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发展情况汇报

2022-09-18

汇报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而言,汇报贯穿于任务的始终,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汇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你明晰不同的阶段应该如何更好的撰写汇报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医院发展情况汇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中医院发展情况汇报

中医药服务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XX区占地面积272.3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2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38个居委会,211个行政村,全区共有人口35.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16.88万人。现有街道医疗卫生机构7家,村卫生室23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家,包括4个中心,15个站。街道医疗卫生

机构共有执业医师339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98位,占医师总数的2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执业医师128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32位,占医师总数的25%,其中已有12位中医执业医师接受了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4位正在参加岗位培训;全区共有注册乡医380人。

二、主要工作

随着各项医改工作的全面启动,随着广大居民对传统医学的认可,为了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区卫生局领导以全面贯彻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意见》为契机,实施中医药特色建设工程,年内重点建设3-5处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处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力完成市卫生局规定的中医药特色建设任务。

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区为契机,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为重点,积极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基层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各个环节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目前,全区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自己的中医专科特色。

为更好的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上级各项政策的引导帮扶下,我区把推行中医药特色服务建设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开展起来,自此项工作广泛开展以来,深受居民的欢迎,在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扩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就医难问题。

基层卫生服务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解决基层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所以能否提供方便的服务就成为衡量基层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能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实惠、便利、有效的服务,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现在多半医疗机构都有中药房,均备有各种中(成)药400多种,有电麻仪、神灯、红外线考灯、离子导入仪、腰椎牵引床、针灸、拔罐等设备,基本满足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我区近几年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从适宜技术推广以来,病人越来越多,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各服务站日均门诊量提高20%,其中约40%的人是寻求中医药的治疗保健或者康复训练而来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觉得煎汤药太麻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条件的单位还开展代煎中药免费送上门的服务,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许多居民都说“以前不爱吃中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麻烦,现在吃中药也很方便了,有人送上门。”

为了不耽误患者的工作时间,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成立伊始就设立假日门诊和夜间门诊。周

六、日也不休息,随时都有值班人员。一些平时上班比较忙的患者可以下班以后就近接受针灸按摩或治疗。因为针灸、按摩需要疗程,所以大部分上班族不可能经常请假去按摩,通过开设夜间门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与工作相冲突的矛盾,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支出。

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都设立了留观室和家庭病床,主要针对老人及慢性病人或由医院转回来调养的病人,我们可以上门服务,为他们免费查体和治疗,为行动不便病人解决了后顾之忧,这种服务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

三、目前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我国中医药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在养生保健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服务功能发展不平衡,医疗、康复等功能发挥的较好,预防、保健等功能相对薄弱,“治末病”等中医预防保健理念,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未能得到大众认同;当代年轻人对中医药的功能没有充分的认识,致使一有小毛病就乐于服用西药,这不仅无益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贯彻落实,更会影响中医药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在基层卫生中推广普及中医药的意见和建议

中医是基层卫生服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中医药需求扩大的态势,重视中医药服务建设,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向社会,特别是向年轻人宣传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宣传提高各界对中医药的认识度,营造“信中医、用中药”的社会环境,切实推动中医药服务事业的发展。

区卫生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做好加强中医药服务人才引进和现有中医药服务人员的培训,重视发挥名老中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新型中医师承的制度。进一步拓展基层卫生工作中医药服务的功能,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和12项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通过建立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档案、中医家庭病床、中医出诊上门服务、中医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第二篇:中医院情况汇报

附件1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提纲

一、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各级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投入的落实情况;医疗价格调整的测算依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情况。

(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已经实行零差率销售,但是政府补偿仍然未执行;中医医院的床位补贴应是综合医院的1.5倍,这个倾斜政策亦未执行;医疗价格严格按照物价部门的调整执行,尚未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2.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情况,医保总额控制工作的推进情况,医保与公立医院谈判机制建立情况,改革前后医保基金运行情况。

(逐步探索实施按病种付费制度,但由于受到单病种病源稀缺的限制,成效不明显;改革前后医保基金运行没有明显差别;尚未建立医保与公立医院谈判机制。)

3.县级医院用水、用电价格与当地居民和学校用水用电价格的比较。

(价格没有区别)

4.选择典型试点县医院,分析和比较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前后医院收支情况;以保障县级医院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测算县级医院的补偿总量和补偿结构(财政补偿、服务收费等占比)。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药品收入逐步下降,但由于物价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及时,甚至未调整,所以总体上医院的收入略有下降;)

二、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情况

1.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的情况,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情况,岗位聘用制建立情况,新进人员聘用情况,县级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多点执业情况。

(医院尚无用人自主权;编制调整不及时,一次定编后沿用10来年,医院增编难上加难,未实行动态调整;尚未建立岗位聘用制;90%的临床一线护士是临聘人员,临聘人员工资按照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职称评定按照退一个、进一个的基本原则进行,待聘人员(特别是高级职称)逐年增加;多点执业尚未执行。)

2.县级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薪酬的关系情况。

(探索实施绩效考核,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效果明显,职工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体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基本思路;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上,在编人员可达到平均中等水平,临聘人员基本上只能维持生活,与平均薪酬没有可比性。)

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对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包含院长选拔任用办法、激励机制、问责制的实施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情况,政府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以上政策均未实施)

四、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情况

1.制订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对县级医院单体规模的规划和控制情况,县级医院结构布局调整情况,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情况及鼓励和支持政策,专科医疗机构发展建设情况。

2.医疗卫生资源集约化建设情况(县域内集中式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建设情况、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成效等)。

3.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情况。

五、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1. 县级医院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情况及其所在的临床专业科室建设情况,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急救、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科室建设情况。

(近3年转诊前4位的病人是:胃癌、肺癌、心脏病、胰腺炎,我院的临床科室尚无针对以上疾病的好的办法,由于未被定位120定点调配单位,医院的急诊急救能力比较差,能力提升速度缓慢。) 2. 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救治情况,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复杂疑难疾病的筛查转诊工作情况。

(未开展)

3.县级医院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实行同工同酬)

4. 县级中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发展情况,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政策措施。

(先后投入60万元,配置了蜡疗仪、电脑肝病治疗仪、中药熏蒸自控治疗仪、疼痛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肛肠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使中医药服务得到了强化。医院投入50万元对科室进行了改造,规范了服务流程。同时,在五大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室,按照各自开展的诊疗项目配备了诊疗设备,集中提供中医药服务。各科室均开展了贴近实际、行之有效的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临床科室选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并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方案中。开展对诊断明确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应用中医药治疗。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选送中医骨干医师赴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六、加强县级医院监管

1.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情况。 2. 医保部门对县级医院监督制约情况。 3. 控制县级医院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举措。

第三篇:医院改革情况汇报

**县人民医院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县人民医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是一所医疗、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是卫生部国际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全县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医院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设置临床医技科室24个,职能科室17个,拥有核磁共振、美国GE螺旋CT、CR、乳腺钼钯机、腹腔镜、超声刀、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等万元以上设备230多台件。

(一)人员编制及结构

我院现有在职职工5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84人,35岁以下人员232人,35-45岁130人,45-55岁44人;本科学历129人,大专学历223人,中专及以下学历55人;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40人,中级职称200人,初级职称226人,其他62人。

(二)财务运行状况

2011年总收入1.132亿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289万元,医疗收入5136万元,药品收入4176万元,其他收入639万元。总支出1.02亿元,其中医疗支出5160万元。药品支出4087万元。资产总额1.63亿元,负债5655万元。

(三)业务工作情况

2011年门、急诊人次16.3万人次,人均次门急诊费用248元;住院人次1.38万人次,手术3000余例,人均次住院费用3794元。病床使用率达123%。

二、我院改革的实际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院在非试点医院的情况下,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积累经验的原则,采取选择性地开展县级医院改革项目,积极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转型创造条件、夯实基础,通过近两年来的摸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以药品管理为突破口,加快医药分开改革进程。2011年5月,我院药品与国药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达成5年托管协议,实行药品集中配送,减少和规范了流通环节,降低了配送成本,切断了医药商业贿赂的利益链,逐渐摆脱“以药补医”的困局,为后期医药分开的平稳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绩效考核、内部分配为切入点,强化医院管理,提高职工积极性。医院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针对过去在绩效分配机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采取劳务补贴等方式,加大向临床一线、医技等创收科室,技术含量高、医疗风险大、工作量大的工作岗位以及医技卫生人员的倾斜力度,逐步建立起保障医院可持续性发展的激励机制。从2012年上半年的运

行的效果看,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深化医院内涵建设。今年,医院投资350万元,在更新和完善HIS系统的基础上,分步实施LIS、PACS系统、门诊一卡通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目前,完成了项目软硬件招标、人员培训、硬件调试和布线工作,电子病历试点也取得初步成效,医院信息化系统预计将在2012年7月份全面投入运行。

(四)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医疗技术水平。为实现县级医院改革中提出的“大病不出县”的终极目标,我院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设备更新、科研等方面齐发力。在外一科、麻醉科等已有重点专科的带动下,又将外三科、检验科作为市级重点专科的创建对象,同时还加强了眼科中心、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通过创优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促进学科团队全面协调发展。加快设备更新,相继添置了核磁共振、乳腺钼钯机、超声刀等设备,今年计划上马DR、彩超等设备,为提升医疗质量提供强劲动力。在科研方面,我院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充分发挥中西药自制剂的特色优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五)以优化服务流程为主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医院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荆楚行”、“平安医院”

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评价、监督、保障、培训体系。按照医改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和单病种限价服务,截止目前,已开展2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护理路径(2011年共实施432例临床路径),10余种疾病的限价服务,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和降低了单病种费用。严格控制药占比,规定所有科室药占比必须控制在38%以下,狠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将我院抗菌药物从85种降到了规定的35种,滥用抗生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积极推行预约诊疗、绿色通道、静脉药物配制、支助中心等形式的便民服务,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转院率,积极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服务流程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有效优化。

(六)以坚持医院公益性为原则,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近年来,我院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对五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对口帮扶,周密安排部署“两癌”筛查、贫困地区“复明工程”、全县公共卫生慢病师资培训、项目督导等工作,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边远山区开展巡回医疗;认真做好新农合、居民医保工作,与太湖县签订了新农合病人即时结报协议。扎实做好“三无”病人医疗救护工作,近两年来共救护“三无”病人80余人次,涉及经费达40万余元,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人才引进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方面。按照国家的医院人员配置标准和人力支源配置管理要求,我院医疗和护理队伍的

人数缺口较大,但由于我院经济基础差、医疗基础薄弱,在引进高端医疗人才方面毫无优势。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和我院退休减员以及医院整体迁建后的投入使用(届时住院病床将增至500-700张),未来五年我院对高学历医护人员的需求人数将激剧增加。而目前我院现仅有正式编制380个,缺编160个。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自主招聘人才的难度,也阻滞了医院快速发展的步伐。建议政府考虑医院业务发展和县域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医院编制。

(二)设备购置和更新存在的问题。大型设备的购置能力不足,政府对医院购置、更新设备投入资金不足,设备老化后,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

(三)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业务量急剧增加,但由于医院人才短缺和设备的落后,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临床就医的需求。

(四)医院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新医院整体迁建项目预计投资3亿元,而目前仅有国家拉动内需项目资金2125万元,缺口巨大。一旦资金链的中断,将会严重影响新医院的建设进度。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确保新医院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医院在发挥公益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医院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认真积极地完成各项任务,特别在救治“三无”病人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投入巨大,但经费却无人承担。

第四篇:绛县中医医院医改情况汇报

我院2014年1月始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我院是一所中医医院,开放床位45张。人员编制数65个,现有职工72人(含在编人员40人),其中卫技人员 31人(中级职称8人),开设急诊、内科、妇科、骨伤、外科、口腔、五官等10个临床科室。

二、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工作

(一)县级公立医院支付方式改革情况、薪酬制度改革情况,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1、新农合患者采取直报方式,医保患者无法直报,住院患者需要垫付医疗款,造成医保患者流失。

2、在编人员财政按照基本工资的70%拨付。

3、2014年11月19日,根据绛县物价局《关于绛县中医医院执行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的批复》绛价字(2014)20号文件要求,提高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床位费五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其中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上调13%,床位费上调36%,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两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10%。

(二)药品零差率销售及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1、2014年1月药品全部取消加成,实行零利润销售。

2、2015年3月份开始建立了本院采购目录,与配送企业确立了配送关系,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

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我院使用基本药物共有269种(西药190种,中成药79种),基本药物采购比例占全部药品的52%。

(三)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三比”)、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县域就诊率等效果指标改革前后对比变化情况;

2015年8月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为32.5元、2206.75元,较上月下降0.8%、7.5%,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四)县级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减少的合理收入补偿情况,人员工资拨付情况,债务化解情况,六项投入政策落实情况。

1、药品零差率销售财政每年补偿,2014年1至11月财政补偿59979.84元,已补偿到位,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财政补偿32160.88元,未补偿到位。

2、在编人员财政按照基本工资的70%拨付。

3、目前医院设备等固定资产除了国家资金配套外,市、县级财政无力给予配套支持,剩余资金源于医院自筹,医院债务增长,影响医院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医院出现编制不足与空编并存的现象,目前我院职工72人,核定可用编制65个,现实际在编40人,(我们的想法是争取医师全部入编,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其他人员择优入编),但财政按40人拨付基本工资70%差额工资,导致财政拨付不足,在编人员只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由于部分人员解决不了编制问题,造成人才

流失,医院工作开展带来不便。

2015年9月14日

第五篇: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不断深化信息化应用 实现医院网络化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为适应医改要求,方便群众就医,近年来,我院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五十年代,建有门诊大楼、内科病房大楼、外科病房大楼、医技楼、急诊楼、肝病楼、仓储楼,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6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434人,注册护士213人,执业医师156人,省市级名中医4人。设置床位500张,实际开设800张。拥有20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个重症监护室(ICU),1个血液透析室。开设专科专病门诊15个,年门诊量达32余万人次。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康复科),“十二五”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脑病科),徐州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肿瘤外科、脑病科、肝病科)。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1—

我院从2000年开始实施全院收费系统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在2001年建立药品消耗管理系统,2004年6月与县卫生局新农合系统联网,先后增加了财务管理、药房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信息联网。2013年新系统上线,模块涵盖了HIS、LIS、PACS/R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综合查询、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

在硬件应用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购置了2台惠普(580G7)服务器,2台存储器,4台PACS/RIS服务器,1台容灾备份服务器(HP580),1台核心交换机(思科),1台备用核心交换机,2台光纤交换机,1部10kv备用电源。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下,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模式,实现了全院信息网络全覆盖,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

通过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病人所有医疗信息全部在线,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查询要求;二是病人就诊时间缩短,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不需排长队交费、取药、等检查报告,满意度大大提高;三是设置触摸屏查询系统和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改善了就诊环境,在患者心中树立了现代化医院形象;四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类信息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五是建立了完备的基础数据库,不但实时在线为临床医疗服务,同时可进行

—2—

统计分析,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六是节约了资源。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各种资源浪费(如各种纸质表格的印刷等),有效节约了各项资源。突出的一点就是HIS、PACS/RIS、L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均由东软公司提供和实施,减少软件系统的冲突,实现数据与功能的兼容,并能保障后期维护与升级。在接口开放和其他后续开发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金。

四、主要做法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确保资金投入,我院设立了专项资金,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楼间缝隙建成2间机房,目前信息设备机房已到达30平方米。二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在新系统测试、试运行和运行中,组织职工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要求人人过关。经过培训,医院职工都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三是以临床应用为目标,不断完善功能。为保障医院以往工作流程和医生的工作习惯,信息科与临床科室建立沟通制度,根据科室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模块功能,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为保障系统安全,设置了防火墙,严禁各种外来存储介质连接系统,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立了不同权限,对各项权限的开通或增加实行严格的审

—3—

批,使医院信息安全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医改要求、数字化医院建设还有较大距离,与其它先进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医院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信息化水平仅能满足统计、查询等基本功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模块不全。处方点评、抗生素分级管理、三色预警机制、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分诊叫号、移动输液、移动查房等模块尚未建立。二是硬件条件不足。主HIS服务器应用逐渐不能满足大数据运行需求,双活系统还需大量资金投入,PACS/RIS备份等模块受各种因素制约还未实施。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工作人员少,日常维护工作量大,未接受专业化培训,无法做到24小时值守。四是缺少资金。医院正在筹划新医院建设,资金压力。医改后,整体收入减少,政府征收的各种规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五是辅助设施得不到保障。由于医院空间狭小,没有改扩建的地方,机房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专用精密空调无力购置,目前仍在使用传统空调。六是网络布局不健全。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两层交换的网络布局,楼层间尚未实施光交换,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得不到保障。

六、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医院将利用5年的时间实现信息最大限度应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以三层架构为主

—4—

的全开放的网络布局、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院收费自动化系统、以临床为中心的医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系统;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决策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以科研教学为中心的数据挖掘系统;以放射为中心的PACS管理系统;以检验为中心的LIS管理系统;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中医适宜技术平台、远程教学等新技术。希望调研组各位领导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远景规划,在信息技术和功能应用上给我们以指导,在资金支持上予以帮助,使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到达上级要求,能够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将以“遵循标准、管理驱动、适用为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为原则,坚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持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注重各业务系统数据流的共享、数据交换和资源整合,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信息系统,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基本构架建设,最终实现医院数字化运作,为沛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5—

上一篇: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下一篇:怎样学好数学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