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

2022-12-11

第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内部资料之消食药

一、选择题答案

A型型:

⒈ D⒉ D⒊ D⒋ E⒌ D⒍ E

⒎ C⒏ D⒐ E⒑ D⒒ E⒓ D

B型题:

⒈ D⒉ E

D型题:

⒈ C E⒉ C D⒊ A E

X型题:

⒈ A B C D E⒉ A B D⒊ B C D

⒋ A C D E⒌ B C D E

二、填空题答案

⒈ 酸甘,微温;消食化积;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⒉ 甘辛,温;消食健胃;和中止泻;解表

⒊ 甘,平;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⒋ 甘,平;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⒌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三、改错题答案

⒈ 神曲的功效(消食健胃、和中止泻,兼能解表)。

⒉ 鸡内金的功效是(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⒊ 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消食化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四、简答题答案

⒈ 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叫消导药。

⒉ 是指药物具有消除饮食积滞,调和脾胃运化受纳功能的作用,为治疗饮食积滞证的一种方法。

⒊ 是指药物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消胀的作用,为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痛的一种方法。

⒋ 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治证是肉食积滞证;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⒌ 莱菔子的功效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证是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⒍ 麦芽与谷芽性味均为甘平,均能消食健胃。

麦芽消食健胃大于谷芽,并能回乳消胀,兼能疏肝解郁。

谷芽消食健胃之功较缓。

⒎ 鸡内金的功效是消食健胃,涩精止遗。主治证是饮食积滞,小儿疳积;肾虚遗精、遗尿。

五、论述题答案

⒈ 麦芽与谷芽均能消食健胃,可用于米面薯芋食滞证。

然麦芽消食之力大于谷芽。并能回乳消胀,用于断乳乳房胀痛。还能疏肝解郁,用于肝郁胁痛,肝胃不和之脘腹痛等。

而谷芽功专消食健胃,力较麦芽缓。

⒉ 山楂在临床上主治①肉食积滞证。本品有消积化滞之功,尤善助肉食之消化,故最宜治疗上证。②治泻痢腹痛、疝气痛。本品性温而能通利气机以止痛,味甘而能缓急止痛,故可治上证。③治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能温通气血以止痛,味甘能缓急止痛,故可治上证。

⒊ 莱菔子在临床上治疗①食积气滞证。因本品味辛能行散,味甘能缓急止痛,故本品消食化积之中,尤善行气除胀,较适宜于食积气滞较明显而见脘腹胀满、腹痛者。②治咳喘痰多、胸闷食少。本品能消食开胃而绝生痰之源,又能化痰止咳以治咳痰之标,能降气平喘以平喘息之象,故最宜用于食滞咳喘痰多之证。

⒋ 鸡内金在临床上治疗①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品消食化积力较强,并能健运脾胃,故可用治上证。②治肾虚遗精、遗尿。本品能固护肾气而涩敛精液、收缩小便,故可用治上证。③治砂石淋证及胆结石。本品兼能通利小便,解除小便淋沥涩痛,且能排除结石,故可用治上证。

⒌ 山楂还能行气散瘀,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等。

麦芽还能回乳消胀,疏肝解郁,可用治断乳乳房胀痛证;肝郁胁痛及肝胃不和之脘腹痛等。

莱菔子还能降气化痰,可用治咳喘痰多、胸闷食少等。_

第二篇: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中药鉴定习题

00级中药及中药制剂本科班《中药鉴定学》期末考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每小题0.5分,共18分。)

1.以植物的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结晶是:()

A 梅片B 艾片C 儿茶D 血竭E 机片

3.种子呈圆球形,表面黑色,略有光泽,种皮外有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突起,种脐近圆形,一侧有一带状浅沟,它是()A 王不留行 B 女贞子 C 茺蔚子 D 紫苏子 E 葶苈子

4.除哪一项外,其余均为苦杏仁的性状特征?()

A、扁心形

B、顶端尖,基部钝圆且厚。

C、表面红棕色,顶端侧面有一浅状小棱。

D、基部略对称,气微。

E、有杏仁的特殊香气,味苦。

5.目前动物类药材的鉴定最常使用的方法是:()

A 性状鉴定 B 显微鉴定 C 理化鉴定 D 来源鉴定 E 氨基酸分析

6.某药长卵形,表面据5~8条纵棱,皮薄,种子多数,浸水中,水被

染成鲜黄色,此为: ()

A 栀子 B 使君子 C 诃子 D 胖大海 E 金樱子

7.下列哪种药用动物不属于爬行纲?()

A 蛤蚧 B 金钱白花蛇C 蕲蛇 D 乌梢蛇 E 穿山甲

8.金钱白花蛇的白环宽占:()

A 1~2个鳞片B 2~3个鳞片C 3~4个鳞片D3~5个鳞片

E 眼镜蛇科银环蛇

9.《中国药典》收栽之龟甲的药用部分是龟的:()

A 腹甲 B 背甲C 背甲及腹甲 D 骨胳 E 以上都不是

13.下列中药分泌组织为油细胞的是 ()

A 小茴香B 五味子C 枳壳D补骨脂E 桃仁

14.庐山石韦的特征为:()

A 叶阔披针形,基部不对称B 叶披针形,基部对称

C 叶披针形,背面孢子囊群散在D 叶长圆形,基部对称

E 叶基耳形,对称

15.火烧有爆鸣声,闪光且不留灰烬的中药为:()

A 乳香B 降香C 没药D 海金砂 E 艾叶

18.三斑海马的黑斑位于:()

A1、3、5节B2、3、4节C7、9、11节

D1、4、7节E1、5、7节

19.细辛的性状特征为:()

A 基生叶1-4片 B 叶互生于圆形茎上 C 叶1-3片,基生D蝶形花,荚果E 叶肾形,表面具白斑

20.某药卷曲成绒团状,密被柔毛,叶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此为:()

A 青蒿 B 茵陈蒿 C 五月艾 D 蕲艾 E 益母草

21.商品耳环石斛是用哪种石斛加工而成?()

A 环草石斛B 马鞭石斛C 黄草石斛

D 铁皮石斛E 金钗石斛

22. 乳香、没药、阿魏三者的共同特征为:()

A与水研磨呈乳白色B 药用油胶树脂C 具浓烈大蒜臭气

D 具油脂样光泽E 火烧易燃且无残留灰烬

23.某花类药红黄或红色,花冠先端5裂,雄蕊为5,水浸液金黄色。此为:()

AFlos DaturaeBFlos loniceraeCStigma Croci

DFlos CarthamiEFlos Caryophylli

24.洋金花相同于Flos lonicerae的特征是:()

A花冠喇叭状B花冠二唇形C花粉粒圆形,表面有细密短刺及颗粒状雕纹

D花萼先端5裂E雄蕊为

525.某药茎方形,断面具白色髓,轮伞花序,苞片刺状,宿存花萼上端具5尖齿,花冠脱落。此为:()

A、益母草B、泽兰C、荆芥D、青蒿E、以上均非

26.下列描述除哪一项外,其余均非芫花与丁香花的共同特征?()

A花冠4片或4裂B 表面密被柔毛C 气香浓郁D入水萼筒垂直下沉E 以上均非

27.水线草区别于白花蛇舌草的特征是:()

A花单生叶腋,白色B叶线形C硕果D 茎细长E花2~5朵聚生于茎顶

28.下列矿物药除哪一个外,其余均可吸舌?()

A硬滑石B 软滑石C 竹黄D 龙骨E龙齿

29.下列关于蝎子的错误描述是:()

A 头胸部与前腹部连成扁平片状B 尾巴6节,末节具尖锐弯钩

状毒刺C胸部足4对D背面见梯形背甲E以上均非

30.下列描述除哪一项外,其余均非牛黄与熊胆的共同特征?()

A水浸液可使指甲染黄B断面见细密同心环

C气清香,味苦而后回甜D 扁长椭圆形E 入水见浅黄色溶解曲线下沉而不扩散。

31.青黛不具有的特征为:()

A.粉末深蓝色B.多孔性疏松团块C.质轻、易飞扬

D.置水中,水液呈蓝色E.火烧烟为紫红色

32. 有关血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棕榈科植物

B.来源于百合科植物

C.取其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溶化,无扩散的油痕

D.取其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溶化,对光照呈黄棕色

E.燃烧时呛鼻

33.火烧具松香气的中药是:()

A 安息香B 血竭C 乳香D 琥珀E 煤珀

34.某果实类药粉末镜检,见石细胞侧面观长方形,侧壁和外壁较厚,壁沟细密,果皮细胞多角形,表面有放射状角质线纹。此外:(

A 补骨脂B 栀子C 苦杏仁D 小茴香E 五味子

35.下列除哪一味药外,其余均为直接加工品?()

A 儿茶B 冰片C 竹黄D 青黛E 以上均非

36.果为双悬果,具内果皮镶嵌细胞及油管组织,此为哪一类植物的专有特征?()

A 唇形科植物B 菊科植物C 芸香科植物

D 伞形科植物E 姜科植物

二、配伍题(B型题):(每题0.5分,共15分。)

A 铁化合物B 铜化合物C 汞化合物D 砷化合物E 含水钠盐

1.芒硝含()

2. 自然铜含 ()

3. 雄黄含 ()

A 草果B 益智C 豆蔻D 砂仁E 红豆蔻

4.呈长圆形或腰鼓状。()

5.顶端及基部有黄色毛茸。()

A 生理性分泌物 B 病理性分泌物C 排泄物D 内壳E 卵鞘

6.蟾酥()

7.五灵脂 ()

8.珍珠()

9.海螵蛸 ()

10.桑螵蛸()

11.麝香()

A 芒硝B 赭石C 磁石D 自然铜E 滑石

12.具“钉头”。()

13.条痕色不同于矿物本身颜色。()

14.味苦咸。()

A 五味子B山楂C 补骨脂D吴茱萸E槟榔

15.顶端见五角星状裂缝()

16.表面具石榴嘴()

17. 表面具白霜()

18. 切面具大理石样花纹()

19. 果实基部偶见苞片()

A 种子B虫瘿C 假果D 果实E 果肉

20.大海子药用()

21.没食子药用()

22.金樱子药用()

23.山茱萸药用()

24.牛蒡子药用()

A 龟板B 鳖甲C 羊鲍D 皱纹鲍E 僵蚕

25.断面见黑色角质状丝线环。()

26.由12块角板组成。()

27.外表面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8条横凹纹。()

28.具2两行疣突,末端具4~5个管状突起小孔。()

)

2A茯苓B 猪苓C 五倍子D 琥珀E 海藻

29.生活方式为自养型。()

30.表面具瘤突。()

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除哪些外,其余中药的分泌组织均为体外毛?()

A 广藿香B 薄荷C 补骨脂D 穿心连E 金银花

2.蕲蛇的性状特征是:()

A尾渐尖B 龙头虎口C 具数十个白环

D 具佛指甲E 头三角形

3.下列中药药用舌状花及管状花的是:()

A 洋金花B款冬花C 红花D 菊花E 野菊花

4.表面密被凹陷状油点的中药是:()

A 山楂B 连翘C 吴茱萸D 陈皮E 枳壳

5.熊胆“胆仁”色泽深浅不一,常见的有:()

A金黄色 B黑色或黑绿色 C黄绿色 D蓝紫色E类白色

6.鹿茸片的规格有:()

A 蜡片B 雪片C 峰片D 骨砂片E 梅花片

7.下列各组中药中,来源相同的中药是()

A 青皮与陈皮B乳香与没药C 枳壳与枳实D 吴茱萸与山茱萸E 大青叶与青黛

8.红花与丁香的相同显微特征是:()

A 水浸液黄色B 花粉粒萌发孔为3C 具油管D 含草酸钙簇晶E气香

9.显微观察中见结晶的中药是:()

A麝香B 茯苓C 五味子D 猪苓E 麻黄

10.薄荷与穿心连的共同显微特征是:()

A 直轴式气孔B 腺鳞C 小腺毛D草酸钙结晶E 气孔保卫细胞大小相差悬殊

四、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

1、蜈蚣全体有22节,足对;僵蚕有足对。

2、广藿香茎方形,被毛;茎圆形,无毛。

3、Herba Menthae的细胞内含结晶;Herba Andrographitis

的细胞内含结晶。

4、刁海龙躯干棱形;拟海龙躯干棱形。

5、马鹿具3个侧枝者称岔茸;梅花鹿具2个侧枝者称岔茸。

6、性土鳖虫可供药用;性海马具育儿囊。

7、肉豆蔻来源于科,表面具状沟纹,断面具槟榔样花纹。

8、马钱子胚乳切片加1%钒酸铵的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色;苦杏仁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湿润,以木塞塞紧,温水浴中加热可令悬挂于试管中的三硝基苯酚试纸显色。

9、红花药用不带子房的花;西红花药用。

10.蛤士蟆油药用;以水浸泡体积膨大致原来的倍。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条痕色——通天眼——剑脊——

乌金衣——当门子——显微化学反应——

六、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昆虫纲动物药的主要特征。4分

2、简述晶鞘纤维与嵌晶纤维的区别。3分

3、简单描述冬虫夏草的主要性状特征。5分

4、简述姜科果实(含种子)类中药的主要性状特征。3分

七、比较题:(共10分)

1、请比较正品蛤蚧与其伪品蜡皮蜥的主要性状区别。

2、试列表简单比较茯苓与猪苓的主要性状区别。

八、判断说明题(共10分)

有一未知混合粉末,请根据下列所给已知条件判断其可能含有的中药品种,并说明推断过程及依据。

条件: 粉末经显微制片后镜检,见半透明、淡黄色、并含有不规则形砂粒状固体的碎块;亦见黄色、淡黄色团块包含或散在的方形、柱形、八面体形等结晶,油滴散在或存在于团块中;此外尚观察到细长弯曲菌丝和菌丝团,菌丝常2叉状分支,偶见结节状膨大。取粉末适量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显较淡的蓝紫色。

第三篇:2017年泗水县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清热药相关试题(一)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7年泗水县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清热药相关试题

(一)

(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芩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 B

(2) 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 银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 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

答案 E

(4) 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

A祛瘀

B下乳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 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 C

(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

D清热利湿

E清泻相火

答案 A

(7) 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

答案 C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8) 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 E

(9) 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

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 C

(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 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

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苋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 D

(12) 银柴胡的功效是:

A清血热,退虚热

B除湿热,清疳热

C退虚热,清肝热

D退虚热,清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 D

(13) 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

A养阴生津

B泻火解毒

C清热利尿

D安神定惊

E退除虚热

答案 A

(14) 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龙胆草

E苦参

答案 A

(15) 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谷精草

B密蒙花

C夏枯草

D青葙子

E石决明

答案 A

16) 既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又可用于肝虚目昏干涩的药是:

A夏枯草

B青葙子

C谷精草

D密蒙花

E枸杞子

答案 D

(17) 鸭跖草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

A热病发热

B热淋水肿

C咽喉肿痛

D痈肿疮毒

E风热火眼

答案 E

(18) 寒水石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

B清热生津

C清热凉血

D清热解毒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清热燥湿

答案 A

(19) 长于清心与小肠经热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鸭跖草

E寒水石

答案 C

(20) 治肝热痰火郁结的要药是:

A栀子

B知母

C夏枯草

D贝母

E牡蛎

答案 C

第四篇:中药药引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家户喻晓,剧中梁山伯害相思病,病情严重,无药可施。太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所用的引子:“千年墙头草,万年瓦上霜,苍蝇肠子十八丈,半虚空中老鸦屁”。这些所谓的“药引子”当然是找不到的东西,开出这些药引子是实际是因为医生对他的病已经无计可施,但又要打发病人,所以开出这些子虚乌有的药引子。

那什么是药引子呢?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中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按清人尤在泾的意思,药引子应该是引经药,但是现实生活中引经药多用,但药引子却很少用,由此可见药引子和引经药病并不能划等号。“引”是指引导,向导的意思,“引子”就像一部作品的“楔子”一样,作品不会因为无“楔子”而不成作品,但一部作品因有“楔子”而变的更完美,更能引导读者很快地进入作品的境界。所以“药引子”应该是中药处方中另加的一些药物,有了这药引子可以使疾病好的快些。故药引子应该能增加药物疗效,或兼有解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引药归经的作用。

下面列举的这些药引子基本上是农村易的之物。

各类出血证――――――以牛角腮为引(黄牛或水牛中的骨质角髓) 鼻出血――――――――以鲜白茅根为引

热病烦渴―――――――以竹叶为引

消渴病――――――――以藕节为引

虚寒胃痛―――――――以胡椒为引

感冒―――――――――以豆豉为引

咳嗽―――――――――以枇杷叶上的露水为引

疝气痛、睾丸肿痛―――以橘核为引

水肿―――――――――以鸭头血或鲤鱼为引

饮食不佳―――――――以冬瓜仁为引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鲜山楂为引

肥胖―――――――――以荷叶为引

虚汗(自汗、盗汗)――以玉米茎心为引

小儿慢性肾炎―――――以玉米须为引

贫血、血小板减少―――以花生衣为引

产后乳汁不下―――――以花生米(连薄皮)为引

低热不退―――――――以童便为引

少女停经―――――――以未生蛋的新雌鸡为引

痢疾―――――――――以石榴皮为引

肺痈―――――――――以狗贴耳为引

前列腺增生――――――以南瓜子为引

异嗜证――――――――喜食何物,以何物为引

老人虚劳咳喘―――――以人参为引

久咳―――――――――以仙人头(打过子萝卜)为引 痛风―――――――――以土茯苓为引

霍乱―――――――――以生熟水为引

便秘―――――――――以急流水(流速很快的山涧溪流水)为引 生龙凤胎―――――――以阴阳水为引

呕吐―――――――――以灶心土为引

鼻咽癌――――――――以鲜芦根为引

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第五篇:中药要药总结

1.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

2.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

3.辛夷:为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4.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5.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VV 11.葛根: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

12.柴胡: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为治疗肝胆证的要药。)

13.石膏: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治疗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14.栀子: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15.夏枯草: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16.黄连:为治疗湿热火郁之要药;治疗泻痢的要药。

17.知母: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18.苦参: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常用药。19.生地黄: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20.金银花:为治疗一切内痈外痈的要药。 21.蒲公英:为治疗乳痈的要药。

22.紫花地丁: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23.野菊花: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4.重楼:痈肿疔毒、毒蛇咬伤常用药。 25.漏芦:治乳痈之良药。 26.土茯苓:治梅毒之要药。

27.射干: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8.龙胆草:为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 ` 29.连翘:为“疮家圣药”。

30.大青叶:为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 31.鱼腥草: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32.红藤、败酱草为肠痈要药。 33.射干: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34.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要药。

35.马勃:治咽喉肿痛常用药,对喉痹有出血和溃烂者尤宜。

36.马齿苋:治痢疾常用药。

37.半边莲:治热毒所致疮痈肿毒诸证常用药。(桔梗科)

38.金荞麦: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咯吐脓血为其所长。

39.白头翁:为治疗热毒血痢之良药。 40.白蔹:常用之水火烫伤。 41.四季青:尤宜于治水火烫伤。

42.绿豆:甘寒,善解热毒,如附子、巴豆、砒霜等。为解毒良药。

43.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44.牡丹皮: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45.青蒿:善除疟疾寒热,治疟疾之良药。

46.地骨皮:除有汗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47.银柴胡:为退虚热疗骨蒸之常用药。 48.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实热便秘。淤血证常用药。

49.芒硝:为治疗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

50.威灵仙:为治疗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

51.番泻叶:用语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

52.独活:为风湿痹痛主药。无问新久,均可应用。53.威灵仙: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性猛善走,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54.徐长卿:为治风痹或痹症痛重之要药。 55.川乌: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者。 56.蕲蛇:透骨搜风,祛内外风邪,为截风要药。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顽痹。亦为抽搐痉挛之常用药,风毒之邪壅于肌表常用之品。乌梢蛇功同此而力不及,然无毒。

57.木瓜:为治疗风湿痹痛、经脉拘急之要药。(为治疗风湿痹证酸重拘急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58.松节:尤善治寒湿偏盛之风湿痹证,祛筋骨间风湿。

59.海风藤: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常用药。(胡椒科) 60.昆明山海棠: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疼痛麻痹之良药。

61.雪上一枝蒿:擅止痛,治疗多种疼痛之良药。 62.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热痹尤宜。亦为治虚热之要药。

63.防己: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64.桑枝:痹证无问寒热新久皆可,尤宜于风湿热痹。善走上肢。

65.海桐皮:尤善治下肢关节痹痛。

66.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皮有大毒。(卫茅科)

67.五加皮:强壮性祛风湿药。尤宜于老人及久病体虚者。

68.狗脊:对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69.千年健:“颇宜于老人”,常与钻地风相须为用。 70.雪莲花:尤宜于风湿痹证而寒湿偏盛者。 71.桑寄生:为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

72.藿香:芳香化湿浊要药。能止呕,为治湿浊中阻所致呕吐最为截要。

73.苍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风寒挟湿来犯不用羌活便用苍术。

74.厚朴: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75.砂仁:醒脾调胃要药。寒湿气滞者尤宜。为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之佳品。 76.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77.车前子:利尿通淋。利小便以实大便。

78.滑石:为治湿热淋痛之良药;为治暑湿诸证之佳品;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

79.瞿麦:治淋证常用药、热淋尤宜。 80.萹蓄:“善杀三虫”蛔虫、蛲虫、钩虫。 81.木通:为治湿热淋痛及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之要药;为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要药。

82.海金沙:诸淋疼痛之要药,淋证常用辅药。 83.石韦:尤宜于血淋。

84.萆薢:善利湿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薯蓣科)

85.金钱草:为治砂淋、石淋之要药;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86.茵陈: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为治疗黄疸要药。) 87.附子: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88.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89.肉桂:为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为治脾肾阳衰之佳品。(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 90.吴茱萸: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中寒肝逆或寒郁肝脉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91.丁香:治胃寒呃逆之要药。

92.牡丹皮:为治疗无汗骨蒸之要药。

93.陈皮:为治痰之要药。

94.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也为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

95.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痹痛之要药。为妇科调经之要药。“乃气病之总司,女可之主帅也”,为气中血药。

96.薤白:为治疗胸痹之要药。 97.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截药。

98.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99.神曲:治食滞兼外感表证。

100.麦芽:治米面薯芋食滞,能回乳。 101.莱菔子:饮食积滞兼气滞者。 102.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之要药。

103.使君子:为治蛔虫病之要药;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尤宜小儿。忌与茶饮。

104.苦楝皮:广谱驱虫中药。主驱蛔虫。 105.槟榔:驱绦虫,兼能泻下虫体。 106.南瓜子:去绦虫,与槟榔同用。 107.鹤草芽:去绦虫新药。(蔷薇科)

108.雷丸:广谱杀虫,尤宜绦虫。能直接杀虫。 109.大蓟:为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110.小蓟:为治血热妄行及疮痈肿毒之要药。 111.地榆:为治血热出血特别是下焦出血之佳品;为治疗水火烫伤之要药。

112.侧柏叶:治各种出血病症之要药,血热者尤宜。 113.苎麻根:止血清热安胎,历来视为安胎要药。(荨麻科)

114.三七: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要药。(为伤科要药。)

115.茜草:妇科调经之要药。

116.蒲黄:止血行瘀之良药。血证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实夹瘀者尤宜。尤为妇科常用药。

117.降香: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证,外科常用之品。 118.白及: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证。亦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119.棕榈炭: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敛性强,应以无瘀者为宜。

120.艾叶:温经止血之要药。为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克胞宫之要药;也为安胎要药。 121.炮姜:治脾不统血之出血病症。

122.灶心土:温经止血之要药。尤对吐血便血者更佳。

123.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能“上行头目”也为治疗头痛要药。“头痛须用川芎”。

124.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活血化瘀止痛之良药。“心痛欲死,速觅延胡”。

125.郁金: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126.虎杖:为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127.姜黄: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128.乳香:外伤科要药。定诸经之痛。散瘀止痛,活血消痈,且祛腐生肌。

129.没药:与乳香同为外伤科要药。治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130.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如《失笑散》

131.丹参: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活血调经之良药。去瘀生新而不伤正。“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另,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132.红花: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妇产血瘀病症的常用药;并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133.桃仁:为治疗肠燥便秘、肠痈、肺痈之佳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的常用药。) 134.益母草: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135.泽兰:为治妇科经产淤血病症常用药。尤宜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136.牛膝:为治疗经产病之要药。活血祛瘀中有疏利降泄。善引火(血)下行。

137.鸡血藤: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常用药。(豆科)

138.王不留行、穿山甲为下乳要药。穿山甲亦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139.土鳖虫: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伤筋淤血肿痛。

140.马钱子:消肿散结止痛,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亦为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141.自然铜: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

142.苏木:“扑损瘀血”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它瘀滞病症常用药。

143.骨碎补:伤科要药。以其能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

144.血竭: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145.莪术:专攻气中之血,香附而外又一“气中血药”。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癥瘕积聚,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所致诸般痹痛。常与三棱相须。

146.三棱:功类莪术。均能破气行血、消积止痛。三棱偏破血,莪术偏破气。

147.半夏: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宜治脏腑湿痰。味苦能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尤宜于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

148.禹白附:祛风痰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

149.白芥子: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利气豁痰。 150.皂荚: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尤宜。

151.旋覆花: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能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52.白前:无论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宜于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153.川贝:在“润”,尤宜内伤久咳,燥痰热谈之证。为治疗热痰及燥痰咳嗽之常用药。

154.浙贝:在“泄”,多用治风热咳嗽及痰热郁肺之咳嗽。为治疗肺热咳嗽之常用药。

155.竹沥:治痰热咳嗽,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

156.竹茹: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157.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弊。

158.前胡:与白前相须而化痰之力不及。其性凉,用于外感咳喘不热者。

159.桔梗:其性善上行。“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能载药上行。

160.礞石:治惊痫之良药。攻消痰积、平肝镇惊。如《夺命散》。

161.杏仁:为治疗咳喘的要药。

162.百部: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新久咳嗽之要药。并能杀虫灭虱。

163.紫菀:甘润苦泄,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凡咳嗽症,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164.马兜铃:热郁于肺,肺失肃降而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

165.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缓。清肺热降肺火,尤宜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166.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力峻。泻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 167.白果: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敛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黄则“敛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气”。

168.洋金花:麻醉镇咳平喘药。对成人老人咳喘无痰、痰少而他要无效者用之。

169.瓜蒌:为治热痰之胸痹之要药。

170.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171.朱砂:既重镇安神又清心安神。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

172.龙骨:重镇安神常用药。 173.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 174.缬草:安神镇静,祛风解痉。

175.合欢皮: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药。

176.远志: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177.石决明:凉肝镇肝之要药。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宜。

178.代赭石: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胃气逆。亦为重镇潜阳常用之品。

179.刺蒺藜:祛风明目要药。味辛,善疏肝经风热。 180.生铁落:用于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

181.羚羊角: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

182.牛黄:为清热解毒良药。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 183.珍珠:多用以治多种眼疾。

184.钩藤:尤宜于肝阳化风者,尤宜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185.天麻:天麻可平肝阳、息肝风,药性平和,对各种病因的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治疗眩晕、头痛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

186.全蝎:治疗痉挛抽搐之要药。其力不逊羚羊角。其性平和。

187.蜈蚣:通达内外,搜风定搐之力强,与全蝎皆为息风要药。其性燥烈。

188.僵蚕: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宜。

189.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各种原因之闭证神昏,无论寒热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190.苏合香:治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要药。

191.冰片:凉开之品。

192.石菖蒲: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

193.人参:大补元气,为救脱要药(为拯危救脱的要药;为补肺的要药;为补脾的要药)。

194.西洋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凉。气阴双补。气阴不足重症,火盛。 195.党参:气血双补。

196.太子参: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平。气阴不足轻症火不盛及小儿,宜用。

197.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 治气虚水肿要药。为“补药之长”。

198.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199.山药:为平补气阴之佳品。 200.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号称“国老”。

201.大枣: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燥”之要药。

202.沙棘:为藏医蒙医治咳喘痰多较常用药。 203.饴糖:尤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喜按,空腹时痛甚,食后稍安者。另用于小儿发育五迟。 204.鹿茸:助阳之力强而起效慢,用治慢性阳虚。治急性力不及附子。为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的要药。

205.淫羊藿:亦称“仙灵脾”或弃杖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206.巴戟天:对肾阳虚兼风湿者尤宜。

207.杜仲:为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续断亦是如此。为治肝肾亏虚胎漏胎动之佳品。 208.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之要药。

209.菟丝子:亦为平补阴阳之品。功能补肾阳益肾精以固精缩尿,安胎。

210.蛤蚧:治多种虚证咳喘之佳品。有固本培元之功。

211.益智仁:为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212.冬虫夏草:有兴阳起萎之功,亦为平补肺肾之佳品,尤宜劳嗽痰血者。

213.海马:有引火归原,续接真气之功。治肾虚作喘。

214.当归:妇科调经之要药;内科补血之佳品(为补血之圣药,妇科补血调经的要药)。为活血行淤之要药。

215.乌贼骨:为妇科之良药。

216.熟地黄: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为补肾阴之要药。“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217.白芍: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18.阿胶: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尤以治出血致血虚为佳。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

219.何首乌: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220.枸杞子: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221.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222.浮小麦: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223.五味子: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224.乌梅: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5.罂粟壳: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226.诃子: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治失音之要药。为藏药之“百药之王”,其位似甘草。 227.石榴皮: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28.赤石脂:治疗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常与禹余粮相须。

229.山茱萸:为平补阴阳之要药;为固精止遗的要药;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

230.桑螵蛸: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231.海螵蛸: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232.莲子:治疗脾虚肾虚带下。 233.芡实:治疗带下证之佳品。

234.椿皮:止带之常用药物,尤宜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235.鸡冠花:治疗带下证之常用之品。

236.常山:为治虐之要药。尤以间日虐、三日虐佳。 237.硫磺:治疗疥疮之要药。

238.蛇床子:为皮肤及妇科常用药。

239.升药:只供外用之外科常用药之一。

240硼砂: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多外用。

表证 方剂学病-方对应

风寒表证:表实:麻黄汤 2014-12-11 中国中医考研

表虚:桂枝汤

+里饮:小青龙汤 治咳嗽——杏苏散(风寒燥邪犯肺,肺失宣降)

外湿+里热:九味羌活汤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气滞:加味香苏散/香苏散 治咳喘------小青龙汤(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郁热:柴葛解肌汤

苏子降气汤(痰涎雍盛,肾气不足,肺

定喘汤(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

风热表证:

风热病以发热为主:银翘散

失宣降)

麻黄汤(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麻杏甘石汤(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

治泄泻--参苓白术散(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四神丸(肾阳虚衰,不温脾土)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痢疾—白头翁汤(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芍药汤(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

治呕逆—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旋覆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气机上逆)

橘皮竹茹汤(胃虚有热,气机上逆)

治月经不调——归脾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四物汤(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便秘——麻子仁丸(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济川煎(肾虚精亏,肠燥便秘)

治“四逆”—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四逆汤(阴寒内盛,阳气衰微)

当归四逆汤(血虚阳弱,经脉受寒,凝滞不通)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大承气汤(实热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温脾汤(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寒积结于肠胃)

治腹痛——理中丸(中焦虚寒,升降失常)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

吴茱萸汤(胃中虚寒,浊阴上逆)

治发热(甘温除热)---补中益中汤(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当归补血汤(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气血阴阳俱虚,阳虚为主,)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治胁痛——一贯煎(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气郁滞)

逍遥散(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四逆散(肝脾不和,阳气内郁)

治崩漏——归脾汤(脾虚血少,脾不统血)

固冲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

理中丸(脾阳不足,脾不统血)

治失眠——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阴血受灼,心神失养)

天王补心丹(心肾阴亏,虚热内扰)

温胆汤(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酸枣仁汤(肝血不足,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治带下——完带汤(肝郁脾虚,湿浊下注)

龙胆泻肝汤(肝胆湿热下注)

风热病以咳嗽为主:桑菊饮

风热热不解(+肺热):麻杏甘石汤

虚人表证:气虚+风寒湿:败毒散

气虚+痰饮:参苏饮

阳虚: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

风邪犯肺:止嗽散 结证: 热结: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痞满燥实)

阳明腑实轻证:小承气汤(痞满实)

阳明胃肠燥热:调胃承气汤

水热结胸:大陷胸汤

湿热瘀滞:大黄牡丹汤

+气血不足:黄龙汤

+气阴不足:新加黄龙汤 寒结:+阳虚:温脾汤

寒积:大黄牡丹汤 燥结:脾约证:麻子仁丸

+肾虚:济川煎

+阴亏:增液承气汤 水结:水热结胸:大陷胸汤

水饮(悬饮、水肿):十枣汤 半表半里证 少阳证:---------小柴胡汤

+湿热痰浊:蒿芩清胆汤 胃肠不和+痞结:半夏泻心汤 肝脾不和证:

阳郁厥逆:四逆散

肝郁脾虚+血虚:逍遥散

脾虚肝郁+痛泻:痛泻要方 热证 气分热:

气分实热:白虎汤

+气阴两伤:白虎加人参汤

余热+气阴两伤:竹叶石膏汤

营分热——清营汤 血分热——犀角地黄汤 气+血分热:清瘟败毒饮 热毒证

+风邪: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风邪(痈疮):牛蒡解肌汤

+痈疡肿毒瘀:仙方活命饮

+疔毒:五味消毒饮

+脱疽:四妙勇安汤

+痰瘀互结(肺痈):苇茎汤

火热证:

三焦:黄连解毒汤

上中二焦: 凉膈散

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

心火下移小肠:导赤散

肝胆火:龙胆泻肝汤

肝火+犯胃:左金丸

肺热(咳喘):泻白散

(无表证)

胃火 (牙痛):清胃散

胃热+肾阴虚:玉女煎

痢疾:湿热:芍药汤

热毒:白头翁汤

阴虚:温病后期,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

肝肾阴虚+虚火:清骨散

阴亏血虚+风邪传里化热:秦艽鳖甲散

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

暑证

暑+热+湿+寒:新加香薷饮

暑+热+气阴虚:王氏清暑益气汤

暑+热(气分轻):清络饮

暑+湿:六一散

里寒证

脾胃虚寒:理中汤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小建中汤

中阳虚寒重:大建中汤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吴茱萸汤

心肾阳衰寒厥:四逆汤

三阴直中(真阳衰微):回阳救急汤

血虚寒厥:当归四逆汤

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阴疽:阳和汤

表里证

少阳+阳明:大柴胡汤

风热+里实:防风通圣散

表证+热利:葛根芩连汤

表证+里热:石膏汤

风寒+寒湿气血痰(五积):五积散

虚证

脾胃气虚:四君子汤

脾虚+湿盛:参苓白术散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脾虚+肝郁+湿带——完带汤

表虚+自汗(或易感风邪)——玉屏风散

气阴虚——生脉散

血虚+滞——四物汤

血虚+阳浮——当归补血汤

气虚+血虚(心脾)——归脾汤(心脾两虚或脾不统血)

气虚+血虚——八珍汤

气虚+血虚+胎元不固——泰山磐石散

气虚+血虚+疮疡溃后——内补黄芪汤

阳虚+血虚(心动悸或虚劳肺痿)

心脾血虚:归脾汤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内热(痿证):虎潜丸

肾阴虚(真阴):左归丸

阴虚+肝郁:一贯煎

阴虚+肺热:补肺阿胶汤

肾阳虚:肾气丸

肾阳虚(命门火虚):右归丸

肾阴虚+肾阳虚+痰浊(舌强不语,足废不用):地黄饮子

失眠

心火+血虚:朱砂安神丸

心火+肾虚(心肾不交):磁朱丸

虚热+肝血虚:酸枣仁汤

虚热+血虚:天王补心丹

血虚+阳亢:珍珠母丸(重镇)

心阴虚+肝气不和(脏燥):甘麦大枣汤闭证

热闭:温热闭心包:安宫牛黄丸

温热陷心包+动风:紫雪

痰热闭心包:至宝丹

痰浊秽恶:紫金锭(玉枢丹) 寒闭:苏合香丸

滑脱证

汗——卫外不固自汗盗汗:牡蛎散

肺气——久咳+气阴虚+肺虚:九仙散

肠——久泻久痢(脾肾虚寒):真人养脏汤

五更泄(命门火衰):四神丸

尿频滑精——心肾两虚:桑螵蛸散

尿频遗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缩泉丸

遗精滑泄——肾虚精关不固:金锁固精丸

血崩经多——脾肾亏虚,冲任不固:固冲汤

崩漏经多——阴虚血热:固经丸

气机不调

咽——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越鞠丸 心胸胁脘腹疼痛——肝郁+化火:金铃子散 胸痹轻证—气滞+痰结+胸阳虚:瓜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气滞+痰结+胸阳虚:枳实薤白桂枝汤

小肠疝气——气滞+寒凝:天台乌药散

疝气腹痛——气滞+寒凝+肝肾虚寒:暖肝煎㿗疝——气滞+血瘀+寒湿+坚结:橘核丸 痞证——气滞+脾虚+寒热互结:枳实消痞丸

气滞+中焦寒湿:厚朴温中汤

喘咳——肺气逆+痰涎(肺)+肾阳虚(上实下虚):

苏子降气汤

喘咳—肺气逆+风寒(表)+痰热(里):定喘汤

痞证、反胃呕逆——胃气逆+胃气虚+痰浊:旋覆代赭汤

呃逆——胃气逆+胃虚+热:橘皮竹茹汤

血证

血瘀证

心胸腹刺痛——血瘀:失笑散

腹痛——瘀阻胞宫:桂枝茯苓丸

心腹痛,跌打瘀肿,疮疡,癥瘕积聚——血瘀+气滞:活络效灵丹

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

胸中血瘀:血府逐瘀汤

胁下瘀血(跌打损伤)——血瘀:复元活血汤

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七厘散

冲任瘀血——血瘀+虚寒:温经汤

产后瘀血腹痛——血瘀+虚寒:生化汤

中风——血瘀+气虚:补阳还五汤

干血劳——五劳虚极:大黄蛰虫丸

出血证

上部出血——血热:十灰散

血淋、尿血——血热+水:小蓟饮子

便血(肠风脏毒下血)——肠热:槐花散

便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黄土汤

咳血——肝火犯肺:咳血方

崩漏——血虚+寒+冲任虚损:胶艾汤

刀伤出血——七厘散

风邪

风中经络——初中:大秦艽汤 风中头面经络——风+痰:牵正散

头痛——外感风邪:川芎茶调散 热盛动风:羚角钩藤汤 阴虚动动风:大定风珠 肝阳化风:天麻钩藤阴

真阴虚+血虚+肝亢——阿胶鸡子黄汤 类中风——阴虚肝阳亢:镇肝熄风汤 风寒湿痹:小活络丹 风疹、湿疹:消风散

燥证

外感

凉燥——杏苏散

温燥——桑杏汤

温燥+伤肺+气阴虚——清燥救肺汤 白喉——燥热+阴虚——养阴清肺汤 肺痨——肺燥+阴虚——琼玉膏 肺痿——虚热:麦门冬汤 胃阴虚:麦门冬汤

肺肾阴虚+虚火:百合固金汤 消渴——气阴两虚:玉液汤

湿证

脾胃湿滞——平胃散

湿滞于内+外感风寒——藿香正气散 湿热(湿重于热)——三仁汤

湿热(湿热并重)湿温——甘露消毒丹 黄疸——湿热——茵陈蒿汤

霍乱——湿热+气+中——连朴饮 淋证——湿热——八正散

蓄水——下焦气化不利+水证——五苓散 蓄水/血淋——水+热——猪苓汤

风水、风湿——表虚+风+水湿——防己黄芪汤

痹证——风湿(表)——羌活胜湿汤 久痹——肝肾不足——独活寄生汤 水证

—阳虚上泛——真武汤

痰饮——中阳不足——苓桂术甘汤 阴水——脾肾阳虚+水停——实脾散 膏淋、白浊——下焦虚寒——萆薢分清

痰证

湿痰:二陈汤 痰+胆郁:温胆汤

咳嗽——燥痰:贝母瓜蒌散 咳嗽——痰热:清气化痰丸 结胸——痰热:小陷胸汤

眩晕头痛胸膈痞闷——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壅——食滞+气逆:三子养亲汤 食滞

食滞胃脘:保和丸

食滞+气滞+脾虚:枳术丸 食积+脾虚:健脾丸

积滞+湿+热:木香槟榔丸 食积+湿热:枳实导滞丸

气滞+脾虚+寒热互结:枳实导滞丸 虫证 脏寒蛔厥:乌梅丸

虫积+脾虚+内热:肥儿丸

其他

犀黄丸:火郁+痰凝+血瘀+气滞 透脓散:气血虚+痈疮脓成难溃 小金丹:寒湿痰瘀+阻于经络(流注乳癌等)龙胆泻肝汤:(共7处)

1.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

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

1.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

2..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

1.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

1.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 1.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

1.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

3.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2处)

1.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2.痢疾—湿热痢(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葛根芩连汤

龙胆泻肝汤可治疗鼻衄、吐血、不寐、耳鸣耳聋、遗精、痫证、胁痛、自汗盗汗 温胆汤可治疗心悸、不寐、呕吐

柴胡疏肝散可治疗胁痛、胃痛、腹痛、郁证、鼓胀

归脾汤可治疗鼻衄、吐血、尿血、紫斑、不寐、郁证、心悸、内伤发热、眩晕

金匮肾气丸治疗消渴、水肿、支饮、哮病、喘证

失笑散可治疗胃痛、积证

藿香正气散可治疗泄泻、呕吐、霍乱 葛根芩连汤可治疗泄泻、痢疾

百合固金汤可治疗咳嗽、肺痨、咯血

1、药物部位。考试时常考药物的部位,这需要平时积累总结。但大纲写着只靠重点药物,所以这都能自己划分出来,其实大多数都是根,但有些确实比较乱,我总结一些实用常考的,如下:

地上部分:紫苏、香薷、荆芥、薄荷、鱼腥草、青蒿、广藿香、佩兰、瞿麦、茵陈、大蓟(地上部分或根)、小蓟、仙鹤草、益母草、佩兰、淫羊藿(羊吃草嘛)、墨旱莲

全草:细辛、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钱草

果实:苍耳子、牛蒡子、蔓荆子、栀子、连翘、巴豆、木瓜、砂仁、白豆蔻、吴茱萸、川楝子、山楂、使君子、瓜蒌、苏子、补骨脂、枸杞子、女贞子、五味子、乌梅、诃子、覆盆子、金樱子、蛇床子

种子:决明子、牵牛子、马钱子、王不留行、车前子、莱菔子、槟榔、桃仁、白芥子、苦杏仁、葶苈子、白果、酸枣仁、菟丝子、莲子、芡实(共16个)

注意:果实和种子是常考的,常问一下哪个属于果实,然后果实和种子混着来考,做题时,我们必须先知道选型是否属于果实种子类(把上面两个类型多读读,自然知道是果实种类类的药物了),然后再区分果实种子,为了容易区别,我编个了个挺无语的句子:王莱明牵着马车,载着菟丝子、莲子到葶芥村去买白果槟郎。背熟这句话,我们只需再背三人(桃仁、杏仁、酸枣仁),莲子和芡实功用非常相近,有了莲子,怎能没芡实这好基友呢。

块茎:半夏、天南星、白附子、延胡索、三棱、天麻、白及、泽泻

块根:生地、熟地、甘遂、乌药、郁金、百部、石菖蒲、太子参、何首乌、麦冬、天冬、玉竹、黄精

种实:火麻仁

种仁:薏苡仁、柏子仁、肉豆蔻

根皮:白鲜皮、椿皮、牡丹皮、地骨皮、五加皮、苦楝皮、桑白皮 树皮:黄柏、肉桂、杜仲

花蕾:金银花、芫华、款冬花、丁香(花蕾为公丁香,果实为母丁香,即鸡香舌)、槐花(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 头状花序:菊花、旋覆花 菌核:茯苓、猪苓、雷丸

叶:桑叶、大青叶、石韦、艾叶 花:红花

含树脂的木材:沉香(为啥叫“沉”香,就因为有树脂比较重嘛) 树脂:乳香、没药、血竭 鳞茎:薤白、川贝、浙贝 藤茎:关木通、鸡血藤 粉末:青黛 花粉:蒲黄

结晶体:芒硝、硼砂 带叶茎枝:桑寄生 带钩茎枝:钩藤 果穗:夏枯草 茎髓:通草

果皮:花椒、陈皮、青皮 果肉:山茱萸 幼果:枳实、枳壳 粪便:五灵脂

茎杆的干燥中间层:竹茹 带鳞叶肉质茎:肉苁蓉 肉质鳞叶:百合 茎:石斛

树干芯材:檀香

乌头:子跟为附子;母跟为川乌

注意:

1、药物部位只考重点药,以上药物均为重点药,根类药太多,就不列举,虽然根类药也分根茎和根,但历年从没分开考过。

2、虽然有些部位不会直接考,但其药物可能成为选项,故也需知道其大概部位。

2、药物来源。药物来源考过蔷薇科和百合科,且这两个科都重复考过,是为重点。 百合科:知母、葱白、蚤休、土茯苓、芦荟、薤白、川贝、浙贝、麦冬、天冬、百合、玉竹、黄精、大蒜

蔷薇科:郁李仁、木瓜、玫瑰花、山楂、鹤草芽、仙鹤草、地榆、桃仁、苦杏仁、枇杷叶、乌梅、覆盆子、金樱子

天南星科:石菖蒲、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马兜铃科:细辛、关木通、青木香、木防己、马兜铃(马兜铃酸对肾有毒性,这类的滥用曾导致很多肾衰竭病人,引起西医及民众对中医的攻击,所以马兜铃科药物是潜在的考点)

姜科:生姜、干姜、高良姜、炮姜、姜黄、砂仁、白蔻豆、草豆蔻、草果、莪术、郁金、益智

五加科:五加皮、通草、三

七、人参、西洋参、刺五加

桔梗科:半边莲、桔梗、党参、南沙参 玄参科:生地、熟地、玄参、胡黄连 龙胆科:龙胆草、秦艽

茜草科:栀子、白花蛇舌草、茜草、钩藤、巴戟天

罂粟科:延胡索、罂粟壳

毛茛科:升麻、黄连、白头翁、牡丹皮、川乌、草乌、威灵仙、附子、白芍

芸香科:黄柏、白鲜皮、吴茱萸、花椒、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佛手

注意:以上均包括重点和非重点药,个人认为是潜在的考点。

3、剂型

汤剂:1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2随症加减,全面,灵活

蜜丸:1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2补益,矫味

糊丸:1内服可延长药效;2减轻剧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

酒剂: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助长药性的特效,故常在祛风通络剂、补益剂中使用 茶剂:大多用于感冒、食积、腹泻

注意:前三个必须背熟,蜜丸和糊丸切不可混淆。

4、用量

用量的重点在于:有毒药、矿物类药,其中开窍药、峻下逐水药是大重点!!!

5、用法

煎药用具:瓦罐、砂锅、搪瓷、铝制品,忌铁、铜

不易久煎:紫苏、香薷、荆芥、葱白、薄荷、决明子、鱼腥草、青蒿、秦艽、草豆蔻、钩藤

后下:番泻叶、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檀香、降香、苦杏仁(生用时) 久煎:川乌、草乌、雷公藤、附子

包煎:辛夷、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蒲黄、五灵脂、灶心土、儿茶、旋覆花、葶苈子(不确定需不需要)

不入煎剂:芦荟、甘遂、巴豆、鹤草芽(有效成分不溶于水)、雷丸(高温破坏有效酶成分)、琥珀、麝香、冰皮、苏合香 忌火煅:朱砂、雄黄、琥珀 忌铁器炒:西洋参

研末内服效果更好:鸡内金、穿山甲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土荆皮、炉甘石、升药

冲服:竹沥

煎汤代水:灶心土 水银制品:(朱砂)、升药、轻粉

6、文献

历代著作傲视宝典都有,比较齐全,我补充2个:

1《苏沈良方》最早记载“秋石”的制备方法。(秋石即从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 2《本草求真》黄宫绣,521种,以临床实用为宗旨,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为方便检索,书末附“卷后目录”

以上两个均来自教科书,但傲视宝典未列举,从未考过,潜在考点。 注意:著作相对容易,但《皇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易混淆。现列举:

《皇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基础。(这说一大堆都是中药的东西,很容易就选到《神农本草经》去了)

《神农本草经》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提出“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

上面两个容易混淆,需牢记!

7、其他

1、驱虫药 07年改革后,驱虫药已经细考到哪个药祛什么虫了,所以驱虫药必须记住驱虫的类型,且其他药物具有驱虫作用的也会混合着考,其他具有驱虫作用的药物如下: 椿皮:蛔虫 贯众: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牵牛子:蛔虫、绦虫 川楝子:蛔虫 百部:蛲虫(百折不“蛲”嘛)

2、清热解毒药中能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有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穿心莲(6个) 注意:其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卫气营血均可用!

3、能解蛇毒的有 紫花地丁、蚤休、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白薇、金钱草、青木香 注意:按照出题模式,很可能会问,“属于清热解毒药中,以下能解蛇毒的是”,紫花地丁、蚤休、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均为清热解毒药中能解蛇毒的。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元参)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蛰虫。

以下是相关疾病用药禁忌汇总,可作为参考。

1.妊娠妇女

(1)通经活血:桃仁、红花、大黄、赤芍、槐花、乳香、没药、凌霄花、五灵脂、苏木、王不留行、皂角刺

(2)行气破滞:枳实、厚朴、青皮、槟榔 (3)辛热温燥: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半夏、南星

(4)苦寒降泄:漏芦、木通、代赭石、冬葵子、马齿苋

2.授乳妇女

麦芽、神曲、大黄、番泻叶、枇杷叶及一切通经药物。

3.脾虚泄泻

石决明、牛蒡子、知母、栀子、鲜生地黄、玄参、地骨皮、龙胆草、山豆根、柏子仁、黄苁蓉、桑葚、天冬、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苦寒、降泄、滑润之品。

《十八反歌》4.阴虚潮热

麻黄、桂枝、苍术、厚朴、附子、干姜、肉桂、川芎、吴茱萸等辛温香燥、劫阴之品。

5.外感发热

熟地、阿胶、附子、党参、鹿茸、补骨脂、黄狗肾、紫河车、蛤蚧等温热助阳、滋补碍邪的药物。

6.气喘痰壅

别直参、黄芪、升麻、柴胡、饴糖、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熟地黄等升阳补气、黏腻碍胃的药物

7.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及崩漏

肉桂、附子、补骨脂、桂枝、川芎、桃仁、红花、水蛭、五灵脂、干漆等温热、活血破瘀的药物

8.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麻黄、葛根、桂枝、川芎、防风、肉桂、附子等温阳升提的药物

9.习惯性便秘

茯苓、车前子、泽泻、薏苡仁、赤小豆、滑石、干姜、肉桂、诃子、五倍子、肉果等燥湿利尿的药物

10.急性疫毒痢

诃子、赤石脂、禹余粮、五倍子、罂粟壳等收敛固涩药物

11.肾阴亏损、虚阳偏亢,阳事易动者

阳起石、鹿茸、淫羊藿、补骨脂、海狗肾、韭菜子、肉桂、人参等兴阳之品。

12.胃弱脾虚,有呕血者

瓜蒂、常山、明矾、龙胆草、穿心莲等酸苦涌泄之药

13.肝病

慢性肝炎,黄药子慎用;肝硬化(阴虚型),桂枝、肉桂、附子、吴茱萸等温热药慎用;急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者,若湿热重,五味子慎用;若肝阴虚,垂盆草慎用。

14.肾病

尿蛋白量多,木通、泽泻慎用;红细胞多,肉桂、桂枝、地鳖虫、水蛭慎用;肾炎水肿期忌盐。

15.肺病

肺寒咳嗽,马兜铃、竹沥慎用;肺热痰多,白芥子、白附子、南星慎用;肺痨,一切助阳温燥,兴阳道,耗阴精的药慎用,如阳起石、仙茅、淫羊藿、肉桂、鹿茸、海狗肾、附子、干姜、羊肉、牛肉

16.心病

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蟾蜍、夹竹桃、万年青、老茶树根、茶叶慎用。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文语法错误下一篇: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