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2024-04-28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共9篇)

篇1: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2.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三)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教学重点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

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时政链接、体验与感悟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及讲学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结构 【导入新课】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问题。【讲授新课】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

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获得收入 ; ;

并分析这些收入分别是按什么分配的 总结我国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板书)

思考:在这种分配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结合预习)活动二:观看视频

 材料一;我国目前城乡收入之比是3.1:1,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56%,而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同时,城市居民间也存在收入差距。

 材料二:江苏华西村的致富观是:天下皆穷我独富,我富也穷;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他们富了以后又无常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在宁夏、黑龙江、西藏自治区各再创造一个华西村,帮助上万人摆脱了贫穷。(1)、请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华西村的致富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2)材料一说明了说明现象?

(3)为实现材料二中的致富理想,请列举两条我国正采取的措施?(讨论)(4)我们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板书)出示课件材料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

请学生根据邓小平的这段话思考: 共同富裕是否等于同步富裕?

学生思考并总结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你是如何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教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创造财富,究竟该如何调动社会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社会财富那?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三:多媒体播放视频

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优秀教师代表

2010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得主王振义 2010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得主师昌绪

思考:(1)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四个尊重(板书)

国家为我们个人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做为个人我们又该怎样努力?

2、个 人应抓住有利条件,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篇2: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⑶知道“四个尊重”。

2.能力目标:

⑴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的必要性; ⑵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⑶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⑷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⑵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什么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⑴利用多媒体给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华西村及其富裕的人们;第二组是贫穷的人和贫穷的孩子以及因贫穷而买不起药和上不起学的漫画。【提出问题】:对比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国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和人们比较富裕,有些地区和人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贫穷的人。

⑵文字材料: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极易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合多媒体介绍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召开)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人与人和谐相处;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反应的贫富差距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吗:不能。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重要一点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也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提出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引出本课的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二:事先调查:①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① 父母参加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②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③做生意赚的钱;④购买股 票赚的钱;⑤买彩票中的奖;⑥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⑦投资分红。⑧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教师主导:总结概括:家庭收入有工资收入、劳动收入、利息收入、投资风险收入、技术入股收入、管理收入等多种方式。②材料:阅读下列四个材料,他们分别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 周某是某国有企业的工人,月工资为1800元;劳动 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劳动

 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权被某企业购买,获利20万元。—技术

 李某是位饮料厂的老板,年终交纳各种税款后,获利5万元。—劳动、管理、资本  王某购买了某企业的股票,年终获红利1万元。—资本

教师主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多样化的家庭收入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板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对比讲解: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必然是按劳分配分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必然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向学生提示:不仅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创造财富,资本、技术、管理也能创造财富,获得收入。分配制度体现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帮助学生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强调个人与国家的统一。活动三:多媒体出示两个材料:

材料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爱国华侨领袖陈家庚先生。他一生累计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人民币5.4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材料二:微软的创始人和主席比尔.盖茨,有580亿美元的资产,但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的资产中,得到几百万美元。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截至2005年,这家机构已向第三世界国家捐助了105亿美元,挽救了至少67万人的生命。【提出问题】:这两个材料给你什么启示?富了不要忘了社会,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扶危济困,要有奉献精神。【联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制度,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作为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现在固定资产30多亿,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华西村,多年来,始终坚持“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共同富裕理念,拿出数千万元资金,先后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并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培训班100多期,直接培训10000多名基层干部,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2001年6月份以来,将周边10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不仅建设了一个18平方公里的大华西村,而且还帮助1.7万名村民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华西村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⑴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⑵经济社会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中,既要讲效率,鼓励先进,反对平均主义,奖勤罚懒,落实按劳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地区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不同;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技术的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急待救助的弱势群体,所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就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去帮助和带动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人们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提倡奉献精神,以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板书)【提出问题】:共同富裕是两极分化吗?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吗?同时、同步富裕能做到吗?为什么? 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结果(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劳动者素质、能力、技术以及对生产要素占有不同等因素)所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如何体现过程?)共同富裕三步走战略:(多媒体)

⑴当前许多人和地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率先富了起来。广大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较快富裕的地区。出示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地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东部地区利用自身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使东部沿海地区很快发展起来(出示一些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图片); ⑵多媒体出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口,土地,资源数量的对比表和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对比。

提出问题: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西部地区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东部地区低,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人才少。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示地图显示西部大开发的格局、包括的省、自治区。

并出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的图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开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800亿,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治理严重退化草原的成果。

⑶2003年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出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显示取得的成就。最后出示一组数据:全省生产总值,利用外资,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提出问题】:三步走战略给你什么启示?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板书)三步走战略目的就是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板书)

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讨论:【提出问题】:先富和共富矛盾吗?你怎样认为两者的关系?

“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是最终目的,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出问题】:怎样实现先富带后富?

⑴提倡奉献精神,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和带动后富者; ⑵要有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①建立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通过制度和法律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④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多媒体展示(配合图片):材料:徐本禹,男,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介绍: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徐本禹2008年1月10日荣获“中国第18届十大杰出青年”

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提出问题:他为什么去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去支教呢?

因为他知道深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唯有知识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接受知识和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一生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

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承担自己应该承担责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今后的成才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展示⑴江泽民会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⑵胡锦涛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图片。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图片中,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⑵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或者科技工作者,你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创新,离不开人才。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力强弱依靠科技;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等等。引出:

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才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1、四个尊重(板书)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劳动能创造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创造财富的力量更加巨大。【现实例子】: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价值580亿美元,是靠一般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吗?是靠知识、技术、管理和创造。在“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下,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板书)。

2、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管理(板书)学生阅读课本的例子,课本第85页小严创业的例子。

提出问题:小严创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分析小严创业的原因。⑴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个尊重”;(制度)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⑵个人素质: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于创业的各种条件;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

国家制定了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公民个人来讲,也应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做呢?

3、发挥自身才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板书)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四个尊重

2、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篇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一、发展集体经济加快了兴十四村农业规模化经营

兴十四村始终没有分田到户, 使土地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 这样即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的发展, 又有利于农产使用新技术提高产量, 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 兴十四村2.4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和节水化大喷灌。并成立了兴十四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 拥有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种植管理收获机械设备478台套, 作业面积辐射兴十四村及周边地区“四村两场”耕地10万亩;购置大型指针自走式喷灌44套、卷盘式喷灌49套, 耕地实现100%高效、节水喷灌。机械化、水利化的实现, 极大解放了劳动力, 1个农民能种1000多亩地, 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现在, 兴十四村2%的劳动力种地, 98%的劳动力进入村办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了兴十四村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没有产业化农民就没有持续增收的渠道, 就是死路一条。近年来, 兴十四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快, 特别是在省委吉炳轩书记给我们提出“西有杨凌, 北有兴十四”的目标后, 我们与省农科院进行“院村共建”, 应用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山于始终未分田到户, 土地可以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合理使用, 2010年, 我们仅用了70多天就建成了占地4000亩的黑龙江 (兴十四)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了农业产业化:

一是发展棚室产业。目前,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成万米智能温室l栋、实验控制中心2543平方米, 建成了日光节能温室200栋, 阳光节能大棚400栋, 棚室总数达600栋。同时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园区棚室内种植了礼品西瓜、超大西瓜、香瓜、美国提子等果蔬。礼品西瓜五月份上市销售, 每斤平均售价都在15元左右, 一茬下来每栋棚的毛收入最高可达70000多元。初步形成了“园区 (龙头) +农产+超市”的经营模式, 实现了农超对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吸引了甘南乃至富裕、齐齐哈尔、大庆等地128户农民来兴十四承包大棚, 示范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从事棚室产业。兴十四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16万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5.36万元, 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两年翻一番”!

二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我们与海螺集团合作投产了植酸酶生产项目, 2012年新增产品10余种, 新增产能10000吨/年, 食品级酶制剂1000吨/年。与郑州泽润粮贸集团合作的10万吨水稻精细加工项目, 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利润450万元。与中粮集团合作的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进展迅速, 目前, 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项目投产后, 年产值可达到10亿元, 利润1亿元, 税金6000万元, 安置就业1500人。另外, 大煎饼项目、粗粮加工项目和有机食品基地项目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中。

三是发展物流产业。随着棚室产业和粮食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给兴十四村物流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契机。目前, 农业园区棚室总数达600栋, 到2013年, 园区日光节能温室、大棚总数将达到1000栋, 预计年生产蔬菜瓜果650万公斤。兴十四富华工业园区的玉米精深加工、水稻精细加工等粮食加工项目, 每年需运输原料及产品300万吨。现在, 兴十四物流公司项目和10万吨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中。项目建成后, 仅物流一项年可实现收入1.2亿元。

三、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兴十四村城乡一体化

小城镇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兴十四村始终以建设绿色生态小城镇为理念, 坚持植树造林, 现已建成占地1000亩, 集“育、管、造”于一体的集体林场1处, 农防林网48条, 累计人工造林1.5万亩, 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0% (村别墅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 , 不仅自身创造经济效益, 还有效抵御了风沙、净化了空气, 调节了当地气候。村内居民取暖全部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取暖, 别墅和公寓楼全部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兴十四村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早在2002年, 兴十四村就开始规划建设村民别墅区, 目前别墅总数已经达到136栋, 每栋别墅建筑面积平均为196.6平方米, 平均造价35万多元, 村民每户交10万元, 村集体补助25万多元, 产权归村民住户所有。2011年, 我们投资1.6亿元, 新建高标准公寓楼日栋, 公寓楼总面积达70000平方米。同时, 投资建设了兴十四镇政府办公楼。音河镇政府搬迁至兴十四村并更名为兴十四镇。投资建设了商业服务一条街项目, 信用社、邮政、移动等9家功能单位都将入驻兴十四村。投资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兴十四中学食堂宿舍楼, 兴十四加油站等基础设施。还投资建设了村文化宫、中小学校、文化休闲广场、大型秸秆沼气工程、地源热泵取暖项目、村内外100多公里水泥道路等, 自来水、有线心视、宽带和电话入户率均达到100%。村民吃粮、吃水、物业管理、合作医疗等十项全免费, 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村民每人每月领取800多元, 享受“五七工”政策的村民每人每月领取569元, 个体参保村民还享受到了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保障政策。全体村民每年享受100斤大米、50斤白面的免费生活补助, 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除免费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的待遇外, 每月还另外享受100元的生活补贴费。

2012年4月, 我们仅用半个月时间拆迁老区平房70000平方米, 镇内整理出土地30万多平方米, 极大提高了镇内的土地利用率。我们又投资2亿元, 新建村民公寓楼9栋、10万平米, 同时完善上水、下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目前, 9栋公寓楼内部装修工作已接近尾声, 预计2012年8月末交工。另外, 兴十四卫生院、敬老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 兴十四生态林面积达到1.5万亩, 十城镇环境不断改善, 拉动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游, 投资建设了龙头岭公园、森林公园、6万平方米垂钓基地、影视拍摄基地一拓荒人创业旧址等30余处景点。开发了农史体验、果蔬采摘、花卉展示、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等旅游项日。2011年, 接待农业部实用人才培训班、全国妇联培训班、省委组织部基层书记培训班等培训班56期, 共接待来兴十四的八方宾客12.6万人。2011年, 兴十四村旅游、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2200多万元。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以上是我们兴十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些做法, 不当之处, 请各位多批评指正, 我会虚心接受各位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学习各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 最终实现我们兴十四村两委班子共同的誓言:不让一人受穷, 不让一户掉队!争取到2015年木, 兴十四人口总数达到5万人, 总资产达到35亿元, 总收入达到65亿元, 人均纯收入达到8万元, 把兴十四村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小城镇, 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篇4:共同富裕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 价值;财富;共同富裕

1 使用价值的财富

使用价值是作为客体的物(商品)为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而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无机的身体。”[1]也意味着,财富的最初形式是建立在自然物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的。使用价值的财富包括自然界原有的直接可以对人产生效用的物质(水、空气、野果等)和人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物生产出的刻有人类烙印的物质。这两种使用价值的财富表现形式为物的效用,是人的对象性本质的体现。第一种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直接取自自然界,这种财富的增长取决于自然规律;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的实践性。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动物,在价值观的驱使下,人的需求的满足不可能停留在自然界原本提供给我们的物质。随着思维的进化,需求的更新,人类必然会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自然界,创造出更适合自身使用的物品。后一种使用价值显示“原料表现为同劳动结合在一起,劳动工具由于变成劳动的现实传导体也从单纯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258。使用价值的财富更多的应表现在经过人的加工的物质所产生的物品。物化劳动是使用价值财富增长的根本动力。“价值实体决不是特殊的自然实体,而是物化劳动”[2]257。因此,使用价值的财富的产生的基础在于自然界,动力在于物化劳动,自然界与物化劳动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财富源泉。

2 交换价值的财富

马克思价值论的内在历史逻辑性决定了人类对财富的追求不会只停留在使用价值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的出现,私人物质财富的剩余,也就必定出现第二阶段历史形式的财富——交换价值的财富。交换价值是通过交换的形式以满足个人对他人使用价值的占有,这种财富建立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最终的表现形式会发展为拥有货币量的多少。交换价值的财富是人社会本质的体现,虽然在还没出现交换价值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社会也存在交往,但是仅被限定于很小的各自区域内的人类群体中,交换价值的出现无疑极大的扩展了人类的交际范围,突显出人的社会性本质。在社会关系的维度里,人类通过交换以超强的力量推动了使用价值财富的增长,并且合理的增长,“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应否生产、如何生产,甚至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否实现及使用的方向”[3]7,因而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具有支配和引导作用,交换价值的财富虽已使用价值为前提,但交换价值财富的增长并不主要取决于使用价值,还在于交换价值的财富的自身增长机制(例如金融市场)。当社会进入以货币这种符号,为交换价值财富的象征的阶段时,人对货币的拥有量代表了它的交换价值的财富。这是社会属性的财富,只是一种虚拟的财富,虽然它可以购买使用价值,但它的多少只代表个人可以占用别人多大的使用价值,当个人的交换价值的财富远超出满足其生活所需要占用别人使用价值的时候,剩余的交换价值的财富将对其自身失去意义,反而使这一部分的使用价值被搁置,造成使用价值的财富的浪费。由此,交换价值的财富只是手段,是使使用价值的财富飞速增长的助推器,利用其引导使用价值的财富朝人的需求方向发展,才是它的本质属性。

3 自由时间的财富

交换价值加快了使用价值的财富的积累,随着使用价值的财富的极大丰富,人对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拥有货币(交换价值的财富)的多少,价值追求也不再是为了支配他人的使用价值,而是逐渐转变为支配他人的自由时间来增加自己的自由时间。“价值的最高形态不是交换价值或商品的价值概念,甚至也不是劳动,而是人的自由时间,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3]9随着人的价值观的转化、进步,财富的第三阶段的形式,则是自由时间的财富。这时充分体现出人的主体本质,人的最高价值是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本身。劳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而是生活的一种需求,不再是被动的,异化的,而是一种享受,成为一种自觉。人不在为得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财富而被绑架,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将成为活着的唯一价值。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的发展,前提是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人支配自由时间的多少,意味着它拥有财富的量。随着生产力的更新,制造使用价值的财富将越来越高效,功能越来越强大,人的自由时间财富越来越充裕,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4]。自由王国的建立,本质源于劳动,推动力在于财富,自由时间的财富的增长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人的劳动创造财富但并不仅仅为了创造财富,而是经此实现自身的发展”[5]。财富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将逐渐从目的转化为手段,最终将寿终正寝,退出人类舞台。因此,自由时间的财富是人对他人自由时间的占有,是建立于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是财富的最高形式也是最后的形式。当科技的进步使每个人都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时,个人将不需要通过占有他人的自由时间来增加自己的自由时间,自由时间财富也就不再被人所看重,“财富”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财富对于自由王国中的人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财富,同样遵循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交换价值的财富作为联系使用价值的财富与自由时间的财富的桥梁,是促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催化器。正是交换价值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使自由时间的财富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由于,使用价值开始于人类原始的公有制社会,自由时间的充裕是共产主义的显著特征,而交换价值是建立于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摆脱不了剥削的本质。因此,共同富裕这种建立于公有制基础之上价值诉求,只能被实现于使用价值的财富和自由时间的财富,而不会被实现于交换价值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张曙光.马克思关于“价值”的研究及相关问题[J].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4).

[4]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8.

[5]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马克思财富理论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0.

篇5: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案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活动一】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曾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G、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①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 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活动二】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制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2)在分配中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答: 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问题。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A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B 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2、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三】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1)、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①当今社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②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活动四】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答:①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②个人素质: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个人自主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中考考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怎样实现共同富裕?①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6、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篇6: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讲授新课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思考: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①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②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③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④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⑤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⑥投资分红;⑦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确立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制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①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你觉得社会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即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那些有利条件?小严在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素质?

①社会为我们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B、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穿业等。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②个人素质:A、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B、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C、善于利用有利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课堂小结: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布置作业:

详见《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制度确立的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篇7: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情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作出贡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的含义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个尊重”【设计理由:结合中学生实际,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材料交流、联系实际、重点讲授【设计理由: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学习方法:听、说、读、议、练 【设计理由:符合中学生自身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提问):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导入新课:

利用邓小平的话“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直接引入课题。新课讲授:

首先,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后,由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点。不足之处由教师补充。

教师由上节课学过的“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教师启发学生:什么是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结束后,教师再提出:是否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分配多的是否是无限制的多?引出第二个问题: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解释说明。

接下来教师出示吴仁宝和华西村的材料,提问:这个人物是谁?这个“天下第一

村”是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华西村进行简短的拓展、说明。由吴仁宝的话引出第三个问题:共同富裕是否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进而指出共同富裕的含义。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的过程。

然后,出示“国家主席胡锦涛为王忠诚、徐光宪颁奖”这一材料,教师先对“王忠诚、徐光宪”两位院士做以简单的介绍,并提出问题:观看此图片后有何感受呢?得出结论:过渡到第四个问题:“四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此时就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德育教育。

最后让学生理解、领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今天的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教师适时的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教师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回顾、识记)课堂小结:我出示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由学生进行总结。对叙述不完整、或遗漏之处做以补充和说明。

巩固训练:我根据教材和本节所讲的内容,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填空:(1)、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___,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__。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__和__先富起来,形成___,并通过先富者__和__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___。

列举:列举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措施。

(补充:减免农业税、“两免一补”、廉租房、青藏跌路的修建、“新农合”等等)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分配制度:

三、共同富裕的含义:

二、应注意的问题:

四、“四个尊重”:

篇8:谈共同富裕思想

一、强调发展生产力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第一次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到革命的高度, 彻底地否定“抓生产就是不革命”的错误观念, 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是一项比阶级斗争更具有革命意义的实际行动, 为锐意改革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经过长期的酝酿, 为了避免“左”的错误葬送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第一次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性内容提出来, 表明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上,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不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可以随便放弃的事情。

二、系统地论述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1. 提出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 在总结1958年~1978年20年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到在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极不均衡的情况下要实现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成为空中楼阁, 永远实现不了。经过反复酝酿, 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明确提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 带动大部分地区, 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2. 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思路。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必然会产生收入上的差距, 这个差距究竟在什么程度上是合理的?先富的人和地区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带动后富?1988年9月, 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著名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 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 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 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认为, 要在适当的时候, 用适当的方式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带动贫穷地区的发展, 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实施第二个大局呢?他认为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是在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方式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呢?邓小平认为, 在生产力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 先富带动后富主要应该通过税收调节和依据“自愿原则”。

3. 规划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战略。

1981年由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判断, 邓小平逐步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对此精辟地概括为:“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 到本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战略克服了以往急于求成、忽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足, 显示出了邓小平的务实作风和战略气魄。“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是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也是一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 实质上是一个对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共同富裕水平做出的规划。

4. 论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 在存在着“左”的思想的同时, 一股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等右的思潮也开始出现了。针对这股右的思潮, 邓小平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第一,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大家知道, 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 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所一贯坚持的。”在四项基本原则中, 邓小平着重论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意义。

(1) 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没有党的领导, 就没有国家的完整独立和凝聚力, 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就根本无法实现。从国内情况看, 邓小平指出, 坚持党的领导最集中地体现在“中央要有权威”上。特别是我国正处在改革时期, 必然涉及到许多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困难和挑战, 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 即需要用中央权威来协调和处理。邓小平指出, 完成“两个大局”的构想, 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战略, “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 就办不到”。因此他态度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定一个方针, 就是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深化改革。”

(2)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表明了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根本保障。邓小平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同时, 邓小平指出:“在公有制占主体的条件下, 非公有制经济就不仅不会影响社会主义, 而且对社会主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是有益的。”

三、改革和开放是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道路

篇9: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多远?

而调整的原则性变化和趋势,已经反映在中共十八大的报告之中。报告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除了对“两个提高”重申,还强调了“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根据十八大报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将不会变化,即“提低、控高、扩中”。沿着这个思路下决心鼓足勇气发展下去,扭转民穷局面,减小贫富差距,以实现共富为目标,向橄榄型社会形态迈进,并不遥远。

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在中国城镇化持续加速下,2011年末,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量,据官方数据,目前农村人口数量约为6.6亿。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77∶1缩小到2.72∶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

农民收入的组成主要有四部分: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其中“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因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农用物资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种植成本持续走高等原因,其增幅缓慢。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在40%左右,且不断提升。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分析认为,受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在减慢。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应递减,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市居民的难度加大。

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制度设计和改革,将成为未来农民增收的主引擎。

在转移性收入中,二次分配的城乡差距极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该省20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774.09元,同比增长12.7%。2012年一季度该省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仅为227.55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47.44元)。在该省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中,多为亲友赠送、赡养费、离退休金、抚恤金、扶贫款、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其他政府补贴等。相对于转移性收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还有很多地区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很显然,如果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尤其“财产性收入”不能大幅度提高,缩少城乡收入差距将成为空谈,实现共同富裕亦是空想。

而若提高上述收入,可行的途径有三:其一,逐步实现农业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逐步推进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转让,让农民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其二,尽快出台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让农民更大范围内和程度上享受到集体土地流转的利益,甚至让农民直接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其三,加大对农村居民收入项目的转移支付,增加各种直接补贴。

个人所得税

自2011年9月实施的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在2012年显现出了结果。财政部网站数据显示,与2011年相比,2012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6.1%。但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和财产转让所得税保持正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9%、9.7%和2.6%。除了个税起征点提高外,二手房市场的交易低迷也让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税负较少。

最近,有关再次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声音再次喊响,有专家认为,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起征点应当调至1万元,得到了调查范围内60%网友的支持。提高个税起征点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大多数工薪阶层收入在2000元左右,连3500元的起征点都不到,再往上提对中低收入者毫无意义。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个税起征点提高对缩小贫富收入差距的效果有限。要让税收制度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差距的利器,需要从三点着手:一是推进个税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完善累进税率制度;二是未来税改更加注重财富差距的调节;三是减少间接税种,让利于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则主张,起征点的额度应该是弹性的、指数化的。比如说,与物价水平和工资收入相挂钩,形成自动调节机制。

工资谈判

曾被寄予厚望的“工资条例”,在2010年失去音讯。但2012年十八大前后,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证实,“工资支付条例”正由人社部牵头制定中。

十八大提出,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工资制度的设计,作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上述目标的实现。

近期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8.1%,员工工资10年内只上涨了3万元;2007年平安公司总经理年薪即为6616万元,相当于农民工平均工资的4553倍;208家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这些数据一度引发热议。

因为缺乏可资依赖的法律规定和有利的身份地位,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往往处于不平等地位,职工只能感受到物价的飞涨,而不能让工资与CPI有机挂钩。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现在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谈判市场。因为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讲,劳动力市场可能不是完全弹性的。在西方有工会或充分的谈判机制,而中国则缺乏这些要素。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要将CPI的上涨和工资挂钩,那谁来给员工挂钩,由谁来谈这件事?这实际上需要工资谈判机制来支撑。

扩大官员财产公示试点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白培中家中财产被抢劫一案,2012年12月13日终于大白于天下。曾传言被抢劫5000万元家产的案件,经法院确认,实数为1078万元人民币。山西焦煤集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白培中有着类公务员的身份。如非劫案将其财产公示,当前制度设计上,尚缺乏明确的带有惩罚措施的强制性规定。

白培中案件只是具有特别新闻价值由头,2012年被查处的各级别官员的贪腐案件中,涉案金额均不菲。尽入官员囊中的灰色和黑色收入是造成社会财富巨大落差的重要原因,更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的主要症结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郑功成表示,历史原因、路径依赖及包括“贪腐者”在内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滞,是影响收入分配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

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生效,要求相应范围内的领导干部必须如实申报包括财产信息在内的个人有关事项。但似乎推进过程并不尽如人意。十八大后,广东省对外宣布,将选择数个地方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制定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程序和办法。

压制垄断

“工资条例”夭折的一个重要原因被外界猜测为:是垄断行业的强烈反对。垄断行业不仅聚敛着“全民所有”下的资源,而且多年来一直是超高收入阶层的代表。利益面前,垄断行业成为分配制度改革的拦路虎。

《人民日报》则在近日刊发署名文章指出,“财富分配”与“收入分配”时常混用,但二者有重大区别。前者是指分配存量,而后者是指分配流量。分配存量体现为财产存量,具体而言,即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获取各种资产,以及资产的增值、贬值远比通过收入分配所造成的贫富差距要大得多。例如,廉价获得国有矿山的开采权,由此形成的财富差距并非收入分配上的差距造成的,而是在公共产权制度的漏洞中直接转移本来属于全民的资产所致。

任何国家都有垄断,有些垄断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如公用事业的国家垄断。但有些垄断则不然。在财富极度金融化的社会,不完善的金融制度往往成为财富差距扩大的加速器。因此,上述这些制度不改,分配制度的改革仅仅从“收入”着手都只是治标之策。

上一篇:淘宝店铺推广和转化率的意见下一篇:叹息_高二作文500字左右_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