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实践报告书

2023-04-01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实践报告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实践报告书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专业年级:轻化工程2007级姓名:尤志勇

从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我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参加了听郑传芳书记报告会、听郑金贵校长报告会、观看《大国崛起》专题纪录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等活动,总计2周时间。下面我就赴恒安集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

深入恒安集团体验低碳概念

2010年7月15日,赴晋江市恒安集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结束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作为实践队的一员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恒安集团在“低碳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积极发现,认真思考,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哪些要求,海西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并秉承我校“五种品格”精神,争取成为品德高尚,理想远大,知识丰富,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大学生。

在这五天的实践中,我们对恒安集团生活用纸生产和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水处理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恒安集团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原料的利用和生产废水的处理。恒安集团造纸设备及废水处理设备都是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断完善了给水站、废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其处理后水各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

从200多份的“低碳”问卷调查和与各车间主要负责人的交流中可得知恒安集团和他们的员工对待“低碳生产”的了解和重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从西汉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造纸行业作为一个环境污染大户,依旧时时刻刻困惑着国人。近年来,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不断加强其生产环保指标,但仍有许多造纸企业存在严重不足。恒安作为中国纸业的一个著名品牌,其生产经营战略着实让人佩服。我们了解到恒安纸业的主要原料都由国外进口,这样一来便省下了制浆这一环节,从而减少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实践期间我们依次参观了抄纸车间、成品生产车间及其废水处理站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其废水处理工作站。造纸行业是一个用水大户,同时也是一个水污染大户,所以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处理对于造纸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咨询其废水处理站的齐站长我们得知其废水是先经过斜

网过滤将还可以再利用的浆料回收然后出售给其他纸业制造商,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然后经过气浮浆池筛选出比较低等的二次浆料,然后将该浆料送往发电厂发电,充分利用一切的原料,污水紧接着经过生化池、沉淀池的处理。恒安的废水处理后其COD、BOD、PH等指标远优于国家一级要求,废水处理后的1/3用于公司马桶的冲洗及花草树木的浇灌,其余送往晋江废水处理厂进行再次处理。参观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该公司的污水养鱼试验点,从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们和生机勃勃的蔬菜上我们看到了恒安为节能环保做出的努力。

当然在参观中我们也了解到恒安纸业的一个生产车间每生产300多吨纸/天,就要消耗水1200吨/天及电300000度/天,虽然恒安集团在生产过程中对废纸回收达到96%~97%,而且有进行热风循环利用,余热回收,其工业消耗值虽说低于国际标准但仍是一个偏大的数值,想要节能减碳,更有利于环境,这样的数字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此企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及如何节省用水、用电量仍是公司今后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可以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来实现,据了解国内造纸行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基本上要靠进口,而国外公司提供的设备往往不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因此我们想要让节能低碳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除了需要我们的宣传以外,除了全民的参与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只有刻苦钻研,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才能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地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我们真正掌握了高科技,推广到各个企业生产中,我们才能真正完全普及全民的节能低碳生活!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神圣使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低碳发展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解国家近期节能减排的政策是我们的发展导向,为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国家节能减排40%—45%的目标建设。实践期间我们在安海镇各社区进行主题为“低碳让地球不在低叹”的主题宣传调查,走访各街道社区,共分发“低碳”宣传单100余份问卷200份。调查结果发现,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低碳环保都有一定是认识,也知道环境保护的严峻性及重要性,但都只是略知一二,更者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大家都应该举起手来,从

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不费一度电等等。同时我们也呼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携手社会,创造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坚信恒安集团将持续发扬“诚信、拼搏、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秉承着“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的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恒安集团能不断丰富这个理念的内涵: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节能减排、推进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以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企业职责,为共创美丽新海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

大学生假期旅游调查报告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而他们的学习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大学范围内。据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假期选择旅游,因为,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假期旅游不仅可以舒缓大学学习就业的压力,还可以增长见闻,提高人生阅历,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学习。就旅游业而言,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消费对象,而当代大学生对假期旅游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随机收集了一些大学生对于假期旅游的想法,虽然参与调查的人不多,但也能集中反映大学生的假期旅游状况,总体来说,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数据显示,又95%的大学生选择假期会进行一次旅游,而又5%左右的大学生则会选择更多。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物质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物质审美的追求更上一层楼,思想则显得更为进步。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假期空闲时间的分配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95%的大学生都会进行一次假期旅游,以达到舒缓学生压力,开阔视野等目的,而有5%左右的大学生,可能时间较为充裕,再加上经济条件的支持,假期旅游的次数会达到2次或以上。换个角度想,假期旅游能够达到大学生的预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旅游业的一大客源体,选择假期旅游也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不同的大学生对假期旅游的看法也不同,而他们选择旅游的范围也不同。据统计,约60%的大学生选择在本省内进行假期旅游,而有40%的大学生选择在省外或国外进行假期旅游。当然,这其中也是有多种因素的。比如,选择在本省进行假期旅游的大学生由于时间不是很充裕,经济费用等问题,或者本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需进行出省旅游。而选择外省的大学生则因为许多名胜古迹,艳丽风光慕名而来。无论选择省内,还是省外进行假期旅游,都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本地或其他地区的文化底蕴,与不同地域人进行交流,有利于大学生增长见闻,更加充分的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或水平也得到提高,所以人们对旅游享受的倾向也有所不同。通过对2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粗略估计有70%的大学生倾向于享受自然风光;有15%的大学生选择历史人文;剩余的15%关注亲朋聚会。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生活环境不断下降,反而一些贴近大自然的东西更值得人们享受,通过旅游的方式去接近自然风光,情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为了使自己过得更好,人们关注生存条件的比例较其他更大,然而却忽视了历史及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享受历史文化旅游,能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明,也可以感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总是匆忙的把时间利用于工作、学习,导致人际交往迅速下降,假期通过与亲朋聚会,不但可以达到旅游的目的,还可以增进与亲朋的关系。

人们对旅游的目的有了设想之后,选择与谁去旅游也是迥然不同的,随即对20名大学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约有65%的同学愿与朋友一起旅游,有30%的同学选择与家人同游,而有5%的同学则希望与恋人同游。通过数据分析与现实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大学生总是处于校园中所以结识了很多朋友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在旅游中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看法与朋友搞好关系,为自己的将来铺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在漫长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与家人的接触的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少,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大学生往往希望借旅游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生理,心理日渐成熟,对异性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他们总是希望与恋人一起有个浪漫的约会,往往总是会采取旅游这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青海美丽的青海湖、敦煌莫高窟的佛像、西藏的布达拉宫和虔诚的朝圣者、江南古典的小镇、丽江的古城、西安的兵马俑、贵州的黄国柱瀑布、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有自然风光的享受,也有历史人文的探索,当然这些对大学生来说也是有可能的。

通过对另一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70%的大学生选择旅游费用在

2000元以下,30%的选择2000——6000元。可知:大学生虽然比较注重精神享受,也很热爱旅游,但是作为经济尚未完全独立的群体,旅游费用还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平时比较忙,并且有诸多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交活动,是否有足够多的空余时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否有充裕的经济支持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选择的时候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理智的选择,这是每个人做出旅游决定的先决条件。另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多数大学生现在还依赖于父母,不愿意过度消费没必要的花销,足可见其对父母辛苦劳动的珍惜。当然,在大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经济独立了,旅游便是一个普遍的事情。

荷花会再次绽放,星辰依旧追寻美丽的轨迹,花谢花开,聚散离别,这一切的起伏变化皆是有因果的,那么大学生热爱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呢?经过调查,有40%的大学生选择了旅游可以增长见识,50%的选择了借此可以缓解压力、滋养身心,还有10%的人是为了维护亲友关系。整体来说,一次有意义的旅行会增长你的见识、开拓视野,深入了解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川:由于当今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旅游会缓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压力,滋养身心,而且还能维护亲友之间的关系。也许,正是基于这些目的,大学生对旅游的看法才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山川、美景、风土、人情、美食、优购、亲友陪伴的温暖,假期旅行可缓压、交友、长智、广识,诸如此类,大学生假期旅行可谓益处良多,那么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态度又如何?

事实上,大学生假期旅游作为一种拥有一种良多益处的活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均对此呈现出赞成态度,并对假期旅游表现出极大的期待。就我们所做出的又一项调查而言,大学生对假期旅游的赞成程度高达100%,可以看出,现今大学生们对于假期旅游的热情很高,只苦于时间、经济等原因而将很多计划缩减、放弃,但在心理,思想上,“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是向往旅游的。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这一时代的先锋群体自然受其影响产生意识上

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与旅游这一主题中,便是旅游意识的提升。具体而言,变表现为次拥有假期旅游愿望的人数的壮大。

在此改变发生的同时,大学生对于假期旅游的目标期望有何特点?对于此项内容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旅游目的的选择各有侧重,分散于旅游本身、旅游交友、物质享受等等,其中,分别35%的受调查者侧重于旅游本身与旅游交友。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旅游目的的侧重点事实上是一种拓展。应当感到欣慰,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的认识亦有所发展,旅游目的亦日趋多样化,但大学生们并未全部着重于旅游所得的精神享受,而是仍受一定的社会、生活实际的影响。

有人曾说出如此的论断:旅行的最大好处,不是能见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机遇下,突然重新认识自己,其实,旅行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以无论怎样的旅游目的均没有高低之分,正误之别,但对旅游目的的设想确实体现着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精神诉求,也变相体现出了时代中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另一方面,个人的旅游行为也对此有所体现。

有人说人生活就像一路的旅途。人在途中,路在脚下。又或许这条路的尽头不如你想象的那样美好,但一路走过的岁月却不是简单的就能阐述的。所以你必须用自己的笔来记寻这段旅途。回归时间长河,再回首也许并不是那么的苦涩。

那么,旅途如此精彩,就更的打上背包来一场未知的旅行。但在真实的旅途就你会如何来记录这旅途呢?根据我组进行的一次调查报告显示,在一次假期旅行中有30%的人喜欢用录影的方式来记录旅途,有35%的人喜欢以图片的方式保存过程,有20%的人希望用文字去体验,感悟旅途,也有15%的人想用音乐的方式来丰富和书写心灵的旅途。

可以看出一场旅途已经不再是一段简单的路途,首先在这场旅途中的人都在运用各种方式来记录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这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社会平稳高速发展的证明;再则,与其说是对美好事物的保存和记录,更可以说是生命的感悟,希望心灵中的单纯,希冀与生活

完美的融合。再或许这是场旅途,又或许是找寻自我的过程。这场旅途情深意重。

人生如旅途,生命如歌。可再美的旅途总有一处是破败的景象,再动听的歌也会有一丝的瑕疵。如果问“你对一些大学生在假期旅游中所做的不文明行为的作法”这一问题会如何答复。根据我组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人选择会言语相劝,有20%的会寻找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是富有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诚然,每个人真真切切的独立而无法复制的存在,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麦子都生长在同一片天地,日光都洒在每一个人的旅途中,擦肩而过间便是月辉。所以这就是叫作祖国的一个归属感。这场旅途人何其多,你不会孤独。所以,走上去扶正错误的目标,因为你的背后还偶遇许多人,或许你会是一个时代的领路人。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总结报告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报告

从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我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参加了大学生心理讲座、材料工程学院学风建设讲座、新生安全讲座、志愿周服务活动、轻化工程专业造纸方面介绍、义务卖报活动、郑金贵校长关于“高等教育与大学生风范”专题报告、郑传芳书记专题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身边时事”的社会实践、汶川地震募捐活动、材料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月活动、“新时期团员如何在工作中发展自己”为主题的团校培训、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学习会议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月30讲话暨新学期学生工作会议”、 学习科学发展—团组织生活活动、材料工程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交流会、优秀毕业生座谈会、防盗防火安全讲座、海归博士有关造纸方面座谈会、超级毕业生讲座、材料工程学院就业、择业交流会,总计2周时间。下面我就参加材料工程学院就业、择业交流会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

步入大四学年,我们即将面临就业问题。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这次就业交流会我们主要讨论了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思考、大学生就业应注意的细节、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等问题,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要属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了。

大学生生活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生活,与现实社会相比,学习、生活、交际都比较有规律。所以在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际,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作好就业心理准备。迅速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迅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需要,在自己选择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

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但是在现实中,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也就是说,心理准备不足。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经常会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挫折,这是很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应该保持着自信心,因为失去了自信心,就会失去开拓创新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息不足为奇,但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的挫折是早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最好的方式,遇到挫折后应该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然后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的前进,争取更好的机会。树立一个崇高的职业理想,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激烈的竞争是商品经济社会普遍的现象,但是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实现,并不一定取决于职业本身。挫折其实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其次,我们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是否能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是求职者对自己进行职场定位的关键,一个准确的职场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人生规划。我们要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其中,能力尤为重要。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到什么样的岗位,不具备职业所需的能力,只会慢慢被淘汰。

最后,我们必需注意一些细节。很多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

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这些对于我们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我们的就业前景便会一片光明。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实践调查报告

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情况调查及现状分析

摘要: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栋梁,能否在新的条件下,使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成败。 最近几年,关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未曾中断。从对安阳工学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抽样调查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本文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探讨出发,理性地分析了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现状,阐述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正文:

一、引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否参与国际化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理工科大学,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理工科大学应,树立起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

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理工科大学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素质是一个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包括一个人的

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文化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德育、文学、历史、哲学、艺

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

情趣和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就是引导大

学生如何做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能够得到理工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情况,本组成员对安阳工学院工科专业

学生采取了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5

份,回收率为91.3%,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达93. 9%,符合调查统计要求。调查分

析如下:

(一)学生的道德修养品质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要始终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

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从理工科学生往往是逻辑思维的强者,形

象思维的弱者。由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便能一目了然。他们对于人文的接触普遍

还是仅限学校教育,只有27.27%的同学在问卷调查中能正确回答《辛丑条约》

的签订时间。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

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

习。另外在与调查对象的交谈中得知,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

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择大

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

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

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今在大多数的理工科院校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可是这些课程通常无

法唤起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未能受到他们的重视,这些课程往往被他们视

为副课。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理工科学生不能广泛吸收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

素养,直接造成了这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宽广的胸怀,坚强的意志,具备自我控制、

自我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承受困难、挫折的能力。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

数据来看,一方面,学生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当面对挫折时, 67.9%的学生表示

能够适时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信心克服困难和面对挫折;为了把自己培养

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希望学习不够刻苦的同学,首先要树立人生志向,确定学习

目标。成功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有了高远的志向和目标才会有动力,人

生才会有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兴趣不可过于广泛,要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三)人文素质教学的缺乏使得理工科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实践活动和人

文素质的关系是什么”,令人意外的是56.06%的同学认为他们间几乎没有联系。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突出地强调了实践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见学科的限制使得理工科学生学习范围仅局

限于专业知识的方框中,致使知识面偏窄。毋庸置疑,当今社会正是一个提倡创

新的社会,而理工科学生本应为创造思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是人文素

质教学的缺失却严重妨碍了理工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创造性人才的

流失。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四)人文素质的缺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精神世界单一

众所周之,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有以往大学生不可企及的优

势和特长,可是也经历着严峻的心理体验和价值困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主要

表现在:在实现高考这一人生目标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丧失,在面对求职

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

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和追求真

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他们内在的关联与矛盾,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

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己放大而忽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我的重要意义……理工

科大学生价值困惑的实质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与存在的迷失。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来,人文素质的缺失已经明显成为理工科学生发展的障

碍。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大

事,这也就要求高校在增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着重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

素质教育。

三、加强与改进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一)改变理工科学院既有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应开办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管理、

经济、法律、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

思想、信仰等等人文素质教育,为理工科学生指示全面发展的方向,让他们对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并在科技与文化中得到平衡,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在学生了解、掌握一定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学生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把

对人文知识的体验内化为人文精神。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大学生深入

社会、深入生活,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

和体验人文精神。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

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政治

理论课应发挥重要作用。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教学方法灵

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把课堂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

合,引导大学生在激烈紧张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坚定对马克思主

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更好地掌握服

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本领。

(三)摒弃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改革

对于人文课程的考核,有的老师仅停留于考核背诵或者提交论文的形式,有

些大学对文科课程要求很低,甚至考前就把考题告诉学生,或直接开卷考试,并

且考试内容十分简单,这样都容易使理工科大学生产生敷衍的情绪,所以必须摒

弃这些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课程设置改革方面,高校教师应努力创新引导性教学

方法使得人文课程的讲授丰富化、多元化,优化课程结构,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努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应该增

加历史方面的比重,并且应当倾向于其内涵的解释,并结合当今时代特色给予正

确引导。目前中国学术界已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像于丹的论语心得、金

正昆的礼仪讲座、百家讲坛中的法律讲座等等,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四)文理学生分界不应过于明显

应定时让文理科学生进行互动或交流学习。通常当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进

行交流时,他们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差距,这也能激发很大

一部分具有求知欲的理工科学生对于增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兴趣,扩大其人文知识

面。因此这样的交流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

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

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总结: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养成,而对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更是如

此。实践证明,承载大学人文精神的不只是大学中分门别类的专业教学,在办学中

形成的校园环境作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

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主体精神

和以个体完善与发展为主的创新主体精神。那么,我想通过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

身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桂花.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与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9):56.

[2] 刘舜尧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000(5):23—24

[3] 绍龙宝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N]中国教育报,

2004—06—05

[4] 王松泉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的偏差和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

2007(8):21

[5] 张作祥简论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6—12—02

(

2、《中华爱国主义新辞书》,分编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 1版;

[6]《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恩伦理思想卷),编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7]《简明国耻辞典》,主编,长春出版社1993年10月;

[8]《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马恩伦理思想卷),编者,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调研报告

之中华复兴之路

专业: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13-1 组长:韦帅 130104101 组员:时间:

许毅强 13010410129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我们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含义呢?在我看来: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般地说,不是要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历史过去几百年,疆域沿革变化很大。我国遵守通行的国际法律法规,不可能去改变各国的疆域。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谈到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遭受十几个列强侵略奴役的情况,历数了从中国得利最大的日本和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然后,他说:讲清历史问题对解决遗留问题有好处。但是,“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邓小平的这个胸怀是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不侵略别国。因此,那种对我们国家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

第二,我们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使中华民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份额尽量扩大。比如科技水平,当代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科技的总体水平相比落后许多,因而对人类贡献的份额比起古代中国来小了许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对人类的贡献占很大份额。毛泽东在上个世纪说:6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你没有什么贡献。我们这个国家要建设起来,完全改变过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种状况,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你赶不上,那你就不那么十分伟大。经过许多年,应该赶过人家,这是一种责任。“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对人类的贡献要更大,任务就更加艰巨。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是在对人类文明贡献率的意义上讲的,这是它的要义。当然,要像古代中国盛世那样达到一半以上,也不一定现实。但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大体相当,乃至超过一些,还是有可能的。既然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仅仅是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的,或者准确地说,是超越历史盛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是一句极其简练、极具号召力,能极大地振奋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时代口号,而且是一个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内涵的现实运动。它的现实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执政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是历史地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特别是执政实践相互进行选择而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指导思想,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会在其实践中更加广泛地发挥愈来愈大的调动和凝聚作用。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形态的创新协调性,将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全面创新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践的协调发展整体。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条件的多重环节性,即基础环节、内部环节、外部环节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三大历史任务,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就外部环节而言,当今的世界愈来愈是“世界”的世界,一个民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愈来愈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即良好的外部环境。周围的世界乱得一团糟,唯我世外桃园的景象只是诗人的浪漫。如果说当年中华民族屈辱衰落的外部环节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那么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遇到了极好的机遇。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若利用得好,从总体上讲都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的力量。所以,无论是从内部、外部环节不可分割,还是从外部环节对内部环节的推动方面分析,主动地为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任务而奋斗,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2000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思想理论战线认真学习宣传这一思想,迅速扩大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影响。从这年12月开始,中央部署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收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要求、相互关系等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围绕着学习“七一” 讲话精神,全党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热潮,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述了十六大所要研究和确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8月,《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出版发行。学习这部论著,对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基本经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003年春节后,党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通过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为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3年4月28日,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这标志着,从十六大开始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将进一步发展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2003年6月10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6月15日,党中央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不单是近几年的事件,回首往昔,那些事情又有何人可以忘记。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百年回眸,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作为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其“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奋斗精神,继承和推进其现代化国家理想,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许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百年来的探索与奋斗、苦难与辉煌,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些基本历史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沿着正确道路顺利前进;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才能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距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现代化事业。回首百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历经百年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全体中华儿女应当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汇聚在民族复兴旗帜下,砥砺奋斗精神,共绘发展蓝图,共襄振兴大业,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贡献。

结束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其次,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21 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遐想和憧憬,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成长道路,对青年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青年大学生应当思考与领悟:在充满挑战和大有希望的新世纪,坚定信仰,执着追求,努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而不懈奋斗,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上一篇:销售月度工作计划格式下一篇:学生饮用奶计划新闻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