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

2023-05-26

第一篇:走向共同富裕教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㈡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㈠“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二、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先思后学再导) ㈠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思考: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①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②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③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④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⑤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⑥投资分红;⑦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指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第 1 页 共 2 页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答:①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个人素质: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堂小结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大舞台上大显身手。

四、练习设计

详见练习册同步练习

五、作业设计

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2、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㈠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情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作出贡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的含义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个尊重”【设计理由:结合中学生实际,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材料交流、联系实际、重点讲授【设计理由: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学习方法:听、说、 读、 议、 练 【设计理由:符合中学生自身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提问):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导入新课:

利用邓小平的话“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首先,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后,由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点。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教师由上节课学过的“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教师启发学生:什么是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结束后,教师再提出:是否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分配多的是否是无限制的多?引出第二个问题: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解释说明。

接下来教师出示吴仁宝和华西村的材料,提问:这个人物是谁?这个“天下第一

村”是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华西村进行简短的拓展、说明。由吴仁宝的话引出第三个问题:共同富裕是否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进而指出共同富裕的含义。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的过程。

然后,出示“国家主席胡锦涛为王忠诚、徐光宪颁奖”这一材料,教师先对“王忠诚、徐光宪”两位院士做以简单的介绍,并提出问题:观看此图片后有何感受呢?得出结论:过渡到第四个问题:“四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此时就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德育教育。

最后让学生理解、领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今天的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教师适时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师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识记) 课堂小结:我出示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由学生进行总结。对叙述不完整、或遗漏之处做以补充和说明。

巩固训练:我根据教材和本节所讲的内容,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填空:(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___,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__。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__和__先富起来,形成___,并通过先富者__和__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___。

列举:列举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措施。

(补充:减免农业税、“两免一补”、廉租房、青藏跌路的修建、“新农合”等等)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分配制度:

三、共同富裕的含义:

二、应注意的问题:

四、“四个尊重”:

【设计理由:板书设计醒目、直接,能反映本节的重、难点,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第三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案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活动一】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曾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①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 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活动二】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建议:A、制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2)在分配中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答: 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问题。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A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B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三】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 (1)、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①当今社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②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活动四】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答:①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个人素质: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个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中考考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怎样实现共同富裕?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7、当今社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第四篇:走向共同富裕

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作业

姓名: 班级: 日期: 1.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是因为(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党和政府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是因为(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③只有多谋民生之利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近年来,威海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爱心企业合作,电商进村扶贫,鼓励农民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等。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逐步实现我市人民的共同富裕②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能保证我市脱贫攻坚目标彻底实现④有利于解决我市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2016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明照成效,革命老区井冈山率先宣布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有利于( ) ①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②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③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前,要关注农民增收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农

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上述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善农业补贴制度,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象②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④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2017年7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全片共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 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1)从材料中看到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3)在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鼓舞下,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改革的前行者

第五篇:1.2 走向共同富裕

第2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认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能力目标

能够列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制定的政策;能够举例说明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党和政府作出的努力;能够辩证地分析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和走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能理性回应一些社会问题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必须以改革精神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知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理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在不长的贺词中用了不到80个字强调改革,这在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习近平主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两个必由之路”揭示了我们党对近40年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充分认识和高度认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则昭示了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继续深化全面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教师讲述:走向共同富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活动——探究与分享P9:通过三个学生的假期生活见闻,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多媒体链接视频——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短片)

(1)呈现材料。可以用多媒体方式呈现,也可以请学生分享假期见闻和体会。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假期生活的交流,你发现中国经济有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是喜是忧?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提示:①“乘坐高铁外出旅游”,说明我国以高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交通、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②“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说明我国正由数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③“服装摊生意冷清,而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说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中国的销售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2.教师讲述:这三个变化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小结: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必要性:中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挑战也十分严峻。(2)现实性: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进入攻坚期,只有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采取的新措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图片展示:中共十九大“改革”相关话题境内报道高频词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图片,说说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示:(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供给侧全称为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3.活动——探究与分享P10:利用国家电网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认识技术创新和企业责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1)呈现材料。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主动谋求战略转型的相关资料。

(2)主题辩论。以“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是否可以并行”为辩题,组织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关系。

4.教师讲述: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一方面,企业要勇担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另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治制度,促进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5.小结: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6.活动——探究与分享P10:通过列举村民对农村变化的感受,以小见大,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成果。

(1)呈现材料。可以通过数据、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当今农村的新面貌。

(2)思考交流。从教材材料中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民富不富?既然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哪些助力?

提示:只有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富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也只有让农民富起来,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我国的农业基础,从而进一步释放我国的消费潜力,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新机遇。

7.小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及改革精神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精神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一)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教师提问: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结合前面所学,我们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

2.活动——探究与分享P12:

(1)通过对共享这一话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享发展的内涵,了解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需要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

(2)思考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是否支持教材所列举的关于共享发展的观点,并提出自己对共享发展的理解,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教材所列举四种观点分别从共享的主体、内容、发展过程和途径四个角度阐释共享发展,都是正确的。①左上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的主体是全民。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共享,而是惠及每个社会成员、“一个都不能少”的共享;②左下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的内容。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③右上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会有一个发展过程。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发展不均衡,共享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从一个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④右下同学的观点说明共享的途径。共建是共享的实现途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建和共享的关系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只有通过共建把“蛋糕做大”,人民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只有通过共享把“蛋糕分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为“做大蛋糕”提供不竭动力。

3.小结: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巨大发展。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

1.活动——探究与分享P12:通过分享我国在民生保障方面的成果,帮助学生感受国家发展为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呈现材料。阅读教材文字和图片,也可以展示视频资料。

(2)交流分享。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生活经历,就我国在上述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果进行交流。

2.教师讲述:教材列举的七个方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周期的重要方面,这些措施能更精确、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小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发展的根本目的

增进民生福祉:我国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上好本课要利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上一篇: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