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后项语义关系看中日复合动词的异同

2023-02-28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动词+动词”型复合动词, 而两个动词为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法则、怎么样组合形成一个词, 前后项动词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这自然就成为复合动词研究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回顾汉语, 其中也存在诸多V+V型复合动词, 比如“听说”、“回忆”、“打倒”等, 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中日两种语言的复合动词有共通之处, 如: (1) 独裁政権を打ち倒す。→推翻独裁政权。但很多时候两者并不一致, 如:[1]子供の死に母はその場で泣き崩れた。→看到孩子死去, 母亲当场放声大哭。 (3) 照相机的镜头能前后伸缩。→カメラのレンズが前後に伸縮できる。

(1) 中的“打ち倒す”和“推翻”都是比较典型的复合动词。但是, [1]中的“泣き崩れた”却没有对应的动词, (3) 中的“伸缩”所对应的也只是サ变动词“伸縮する”或“伸び縮みする”, 因为日语中不存在“伸び縮む”。

因此, 在两个动词结合过程中, 前后项动词究竟可能有哪些类型, 中日两种语言究竟又存在多大差异, 这就是本文所主要想探讨的问题。

1 先行研究

针对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关系的研究, 主要有森田 (1974) 、影山 (1982) 、松本 (1998) 和由本 (2005) 等。森田 (1974) 他指出, 根据意义的结合度, 复合动词中有并列关系、主述·补语关系、具体意义向抽象意义转化、向造语成分转移及实质意义向形式意义转化这五个阶段 (1) , 这个论述的确为后来的研究提示了一些问题, 但他对一些具体词例的归类还有待商榷, 另外, 五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也不甚明显。

影山 (1982) 将日语复合动词分为两大类, 即无时间先后类和有时间先后类, 松本 (1998) 和由本 (2005) 则进行了相对具体的分类, 松本将复合动词分为六种:前项表示后项的手段、前项表示后项的样态·附带状况、前项表示后项的原因、前项表示后项的背景信息、后项表示前项的比喻性样态、前项为复合动词的意义中心;由本则认为复合动词的前后项关系存在并列关系、附带状况·样态、手段、因果关系和补语关系五种类型。不难看出, 各种分类法各有合理之处, 但又都不完整, 本文就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重新归类。

而汉语方面, 对前后项关系的论述基本上都围绕合成词, 如任学良 (1979) 、陈光磊 (1994) 、朱彦 (2004) 、周荐 (2004) 对汉语合成词 (或称“复合词”) 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其中虽然涵盖了V+V型复合动词, 但是专门针对汉语复合动词的研究不多。

2 对复合动词前后项关系的分析

2.1 并列关系

前后项为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既存在于汉语, 也存在于日语。而根据动词意义的不同, 并列关系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

2.1.1 近义并列

这一类的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意义相近, 属于近义并列的汉语复合动词有:缝补·爱怜·爱护·负担·印刷·跋涉·研制·能够·生产·解放·攻打·按摩等。

而并列关系的日语复合动词大多数都属于近义并列, 具体词例有:泣き叫ぶ·忌み嫌う·思い描く·渡り歩く·貰い受ける·譲り受ける·待ち望む·痩せ細る等。

2.1.2 同义并列

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意义基本相同, 同义并列的汉语复合动词不少, 如:计算·缺乏·爱恋·爱好·忍耐·排斥·吹嘘·罢休·诽谤等。

而正如姬野 (1999) 所指出的那样, 日语同义动词很难组合为一个复合动词, 比如同义的“のぼる”和“あがる”无法组合成“のぼりあがる”, “さがる”和“おりる”也无法合成复合动词“さがりおりる”[1], 但是, 同义并列的复合动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比如恋い慕う·耐え忍ぶ·攀じ登る就可以认为是两个同义动词的组合。

2.1.3 反义并列

该类的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意义完全相反, 汉语中意义相反的两个动词可以组合成复合动词, 如:买卖·升降·伸缩·进出·出没·进退·取舍, 但是日语中却不存在这样的复合动词, 取而代之的是“汉语词汇或复合名词+する”的形式, 如:升降:昇降する;上がり下がりする;×上がり下がる出没:出没する;×現れ隠れる伸缩:伸縮する;伸び縮みする;×伸び縮む进退:進退する;×進み退く来往:往来する;行き来する;×行き来る进出:出入りする;×出入る。

2.1.4 前后重叠

这是汉语相对日语比较独特的复合动词构词方式, 即前项后项相同, 如“闪闪·飘飘·谢谢”等, 日语中也有重叠关系的复合词, 如“重ね重ね·生き生き”, 但却不存在“重ね重ねる·生き生きる”这样的复合动词。

2.2 主从关系

通过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形成的复合动词, 其前后项为主从关系。其中的“从”修饰或限制“主”, 说明“主”的发生方式或存在样态。在这类词, 往往后项动词为“主”前项动词为“从”, 但也有少数顺序相反。主从关系的复合动词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2.2.1“方式+动作”关系

“方式”表示动作如何发生, “动作”则指具有某种方式的动作。汉语词例有“闪击·跃进·点射·偷看·合唱”等, 日语词例则有“滑り降りる·這い出る·流れ落ちる·舞い落ちる”等。

2.2.2“状态+动作”关系

“状态”表示动作如何存在, “动作”则指具有某种状态的动作。这类复合动词中的后项动词往往有一个持续过程, 而前项动词就是对这种过程的一个描述。如汉语的词例有“奋战·回顾·回忆·安息”, 日语中有“持ち歩く·遊び暮らす·待ち暮らす·立ち並ぶ”等。

2.2.3“态度+动作”关系

在汉语复合动词中, 还有一部分词的前项表示后项动作主体的态度, 如“谢绝·愧对·悔改·笑纳·恭贺”等, 日语中表达这样的意义时往往采取“…て…”如“謹んで祝う”, 但也有少数复合动词, 如“悔い改める·泣き別れる”。

2.2.4“动作+状态”关系

“动作+状态”即后项动词表示前项动作的存在状态, 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 这一类复合动词都很少见, 汉语如“瞻仰”应为“仰着瞻”, 日语的“売り急ぐ·出揃う”也可以解释为“急いで売る·揃った状態で出る”, 可见这几个词都是从在前主在后的模式。

2.3 递续关系

在上述的并列关系和主从关系中, 前后项动作的发生并没有先后的差别, 而递续关系强调的则是前项动作先于后项动作发生, 即影山 (1982) 所说的“時間的ずれがあるもの”, 本文认为, 中日复合动词中出现的“递续关系”还可分为以下四小类。

2.3.1 承接关系

承接关系是指同一动作主体发生两个有时间先后的动作, 前项动词在先, 后项动词在后。汉语中这类复合动词较多, 如查封·割让·报考·投靠·进驻·拆洗·拔取等, 其意义基本可以表达为“先…后…”, 如“先查后封”、“先割后让”、“先报后考”等。

纯粹的承接关系的词在日语里不多, 因此先行研究也少有提及 (3) , 但是仔细分析后, 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 如“眼鏡を置き忘れて捜しまわる”中的“置き忘れる”为“先放后忘” (4) , “言い聞かせる·取り持つ”也属于先后承接关系。

2.3.2“手段+目的”关系

“手段+目的”即前项动词表示手段, 后项动词表示该手段试图实现的目的。如汉语的“推翻”和日语“押し倒す”, 这类动词和承接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构成承接关系的前后项是两个动作动词, 而构成“手段+目的”的后项动词往往是带有某种变化的动作动词, 前项动词则是实现这种变化的动作, 这类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可以解释“为了 (后项) 而 (前项) ”。

汉语词例有“压倒·处死·推翻·戳穿·纠正·杜绝”等, 将这些词稍加扩展, 便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的“变化”, 如“压倒”为“压, 使其倒”, “推翻”为“推, 使其翻”, “纠正”为“纠, 使其正”。而日语则借助其较为发达的形态, 往往表现为“动词+有对他动词”, 如“切り倒す·洗い清める·叩き壊す·叩き落す·踏み固める·焼き付ける”等, 以“叩き壊す”为例, 目的是实现“倒れていない→倒れている”的变化, 其手段便是“叩く”, 而从动作的意图来看, “叩く”时固然带着“壊そうとする”这样的意图, 但是从动作结果的实现来看, “壊す”的实现必然在“叩く”之后, 这就是本文把“手段+目的”放在“递续关系”中讨论的原因。

2.3.3“原因+结果”关系

“原因+结果”与2.3.1“手段+目的”的最大区别在于, “目的”是带有意志性的, 而“结果”则是无意志的。词例有“遊び疲れる·焼け死ぬ·飲みつぶれる·働きくたびれる·寝違える·寝静まる·泣きぬれる”等。作为原因的前项动词既可以是意志性动词 (如“遊ぶ”) 也可以是无意志动词 (如“焼ける”) , 但作为结果的后项动词则必须为无意志动词。复合动词的意义结构无法表述成“后项ために前项”而只能表示为“ (前项) て、結果として (后项) ”。实现两个因果关系的动作必然有一定的时间差, 因此“原因+结果”也应属于递续关系。

而汉语复合动词中似乎没有这一类组合, 在表达“原因+结果”时, 往往都采用动补短语的形式, 如“走得累了”、“喝得不省人事”等。

2.3.4 兼语关系

兼语关系是指前后动作为不同的行为主体发出, 而前项动作的客体兼而充当后项动作的主体。以“逼供”为例, 其实可以扩展为“ (张三) 逼 (李四, 李四) 供”, 类似的词例还有“召集·请教·逼供·劝降·托管”等。

而由于日语的动词在组合过程中需要遵从“主语一致性”原则 (5) , 因此在日语复合动词种基本看不到兼语关系, “召集”为“呼び集める”而非“呼び集まる”, “冲洗”为“洗い落とす”而非“洗い落ちる”, 这就是因为“ (太郎がみんなを) 呼び (みんなが) 集まる”、“ (花子がせっけんを) 洗い (せっけんが) 落ちる”违反了复合动词的主语一致性原则。

但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 日语中也逐渐出现一些兼语关系的词, 如“吹き飛ぶ·擦り切れる·釣りあがる” (6) , 均符合上述的兼语构造, 如“ (強風が屋根を) 吹き (屋根が) 飛ぶ”, 有学者认为它们由“吹き飛ばす·擦り切る·釣り上げる”派生而来 (7) , 派生与否本文暂且不论, 这样的发展趋势恐怕是语言变化的必然结果吧。

2.4 述补关系

述补关系是指前后项动词为“动作+补语”, 复合动词的意义中心在前项, 而后项动词是对前项动作的时间、方向、程度、完成度等的说明。日语的这一类复合动词极为发达, 且生产性高, 相比之下汉语的复合动词的表现力较弱, 往往需要借助短语结构来进行表达。述补结构结构可以细分以下几种。

2.4.1“动作+时间相”关系

后项动词表示前项动词的开始、持续、结束等和时间有关的内容。

后项表示前项动作的开始:書き始める·降り出す·落ちかかる·振り掛ける等;

后项表示前项动作的持续:降り続く·乗り続ける等;

后项表示前项动作的结束:織りあがる·洗い上げる·為し終える·読み終わる等。

而汉语则需要表示成“开始写”、“正在写”、“写完了”, 无法统一到一个复合动词中去。

2.4.2“动作+方向”关系

后项动词对前项动词的方向性进行补充说明。

后项表示前项动作往上或往下:釣り上げる·浮き上がる·読み下す·押し下げる等;后项表示前项动作往里或往外:走りこむ·封じこめる·押し入れる·引き出す·溢れ出る等;后项表示前项动作往周边扩展:吹きまわす·歩き回る等;后项表示前项动作的相互性:話し合う·向かい合わせる等。

这类关系的复合动词在汉语中也有出现, 如“拿下·打下”的后项表示方向往下, “纳入·收入·撤回·拉拢”的后项表示方向往里, “支出·滚开”的后项表示方向往外, “分散”的“散”则隐含了往周边扩张的意义。

2.4.3“动作+程度”关系

后项动词对前项动词的强度进行说明。后项表示前项动作强度大或程度深:叱りつける·静まり返る·澄み渡る·困り抜く·疲れきる·弱り果てる等;后项表示前项动作已成习惯:食べつける·見慣れる等。除此之外, 还有一部分词, 语义的衍生和修辞手法的参与使其后项动词更为形象、夸张地描写了前项动词的程度, 如“咲き零れる·咲き誇る·荒れ狂う·思い乱れる·書きなぐる·泣き崩れる”等, 其意义结构可以表示成“ (后项) ほど (前项) ”, 如“零れるほど咲いている”。

汉语中这类意义往往采用“非常”, “极度”等副词或“—惯”, “—死”等结构来强化动词的程度, 其中“看惯”“笑死”等本应属于动补结构的短语, 也逐渐被复合词的概念所承认, 并收录在《中日词典》中。

2.4.4“动作+完成度”关系

后项动词对前项动词是否完成及其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后项动词表示前项的遗漏:聞き落とす·読み漏らす·言い忘れる等;后项动词表示前项的失误:書き誤る·見間違う·言い違える·やり損なう·し損じる·出し遅れる等;后项动词表示前项的过度:行き過ぎる·有り余る等;后项动词表示前项的修正:考え直す·立ち直る等;后项动词表示前项的残存:食べ残す·売れ残る等。

尽管汉语中也有“说漏”, 但“听错”“吃剩”等大多数表达由于其前后项结合紧密度较弱, 都应归为短语, 而非复合动词。

2.5 述宾关系

述宾关系是指后项动词在意义上充当前项动词的宾语, 如汉语词例“挨揍·听说·失禁·认输·催眠”中, 后项动词“揍·说·禁·输·眠”就分别是前项动词“挨·听·失·认·催”的宾语, 此外还有“接生·发愁·纳闷·怀疑”等都属于此类。

而日语复合动词除述宾关系之外, 还存在主述及其他补语关系。构成主述关系的如:思い余る→思うことが余る;降り続く→降ることが続く构成述宾关系的如:言い忘れる→言うことを忘れる;書き始める→書くことを始める构成に格补语关系的如:見慣れる→見ることに慣れる;待ちくたびれる→待つことにくたびれる但是, 这类根据句子结构而形成的日语复合动词, 从意义上来看基本上都属于上述2.4的述补关系, 也有少数偏正关系 (如“売り急ぐ”可以扩展为“売ることを急ぐ”) 。

3 结语

以上对中日V+V型复合动词中可能出现的前后项关系分为5类, 然后再细分为17小类, 并一一进行了分析, 我们基本可以认为:

(1) 日语中兼语关系的不典型性, 证明了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的“主语一致原则”, 但中文没有这样的限制;

(2) 日语中不存在反义并列的复合动词, 说明并列关系的复合动词的形成相对困难, 在考虑动词性质之外, 还需要考虑两者的意义;

(3) 在日语最为发达、生产性也最高的述补关系, 汉语的复合动词表现力就较弱, 往往需要借助述补短语来表达同样的意义。从意义表达的角度看, 日语复合动词接近于汉语复合动词加汉语词组之和。

本文只是粗略地分析了复合动词前后项的意义关系, 而各项意义关系的复合动词分别占多少比率、中日分别又有何种倾向, 这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探讨。

摘要:本文以大量词例为分析对象, 将前后项语义分为5大类, 然后再细分为17小类, 比较了中日复合动词在语义结构上的异同, 认为兼语结构和反义并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 但是在日语复合动词中并不典型, 而述补关系在日语中占很大比例, 但汉语往往需要借助短语来表达, 因此从意义表达的角度看, 日语复合动词接近于汉语复合动词加汉语词组之和。

关键词:复合动词,语义关系,并列,主从,递续,述补,述宾

参考文献

②见姬野 (1999) 《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 226~227页。

上一篇:整体提升脚手架的方案设计及其应用下一篇:企业会计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思考——以会计造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