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打印稿《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2024-04-20

新打印稿《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共2篇)

篇1:新打印稿《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山东昌乐及第中学高二语文编制人:孔静审批人:审核人:编制时间:2013-4-2

《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 理清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3. 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4. 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一、阅读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曾主修哲学。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 项美国博士桂冠。

2、关于“母亲”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然而天不假年,胡适的父亲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课前预习案

1、熟读课文,识记生词

文绉绉()佃()户眼翳()病舔()去绰号().....

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侮辱()

2、整体感知

全文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回忆作者从幼年到少年9年中的若干经历,为写母亲做铺垫。

第二部分(4——12)重点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育、关心以及对家庭成员的态度。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3、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简要概括一下胡适眼中有关“母亲”的印象,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提示:概括事件

时请注意两个要素: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地说,以上事件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试举例分析。

课堂探究案

一、课堂探究

1、朗读第4自然段分析这一段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什么感情?你怎样评价胡适的童年生活?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

关,这是为什么?

3、阅读5-7自然段讨论: 你认为母亲的教育方式如何?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

人相处的情形?

二、研读与赏析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染,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

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三、课堂练习赏析下例语句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课后巩固案

父 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骄阳更加炽烈,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还不及放到嘴里,便被父亲劈手夺去,他瞪我一眼说“这是卖的,有你吃的。”说着从他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这不一样吃吗?”停了停又说:“住校可不比在家里,动一动就得花钱,饭可以吃差点,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光许能挣几个钱,你要有本事啊,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⑥三年高中,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凌茬。中午,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

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 我用六年时间,六年不行十年,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我无言,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霏霏。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下,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我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为了我,爸爸,请您爱惜自己。”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1、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

怎样的作用?

2、“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

3、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两处,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4、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篇2:新打印稿《我的母亲》导学案(教师版附答案)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认识这位母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 有关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主要作品有。

胡适,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大学校长。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民国五十一年逝世于南港任所,享年七十一岁。

2、为加点字注音

眼翳责罚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嬉戏绰号吹笙摹画抽屉舔去庶祖母侮辱佃户 3.从备选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1):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2):广大空旷。(3):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热的样子。(4):容忍谦让的限度。(5):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备选词语】

面红耳热轻薄文绉绉气量广漠 合作探究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段落。描写母亲的段落是第至第段。

(2)除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作者的(时期)生活和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3)按下列提示,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至第 段)回忆作者的童年,为写母亲做铺垫。第二部分:(第 至第 12

段)写。第三部分:(第 至第 段)写。达标测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厌恶(wù)管束(sù)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tiá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牢骚(sāo)

宽恕(shù)

3.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面红耳热带人接物当面质问认错陪罪 大失身份目光严历仁慈温和体谅宽怒(1)改;(2)改;(3)改;(4)改;

4、选词填空

(1)我母亲待人最,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慈祥仁慈仁义)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过我。(约束管理管束)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请找央)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了一顿。(责罚责备责骂)

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我,然后行罚,或,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行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第二课时 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2、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自主学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内容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及。2.“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3.“我”失去了和的两个机会。4.小结:“我”的童年生活过得。5.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是为了。合作探究

二.学习第二部分

6.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这句话是:。

7.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1)对“我”的管教 ①催“我”早上学;②;(性格:严厉)③(性格:慈爱)

(2)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 ①;(性格:善良、宽容、仁慈)②忍气化解两嫂子的矛盾;(性格:)(3)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①质问五叔(性格:)

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传”,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这两者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9.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就母亲的为人而言,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对我们今天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下来。对文中的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过于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我们应予以同情与理解,体会母亲当后母的难处。(2)就教子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与她身兼父职

有关,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三.学习第三部分 10.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达标测评 四.全文小结

11.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爱戴、及的思想感情。

12.品味语言,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不能不”表;“一点儿”是作者的谦虚之词。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如果”表示,说明了作者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 的品格。

市二中“1+3”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第三课时 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概括文章主题。

2、深入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及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自主学习本文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 么?

2、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 何体现的? 达标测评

苏联中学开学典礼时用大幅标语打出:“爱你的妈妈吧!”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受到许多人生的教育和启迪。写出一点,与同学分享,字数50字左右。《我的母亲》部分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走近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他自己戏称为“新诗老祖宗”。做为中国第一个用白话写诗出集的诗人,胡适的诗清新、流畅,颇具大家风范。

胡适,民国前二十一年出生于上海,二十岁赴美留学,后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民国六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胜利之后为北京大学校长。从备选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横线上。(1):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2):广大空旷。(3):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热的样子。(4):容忍谦让的限度。(5):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备选词语】

面红耳热轻薄文绉绉气量广漠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段落。

描写母亲的段落是第 至第段。

(2)除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母亲对“我”的 深远影响。

(3)按下列提示,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至第 段)回忆作者的童年,为写母亲做铺垫。第二部分:(第 至第 12

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第 至第 段)写母亲对“我”深远的影响。达标测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厌恶(wù)管束(sù)

广漠(mò)

质问(zhì)

B.责罚(zé)

眼翳(yì)

调度(tiáo)

轻薄(bó)

C.庶祖母(zhé)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牢骚(sāo)

宽恕(shù)

3.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面红耳热带人接物当面质问认错陪罪 大失身份目光严历仁慈温和体谅宽怒(1)带改待;(2)陪改赔;(3)历改厉;(4)怒改恕;

4、选词填空

(1)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慈祥仁慈仁义)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约束管理管束)

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请找央)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责罚责备责骂)

与下面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A、我只得感谢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谢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谢我的慈母 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D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我,然后行罚,或,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A、严厉教育责备惩罚

B、严肃教育责骂惩罚 C、严肃教训责骂行罚

D、严厉教训责备行罚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学习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的内容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游戏情况、及失去两次机会。2.“我”是什么样的性格?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文绉绉。3.“我”失去了学音乐和做画家的两个机会。4.小结:“我”的童年生活过得单调、乏味。5.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是为了写母亲作铺垫。合作探究 学习第二部分

6.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这句话是:她是慈母兼任严父。7.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的怎样的性格?(1)对“我”的管教

①催“我”早上学;②犯事、说错话受责罚;(性格:严厉)③为“我”舔病眼(性格:慈爱)(2)处理家庭难事和矛盾 ①对付大哥的债主;(性格:善良、宽容、仁慈)②忍气化解两嫂子的矛盾;(性格:忍让、温和)(3)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①质问五叔(性格:正直刚气)

8.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训导是“言传”,而与家人的相处是“身教”。这两者正是恩师的具体体现。9.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1)就母亲的为人而言,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对我们今天待人接物的处世态度仍有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下来。对文中的母亲在家庭中忍辱负重,对待大哥、大嫂、二嫂过于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我们应予以同情与理解,体会母亲当后母的难处。(2)就教子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这与她身兼父职

有关,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三.学习第三部分 10.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达标测评 全文小结

11.课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感激、爱戴、及怀念的思想感情。

12.品味语言,作为著名学者的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不能不”表双重否定;“一点儿”是作者的谦虚之词。(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上一篇:银行员工辞职申请书如何写下一篇:《剃头大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