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2022-11-29

第一篇: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用户操作手册

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1.平台首页 点击"马上开始"。

2.用户注册

①点击"新用户注册"。

②填写标识信息、验证码,阅读服务协议,点击"下一步"。

③填写用户基本信息,然后点击"提交"。

④注册完成,页面提示用户注册成功。

3.新用户查询信用信息产品

①填写登录名、密码、验证码,点击"登录"。

②新手导航。

③点击"确定",进入以下页面,点击"下一步"。

④安全等级变更

1)如果选择银行卡验证,进入以下页面:

首先点击"获取银联认证码"按钮,跳转至银联页面,具体操作参见"银行卡验证"。 获得银联认证码后,输入银联认证码和图片验证码后,验证完成。 2)如果选择数字证书验证,进入以下页面:

用户插入数字证书验证身份,具体操作参见"数字证书验证",验证通过后进入下一步。 3)如果选择问题验证,进入以下页面:

仔细核对本人信息,正确回答验证问题,点击"下一步"。 ⑤开通快捷查询

通过数字证书或银行卡验证身份的用户,进入开通快捷查询页面。开通快捷查询后,可通过输入手机动态码验证身份、快捷提交查询申请。用户可选择是否开通快捷查询,点击"下一步"。

选择问题验证的用户,略过此步。 ⑥选择个人信用信息产品,提交查询申请。

⑦获取信用信息产品(非实时)

提交查询申请后的24小时后,用户登录平台,点击"信息服务"—"获取查询结果",输入平台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身份验证码,查看选择的信用信息产品。

提交成功后,页面展示查询结果。(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结果展示样例如下)

小提示:

如果用户选择数字证书验证或银行卡验证,在线进行注册申请时,平台实时反馈验证结果。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开通"快捷查询",开通快捷查询后,可通过输入手机动态码验证身份、快捷提交查询申请。

如果用户选择问题验证,在线提交注册申请后,平台24小时后将验证结果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用户。

4.老用户查询信用信息产品

已注册用户登录成功,可以查询以下三种产品: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个人信用报告。 根据用户是否开通快捷查询,可分为两类:开通快捷查询的用户和未开通快捷查询的用户,查询流程有所不同。

4.1 开通快捷查询用户的查询流程 ①选择信用信息产品,获取身份验证码。

用户选择相应的信用报告,点击"获取身份验证码",输入平台发送到手机上的动态码,点击"提交"。

②查询申请提交成功。

4.2 未开通快捷查询用户的查询流程

①选择身份验证方式和信用信息产品(高安全等级用户只能用银行卡和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获取信用报告)。

②身份验证,提交查询申请

按照用户选择的身份验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操作流程参照"身份验证"。采用数字证书或银行卡验证的用户,身份验证结果实时反馈,验证通过的用户查询申请提交成功;采用问题验证的用户,身份验证结果24小时后反馈,平台以短信方式告知身份验证结果,验证通过的用户查询申请提交成功。

③获取信用信息产品(非实时)

提交查询申请后的24小时后,用户登录平台,点击"信息服务"—"获取信用信息",输入平台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身份验证码,点击"提交"。

提交成功后,页面展示查询结果。(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结果展示样例如下)

小提示:

注册用户可以通过预留的手机号码使用短信申请查询本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为保障信息安全,安全等级为低的用户无法使用此功能。用户可登录系统后,使用"用户管理"—"安全等级变更"功能提升安全等级。

使用预留的手机,编辑短信"cx注册用户名",发送至"106980008899",发送成功后,会收到平台短信提示查询请求已提交。24小时后,平台会将信用信息提示通过短信方式发送到用户预留手机中。短信接收免费,短信发送的资费标准同普通短信,详询各地移动通信运营商。

如用户名为"Marry"的注册用户,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码为"12345678910",则使用该号码的手机编写短信"cxMarry"发送至"106980008899",24小时后即可收到本人的信用信息提示的短信。

小提示: 平台提供pdf格式的信用报告下载服务。用户查询到信用报告后,点击"生成pdf"的链接,输入正确的页面验证码后,就可以将pdf格式的个人信用报告保存在电脑本地。 5.身份验证

在进行安全等级变更、查询信用报告、修改手机号码、开通快捷查询、重置密码、销户等操作时,用户需进行身份验证。目前共有四种身份验证方式:银行卡验证、数字证书验证、问题验证和移动金融IC卡验证。使用电脑访问平台时,可选择银行卡验证、数字证书验证和问题验证三种验证方式;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平台时,可选择问题验证和移动金融IC卡验证两种验证方式。 5.1 银行卡验证 ①选择"银行卡验证"。

②点击"获取银联认证码"。 进入"银行卡验证"页面,点击"获取银联认证码"按钮。

③进入到银联系统,输入银行卡信息,点击"提交验证"。

借记卡须输入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借记卡的支付密码、预留的手机号以及短信验证码。

信用卡须输入卡号、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的有效期和CVV2码、预留的手机号、短信验证码。

④获得"银联认证码"。

⑤填写银联认证码、图片验证码。

完成银联系统验证后,返回以下页面,即互联网平台"银行卡验证"页面,填写银联认证码、图片验证码,然后点击"提交",验证完成。

5.2 数字证书验证

如果选择数字证书验证,进入以下页面:

用户点击安装控件并选择相应数字证书证书进行验证,插入数字证书,点击"下一步"。

插入数字证书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数字证书,点击"下一步",弹出对话框后输入密码。

输入正确的证书口令后,第一次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需要输入注册时使用的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曾使用数字证书做过身份验证过的用户则无需输入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

输入三项标识后完成身份验证,并提示是否开通快捷查询。

5.3 问题验证

如果选择问题验证,进入以下页面:

仔细核对本人信息,正确回答验证问题,点击"下一步",提交答案。用户会在提交答案的24小时后,接收到含身份验证结果的短信,通过验证的用户可登录平台查看结果,未通过的用户需重新进行身份验证。 5.4 移动金融IC卡验证

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平台可选择"移动金融IC卡验证"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下面以申请信用信息环节为例进行说明。

①登录平台,进入申请信用信息页面,选择"移动金融IC卡验证",点击"下一步"。

②若第一次使用移动金融IC 卡验证,系统将提示用户安装手机控件,选择“插件下载”;若已安装控件的用户系统直接跳转到步骤④,进入证书密码输入页面。

③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手机控件安装,点击"完成"后回到平台页面。 ④输入在办理手机银行卡时设置的个人认证证书保护密码,点击"验证"。

⑤系统弹出确认窗口,点击"确定"。 ⑥验证成功,页面提示申请信用信息成功。

第二篇:税务信用在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

孙京兰

江苏省信息中心 南京 210013

摘要利用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实现省级税收征管保障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建立治税信息库,是贯彻落实《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税收征管保障工作的通知》[2]精神的具体措施,标志着我省的治税方式从税务部门单一型到社会各部门综合型的转变,标志着我省综合治税、联动监管迈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本文主要结合本职工作对税务信用在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有助于利用省级信用系统开展税收征管保障信息的应用,推进税收信用和诚信体系的同步建设。

关键字税收信用 综合治税 信用平台 信息共享 联动监管 信息核查

一、我国税收信用状况

(一)税收领域存在失信现象。有人认为,偷税漏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谋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偷逃税现象,其数据是令人触目惊心的[3]。“十五”期间,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计检查纳税人714万户,发现有问题的349万户,占检查面的一半,即在每两个被检查的纳税户中,就有一户有问题,税收违法普遍存在。而从偷税方面看,查补收入1322亿元,数字是惊人的。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向公安机关移送涉税违法犯罪案件共计27746件,追究了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过新闻媒体、税务公告等形式曝光涉税案件及涉案企业39258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4]。

(二)税源构成和征税环境变化很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构成和征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经营多元化、收支隐蔽化、分配多样化、核算复杂化、偷逃税手段智能化的新特点,税源控管难度不断增加。

针对新的市场主体、新的经济成分、新的经营活动方式,强化对税源的掌握和锁定。最近国家税务总局要求重点加强对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拍卖所得、股息和红利所得等五类个税征管。开展个人所得税税源摸底工作,结合区域经济总体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居民收入来源特点,监控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高收入者相对集中的人群,摸清高收入行业的收入分配规律,掌握高收入人群的主要所得来源,建立高收入者所得来源信息库,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与工商、房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证券机构等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三)传统税收征管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近几年,纳税人数量增长迅速,税务机关人均客户大幅度增加,传统意义上的“人手少、客户多”的矛盾十分突出,税务部门征管力量不足,缺乏控管手段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系统内、在现有管理构架内,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显得很难。

(四)市场监管资源整合度不够。目前,我国各经济主体经营行为的相关记录和监督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的互动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规范,造成市场监管资源整合度不够,监管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监管真空状况。特别是一些税种零星分散、隐蔽性强,单靠税务部门的行政职能和信息支撑,很难实现税收征管到位。

例如,税务部门为了更好地做好征缴税工作,需要了解纳税企业的基本属性,为注册资金、法人代表、经营范围等是否已经发生变化等,势必要与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变更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生工作关系,但由于缺乏共享机制和平台,达到这一目的可能要花费很多的精力,由此造成了政府工作资源和企业信用资源的双重浪费,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政府的公众形象。

二、加快转变治税方式

(一)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向。加快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诚信江苏建设中的作用,关键是加快政府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让政府切实地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老百姓,还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从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从全能政府向

- 1 -

有限政府的转变,以及从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转变。

(二)转变治税理念。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我国税收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已经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转变。

目前,我国实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税收业务,科学设计业务流程,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税收征管的执法监督,强化税源监控,深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三)改变治税方式。随着征税管理方式的转变,税源结构、形式的日趋复杂,控管难度不断增加,迫切需求治税方式从税务部门单一型到社会各部门综合型的转变。

(四)更新治税手段。税收征管手段的信息化+专业化,推动税收征管机构的职能规范化。

展综合治税是历史的必然,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点:

1、省市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为省市税务部门依托覆盖多部门的信息化网络,为进行综合治税提供了物质条件;

2、综合治税与信用体系的结合,更方便对税收征管保障信息、涉税失信信息的记录、交换和共享;

3、新形势下税收征管,依托税收信用体系形成的信用惩戒机制才能使管理更为有效。

四、税务部门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一)提高市场监管和失信记录的力度。在纳税领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人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产生威慑力。防止“以罚代记”处理模式。在失信记录、度量尺度、省市信息归集、惩戒措施方面进一步创新,在省内其他行业走在前面。

(二)根据企业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1、对守信企业,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

2、对警示企业,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

3、对失信企业,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

4、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

(三)支持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纳税人的日常涉税行为记录纳入税收信用数据库,为建立覆盖各部门、多领域的社会性的信用信息系统多做贡献。

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按照“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四)率先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我国目前信用管理体系的现状,基本上仍然处于信用分立制,既税收机关搞纳税的信用,银行搞信贷信用。有的企业虽然受到税务机关的查处、罚款,但仍然能从商业银行中贷到大量的资金,信用信息的分立性,使得失信、违约、偷税的失信者有机可乘。

1、在网络时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的成本,大大增加人们获得社会信用信息的机会,大大提高人们处理社会信用信息的能力。

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为每个企业、每个人设立一个唯一的信用代码,建立信用档案,监督和记录所有的信用交易信息,形成可供查询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从而在技术层面上促进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

三、社会信用体系是治税改革的重要基础

(一)纳税遵从度。考核纳税信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纳税遵从度。有专家学者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定量分析我国企业的纳税遵从意识,得出下列几个结论:

1、我国企业纳税遵从意识普遍提高;

2、规模较大的企业,纳税遵从意识越高;

3、私营和个体的纳税遵从意识最低;

4、随着企业的逐步成长,企业的纳税遵从意识也逐步提高;

5、影响企业纳税遵从意识的最重要因素依次为社会影响、政府服务和征管措施;

6、我国企业纳税遵从更倾向于防卫性遵从和制度性遵从。

经过专家调研分析,“税制结构复杂”、“税收负担高”、 “遵从成本高”等并不是影响我国纳税人纳税遵从度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和成熟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失信惩戒”和“社会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由于失信而造成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因此,在现有强化税收征管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税收信用体系,增加纳税人偷税的机会成本,是提高企业纳税遵从意识的有效途径。

从法律的意义上讲,纳税信用是企业履行法定信用义务的主要方面,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约定义务,主要体现在合同法律规定中;二是法定义务,主要体现在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二)综合治税。依托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机制,开

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收集、处理、整合分散在不同机构中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信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广覆盖的网络化征信体系和征信数据库,形成天罗地网般的监控体系。

2、信用信息是开展征信监管的基础,而规范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信用机构公平、合理采集和使用信息,并为全社会提供征信服务的基本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既要推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又要实现省与市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

目前,我们政府政务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与信用有关的大量信息目前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商务、海关、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公安、法院、质监、药监、环保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目前90%以上集中在政府,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由于缺乏一套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和完备的共享网络系统,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便利地分享其他部门的企业信用资源。

多数企业不能向社会开放运营的原始数据,向工商、税务提供的虚假信息比比皆是,一个企业有两套账,3套账和4套账司空见惯。

(五)强化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和道德谴责手段,惩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者,将有严重经济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从市场主流中剔除出去;同时,形成一种向诚实守信的企业和消费者倾斜的政策优惠和社会环境,以及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降低守信用的市场主体获取资本和技术的门槛。

在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如果一个人有了经济失信记录,就不能再申请信用卡、购物卡、购买贷款和任何信贷,甚至在申请租房、安装电话、手机上网、银行开户明,也会遭到拒绝或提高相应的费用。如果一个企业有了违约失信行为,失信企业就会遭到提供服务的各种机构的抑制,不能取得贷款,供应商不对其赊销生产资料,甚至政府监管部门也不允许营业执照通过年检。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扩大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范围。

(六)探索综合治税工作新路子。实施综合治税,由政府多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税收征管及监控,对于加强税源控管,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规范税收秩序,保障税收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开展税收信用的应用是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快综合治税的课题研究,加紧启动综合治税措施的落实,构建省市互补的涉税信息归集共享平台机制。

1、针对涉税信息的特点,建立涉税信息数据库;

2、针对涉税信息的应用要求,完善信息交换网络;

3、针对省市涉税信息掌握和分布情况,明确省市互补归集、交换共享的职责。

4、实现涉税信息归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1)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依据省市国税、地税部门的要求,逐步扩大归集信息的部门和信息项;(2)明确涉税信息归信集的具体内容和数据格式,逐步建立涉税信息数据项标准,以及归集、共享规范。

5、有效利用涉税信息资源。(1)提高涉税信息的综合比对、分析及统计预测等支持功能;(2)针对当前税收征管重点领域,提高对土地、工程项目、企业用水用电、房地产、个人收入及资产状况等税源信息的查询、分析、统计功能。

(七)支持鼓励信用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国信用服务行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在行政许可等具有竞争性特定行政行为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产品。我们要借鉴加拿大政府的做法,适时引入信用中介机构的机制,加强企业税收失信信息的共享,扩大失信公告范围。企业信用评价的资源整合和社会化,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将“纳税信用等级”社会化。向全社会公布所有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要求金融机构、有关企业在评定家户的信用等级时,参照并利用其“纳税信用等级”,使得纳税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在融资方面得到实惠,迫使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自我完善,提高其纳税信用状况,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含金量。

第二步,将纳税信用状况纳入社会信用大体系中。使企业纳税信用状况,成为评价企业整个信用状况的主要指标,共同推进信用报告,扩大信用报告的使用领域。

五、结束

近年来,全省税务系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做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许多方面走在各行业前面。2009到2010两年间利用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及服务平台实现省级税收征管保障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建立治税信息库,开展了部门联动监管和信息核查服务,支持省国税和地税补征税款40多亿元,初步显现信用信息在税务信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无论对于诚信江苏建设,还是探索行业诚信发展新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江

苏省人民政府令第44号)

[2] 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税收征

管保障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2号) [3] 美国信用服务体系考察组。美国信用服务体系的经验

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5,8(1):57-60. [4] 上海市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简介[J],上

海财税,2002,21(5):26-27 .作者简介:

孙京兰,女,江苏省信息中心信息资源规划协调处处长, 高级工程师

说明:本文已被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主办的《电子政务》刊登在2010年第6期刊登。

第三篇:个人信用信息报告查询授权书

附件

4个人信用信息报告查询授权书

:

本人不可撤销地在业务申请至业务终止期间,授权贵行(社)及其分支机构在办理白领卡授信业务以及进行贷后管理时,可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通过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打印、保存、使用本人及承担共同或连带责任的第三方的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报告,并同意被授权人向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信息。被授权人超出授权查询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被授权人承担。

本人知悉并理解上述内容。

授权人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授权人签字:

授权日期:年月日

第四篇: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使用活动。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通常视为一个物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在项目中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三条 本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对其物业服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核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记分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充;负责项目负责人考试与执业注册,并建立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档案。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记分,并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档案。企业注册地所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依据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做好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物协)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可以制定发布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

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统一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章 项目管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实行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应当与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应当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应在受理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并在备案后5日内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项目基本信息,应当通过北京建设网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服务内容及费用、项目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原备案申请人应当在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后15日内到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备案。

第九条 拟退出项目的企业,应当在发出退出公告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包括:

(一)建设单位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三)业主共同决定聘请的其他管理人。

一个项目应当有一名驻场项目负责人,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

(一)项目负责人经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二)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取得合格证书后,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合格证书,并在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中予以记录:

(一)未按规定参加岗位考核、继续教育的;

(二)在记分周期被累计扣分超过规定分值的;

(三)其他应予取消合格证书的情形。

项目负责人被取消合格证书的,自证书取消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本市担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受聘担任本市物业管理行业专家。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并在信用信息系统中予以记分处理。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储存,形成反映其执业情况的信用信息档案的活动。

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

信用信息的采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一)基本信息。企业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基本情况、物业项目基本情况、资质等级核定情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执业情况。

(二)业绩信息。企业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或我市区县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管理方面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

(三)警示信息。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或者处理,以及北京物协按照行业自律办法给予处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修改并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原报送部门提交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和变更,应当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北京建设网、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查询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情况。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制度。

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查询信用记分情况,并予以改进。

记分标准中企业记分满分为20分,项目负责人记分满分为15分。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原分值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信用信息档案中。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调查、确认,按照记分标准记分,并记入信用信息系统。记分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至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结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北京物协组织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一)企业记分达到3分时,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出书面警示,责令限期整改,改正期间该企业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二)企业记分达到5分时,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行政告诫,同时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核查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项目,一年内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一年内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三)企业记分达到20分时,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一年内不得承接新项目,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得晋升资质等级,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做出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的,不再记分,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建设网上予以公示。

上述处理措施中,依法应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一级资质等级、注销资质证书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和处理建议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前,不予办理该企业在京承接新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和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予办理项目负责人执业注册。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3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警告;

2、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5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记入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

3、单个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15分时,注销《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企业撤换该项目负责人,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在北京建设网进行公示,并扣除企业5分。

第二十二条 荣获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的项目,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作为企业晋升资质核查的业绩;项目负责人获得本市物业管理相关荣誉的,可作为入选物业管理行业专家的业绩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排行系统。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警示信息等为评定指标,进行信用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信用信息可为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物协等实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物业管理行业专家选聘等工作,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依法申请查询本办法中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有多项业绩信息记录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鼓励:

(一)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可以优先提供相关服务;

(二)在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中,可以作为优良或优秀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对于信用记分中减分累计达到20分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记分达到15分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将其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予以公布,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物业服务的,该项目不计入其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业主共同决定自行管理的,应当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确定一名负责人,并自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在京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按照本办法纳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记分达到重新核查资质条件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书面通报该企业注册地所在省级房屋行政主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京建物〔2009〕398号)同时废止。 附件:《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

第五篇: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8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经2005年6月16日第11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行长:周小川

附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 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前款所称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

第二章 报送和整理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第七条 商业银行不得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第八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

第九条 征信服务中心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客观整理、保存,不得擅自更改原始数据。

第十条 征信服务中心认为有关商业银行报送的信息可疑时,应当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时向该商业银行发出复核通知。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复核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发现其所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不准确时,应当及时报告征信服务中心,征信服务中心收到纠错报告应当立即进行更正。

第三章 查 询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第十三条 除本办法第十二条第

(四)项规定之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贷后风险管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

第十五条 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核实申请人身份。

第四章 异议处理

第十六条 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以下简称异议信息)时,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内部核查。

征信服务中心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并检查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

第十八条 征信服务中心内部核查未发现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二)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三)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

第二十条 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商业银行重新报送的更正信息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该异议信息作特殊标注,以有别于其他异议信息。

第二十一条 经过核查,无法确认异议信息存在错误的,征信服务中心不得按照异议申请人要求更改相关个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受异议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或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书面答复;异议信息得到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同时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异议信息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书面答复中予以说明,待异议信息更正后,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第二十三条 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征信服务中心书面答复和更正后的信用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转交。

第二十四条 对于无法核实的异议信息,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允许异议申请人对有关异议信息附注100字以内的个人声明。个人声明不得包含与异议信息无关的内容,异议申请人应当对个人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妥善保存个人声明原始档案,并将个人声明载入异议人信用报告。

第二十五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处于异议处理期的信息予以标注。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用户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信息查询用户的职责及操作规程。

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不得互相兼职。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应当根据操作规程,为得到相关授权的人员创建相应用户。管理员用户不得直接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管理员用户应当加强对同级查询用户、数据上报用户与下一级管理员用户的日常管理。查询用户工作人员调离,该用户应当立即予以停用。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备案。

前款用户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商业银行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变更备案。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管理员用户和查询用户的口令控制制度,并定期检查口令控制执行情况。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个人信用报告,不得将个人信用报告用于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其它用途。

第三十二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查询、异议处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控制度,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 征信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

第三十四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内部运行和外部访问的监控制度,监督个人信用数据库用户和商业银行用户的操作,防范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非法入侵。

第三十五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灾难备份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

第三十六条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查询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商业银行反馈。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经常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查询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征信服务中心报告查询检查结果。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定期核查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准确、完整、及时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三)越权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的;

(四)将查询结果用于本办法规定之外的其他目的的;

(五)违反异议处理规定的;

(六)违反本办法安全管理要求的。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商业银行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 征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的。

第四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造成个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专门从事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个人述职述廉报告汇编下一篇:个人住房公积金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