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2024-05-15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共12篇)

篇1: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的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的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学情分析:天气气候天气预报等都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平日中较为熟悉,但可能并没有认真思考,没有仔细观察其中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式、创设地理情景 教学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创设地理情境:今天你感觉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

这些都是描述什么方面的问题?一般学生会回答:天气、气候。我们常说天气和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区别? 讲授新课:

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特点

1、让学生说一些形容词如: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等等,让学生猜测那些形容天气?那些形容气候?

2、学生朗读课文,找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

3、师生总结:天气:短时间、具体状态、多变性

气候:多 年、平均状况、稳定性

4、在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后,回到刚才的设问,说出答案:(书59页活动3)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承接)天气和气候又分别研究些什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或气候?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天气预报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通过平时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引出天气预报的概念,主要内容。

1、天气预报的概念

2、常用天气符号

(1)利用书58页图4—1和和多媒体图片逐一讲解主要常见天气符号

(2)详细讲解风力风向符号:风杆、风尾、风旗、风级、风向(风的来向)

边讲边练:书58页59页活动

三、卫星云图的判读

1、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是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欲浓,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四、大气环境检测

合作利用书59页活动,自学为主,学会识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作业:调查凯里的天气状况,和空气质量状况。让学生搜集整理下节课交流。

篇2: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 教学内容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包括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二)、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天气与气候指的是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2.目标分析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就;是指天气、气候的区别;

(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就是指利用天气预报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做出指导性意见建议;(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就是指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天气含义。(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指的是自己能够适当学会看天气符号并能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此概念比较抽象。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从学生最熟悉的天气现象入手,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两者的差别。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准备使用PPT及其动画联合教学。因为曙光中学 七年级地理(上)主备教师:周进磊

使用PPT及动画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并辨认不同的地形类型。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天气与气候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学习。问题1:天气的概念及有哪些特征? 明确:天气指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题: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变式练习: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概念的是()

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冬冷夏热

D.霜冻 问题2:什么是气候?有什么特点?

明确:气候是指某地一段时间或者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 特点:长时间,稳定

例题:气候指一个地方

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变式练习: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冬冷夏热

D.霜冻 问题二:天气预报识别有哪些常用天气符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识记相应的天气符号,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学习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例题 :“卫星云图”,绿色表示

(陆地或海洋),蓝色表示

(陆地或海洋),白色表示

,白色越浓,下雨的可能性

(越大或越小)变式练习:对下图为某地区的天气状况

19℃~22℃说法正确的是(A)

A.小雨转晴,夜天最高气温22℃,白间最低气温19℃ B.晴转小雨,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C.小雨转晴,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D.阴转晴,夜间最低气温19℃,白天最高气温22℃

问题三:什么是“大气环境检测”? 设计意图:树立环保意识

例题: 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指数,空气污染程度越

。变式练习:我国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中,也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曙光中学 七年级地理(上)主备教师:周进磊

量预报,主要评价的标准是()

A.空气的含氧量

B.空气中的含沙量

C.污染指数

D.空气的能见度

六 小结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天气预报的判读识别

篇3: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区分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 的气候特征。

2.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 报的习惯。

3.知道空气质量报的基本内容。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通过简单的天气图,判断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并能对其结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就源于生活,懂得“处 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同时,让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和卫星云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共看《2008年国内外十大天气和气候事件》视频

理解气候和气候的含义,并找出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知道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学会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并学会表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了解一些我们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活动设计: 看视频,谈感想

1、自学:从书本中找出两者的含义

2、通过小组活动找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3、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让学生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交流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1、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2、通过连线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可以观察就能获得天气信息 自学:卫星云图中各种颜色的含义

1、师生共同观看一段天气预报

2、自学: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3、交流互动,共同识别难认的天气符号

4、用天气符号表述简单的天气情况

5、播报简单的天气预报

1、讨论交流我们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负面影响

2、展示一份环境质量日报,了解环境质量日报中的几个项目间的关系

1、学生自己谈收获

篇4: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教学设计

冯秀群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新设计

通过设计学生活动“看天气预报”“学天气预报”“用天气预报”“辨天气”四环节的学生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观察积累素养不同,还有原有的知识浅显,甚至有所混淆(如类似的天气符号和风力风向符号的辨别),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辨析与操练以落实清楚。

初一学生由于生性活泼,所以课堂形式不宜单调。本节课以竞赛为主的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做好组织教学,利于他们的协作与探究。鉴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在竞赛活动的每一步展开前,要对他们作一定的知识铺垫,帮他们扫清障碍。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看预报

出示南宁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简单介绍天气的主要组成为“气温”“降水”及天气的描述用语。

活动2【活动】学预报

出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并在中间做出没声的效果由此导出“你会看天气预报吗?”通过“记一记”“比一比”“播一播”几个环节,完成会看卫星云图和记准天气符号的教学目标。

活动3【活动】用预报

通过北京的雾霾天气导入,天气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4【活动】辨天气

通过古诗词导入,导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引入课本的相关概念,找到两者的区别点。并列表格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预报

二、常用天气符号

三、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篇5: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王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含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农谚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2:通过模拟天气预报活动,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意图 本节内容是全掌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对天气、气候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会对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本节课由天气极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技能,所以它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是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是天气符号的应用。

(三)本节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多变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城市天气预报图

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法选择

(一)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 1

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二)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基于以上分析,并针对地理学科特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 1:举例说明 2:读图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大兵的相声《报天气》

(相声内容:啪,忽冷忽热爱感冒,刮风下雨怎知道,今天我来讲一段天气形势和预报。昨天我们已经讲到长沙地区的天气呀渐晴,那是风和日暖,天是瓦蓝的,云是嫩白的,太阳是彤红的,晒得人热辣辣的。这时天有不测风云,眨眼之间,“咔”一道闪电,下雨了啦。你别看我们长沙下的这么热闹,株洲、湘潭、湘乡天气不错,虽然如此,也不能高兴太早了,可能要台风,西风转北风,北风转东风。一下子阴,一下子晴,下不下雨,我搞不清楚,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敌,这就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希望各有关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明天接着报。。。)

这段相声幽默诙谐,暗藏着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探讨的与天气有关的几个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节课来了解关于天气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怎样描述天气

提问:1:在这段相声中,大兵使用了什么词语来描述天气?(冷热、阴晴、风雨)

下面我们来看三幅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

2: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图一:晴朗的天气;图二:大风天气;图三:寒冷天气)3: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例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怎么样呢?)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书本43页第一段。描绘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过渡:知道今天的天气是不是也就知道了明天,后天甚至一星期,一个月以后的天气呢?在《报天气》中,大兵为什么报了昨天,报今天,而且明天接着报?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天气有什么特点。

二、天气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资料A:忽冷忽热爱感冒,刮风下雨怎知道,长沙地区的天气呀渐晴,那是风和日暖,天是瓦蓝的,云是嫩白的,太阳是彤红的,晒得人热辣辣的。这时天有不测风云,眨眼之间,“咔”一道闪电,下雨了啦。

课件展示资料B:你别看我们长沙下得这么热闹,株洲、湘潭、湘乡天气不错。。。同学们看这两段话,我们来一起齐声朗读一下,想一想,这两段话分别说明了天气又什么特点?(学生发言讨论)

分析讲解:1,从时间上看天气,天有不测风云,眨眼之间,“咔”一道闪电,下雨了 2

啦。再比如生活中常说:现在正在下雨,今天有风,这几天阴雨连绵。这是天气的第一个特点——短时间。

2,从变化上看天气,同一个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是不一样的。如“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等;再看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变化,比如夏季暴风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有雾天气的变化等。这是天气的第二个特点——变化大

小结:好,讲到这儿,我们来小结一下:“天”是指时间,而且是很短的时间,“气”是指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

过渡:“忽冷忽热爱感冒”说明了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又什么影响?

三、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提问:1:同学们你们先谈一谈天气对自己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我们看书本43页活动题。看看图3.2中A、B、C、D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

A: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C: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启发:其实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天气的影响。比如与工业生产、建筑行业、商业活动、旅游活动等等都有关系。(学生发言举例)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老师也举一个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例子:你们知道海盐的生产过程吗?海盐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海水的蒸发过程,需要了解日照、气温、温度、风向、风速以及晴雨日数等等气候资料。一次生产作业过程最好有连续七八天的晴天,切忌中途出现大雨,这就需要准确的天气预报。

同学们把更多的资料补充在E卡片上。

过渡:大兵在相声中说“一下子阴,一下子晴,下不下雨,我搞不清楚”,那么,该怎样关心天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第四个重要问题: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四: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提问:1: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电话、农谚、节气、观察周围的现象,如看云是天气等。最常用的方法是收看天气预报)

2:你们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边看边归纳)

3: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你们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引导:这是刊登在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天气预报通常要预报哪些重要的内容?(书本45页第一行第二行)

天气预报通常是说明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等主要内容。那你们能告诉老师,天气预报又什么作用?(书本44页第一行第二行)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变化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有几个概念,老师在这儿要讲一下:(课件展示)1:多云: 2:降水概率:

3:气温:

4:风的符号包含风向和风级。

5: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哪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黑板上随机画出,请学生读出相应的风向)

6: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由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由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

提问: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卫星云图)

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说明,电视上出现的云图和符号,你们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教师讲解: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意思不同,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都是阴雨去。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课件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1:找不同。(将上述常用天气符号分成四组,找出每组内各个天气符号之间的不同点,以便于学生识记天气符号的含义。)

A组:

B组:

C组:

D组:

活动设计2:“我当气象播报员”——模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环节一:播放一小段中央电视台城市天气预报,要求学生注意播音员播报的内容和顺序。环节二:播放城市天气预报图,学生代表上来播报天气预报,开始游戏。

活动设计3:接龙游戏——“看符号,识天气” 天气状况:(常用天气符号图)

生产生活:风和日丽、洪涝灾害、飞机延误、庄稼受灾

行为决定:去郊游、室内活动、更换航班出差、提前收回晾在室外的衣被 生活用品:草帽、雨伞、头盔、风衣、羽绒服

(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分成四组,根据大屏幕上四个盒子里的内容完成接龙游戏,而且必须以接力的方式递进,组成一个合理的小故事。1组从“天气状况”中选取一种天气,并将相应的天气符号画在黑板上;2组根据1组提供的天气,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种相关的生产生活现象;3组在“行为决定”中选一种相关的行为决定;4组:在“生活用品”中选一或两件生活用品。)

过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也要求重点城市播报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预报。

五、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同学们我们先把书本48页第一段朗读一遍。

提问: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学生发言。)课件展示“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同学们你们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课件出示)

教师总结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空气污染指数来判断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状况就越差,对人体健康越有害,影响越严重。

3: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大气环境呢?同学们看书48页活动,有四个例子就有可能发生在你的身边,看看这四个例子是人类活动哪四个方面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农业生产、交通、生活、居住)

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可以将秸秆掩埋或治沼气等;

(二):政府应该对这些车辆进行管理,以降低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三):可用焦炉煤气代替煤,燃烧焦炉比燃烧煤污染小。

(四):当然是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房子,尽管花钱多,但是花钱买来了心情舒畅,也保障了健康,俗话说得好,有钱可以买来物质的丰富,却买不来生命和健康。

总结全课: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们应该怎么做呢?

篇6: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 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篇7:第十四章 第一节 热机教案

第一节 热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与不同点.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做功.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难点

重点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内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难点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

铁架台、试管、胶塞、酒精灯、水汽油机和柴油机模型。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用汽油机模型在讲台上演示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

1.生活中的热机

(1)演示课本图14.1-1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热机就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看到过那些热机?这些热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认识汽油机

(1)出示十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汽油机的构造.(2)利用汽油机模型演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四个冲程.(3)引导学生总结出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并回答“想想意义”的三个问题.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做功冲程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燃料燃烧,化学能变成内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排气冲程排出汽车的尾气.3.认识柴油机

(1)出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柴油机的构造.(2)利用柴油机模型演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出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介介绍生活中的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优缺点.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四、检测反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一、热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汽油机:构造、四冲程、应用

篇8: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度计(1时)

第四章热现象

第一节温度计

执教: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国际中学庞绍君

教学目标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教学过程(91aixue)设计

一.

温度

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

温度计

.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本图4-3,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91aixue)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0,0

℃=273,100℃=373。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

练习:

水的沸点=____℃=____K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绝对零度是____℃=____K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

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

三.归纳总结

三.思考与作业

本P46,1、2、3;《通》

四板书

第四章热现象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二.温度计

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

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摄氏温度

.1摄氏度规定:P4

2.读法:℃读:摄氏度;-℃读: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

四.热力学温度(T=t+273)

五.体温计

.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至42℃,分度值是01℃

篇9: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案【转】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气候的景观图片,查询常见的气候灾害资料以及相关的网站。学生准备:

1、课前观察或回忆当地的天气状况,以及调查这种天气、气候适合发展的经济状况。

2、彩笔和绘画纸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叛读?

3、识记天气符号,会模仿播报天气预报。

4、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的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天气符号的识记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Flash平台制作的网络课件、激光教鞭、实物展示台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沙尘暴、洪水、旱灾等的典型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感官积极性,说明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地球表面覆盖的厚厚的大气层发生了变化,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我们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又遭受着灾害性的天气的侵扰。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活动:让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较短的时间阅读课文,你能发现哪些问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得到哪些知识呢?(同学们互相询问,仔细翻阅,纷纷写出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过渡:同学们问的好!这些问题都牵扯到我们生活中两个基本的问题——天气和气候。接下来让我们首先了解什么是天气:(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同位交流)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形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板书)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活动一):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可用小组竞赛形式: 学生:晴天符号是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多云符号是一朵云彩;冷空气前锋符号象一个齿轮,小三角的尖端指向冷空气运行的方向,中雨是云朵的下面有两条倾斜雨注----教师对个别符号进行讲解:

如:在黑板上绘出风符号,说明风符号是由风向标表示的,风向标是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一条风尾表示二级风力,8-12级大风的风尾用小三角形表示(活动二):记忆天气符号

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教师要及时评价。

提问:还有哪些天气符号在视频中没有出现?同学们可以推荐小组代表画在黑板上。教师大体讲解或补充个别天气资料如:沙尘暴、台风等的相关内容。

过渡: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

(板书)卫星云图: 讲解: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可以登陆网站:

http:// 练习:

请同学们判断出教材上P58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的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有雨)

大家一起回忆讨论,并试着归纳天气预报的概念 活动三:

1、展示教材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 你能学做天气预报员吗? 把学生分为六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预报员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2、练习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3、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连一连。蜻蜓 搬家将有雨下 知了 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蚂蚁 潮,下雨兆 泥鳅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乌龟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会提到“气候”这个名词,你了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么?

(板书)气候的概念及特点:

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气候的景观,更清楚的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学生观察后总结)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生列表总结: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练习:教材P59活动第3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

(板书)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相关材料:(农业方面)风调雨顺,年景才能喜获丰收,每一种农作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农业气象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产量。(生活方面)每天早晨,晨炼已成为城里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儿,早晨雾气重,尤其早晨到出太阳之前,近地面雾蒙蒙的。大雾天,大气比较稳定,一些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滞留在空气中,被雾滴吸附造成能见度差、空气浑浊。因此,早晨锻炼身体最好避开,待大雾消散后再出来活动活动更有益健康。

打雷下雨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但是一场雷暴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能够离解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据研究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在晴天的闹市区,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实践表明,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对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很大作用因此雷雨过后,建议大家外出散步,有的医学专家在雷雨过后,将带有负氧离子的空气引进病房,以协助治疗病人。(科技方面):天气和气候还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作用

展示当今风云人物——杨利伟的照片和资料,跟同学们一起了解气象条件对神州五号的升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师生的辩论,让同学们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

篇10: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能区分经济作物的类型。

2、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

3、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分布和地区环境特征间的相互关联。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农业的概念和主要粮食及其主要产品分布的概况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 地图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二]讲授新课: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播放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讨论对此的措施?

讲述“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时,可采用下面一些步骤和方法:

1.让学生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 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2.接着提问:(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种植的主 要粮食作物不同)(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气候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北方年降水量较少,以旱地为主,适宜种小麦;南方年降水量较多,以水田为主,且热量充足,适宜种水稻。)

3.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4.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5.课堂练习:在“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讲述“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问:同学们,我们穿戴的衣帽,做菜用的油,喝粥时用的糖,喝茶时用的茶叶,治病时用的中草药,等等,它们与农业生产有关系吗?(学生回答:有。)有什么关系呢?(由农作物制成或加工而成的。)它们是由哪一类农作物加工而成的呢?(经济作物。)教师小结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分类。

2.读“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提问:(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2)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

3.学生自学“油料、糖料和饮料作物”的阅读材料。提问:(1)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2)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3)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

学习“出口农产品基地”时,应注意给学生讲述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出口农产品基地?(2)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举几个实例。)(3)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4)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太湖平原、山东半岛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讲述“畜牧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天山牧场、大型养鸡场、专业化养猪场等图片。提问:(1)这几幅图片所表示的是农业的哪一部门?(2)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前一个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高原、山地;后两个分布在我国东部、南部的农耕区。)(3)它们在生产上各有什么特点?

2.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提问: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指导学生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分布”图,熟悉我国四大牧区的大致范围,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畜种的分布。

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生产生活经验。通常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间接知识(或课本知识),也包括自己亲身体验得出的经验(直接知识)。直接知识丰富多彩,利用它们来印证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时,可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人手;介绍商品粮基地时,可从城市居民消费的粮食来源说起。[三]巩固部分:

(1)练习(2)作业 课后活动:

1.调查附近一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分析其成功的地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重点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2.参观附近一饲养场或牧场,了解畜牧业的生产情况,分析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讨论:你认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七、教学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深感我们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呼之欲出。

2、活动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雄辩的能力、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4、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处为本课的又一高潮,教师要注意调控。总结便于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篇11: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3.能在实际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板,跳棋子、光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是有倒影的桂林侗族的风雨桥;一幅是跳舞的女孩在练功镜前矫正姿态„„

师:平时,我们在哪些还见过类似的现象? 生甲:早亡起床在梳妆镜前梳头;

生乙:超市里货架后面放的镜子里也有同样的货物; 生丙:测视力时通过前方的镜子来观察视力表;

师:以上都是平面镜成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板书: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二)

二、新课教学

师: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外形、构造、成像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

生:仔细观察平面镜。

师:从第二组第一位同学开始轮流依次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发现,注意听清别人的发言,不能重复。

生甲:平面镜的表面是平的,非常光滑。

生乙:平面镜是由玻璃做的,背后镀了一层东西。

生丙:平面镜可以成像。

生丁: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一样的。

生戊: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生己: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远小近大。

生庚:平面镜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

师:同学们的观察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外形特点、材料特点、成像特点,对于平面镜成的像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像的大小和物一样大吗? 生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吗? 生丙: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 师:你们猜呢? 生丙:像的大小和物一样大。

生丁:像到平面镜距离跟物到平面镜距离不相等。

师: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探究。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观察,写出你认为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根据你的假设,思考你该怎样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研究,记录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下面按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探究,答疑解困。

师:好,实验做完了.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进行交流,每一小组派一个同学发言,说明你用什么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们用了两个棋子,一个A放在薄玻璃板前的格子纸上,用另一个棋子B移动使它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一样大,然后数A和B到镜前的格子数一样,说明距离相等。

生乙:我们本来认为近大远小,叮是我们发现棋子A放在玻璃前不同远近的地方,B棋子总可以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始终是一样大。

生丙:我们在棋子A的中心位置用笔画了一个点,在棋子B的中心位置也画了一个点,把两个点用线连接,用直角三角板量度,发现两个点到玻璃的距离相等且垂直于玻璃,说明物像等距,且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怎么验证? 思维点拔:实像会成在光屏上,虚像不会成在光屏。生:用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看能否观察到棋子A的像。

师:大家动手实验,并说说你的结论。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板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师:平面镜的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出示一支点燃的蜡烛。

师:看到燃烧烛焰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你们能看到。

全体学生举手,生:因为烛焰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我们的眼睛。

教师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

师:现在看到烛焰的像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你们能看到? 部分学生举手,生:因为烛焰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另一部分学生你们为什么看不到? 生:因为反射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件演示模拟平面镜成像原理:一个发光的物点发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后进入眼睛,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一个像点。一个物体由无数个物点组成,每个物点都有对应的像点,无数个像点就组成了像,虚像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再用纸条模拟平面镜成像过程,教师在黑板亡边讲解边演示。如右图所示。

师:前面同学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左右相反是因为参照物不同的一种不准确的说法,而近大远小是因为视角不同。

课件演示视角图。等高的物体当离人眼远近不同时,所夹的视角不同,近时视角大,所以我们觉得它大,反之则认为它小。

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生甲:潜望镜。

生乙:牙医用平面镜观察牙齿。

生丙:房间的一堵墙用平面镜装饰,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

生丁:许多城市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装修,大楼外观更加华丽,可"美化城市。

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修有什么缺点?(或者说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生甲:会产生镜面反射,强烈的反射光线会影响某个位置居民正常的休息。

生乙:会产生光的反射,暴露了居民家的隐私。

师:玻璃幕墙反射光线,会影响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休息,这就叫光污染,已经引起了环保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的重视,如何防止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生甲:在面向居民住宅区的大楼外墙装修时不用玻璃幕墙。

生乙:在居民住宅区也安装一个大平面镜反射光线。

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将视线与讲台齐平,你能看到我放在讲台下的东西吗? 生甲:看不见。

师:我给你一面镜子,谁来帮助这同学? 生乙用镜子在讲台上方不断改变角度,最后使生甲看到讲台下方的粉笔盒,如图。

师:在刚才实验中,平面镜作用是什么? 生乙:改变光路。

师:刚才平面镜与水平面成多少度角? 生乙:45。

师:大家讨论归纳一下平面镜的应用有几方面? 生:平面镜的应用:①可以成像。②可以改变光路。板书:平面镜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课本P55信息窗,了解弯曲镜子包括凸面镜、凹面镜和“哈哈镜”,弯曲镜子也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要求学生课后查资料了解“球面镜成像”。让学生阅读课本P56信息窗,了解分拣信件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传送带将信件送到强光源前,感应器接收从信件上邮政编码部分强光反射的光,并转换成电信号,送人电脑识别,电脑将信件按邮政编码分类。

三、归纳小结及学生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平面镜的两种应用。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课后练习

1.课本P56—57,作业:

篇12: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设计理念】

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2. 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 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2.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学具盒、两个小钢球、火柴盒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能的定义和单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

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板书课题:动能)

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

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上一篇:简单的情感的语录摘录下一篇:大学毕业赠言-给意志薄弱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