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导学案打印版

2023-05-20

第一篇:中考复习导学案打印版

离骚导学案第二课时B5纸完美打印版

《离骚》导学案(第二课时) 睢县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组编制

学习目标: 分析第二节,积累重点字词。

目标重点: 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目标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 自主学习过程

一、诵读第一段。

二、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重点词释义

初服 陆离 游目 离尤 2.名句默写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宁溘死以流亡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 , 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3虚词

驰椒丘且焉止息 焉: 苟余情其信芳 苟: 4通假字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 芳菲菲其弥章 通 5活用词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 长余佩之陆离 长: 6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长余佩之陆离 7 结合全文 ,解决下列问题

①通观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不是翻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②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兴手法,试找出几例并简单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③文中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

1

三、讨论:⑴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

⑵你认为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呢?

⑶你赞成屈原抱石沉江这一举动吗?

四、小结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五 阅读下文及赏析,用教材中出现的人物仿写一篇作文。

生命的弧度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哦,屈原,是你吗?吟唱着这忧伤的歌,两千年前在汨罗江畔你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楚国划出一道美的弧线„„

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

是的,上苍把这条诗的河留给了你,也把楚国的民心留给了你。你说你没有看见商於六百里富饶之地,而看见的是秦昭王邪恶奸诈的眼睛——“怀王啊,”你不禁呐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惟恐不及?”你说你没有看到楚国廉洁清明的“美政”,而看到的是靳尚贪婪嫉妒的面庞:政坛黑暗,官官相护,贪婪无比,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不,这不是你所想要的。昏庸的楚怀王啊,何时才懂你这颗赤诚之心?

但,你没有消沉,你矢志不渝。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任何心意,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你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

你说你没有看见一个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楚国,而只看见楚国人民相争的尸首和红了眼正在撕裂着谁家春闺梦里人的野狗。生存与死亡,逃避与直面,苟且与殉国,你,选择了后者。你要以此勉励国人,唤醒国君,努力着,你最后的抗争!

你,行走在沅湘江畔,面色枯槁,长发披肩,漠然无情。是的,那是因为你看不见未来和希望,你绝望了,期望以死来作最后的证明!但,怎奈楚国江山风雨飘摇?你,已无力挽回。

自张仪到楚拆散齐楚联盟,宠妃郑袖受贿后花言骗得楚王放走张仪,你,绝望了;自怀王一意孤行独赴楚国会盟而客死秦国,你,就彻底绝望了。

投身汨罗江,是你唯一的选择。这生命的弧度,纵然无奈,却是另一种光华万丈、永垂不朽的美丽!

教师点评:此文以“生命的弧度”为题,含蓄而优美,正文则以“这道弧线,承载着你满腔的爱国情怀;这道弧线,或许是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这道弧线,又书写出多少无奈与不甘,但终究不能淡褪你对楚怀王的忠贞不渝!”领起全文,分别从屈原的爱国情怀、生命的完美、忠贞不渝三个方面来叙写,使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文章以第二人称来行文,有助于抒发情感。

第二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导学案

一、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

二、 知识链接

见《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

三、 学法指导

(1) 预习阶段(课前)

学生自学复习《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并明确学习目标:

1、提高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对自学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以便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2) 课堂学习阶段

A各个学习小组由组长先向老师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B各个小组针对预习中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由组长归纳好讨论结果。

C教师巡堂,适时指导。

四、 检测、反馈学习成果阶段

1、 各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书写或口述)本组学习的成果

2、 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疑惑地方提问,由展示小组或其他小组补充解答

3、 学生随堂练笔,并抽样展示

4、 教师在难理解处作适当指导

5、

五、 点评总结

师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表扬学习表现优异的同学

六、 布置作业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字数不少于600字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

第三篇:2015中考语文复习导学案: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材料作文呢?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 1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题型阐释

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所给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诗歌、歌词等),由其提炼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对考生有较高要求,这类作文以能够凸显思想的张力与深度者为佳。

题型呈现

根据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一型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且自己最擅长的角度立意。

比如2010年重庆綦江县中考作文题材料: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但不可以单向支取,只有通过彼此的积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宝贵的财富;懂得珍惜友情,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通过解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友情的一系列观点,如“友情是患难中的倾情相助”“友情来自朋友双方的情感投入”“友情忌讳功利,它的真谛在于责任与奉献”“我们要懂得珍惜友情”“珍惜友情是一种智慧与幸运”等,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行文均可。

3.“隐喻”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题,材料中没有明确的寓意提示,我们可以采用“含义概括”法审题构思,即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概括所给材料的基本思想,再立意选材与谋篇布局。写惯了记叙文的考生多感性思维,容易被这类材料中的某一细节打动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而这类文题恰恰需要考生具备整体感知的思考能力。

模拟演练

1.单一型材料作文

- 3

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我们要努力提炼主题。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审读时,要准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选材作文。这样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写作者确定的主题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与主题保持一致,从而达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的要求。

三、稳妥明确构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不同读者对材料的不同感触或感悟,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尝试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开“俗套”,就要求异创新,可从那些不被人重视,又有价值的方面,进行突破,写别人没写出来的旨趣,给入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有难度的,因此,要学会以大化小、以小显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再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

四、精心拟定作文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需要自拟的,如何拟好材料作文的标题,这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作文题目必须简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体特点。常见的拟题方法有:(1)以时间、地点为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以人物为题,如《孔乙己》、《范进中举》;(3)以中心事件为题,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以某“物件”为题,如《小橘灯》;(6)以论述的范围为题;如《想和做》,(7)以沦点为题,如《淡骨气》;(8)以设问等修辞手法为题,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进军》;(9)以说明对象为题,如《中国石拱桥》等。

(一)“读”。即要读懂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艰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关键的词句),进而领悟其主旨意义,理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的写作指向,这就是“读”。

(二)“引”。所谓“引”就是在写作时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阐述的论题,否则就是无本之木,就会“走题”。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内容不可太多,要简明扼要,以一当十,能够交代清楚写作“指向”即可。

(三)“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是供料作文的本质特征,即通过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发出材料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否则,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文章空洞无物,显得干瘪。

(四)“议”。就是说,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尽管现在考试已淡化文体要求,我们广大学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读者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为此,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 5

第四篇: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一)(教师)

《劝学》《 师说》

【复习目标】

1、 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要实词意义与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劝学》《师说》全文。

3、 背诵并默写《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完成迁移训练,并翻译全文。

【课时】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释《劝学》中的加点词语或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 )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 )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

二、背诵《劝学》全文。

三、背诵《孔子语录》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第二课时

一、默写。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___ 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____千里。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积____步,无以____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__________。蟹六跪而二____,非蛇___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

2、(1)子曰:“ ___,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________ ,不亦君子乎? (2) ,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 , ,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8) 子曰:“____________,不____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二、解释《师说》中的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 )?惑而..

2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 ),愚( )益愚(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 )焉。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 )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圣人无常( )师。孔子师( )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 )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 )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 ),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 )其能行( )古道....( ),作师说以( )贻( )之。 ..

二、 背诵《师说》全文。

三、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三、四课时

一、默写。

1、(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3)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

(4)爱其子,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惑矣!彼童子之师,___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故天将降大任于___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迁移训练。

(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三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

①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

4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第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 让:移让 C.为重屋四千七百 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 垢:污秽,耻辱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3分)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3分) (2)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3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4分)

三、翻译《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并整理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

5.(3分)C (重:重叠) 6.(3分)D(①个人经历;⑥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

7.(3分)A(“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错,“易将”的意思是“更换将领”) 8.(10分)

(1)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3分,既、以、爱各1分)

(2)(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3分,句式、其、句意通顺各1分)

(3)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4分,卒、当、果、遣各1分)

5

徐州七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

参考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上疏说:“梓州现在正处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们正在尽力防守,这时不可以更换将领。”朝廷征召他回来讨论蜀地之事。刘辟离开梓州,韦公趁机将东川节度使之职移让给高崇文,自己被朝廷授予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之职。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过了一年,被授予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之职。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罢免了八州的无所事事只是白吃饭的人,来聚集钱财。开始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把木材、陶瓦聚集到集市上,估计建屋的费用而定价钱,不获取利润。凡是从官府领取木材、陶瓦的人,房子建好以后再交钱,遵从命令的人免除他们一半的赋税;逃跑还没有归来的人,官府给他们将房子建好,贫穷不能购买材料的人官府给予他们钱财,用车装着食物和水,亲自到各处劝说他们盖瓦屋。建造瓦屋一万三千七百间,建造两层的瓦屋四千七百间,百姓没有了火灾的忧虑,夏天潮湿就住在上层。第二年,修筑堤坝保卫长江,长十二里,分散修筑闸门,用来泄出洪水。韦公离职的第二年,长江洪水达到了与堤坝相平的高位,百姓老幼都哭着思念韦公的好处说:“如果没有这道堤坝,我们的尸体或许要流入大海了!”开挖池塘五百九十八口,从而获得田地一万两千顷。凡是为百姓祛除祸害兴办有利的事都像是追求享受一样。

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这个士卒上书朝廷告发韦公所做的若干条违法的事,朝廷正在严抓吏治,并且认为韦公是一位以才能闻名的大臣,治理地方的政绩名闻全国,不辨明是非就会蒙受耻辱,就下诏罢免韦公的官职留住在江西等待辨明。使者还没有来到,过了一个多月,韦公因患病去世了。使者到后,辨明士卒所告发的若干条事项,没有一件是真实的。朝廷下诏鞭打这名士卒一百下,流放岭南。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6

第五篇:中考语文复习教练——词语成语及运用(打印版)分析

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教考点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

概念

举例

褒义词 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秀 壮丽 谦逊 刚强

贬义词 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笨 奸诈 卑劣 渺小

中性词 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 结果 状况 配合 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如“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形容的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称为并列短语。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如: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动宾短语: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如: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动补短语: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如: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主谓短语: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如:精神愉快、庄稼成熟。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另外,还有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从北京来。同位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指一个人或事物。如:鲁迅先生。

三、练重点

1、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 ,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 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诚地 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 敏感 告诫 B.宽敞 敏锐 训诫 C.宽阔 敏锐 告诫 D.宽阔 敏感 训诫 分析与解:

“宽敞”和“宽阔”同有“大”之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宽敞”一般指室内的,“宽阔”多用于指室外的,如水面、草原等,根据句子情况,应选用“宽敞”;“敏锐”、“敏感”也是在相同中存在着区别,他们在搭配上存在着区别,如“敏锐”一般同“观察力”、“眼神”等搭配,而“敏感”一般同“神经”等词搭配;“告诫”和“训诫”两词同有劝诫之意,但是“训诫”一词还有“教训,训导”之意在内,结合三个词语的情况,故正选答案应是A。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白杨礼赞》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慨。

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若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分析与解:

A选项中的“脍炙人口”用的比喻义,指“比喻人人赞颂和传诵”,在A 句语境中应是恰当的;B选项中“坚忍不拔”指意志坚强,决不动摇,在B 选项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是恰当的;C选项中的“夸夸其谈”在感情色彩上是贬义词,与句中的“自豪”等词是不协调的;D选项中“标致”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贬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醉生梦死、耽于玩乐的清朝学生的愤慨之情,结合语境应是正确的,故正选答案为C。

(八)复习小结:

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如词语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再如,解答结合语境理解某一词语的确切含义这类试题,也应注意三点:①准确把握题干所示的语境;②准确判断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特定含义;③把词语的语境含义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检验,保证其使用的准确性。

四、练典型

1、(2014年·北京)下列加红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畸形 畸:不正常的

诲人不倦 诲:教导

B.肆虐 肆:任意地干

无边无垠 垠:界限

C.镂空 镂:雕刻

惟妙惟肖 肖:相似

D.匿名 匿:隐藏

重峦叠嶂 嶂:屏障

解析:根据语境能够辨析词义。"重峦叠嶂"本身是一个并列短语。"重峦叠嶂"中的"嶂"的意义应该与"峦"相似,在这儿可以解释为"高险像屏障的山"。如果解释成"屏障",放在这个短语中是解释不通的。

2、(2014·河南)根据拼音写汉字。

(1)yǎn( 偃)旗息鼓 (2)jī(畸)形发展

解析:这两个小题,是考查常见易错字的字形。题目中考查的这两个字,在现实生活中常说和常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又是容易写错的。这一类汉字是中考考试中经常考查的。

3、(2013·年北京)句中加红字解释都正确的是( B)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A. 触(感动)

鼎(大)

B. 触(接触)

鼎(古代的一种锅)

C. 触(接触)

鼎(大)

D. 触(抵)

鼎(正在)

解析:考题选用的两句话,都来自于课文。"触目伤怀"中的"触"字和"人声鼎沸"中的"鼎"字,都是同学们理解词语的关键字。这个考题,也说明了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扎实地以课本为基础。

4、(2012·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教诲 挑拨离间 人声鼎沸

B.修长 潜滋暗长

姹紫嫣红

C.滑稽 惟妙惟肖 故弄悬虚

D.豁亮 异想天开 骇人惊闻

解析:答案为C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C项中"故弄悬虚"应写为"故弄玄虚"。"玄虚"是指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5、(2012·北京市东城区)在横线处按指定音节填字组词。

生活(jié)____________据

不(chuò)___________劳作

不屑置(biàn)__________

保持(jiān)___________默

答案: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

解析:根据所给拼音写汉字组词是传统而有效的考查题型,同学们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对字词的练习,把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以积累词语。答案为:生活拮据、不辍劳作、不屑置辩、保持缄默。

6、在书刊和广告中经常看到错别字或不规范用字,请你以语委会监督员的身份,把下列词语中这样的字找出来,将正确的填在横线上。(要求工整、规范)

重峦叠障

德高望众

世外桃园

随心所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障-嶂 众-重 园-源 浴-欲

解析:该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条款。该题题干新活,体现出人文精神,设题内容来自于广告,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课文,使人感到亲切。

上一篇:召开会议的通知怎么写下一篇:中考动员会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