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2023-01-25

第一篇:农机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创新人口信息化平台 提升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创新人口信息化平台

提升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我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创新发展、质量控制、信息共享、简便快捷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平台信息为基础,以实现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全员化、自动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受到省、市人口计生部门的重视,2012年、2013年省人口计生委简报两次刊登了我县信息化建设的做法,2013年省人口计生工作会上,季县长作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介绍。2013年7月25日,我县“一键通”村级人口计生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被市人口计生委评为“十二五”以来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一等奖、“微人口”网络服务平台被评为三等奖,2014年被省统计局表彰为“统计工作示范点”,“微人口”平台获省第三届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创新奖。我县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一键通”村级人口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自主设计“一键通”村级人口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集村级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变更、统计、上报、办证、台帐、查询为一体,实现“一键通”。新平台转变传统人口计生信息采集方式,由原来的单一采集渠道向多渠道结合转变,使最基础的村级信息准确率提高到99%以上。突破传统的人口计生帐

- 1

答复群众咨询举报。四是“幸福在线”人口计生QQ群。全县建立了249个“幸福在线”人口计生QQ群,保证与育龄群众及时零距离交流。

四是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十二五”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目前,全县244个村(居)用于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计算机356台,其中县级35台、镇级73台、村级248台,打印机279台,244个村专干都考取了计算机操作证书。

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业务培训,不断强化各级计生干部的统计业务。 2013年、2014年举办两次信息化建设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经省检测,我县信息统计工作的准确率都在99%左右。

- 3 -

第二篇: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5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6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该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

— 1 —

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7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

1. 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

1.1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实际性能与设计预期的差异及其机理;研发绿色建筑性能参数及针对使用者行为和满意度测试的大规模监测、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以及多环境性能参数数据挖掘技术及反馈应用;研究基于长期运行能耗、环境性能参数数据(能耗、水耗、照度、温湿度、CO2浓度、PM2.5等)和使用者满意度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及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可量化、可考核、贯穿建筑全过程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并进行后评估实践及工程示范;对我国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或导则不少于2项。研制低成本、高精度、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建筑环境性能监测系统,使用者行为记录和满意度实时评测及反馈系统。建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和使用者 — 2 —

满意度量化评价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建立绿色建筑性能数据库系统,包含各类绿色建筑性能长期逐时运行数据(能耗、水耗、温湿度、照度、CO2浓度、PM2.5等数据不少于一年)、不少于20%使用者典型使用行为的量化调研和满意度反馈,建筑数量不少于100项,涵盖典型气候区;建立各地区、各功能类型绿色建筑能耗、水耗、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选择不少于100项已建成的各类型绿色建筑开展后评估并提出改进策略,使其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发布我国目前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效果分析和未来发展规划报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2.1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气候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的全寿命期气候适应性优先和性能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研发适应中国建筑特点、典型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模式的室内环境、建筑能耗统计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标准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和工具;开展典型气候区和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建立建筑环境、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方法。完成包括综合考

— 3 —

虑建筑使用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融合各专业的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工具。提出建筑环境预测、能耗分析和碳排放等方面绿色化规划设计新方法、技术标准(送审稿)和规程不少于10项。完成典型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绿色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示范项目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

3.1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定量给出建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需求;研究适宜的围护结构方案,研究建筑混合通风技术,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研究适宜的供暖空调末端方案:解决冬季供暖舒适性差的问题,给出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等需求的统一末端解决方案;研究解决分散高效的空气源热泵化霜、压比大范围变化下高效运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满足冬夏共用的冷热源设备需求。

考核指标: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完成20项以上的住宅、学校、办公建筑示范工程,其中住宅不少于30户;提供一年以上的实时测试数据,全年供暖 — 4 —

通风空调用电量不超过20kWh/㎡,且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示范项目至少涵盖长江流域3个以上省市。研发出的适合于该区域的高效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季节能效比(SEER)不低于3.5,实现高效分散空气源热泵产品和新型末端装置的产业化,建立生产线3条以上。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藏区、西北及高原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新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藏区和西北高原地区建筑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建筑围护结构蓄能技术,确保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10℃;针对川西藏区等水电资源丰富和气候特点,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西部炎热干燥地区资源和气候特点,研究夏季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策略。

考核指标:在藏区建成不少于8座三层以上的太阳能供暖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在不消耗任何常规电力的条件下,冬季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5℃;在川西藏区分别建成不少于6座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冬季累计耗电量不高于15kWh/㎡,室内温度不低于15℃;在西部炎热干燥地区分别完成不少于6座大型公建和10户以上居住建筑示范工程,在满足室内热舒适的条件下,夏季累计耗电量大型公建不超过10kWh/㎡,居住建筑不超过2kWh/㎡,提出可再

— 5 —

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方案并示范应用2项;以上所有示范建筑提供一年以上实时测试数据。完成上述相关产品的产业开发,并完成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上述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约束值降低50%以上。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送审稿)、规范或导则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居住建筑室内通风策略与室内空气质量营造

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区居民的有效开窗关窗模式。调研实测住宅机械通风方式实际的通风换气量,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状况,二次污染情况,室内空气质量,风机能耗状况等。调研实测家庭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不同气候状况下的实际使用效果,冷热量回收率,风机电耗,过渡季实际的转换方式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比较开窗通风+房间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装置两种方式在室内颗粒物污染、VOC污染、SVOC污染、通风空调能耗诸方面的差异。对一批采用上述方式的居住建筑实际状况进行长年连续测试和分析。

考核指标:对全国10个以上不同地区的200户以上的住户室内开窗通风状况进行长期连续测试,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对全国3个以上地区的30户以上住户采用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 — 6 —

收方式的通风与室内状况进行深入测试,完成测试报告。完成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应该采用的通风换气模式的指导报告,完成机械新风系统和房间空气过滤系统装置的性能指标和测试与评价方法。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从微、介观层次揭示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机理,发展散发特性参数预测和调控方法,揭示环境参数对散发特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发展快速、准确、可满足不同层次和对象需求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完善相关室内材料和物品的污染物限值和检测相关标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标识体系。开展上述技术应用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快速、准确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形成规模应用。制修订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特性检测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构建我国室内材料和物品等散发标识体系,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提出不少于5种建材产品的改进方案。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 7 —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实施路线图及标准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空调采暖系统调适、照明采光及隔声降噪等适宜技术;研究大型公共交通场站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既有大型交通场站的节能运行策略;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抗震、防火能力的提升改造技术、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性能导向的既有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建立包含能效、环境、防灾等因素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能效、环境和防灾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能耗、室内环境等动态监测,建立相应的技术应用示范。不同建筑类型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每个示范工程应对改造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公共建筑改造后建筑能耗达到建筑能耗标准中的目标值。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场站建筑,提出其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编制导则或指南不少于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绿色建材

4.1 建筑围护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墙体和保温材料耐久性基础理论;开发节能 — 8 —

墙体材料部品化绿色制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高效、高可靠节能玻璃工业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钢化玻璃幕墙自爆机理和风险诊断及控制技术;研究门窗系统及屋面材料的节能性能提升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不同环境下墙体和保温材料性能劣化机理;烧结墙体材料部品(240mm厚)传热系数≤0.30W/m2·K,非烧结墙体材料部品导热系数<0.12W/m·K;保温材料耐火等级达到A级,导热系数≤0.0025W/m·K。建立钢化玻璃自爆准则与风险诊断、无损在线检测方法并研制出相应设备,实现钢化玻璃自爆率低于0.003%;钢化真空玻璃制品U值≤0.5W/m2·K,高性能低成本中空玻璃U值≤0.8W/m2·K,并研制出工业自动化生产装备;门窗系统传热系数≤0.8W/m2·K,满足气密性指标。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5项,在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建成示范生产线不少于5条(包含以上所有产品),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5项且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4.2 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室内环境净化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蓄能及电

— 9 —

磁防护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环保型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建筑节能与装饰装修材料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建筑功能材料选材技术及绿色度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相应的环境净化建材产品,24h内抗菌性达到99%,在医院、学校等密闭环境建成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示范工程。无机盐相变材料循环寿命>2800次。实现装饰装修材料制备、服役过程的全绿色化以及施工安装的机械装配化;形成3D打印技术在功能一体化装饰装修系统施工过程的应用技术及核心装备,材料调湿控温且VOC达到零排放,在国内三个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及“一带一路”地区分别建成示范工程。完成建筑功能材料环境影响数据库及选材软件。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6项,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4.3 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海绵城市透水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研发磷石膏、膨润土、天然火山灰、风积沙、海砂等新型地 — 10 —

方资源制备绿色建材技术与示范;秸秆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建筑技术与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高效透水材料,透水速率≥2ml/min·cm2,滤水率≥95%,透水速率衰减率≤15%,在3个以上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示范应用不少于5万平方米。完成利用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5种利用地方资源制备的新型绿色建材制品。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等不少于6项,建成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5. 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

5.1 高性能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高性能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及其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论;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健康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

— 11 —

考核指标:建立显著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能、使用性能、建造效率、防灾减灾能力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提出不少于5种包括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等高性能结构体系;完成不低于4种抗强台风和抗大地震、抗爆炸和抗连续倒塌结构技术,建立抗灾性能化设计方法;完成不少于4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完成不少于4套高效长寿命与可更换监测方法与设备;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量化指标。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灾减灾、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高性能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的高性能技术经济量化指标及评价方法,研发出不少于5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及相应图集。完成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与传统钢结构相比,承载能力与延性指标提高15%。申请 — 12 —

/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基于性能的既有建筑鉴定评估方法,建立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数据平台;研究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减隔振和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工业建筑绿色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及节能评价技术,研究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及高效绿色加固改造技术;建成基于公有云的开放工业建筑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集成、存储、管理、挖掘等功能,包含10座以上工业建筑诊治数据,建立智能化检测监测及预警系统。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导则、图集等不少于5部。完成结构加固、减隔振、寿命提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等不同工业行业有代表性的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 建筑工业化

6.1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

— 13 —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适合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

考核指标:提出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提出新型系列连接节点形式,达到与现浇结构同等性能要求;提出混凝土结构装配化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 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制设计指南;制修订行业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8项(考虑不同技术体系、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共计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 14 —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3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研发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研究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

考核指标:提出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提出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系列;完成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出标准化装配施工工艺体系不少于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4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发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装配式建筑高效生产、建造技术体系及工装

— 15 —

系统各不少于1套;制修订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工法不少于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要考虑南北方、地震区等不同地区的多层、高层等类型,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用工量减少30%以上,现场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现场非实体性材料投入减少5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6.5 工业化建筑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部品及构配件质量验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在全寿命期的性能与水平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及测算技术;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机制;研发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提出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提出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节点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2项,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质量检测、产品认证与质量 — 16 —

验收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开发工业化建筑能耗统计识别技术,建立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碳排放清单;编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指南”;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评价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和建立工业化建筑评价系统,并用于评价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提出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完成工业化建筑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分析报告,并在不少于5个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示范应用。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库和工业化建筑评价综合监管平台。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及低多层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质量验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工具化吊装与支撑体系;研究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研究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

考核指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专用技术体系不少于3类,提出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指南。在不少于2个预制装配式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在不少于2个城市示范应

— 17 —

用,完成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示范工程要考虑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建筑产业相比,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不低于15%。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7. 建筑信息化

7.1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分析设计软件与预制构件数据库;研发基于BIM模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部件计算机辅助加工(CAM)技术及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基于BIM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研发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输、智能虚拟安装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BIM平台技术及软件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CAD与CAM商品化软件各1套;建立预制构件数据库;完成空间钢结构拼装BIM模型和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建筑智能施工安装系统;以上软件、系统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效率提高20%,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其中预制装配式和钢结构示范项目至少各1个实现全过程BIM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 18 —

7.2 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全过程创新工艺;研究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定型化、产业化技术并开展示范;研究施工现场固废减排、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能、环保理念的现场施工装备及系统改造技术;研究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绿色施工监控管理平台;研究BIM与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中的集成应用技术及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绿色环保施工工法和操作规程不少于5项,形成临时设施标准化技术与产品体系;形成施工现场装备节能环保化改造技术不少于10项;完成不少于10个相应的示范工程;实现固体废弃物减排70%。形成基于BIM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形成智慧建造集成应用系统,形成相应技术规范不少于5项;完成不少于20个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建立智慧建造综合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基地不少于5个。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 19 —

申报要求

1. 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2.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含10个),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含30个)。

3.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他有示范应用、规模化应用指标、产业化特征明显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地方共同出资支持。

4. 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 20 —

第三篇:家政信息服务平台协议

家政服务企业加盟协议

甲方:968938福建省海峡家政信息服务平台

乙方:

为了搞好市民家政服务工作,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发展家政服务企业,经双方友好协商,特约定如下协议:

(一) 甲方通过热线电话(968938)、网站及其他媒体把乙方提供的服务项目的基本信息免费向市民发布。

(二) 乙方必须具有营业执照,应具有一定的服务资质,须向甲方提交营业执照证书及企业基本信息和服务项目资料。所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否则视为违约,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三) 甲方应及时、快捷地将市民的需求信息反馈给乙方,以方便乙方安排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服务。

(四) 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市民需求信息应认真对待,向市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合理收费。乙方对其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1、服务时间:服务企业在接受甲方的服务指令后,应及时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2、服务规范: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应注重服务形象,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如上门服务过程中还应保持市民房间的清洁,不准乱动市民其它用品,工作完毕协助清理好现场的卫生。

3、服务收费:企业应先与求助者谈妥服务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开始服务,事后不得随意提价,特殊情况须征得求助者同意。服务企业不另收取上门费。

4、家政服务类企业必须为其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意外险

5、法律责任:乙方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乙方在为市民、法人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乙方工作人员过错或发生意外使被服务对象造成损失和伤害,乙方应对被服务对象依法承担民

事以及(或)刑事责任。

(五) 市民对乙方的投诉,经调查属实,视情节轻重,甲方向乙方提出警告或解除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自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年内)乙方被警告三次的,本合同自动解除。乙方如希望重新加盟,则需经一年后,才能提出申请,并经甲方审核认可,方可重新签约。

(六) 甲方有权在甲方选定的媒体上发布对乙方的表扬、批评或警告信息。

(七) 乙方如需使用甲方的名称、标志、网址、电话号码等,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使用。否则,视作侵权,并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

(八) 甲方向乙方承诺:本着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原则向市民推荐服务企业。乙方不得向甲方工作人员使用小恩小惠手段,否则视作违约,情节严重作行贿论处。

(九) 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如双方合作愉快则本协议自动顺延到下一年度,无需另签协议。

(十)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平等协商解决。本协议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日期:

第四篇: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技术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项目概述 3. 项目建设原则

3.1.1. 易用性 3.1.2. 可控性 3.1.3. 高效性 3.1.4. 安全性 3.1.5. 可扩展性

4. 项目软件需求描述

4.1. 用户权限管理

4.1.1. 用户权限组/角色的创建与分配4.1.2. 用户认证

4.2. 校友信息管理

4.2.1. 校友数据批量导入 4.2.2. 校友走访记录管理 4.2.3. 个人消息管理 4.2.4. 消息发送和接收 4.2.5. 人脉搜索 4.2.6. 信息群发功能 4.2.7. 校友信息查询 4.2.8. 校友信息去重 4.2.9. 校友信息统计 4.2.10. 数据标记功能 4.2.11. 模板设计 4.2.12. 校友信息卡面板 4.2.13. 个人空间

4.3. 校友组织管理

1 1 2

2 2 2 2 3

3 3 4 6 6 7 8 9 9 9 10 11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11 12 12 12

4.3.1. 组织结构 4.3.2. 组织管理员 4.3.3. 地方校友会空间 4.3.4. 学院校友会空间 4.3.5. 班级空间

4.4. 校友活动管理

4.4.1. 活动组织 4.4.2. 活动参与 4.4.3. 活动分享 4.4.4. 投票活动

4.5. 校友服务

4.5.1. 校友卡申请服务

4.6. 后台管理

4.6.1. 日志管理 4.6.2. 权限管理 4.6.3. 数据备份管理 4.6.4. 动态数据库管理 4.6.5. 系统字典管理

4.7. 校友门户页面与栏目

4.7.1. 网站首页 4.7.2. 部门概况 4.7.3. 新闻中心 4.7.4. 岳麓之星

4.7.5. 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 4.7.6. 校友组织(与社区数据同步)4.7.7. 校友活动 4.7.8. 校友刊物 4.7.9. 校友爱心 4.7.10. 校友服务

5. 项目主机与软件配置要求

5.1. 主机硬件

5.2. WEB服务器的软件布署环境

12 13 13 13 14 14 14 14 15 15 16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18 18 18 18 18 19 19 19 19

20 20

5.3. C/S《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软件布署环境 20

6.

6.1. 6.2. 非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安全需求

20 21

1. 项目背景

校友,从狭义上说,是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工作过的人;广义上说,还可以包括为学校做出过贡献的人。校友对母校会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为我们称为学缘联系。而正是这种认同感与感情联系使校友资源如同一座座宝藏,对高校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把校友资源整合起来,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校友的人数是与年俱增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而学校总是处于“培养一批学子,丢失一批校友”的窘况之中,所以建设一个由全校统

一、共享的校友信息数据库与相关的网站、校友社区的校友综合服务平台用来管理、收集、联络校友资源是十分有必要的。

2. 项目概述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将是一个全功能的信息平台,将校友综合服务与管理、门户网站、交流社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校校友总会、各类校友组织以及校友个人等多方的能动作用,共同收集整理校友详细信息,为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的校友信息库。并提供专业的校友网站、社区为校友服务,供世界各地的校友获取母校信息、分享相关资讯,同时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校友对母校与校友组织的信赖度、活跃度,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提高社区认知。

3. 项目建设原则

3.1.1. 易用性

针对校友工作流程与数据特点,提供多种复杂逻辑智能模块:校友智能认证、校友智能查重去重、校友关系自动查询等。

系统提供高一致性的界面UI,用户只需简单培训,甚至不培训就能使用操作系统。

3.1.2. 可控性

在系统中建立各类控制点,管理员可随时进行战略性调控。如:开放或关闭注册功能、设置自动审核或人工审核等等。

3.1.3. 高效性

提供多种数据导入收集手段,数据采集效率高;提供批量发送邮件、批量发送短信、数据批量模板打印等功能,系统应用效率高;采用动态数据库技术,数据表、数据字段可自我维护,数据维护效率高。

3.1.4. 安全性

数据库备份机制、数据加密机制、言论过滤机制、数据操作历史痕迹查询等等。从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数据及言论的安全性及被泄漏的可能。

3.1.5. 可扩展性

系统提供数据库设计功能,能让管理员即时进行数据库基本信息升级,避免系统使用使用寿命超不过三年、有新需求就要重新开发的局面。

系统设计时预留对外接口,可与学校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开发,为学校一体化信息建设提供支持。

4. 项目软件需求描述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平台应由《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校友实名SNS社区》、《校友门户网站》三个部分组成。

《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要求采用CS模式,方便学校控制客户端的使用数量,防止校友实名数据流失;支持动态数据库技术,适应信息时态性特性,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确保学校投资价值。

《校友实名SNS社区》要求采用BS模式,方便校友认证登录使用。校友数据要求与《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实时同步,达到一库多系统的要求,方便学校统计采集校友数据。方便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资讯共享,互助合作。

《校友门户网站》要求设计风格简约,排版层次清晰,界面友好人性。并能充分体现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的文脉传承与人文特色。

4.1. 用户权限管理

4.1.1. 用户权限组/角色的创建与分配

系统提供可定制的,粒度可控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可以自定义用户角色,为每一位系统用户分配不同的角色权限。

权限组功能通过对系统菜单的使用权限与数据内容的浏览操作权限的划分形成不同的系统权限组(用户角色),在通过对用户的角色分配产生不同级别的使用人员,比如:系统管理员、内容管理员、地方校友会数据管理员、班级管理员等。

不同的用户权限可以对不同的数据集进行管理,比如:  工程学院数据管理员只能看到并管理工程学院的校友数据  珠洲校友会信息管理员只能看到并管理珠洲校友会校友的数据信息

4.1.2. 用户认证

系统管理员先在社区后台按不同时间段设定不同的注册认证条件,比如:2000起入校的校友或在校教职工:使用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注册,输入学(工)号、证件号码(身份证号等)完成注册。

2000年之前的校友用户通过填写自己的入学时间,学院、专业、班级、学历信息与系统已有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后智能认证。

其他或无法智能认证的校友:

1,用户在社区中点击注册新用户链接;

2,用户进入注册信息填写页面,页面上需要用户填写的内容最少包括:用户名,用户注册邮箱,用户密码,用户密码重新输入。

3,社区后台生成用户审核信息,管理员审核后社区后台自动生成激活链接,并将该链接通过Email发送到用户注册邮箱;

4,用户接收激活邮件,并点击激活链接完成激活,完成注册; 5,在激活页面,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完成激活。

4.2. 校友信息管理 4.2.1. 校友数据批量导入

系统支持批量导入校友信息数据,支持EXCEL、MySQL、MSSQL等格式的数据源。支持同名列名自动/手动匹配。

在导入时还提供查重功能,即通过用户指定的多个字段进行智能比对,提示可能重复的校友信息数据。并支持一键合并功能,保证每一位校友在系统中的数

据唯一性。

4.2.2. 与学校其它数据库交换数据

系统具备与学校其它数据库对接,交换数据的功能。 系统可以将校友数据导出EXCEL,共享给其它系统使用。

系统提供可以和其它数据对接的数据读取程序,学校需要对接的数据库比如:迎新库、学工库、教务库可提供数据库权限或数据中间表,支持EXCEL、MySQL、MSSQL等格式的数据源。通过用户指定的多个字段进行智能比对,提示可能重复的校友信息数据。并支持一键合并功能,保证每一位校友在系统中的数据唯一性。

4.2.3. 校友走访记录管理

 管理员记录校友走访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目标校友,走访类型等。走访类型包括:校友来访、出访管理、参与育人信息管理、捐赠

与接收捐赠管理、校友活动管理、杂志订阅、纪念品信息管理、电话联络管理、校友活动管理、生日祝福邮件。

 管理员可以通过时间、关键词、校友姓名等多种条件对走访记录信息查询,这些查询条件可以以逻辑运算符号(或,非,与)组合起来进行查询。  系统提供统一的管理查询界面,使得管理员可以统一查询管理用户的走访活动信息,这些活动信息由管理员手动输入

4.2.4. 个人消息管理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进行搜索和删除等操作,前者的搜索条件包括:时间,发件人,收件人,关键字等;后者的操作只影响用户个人信息页面的显示,真正的信息内容将一直保存,只有管理员才能进行删除等操作。

4.2.4.1. 说说

 校友发布自己的动态与留言,并相互交流。  说说需要支持发布表情  支持相互评论与@功能。

4.2.5. 消息发送和接收

 用户登录后可以接收和发送消息;

 可发送的消息包括:认证请求;加入校友分会组织的请求;将别的校友加为好友的请求;获取校友服务请求;活动相关消息等,系统通知等。  同时也可以接收相关消息。

 用户可以对消息进行搜索,分类,删除等操作。

4.2.6. 人脉搜索

 通过校友名称寻找搜索认识的校友  能自定义校友分组

 能查看我的关注与关注我的校友列表

4.2.7. 信息群发功能

 系统管理员可以选择对多个用户进行信息群发,发送媒介包括Email和短消息;

 在Email与短消息群发中,支持标记功能,即管理员可以编写一个单一内容的主文档,然后系统可以自动插入标记代表的用户信息(email地址,姓名等)生成最终的email或短消息发送给不同用户。

 已发送过的内容可以被保存为对应的模板以供用户下次选择使用。  为了防止大量发送Email的行为被标记为垃圾邮件发送,因此系统需要合理安排Email发送的数量和频度,并用多个邮件地址发送的方法规避风险。

4.2.8. 校友信息查询

 系统提供校友信息库查询与管理功能。

 管理员可以查询校友的基本信息与附属信息,前者是学校保存的基本校友信息,后者是校友在使用校友信息系统过程中增加的新信息,包括:履历信息,活动参与信息,交往信息,捐赠信息等。

 管理员可以使用组合关键字对校友信息库进行查询,也可以使用多个字段的组合条件(等于,小于,大于)进行查询;查询结果以表格格式导出。  支持多色分类显示查询结果

 支持动态列表功能,查询列表的标题可以拖动分类与统计。列表标题用户可自定义个数。

4.2.9. 校友信息去重

系统可通过指定的一条或多条校友信息进行智能对比来进行校友信息查重功能,并可将重复的两条或多条校友信息合并为一条。

4.2.10. 校友信息统计图

 系统需支持自动将主信息中的字典字段生成统计图表。比如按照校友所在城市生成校友城市分布统计图、按照校友所在行业生成校友所在行业比例图等。  需支持饼图,柱状图等多种统计图表形式。  生成好的图表的可以被作为图片导出

4.2.11. 数据标记功能

系统可以对校友数据进行颜色标记,支持所有字典型字段,通过颜色标记,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4.2.12. 模板设计

系统提供模板设计功能,可以设计校友胸卡、桌台、签到表等校友活动常用标签与表格格式,并能与数据库中校友信息相结合并进行套打。

模板设计支持标签功能,在打印时可以自动带入标签所关联的校友信息,比如校友头像、名称、单位、职位等。

设计并保存好的模板能通过模板文件进行共享。

4.2.13. 校友信息卡面板

 校友信息卡面板可以将列表形式的校友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展示  卡片的版面布局可以由用户按照工作习惯自己排版  卡片的布局可以用布局文件进行共享

 拖上卡片的列表字段的字段名可以由用户按自己的习惯自定义命名

4.2.14. 个人空间

校友的个人空间,校友间可以相互访问。

内容包括个人相册、文章、说说、创建或参加过的活动信息、组织信息、个人档案、消息、所获勋章、荣誉、积分值、最近访客等。

个人档案相关的私密信息默认为非公开,校友可以设置对校友、好友或所有人公开。

个人档案以外的信息都是对校友公开的。

4.3. 校友组织管理 4.3.1. 组织结构

用户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自定义学院、专业、班级、地方校友会,并可关联学院、专业、班级之间的关系。

4.3.2. 组织管理员

为每个组织指定一位或多位管理员(与社区配合使用)

4.3.3. 地方校友会空间

提供各地方校友会的介绍性展示页面,提供接口与地方校友会网站互连。 系统后台可以对地方校友会进行管理。

支持自定义LOGO功能,地方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可以自定义空间的LOGO,体现当地特色

支持联系方式,地方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可以自己编辑发布地方校友会的主要联系方式,方便当地校友联系组织

支持地方校友会活动,地方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能发布本地的校友活动,无需主站管理员审批、发布。

4.3.4. 学院校友会空间

提供各学院的介绍性展示页面,提供接口与学院网站互连。 系统后台可以对学院进行管理。

支持自定义LOGO功能,学院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可以自定义空间的LOGO,体现当地特色

支持联系方式,学院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可以自己编辑发布学院校友会的主要联系方式,方校友联系。

支持本院校友会活动,学院校友会空间管理人员能发布本院的校友活动,无需主站管理员审批、发布。

4.3.5. 班级空间

班级按学院、年级进行自动分类列表,并能通过条件快速检索;提供各班级的介绍性展示页面。功能要求同地方校友会空间与学院校友会空间。

4.4. 校友活动管理 4.4.1. 活动组织

 校友组织管理员或班级管理员可以活动本组织的活动。并由后台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并推荐到首页显示

 普通校友可以自由申请活动,并由社区管理员审核后发布。

 活动发起人可以发起活动,设定活动类型、活动主题/名称、并设定活动时间,预定地点,活动简介,报名截止时间等。  活动发起人可以设定活动的日程安排信息。  活动缺省都是需要报名参加。

 活动发起人查看活动报名情况,并可以进行后续操作如向活动参与人发送相关消息提醒。

 活动发起人可以对已经发起的活动进行修改,包括时间,地点等。也可以暂停或取消活动。活动信息修改后,告知总会,推送给用户的活动通知  活动管理员可以设置推荐或置顶某项已发起的活动。

4.4.2. 活动参与

 校友可以对某个活动设置报名。  普通校友可以报名参加活动。

 用户报名参与活动,并得到审批后,可以在个人信息页面接收活动发起人发送的相关消息和通知。

4.4.3. 活动分享

 参与活动的用户可以针对活动发布评论。  评论包括文字和图片格式。  用户所发布的评论可以被回复。  活动发起人可以进行活动图片批量上传。

 活动发起人对活动评论拥有管理权限,可以修改和删除评论信息。  相关信息可以分享到公共社交平台。

4.4.4. 投票活动

活动了线下活动还可以是线上的投票,由系统管理员发起投票项目,投票可以定制不同的问题与答案类型(单选、多选、问答)。

投票可以在后台进行管控与统计。

4.5. 校友服务 4.5.1. 校友卡申请服务

 申请服务可以由普通校友或校友分会组织管理员发起。  申请服务请求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审批。  审批结果作为信息发送给申请人。

4.6. 后台管理 4.6.1. 日志管理

 校友信息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必须被记录在日志系统中。  后台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日志进行检索和数据分析。

 系统应该保留或开放基于用户操作日志的数据挖掘功能接口。

4.6.2. 权限管理

 后台系统管理员具备用户权限分配和管理的最高权利。

 后台系统管理员负载系统管理员账号的分配和管理,包括新账号的分配,权限管理和账号撤销。

4.6.3. 数据备份管理

 系统可按管理员制定的备份计划自动执行离线备份  管理员可选择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  支持临时的管理员手动备份

4.6.4. 动态数据库管理

动态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让用户自定义数据库上的表与字段,扩展信息对校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数据库中的字段可以增删。字段的长度、类型等只能在新增时设定,不能后期调整。调整后的库表逻辑、数据库完整性在用户正确使用下是可以保证完整的。

 需要支持新建一张数据表,并记录为什么要建立这张数据表

 需要支持在一张数据表中添加一个字段,并对这个字段的显示名称、类型、长度等属性进行设置

 需要支持删除一张表,但已有字段的表在删除前必须删除所有的已有字段

 新增的字段可以建立索引并排序

4.6.5. 系统字典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字典设计功能完善自定义系统中的数据字典。  可以自定义字典的选项内容

 选项内容可以通过编号进行索引排序

 字典通过显示名称与数据表中的字典类型字段自动对应

4.7. 校友门户页面与栏目 4.7.1. 网站首页

门户首页需要包括:新闻中心、湖大名师、校友之星、校友企业(产学研介绍)、爱心展示(跑马灯)、捐赠感谢(字幕滚动)、友情链接(校友、校外)、校

友登录、校友活动日历推荐、校友卡介绍专栏、校友服务专栏、校友会官方微博、微信链接等来组成。

4.7.2. 部门概况

部门介绍:介绍部门 机构设置:机构设置介绍 工作职责:工作职责描述

4.7.3. 新闻中心

网站公告:校友会官方公告 校友新闻:校友相关新闻报道

4.7.4. 岳麓之星

岳麓名师:介绍学校各学院的名师名导 岳麓之星:介绍湖大知名校友

4.7.5. 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

组织结构:介绍产学研平台的组织结构

校友名企:介绍知名校友企业或与学校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 合作条件流程:介绍合作的参于条件与相关流程

4.7.6. 校友组织(与社区数据同步)

地方校友会:各地方校友会的社区空间 学校校友会:各学校校友会的社区空间

班级校友会:各班级校友会的社区空间

4.7.7. 校友活动

同步社区中的校友活动在网站中展示,校友可通过网站直接登录社区并报名参与活动。

4.7.8. 校友刊物

提供校友刊物的在线阅读与在线下载服务

4.7.9. 校友爱心

爱心展示:以图片跑马灯的方式来展示校友捐赠的实物

感恩回音: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纪实报道校友的爱心感言或受捐人的感恩感言 捐助渠道:介绍校友捐助学校的渠道与方式

4.7.10. 校友服务

学历教育:介绍湖南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育

继续教育:介绍湖南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培训、出国留学业务 校友福利:校友卡介绍(免费风景门票、校友设施租用优惠等等)、校友卡申请的条件与流程

湖大礼品:湖大校友纪念品订购

校友资料异动服务:登录社区,进入校友自己的个人空间,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5. 项目主机与软件配置要求

5.1. 主机硬件

处理器内存

Intel 8核处理器(2.7GHz, 20M L3缓存,130w),16GB(2x8GB) 1600MHz DDR3内存

硬盘

500G以上容量

5.2. WEB服务器的软件布署环境

Windows Server 2000/2003操作系统

Apache Web服务器(支持Rewrite模块和.htaccess) PHP版本5.1.6或更新的版本。 MySQL(4.1+) Sendmail或者Postfix邮件服务器(可选)

5.3. C/S《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软件布署环境

支持操作系统

Windows xp sp3/Windows vista/Windows 7 32bit 64bit/Windows 8 32bit 64bit操作系统. 6. 非功能需求

6.1. 性能需求

系统容量:需支持50万校友数据存储,每个校友静态数据5K字节;假设活跃校友比例10%,每个活跃校友每年新增5M字节数据量。在以上假设条件下,5年内数据库容量需求:约1.5T

普通展示性用户页面加载时间小于2秒,后台报表查询页面加载时间小于5秒。 网络带宽需求:移动,联通和电信的三网畅通访问。

6.2. 兼容性需求

校友门户网站与SNS校友社区要求采用HTML5+PHP开发,并保证在IE7/8/

9、火狐国际版29.0.1/火狐中国版29.0.1以上版本、CHROME34.0.1847.137 m以上版本兼容运行,不会产生明显的页面变形或动态效果无效。

《校友实名信息数据库》要求用C#.net语言开发,支持dotnet4.0。可以WIN XP/WIN 7/WIN 8操作系统上稳定运行。

6.3.安全需求

校友信息系统需要对常见的web攻击手段进行防范,常见的Web攻击分为两类:一是利用Web服务器的漏洞进行攻击,如CGI缓冲区溢出,目录遍历漏洞利用等攻击;二是利用网页自身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的针对Web应用的攻击有:

缓冲区溢出——攻击者利用超出缓冲区大小的请求和构造的二进制代码让服务器执行溢出堆栈中的恶意指令

Cookie假冒——精心修改cookie数据进行用户假冒 认证逃避——攻击者利用不安全的证书和身份管理

非法输入——在动态网页的输入中使用各种非法数据,获取服务器敏感数据 强制访问——访问未授权的网页

隐藏变量篡改——对网页中的隐藏变量进行修改,欺骗服务器程序

拒绝服务攻击——构造大量的非法请求,使Web服务器不能相应正常用户的访问 跨站脚本攻击——提交非法脚本,其他用户浏览时盗取用户帐号等信息 SQL注入——构造SQL代码让服务器执行,获取敏感数据

21

第五篇: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

信息中心课题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对税务征管的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行为模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于网络的TF2000、ODPS、NOTES等多套系统运行成熟稳定,各种应用中间业务平台不断产生,如网上申报、1236

6、“一户通”等等,征管模式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改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税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已是当今时期面临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丽水市地税服务平台现状

我局从2001年开始逐步着手建设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运行良好,现简易述之:

1、“TF2000”税收征管系统

我市地税局2001年10月正式切换应用到位。“TF2000”税收征管系统提供了管理服务、征收核算、税务稽查、法制执行及信息交换等五个系列的基层税收征管系统和日常工作、查询分析等管理层、决策层业务,功能覆盖了税收征管、稽查、计会的全过程。税收征管的整个业务流程基本上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中操作完成。

2、12366语音特服系统

2002年12月份开通,具有人工座席(包括咨询建议、违纪投诉、涉税举报)、纳税人信息查询、申报纳税、短信服务等功能。纳税人只要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12366语音特服电话便可咨询税涉政策以及税涉疑难问题,或者进行申报纳税,纳税人还可以通过12366服务热线对涉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同时12366语音特服系统还为配备手机的用户发送催报催缴通知,以及最新的涉税通告通知,以便纳税人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了解最新的政策制度。

3、浙江地税网上申报系统

2003年6月开通,到2005年8月为止网上申报户数为1786户。此系统开通后,纳税人便可以在办公场所或其它任何地方利用计算机访问丽水财税网上申报主页进行申报纳税、文书申报和各项查询,免去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的路途时间、交通费用以及排队等待时间,申报缴税轻松自如,节省办税时间和费用。同时从2005年7月开始社保费的征缴也采用网上申报方式,申报率达到了90%以上。

4、财税网站

2004年4月开通,访问人次20000余人。公众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我市地税概况、职能范围以及整个地税的内设机构,也可以通过主页查询相关的政策法规、财税动态。纳税人还可以通过访问局长信箱进行业务咨询、投诉举报、廉政监督以及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5、“一户通”电子缴税业务

于2004年12月开通,累计用户已达1468户,它是运用丽水市金融服务中心的“一户通”系统平台,以电子信息为媒介,采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电子转帐方式实现地方税费、基金的征缴入库。开通“一户通”业务之后纳税户只需通过一个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便可缴纳多种费用和税款,替换了原有的缴税专用账户支付缴纳税款,简化了税款划转环节,提高了纳税人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缴纳税款后,纳税人不用再到税务机关拿取完税凭证,以开户银行开具的《“一户通”系统同城委托收款凭证》便可代替完税凭证,大大减少

了纳税人为取完税凭证专门跑税务机关的麻烦和成本。

二、阐述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税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

1.各个系统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TF2000系统自身数据的积累,进入TF2000的纳税户和累计数据量已经越来越大,截止2004年9月,市本级纳税登记户为19396户,征收主表明细记录数达到180多万条,由于数据库的增大,系统处理数据量的增加,服务器在系统运行繁忙时期(如征期内)已经时常会出现数据库死锁情况,影响了前台窗口对外涉税业务处理,造成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抱怨和不满。特别是在加工双定清册和发送接收税银联网双定批扣数据等大批量数据处理时,更容易造成系统运行缓慢。随着网上办税服务系统的进一步应用,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一户通”系统推广应用。以至TF2000服务器承受更大的运载负荷。

(2)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知名度不够,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3)网上申报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表需要手工录入,由于目前纳税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录入的出错率较高,因而在填申报表的时候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不便。

2.缺少有机的整合机制

原有的许多系统都是为满足单个的需求而产生。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信息孤岛不断出现。单独的系统在发挥业务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多个系统相互独立,基础数据采集的口径不一致导致其可信度不高;各个系统中的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业务信息也不能方便的在不同系统中流转,业务流程很难通过计算机系统完善的开展;信息系统缺乏高效率的监管,对系统内的数据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监控体系;缺乏面向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各个不同业务系统呈现在纳税人面前的都是不同的面孔,急需一个方便、统一的服务界面。

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需求日益迫切与单位之间的协作积极性存在矛盾。

整个地税服务平台是搭建在网络基础之上的,需要靠各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但联网过程中,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业务需求各不相同,部门间联网工作步调和力度也各不相同。有时取数方对数据联网需求非常迫切,而供数方对联网协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协调机制。

三、设想

根据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市局现有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本文就现有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1.开发新系统完善旧系统

(1)对TF2000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对TF2000系统完善的同时实行省局应用管理集中,即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成全省地税征管业务数据集中处理和存储的、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新一代征收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格局,以促进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

(2)利用现代媒体加大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如通过丽水日报以及丽水电视台扩大12366的知名度,畅通我市地税与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的联系,做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3)开发一套系统实现财务报表导入功能,纳税人网上申报时只要将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数据导入便可进行申报,必免重复填报表的麻烦,也可大大减少由手工填写而造成的出错率。

(4)建设计算机网络在线全程服务系统,把在办税大厅内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展到网站,全面提升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使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纳税人在现代化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服务。

2.在完善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整合

将各个版本不一的独立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功能。例如采用一个中间件为业务平台,将原有的各核心业务系统整合,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业务逻辑剥离出来,供各应用系统调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3.加强对税务干部及纳税人的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系统操作员的熟练程度不够以及在后台操作时操作不当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甚至造成系统停滞现象。因此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同时,要注重对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干部信息化的工作思维,更新理念,使地税干部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的地税服务平台最直接的使用者是广大纳税人,对此纳税人能否接受、能否准确地使用税务信息化平台是税务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税务机关在推广应用新系统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纳税人对新系统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渠道做好纳税人的培训工作,使税务软件成为纳税人能用、会用、喜欢用的工具,而不是他们的负担。另外,在依法支持税务代理、税务服务单位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建立对他们的监督、制约、考核机制,使税务代理机构和税务服务单位真正成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桥梁。

4.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依托信息化建设地税服务平台中,从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环节入手,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网络安全、硬件管理及软件的立项、开发和验收等做系统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流程进行督导,使信息化建设合理快速的发展

总之,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不断完善的工程,只有整体提高软硬件水平和管理应用水平,才能促进征管模式的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提升政务处理和业务办理效率,更好的为广大纳税人服务。

组长:崔军成员:项武执笔:沈英华

上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导学案下一篇:农民工讨薪最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