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党内腐败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令人歆羡的骄傲。但是,随着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中华名族逐渐放慢的他矫健的脚步,最终,由于闭目塞听,以欧洲工业革命为标志,我国逐渐被世界先进水平远远抛下。经历了一段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奋勇不怕牺牲的努力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在毛主席的口中被庄严的宣告天下。然而,那时的中国人民仍处于贫苦饥饿中。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党内腐败问题也逐渐变得令人不敢小觑。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指导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从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纵深拓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新时期,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的伏法,为我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一矛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

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虽然新中国建立已半个多世纪,但封建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动机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思想残余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以致有些党员干部因迷信金钱万能和权能通神而陷入腐败之中。西方社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分不清什么是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生活方式的党员干部陷入腐败之中。心理失衡也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但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有的单位对干部选拔任用不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在干部的使用管理中不慎、不严,使一些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其次腐败形式多样 ,危害严重,反腐形势严峻。

党内的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经济腐败

经济腐败,就是一部分掌握公共权利的官员大搞权力寻租,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

有效手段 。它是一种最为普遍的腐败形式,表现最为直接和赤裸,过程也极其简单。腐败

分子将自己掌握的权力这种稀有资源转化为个人利益。主要表现为贪污和受贿。

2、组织腐败

组织腐败就是在干部任免过程中不遵守法定程序和制度,破坏了干部任免秩序。任人唯

亲,把金钱和关系作为考察干部的唯一指标,形成利益集团,官官相护,严重的违反了国家、

党的组织路线,组织原则和组织方针。

3、作风腐败

作风腐败主要表现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无视党的最基本的纪律、党的方针政策;主观主

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不坚

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专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欺上瞒下,无视党的形象、无视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

尽管根据腐败的方式的不同将腐败划分为经济腐败、组织腐败和作风腐败,但是大部分

腐败,集经济、组织、作风等腐败于一身,经济上贪污受贿、组织上买官卖官、作风上奢侈糜烂。这是因为思想防线一旦垮掉,在极度膨胀的私欲支配下,利欲熏心,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手段敛取钱财,从而染指各种形式的腐败。

腐败主要带来的危害有:

1、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3、制约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4、妨碍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那么,在此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我们要加强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免疫力是推进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对党员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教育,保证每一个党员干部能够从主观上认识腐败的危害,积极主动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尽管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定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保证党的纯洁性,强化思想反腐,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全体党员按照党章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决策管理党内事务。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控权者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倾向,一个是“为公”的价值倾向,一个是“为私”的价值倾向,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矛盾,怎样保证权力的运作是为了实现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主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具有较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为社会主义贡献一切的精神,还要看客观环境对其权力运作过程的监督,当然这种监督是一种相互的监督,而非单向的监督,当参与者具有互相处于公心的相互监督的客观条件时,权力的控制层的个人意见增加了对公的成分,也相应缩小了权力的自私性。党内民主权利的实现,分解了权力,增加了决策人员人数的同时,增加了监督。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惩治腐败行为。

(三)、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利用这种完备的法律体系来保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促进政治、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一,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要靠健全的法制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法制意味着控权制度和权力制衡原则的被遵守,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第二,通过健全法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法制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民主廉洁的政治制度,这有利于切断权力与金钱的关系,有效地防止腐败。第三,借鉴国外有益的反腐败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体制。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在反腐败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由于具体国情和条件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可以摒弃不适合我们国情的东西,借鉴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做法,使我们在反腐问题上少走弯路。

(四)、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不得渎职、失职和利用权力之便谋取私利,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用组织的力量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每位领导干部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有监督他人的权力,又有接受他人和组织上监督的义务。养成监督和被监督的自觉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制度,使对权力的监督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制度是加强对权力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再次,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最后,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对权力实行有效监督的环境和氛围。总之,防止腐败的关键在于对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监督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落实。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广开监督门路。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些历史过程和社会实践中能够看出,中国共产能够经得住各种挑战、能够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在反腐败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第二篇: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是当今我国社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关于党内腐败事件却层出不穷,且直接或间接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有这样的话:治党内腐败亡党,不治则亡国!听起来确实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反应了一些真实情况。据中央纪委的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万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胜利。

1、简单分析党内腐败现象成因

(一) 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许多党员干部由于一段时期来,很少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致使许多干部产生了“淡化党风意识”,“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念。

(二) 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随着改革的深化,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造成的一个直接恶果,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而更多的是主观随意的人为因素,实为腐败现象的繁衍栖身提供了条件和土壤。

(三) 心理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对这一现少数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产生了难以平衡的心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也陷入腐败之中。

(四) 一个社会转轨时期的腐败现象有其内在必然因素,这就是新体制建设过程中对权力制约机制的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旧体制转换的情况下,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体制还未完全形成,监督、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趁机钻进来,使一些党员分陷入腐败之中。

2、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腐败与反腐败是我党义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种矛盾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腐败显现了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弱点、不足,反腐败是正视问题、勇敢面对的体现,是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不断完善的过程。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

3、怎样防腐反腐

1.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陷进了腐败的深渊。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 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棵参天大树若任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国家或政党,若任腐败毒瘤蔓延,最终也难免区域衰亡。只有坚决反对腐败,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才能保持党和国家计提的健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心得体会(一)

当前中国政治生态局势发展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是大势所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及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中含有大量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内容,是所有党组织及党员所要遵守及学习的,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落实党章党规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部署。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及培养服务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做好合格党员才能为做好服务型党员干部做好铺垫,只有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活动才能让每名党员将合格党员的标准铭记于心,实践于身,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强化问题导向,注重以上率下,扎实有序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建设廉洁型党组织及培养廉洁型党员干部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新政治生活新常态下,反腐倡廉一直是经常性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一是能够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二是能够强化党性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三是能够强化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可以紧紧围绕党的重点中心工作及大局工作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大的贡献。

第三篇:怎样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等待早莺0000000011月6日

这次讨论思考题的题目是“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怎么看的,这是否影响自己对党的向往”。就此问题,大家看法不一,可以说事产生很大分歧,有的人甚至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怀疑,似乎已经到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绝望的地步。但是我却希望大家能在批评之处,看到中国的进步。对于党内腐败问题,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腐败为什么存在

从古至今,反贪污腐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任务,可是贪污腐败却从来没有断绝过。 腐败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其土壤便是权利的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这是人性之恶,且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政治结构进行管理,这就存在着权利的分配和运用,也就是腐败所产生的土壤。想要消除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民素质极大提高,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贪污腐败才会彻底根绝。

二、怎样正确看待腐败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

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而且,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聚和丰富的产物,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封建残余意识及陋习是滋生腐败的历史渊源。因此要客观看待腐败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虽然在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软弱,权力的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程序制约,不能很好地遏制腐败。

三、怎样应对腐败

1. 加强党员思想建设

无数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思想腐败是腐败的根源。

党员干部的堕落都是因为思想的转变,才逐步滑进了腐败的深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离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弃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拒绝和逃避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丧失了党的先进性。

2.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加党内监督的实现。

从制度上根本保证了权力的相互监督的实现,提高了监督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监督人权力的运行,维护了监督者的利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或者说是廉政建设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包括“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罚机制、“不许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

4. 加强反腐败监督体系建设

失去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因此,防止腐败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地监督。建立起一套比较健全的廉政法律体系,促使国家公职人员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本职工作上,维护公职的严肃性和公职机构的工作效率。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失,反腐败的重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常抓不懈,树立长远目标。

因此,党内腐败问题并不会影响我对党的向往,相反,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为党的建设做贡献,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第四篇: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适应新体制要求的具体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在这期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腐败问题已屡见不鲜。

腐败问题已成为涣散民心、削弱党的形象和威信、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绊脚石,直接威胁着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简单的了解一下目前中国官员的腐败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公安部在案通缉的携款潜逃的嫌犯就有4000多名,涉案金额达500多亿人民币。贪污、挪用、逃资海外、公款消费„„,光是吞噬国有资产的方式就不可胜数。这些人涉及到党政机关各个方面,他们的职务小到科室级干部,大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无形的损失来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别大,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主义声誉,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是我国当前社会不稳定的主要诱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党政机关用人不透明

2、对官员的腐败行为防范不周到

3、对官员的腐败行为惩治不力

4、改革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体制问题

5、官员的权力缺乏科学的运行

6、中国的人事制度特点:官本位。

作为世界上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在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执政党的地位也构成严重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转换,法制不健全,以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腐败现象在中国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反腐败成为政府的一大重要任务。

如何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

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

在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近十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方针,反腐败斗争在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通过现有的那些数据,我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

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要依据我国国情,实行综合治理,制定长效防范措施,达到最终消除腐败目的。以下,是我一些粗浅建议: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与源泉。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是搞好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理想信念动摇,必然导致精神贫弱、思想空虚,错误的观念、腐败的思想就会趁虚而入。现在,我们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在预防腐败问题上并不存在天然的免疫力,如果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就会导致群众观念淡薄,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就会导致精神不振,道德操守滑坡,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那么容易就陷入泥潭,究其根源,还是在思想上出了问题。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第一道防线。

第二: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我们现有的廉政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而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由于反腐斗争的形势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新的样式和类型的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和发现,这就需要不断产生相应的法律条文以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廉政建设,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因此,能否有一套严格而又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是防治腐败现象,进行反腐败斗争中有无强制性对策的问题。

第三:加强监督

对廉政建设和消除腐败来说,加强监督是关键。如果不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就是有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也会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违法必究、一查到底才能真正贯彻好指定的各项廉政法律。且法律监督体系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和一个职能健全、功能强大的执法监察组织作为支撑,否则就会陷入另一种新型腐败的泥沼。

在这里,我们必须通过专门机关(如人大、纪委、监察局等)的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途径,运用各种制度、机制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监控,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执行,以形成严密的监督网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社会氛围,从而达到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的目的。 第四:加大惩治力度

根据2011年2月份的一项关于两会热点问题推出的大型网调显示,就当前腐败滋生的原因,77%的网友认为是惩处力度不够。关于有效遏制腐败的途径,8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惩治腐败,清正廉洁,这是古往今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人心所向的基础。

总之,我们充分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反腐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当今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一个政治清廉、民主公正,国富民强的中国将不是梦想。

第五篇: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

一、腐败现象的定义与产生的原因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利(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行为,都可以称为之腐败。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从历史根源上看,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流毒没有根本肃清,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高的地位。封建社会一朝升官便能发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还残留并且影响着一部分人,一旦这些人当官,便会想方设法搜刮钱财。从思想根源上看,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改革开放使西方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流入,加上长期受封建思想影响,造成部分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薄,权利观异化,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利,把权力当作为个人、家庭、小集体谋取利益的工具,一旦这些人掌握权力,便造成腐败。从社会根源来看,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时期,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对公务人员监督体制还不健全,加上国有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给公务人员贪污受贿造成了可乘之机。权利对市场经济秩序干预过度,使权利腐败的机会增多。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及反腐败形势

如今的腐败范围越来越广。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 1

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的职位越来越高。腐败也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我国的反腐败形势正呈现出逐步深入、健康发展的态势。从量化分析来看,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每年受党纪处分人数约站党员总数的比例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从民意调查的数据来看,国家统计局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成效满意度平稳上升,群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上升,这说明反腐败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从国际社会的评价来看,这几年不少国际人士对我国的反腐败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三、腐败带来的危害

腐败破坏经济建设。腐败分子不仅通过自己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里,1999年,全国法院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据胡鞍钢估计,腐败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9875亿——12570亿元之间,相当于GDP的13%——17%。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腐败危害精神文明。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如果不加严惩,就会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播,腐化堕落、骄奢淫逸、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贪赃枉法等犯罪行为充斥整个社会,从而使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污染社会风气。

腐败破坏社会稳定。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导致社会**纷争。“乱收费”“乱收摊”等行为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对社会长治久安构成威胁。

腐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腐败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侵害群众的经济政治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腐败现象的防治措施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一是要完善教育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以及基层党员轮训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思想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政绩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使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利依法运行,提高监督权威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完善预防制度。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深入查找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构筑起制度防线。四是要完善惩治制度。遏制腐败,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完善举报人和证人的保护制度,拓展群众的监督渠道,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

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的执行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严惩行规定,对制度落实的各项措施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落实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增强制度意识。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加大对贪污贿

赂、渎职等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使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腐败行为产生的收益,这样,公务人员在考虑到腐败要付出的代价后才能望而却步。

只有以上几方面多管齐下,构筑全社会健全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腐败斗争形势》上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

2.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第2-

3、272页.

上一篇:如何进行职业选择下一篇:如何防毒拒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