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22-09-10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据统计, 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 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疾病的第7位[2],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国现有老龄人口约1.3亿, 骨质疏松症患者达8400万人, 占总人口数量的6.6%;预计到2050年, 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5亿, 其中25%~70%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3]。

骨质疏松症是西医学的病名, 其主要表现为骨痛、身长缩短、驼背畸形、骨折等。祖国医学的典籍中虽然没有该病名, 却有表现相似的论述, 属于“骨痿”、“骨痹”、“骨枯”、“骨极”“虚劳”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各医家都有自己的论述。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肝、脾、瘀等都有关系[4], 其中肾亏为主, 肝失疏泄为关键, 脾虚为辅, 血瘀是促进因素[5]。

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而生髓。《医经精义》指出:“肾藏精, 精生髓, 髓养骨, 故骨者, 肾之合也, 髓者, 精之所生也, 精足则髓足, 髓在骨内, 髓足则骨强。”《素问·痿论篇》曰:“腰者, 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骨者, 髓之府, 不能久立, 形则振掉, 骨将惫矣。”可见肾、骨、髓之间关密切系, 骨的生理病理受肾所支配, 肾之精气的盛衰决定骨的强弱。肝藏血, 主疏泄, 肝肾同源。肝失条达则引起肾精亏虚, 骨髓失养。脾胃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 并且脾主肌肉。《医宗必读·痿》曰:“阳明虚则血气少, 不能润养宗筋, 故驰纵, 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 故足痿不用。”现代研究表明[6], 脾胃虚弱可能通过直接造成钙、磷、维生素D等与骨量相关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 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脾虚加上肝失疏泄, 最终导致血瘀。瘀阻经络, 筋骨失养, 四肢无力;经脉不通, 不通则痛。

2 中医药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尚无统一的标准, 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黄辉等[7]将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脾气虚型和肾阴虚型, 分别用参苓白术散和左归丸施治, 并认为辨证施治可明显提高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王太红[8]将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分为四型论治:肾阳虚型用金匮肾气丸加鹿角胶、紫河车, 肾阴虚型以知柏地黄丸加龟板、枸杞子等, 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黄芪、乳香、没药等, 脾胃虚弱型以四君子汤加黄芪、砂仁、陈皮、刺五加等, 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刘峰等[9]将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四型:阳虚型、血瘀型、风寒湿型、阴虚型, 分别用右归丸加四物汤加减、补肾活血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左归丸加四物汤加减治疗, 效果明显。彭太平[10]自拟骨密葆汤根据骨质疏松患者不同的证型化裁:肾阳虚者加巴戟天、当归尾、熟地、川芎等, 肾阴虚者加生地、麦冬、赤芍等, 肾虚湿困者加萆薢、茯苓、羌活等, 脾肾阳虚者加制附片、淮山、党参等, 肾虚血亏者加熟地、当归等。

另外, 边红光等[11]以补肾壮筋汤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 取得满意疗效。战美玲等[12]观察补肾养血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发现X片、血清磷酸酶、钙等有显著差异, 有效率达到90.0%。文锋等[13]用右归丸合理中丸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症, 结果总有效率为93.88%, 高于密钙息组。钟秋生等[14]自拟温肾散寒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认为其疗效与仙灵骨葆胶囊临床疗效相近, 值得临床推广。王健等[15]以补肝益肾汤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结果显示与服用钙剂的患者比较, 两组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 但总有效率高于后者。

3 针灸治疗

针灸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已被临床所验证。通过针灸穴位, 刺激机体的经络系统, 产生生物电的活动, 调节脏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强化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研究证实:针灸可提高男性血中睾酮含量, 降低血中雌二醇含量, 提高女性血中雌二醇含量, 进而促进骨形成, 抑制骨吸收, 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16];并且, 针灸对患者的NO、SOD的调节明显, 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自由基, 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 增加骨密度, 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期骨量减少[17]。

周晓莉, 等[18]采用“双固一通”针法, 在腰背部夹脊穴和委中穴常规针法上, 增加关元、足三里穴, 结果显示“双固一通”针法与常规针法均可提高骨密度, 但以前者效果为佳。徐亚莉等[19]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针刺 (针刺神阙、关元、气海、命门、肾俞、脾俞) 加密骨丹穴位贴敷组和盖天力组, 比较发现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 同时能提高患者骨密度。何劲等[20]将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针刺组 (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 和口服骨松宝颗粒剂组, 认为针刺悬钟穴、肾俞穴、命门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无差异, 且针刺组在改善疼痛方面优势明显。林志苇等[21]认为, 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有明显疗效, 而口服乐力胶囊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无明显疗效。

4 运动疗法

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 改善临床症状, 增加骨量的一种最方便、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研究显示[22], 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 骨组织就不容易丢失钙质, 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 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在实施运动方案时, 应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23], 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体能、训练目标来制订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持续时间。

祖国的传统保健体育, 是很好的锻炼运动项目,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改善大有益处。八段锦功以腰为轴, 锻炼时动作一动全动, 节节贯串相连不断, 能使全身都得到锻炼舒展。张春玲等[24]认为:八段锦功是一种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运动方式, 结合中医膳食的综合干预, 患者的跟骨骨密度显示较干预前提高, 并能改善腰背痛、项背痛、小腿抽筋、虚汗等症状。易筋经功法主要采用静止性用力进行锻炼。井夫杰等[25]发现, 易筋经锻炼可以提高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值, 明显改善患者骨痛症状。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姚强等[26]指出, 适度锻炼可促使血脉流通, 关节流利, 气机调畅, 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太极拳是意识、呼吸、动作三者有机结合, 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 拳理包含动静、阴阳的运动。邓明[27]认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改变骨质的分布, 促进骨质的转化, 增强骨的弹性和柔韧性, 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灵活性, 减少骨折发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调节神经、体液, 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输送到骨内, 加快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5 结语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途径、多靶点的。应用中医药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西医药治疗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前景广阔。

摘要:骨质疏松症已被医学界公认为世界上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 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归纳了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 以及部分新观点。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恩, 薛延, 王洪复, 等.骨质疏松鉴别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6.

[2] Nguye TV.Association between brest cancer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the Dubbo Osteporosis Epidemiology Study[J].Maturitas, 2007, 36 (1) :27~34.

[3] 何成奇.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6.

[4] 徐祖健, 汪付, 尹思源, 等.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与症候特征的探讨[J].中医正骨, 2008, 11 (20) :815~816.

[5] 傅骞, 胡素敏, 杨佳佳, 等.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失重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治疗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5 (16) :1~2.

[6] 陈晚娇, 曾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 (9) :1105~1106.

[7] 黄辉, 杨玉英.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辨证施治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6 (28) :424~425.

[8] 王太红.辨证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126例[J].河南中医, 2004, 24 (10) :37~38.

[9] 刘峰, 梁翔, 彭太平.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128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5, 4 (5) :52.

[10] 梁翔, 刘峰.彭太平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J].江西中医药, 2006, 279 (37) :5~6.

[11] 边红光, 周春秀.补肾壮筋汤治疗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 2005, 17 (10) :37~38.

[12] 战美玲, 杨艺飞, 张静, 等.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 2007, 20 (2) :37~38.

[13] 文锋, 鞠洋.补肾健脾法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症89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 22 (5) :49.

[14] 钟秋生, 李锦培.温肾散寒方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J].江西中医药, 2009, 319 (40) :37~38.

[15] 王健, 李维军, 王海燕, 等.肝肾同治法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8, 40 (6) :54~55.

[16] 艾双春.电热隔药灸对老年人性激素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02, 22 (3) :169~170.

[17] 农泽宁, 赵利华, 庞勇, 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期骨量减少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4 (36) :610~612.

[18] 周晓莉, 鲍圣涌, 王华“.双固一通”针灸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05, 27 (6) :49~50.

[19] 徐亚莉, 金建军, 徐登玉, 等.针刺加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06, 26 (2) :87~90.

[20] 何劲, 宋道飞, 向楠.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J].中医杂志, 2009, 2 (50) :147~149.

[21] 林志苇, 黎健, 高丽萍, 等.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6, 12 (4) :381~383.

[22] 阮彩莲, 白亚军, 刘运磊.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衰老大鼠骨质成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28 (13) :5500~5504.

[23] 戴闽, 昌军.骨科运动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3.

[24] 张春玲, 王小云, 欧爱华, 等.中医综合养生干预对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骨骼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14 (24) :1947~1950.

[25] 井夫杰, 张静.易筋经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08, 2 (44) :88~90.

[26] 姚强, 窦丽.运动延缓衰老的古今机理研究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19) :50~52.

[27] 邓明.试论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 (33) :168~172.

上一篇:输电线路主动预警式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研究下一篇:浅析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