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可行性

2022-09-10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骨质疏松本就是一种老年性骨骼病症,而糖尿病更会使患者骨质疏松的症状加速发展,使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疗界的关注。一般来说治疗骨质疏松症多用有助于骨质形成以及钙质营养药物来控制病情,为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可行性,现分析2012年4月—2013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公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6~66岁,平均42.8岁,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5.3年,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1.2 方法

给予两组常规糖尿病治疗,饮食指导,控制患者血糖量,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3次/d,1片/次;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其中阿仑膦酸钠1次/周,70 mg/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腰椎股骨的骨密度,以确定治疗效果。

1.3 评定标准

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有效表示患者骨质生长良好,骨密度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状基本消失;显效表示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稍有增加,骨质疏松症状缓解;无效表示患者骨密度增加不明显,骨质疏松症状依然存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计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对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及腰椎股骨骨密度,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血清钙数值以及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代谢絮乱的疾病,除了影响患者体内血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外,还会影响患者体内如矿物质、钙、磷等多种物质的正常代谢,目前,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有研究证明该病症较单纯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加难以控制骨质疏松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成为导致骨质疏松病情不断发展的一大诱因[2,3]。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通常缺乏胰岛素,或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这会导致患者体内骨基质的分解加快,从而使人体钙质迅速流失,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这也是导致骨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减少的一大原因。以上因素最终导致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的症状难以得到控制。而钙尔奇D是一种骨代谢调解剂,它能够帮助患者稳定骨代谢内环境,促进钙质的吸收,从而帮助患者骨骼正常生长钙化,并增加骨密度。而阿仑膦酸钠则是一种新型双磷酸盐类药物,它能够抑制人体破骨细胞的代谢,从而减少骨基质的分解,降低骨质疏松的速度,此外,阿仑膦酸钠还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该研究显示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单纯服用钙尔奇D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以及钙尔奇D改善患者骨代谢内环境相关,从而控制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絮乱。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可以得知,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共3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糖尿病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而治疗组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症,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 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等.强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针剂辅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124-126.

[2] 李亚军.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3(4):571-573.

[3] 戴玲.鲑鱼降钙索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29):285-286.

上一篇:电信综合业务平台在企业网中的应用下一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