在的短板,质量与考核挂钩,量化与质化考核相结合。对开展好的单位,公司将给予经费支持,并组织其他单位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做到外比内学相结合,取长补短,走出一条具有新园特色的、促进集团和安徽省发展的强企之路。

省属企业主导产品的发展从一定层面上决定了一个省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新园公司坚定不移地以“提高质量效能 提升竞争实力”为发展中心,狠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敢抓敢管,推进省属质量工作的全面提升。

姓名:陈丹丹

身份证:340602198612232022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新园公司

电子邮箱:363780356@qq.com

电话:15956129613 邮编:234116

第五篇:提升课堂效益 提高教学成绩

一、落实教学洋思精神,提升课堂效益

1、宣传发动,制定方案

镇教委会议以后,我校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学习。第二天组织教师进行洋思经验交流学习。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教研组活动计划等。老师们记好学习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

2、调研反思、查找不足

学校结合实际调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并确立自己的课题。 经调查、学校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三个教研组,分别是语文组,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中“习题设计”的研究;数学组,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中“当堂达标”的研究;综合组,研究主题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性研究。

3、研讨整改、开展活动。

(1)、 学校从 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教研组内部进行诊断。诊断阶段主要是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角色定为、教学调控、创境激趣、分层教学、当堂达标等进行会诊,特别是教师存在的比较明显问题,要重点指出,责令教师必须改正。本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听评课评选。

(2)、 研讨阶段。每个教师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案,主要的任务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细节,怎样体现课堂教学实效,在诊断的基础上有专题、有重点、有目的在教研组、学校、教研会等各层面上进行研讨。本阶段主要活动是优秀教案的评选。

(3)、 汇报阶段。教师在自感比较成熟时或得到组内的认可情况下的展示过关的课堂教学。本阶段主要进行优质课的评选,并评出学校的教学标兵和教研标兵。

二、围绕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

2012年11月初我镇统一组织了期中考试,这一份期中考卷,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半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先具体分析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我校总体成绩位居全镇第三名,较上学期进步一个名次。就各年级来讲也都有较大的进步。尤其五年级总体成绩位居全镇第一名,一年级第二名,二四年级第三名,比较薄弱的是三年级第四名,六年级第五名。就教师个人成绩及来讲位居上游的有4名教师,尤其一年级数学全镇第一名,位居中游的有10名教师,位居下游的有3名教师,尤其是六年级语文位居全镇倒

一、倒二两名,值得我们思考。

二、本次考试暴露的问题及今后措施

(一)、语文学科

1、问题

从卷面分析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学得扎实。各年级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基础题考得很好,极少失分;但是,学生书写能力差,表现为速度慢、书写不规范;阅读、理解、审题能力差,对较灵活的题目和课外阅读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课外阅读积累面窄、量少,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习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卷面不够清晰,书写能力较差,审题不细致。如:可以看出教师平时作文指导方式单一,强调不够。

2、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在阅读、写作方面加强训练,强调多读多练,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

(二)、数学学科

1、问题

从卷面分析和反馈看,本次数学考试,大部分同学计算能力较强,得分较高。但是,部分同学由于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偏差,忽视应用,造成判断和选择题失误;习惯不好,审题、漏题、抄错题等造成失分;理解题中数量关系能力较差,胡乱应用。

2、措施

可以看出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须在今后教学中通过理解、比较、反复练习中获得提高。同时,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落实“学洋思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给老师讲题,给同学讲题,理清思路,弄清题意。还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试卷题量合适,难度适中,能覆盖所学知识,并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英语学科

这次只考了笔试部分。学生整体水平较好,但优差生两极分化相对较严重。这就要求教师今后继续加大对差生的帮扶力度。

(四)、综合学科

品社科学学科成绩之间的差距较大,个别学科成绩落后。今后教师之间加强研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三、学校总体整改方案

1、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这次测试做好分析,写好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反思,制定补救措施。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杜绝费时低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每堂课要做到教学堂堂清,不上无备课的课,克服惰性和随意性。二是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多种题形结合出现,及时批改反馈矫正、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

3、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要求每位教师设置科学的课内外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及时的辅导,提高及格率,抓好优秀率。

4、做好家校联系,通过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家校多联系配合,不让学生沉迷电视、网吧、游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各科教师都要重视,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时间练字,并且要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

总之,只要我们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明确责任,按“理直气壮抓课改、扎扎实实抓常规、不遗余力提质量、兢兢业业讲奉献”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上一篇:泰国旅游攻略大全下一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