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太阳和月球练习

2022-09-30

第一篇:第3节太阳和月球练习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3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了解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相关图表,并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

学习了这一节,使学生树立一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借助三球仪、自绘图或挂图,并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投影仪、图1.9、1.

10、1.11投影片或挂图、自绘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知道,太阳、月球是距离地球比较近的两个天体,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与这两个天体有关,如昼夜的形成与更替、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海水涨潮落潮等。太阳对地球更重要,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那么,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讲授新课]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教师引导、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它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很高,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思考:

(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2)太阳辐射(能)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教师提问、解释)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具体来说,是由4个氢原子核转变为1个氦原子核的核聚变过程中转化成的,可表示为:4H→He。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却是相当大的。具体表现在: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学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为什么要划分五带呢?因为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纬度不同,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一样的。如

热带一年中太阳可以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寒带太阳高度很低,并且有长时间的极夜,所以获得的热量最少。对于整个地表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和洋流,我们将在第

二、三单元做详细介绍,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引导学生读图1.5,简要给学生解释、说明,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青藏高原南部与四川盆地处于同一纬度,为何前者属丰富区而后者为贫乏区呢? (学生活动) (教师问)我国西藏的省会拉萨有一别称,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答)号称“日光城”。 (教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称呢?

(学生答)因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天空中云量少,所以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称为“日光城”。

(教师评价、再提问)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看来初中地理学的很扎实。同学们知道新的直辖市吗?它也有个别称,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答)重庆市,有我国的“雾都”之称。 (教师问)为什么这个地方一年中多雾呢?

(学生答)这个地方海拔较低,并且距海较近,再加上处于四川盆地中,周围地势较高,所以一年中阴雨天多,天空中经常阴云密布,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

(教师归纳)好!分析的很透彻。四川盆地虽然与青藏高原处于同一纬度地带,但因海拔高低不同,造成很大的气候差异,导致近地面的光照条件相差悬殊。可见,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是否丰富,不但与所处的纬度有关,还与当地的地形、气候也有关系。

(承转、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创造了光明,给人类送来了温暖,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烦恼。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科学家长期观察发现,太阳大气经常在变化,有时甚至是非常剧烈的。天文学上就把太阳大气的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它的类型很多,但最主要表现为两种: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黑子、耀斑?黑子为什么“黑”?它们出现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学生活动) (教师问)黑子、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呢?

(学生答)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 (教师问)黑子为什么“黑”呢?

(学生答)是温度的差异造成的。由于黑子本身的温度比较低,而太阳表面其他地方的温度较高,所以就显得暗一些,看起来较“黑”。

(教师问)它们出现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学生答)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和耀斑几乎是同时出现的。通常,黑

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爆发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

(教师问)我们怎样来观测太阳黑子和耀斑呢?

(学生答)因为太阳的光线很强,不能用眼睛直接去观测,需要用深色的太阳镜或制作墨镜片连续定时观测,至少一周时间。

(教师归纳)同学们平时的课外知识掌握的还不少,需要发扬下去,持之以恒。

(过渡、承转)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

(教师板书并出示图1.9投影片或挂图) (1)年降水量的变化

(教师分析、讲解)该组图上中下三部分表示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太阳黑子的相关性。每部分图中的两条曲线,红色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蓝色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图下问题先自己分析、思考,或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每个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如12测站两者全部为正相关(两条线基本重合、一致),22测站两者全部为负相关(两条线呈分离状态),36测站的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仔细分析可看出,两者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即与太阳黑子、耀斑出现的周期是基本上一致的。

(引导、过渡)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气候有影响,而且对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地球磁场也有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课文来了解(教师板书)。

(2)干扰电离层 (3)扰动磁场 [课堂小结]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做好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课后作业]

1.下列物体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一闪即逝的流星

B.拖着长尾的彗星 C.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D.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和尘埃 答案:D 2.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恒星 答案:B 3.与银河系级别等同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星系

D.总星系 答案:C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B.有固体表面 C.有自然卫星

D.有生命物质 答案:D 5.有关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是由氢和氧为主的气体组成

B.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 K 答案:C

6.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

) A.雷达本身的故障

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 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

D.太阳活动 答案:D ●板书设计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篇:第三节 太阳和月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大小、形状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地理部分的内容很感兴趣,相对于前面的物理内容要简单有趣一些,,上课回答问题和讨论都很积极,这节课可以充分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球表面概况和环形山的形成。

难点:利用月球的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教学过程]: 导入:

月球特别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由一首描述月球的诗句,引入新课。 [新课展开]

谈谈你印象中的月球?

一.月球大小

阅读课本P129有关月球一些数据,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这些数据,对于月球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2、月球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却大小相似呢?

二.月球的表面概况

观察太空拍摄的月球照片,并讨论分析。

阅读课本指出月陆和月海非别代表什么地形,讨论环形山的形成。 小结:月球表面概况 亮区:高原和山脉(月陆)

暗区: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环形山(月坑) 三.月球表面景观和地球的不同

阅读四副漫画,讨论后请同学说出它们的含义

总结出月球表面景观和地球的不同,得出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而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阅读一篇日记(课件),如果你是小明的老师,看到这篇日记,你能指出他的幻想哪些目前不能实现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思考:如果要设计登月宇航员的宇航服,你认为应该考虑在月球上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 四.人类探月的足迹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了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思考:我国有没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 中国的探月足迹: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月球 总结:如果你是月球,你会怎样介绍自己? 作业:作业本A

第三篇: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第二课时教案

【重点】月球的表面状况

【难点】

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

教学器材:相关图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吗?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设问:你知道月球是怎样围着地球转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样?

活动:一个学生面对面的围着另一个学生转一圈(两个学生都在转)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在地球上是永远都看不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月球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月球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月球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

1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月球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设问: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离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1/400。

计算:一架时速为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月球表面

边展示图片边提问

设问:①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传说与月貌有什么关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③登月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们累吗?他们在月球上说话为什么还有用无线对讲机?

④在月球上为什么会发生书P42图2—21中的这些现象?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设问:人类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哪个星球?

交流: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人类登月的情况,你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吗?你认为人类发展登月技术有何意义?

教案点评: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查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交流,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文学和空间学的发展。

第四篇: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

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激趣诱思】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

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

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

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无绳电话

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

[自学提纲]

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发射电磁波是为了利用它作为传递信号的载体,正如放飞信鸽是为了用信鸽来传送信件一样。无线广播的信号由广播电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

如图所示是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在电台,播音员的声音首先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传向各地。这就如同将信缚到了鸽子身上,飞鸽携带信息飞向各地相似。

这里无线电广播传递的是声音。在电台先要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如同家鸽只能缚上信纸而不能携带口信(人可传话)。但电信号较弱不能直接用来发射,所以要加到高频(载波)上,这样才能传播得远。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收音机

[精讲点拨]

如图是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是接收电磁波的。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都变化成声音是嘈杂的,所以收音机要选台接听,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线路再把“声音信号”从中取出,如同摘下飞鸽身上的信件,然后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这样我们就真正接收到了声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对比,把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比喻成信鸽送信,类比可以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

[自学提纲]

通过阅读课本155页,完成展示的内容:

.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电视用________同时把________信号发射到四周空间,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高频电视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把它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精讲点拨]

.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电视台

电视台与广播电台相类似,是负责发射信号的,但是电视台的发射不仅有声音信号,而且还多了图像信号,因此电视台的发射装置多了摄像机,摄像机就是将图像信号变成电信号的装置。

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电视机

电视机与收音机相似,它是负责接收信息的装置,是接收声音与图像信息的装置,因此电视机比收音机先进。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接收到的信号接收下来,声音由收音部分完成转换,图像部分由显像管还原成图像。

.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移动电话,我们俗称"大哥大",是目前最先进的个人无线通讯设备。

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相当于一个收音机,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无线电波可以遍布空间的任何角落,所以可以随地接收。

手持电话由于体积很小,发射及接收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跟电话交换机相连。靠基地台的帮助能把移动电话的微弱的信号放大,从而再与外界进行联系。为保证通话的质量,必须建立较多的无线电台进行信号的传递。这种基地台经常要建在高处,因此城市中高大建筑上常常见到它的身影。

2.无绳电话

还有一种可以移动的电话,叫做无绳电话。无绳电话是普通电话和移动电话结合的产物,它的主机和手机(子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主机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手机如同移动电话,但基地台功率太小,所以离的不能太远,只能在主机附近大约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工作。

[自学阅读]课本“科学世界”

.什么是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2.在VcD和电视机上找出音频和视频的插孔,练习用线将其连接起来。

阅读课本内容并填空:

.广播电台、收音机

2.无线电波、电磁波、

声音信号。

归纳总结:

.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

2.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3.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观看多媒体并听讲解:

高频载波携带信息传出是第一步,我们在家里打开收音机收听是第二步.信号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完成。飞鸽飞到的目的地如同收音机,但仍要有人将信从飞鸽脚上取下,并读出来。

【类比】

.天线接收是把所有的送信使者都接了下来;2.选台就是看到带有你所需要信件的使者;3.解调就是把信件从使者身上解下来;4.扬声器就是把开信件打开了,我们了解了相关信息。

阅读并填空:

.电视台、电视机

2.电磁波、图像信号和声音

理解电视信号的发射过程: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并经音频放大器放大,这两种信号电流进入发射机加载在高频振荡电流上调制为高频视信号和声信号振荡电流,然后进入发射天线,发射出载有视信号和声信号的高频电磁波。

理解电视信号的接收过程: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经接收机——选台把载有视信号和声信号的高频电磁波变成电流、并解调检取出视频电流和音频电流,视频电流由显像管经视频放大器放大然后还原成图像,音频电流经音频放大器放大由扬声器转换成声音.

学生说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区别:两种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同,固定电话靠电流来传递,而无线电话(移动)靠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

从声音信号传播的途径来看,手持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无绳电话、小灵通这几种通信工具有什么区别?

两部手持移动电话之间通话,声音信号完全由电磁波作信号载体;固定电话之间通话,则完全由导体中的电流来作声音信号的载体;两部无线电话或小灵通之间通话,信号载体先是电磁波,再是电流,最后又是电磁波。若是不同的通信工具之间通信,则情况可能更复杂。

学生看书后回答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1)

【家庭作业】

完成课本15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2.接收。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2.接收。

三、移动电话

.基地台;2.无绳电话。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电磁波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而低频电流、高频电流、调制、解调等名词专业性较强,教师讲不明白,学生也听不明白,利用类比的方法把广播的过程中用送信的情景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传送信息的模型。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教学中如果直接讲解广播电视发射和接收原理学生会一头雾水,听不懂,要从生活中听广播、打电话学生知道的生活现象着手,通过类比渗透其工作原理,这样接受会自然、顺畅。

附件1:达标检测

.下列有关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信息发射、传递、接收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它们的发射、接收过程类似

c.在发射过程中,都要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

D.移动电话和收音机、电视机一样只有接收功能,没有发射功能

2.能把声信号和图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是()

A.扬声器和摄像机

B.话筒和摄像机

c.话筒和显像管

D.扬声器和显像管

3.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

A.选定某一频率的电台信号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

c.把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D.把声音信号从高频调制信号中检出来

4.小明、小红、小云、小月四位同学在一块儿议论移动电话的话题,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每一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无线电台,可发射无线电波

B.每一个移动电话都能接收空中的无线电波

c.甲与乙可以直接通话,说明移动电话甲发射的无线电波直接传到了乙处

D.移动电话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手机

5.我国是手机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手机之间通过_________进行通讯;在真空中它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m/s。

答案:1.D

2.B

3.A

4.c

5.电磁波;3×108。

第五篇: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教案

《太阳和月球》指导教学书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一备课组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a、80%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b、80%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和环形山。

C、70%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太阳活动和月球表面及环形山

难点: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

图片: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

是什么呢?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学习

(一)自学一

自学内容:P127-129“太阳”(5分钟)

自学提示:

1、找出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找出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

知者加速:

思考:假如没有太阳,地球将是什么样子?

生活中,太阳能的应用例子

(二)互帮一

•提示:时间5分钟。起立交流。

1、太阳的直径大小,表面温度,中心温度,日地距离。

2、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3、什么是太阳活动,有哪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些部位呢?

(三)释疑一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太阳

(四)自学二

自学内容:P129-131(5分钟)

自学提示:

1、了解月球的大小、表面特点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2、阅读图4-7,找出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3、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测。

知者加速:

飞行器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天?

(五)互帮二

提示:时间5分钟。起立交流。

1.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_____,但看上去大小却是相似,原因是_____

2.月球表面明亮部分的地形是_____,阴暗部分的地形是_____分别称为____、______.

3.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

4.议一议:月面景观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六)释疑二

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老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

讲解内容预测:月球

四、当堂检测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上一篇:大自然的启示作文5篇下一篇:公司财务工作计划4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