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2024-04-16

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通用6篇)

篇1: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第二章杂交改良技术 第三节选配

《畜禽繁殖与改良》复习题三

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选配

2.同质选配

3.异质选配

4.近交

5.纯种繁育

6.杂交繁育

7.亲缘选配

8.近交系数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写“B”。)

1.选配就是选出优良的公母畜禽让其自由交配。()

2.选配实际上是一种交配制度,是对畜禽的配对加以人为控制。()

3.采用基因型相同或相似的个体进行交配,会增加后代中纯合体的比例。()4.异质选配专指选择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畜禽交配。()5.父女或母子或全同胞交配近交系数为25%。()6.近交害处多,所以非育种不要采用近交。()

7.近交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8.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杂合。()

9.近交往往使隐性有害基因纯合而表现出有害性状。()

10.在育种的初期往往采用异质选配,当出现理想类型以后往往采用同质选配来加以固定。()

11.可以通过近交使优良性状的基因纯化,从而使其能够准确地遗传给后代。()12.一般在培育新品种过程中,当出现了符合理想的优良性状后,往往采用异质选配加近交以固定优良性状。()

13.决定有害性状的基因大多数是显性基因。()14.要使有害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降低,必须及时淘汰带有有害性状的个体。()15.严格淘汰就是将不合理想要求的、生产力低、体质衰弱、繁殖力差、表现出有

退化现象的个体严格淘汰。()

16.选配能够创造必要的基因,为培育新的理想型创造条件。()17.选配实际上是一种交配制度,是对畜禽的配对加以人为控制。()18.同质选配就是选择品质相同的公母畜禽交配,以期获得相似的优秀后代。()三.单选题

1.在畜禽育种中,一般把采用连续4-6代的全同胞交配或半同胞交配建立起来的品系叫做()A.单系B.近交系 C.群系D.专门化品系

2.品系繁育的作用是________。()

A.加速现有品种改良B.促进新品种的育成C.充分利用杂种优势D.以上都对

3.下列有关品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成员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具有同共的优良特点C.遗传性稳定D.都是高度近交的个体 4.近交的害处是()

A.固定优良基因B.暴露有害基因C.降低群体均值D.B和C

5.近交一般是指______代以内双方具有共同祖先的公母畜禽交配。A.1B.3C.5D.6

6.下列哪两项是经常利用育种手段。()

A.选种、选配 B.选种、调教C.选配、调教D.饲养、调教 7.农谚“公畜好,母畜好,后代错不了”是指育种中的()A.同质选配B.异质选配C.近交D.远缘交配

8.“三年一换种”、“异地选公、本地选母”都总结了商品场和一般繁殖场和一般繁殖场对什么的运用。()

A.血缘更新B.加强饲养管理C.严格淘汰D.近交 9.有微小缺点的系祖,应该允许使用一定程度的_____方法来弥补系祖的不足。()A.同质选配B.异质选配C.近交D.杂交 10.下列哪种方法能创造必要的变异。()A.选种B.选配C.近交D.培育

11.全同胞个体交配,其后代近交系数为()A.0.125B.0.25C.0.5D.1

12.半同胞个体交配,其后代近交系数为()A.0.125B.0.25C.0.5D.0.625

13.表兄妹或堂兄妹个体交配,其后代近交系数为()A.0.125B.0.25C.0.5D.0.625

14.近交程度的大小一般用什么来衡量和表示()

第二章杂交改良技术 第三节选配

A.配合力 B.杂种优势值 C.近交系数 D.杂种优势率 15.计算近交系数可以用什么公式()

A.莱特公式B.布莱曼公式C.回归公式 D.西格玛公式

四.填空题

1.一般在育种初期,多采用___________选配,当在杂种后代中出现理想类型后,转

为__________,这样可以加快育种的进程。2.近交程度最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配,近交系数是

_______。

3.一头家畜是不是近交个体,主要看它的系谱中父母双方有没有__________。4.近交衰退是指由于近交,家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有关的各性状都有没同程度的下降。

5.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有、、和。6.近交的遗传效应有____、___、________。

7.选配实际上是一种____,是对畜禽的配对加以人为控制,使 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可使___________更好地重新组合,促进畜群的改良。

五.简答题

1.图表说明选配的种类。

2.简述选配的意义。

3.简述选配的基本原则。

4.简述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的关系..并说明二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5.防止近交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6.简述异质选配的两种方式。

7.怎样理解“近交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有利的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8.俗语说“优配优,优更优”;“公的好,母的好,后代错不了”。说明了家畜选配中哪一种选配类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9.写出计算近交系数的公式,画出祖孙交配的横式畜禽系谱并计算其近交系数。

篇2: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满分100分,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叶绿体 2.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苷、碱基和磷酸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A.5、2、8 B.4、2、2 C.5、2、2 D.4、4、8 4.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A.核糖 B.含氮碱基 C.脱氧核糖 D.氨基酸 5.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RNA C、DNA或RNA D、DNA和RNA 6.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1种

B、8种

C、4种

D、5种 7.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个细胞中 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8.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只有4种

9.观察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B.调节染色液的pH C.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10.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4 11.有人分析了一种有机物样品,发现它含有的元素有C、H、O、N、P,该样品很可能是()A.脂肪 B.氨基酸 C.核酸 D.葡萄糖

12.下列关于SARS病毒所含核酸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B、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C、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D、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1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能运用的原理是()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分布 C.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同时可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DNA、RNA,由此说明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4.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A.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C.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D.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15.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水解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应该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水解DNA 1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 17.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B、两种核酸中碱基都相同 C、两种核酸中的五碳糖不相同 D、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18.DNA分子片段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种类数最多()A、1种 B、5种 C、6种 D、8种

19.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等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20.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B.以上物质均可以利用特定的试剂,通过显色反应进行鉴定 C.以上物质均可以作为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 2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22.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五种 B.a属于不能水解的糖,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C.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四种

23.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A.a是核糖,b则为核苷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糖

二.非选择题 .(9分.每空1分)DNA 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样品中提取的 DNA,与罚罪嫌疑人的 DNA 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1)DNA 侦破的准确率非常高,原因是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储存在 _____ 中,而且每个个体的 DNA 的 ___________ 各有特点。

(2)DNA 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是细胞内携带 ______ 的物质,它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核酸包括 ______ 和 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25 .(16分.每空2分)在“验证 DNA 和 RNA 的分别实验”中,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原因是 ______ ;将口腔上皮细胞浸到质量分数为 0.9 %的 NaCl 溶液中的目的是 ______ ;用质量分数为 8 %的盐酸水解的目的是 ________。在将涂有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加热时要时刻注意 ______ ;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 _______ 冲洗 10s,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我们用人口腔上皮细胞来做“验证 DNA 和 RNA 的分别实验”,也可以用植物细胞来做,但如果用植物细胞则要选择 ___________ 的细胞,是为了 ___________。

26.(6分.每空1分)

(1)A是由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2)单体B的名称是_________,分子B含有的糖是_________。C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3)D、E在细胞中的分布可通过染色来观察,在显微镜下物质E被___________染成______色。

答案:

1.答案:B解析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2.答案:B解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的。

3.答案:A解析DNA的含氮碱基由A、G、C、T,RNA的含氮碱基由A、G、C、U。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有4种核糖核苷

4..答案:B解析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组成的酸。5.答案:A解析凡是有细胞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6.答案:D解析 DNA的含氮碱基由A、G、C、T,RNA的含氮碱基由A、G、C、U。因此核酸共有的含氮碱基5种

7.答案:C解析蛋白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8.答案:B解析A项有少数RNA的遗传物质是RNA,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不同生物的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且DNA是生物大分子,由成千上万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9.答案:B解析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颜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10.答案:C解析大豆细胞中核酸由DNA和RNA两种。A、C对应有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T只对应脱氧核糖核苷酸

11.答案:C解析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C、H、O,氨基酸的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

12.答案:D解析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含氮碱基由A、G、C、U,五碳糖为核糖。

13.答案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其原理是利用甲基绿和毗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前者使DNA呈现绿色,后者使RNA呈现红色,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剂对细胞染色,根据颜色变化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14答案B解析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DNA主要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在细胞质中

15.答案D解析该实验要观察DNA和RNA,所以目的不能是水解DNA 16.答案C解析A项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应混合使用,且要现用现配,其中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B项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要用蒸馏水缓水流冲洗10s,冲去多余的盐酸后,再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后,才可用染色剂染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C项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便于观察绿色和红色在细胞中的分布。D项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应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17.答案C解析A项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B项DNA的含氮碱基由A、G、C、T,RNA的含氮碱基由A、G、C、U,C项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项中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18答案C解析彻底水解后的物质不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而是核苷酸继续水解形成的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不同的碱基,因此得到的产物有6种。

19.答案:C解析:乳酸菌虽然和植物细胞一样有细胞壁,但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

20.答案:B解析: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功能各不相同,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糖类中的还原糖、淀粉可分别通过斐林试剂、碘液进行鉴定。脂质中的脂肪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可通过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脂质中的性激素可用于调节生命活动。蛋白质可以作为酶、激素等起到催化和调节的作用,可通过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核酸中的RNA有些可作为酶,催化反应的进行,且可以通过吡罗红试剂进行鉴定

21.答案:C解析: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主要是考查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①在配制时首先将吡罗红甲基绿混合粉剂溶解,最后得到的染色剂中既有甲基绿,又有吡罗红。

②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开,利于甲基绿染色,并不是分解DNA,否则就观察不出DNA分布状况。

③酒精灯烘干临时装片的目的是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包括DNA、RNA等。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此实验中使用盐酸时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甲基绿染液只能使DNA分子着色,所以观察不到呈绿色的染色体。

22.答案:D解析: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五碳糖)构成了化合物b(核苷酸),b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可代表核糖,也可代表脱氧核糖。幽门螺杆菌体内既含有核糖核酸又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共含有A、T、C、G、U五种碱基。

2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核酸的构成层次及对应关系。

24、答案:,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分子中,而且每个个体的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有特点。

答案:(1)DNA RNA 脱氧核苷酸序列

(2)遗传信息 组成 DNA 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四种,但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

(3)DNA R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25、答案:防止混杂食物碎屑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有利于观察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 DNA 和染色剂的结合

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缓水流 细胞被水流冲走 浅颜色 防止深颜色反应被遮蔽 26.答案:

篇3: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现在新课程的使用已全面铺开。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 高中地理新教材 (湘教版) (以下简称地理新教材) 中有大量的“活动”内容, 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解决。我们知道, 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但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身学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 教师是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外因, 而学生是其学习成绩变化的内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毫无疑问, 学生就处于主体地位。尤其是随着新教材的使用, 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而且,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也是目前发展均衡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 如何发挥学生在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就成了目前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三年来使用地理新教材的比较成功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做法, 与同行们商榷。

二、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1. 让学生“占有”课堂。

从地理新教材的结构来看, 插入了大量的“活动”内容, 或“探究”、或“阅读”、或“实践”、或“思考”。例如, 必修I当中的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运动”一节, 这些内容大致占到了该节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其中这一节当中, “探究”和“实践”活动所占的比重更突出。且大多是地理学科的重难点知识。例如, 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线速度、角速度的计算;昼夜更替的成因;某地的经度计算;时区、区时的有关计算;日期的判定;日照图的绘制及昼夜长短的判定;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所有这些要通过“活动”来解决, 就必须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学习地理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因此, 教师必须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 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地理的相关问题。

2. 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现代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当是学, 而不是教, 承认理解应当是学习的目标, 因此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主张应当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在教学目标上, 丰富性教学强调从多维度、多层面完整地把握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来预设和实现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在地理新教材中插入的“探究”活动, 是地理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并培养他们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地球自转”处插入的关于“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的“探究”活动。其中第2个问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太阳日;以恒星为参照物, 称为恒星日。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 并根据已学的知识, 以太阳日为标准, 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时多少分, 将结果填入下表。”并且课本还配有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和相关表格。在这里, 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有关问题去思考和发现结论,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但教师可以在这里设计相关问题来进行调控, 并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参考答案:

(1) 请说出该问题有哪三个要求? ( (1) 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 (2) 根据已学的知识; (3) 以太阳日为标准) 。

(2) 请结合“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图”, 说明太阳日和恒星日形成的情形并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有什么差异? (从插图上来看, 一个恒星日里, 地球上的点P随地球自转了一周即3600。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当地球上的点P随地球自转而形成一个太阳日时, 显然, 地球自转的角度已超过了3600, 这样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就小于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 。

(3) 以太阳日为标准, 看看表格中给出的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多少?这时怎样去计算一个恒星日约有多少时多少分? (从表格可以知道,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根据对星空的观测, 若在不同时间, 要观察到同一星空, 日期要推迟15天, 同时时间点要提前1小时。即第二天要比第一天提前4分钟。也就是说, 一个恒星日要比一个太阳日短4分钟, 这样一个恒星日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的时间长度为24时-4分钟=23时56分钟。也找到了一个太阳日里地球自转的角度是360059/。) 这样, 使学生了解了结论的产生过程, 并容易理解和掌握结论。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3.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课文中插入的“阅读”内容, 一般是课本的重点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如果设计成具有层次的相关问题, 就不仅能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同时, 还能有利于他们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例如, 关于“地方时”这部分知识的“阅读”, 让学生结合地球自转情境去品味东早西晚所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在这里, 可以把它设计成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阅读”: (1) 什么是地方时? (2) 经度与地方时有什么关系? (3) 如何定量地分析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由浅入深地去“阅读”这部分内容时, 不仅感觉不到它的枯燥无味, 而且还较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效果。

4. 让学生及时地去参加“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所在。作为学生, 除了在教室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外, 在教室以外的其它地方, 也可以获得许多知识。从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看, 插入了相当多的“实践”活动。例如, “地球自转”部分的“动手演示昼夜更替”、“用观测日影的方法, 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以及使用地球仪或其它地球模型和手电筒来探讨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及时地在适当的地点去做。尤其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 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这个活动, 需要学生在学了相关内容之后到教室外去做。从课本内容的编排来看, 这个活动安排在课本中“地方时”这个“阅读”内容之后。可以说是为求证“地方时相差多少导致经度相差多少”而设计的。该问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及时地让学生结合课外实践去验证。且在晴朗的白天, 在教室外去按步骤做。让学生的全身心完全动起来, 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获得这方面知识。这样就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经度分布的知识和东早西晚的时间观念, 算出当地的经度约数, 从而达到突破难点, 掌握计算某地经度的方法的目的, 还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提高他们预测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三、需注意的问题

1. 时间分配要合理。

上述所进行的“探究”、“阅读”、“实践”等适宜于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作用的各环节, 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同时, 在哪一个知识点之后进行哪一个环节, 都需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否则, 就不利于相应知识点的拓展或巩固, 也就不利于学生相应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 在探讨“如何归纳求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通用公式”这个问题时, 不仅要注意到需要一个较长一点的时间, 还要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探究应放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地球的公转, 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之处。

2. 教师要当好向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的。这就是说, 在学生自主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当好向导。这就如在旅游区当导游一样。把学生从一个问题引向另一个问题。但每一个问题是什么, 如何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去确定了。很显然, 这里涉及的就是教学方法问题。正所谓教而得法, 事半功倍。可以说, 发挥学生在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是以一定适当的教法为载体的, 而教法的确定必须以教材为前提。例如, “区时的换算”部分的第三个问题, 即“从上述计算结果中, 可以看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试提出一些具体方案。”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 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就是待他们产生“愤悱心理”时, 再去开导他们, 进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采用两种方案即: (1) 跨00经线, 不考虑日期的方案; (2) 跨1800经线, 考虑日期的方案。这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的思考, 就把这个难点解决了。

参考文献

[1]褚绍唐, 孙大文.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2]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11) .

篇4: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2011版)对“水的净化”的要求:(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蒸发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介绍了硬水的危害、过滤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蒸馏水的制作原理。

学生对水很熟悉,对饮用水的来源也有耳闻,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树立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水净化方法及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杯从大运河中取来的水。

自来水厂从大运河中取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我们能喝的自来水。其中处理的过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亮标】

刚才“学习目标”中提到了一些净化水的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49-51,了解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

【活动一】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把大运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掉。

对比每组得到的滤液,引导学生交流过滤时的操作心得,小结过滤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详见教材P50“方法与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过滤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学生先动手实践,再提醒规范,能加深对相关操作要领的理解。)

【活动二】

播放视频,了解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探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大相关影像,现象明显,印象深刻。)

【活动三】

过滤得到的水中还有有色、有臭味的物质,该怎么办?

向装有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红墨水,振荡,倒出液体,与红墨水颜色比较。

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汤勺活性炭的内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设计意图: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没有实验操作要领,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思考: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时还要通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目的是什么?

家中常常把自来水煮沸后再喝,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氯气消毒,水煮沸软化、杀菌包含的知识比较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过程也是净化水的方法即可。通过煮沸水时产生的现象,引出硬水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硬水?怎样检验硬水?硬水有哪些危害?

介绍软水。提醒: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含钙、镁的物质的水。

【活动四】

小组合作: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前给每组准备两瓶没有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氯化钙溶液,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装有肥皂水的滴瓶,试管。

汇总每一组的实验结果,提醒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关于硬水的概念、检验方法、危害,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关键是学会操作,感知实验现象。)

【活动五】

小组合作:用玻璃棒蘸取活动四中检验出来的软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

提醒学生:软水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纯净的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来。

如果把蒸发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就得到了蒸馏水。蒸馏装置如下:

蒸馏水是软水吗?

(设计意图:在探究软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的同时,了解蒸发操作。认识蒸发装置、蒸馏装置。)

【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净化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展示课堂开始出示的运河水,用“生命吸管”直接饮用。出示生命吸管的构造,思考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命吸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篇5:第二章第三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蛋白质溶液中参加甲醛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加水又溶解

B.石油的裂化和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C.脂肪通过氢化反响得到油

D.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可通过缩聚反响合成油脂

2.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这三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均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均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蛋白质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                     D.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响

3.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氨基酸能与酸、碱反响生成盐

B.葡萄糖和蔗糖的官能团种类完全相同

C.乙醇和乙醛可用银氨溶液进行鉴别              D.氢键既影响有机物的沸点,又影响有机物的空间结构

4.科学防护对预防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

nm,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之间

B.制作防护服和口罩的无纺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C.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二氧化氯泡腾片可用于水处理

5.在以下物质中①K2SO4②HCHO

③MgSO4

④Hg(NO3)2⑤NH4Cl

⑥KOH,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6.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消毒药,关于它的消毒原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溶解细菌             B.氧化细菌,使蛋白质变性           C.使细菌缺氧而死             D.使细菌缺水而死

7.以下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错误的选项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8.以下各组物质都属于醇类,但不是同系物的是()

A.C2H5OH和CH3-O-CH3                                      B.和

C.CH3CH2OH和CH2=CHCH2OH                         D.CH2OHCH2OH和CH3CHOHCH2OH

9.有关糖类物质概念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

B.糖类是具有

Cn(H2O)m

通式的物质

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多羟基醛    D.淀粉是一种白色粉末,本身没有甜味

10.以下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李比希提出基团的概念,维勒首次用无机物合成尿素,突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界限

B.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是一种饱和烃,很稳定

D.淀粉的糊化作用和鸡蛋清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出现沉淀的现象均属于化学变化

11.工业排放的对苯二甲酸回收困难,经研究采用ZnO为催化剂,催化脱羧制备苯,脱羧反响机理如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过程(1)中断开O—H键需要吸收能量

B.过程(2)中断开C—C键,形成C—H键

C.对苯二甲酸在脱羧反响中被复原为苯

D.ZnO能降低对苯二甲酸脱羧反响的焓

1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都与化学变化有关

B.苯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的液体

C.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属于同分异构体

D.向鸡蛋白溶液中参加浓的Na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13.山梨酸是应用广泛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如图,以下关于山梨酸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分子式为C6H8O2

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

Br2发生加成反响

C.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可与醇发生取代反响

14.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以下有关香叶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响也能发生取代反响

15.鉴别植物油和裂化汽油的符合题意方法是〔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水,振荡

16.乙酸和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以下关于乙酸和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金属钠能和乙酸、乙醇反响,且都属于取代反响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响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响属于取代反响。

二、综合题

17.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由大豆加工出来的食品很多,深受人们喜爱。请答复以下问题:

〔1〕我们所吃的豆腐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字母)。

A.凝胶

B.蛋白质

C.脂肪

D.淀粉

〔2〕点豆腐所采用的凝聚剂是

(填写字母)。

A.石膏

B.硫酸钡

C.氢氧化钠

D.硫酸

〔3〕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字母)。

A.氨基酸

B.蛋白质

C.多肽

D.糖类

〔4〕大豆中含有一定量的酯类。该液态酯类的水解产物是丙三醇(俗称________)和________,其分子结构中________(填“有〞或“无〞)碳碳双键,丙三醇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18.乙醇(CH3CH2OH)既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用乙烯制备乙醇,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

=

CH2

+

H2O

→加热,加压H2SO4

CH3CH2OH

该反响属于________反响(填“加成〞或“取代〞)。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乙醇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3〕为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学生向试管中参加3

mL乙醇,将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插入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外表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乙醇具有________性。

〔4〕萃取是物质别离的一种方法。某学生拟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Br2,判断该方法是否可行: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19.苏丹红一号〔sudan

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苏丹红一号〕

〔苯胺〕

〔2-萘酚〕

〔提示:

可表示为

〔1〕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__。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________。

〔A〕

〔B〕

〔C〕

〔D〕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响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C8H6O4),1mol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响可放出二氧化碳44.8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响只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两种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E与碳酸氢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假设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12H14O4的新化合物,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响类型是________。

20.甲酸〔HCOOH〕和乙酸为同系物.在实验室里常用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制取少量一氧化碳,现用甲酸与乙醇反响制取甲酸乙酯来验证甲酸具有能发生酯化反响的性质,装置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生成甲酸乙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假设甲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是16O,那么两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响一段时间后,有________种分子含有

18O.

〔2〕烧瓶中最可能发生的副反响的产物为CO和H2O,该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长导管b的作用是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导管b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与大气相通.

〔4〕制得的甲酸乙酯中常含有杂质,通常可用________〔填一种试剂的名称〕把甲酸乙酯别离出,过程中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_.

〔5〕生成甲酸乙酯的反响是可逆反响,以下描述能说明乙醇与甲酸的酯化反响已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甲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甲酸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甲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③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正反响的速率与逆反响的速率相等

⑤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甲酸.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B

7.A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D

15.B

16.C

17.〔1〕B

〔2〕A

〔3〕A

〔4〕甘油;高级脂肪酸;有;

18.〔1〕略

〔2〕略

〔3〕略

〔4〕略;略

19.〔1〕C15H12N2O

〔2〕〔A〕〔B〕〔C〕

〔3〕碳碳双键、醛基

〔4〕、;

〔5〕;酯化反响

20.〔1〕HCOOH+CH3CH2OH

→△浓硫酸

HCOOCH2CH3+H2O;3

〔2〕HCOOH

→△浓硫酸

CO↑+H2O

〔3〕保持内外压强平衡兼起冷凝回流的作用;不能

〔4〕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分液漏斗

篇6:第二章第三节 深层降水

深层降水是指因深基坑开挖,使下部承压水顶板以上的土层变薄,如果承压水层顶板以上土层,减薄到其自重不足以与作用在承压含水层顶板上的水头相平衡时,即发生基坑突水。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必须采用降低下部承压水头的措施。深层降水降低下部承压水水头,不但含水层会发生变形,而且必然会引起顶板以上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别是上部的软土层,引起土体变形,这对附近一些特殊建(构)筑物及管线的影响不可忽视。

上海的深层降水,是随着基坑开挖深度不断加深,而为工程界所逐渐认识的。1985年,浦东煤气厂过江管线嫩江路竖井在开挖到25米时,基坑底部土层裂开,大量地下水与粉细砂涌入坑内,连续墙下沉,为防止事故扩大,不得不向竖井内灌水,施工中断。经上海勘察院打井5口,抽水降低承压水头后才顺利开挖,干封底,压重完成后终止降水。至此,深基坑施工的深层降水,才普遍为上海工程界所重视。来源:

1985年,上海勘察院承担了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2、4、7号竖井施工的深层降水工作。这些竖井分别连结浦东、浦西过江输水管线顶管工程的施工井和接收井,位于南市水厂的5、7号井正处于上海市ⅰ、ⅱ、ⅲ层含水层的连通区,含水层36~140米,要求降低承压水头25米。在降水过程中,竖井附近的建(构)筑物发生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已有资料,先打1口井和几个观测孔,进行抽水试验后,调整井群、观测孔的布置,考虑到测定含水层的各向异性、导水系数、储水系数、越流参数等,根据抽水试验得到的参数,竖井中心及周边水位降的计算值与实际值误差在20厘米左右,达到很高的精度。在110天的抽水过程中,除了竖井的围护结构——连续墙因深入含水层,沉降17毫米外,停抽水残余沉降仅4.5毫米,其他各观测点的沉降值和差异沉降,均在允许范围内,没有发生环境问题。

1990年,上海勘察院承担人民广场地下变电站深基坑施工深层降水。人民广场地下变电站位于市中心,竖井直径60米,开挖深度达23.8米,离竖井20~30米左右,有一根直径700毫米上水管通过,附近一些建(构)筑物对沉降也十分敏感。为控制深层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除了布设地面变形的监测网外,还监测主要软土层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各层土分层变形观测。井群按含水层厚度变化的轴线方向,以对称方式布置,同时调节抽水量,以控制连续墙的不均匀沉降。在降水过程中,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逐级超前降水,以减小总的沉降量。对沉降敏感的建(构)筑物附近建立水力屏障,控制其沉降量。采取这些措施后,被保护的建(构)筑物都在允许的沉降量范围内,以直径700毫米上水管线为例,最大沉降点为5.7毫米,一般为2.4毫米。人民广场深层降水工程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勘察一等奖。

上一篇:财务部会计核算工作总结下一篇:乡镇工商联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