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2022-07-29

第一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方案 ×××信息化办公室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4 1.1. 建设背景 ........................................................................................................ 4 1.2. 项目概述 ........................................................................................................ 4 1.3.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设计 ........................................................................ 5 1.4. 项目依据 ........................................................................................................ 5 1.5. 建设目标及任务: ........................................................................................ 6 第二章 网络设计方案 .............................................................................. 9 2.1. 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 9 2.2. 网络平台总体布局 ........................................................................................ 9 2.3. 网络设计原则 .............................................................................................. 10 2.4. 组网方案及说明 .......................................................................................... 11 2.4.1. 方案说明: ......................................................................................................... 11 2.4.2. 方案线路及费用说明: ..................................................................................... 13 第三章 安全设计 .................................................................................... 13 3.1. 安全需求分析: .......................................................................................... 13 3.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14 第四章 数据中心设计 ............................................................................ 17 4.1.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 17 4.2. 数据中心设计 .............................................................................................. 19 第五章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 21 5.1.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要求 .............................................................................. 21 5.2.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 21 第六章 应用层设计 ................................................................................ 22 6.1. 门户网站 ...................................................................................................... 22 6.1.1网站设计要求 ............................................................................................. 22 6.1.1. 1应用设计要求 .................................................................................................. 22 6.6.1.2功能设计要求 .................................................................................................. 23 6.1.2网站设计原则: ....................................................................................... 23 6.1.3网站栏目要求 ............................................................................................. 24 6.2. 外网公众受理(在线大厅) ...................................................................... 27 6.3. 网上行政审批 .............................................................................................. 28 6.4. 电子监察系统 .............................................................................................. 33 6.4.1实时监察 ................................................................................................... 33 6.4.2投诉处理: ............................................................................................... 34 6.4.3综合查询: ............................................................................................... 35 6.4.4统计分析 ................................................................................................... 35 6.4.5系统设置: ............................................................................................... 36 6.4.6预警纠错: ............................................................................................... 36 6.4.7绩效考核 ................................................................................................... 36 6.4.8服务评议 ................................................................................................... 36 6.4.9预警反馈 ................................................................................................... 37 6.5.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 ...................................................................................... 37 6.6. 行政处罚系统的业务功能 .......................................................................... 37 第一章 概述 1.1. 建设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工程, 政府先行,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电子政 务网络系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级政府部门的管 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 动工业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加快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维护国家政务外网的统

一、完整和有效运 营,推动各级政务部门利用国家政务外网开展各类业务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电子 政务公共设施的作用和效能。2009年,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下文,要求2010 年底务必完成所有区县统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平台。

目前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毕,已建立统一的网络中心, 部署了统一的安全措施,实现了统一的网络管理,已顺利完成市直属单位的市电 子政务平台外网接入,初步具备承载政务部门主要业务的能力,完全实现市直属 部门的纵横向数据访问,提供包括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门户网站、图像传输、 数据存储与备份、数字证书等多种服务。

而我区目前大院内部已搭建局域网,并设定了大院互联网统一出口,为电子 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未接入到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我区 直属单位的横向网也没有规划建设,因此,我区将尽快落实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 设工作。我们将根据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文件要求及省、市信息化办公室的 要求,进行了方案初步规划,后期将稳步推进、分布实施, 确保2010年10月 份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 1.3.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设计

我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初步建成稳定、可靠、安全、设备集中、管 理集中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横向联结重点区级政务部门,上联市电子政务 外网平台、下联至乡镇(街道),建立外网数据中心及网络安全措施,建立门户 网站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交互。

网络中心:新增一台核心交换机放置在电信中心机房,方便各单位通过电信 城域网接入,区区安全中心、数据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可放置在电信或我区信息 中心机房。

数据中心:配置中档服务器群、存储备份及相关系统软件

网络设计:我区配置核心路由交换设备,我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院 内接入单位进行局域网接入,其他政务部门通过电信城域网启用MPLS VPN进行 接入。

应用系统:重点建设经济运行监控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网上联合审批系统、 政务综合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系统等应用系统。 1.4. 项目依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 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2)《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10月27日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 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1]25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的通知》(国办函 [2002]74号)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 (6)《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 项规划的通知》(计规划[2001]1172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 复》 (发改高技[2004]2135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第一阶段中央部 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发改高技[2004]2412号) 附图1. (9)《XXX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五”计划》 (10)《关于全省信息化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04]14号) (11)《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12)《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 (13)《XXX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平台设计方案》

(14) 《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X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有关事项的函》 永 政办函【2006】13号 (15)《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 (16) 《XXX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试行)

(17)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 作的通知》

1.5. 建设目标及任务:

以 “XXX电子政务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

求,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现有网络设施的有效利用,依托本地公 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功能完善、资源共享、 安全可靠、切合本地实际情况,完成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建成上下关联、信 息共享、规范标准的统一网络政务环境、安全与业务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 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我区各级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完善我区政府与公众 的沟通,实现增强政府决策指挥、综合监管能力,提升我区政府为公众服务质量 和水平的总体目标。

1、按时保质完成平台区县延伸

根据文件要求,于2010年底完成我区接入国家政务外网的工作;尽快将各

类可在政务外网上运行的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上迁移,今后凡属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范畴及不需在我区电子政务内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原则上应纳入我区政务 外网运行。力争2010年10月份必须完成平台建设及接入工作

2、网络中心统一规范,上下关联,部门网络互联互通

建立统一的网络中心,统一的网络管理,统一的安全策略。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我区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的功能,成为联接我区各个 相关单位,实现各类跨部门、跨区域信息上传下达和交换的枢纽;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XXX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功能向我区县拓展,建立保存、 更新、分发、存储、备份全局性的政务信息的基础环境,为我区提供电子政务应 用的基本依托环境,实现我区各级单位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网上办事、 电子监察等功能;

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我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中心全面部署,提供以数字安 全认证为核心的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认证授权服务;

通过平台建设,规范我区电子政务网络服务的网络地址分配、网络域名注册 和解析服务、网络目录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的全局性基本设施; 通过平台建设,利用市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及我区二级网管平台,对我区 进行用户管理、漫游管理、信息源管理、业务统计、系统测试、性能管理、路由 管理、配置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

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关键应用同步进行

总体设计XXX电子政务平台基本结构、技术框架,规划外网平台,在外网平 台上实现以下重点电子政务应用: (1)政府门户网站及集群建设 (2)经济运行监控管理系统

(3)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 (4)行政效能监察系统

(5)政府网上采购管理系统 (6)数据资源共享系统 (7)协同办公应用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当地财政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

知》鼓励地(市)以下政务部门利用多种接入方式(如互联网安全接入等)构建 本地政务外网。我区将根据现有的网络资源及目前网络先进技术,基于电信宽带 网络,部署MPLS VPN电路,既能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同时确保整个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可靠的运行及后期我区各级单位纵横向数据共享,打造 一个安全、先进、可持续拓展电子政务网络。同时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及支持 国内企业,所有设备将采用国内品牌。 第二章 网络设计方案 2.1. 网络平台系统功能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将通过城域网及广域网将省市政府单位与我区 各级单位的局域网络系统有机的融合。主要承担政府机关的外网业务信息息交换 和业务互动,以及相关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将为领导决 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整个网络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 技术规范》的区县接入C类标准及《XXX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进行设计。 具体为:

1、我区政府、直属单位统一通过政务专网通道接入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

我区各接入单位横向访问,实现数据共享,实现县区政务公开。确保网上办事、 行政审批系统横向流转及业务互动。

2、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将通过骨干电子政务通道接入到省、市电子政务

外网平台,实现各接入单位纵向访问,实现网上办事、行政审批的纵向流转及业 务互动。

3、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网络、安全将与市级平台实现统一网管,确保 电子政务网络设备上下兼容,统一部署及分级管理。 2.2. 网络平台总体布局

零陵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总体布局作如下考虑:

1、 零陵区电子政务平台将直接与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连接。

2、 县区核心汇聚交换机放在电信机房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安全中心等相 关设备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放置于电信机房或我区信息中心机房。

3、 各区直属单位将利用电信城域网启用MPLS VPN技术接入到区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

4、 核心交换机通过电信骨干传输网络划分的电子政务外网专用通道与市电 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互联。

5、 外网平台承担全区统一门户网站入口访问和全部区直单位的INTERNET 出口访问。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总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1、在我区建立一个区级网络中心;

2、区政务部门以MPLS VPN接入方式接入到我区网络中心;

3、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城域网或广域网接入我区网络中心;

4、我区网络中心通过市级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与市级网络中心连接;

5、我区政务部门通过我区网络中心统一的互联网出口。 2.3. 网络设计原则

我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的综合传输;

2、可扩展性:网络结构和设备性能可随着应用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进行扩 展;

3、开放性:支持多种标准和开放的网络协议;

4、可靠性: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采用适当的备份措施提高可靠 性;

5、安全性:全网采用MPLS VPN等技术实现安全有效的业务隔离和互访;

6、可管理性:网络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

7、服务质量保证:网络系统能根据应用系统的服务等提供带宽和时延保证。 2.4. 组网方案及说明

方案将充分整合目前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及电信城域网资源,以尽可能减少 网络设备投资为原则,同时满足我区的需求,精心设计了如下组网结构: 2.4.1. 方案说明:

由电信负责建设骨干网络平台及我区的接入工作,具体将依托原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增加两台路由器、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一台核心出口ASIC芯片级防 火墙、11台县区核心汇聚交换机、建立分级网管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全网部 署MPLS VPN策略,打通区县至市、省的电子政务外网专用通道,实现县区各 级单位纵横向访问及数据交互。我区外网平台将增加500M互联网出口,实现政 务公开及各单位互联网访问的需求。

我区将负责县区安全中心、数据中心及各单位局域网等建设工作,确保县区 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同时能实现与市级平台兼容及网管。具体方案如下:

一、电信负责投入部分

1、市级平台增加两台核心路由器:

由于该网络均采用MPLS VPN进行组网,所有县区业务VPN都需要在核心

设备接口进行地址转换,子接口数量非常庞大,做在防火墙会导致防火墙性能下 降甚至DOWN机,因此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核心出口部署2台核心路由器做 为VPN网关及路由转发。采用双机热备,有效保证网络零中断及避免出口瓶颈。

2、市级平台增加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

电信在市电子政务外网机房增加两台核心路由交换机,用于我区的汇聚接 入,作为我区的P设备,负责我区MPLS VPN的标签路由转发,实现我区接入 部门纵横向访问及业务互动。采用双机热备,有效保证网络零中断及避免出口瓶 颈。

3、我区增加1台核心路由交换机:

电信在我区增加一台核心路由交换机用于县区各接入部门的汇聚,作为我区 的PE设备,负责我区MPLS VPN的标签路由转发,实现我区接入部门纵横向访 问及业务互动。

4、我区增加一条500M互联网出口

增加统一的互联网出口,既可便于上网行为设备统一部署,实现对全网上网 行为监管、审计及追溯。保证整个网络安全,净化政府上网行为。同时可顺利实 现政务公开,方便社会公众网上办事。

5、全网部署MPLS VPN策略

全网部署MPLS VPN策略,基于电信骨干网打通我区至市电子政务外网通

道,实现县区各单位纵向访问。利用电信城域网,建立各单位至县区电子政务外 网平台,实现各单位的横向访问需求。有效保证各区县电子政务外网快速、安全、 可靠的接入

6、区委、区政府大楼接入设备

根据我区目前大楼局域网网络建设实际情况,由电信对大楼接入层交换机进 行替换或改造,实现政府大院各单位的MPLS VPN的部署。

7、政府大院外各区直单位内网接入

我区各接入单位将维持原有设备及电路不变即可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

网的访问,各单位可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单位局域网及出口电路进行升级改 造。具体升级改造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计。 2.4.2. 方案线路及费用说明:

1、我区电子政务平台到市电子政务平台电路由电信免费提供。带宽将根据 实际需求进行满足

2、我区电子政务平台互联网出口电路由电信免费提供,带宽将根据实际需 求进行满足

3、现使用电信宽带各接入单位,各单位可保持原有网络,不增加额外费用, 可实现各单位顺利接入到电子政务外网及对互联网的访问。各接入单位 将尽量考虑采用光纤接入,确保电子政务外网应用的带宽需求,费用将 按扩容后的宽带资费标准收取。 第三章 安全设计 3.1. 安全需求分析:

由于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规模扩大,网络应用多,安全风险比较严重和复杂, 加次互联网攻击越来越频繁,单个终端的安全隐患可能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危 害性更加严重;如果缺乏安全控制机制和网络安全政策及防护意识的不足,这些 风险正日益加重。因此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安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安全重要性,整个安全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 技术规范》的区县接入B类标准设计。 3.2.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针对整个XXX县区网络平台边界网络的具体情况,XXX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部 署一下安全措施:

1、外部数据中心、县区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间部署一台千兆级防火墙,实现 各网间的逻辑隔离。位于外部数据中心的外网服务器挂在防火墙的DMZ区,可 同时防范来自内外网的攻击。该防火墙能达到千兆吞吐量100%,并发连接数≥ 180万条;每秒新建连接数≥20000条,4个千兆电口,2个千兆光口(可扩展); VPN支持隧道数≥1000,支持TSL/SSL VPN,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及国 产CPU,系统芯片自主可控,自动扫描局域网内IP对应MAC地址进行绑定,不 需手工添加,支持二次穿越,支持标准的IPsec协议,支持P2P协议过滤,IM 协议、DPI+DFI限制,并限制每秒并发连接数和特定服务最大并发连接数,根据 五元组方式,提供最大带宽限制以及最小带宽保障。抗击DOS/DDOS攻击,可 灾难性自恢复,能对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多台防火墙进行远程集中管理

2、内部数据中心部署一台百兆防火墙,用于保护内部网络数据安全。该防 火墙能达到百兆吞吐量100%,并发连接数≥120万条;每秒新建连接数≥20000 条,4个百兆电口;VPN支持隧道数≥500,支持TSL/SSL VPN,具备自主知识 产权操作系统及国产CPU,系统芯片自主可控,自动扫描局域网内IP对应MAC 地址进行绑定,不需手工添加,支持二次穿越,支持标准的IPsec协议,支持P2P 协议过滤,IM协议、DPI+DFI限制,并限制每秒并发连接数和特定服务最大并 发连接数,根据五元组方式,提供最大带宽限制以及最小带宽保障。抗击 DOS/DDOS攻击,可灾难性自恢复,能对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多台防火墙进 行远程集中管理

3、部署一台至少两端口的入侵防御系统(IPS),分别负责监听外部数据中心

和内部数据中心网络,并与防火墙实现联动,达到主动切断非法用户攻击的目的。 同时又兼备入侵检测的相关功能,有效保证内、外部数据的安全。该设备需要提 供标准100/1000M电口4个,双向吞吐量大于600M,每秒新增TCP会话数15万, 最大并发TCP会话数20万,NIPS 1200A-C引擎模块,2U,含交流冗余电源模 块,1*RJ45串口,1*FE管理口,4*GE电口(Bypass),4*SFP插槽,内置硬件 BYPASS功能,当产品出现软件、硬件、电源故障时,快速、自动转变成网络直 通,保证网络可用,支持实时的3-7层的网络流量分析功能,用户可自定义统计 指定网络范围或指定协议的数据流量;支持基于对象的虚拟系统(VIPS),虚拟 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不同部门和网端需求,制定不同的规 则和响应方式,实现面向不同对象、实现不同策略的智能化入侵防护;该设备专 业要求很强,建议原厂商提供本地化服务,7×24提供上门服务,产品的安装、 培训由原厂商工程师完成实施。在服务期内要求原厂商提供每月定期巡检,出具 详细分析报告,并提供原厂商工程师的现场技术支持;

4、部署上网安全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带宽管理与流量控制,同时实现对网 内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安全审核。技术要求:支持≥1000用户数,挂吞吐≥

800Mbps,并发会话数≥100万;该设备需要支持无插件web界面、ssh命令行、 snmp协议管理模式;支持串接、透明桥接、旁路、代理、集中控管部署模式; 提供带电系统自检、按钮试故障排查直通、断电直通bypass网络保障功能;拥 有双系统热备技术,当设备硬盘损坏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正常工作的能 力;具备50个类别以上,每周更新至少两次,日更新300万,准确率90%以上 网页识别过滤能力。具备覆盖网络主要应用的3级结构协议库,能区别控管同一 应用不同子协议;拥有对邮件、文件、发帖、https、ftp、等网络数据过滤监控及 日志查询分析功能;支持url库、协议库、系统软件版本在线升级。具备设备在 线远程协助和故障排查。

5、部署一套网络防病毒系统,主要负责主要服务器及重要部门的网络防病

毒,目前网络病毒越来越多,被动杀毒已无法满足信息化安全的需要,杀毒软件 要能够提供详细的操作管理日志。支持客户端分组管理及终端实名制管理。能详 细记录病毒感染、网络入侵、溢出攻击、异常网络访问的信息,并能对日志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日志报表的生成及导出。具有动态仿真反病毒技术,对新病 毒和未知木马能够实现自主识别、明确报出、自动清除,能够有效解决先中毒后 杀毒的弊端。并能自动提取未知病毒特征码,全网分发,实现对未知病毒的免疫。 支持断网隔离扫描功能,避免网络交叉感染病毒。具有远程诊断功能,能远程提 取终端的系统自启动程序信息,方便网络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方式对终端进行诊断 操作。

6、增加一台网页防纂改系统,防止黑客对政府门户纂改,或被社会不法分

子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不良信息,有损当地政府形象。要求配置支持事件触发机制, 同时支持四重保护——实时阻断、事件触发、核心内嵌、防SQL注入,预先禁止 非法程序对备份目录的添加/删除/修改/更名/属性变更操作,支持两种高级报警模 式(手机短信、电话铃声),能够对网站维护人员操作进行跟踪、审计,能够对管 理员操作进行跟踪、审计,支持网站维护人员登陆认证,支持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产 品支持在远程手动、产品支持自动、手动备份的规则设置,包括文件过滤、目录 过滤、类型过滤、模糊过滤、时间范围过滤、文件长度范围过滤等,允许自定义 规则,全面支持网站防护能力的扩展,支持分级模式管理(跨互联网分布式部署, 统一集中监管)及B/S管理。

7、增加一台10KVA UPS,满足因设备而增加的供电负荷需求,提供不间断电 源负载和续电能力。UPS能提供数字化工频隔离在线式供电静态旁路开关(无间 断切换),双重转换技术及输出电源完全隔离功能,提供大屏幕中文的监控管理 界面(运行状态、操作程序、测量值、故障检修资料、图像资料显示),电池与 主机同一品牌,便于设备性能兼容及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允许的输入电压220VAC ±25%及正常工作温度下能100%的由逆变电源输出满载功率给负载使用。 第四章 数据中心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层的建设目标是为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的需要而提供的政务信息资源及其支撑环境。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在履行职能过 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 息支持,包括基础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部门业务信息资源等。政务信息资 源支撑环境包括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器、数据存储、数据容灾和备份以及系统软 件等内容。

数据中心是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也是政府行政

决策支持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新型数据中心的设计概念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增加了数据与应用的集成平台,可 以对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一个跨部门、跨组织的综合数 据中心,从而可以精简结构、减少冗余系统、提高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整个数 据中心设计方案按《XXX电子政务外网技术规范》的区县C类标准设计 4.1. 数据中心建设要求

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及说明

由于我区县外网提供面向社会的各种服务,所以系统面临的潜在外部安全攻 击大大增加,对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充分考虑。将数据中心分别配置成内部区、外 部区和DMZ(非军事区)。在外部区,通过防火墙接入互联网。www服务器、域名 解析服务器(DNS)、电子邮件服务器(E_mail)构成公众信息网站,放在DMZ区 (非军事区),供外网用户及Internet网上用户访问浏览。内部区、DMZ区通过 防火墙与外网隔开,各自采用独立的保留地址,DMZ区的服务器地址通过防火墙 的地址映射,映射成公网地址,供外界访问。防火墙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保证 内部区、DMZ区和外部区信息互访,同时又保证内部区和DMZ区信息的安全性。 应用服务区的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通过防火墙直接接入中心交换机, 以提高主要应用服务的响应速度,满足内部用户的应用需求。

存储备份区配备数据备份服务器,通过运行数据备份管理软件对数据中心的 数据备份操作进行管理,配备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作为数据中心文件、数据的存储 备份设备。

网络管理区配备网络监控工作站,通过安装网络监控分析软件,实时监视中 心主服务器、主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状况,及时发现网络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 醒系统管理员注意,及时解决问题。 4.2. 数据中心设计

DNS服务器:本次不进行配置,利用市级DNS服务器一并处理

Web服务器: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对XXX区县门户和下属网站信息的访问与查 询服务。

邮件服务器:为XXX区县部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考虑县区投资成本,该服 务器与WEB服务器公用一台服务器

数据备份服务器:通过运行数据备份管理软件,对XXX区县数据中心的数据 进行备份管理,确保当数据中心发生各种故障和灾难后能够快速、正确的恢复所 有数据,保障XXX外网平台顺利运行。

应用服务器:是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相关应用服务的服务器,主要是多部门

的协调服务,例如XXX县区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器等。由于数据中心的业务扩 展,所以应用服务器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以及支持各类应用软件的数量要多。 以上服务器配置必须满足2U机架式服务器,采用INTEL 5000芯片组;2颗英特 尔至强5300系列四核处理器2.0GHz,1333MHz前端总线;内存2GB ECC 内存, 最大可扩充至32GB;双通道阵列控制器,256MB缓存,支持RAID 0/1/3/5/6; 配置2×146GB SAS 10Krpm热插拔硬盘;支持3个以上PCI-E扩展插槽,集成两 个千兆网络端口;24x DVD/CD-RW驱动器;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系统风 扇,电源自动监控等功能。

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对XXX区县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处理,包括共用信息 数据库,公共资源数据库。能够支持大容量访问、多种数据库等。考虑到数据库 服务器的重要性,数据库服务器必须满足2U机架式服务器,采用INTEL 5000芯 片组;2颗英特尔®至强®5405四核处理器3.16GHz,1333MHz前端总线;内存4GB ECC 内存,最大可扩充至32GB;双通道阵列控制器,256MB缓存,支持RAID 0/1/3/5/6;配置2×300GB SAS 15Krpm热插拔硬盘,支持8个热插拔硬盘;支 持3个以上PCI-E扩展插槽,集成两个千兆网络端口;24x DVD/CD-RW驱动器; 热插拔冗余电源、热插拔冗余系统风扇,具备电源自动监控等功能。

网络管理工作站:用于对数据中心网络运行状况的监控与分析,可以与外网 的网络管理统一考虑。 存储备份设计

存储备份系统结构图如下 在该项目设计中我们建议使用IP-SAN和NAS混合的存储组网方式,通过FC 网络,各服务器工作站可以从存储设备上获得各自独有的存储容量,作为本服务 器工作站专有磁盘空间。对于那些需要多台服务器共同编辑/操作,或者资料共 享的数据,可以通过NAS功能,以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共享。 该项目的存储设备采用用高性能统一存储设备,它是集数据块级存储

(FC/IP-SAN)和文件级存储(NAS)于一体的存储设备;支持无限快照备份、自 动精简配置和远程容灾复制等高级数据存储灾备功能。配置有4个千兆以太网口 和2个FC主机接口,主柜支持16块SAS/SATA硬盘(本次建议配置2块2TB的 SATA硬盘,做RAID1),通过扩展可支持84块SAS/FC/SATA硬盘;本次方案采用 2套阵列,一套用于数据存储,另外一套通过数据同步/异步数据镜像的功能, 保证数据安全。

第五章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5.1.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要求

一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主设备、性能卓越的UPS电源和 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还需要有一个设计合理、可靠性高的供配电系统。我们为 该项目考虑与设计的内容如下:

1、 机房内用电设备供电电源均为三相五线制及单相三线制,采用双回 路供电;

2、

3、 用电设备作接地保护,并入土建大楼配电系统; 机房用电设备、配电线路装置过流过载两段保护,同时配电系统各

级之间有选择性地配合,配电以放射式向用电设备供电;

4、 机房配电系统所用电线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敷设喷塑桥架、 镀锌铁管及金属软管。

5、 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照明供电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设备供电 由UPS提供并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3倍进行预留,而空调照明用电由市 电提供并按空调设备的要求供配。

6、 机房内照明装置宜采用机房专用无眩光灯盘,照明亮度大于300LUX, 事故照明亮度应大于60LUX。

7、 机房所有插座均采用普通电源插座和弹起式铜插座,普通电源插座 安装在墙壁上,弹起式电源插座安装在防静电地板上,美观大方。 5.2. 网络中心机房设计

我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机房符合以下几点要求即可

1、机房建设充分考虑市电多路接入,保证用电的安全、可靠

2、机房采用地板敷设防静电地板胶及上走线的主流机房设计

3、门窗均用防火板进行封闭,避免灰尘及阳光影响机房环境

4、做好防雷接地、消防及照明等相关工作

5、配置一台10KVA 2小时的UPS保证设备用电安全

6、机房环境配置空调,确保机房环境温度不影响设备运转 第六章 应用层设计

应用支撑层主要解决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安全可 信和可管理等平台支撑的共性和关键问题。

网上办事、行政审批省政府正在筹划全省统一部署,后期再根据省政府相 关精神再做相关考虑。目前主要考虑建设好相关的门户及集群网站建设。 6.1. 门户网站(我区已建设) 6.1.1网站设计要求 指导思想:

应采用一体化网站群建设模式,在基础平台上集中建设主门户网站各级子 网站群。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6.1.1. 1应用设计要求

一、基于网站群的统一内容设计。站群内所有子站能够自动实现对应栏目

信息内容的自动下达与上传。实现政府及时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丰富的政务信息和 政务服务;公众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阅政府公布的各种政策信息,享受政府的 各种服务。

二、是为政务公务人员提供了各级部门联网的统一外网办公平台。实现资 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对于平台外的站点提供数据交换接口,顺利解决跨平台数据纵横交错 的传输和共享。

四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融合政府对政府、政府对

企业、政府对个人模式,有针对性地对服务对象进行大区划分,提高政府网站可 访问性,增强行政效率。 6.6.1.2功能设计要求

一、平台支持自定义依申请、领导信箱、在线办事等政民互动栏目的处理 流程;

二、站点内容管理支持自动采集子站模式、信息上报采登模式、多站点多 栏目发布模式;

三、支持后台菜单自定义,频道栏目自定义,支持栏目无限级分类;

四、支持阅读权限控制与灵活的平台管理权限控制;

五、支持自定义模板、模板在线源码与可视化编辑、模板备份与还原。

六、支持自定义网站关键字监测、过滤及安全警报模式。

七、支持底层数据二次开发与利用,提供通用数据二次开发接口。 6.1.2网站设计原则:

标准化的底层设计:底层设计依照国家规范的思路建设,网站内容的内

在结构一致性。基于一套系统应用,有效降低因不同站点程序模块规划、 开发语言、数据库、服务不同步带来的管理维护工作量。要有利于网站 间信息的交换、共享以及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统一的功能规划:围绕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共服务和公共参与这四

个方面开发不同的功能应用,多套模板风格自由选择的子站创建及分级 分权限应用。领导、办公人员,只要会打字,即可轻松管理自己的网站。 省时、省力、省钱。

高度的集成共享:要求系统采用多对一(自动采集子站模式) 、一对多 (信息上报采登模式)、多对多(多站点多栏目发布模式)的信息发布 共享机制,使政务信息共享集成最大化,系统应集成手机短信 ,集成”统 一消息”,使得在内网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流沟通。 高扩展能力:系统应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应能满足新 增的需求,而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的改变,并能保证系统平滑升 级,满足平台后期建设项目无缝结合及系统功能扩展。整体构架可以与 原有系统进行无缝连接,为今后系统扩展和集成留有扩充余量。 实用易用性:系统采用的分层设计,尽可能的考虑到在尽量满足业务功

能需求的前提下,又要适应各业务角色的工作特点,真正做到简单、实 用、人性化。

高可靠性:由于该系统用户群比较复杂,既有政府部门和各系统机构内

的操作层、管理层,也有比较多的社会民众,所以建设的信息服务网站 系统我们考虑了在建设平台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 中,建立冗余及其他保护措施,平台和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容 灾性等。

高可维护性: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按照分层设计,软件构件化

实现。采用软件构件化的开发方式:一是系统结构分层,业务与实现分 离,逻辑与数据分离;二是以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为核心,使用开放标 准;三是构件语意描述形式化;四是提炼封装构件规范化。

高安全性:系统安全设计应提供多种安全控制,有较合理系统安全保护

与信息安全保护设计,功能权限分配细致、严谨,保证所有用户的权限 一定要与其所担任职务的权限相对应,有非常详细的系统使用日记与信 息安全监控日记。 6.1.3网站栏目要求

6.2. 外网公众受理(在线大厅)(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或行政许可栏目是各级政府对外统一提供审批服务的窗口,提供审批业务相关的政策公示、审批指南、网上预受理、网上查询办理状态、审批结果的网上告知、网上咨询投诉等功能。 用户注册

用户在门户网站相关栏目进行个人或者企业身份的注册,已注册身份的可登录。 许可项目公布

为方便老百姓提前准备好相关审批材料,在网上提供资料下载,并提供填写资料的样本,具体功能包括:办理项目材料下载、办理项目相关资料查看、办理项目政策法规查看。 网上申报

用户登录后,选择网上申报,即用户可以选择要要办理的事项(可以直接根据事项来找,也可以根据受理部门在找事项),选择到办理的事项后,系统会显示需要提供的材料要求,对需要提供电子附件的,则考虑提供附件上载功能,同时,根据用户当时的注册信息,自动在申报表单上自动套录原来用户提供的注册信息,用户也可以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如联系手机和固定电话号码,申报单位名称,联系地址等。 网上预受理

认证用户网上申报事项后,负责预受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网上先进行初审,如果初审没有合格,则通知相关人员进行退回,如果初审合格,则生成一个唯一的预受理编号,通知申请人员。申请人员持该预受理编号到政务大厅窗口办理正式的行政许可申请。 办理过程跟踪和办理结果查询

对审批的办理过程及办理结果,用户可在登录后凭办理业务号进行跟踪和查询。 网上投诉

提供匿名和实名的在线投诉功能,过客用户和认证用户均可对相关行政许可部门进行投诉,被投诉部门必须查实并解决问题。 网上咨询

网上咨询包括咨询、求助、建议等。通过统一的管理,可对所添加内容进行修改、删除;公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如果选择“公开”,则在前台反馈栏目下显示意见反馈内容。另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并可按征集标题、征集内容、征集起始时间、征集结束时间复合查询。

6.3. 网上行政审批(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实现政务大厅办事窗口的行政许可项目的受理、反馈功能。

申报人员提交申报项目所需的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对审批项目进行材料预审,预审通过后可以受理办件,并打印相关的受理通知给申报人员。

行政许可项目办理完毕后,可通过政务中心窗口、大屏幕(如配备)、触摸屏(如配备)统一发布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收费、办结等过程的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 用户登录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的窗口人员按照不同的审批委办局单位分配相应的身份和角色。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通过内部门户登录系统后可看到来自外网的用户通过Internet的申请事项列表;相关单位的办事人员只能看到和管理与该单位审批工作相关的审批事项申请。窗口人员登录系统业务平台后,系统能够自动提示未处理的待办事项,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条件对自己业务的待办事项进行查询。 新建事项

政务中心办事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来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办事的客户从窗口递来的申办资料后,根据沟通结果新建相应的审批事项。

新建的审批事项会因应预先设计好的不同的审批事项的定义,生成相应的录 入表单,并提供必要的预置内容。 申请受理

受理业务分为网上大厅申请受理,和政务大厅申请受理。 审批管理

一、审批项目定义

系统管理员进行项目基本信息的定义,可定义项目名称、项目使用流程、项目所属委办局、项目审批时限、审批需要的材料、审批需要用到的打印文书模板、审批的收费规定等信息。

二、审批流程定义

系统提供审批流程定义工具,可以直观化定义审批流程,以适应各种审批项目,功能包括: 符合标准:流程定义采用XPDL格式,遵循WFMC组织工作流模型标准, 方便与其他系统交互;

图形化流程定制:可通过鼠标拖曳的方式定义流程;

1、支持各种正常流转:

直流:从一个处理节点到另外一个处理节点;

分流:从一个处理节点到多个处理节点;

汇流:从多个处理节点到一个处理节点;

条件流:根据条件选择数据的流向;

子流:流程中嵌套子流程的处理。

2、支持各种异常流程处理:

撤销:流程启动者可以要求对正在处理的流程进行撤销办理;

转办:当前办理者可以把工作转给同一权限的人员办理;

授权代理:当办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业务,可以授权给他人代理其

职责;

跳转:在特殊情况下,允许用户对流程做跳转处理,直接发送到某

个节点上。

3、支持自由流程:对于现实工作中无法规范化的流程运转,可以只定义各个工作环节,在运行过程中由办理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流程的流向,方便自由流转。

4、对于每个定制的流程,如果要发生变更,那么必须经过法制办对流程的审批认可。 审批办理

审批项目在外网或者政务大厅窗口受理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在服务中心内部进行审批项目自动流转,由工作流引擎自动分配和调度工作任务,无需人为控制,体现一门受理、自动流转的方便性。

系统提供对各类待办业务、办结业务的管理功能,便于审批人员操作、查询。 待办工作 列表:显示审批流程各环节工作人员签收后尚未完成的工作;

对列表中的项目进行操作,可以显示项目申请的详细信息,如下图所示:

审批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项目申请信息进行审查之后,给出办理意见,如下图所示: 办结工作列表:显示审批流程各环节工作人员已经办完的工作。

在办公业务模块中,为方便工作人员迅速查找到所要处理的审批事项,系统提供了多种业务查询功能。

定制查询:根据申报项目的信息,定制查询内容,由系统查询所需要了解的审批项目信息,应包括以下几种:

待办业务:由系统根据用户,列出需要该用户审批的业务。 已办业务:列出该用户已经完成的审批业务。 在办业务:列出当前正在处理的审批业务。

挂起业务:列出当前挂起的审批业务。所谓挂起业务是指该审批事项因为材料不完整、无法抗拒因素导致审批业务中断,暂时停止的审批事项。

退办业务:将审批不通过或者无法办理的的审批业务进行退回到申请者。 审批项目督查 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如政务中心领导、其他单位领导可以通过审批督查功能监管、督办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和工作进度,对违反行政许可条件、不按程序、超过行政许可期限等情况进行监督。系统对行政审批在线办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跟踪,实现对审批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进行监管、督办,监督每项审批的处理过程;能够对所属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即时的监督、检查和控制,能够同步检查所属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于重要工作和应办尚未办理和进行的工作,主管领导可以通过系统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催办,并能够就催办的项目进行反馈。 审批督查主要包括:

1、 自动报警:对于即将超过或者已经超过规定的承诺审批时间的审批 事项,能自动进行报警。

2、 跟踪查询:根据用户的权限,用户可以按照审批单位、审批项目、 项目编号、办理结果、受理时间等各种条件进行组合查询。

3、 历史监控:根据用户权限查看在办件的各种办理状态,所有办理的 历史情况,并可以图形化显示,方便监控。 审批信息服务

触摸屏查询:公布政务服务大厅进驻的审批项目基本要求、需要提交的材料、

收费标准、办事流程、申请表格等。并提供审批件办理情况查询,方便申请人了解审批进展。

大屏幕显示:系统通过接口及时向大屏幕发布审批项目办结信息。

短信息通知:在审批流程的各个环节提供短信息发送服务,及时通知申请人提交材料、缴费及领取证件。 查询统计

系统能够以报表、图表等各种直观的形式,以灵活、方便方式提供对审批业务的统计资料,并能以HTML、Excel等表现形式进行展示,让领导掌握审批业务办理效能,及时做出调整等决策。具体报表包括:

① 各委办局办件综合情况:包括所有部门工作量、所有部门工作情况、所有部门接件类型、项目完成百分比等。

② 各窗口单位办件情况:包括接件类型、办理情况、收费情况、部门工作情况明细、部门每月工作情况、项目完成百分比等。

③ 超期未办项目情况:包括各委办局超期未办项目的类型、数量、超期原因等。 6.4. 电子监察系统(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6.4.1实时监察

(1)过程监察:该功能主要通过对业务办理的环节完整性和时间逻辑性监察,实现对整个业务办理的过程监控。主要功能:

1、过程监察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信息浏览

3、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2)时限监察:定时对系统中未办结的审批业务进行扫描,根据行政审批的时限规定对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这5个环节的办理时间进行监察,对监察结果进行记录,对出现异常情况的交由预警督办程序处理;主要功能:

1、 时限监察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 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信息浏览

3、 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3)异常办件监察:主要是对行政审批中不同于正常受理审批的许可项目进行监察,对退回办结、作废办结、删除办结、补交不来办结、不受理的业务作为重点监察对象,挖掘可能存在问题的业务,监察的环节有受理、承办和异常办结,由于要通过材料验证等人工方式监察,所以此类监察只能通过手动方式进行。主要功能:

1、异常结果记录的查看和查询

2、许可项目基本信息、办理环节信息、监察记录浏览

3、许可项目监察信息浏览

4、行政许可规范信息浏览

5、手工发牌

(4)综合监察:综合业务数据统计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进行统计,让监察人员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当前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统计项目包括许可时限动态、投诉处理统计、业务处理动态和业务处理结果统计等;其许可时限动态业务主要根据其监察结果(正常、预警、黄牌、红牌)统计;投诉处理统计主要投诉时间和处理状态(今日投诉、在办投诉、历史投诉)统计;业务处理动态主要根据其办理环节(受理、补交告知、补交受理、承办、特别程序申请、特别查询结果、审核、批准、办结)统计;业务处理结果统计主要根据其办理环节结果(不予受理、一般办结、出证办结、退回办结、上报办结、作废办结、补交不来办结、删除办结、转报办结)统计。主要功能:

1、 综合业务数据统计数据浏览

2、 综合业务数据统计 6.4.2投诉处理:

功能描述: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网上投诉、电话投诉转到电子监察系统中处理,投诉处理过程中要将投诉单位或投诉人记录下来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主要功能:

1、 投诉受理

2、 投诉回复

3、 投诉转报

4、 投诉处理

5、 投诉查询 6.4.3综合查询:

(1)综合办件查询:主要是为满足监察部门对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已纳入电子监察范围的)的办理情况查询的需求。主要功能:

1、 综合办件的查询

2、 综合办件信息的浏览

3、 监察信息的浏览

4、 行政许可规范的浏览

5、 手工发牌

(2)行政许可规范查询:综合业务查询主要功能是提供行政许可项目的操作规范查询, 包括业务办理单位、业务办理时限、业务办理流程、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业务办理收费项目、相关法律法规等。主要功能:

1、行政许可规范记录的查询

2、行政许可规范信息的浏览 6.4.4统计分析

(1) 业务受理情况统计 (2) 预警情况统计 (3) 投诉情况统计 (4) 业务办理结果统计

(5) 各部门服务评议情况统计 6.4.5系统设置:

(1) 红黄牌指标设置 (2) 短信通知用户设置 (3) 行政许可规范管理 6.4.6预警纠错:

主要是督办:列出电子监察系统对各个职能部门发出的预警以及红黄牌警告,供监察局工作人员督办,对符合规定的信息提交监察局领导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信息直接作废。 (1) 查询督办信息 (2) 督办 6.4.7绩效考核

(1) 考核指标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是由各区县进行指标设置。具体是对指 标的添加修改删除做管理

(2) 绩效表管理:主要是通过添加修改删除绩效表操作来设置考核项和考 核单位

(3) 绩效登记:主要是对于主观上的系统不能自动完成的监察,通过手工 录入到绩效考核表中。

(4) 绩效测评:统计绩效情况并查询,主要是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考 核表自动核算绩效表分数,进行绩效测评

(5) 绩效核算和基数维护:主要是对绩效的核算做增、删、改的维护,该 项功能主要是为系统管理管理员使用的。 6.4.8服务评议

主要是对公众的服务评议情况做查询 6.4.9预警反馈

主要是通过查询监察预警信息做预警反馈。

6.5.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和传统的行政审批系统是有区别的。传统的行政审批系统仅满足了政务大厅的部分管理需求,而“在线办理”模式,不仅体现在外网受理这个环节,更体现在内网办理这个环节。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助于将参与办事的委办局拉入到办理网络中来,把以往只覆盖了政务大厅的行政审批系统,扩展到覆盖相关委办局。以政务中心为驱动核心,全面带动我区的行政效率。是对原有行政审批体制、原有行政审批系统的全面升级。

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利于各政府部门,相互沟通,互相协调。从政府来看,在线行政审批系统,不仅能有效的体现政府公共权利,而且被市场主体所认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减少了企业成本,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

建设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平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是政府的一项施政基本制度。而在线行政审批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操作平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6. 行政处罚系统的业务功能(省政府统一采购,作为二期工程) 业务功能: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执法人员管理

定义有行政执法权的各部门(执法主体)、其相关的执法人员信息管 理,及其执法项目的相关信息管理(如执法依据等) 行政处罚项目管理

将行政处罚项目抽象出来进行管理,实现行政处罚项目的重用。经 过抽象,在项目实施时,可进行适当的定制以符合实际需求。 案件管理功能

针对行政处罚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具体事项(案件)进行管理,是行 政处罚项目的运行实例。 办案过程管理

行政处罚过程是一个严谨的工作流程,需要记录其办理的各个环节的信息,且应依照预先定义的流程规则执行。实现从受理、初查核实、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批、执法文书打印、处罚处理、强制执行和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的网上审理和案件管理。 简易程序登记

针对简易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过程,实现相关的登记工作。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针对各类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过程,可能存在相关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过程,及后续可能的行政补偿/赔偿处理业务。本功能针对这类业务进行处理。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针对行政处罚业务的政策依据-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关的备案功能。 法律、法规库管理

行政处罚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被查阅、引用。 自由裁量库管理

通过本功能,进行自由裁量权的限定。并对各项行政处罚业务规则进行自动限定。 结案、归档管理

完成完整的行政处罚后,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和文档进行整合和归档管理。 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灵活、可设置的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固定表格统计、自定义统计等统计方式,并以报表和图形的方式展现。例如统计每个执法单位业务数据,通过查询统计出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实际办理业务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受理案件数、批评教育数、责令整改数、立案数、听证数、结案数、撤案数等等。 其他功能

在系统的各个环节,均提供相应的文书打印功能,使用预定义的文书模板,自动套用相关的业务信息,形成格式文档后提供打印。

本文档下载自360文档中心,www.360docs.net更多营销,职业规划,工作简历,入党,工作报告,总结,学习资料,学习总结,PPT模板下载,范文等文档下载;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360docs.net/doc/info-be68a59a844769eae109ed57.html

第二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v 1.0

2012年11月

第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 3

1.1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3 1.1.1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 .................................. 3

二、 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 4

2.1当前政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4

三、解决方案概述................................................................... 4

解决方案介绍............................................................................................................... 4

四、功能介绍 ....................................... 5

办公自动化 .................................................................................................................. 5 会信通 ....................................................................................................................... 12 移动代理服务器 ......................................................................................................... 20

第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1.1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1999年,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联合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各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得到了在京部委、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在统一规划和各地电信部门的有利配合下,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相关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站点。

“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至今,各级各地政府在政府信息在线发布、政府职能在线服务,政府网站制作维护乃至政府办公电子化等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同时也为中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网络上树立了新的形象。在政务信息化进一步开展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如何规范各级政府网站,如何通过政府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如何通过网络监督勤政廉政建设,这些都将对政府上网乃至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1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 1. 充分利用党委、政府、部门机关掌握着的社会信息资源 2. 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

第3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3. 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减小机关公务员的劳动强度 4.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无纸办公、节约办公经费 5.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对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6.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内部的知识资源和技能

二、 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2.1当前政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缺乏统筹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严重,资金不足与投资分散化的现象并存。 2) 电子化、网络化办公水平还较低

3) 在政务领域里的应用水平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还较低。

三、解决方案概述

解决方案介绍

本解决方案面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网络互联标准、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系统安全策略、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性能与负载均衡、顾问咨询方法、项目实施与管理规范、技术支持与知识迁移

第4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等广泛的内容,为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此外,解决方案中从应用和技术两个层面对如何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提出了完整的实施标准与规范。

根据政府机构的业务形态来看,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应用领域:

1.办公自动化:面向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其提供政策、法规、条例和流程的发布和管理等服务,提高政府内部的运作效率;

2. 会议通知:使用了短信加语音的提醒方式使传统的会议通知方式移动化,提高政府机构内部办公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3. 信息发布:政府内部各部门可利用系统的信息发布发布功能,以短信的形式,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发送给政府内部人员或广大群众,如安全提醒,汛期指挥信息,政务公文发布等;

四、功能介绍

办公自动化

本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公共信息、沟通交流、工作流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公文管理、系统维护和移动办公等9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第5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系统主界面如下所示:

第6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主要模块的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公文管理

在政府部门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公文需要处理,传统的处理办法是拿着纸质的文件挨个部门找领导签批或审阅,不仅办理效率低,以后也不方便查阅,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公文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发文管理

发文稿纸设计

在发文之前,首先要设计好发文稿纸的格式,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文稿设计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需求很方便的设计发文稿纸

第7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的格式。 正文模板设计

本系统支持公文自动套头,需要先在Word里设计好文头纸的格式,在创建公文处理流程时就可以选择该模板。在模板内可以设置一些宏变量,套头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替换,例如文件标题、发文字号等。

发文流程设置

发文之前需要由管理员设计好办理流程,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流程设计器,管理员可以很方便的设计出公文的处理流程,并且,可以精确的设置每一步哪些人可以办理、可以在表单里填哪些输入项等信

第8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息。

个人办公

本模块是为了实现对员工的目标驱动,让员工清楚的知道还有哪些工作要做,以及需要什么时候做完,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督促员工尽快将待办的工作完成,从而能够很好的保障组织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本模块还提供了很多辅助员工个人办公的模块,能够提高员工个体的办公效率。

第9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工作流程

除了公文流转以外,政府部门还有其他工作需要申请和审批,为此,我们提供了日常工作模块,该模块基于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作流引擎,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程,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本公司的工作流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表单,支持图形化的流程图设计,使用工作流可以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 支持自定义表单:系统提供可视化的表单设计器,用户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即可自定义各种工作表单。

 支持自定义流程: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器,用户只需点点鼠标即可绘制出复杂的流程。流程支持分支,支持回退。

 支持图形化进度监控:用直观的流程图显示工作的办理情况,办理

第10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进度一目了然。

 支持权限的精确控制:管理员可以设置流程中的每一步由哪些人办理,以及每一步可以操作表单中的哪些输入项,从而实现权限的精确管控。

 支持固定流和自由流:本系统不仅支持刚性的固定流程,还支持柔性的自由流,从而可以对不同的人和事灵活的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做到刚柔并济,面面俱到。

 支持扩展插件:对于特殊流程,系统还支持外接插件,可以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 支持手机审批:系统支持通过手机进行审批,极大的方便了经常出门的领导,避免因为外出而耽误工作的办理,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 支持短信提醒:当有工作需要办理时,系统会自动给办理者发送提示短信,以便他及时办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移动办公

现在很多管理者经常出差在外,很少在内部办公,与内部人员的沟通和有效控制成了很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为此,我们研发了手机客户端办公软件,它是专为管理者设计的一套产品化解决方案,旨在为那些事务繁忙却又具有决定权的领导者提供一个不受环境和地域限制的办公方式,以此来提高管理者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该软件通过无线网络与办公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用户可以

第1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在手机上审批各种工作申请、监控下属的工作情况、收发邮件、查看内部通讯录等。该软件目前支持Windows、Android、iPhone等手机系统,涵盖多个品牌的上百款手机,包括苹果、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LG、多普达等主流品牌。

系统主界面如下:

会信通

会信通(简称“EM” )是一套基于MAS而开发的完善的会议管理系统,目标客户是政府部门、学校及大中型企业。会信通系统使用了短信(彩信)加语音的方式使传统的会议、会务通知方式移动化,解决了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

会信通基于MAS基座开发而成,结合了MAS的短信/彩信通知功能和语音二次通知功能,本软件不仅可以批量发送会议通知短信,还可以实现收到短信之后的回复提醒,方便会议发送者了解通知的接收情况,避免因短信收不到而延误会议的情况。

会信通主要功能包括:通讯录管理、安排会议、会议列表(会议计

第1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划管理及会议纪要查询等)、备忘录管理、日程提醒及签到反馈。其中,对客户比较有吸引力的是会信通可以实现:

(1) 对会议进行电子管理; (2) 对与会者进行短信通知;

(3) 会信通结合了移动12536语音平台对与会者进行二次语音通知;

(4) 彩信提醒功能(即将推出彩信通知会议地点和会议议题等功能);

(5) 收到通知后手机反馈,手机进行签到; (6) 通讯录; (7) 日程提醒;

产品特点

第13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会议短信通知

用户通过会信通系统编写会议通知可通过短信或移动语音通知与会者。

1、用户通过语音平台可选择立即或定时通过短信或语音通知与会者并播放催阅内容。

2、与会者在收到短信后进行回复确认。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系统未收到与会者短信回复,则根据设置进行二次短信催阅;

第14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语音二次通知

基于短信会议通知再次通过语音呼叫方式通知会议参与者,通过MAS开发接口实现向参会人员发送首次会议短信通知,并要求回复,对未回复人员,再通过MAS向中国移动语音平台提交未回复人员的手机号码,进行语音干预的二次通知,并且可以实现短信内容直接语音描述。

此会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单独的操作使用界面。该业务通过WEB页面直观简单的操作方式即可进行短信加语音的会议通知,通过简单的设置可自定义会议通知的形式,并自动在系统中记录通知到达情况,可靠性高,完全能够替代现有会议通知方式,也可用于其它类型的通知、消息发布等,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取缔了传统电话方式,大大降低投入通讯费用和人力成本。用户可通过定制开发后的功能菜单自定义选择三种通知模式:即短信模式、短信+语音模式、语音模式。如现有会信通系统,可分配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可根据不同使用人员开放不同账户权限,如:只通过短信形式发送会议通知;如选择短信+语音模式,系统通过短信及语音方式通知与会者并播放会议通知内容;如选择语音方式,用户信息编辑完毕后,点击“立即发送”,系统将立即把会议内容发送到12536语音平台,点击“定时发送”,系统将在设定好的规定时间内触发语音发送。

第15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会议管理功能

用户可对会议进行编辑管理,每次会议通知后自动生成会议列表,用户编辑会议内容说明,上传会议文档等,以便在会议列表中进行查询。号码输入方式灵活,可以进行按部门导入或手动输入手机号码。

第16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历史会议查询

用户可通过历史会议查询模块,按照检索条件(时间、内容、与会者)等方式查询以往历史会议,以便随时查询历史会议纪要、会议文档等历史会议信息。并可根据需要导出excel方便统计。

通讯录管理

在会议管理系统中建立通讯录管理模块,可以将客户自有的通讯录数据生成文件后导入会信通系统,实现会议管理系统中通讯录模块的方便更新。此功能可以通过使用者主动录入通讯录名单,也使用者需要通过导入、导出的方式来更新会议管理系统中通讯录。

第17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日程管理

日程管理是会信通中很重要的功能模块。可帮助人员更加合理、有效的记录、管理日常工作,并对重要日程进行定时提醒,不仅达到工作备忘的目的,同时也方便领导。 备忘录

会信通的备忘录模块可使用户了录入备忘信息以及备忘文件,方便用户对备忘事项进行记载查看。

技术实现

我们需要实现以下一些功能:

■会信通系统通过网络接口技术(web service)实现与MAS平台

第18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的耦合;

■通过移动MAS平台,实现对与会人员的短信通知; ■通过移动的12536平台,实现短信通知后的二次语音通知。

实现方式

会信通系统与MAS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DB、API、Web Service、Socket等接口方式,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

第19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移动代理服务器

MAS(移动代理服务器)是以短信方式实现集团客户内部办公、对外营销与服务的移动应用产品,实现集团客户员工、客户、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建立新的沟通方式,构建集团客户移动信息化平台。

总体技术特色与优势: (1)丰富的基本功能;

(2)支持大批量短信群发和超长短信;

(3)支持回执、失败短信自动重发和回执状态报告; (4)电信级的标准行业应用产品,稳定、可靠和操作简单; (5)业务生成器,可快捷的自定义生成各类应用,完全零编程;

第20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6)定义的短信业务可以和集团客户业务系统融合,直接读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7)丰富的短信业务统计分析功能。

MAS具备易用性、扩展性、图形向导式业务生成、WAP应用几种特性。 易用性

MAS服务器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采用B/S方式,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略懂电脑基本操作即会使用;

 每一步都有在线帮助;

 系统专门针对集团客户业务人员而非技术人员使用而设计;  业务生成器提供了非常强大易用的业务定制生成能力;  不需要编程、不需要写业务脚本、不需要写SQL语句即可生成各种动态业务;

 一切都能在图形化界面引导下轻松自然地完成;

 生成过程全部采取图形化操作,简单几个步骤、几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定制业务。 扩展性

为了适应集团客户的业务发展需要,MAS服务器提供多种二次开发接口,满足集团客户个性化、深层次的短信服务开发需要,例如实

第2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现与集团客户自身OA、ERP和CRM等系统的结合。

(1)通信扩展性

 支持多种短信网关接口和协议;

 支持各种移动信息化应用:短信、彩信、USSD、WapPush、PushMail、LBS、应用插件、客户端适配、语音短信、邮件服务器(POP3/SMTP)、Notes服务器等。

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为将来的语音、视频等接口提供扩展; (2)行业应用扩展性

 中国移动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开发经验,可以为各行业提供丰富的业务应用,快速稳定地对接企业IT系统,实现快速移动化需求;

 已实现的行业应用接口包括:金蝶KIS系统、STK/OTA卡系统、SAP系统、OA系统、零售快销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公安执法系统、工商税务系统、高校系统、医疗系统、物流快递系统、银行系统、保险系统、证券系统、航空公司系统、水电气能源系统等; (3)业务接口扩展性

 采用业务生成器,可以为业务发展提供业务生成工具;  为企业IT系统提供全面的二次开发接口:包括API接口、DB接口

Webservice

持C/C++/Java/.net/ASP/PB/Delphi/VB等常用开发语言和工

第2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具。

(4)便捷的通用数据库连接管理

 MAS服务器支持多种主流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通用连接模块”,实现与集团客户现有数据库的交互,支持Oracle、DB

2、SQLServer、Informix、MySQL等数据库接口。

第23页/共23页

第三篇:推行政务服务规范建设 打造便民高效政务中心

推行政务服务规范建设

打造便民高效政务中心

——小议县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运行

2013年中青班学员:夏江波

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我县政务服务中心(简称政务中心)自2012年8月搬迁至行政中心以来,在功能上有一个根本性提升,办事大厅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全县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38个单位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承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282项。县政务中心作为江永县各单位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也是优化政务环境的第一窗口,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平台,领导对此要求高,群众对此期望大,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就要求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要顺应发展要求,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提高效率为主旨,切实采取措施,通过建立公开、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可问责的服务机制,实现县政务中心窗口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

一、推行政务服务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务中心发展迫切需要实行服务规范化。政务服务中心都是近几年建立的,各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进驻单位越多,功能越全,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一方面,窗口人员均来自不同的单位,还要定期轮换或者不定期调换;另一方面,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服务质量的优质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的规范,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加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政务服务规范化的实质是制度化的提升。政务服务的总要求是便民、利民。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2012年湖南省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

1

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2‟16号)、《湖南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规范》,我县也陆续出台了《江永县人民政府关于明确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江永政函[2011]87号)、《江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权 “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通知》(江永政办函[2012]124号)、《江永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江永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AB岗位代理制”等工作制度的通知》、《江永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关于县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和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工作正式运行的通知》(江永政发[2012]18号)等相关制度,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政务中心引进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对进驻单位窗口实行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发布信息、统一收费、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的规范化管理,努力把县政务中心建设成为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配臵、效能投诉、信息公开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政务服务平台。

二、我县政务服务规范运行的主要内容

1、进驻项目规范化。《江永县人民政府关于明确进入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江永政函[2011]87号)明确规定了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项目应该进驻中心,没有法定依据的项目坚决取消,进驻中心的管理方式以及进驻中心的要求,为增强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部分窗口单位取消和调整了税费项目:县房产局取消了“城市房屋安全鉴定费”、县国土资源局取消了“采矿登记费”、县环保局取消了“农民在集体土地上自建住宅噪音超标排污费”,凡保留的审批服务项目一律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中心网站统一公示;结合实际,90%以上的审批项目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并全程被网上电子监察系统监管。

2、流程规范化。按照定岗、定责、定人、定时的原则,对审批服务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明确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法定时限再缩短三分之一)、办事结果、办理责任人、收费依

2

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配套落实国土、税务、工商等业务专网进中心、主管领导轮流到窗口审批办公制等措施,对简单的审批事项,各单位要充分授权窗口直接受理、直接审批、直接办结。规范文档管理:登记有台帐、管理有专人、保存有专柜,交接有手续。建立和完善县重点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如对房地产税费一体化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审批的事项,实行联合审批工作机制,就是由牵头单位统一受理、统一组织审批、统一发放审批结果。

3、制度规范化。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提升效能的重要手段,在窗口统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制,审批专用章与单位公章具有同等效力。全面推行首席代表制、窗口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分项目确定标准办理环节、步骤,科学设定整体办理时限和各环节标准办理时限,并分解细化到具体岗位和责任人。对审批环节多、程序繁琐、周期长、群众意见大的项目,以县政务中心为协调平台,试点部分单位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工作,重组审批流程,缩短总体审批时间。对项目按照即时办理件、承诺办理件、联合办理件进行分类,逐个项目编印办事指南,办事指南及其相应表格应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保证服务对象能在网上查阅、下载和申报。相对人办理流程必须同步录入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系统自动监控生成黄牌红牌,并对超时办结直接生成问责;还可依托系统加强对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和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审批效率、贻误审批工作以及利用备案、核准等形式搞变相审批的,由县监察局严格效能问责。

4、服务规范化。切实搞好主动服务:在政务大厅增设咨询导办台,中心实行专人值守,负责接受申请人咨询并指引、引领至单位窗口;严格窗口管理:切实做到办事指南、申请表、示范文本和审批台账等办公物品摆放规范、醒目,工作人员规范着装、亮证挂牌上岗,每周由县行政中心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考评一次,违反的扣分罚款;各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站,延伸服务范围。今后计划开办全程代办制:接受申请人委托全程代办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

3

这一块主要是县招商引资的项目;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适时组织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和边远乡镇开展上门服务。

5、工作新创新。完善并联审批,从今年起,涉及到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工作的房产、地税、国土、规划、人防、环保、消防等单位窗口联合办公,实现了房地产交易与房屋登记一体化,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对象足不出大厅,全部事项在就办事大厅直接办结。开辟绿色通道,将灾后重建项目、县重点项目等一律纳入绿色通道审批,开展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全程代理等特色服务,实行特事特办,特事快办,限时办理,全程督办。加强政务建设,共投资约65万元建设政务办事大厅(含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设备)。工商、税务、公安、林业等多个单位业务专网全部进中心,且与中心窗口互联互通。开通电子政务大厅,建立政民互动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办件查询、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在线服务,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和企业办事。

6、税费收入增。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工作启动以来,以票管税管费、先税费后办证,税费应缴尽缴,有效杜绝税费跑、滴、漏,一季度中心办事大厅共归集非税收入1461.58万元,税收520.66万元,二季度归集税费1515.12万元,其中非税收入 1228.12万元,税收28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税费大增54%。不仅减少征收环节、公平税费负担、推进阳光行政、提高办事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还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征收,此项工作获得了县主要领导的好评。

7、服务程序规范化

(1)中心工作流程。政务中心对进驻单位及窗口人员进行监督、协调、管理、服务,的职责,现实行每日指纹考勤和每周卫生文明行政考评,每月对人员和单位计分,作为季度和年终评先评优的标准。将来还计划每个窗口装臵服务评价器,仿效银行、公安等单位由服务对象对窗口人员进行“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分。

(2)窗口业务办理程序。中心统一标准,建立纸质台帐。将每项业务的办理过程划分成咨询、收件、审查、受理、办理、收费、办结、

4

评价等八个环节,各窗口在按照中心的业务办理程序运行的同时,都必须遵循每一个项目的办事规程办,从项目办理主体、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依据和咨询投诉渠道等方面,每个环节做到明确、清楚,服务规范。

三、保障政务服务管理规范运行的具体措施

1、从人员管理上提供保障。《江永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管理与考核办法》(江永政办函[2012]83号),规范了窗口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调换要求,同时对人员考勤考核、人员培训、请假管理、优先提拔进驻人员等进行了规范,《江永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江永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AB岗位代理制”等工作制度的通知》对AB岗位制和进驻人员补贴的发放标准进行规范,要求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按人均不低于200元/月的标准给予交通、加班补贴,鼓励大家争当进驻人员。

2、从基本设施上进行保障。政务中心请专人负责大厅的保洁工作;全新的饮水机、空调运行良好;新购臵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资料柜;全新装修了大理石台面、百叶窗帘、玻璃大门等;同时在政务大厅建立了报刊阅览室。计划不久的将来为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购买健身器材,建立职工“健身园地”,让进驻人员身心愉快。

3、从监督考核上进行保障。在监督方面,有巡查监督、回访督查、投诉监督、社会监督员监督,形成了完善的监督系统;在考核奖惩方面,建立了《窗口单位和窗口单位人员考核办法》,按照服务规范化要求,对进驻单位和窗口人员实施量化考核。每季度评一次红旗窗口,每月评一次优质服务标兵,每年评一次先进窗口单位和先进个人。日常监督与月度考核、考核挂钩,窗口人员考核与窗口考核、窗口单位考核挂钩,日常考核与评先树优、岗位津贴挂钩,窗口单位在“中心”的考核结果与全县的行风评议、行政效能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挂钩。优秀窗口按25%的比例评选,窗口工作人员按照20%的比例评选。得分95分以上或年终考核前8名的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荣誉称号;75分以上为“称职”,60分以上为“基本称职”, 60分以下为“不

5

称职”。考核结果由政务中心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各窗口单位,记进本人档案。

4、从科学评价上进行保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展“一事一评” ,服务对象对窗口工作评议满意率98%以上。每一事项办结后,服务对象都要在服务评价卡或服务评价器上对窗口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评价结果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汇总,作为考核进驻单位和窗口的重要依据。对评价“不满意”的,立即回访,查摆根源,积极整改,从而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大幅提升。

四、政务服务规范运行取得的成效

(1)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人员素质得到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对如何行政,为谁服务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思想观念有了转变,逐步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和从“官员”到“服务员”角色转变。

(2)审批行为明显规范,服务质量更为标准。每个行政事项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审批服务过程上的全程监控,防止出现越位和缺位现象,实现了行政审批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消除了自由裁量、故意推迟办理等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遏制了单位利益合法化、单位利益个人化的现象。一是各类公示更加标准。中心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及服务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内容进行了修正,对窗口办事告知单的格式进行规范,如受理各类办件均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审批专用章的受理通知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办事指南统一制作,在各窗口柜台公示,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办理事项一目了然,提高了办事透明度;二是接待服务更加标准。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做到亮牌办公、佩证上岗,咨询电话与投诉电话一目了然,与服务对象交谈时使用文明规范用语,受理办件时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咨询。各窗口柜台上还准备了纸笔、眼镜等便民用品,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办件质量更加标准。窗口制定了统一的“七公开”办事指南,对每个审批事项的名称、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标准、存档资料都进行了规定,确保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

6

服务事项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窗口工作人员都按规范化要求进行操作,保证了各项工作不因窗口人员流动轮换导致服务质量改变,不因管理人员的调整造成工作的波动,不因服务对象的不同造成工作质量的降低,从而杜绝了行政审批行为的随意性,规范了行政行为。

(3)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机关作风逐步改善。对审批服务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从根本上改进了工作作风,改变了行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堵住了办事过程中“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抑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从而确保了即办件的当场办结率和承诺件期限内兑现率。目前,进驻服务中心各类事项的按时办结率98%,即办件当场办结100%,承诺提速100%以上,群众评价满意率90%。

五、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1、只进驻部分事项,主要业务仍然在原单位办理。如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工作,相关单位只进驻与房地产有关的事项或只进驻收费项目,如环保局、物价局等单位;房产局查档、审批等主要业务仍在原房产局大厅办理,办事大厅的房产局人员只负责收费制证,致使服务对象在政务办事大厅和房产局两头跑,监察局和政务中心多次要求房产局整改,但房产局主要领导认为不应站在老百姓一边说话,给他们工作添麻烦,认为自己单位办理事项多、人员多,抽不出人员进驻中心,甚至提出给房产局一层楼的无理要求,单位整体进驻政务中心。由于部分单位领导的特权思想严重、思想僵化,致使房产服务对象多次投诉“两头跑”现象仍然无法解决。反之,县国土资源局所有项目全部进驻,台帐健全,主管局长常驻中心大厅审批,局长及时主动到大厅审批。

2、综合窗口明进暗不进。综合窗口

一、二共有17个单位,由各单位窗口人员轮班,具体负责咨询、受理、通知承办单位人员前来办理事项,但很多单位有事项不在大厅办理,对县政府决定进入县政务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仍在原单位办理,有些老百姓经常找不到办理单位和办理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也影响政府形象。

3、部分人员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指纹考勤。多次向进驻单位领导反映

7

不进行指纹考勤的情况,但领导觉得进驻大厅办事委屈了员工,对员工的散漫听之任之。

对策:

(1)要求各进驻单位对办事环节多、审批股室多的内设机构职能可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原则进行整合,设立行政审批股(室)统一行使行政审批职能,把审批职能、审批项目、审批人员向政务中心集中,并派出足够的业务骨干进驻中心,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为窗口首席代表,坚持在中心坐班,全权负责本单位在窗口受理事项的审批工作,统一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替代单位行政章,用于“中心”窗口审批专用。

(2)对“明进暗不进”,把进驻政务中心的单位审批窗口办成许可审批件“中转站”和“收发室”的,建议由县监察局牵头,组织县政府督查室、政务中心有关人员对至今仍不按江永政发[2012]18号文件要求进驻政务大厅受理、办理业务的窗口单位进行一次督查,必须坚持“人进、事进、权进”的原则,该进必进,杜绝形式主义,,接受政务中心的考核管理,对进人不进事、进事不进权、进小不进大、明进暗不进或拒不进“中心”的单位,实行行政问责制,限期整改到位,县纪委、县监察局从严追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3)政务中心协同优化办、作风办、效能室、督查室不定期明察暗访,公布咨询电话和投诉电话12342,建议每周对服务不到位、态度生硬冷漠、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由县电视台曝光,表扬先进,鞭挞落后。

相信县政务中心只要把“规范、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让全县人民群众办起事来更方便,人民群众也一定会对县政务中心的工作更满意,政府形象也将大大提升。

2012年12月10日

8

第四篇: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 +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 , 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目 录 5 5 5 5 7 7 7 7 9 10 12 12 12 12 13 13 15 17 17 17 18 19 20 20 21 22 25 27 27 28 28 28 28 28 29 29 29 29 30 30 31 32 1 项目概述 .............................................................................................................................................. 1.1 建设背景 .................................................................................................................................. 1.2 建设目标 .................................................................................................................................. 1.3 建设内容 .................................................................................................................................. 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 2.1 建设原则 .................................................................................................................................. 2.2 技术路线 ..................................................................................................................................

2.2.1 2.2.2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 9 2.3 进度安排 ................................................................................................................................ 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概述 .............................................................................................................................. 基本功能与特点 .......................................................................................................... 运行管理 ...................................................................................................................... 数据总线 ...................................................................................................................... 资源目录管理 .............................................................................................................. 规则管理 ...................................................................................................................... 数据质量审计 .............................................................................................................. 监控管理 ...................................................................................................................... 统计分析 ...................................................................................................................... 3.1.10 系统配置 .................................................................................................................... 3.2 短信平台 ................................................................................................................................ 3.2.1 3.2.2 3.2.3

短信平台概述 .............................................................................................................. 业务流程图 .................................................................................................................. 系统功能 ...................................................................................................................... 3.3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 4 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 4.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架构图 ..................................................................................................... 4.2 移动应用支撑平台 .................................................................................................................

4.2.1 4.2.2 4.2.3 4.2.4 4.2.5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消息推送组件 .............................................................................................................. 位置定位引擎 .............................................................................................................. 短信服务接口模块 ...................................................................................................... 业务逻辑引擎 .............................................................................................................. 日志管理模块 .............................................................................................................. 4.3 移动政务服务 APP ................................................................................................................

访问地区选择 .............................................................................................................. 政务要闻 ...................................................................................................................... 热点动态 /服务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政务公开 ......................................................................................................................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3.7 互动交流 ...................................................................................................................... 33 4.3.8 我要监督 ...................................................................................................................... 33 4.3.9 便民服务 ...................................................................................................................... 34 4.3.10 智能搜索 .................................................................................................................... 36 4.3.11 用户中心 .................................................................................................................... 38 4.4 移动政务服务微信平台 ......................................................................................................... 38

4.4.1 政务要闻 ...................................................................................................................... 38 4.4.2 我要办事 .................................................................................................................... 39 4.4.3 我要查询 .................................................................................................................... 41 4.4.4 便民服务 .................................................................................................................... 41 4.4.5 互动交流 ...................................................................................................................... 42 5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 43 5.1 建设内容 ................................................................................................................................ 43 5.2 整体设计 ................................................................................................................................ 43 5.2.1 设计原则 ...................................................................................................................... 43 5.2.2 建设目标 ...................................................................................................................... 45 5.2.3 设计理念 ...................................................................................................................... 46 5.2.4 系统架构 ...................................................................................................................... 47 5.3 系统详细设计 ......................................................................................................................... 50 5.3.1 系统角色设计 .............................................................................................................. 50 5.3.2 并联审批虚拟大厅 ...................................................................................................... 51 5.3.3 重点项目并联审批系统设计...................................................................................... 5.3.4 重点项目监管系统设计.............................................................................................. 53 63

5.3.5 系统管理 ...................................................................................................................... 70 5.3.6 系统通用功能 .............................................................................................................. 73 6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 76 6.1 整体设计 ................................................................................................................................ 76 6.1.1 建设目标 ...................................................................................................................... 76 6.1.2 建设模式 ...................................................................................................................... 76 6.1.3 整体架构 ...................................................................................................................... 77 6.1.4 平台特点 ...................................................................................................................... 79 6.2 政府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 81

6.2.1 用户管理功能 .............................................................................................................. 81 6.2.2 日志管理功能 .............................................................................................................. 81 6.2.3 站点管理功能 .............................................................................................................. 81 6.2.4 栏目管理功能 .............................................................................................................. 82 6.2.5 页面管理功能 .............................................................................................................. 82 6.2.6 关键字分类功能 .......................................................................................................... 82 6.2.7 稿件管理功能 .............................................................................................................. 82 6.2.8 页面模板管理功能 ...................................................................................................... 83 6.2.9 网站结构管理功能 ...................................................................................................... 83 6.2.10 专题制作功能 ............................................................................................................ 83 6.2.11 整合发布功能 ............................................................................................................ 84 6.2.12 信息采编 .................................................................................................................... 84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6.2.13 网站信息抓取 ............................................................................................................ 86 6.3 政府网站群功能设计 ............................................................................................................. 87

6.3.1

政府公开信息发布平台.............................................................................................. 87

6.3.2 全文检索系统 .............................................................................................................. 90 6.3.3 互动交流系统 .............................................................................................................. 91 6.3.4 统计分析系统 .............................................................................................................. 92 6.3.5 场景式服务 .................................................................................................................. 93 6.3.6 微信、微博平台 .......................................................................................................... 94 6.3.7 无障碍浏览 .................................................................................................................. 95 6.3.8 网站监控平台 .............................................................................................................. 95 6.4 门户网站群设计 ..................................................................................................................... 96

6.4.1 栏目规划 ...................................................................................................................... 96 6.4.2 风格样式设计 ............................................................................................................ 101

107 7.1 运行环境要求 ....................................................................................................................... 107 7.2 性能要求 .............................................................................................................................. 107 7.3 可靠性要求 ........................................................................................................................... 107 7.4 规范要求 .............................................................................................................................. 108

7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 8 硬件支撑平台

.................................................................................................................................. 109 8.1 部署示意图 ........................................................................................................................... 109 8.2 硬件配置推荐 ....................................................................................................................... 110 8.3 相关支撑软件 ....................................................................................................................... 114 8.4 政务云部署相关指标 ........................................................................................................... 115

8.4.1 虚拟机资源要求 ........................................................................................................ 115 8.4.2 存储 /灾备资源要求 ................................................................................................... 115 8.4.3 网络要求 .................................................................................................................... 115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 +政务是政府施政的新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服务,做到权力运作有序、有效、留痕”。吕省长近期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提出要做到“五个一”的新要求。我市今年将“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采用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平台, 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列入年度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安排, 我中心拟牵头建设全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 以实现网上审批监管、 政府网站集约建设管理和“一站式”移动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1.2 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向市民和企业提供全天

候不间断的均等化政务服务,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和服务能力、 提

升政府公信力,用新媒体、“互联网

+”打造市民与政府间的互动交

流新手段、建立监督新机制,推进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标准建设。

1.3 建设内容

我市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平台建设内容包括

2 个移动端应用系统、

1 个网上审批监管系统和 2 个支撑系统。

(一)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

基于“不同入口,均等服务”的原则,手机 APP和微信公众平台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都能全面提供我市移动端政务服务,包括政务公开、信息推送、我要办事、便民服务、创新创业、互动交流、我要监督、用户中心、智能搜索等内容。

(二)网上审批监管系统

基于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统一平台建设,

实现我市并联审

4 个 批前期工作阶段、并联办理阶段、并联审批阶段、验收监管阶段

环节的在线审批和电子监察, 提高我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等并联审批项目的审批效率,实现并联审批项目数字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接受行政和社会监督,具备并联审批、实时监察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三)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和硬件支撑平台

1.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建立统

一、规范的市、县(区)、乡(镇)

三级政府网站服务体系, 统一为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部门提供网站基础平台服务。各级各部门网站逐步向平台进行迁移, 原则上不再允许另行建设新的政府网站平台, 通过网站集约化建设加强政府网站服务

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府门户网站和

46 家

市直部门的网站集约化改造。

2. 硬件支撑平台。包括网络、数据、安全等硬件设备和系统、数

据库、中间件等支撑。尽可能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部署,本地部

署少量备份、对接设备。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 项目总体建设方案

2.1 建设原则

1. 便民利民秉承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工作理念,融入“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概念,不断充实、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内

容和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市民的服务体验。

2. 服务共建

构建统一平台, 逐步推进、全面整合全市各职能部门的网上政务

服务、网上便民服务,向市民提供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窗口。

3. 标准规范

平台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各项标准规范要求, 积极推动我市的网上

政务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建立,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化。

2.2 技术路线

2.2.1 基于 J2EE 三层次技术路线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

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 系统采用基于 Java 平台的 J2EE技术体系,系

统构建于 B/S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 JSP、java Servlet 、

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

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

在应用

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

充分保证数据库

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J2EE是目前业界公认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支撑体系结构,是各个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系统和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粘合剂。

J2EE 提供了跨平台的

解决方案,提供了通用的

JDBC数据库访问接口,无缝支持通过 XML

J2EE体系结构中,所有的技 进行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在

术都是开放的, 得到业界主流支持的, 所以统一使用 J2EE体系架构,有利于系统之间的整合, 避免重复投资, 降低 IT 的管理和建设成本。

选用三层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系统管理简单 , 大大减少客户机维护工作量。

基于 B/S 结构的应用模式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基于“瘦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客户端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下载, 也无需客户端维护工作。

具有灵活的硬件系统构成对于各个层可以选择与其处理负荷和处理特性相适应的硬件,方

便的实现负载均衡。清晰、合理地分割三层结构并使其独立 , 可以使系统构成的变更非常简单。因此被分成三层的应用基本上不需要修正。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三层 B/S 结构中,应用的各层可以并行开发 , 各层也可以选择各自

最适合的开发语言。

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

涉密的关键应用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在三层 B/S 结构中 , 识别用

户的机构是按层来构筑的 , 对应用和数据的存取权限也可以按层进行

设定。例如,即使外部的入侵者突破了表示层的安全防线,若在功能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层中备有另外的安全机构,系统也可以阻止入侵者进入其他部分。

J2EE 提供了一套企业级 Java 应用框架(一种标准),是一种利

用 Java 2 平台来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

问题的体系结构。

2.2.2 基于 XML 的数据表示

数据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果数据交换

使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 则需要复杂的数据编码和解码工作, 因此

统一数据交换使用的数据封装格式是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首要

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性标示语言)是目前

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表示标准,因为它的简单性、开放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自描述性等特性, XML在数据和信息管理、数据交换、 Web

应用、电子商务、 应用集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已经得到了工

业界的普遍支持,也是我国电子政务采用的标准。

采用 XML方式对系统要交换的数据进行表示,既可以便于系统的

间的数据交换, 又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充, 因此系统技术平台的交换数

据表示全部采用 XML格式来表示。

2.2.3 系统基于 SOA 的应用系统开发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被认为是用于下一代应用系统开发的架构。

帮助人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能够寻找并使用已有的服务而不必重复

开发某些功能;能够方便集成异构系统; 能够更容易地扩展已有系统。

服务是一个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种业务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 服务的实现可以放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只需要对外发布这个服务的描述,其他的系统(或者服务)就可以发现并且使用这个服务。不同的服务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组件模型、硬件环境、数据库,而在这个架构中它们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方式消除了异构的分布的环境对应用系统的影响, 开发者可只考虑系统的业务逻辑, 关注某个部分业务功能的实现, 并将它们包装成为合适的服务, 不需要考虑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减少了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服务和组件的不同在于服务更多地从业务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向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业务的实现, 而组件可能只提供完成某个业务的部分功能。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 一个系统实现了客户需要的某些业务过程,其中每个服务实现了业务过程中的某个活动。 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来看,面向服务的架构更加符合业务的视角, 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根据已经获得的业务需求进行设计, 采用服务实现各部分的业务需求,并将它们组装为应用系统。

总的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组织中的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 它通过将实现的细节和业务逻辑分离, 使得系统可以更好地被复用、扩展和维护。

2.3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分为两期进行。

一期建设: 基本完成“政务服务手机 APP”和“政务服务微信公

众平台”、 “网上审批监管系统”以及作为支撑的“政府网站集约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平台 ” 和基 础数 据平台 的建 设 工作 。建 设 周期 约为 6 个 月

(2015.12-2016.5 )。

二期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扩展“政务服务手机 APP”办事服务和

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软硬件支撑基础平台,完成“移动办公

APP”平台建设工作。建设周期约为7 个月( 2016.6-2016.12 )。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 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数据平台

3.1 数据交换平台

3.1.1 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为智慧某某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

基于成熟的

数据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业务系统、多部门的点对点、点对多、多

对多等的交换方式;满足批量数据交换、单条数据查询、数据请求服

务、FTP等多种交换模式;预留接口,适应后续不同的部门的交换接

入需求。按照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GB/T21063)、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GB/T21062) 提出的基础架构、核心内

容、关键技术和基本功能的要求,满足数据的采集、同步、处理、传

输等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用户权限,安全审计等方面的需求。

3.1.2 基本功能与特点

支持常见关系型数据库、支持

ODBC数据源、支持常用文件格

式、支持常见协议、支持常见接口方式,支持数据转换;

支持自由设定采集数据表、字段,支持行过滤,支持多任务并

行采集;支持数据库存储过程及函数的调用;

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按投标方自己设计的数据字典标准进行转

换;

对于数据交换的运行策略,要求能够定义绝对时间和相对时

间;

支持实时和定时调度机制;

提供图形可视化监控与管理工具;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支持数据交换过程(双向的,包括数据采集和共享)的实时可

视化监控;

支持数据完整性校验;

支持断点重传或续传;

支持节点程序绿色安装;

支持网络环境对用户透明;

交换过程与数据质量可视化;

平台数据交换高性能。

3.1.3 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是对整个数据资源交换所运行的所有

IT 实体,包括服

其中包 务器、接入交换节点信息以及交换流程等软件模块进行管理,

括对平台服务管理、交换中心控制管理和交换流程管理。

通过运行管理用户可以明确交换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适配器配置

与交换流程定义和部署的状态等等, 从而从资源管理和使用者角度而

非基础软件角度有效的管理数据交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环境与实

体。

包括交换网络管理、节点管理、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

源管理,可以对交换与共享网络中各类硬件和系统软件资源进行管

理。其目标是对整个交换网络的基础设施进行定义和描述。

3.1.4 数据总线

此功能负责管理数据资源的流转。根据数据中心的业务特点,将

数据资源的流转划分为采集、处理、共享三个阶段。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4.1

资源采集管理

系统提供向导式的资源采集管理功能, 主要负责将来源端数据采 集到数据中心。对已经配置好的资源,进行采集,系统提供资源采集

方案的配置管理,包括资源采集方案的新增、修改、删除、启用、停

用、执行监控等功能。

3.1.4.2

资源处理管理

资源处理包括对原始数据的清洗、 转换、整合,通过处理加工后,形成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 系统提供对资源处理的配置管理, 包括各类处理规则的配置、 处理方案的配置、 维护管理、监控、查询等功能。

3.1.4.3

资源共享管理

本产品提供数据 负责将数据资源通过本平台共享给数据需求方。

交换与服务共享两种共享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 生成交换流程将数据资源推送给需求方; 服务共享方式,将数据资源封装成 Web服务,需求方通过请求该服务获取所

需数据;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服务共享还支持对第三方 Web服务的转发调用。资源共享可以做

到数据行级与字段级的共享权限控制。 数据资源只要在资源目录中发

布就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功能共享出去, 不一定要经过采集、处理阶段。

3.1.5 资源目录管理

资源目录管理包括数据资源注册、目录内容发布、目录检索、主题库管理等子功能。

目录检索: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

到有权限访问的数据资源。

主题库: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 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

集合。

数据集采集定义:对于数据中心按数据集结构存储实体数据的业务场景,可以定义为此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以及各组织机构分别提供哪些数据元的实例数据。

数据集手工采集: 数据集的数据提供机构人员登录系统后, 可通过该功能手工填写数据,完成数据采集过程。

3.1.5.1

资源分类管理

系统提供资源分类管理功能, 用户能在该模块定义维护所有资源 分类,并且,可以将多种分类定义为一套标准, 可维护多套分类标准,

即实现资源的多维度分类。如:

一、定义企业基础信息类资源、企业

运行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主题分类标准;

二、定义工商部门信息

类资源、质监部门信息类资源等,并定义为部门分类标准。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3.1.5.2

数据资源注册

当定义完资源分类后, 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登记。 数据资源又分 为文件类型数据资源、数据库类型数据资源以及

webservice 类型数

据资源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资源采集交换方案,同时,对需要共享

的数据资源还需要注册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并进行编目处理。

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新增、修改、删除、注册、发布、查询、预

览、刷新等操作。

3.1.5.3

目录内容发布

目录内容发布是将已注册的数据资源发布到资源目录中,同时对这些资源进行编目处理;发布时还可对数据资源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当发布资源目录时, 先要进行目录内容的定义, 包括元数据定义、资源分类、关键词设置等,完成对资源的编目管理, 便于资源的发现、定位。

3.1.5.4

目录检索

对已编目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检索; 用户只能检索到有权限访问 的数据资源。

3.1.5.5

主题库

指符合一定业务逻辑、 能表述一类业务的数据资源的集合。 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逻辑,建立不同的主题库,如:企业基础信息库、企业运行库、综合分析库、行业分析库等,便于各部门进行资源的发现、定位及共享。

系统提供主题库的维护管理,包括新增主题库、修改主题库、删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除主题库、查询主题库等操作功能。

3.1.6 规则管理

规则管理基于规则引擎技术, 内置规则模型, 实现对接入部门的

验证、对数据的处理、对数据质量的审计等。

规则引擎:自动解析各类规则,并负责分发给各系统模块执行。

验证规则:支持 CA验证,并内置部门接入的验证规则。

数据处理规则: 分析各部门实际数据内容, 内置各部门数据的清

洗规则、转换规则及数据路由规则。

数据质量审计规则: 按照各部门数据质量标准, 内置各类数据质

量审计规则。

3.1.7 数据质量审计

对资源处理过程中与数据清洗规则不相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1.8 监控管理

数据质量监控子系统主要确保数据采集、 数据传递的及时性、 准确性,实现对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的监控,同时,为信用信息报送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各部门业务数据都通过交换平台进行加工处理及传输, 交换平台对数据处理得如何, 是否正在传输, 是否出现异常等方面都可以反应出数据的质量问题, 因此应该从交换平台的运行情况、 硬件设备运行情况、流程、节点、数据量、数据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而全面的监控。这样才能能够快速定位出现质量问题数据的问题源, 从而解决问题。

1、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监控平台的服务与管理中心, 不仅对所有监控代理提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供监控服务接口, 并对所有监控代理进行的统一管理与调试, 此外还

提供系统管理,对组织机构、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还提供网络拓补图以方便查看整个交换网络的连接情况。

2、统计查询

可以对代理节点的情况进行统计, 根据业务规则及需求, 可设置统计指标,进行制定查询。 如按时期统计代理节点掉线次数,按节点与时间统计数据交换量,数据流量等。

3、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平台除了提供日常管理的主要功能, 包括日志管理、 用户 IP 地址、用户名、登录时间、操作的业务及所做的操作、离开时间等,还提供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机构人员管理、 参数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角色管理、组管理和工作流管理。 机构人员管理提供部门、人员维护功能,部门基本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机构代码、创建人、创建时间。人员基本信息包括:登陆名、姓名、职务、性别、电话、密码、手机及邮件地址信息。 参数管理提供所有系统参数集中统一管理。权限管理则是通过可视化界面,实现所有权限配置。资源管理提供对系统的资源的可配置管理。 角色管理完成对统一权限管理的用户角色定义。组管理实现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动态的分组, 通过定义好的组,可以进行快速的人员选择。

3.1.9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 目录日志、其他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 提供部门交换信息量统计分析及展现功能, 实现资源交换总量的统计,接入机构的统计,按交换次数、数据量、条目等标尺进行排名的统计与排序, 按数据交换提供和接收的不同角度进行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统计和排序,进行组合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用于对交换日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分析,

统计分析

分为专题统计,组合统计,综合统计三大类。

综合统计

按照各部门使用交换系统交换的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

结果可

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状。按照资源在交换系统交换的

次数和信息量进行统计,结果可以展现为表格、线、柱、饼等不同图

状。

专题统计

为了方便用户快速获取常用统计信息, 基本上采取一键展现或最

多可以选择单个条件的操作方式。

平台可提供如下对如下专题信息的统计分析:

信息上载,时间访

问量,信息条目访问,栏目访问,交换次数排名,交换信息量排名,

交换数据条目排名等。

组合统计

可对通过交换系统交换资源的日志按照时间段、

部门、应用系统

等进行组合统计,统计出某个时间段的次数和信息量。

3.1.10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用于对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运行时需要使用的系统参数

与规则进行配置。

校验规则管理: 是指数据清洗时使用的规则, 可以对一个数据

资源(表)的一到多个字段定义规则,校验数据的格式、取

互联网 +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值范围、多字段间的逻辑关系等。

权限管理:管理组织机构、用户、菜单权限。

系统参数:管理系统运行时的可配置参数。

3.2 短信平台

3.2.1 短信平台概述

通过短信平台的构建, 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市民公众、 企业统一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府与市民公众、企业之间的联系。短信平台能够对接各大运营商 , 实现短信发送,短信回复,短信收件箱,群发通知,短信批量下发,短信内容导入群发等等。

能同时接入不同的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遵循移动、联通、电信的互联网短信网关协议, 实现对其移动终端设备短信收发功能。 平台能根据目标用户的手机号码自动判断短信对应的移动运营商网关, 对用户及业务而言是透明的。 对于用户上行的短信, 平台根据配置信息分析用户请求的业务, 将用户的短信转发给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 同时支持大量阶段性短信群发业务。

短信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 短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可以与各种业务系统相连接。 可以与用户进行短信沟通, 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业务发展。可以实现内部相关调度、业务经营以及日常管理等活动,也可以借助短信平台实现即时通信,进一步提供工作效率。

第五篇:关于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关于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发展软环境,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年”和“服务企业年”活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8月11日至17日,由市政协经济法制委牵头,会同教科文委并邀请部分民主党派委员,组成两个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带领下,对我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情况

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县(市、区)一级的政务服务中心陆续在200

7、2008年成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原则,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完善软硬设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提升了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优化了我市的政务服务环境,总体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推行集中办理审批事项,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通过把面向投资者、面向企业、面向群众的有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在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公,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规范了办事程序,切实减少了审批环节,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行政效能。目前,市本级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共499项,占应进的76.8%。审批项目较为集中的相关职能部门都派出了工作人员进驻服务中心进行现场办公,保障了政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高了政务中心的现场办结率。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务中心的工商局窗口对企业登记管理在全区率先试行了“一审一核”登记制度,减少了许可(审批)环节,节省了登

1 / 8 记时间,提高了登记效率,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目前,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平均日结率达到77.49%,大大改善了我市的政务服务环境。从我们调研了解的情况反映,这几年群众办证办事方便了很多,群众对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审批行为不断规范。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务中心都比较注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制订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政务服务中心廉洁从政规定》、《政务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办公规定》等二十多项基本制度。2007年全市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以来,政务中心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了行政效能。目前,政务中心项目审批严格实行“八公开”和“六制”办理,“八公开”即项目名称、办理程序、设立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窗口权限公开,“六制”即直接办理制、承诺超时默认制、联合办理首办责任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集中收费制。在审批方式上,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完善了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全面实行网上审批、网上办公,保证了审批权在阳光下运行,基本实现了“阳光作业”,提高了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度。

(三)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明显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政务服务环境建设中,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等全方位贴心服务,着力优化服务质量。今年,我市在全区率先为企业(项目)开展“直通车”服务活动,通过“窗口服务、网上办理、热线办理”三大平台和11项直通服务制度,实现政企无缝对接,优质服务全域覆盖,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这一做法,得到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在今年全区年中工作会议上,得到了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马飙主席的高度肯定。自治区党委陈际瓦副书

2 / 8 记到我市调研时,也认为玉林实施“直通车”服务制度经验很好,值得在全区推广。

(四)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政务环境健康发展。市纪委、监察局的行政效能监察室四名工作人员成建制全部进驻中心,通过电子监察,以及对案件的查处等手段,积极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有效地克服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现象,遏制了“吃拿卡要”的腐败行为,促进了依法依规行政。特别是市政务中心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了“审批、管理、监督”三分离原则,强化了政务监督职能,有效促进了各项审批工作的落实,推进提高了服务效能和质量。

二、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在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发展不平衡。根据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全区政务服务中心1—5月份运行情况通报,从月均办结率全区排名来看,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月均办结2453件,在14个市中排第8位,6月份升至第3位,总体运行情况还比较好。但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就显得非常不平衡。玉州区月均办结78件,在全区24个城区中排名倒数第10位。北流市月均办结6893件,在75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容县月均办结723件,排名第35位;陆川月均办结1276件,排名第20位;博白月均办结2583件,排名第6位;兴业月均办结67件,排名倒数第10位;福绵月均办结6件,排名倒数第3位。数据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县(市、区)进驻部门不平衡、进入项目不平衡、审批效能不平衡。

(二)应进审批事项进入不到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通知》(桂政发〔2009〕15号)规定“凡行政许可项目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3 / 8 (包括中央垂直管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必须进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但调研中了解到,不管是市本级还是县(市、区)的政务服务中心,都没有完全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把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市本级应进项目650项,实进499项,占76.8%。县(市、区)一级政务服务中心,玉州区应进项目358项,实进185项,占51.68%;北流应进369项,实进286项,占77.51%;容县应进项目634项,实进482项,占76.03%;陆川应进项目609项,实进415项,占68.14%;博白应进项目619项,实进250项,占40.39%;兴业应进项目272项,实进182项,占66.91%;福绵应进86项,实进34项,仅占39.53%。这些数据显示,进入中心的单位和项目还不到位。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入率非常低,2009年1—6月份,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信用社收费点共收3706万元,这和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相差甚远。有的单位在窗口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却回原单位缴费,有的单位舍近求远,不在政务中心缴费窗口缴费,却到其他银行缴费,出现“前厂后店”现象。

(三)窗口部门审批事项授权不充分。自治区桂政发〔2009〕15号文件要求,充分授权服务窗口,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的窗口办结率,并要求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应诉代理权的授权率应达到100%,制证权、审批权的授权率应达80%以上;有条件的部门要争取达到“双百”目标,即向部门政务服务窗口授权100%,现场按时办结率100%。而我们市本级部门授权给窗口的审核权为77.29%,审批权只有42.19%。在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玉州区审核权44.32%,审批权7%;北流审核权为100%,审批权只有73.08%;容县审核权59.34%,审批权59.34%;陆川审核权52.05%,审批权28.19%;博白审核权46.82%,审批权16%;兴业审核权93.41%,审批权34.06%;福绵审核权100%,审批权3%。从上述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多数部门没有按要求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虽然在中心设置了服

4 / 8 务窗口,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没有按照要求统一授予服务窗口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权,有的窗口无权无责,成了“收发室”、“挂号室”,存在着“只挂号、不看病”或“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现象。

(四)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一些进驻单位对窗口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选派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同志进入窗口,有的甚至是随便派个工作人员去“凑数”或“值班”,加上又没有充分授权,以至到窗口工作的同志认为自己被边缘化了,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此外,由于政务服务中心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上下班按手指,办事追错,视频的全天候监控等,造成工作人员有压力感,一些工作人员有怨气,工作不安心,得过且过,甚至互相推诿。今年3月,吉林籍人士齐某到市政务中心申请办理一个桌球室的经营手续,填了不少表格,花了几百元钱,在文化、卫生、消防等部门来回跑了20多天仍未办成,当事人无奈之下到行政效能中心投诉,后在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调查了解和督办下才得以解决。

三、加强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领导。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服务企业和方便群众办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平台,具有服务优质、规范高效、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的特点,是展示政府良好形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务必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在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运行经费等方面切实予以保障。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政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从“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本部门、本系统加强政

5 / 8 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选好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办理,加强组织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明确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根据自治区桂政发[2009]15号文件,明确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统一设在本级政府办公室的行政机构,人员使用行政编制,代表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监督本级政府所属部门、机构的政务服务工作,且协调指导下级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工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副秘书长或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同时,依照《行政许可法》,赋予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负责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申办条件、申报资料、办理环节、承诺时限的设定审查和优化工作,负责督促检查“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情况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中心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和督促检查政务公开工作等职能。通过一系列强化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职能、理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的措施办法,改变中心目前的管理无职能、协调无手段、督促无效果的尴尬局面。

(三)强化监督,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各级监察、编办、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绩效考核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对各职能部门推进集中行政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对不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或者行政审批项目存在“体外循环”、“两头受理”的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应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责任。通过多部门的监督,大张旗鼓地营造“应进必进”的氛围,彻底打消个别部门领导“应进未进”的侥幸心理,消除“官”念特权思想,消除只顾部门利益甚至为了部门利益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从而杜绝政府部门之间行政许可事项互设前置问题制造认为障碍的现象,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快

6 / 8 形成由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到“统一窗口受理、统一协调办理、统一送达结果”的行政审批格局。

(四)优化流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按照精简优化的要求,各级政务中心应对每项审批事项制定科学的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图,统一审批标准,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许可审批环节过多、周期过长、要求申报材料过多、行政效能过低的问题。应严格按照“三项制度”和行政程序的规定开展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特别是要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义务。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实施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作业,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加强直通车办公室建设,加快开通直通车网站,对重点企业(项目),政务服务中心应压缩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程序,全面开展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五)配强人员,进一步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各职能部门和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大工作力度,严把中心人员出入关,切实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好、服务优”的业务骨干到服务窗口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以提高窗口人员素质,增强窗口办事能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定期举办相关业务培训班,加强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人员、政务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能力。窗口工作人员可实行原单位和政务服务中心双重管理,人事、组织、工资关系不变,业务由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由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考核,年度评优指标由人事局单独下达给政务服务中心,不占原单位指标。对考核优秀的窗口干部,可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和物质奖励,不断激发窗口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干劲。把政务服务中心塑造成为“服务政府、效能政府、阳光政府”的第一形象窗口。

7 / 8

(六)完善设施,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自身建设。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直接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和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高度重视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一方面,应加大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工作场所,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办公条件。另一方面,应加强软件设施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完善网络平台,拓展网上咨询、查询、预审等业务,全面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公布。同时,还应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学习培训、投诉处理、办件通报、考核评比等规章制度,引入办事群众评价和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务行风监督员、办事群众、新闻媒体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县(市、区)服务中心的指导,切实搞好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网络联动发展,形成覆盖全域、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网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8 / 8

上一篇: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下一篇:作为一名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