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法思考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警察法思考范文

警察执法能力提高的法理思考

伍玉功姚顺花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就是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不断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也是西方发达国家警察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犯罪的隐蔽性和智能性等特点以及我国当前警察执法能力不强也呼唤警察提高执法能力。

[关键词]警察执法能力法理思考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警察执法能力研究》的一部分,项目批准号:湘财教指[2008]71号。 作者简介:伍玉功(1965,12-),男,湖南新宁人,法学硕士,在读法学博士,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和诉讼法;姚顺花(1971,4-),女,湖南新宁人,大学本科,长沙铁路卫生监督所,研究方向:卫生法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一句话,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具体到公安机关,就是要不断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即提高警察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1]推动公安机关在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警察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对警察执法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警察执法能力的提高,又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最有力的保障。罗干同志在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安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力量。”周永康同志也指出,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和促进者。[2]所有这些,都阐明了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都明确了警察执法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第一,只有提高警察执法能力,发挥其服务职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宽松的环境。发展是第一要务,服务是第一警务。公安机关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人民警察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措施,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着力解决好“冷、硬、横、推”等问题,构建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实现警与民的和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宽松的环境。[3]

第二,只有提高警察执法能力,发挥其打击职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平安的环境。安全平安是人的基本需求,和谐社会最低层次的要求,就是人民群众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公安机关打击职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发挥其打击职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首先,以打击黑恶势力为龙头,开展打暴扫霸行动;其次,以强力压控盗抢犯罪为重点,开展打盗反抢行动;再次,以集中扫除治安乱源为目标,开展禁毒禁赌行动;最后,打击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严禁在街头、临街面进行赌博,加大对茶馆、旅店、宾馆等公共场所的查禁力度,遏制新型赌博活动的蔓延。[4]

第三,只有提高警察执法能力,发挥其维稳职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的环境。“中国的问题,压到一

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5]稳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各种治安案件和治安隐患、苗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改革成果的巩固,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而也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首先,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保持对各种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其次,打击严重破坏经济秩序、金融管理秩序,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危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济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重大经济犯罪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带来的危害。[6]最后,妥善化解群体性矛盾。如当前尤为突出的破产倒闭企业职工、征地拆迁户等群体性矛盾。这类矛盾如果处置不好,就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警察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一)犯罪的隐蔽性和智能性等特点,要求警察提高执法能力

社会学家认为,从一种运行模式向另一种运行模式变迁的社会转型期,必定有一个碰撞、磨合的过程。现阶段,随着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由权力社会向市民社会、由权力时代向权利时代、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社会成员之间,各个利益群体之间,不同行业和区域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急骤增多,暴力犯罪、团伙犯罪、黑社会犯罪、异地犯罪、群体犯罪和多样化犯罪等愈来愈突出,犯罪手段也更加隐蔽化和智能化,其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如经济犯罪。经济犯罪又称“白领犯罪”,一般来说,经济犯罪基本上是智能性犯罪,即采取智能手段实施犯罪。很多犯罪嫌疑人甚至具有丰富的金融、电脑网络等专门技术知识,并且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经济犯罪主体常常利用自己的职业专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寻找空隙,使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且逃避侦查的伎俩越来越隐蔽和高超。又如计算机犯罪。它是21世纪最主要的犯罪,是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或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往往具有隐蔽性和智能性,犯罪人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躲在不易引人注意的角落里操纵计算机,瞬间可以使国家、组织或个人的巨额财产流失,国家秘密泄露,国家信息系统瘫痪,甚至造成社会**,危害之大,令人咋舌。[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的公安机关,只有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才能准确、及时、合法地缉拿犯罪嫌疑人,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当前我国警察执法能力不强,也迫切要求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

由于警察执法观念存在偏差,科技强警没有落到实处,经费缺乏,警力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警察执法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公共服务能力差。部分民警总认为自己是管人的人,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耍特权、抖威风,态度冷漠、生硬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2)“说不过人家”。部分民警文化法律水平偏低,口头表达能力差,不会做群众的工作,不会调解纠纷,不会讯问犯罪嫌疑人。(3)“跑不过人家”。部分民警由于缺乏经常性的体能锻炼,大腹便便,身体素质较差,遇到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根本就追不上。(4)“打不过人家”。部分民警由于缺乏专业警务技能的训练,在力量、技巧等方面与一般人差不多,因而在值勤、查缉、追捕任务中较难制服犯罪嫌疑人,反而自己负伤牺牲。据公安部统计,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几乎是“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公安民警已成为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的职业。警察本是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保护神,却因自己执法能力不强而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又拿什么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三、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也是西方发达国家警察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大的国家离不开强大的警察。英国警察是世界警察的鼻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近年来,英国政府通过改革警察培训工作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一是建有较完备的培训网络。全国有国家警察学院、苏格兰警察学院,各警察局大都有单独的培训中心。二是建立有较规范的培训制度,并将培训与人事管理挂钩。如警长以上的警官必须参加培训才能晋生;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先到警察学院进行12周的基本技能培训,然后到一线当巡警,一年后再到警察学院进行6周的巩固性培训,培训不合格不能录用。三是培训内容与实战结合紧密,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8]另外,英国将公众满意作为警务工作的标准,致力于加强和改善警民关系。政府强调警察的平民性,将警察机关定位于服务部门。警察局也要求警察“对待公众就像对待顾客”一样。[9]日本警察素以训练有素、警民关系良好而闻名于世。日本为了建立一支具有能战胜现代化犯罪的高度智力结构的警察队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中一项就是逐年提高具有大学文化水平警察的比例,在日本警察队伍中大学生的比例五十年代为1%,六十年代为2%,七十年代为12%,现在已达到四分之一。[10]在日本,中级警官必须是本科毕业,在高级警官中硕士、博士也不乏其人。在丹麦,为了保证警察都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丹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警察录用程序。条件包括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决心、威信、忠诚、同情心、交流能力、掌握主动权的能力等等。预备警官在被录用之后必须参加为期3年的基本培训。 [11]根据联合国维和民警培训大纲要求、联合国维和民警甄选考试标准以及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实际工作的需要,联合国维和民警必须具备8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了解维和任务区语言环境,具备较强的工作语言能力;二是要掌握联合国车辆使用规定和任务区交通规则,具备复杂道路条件下熟练的机动车驾驶技能;三是要了解任务区的情况及武器使用原则,具备正确使用武器和快速射击技能;四是要了解维和民警的职责和任务,具备维和民警基本工作技能;五是要熟悉联合国的通讯设备和通讯规则,具备熟练的维和民警通讯联络技能;六是要熟悉联合国基本知识和外交礼仪,具备一定的国际交往和谈判能力;七是要了解任务区恶劣环境和生活条件,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八是要熟悉维和任务区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具备一定的防卫生存和防病自救能力。[12]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警察执法能力的提高,且为了提高警察执法能力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警察执法能力研究已成为警学界和法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提高警察执法能力的必要性基本已达成共识,但警察执法能力是什么?结构如何?如何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等等,仍需学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力加强“四个能力建设”[J]公安研究,2004,(2)

[2]戚丹,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的思考——谈执法权威的重塑[J]公安教育,2008,(3)

[3]肖飞,关于建设服务型警务的理论与思考[J]公安教育,2005,(9)

[4]李笑梅,试论公安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EB/OL]http:///ReadNews.asp?NewsID=5490,2007-04-30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6]赵远,论警察执法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政法学刊,2005,(5)

[7] 李恩来,计算机犯罪手段大暴光[J]程序员,2001,(11)

[8]赵可,国内、境外警察队伍建设[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9]JamesB Mckee.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New York;hott,Reinehart and Winston,1974

[10]何理刚,“警察训练”在提高警察素质中的作用与地位[J]公安教育,1997,(5)

[11]http://:8080/gai/oldweb/gazk/2004/20/15-5,htm

[12]瞿志文,联合国维和民事警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武警学院学报,2002,(2)

第二篇:对警察巡逻效用发挥问题的思考

作者: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 李刚

警察巡逻是服务广大群众,对社会面实行动态掌控,实现快速反应,预防、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是公安机关切实维护社会平安的重要方法之

一。当前,警力不足等一系列客观原因制约和束缚着巡逻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导致巡逻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随着警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只有更新理念,对巡逻效用的发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深挖潜力,才能实现对有限的警务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加强科学巡逻的重要性

国际警政专家威尔逊说:“巡逻警力为任何警察部门之中坚,只有当巡逻部门不能履行其所有的警察职责以后,才有设臵其他部门的必要”。从社会发展阶段看,我国目前正处在从温饱到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和利益格局变动导致社会矛盾和治安的复杂化,在这些客观形势下,作为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警察巡逻,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臵上。

(一)加强科学巡逻是提高治安控制力,增强群众安全感的基本途径。据国内相关调查显示,有65%的群众最期待公安机关提供的服务是警察巡逻,见警率被认为是影响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西方警界长期研究表明,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警察的破案数、破案率和其他业务活动的结果,往往来源于身边的巡逻警察。在大街上,与制服警察擦肩而过的感觉成为群众发现安全感存在的重要因素,这说明群众最关心的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治安问题,对警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控制现行违法犯罪上。由此可见,把有限的警务资源首先利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保障问题上,科学组织巡逻工 1 [1]

作,是顺应民意,合乎民心的措施。

(二)加强科学巡逻是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巡逻防控作为公安机关的“主业”,是情报信息的源头,加强巡逻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警务效率的重要环节。首先,巡逻警察的办公场所臵身于群众之中,具有信息灵通,机动灵活等特点,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社会情报信息,勤务职能较之其他方式发挥的更为主动和直接;其次,巡逻中对群众的报案求助、发现的问题等情况及时上报指挥研判部门汇总、分析和评估,然后整理反馈给基层,能够更为科学的协调警务工作;再次,巡逻中与群众相处不但密切了警民关系,而且可以获取相应有价值的情报,便于组织动员群众力量,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三)加强科学巡逻是体察民生,融洽警民关系的有效渠道之一。古人云: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社会平安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受计划经济影响,公安机关工作模式长期处于较为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警务活动以公安机关和民警为绝对主体,公安内部重视专业性、轻视社会性,强调上级指标的实现,忽略群众主观感受和安全需求,导致警民双方缺乏有效互动和沟通,相互理解信任不够,影响了警民关系。通过科学的开展巡逻,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民生问题,构建起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核心的警察价值文化,构建更加有利于倾听群众要求、了解群众想法的新型警务模式。

二、对进一步发挥警察巡逻效用的思考

在三门峡市公安局启动“网格化”街面巡逻的五年多时间来,街面见警率大幅提高,治安形势明显改善,广大群众感受到了“网格化”巡逻机制带来的优质服务,同时,受警力不足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巡逻工作仍有许多可供提升 2

的空间。警察巡逻勤务要发挥最佳效率,关键是科学用警。狭义上的科学用警,是指从事街面巡逻工作的民警对辖区治安态势的掌握和了解以及勤务效能水平、因地制宜和局势调整能力等。笔者拟从五个方面来谈:

(一)巡逻规划要有利于保持治安掌控力。目前,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面防控压力增大,而增加警力投入与实际防控工作的成果并不成正比。基于犯罪现象饱和原则及规则现象,犯罪可能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到临近地区了。英国的国家情报模式研究发现,犯罪的分布绝不是随机的平均分配,它有着十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即时间高发段和空间高发点。可见,我们可以把常规警力摆到街面上推动警务工作前移,使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集中、孤立、暴露在少数区域和时段内,指挥部门在研究和掌握犯罪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巡逻警力的投向和投量,以压缩街头违法犯罪活动的时空范围和第一时间抓获犯罪嫌疑人为目标,协调各种力量进行整治和打击。

(二)巡逻组织要有利于发挥民警积极性。首先,巡逻民警的“办公室”就在街面,民警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随之产生了很大变化,不能简单地把警力推上街面了事。应该在实践中科学组织和安排,从变墨守成规的“全时警务”为弹性变化的“实效警务”。其次,巡逻民警在个体素质对履行职责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组织部门必须从解决民警角色定位问题入手,引导民警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研究制定巡逻工作标准规范,落实巡逻工作责任和要求,同时制定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此充分发挥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巡逻勤务要有利于公安情报信息“上传下达”。巡逻勤务要充分发挥情报主导警务的功能与优势。首先,巡逻中与群众接触联系,一方面及时向群众通报警情,发布预警防范知识,另一方面密切群众关系,及时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便于第一时间上报警情,进行研判。其次,要根据指挥研判部门提供 3 [3][2]

的警情信息,动态调整巡逻警力,使警力投入的控制圈与犯罪分子的活动圈最大限度地重叠,做到以动制动,以快取胜。

(四)巡逻模式要有利于群众接纳和监督。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基础在于群众。要让群众参与到巡逻勤务决策过程中,集中民智,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有了“有效的见警率”,即群众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就是民警经常出现的时候、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就是民警频频要到的地方,广大群众才能了解和关心公安工作,进而支持、参与公安工作。

(五)巡逻工作要有利于实现警民利益“双赢”。近年来警民关系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过高,对民警工作认识和理解不够,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群众希望民警有求必应,但往往事与愿违,加之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和广泛性,一些负面报道传播迅速,对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是当前公安部门的宣传仍主要单纯依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与群众交流互动性低,间接性、灌输式和口号化的明显特征,难以及时听取群众呼声。只有通过民警“走街串巷”与群众朝夕相处,建立互动沟通的平台,展现良好形象,让群众直观认识公安工作,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才能增强群众社会责任感,消除误解,求的理解和认同,打造成为“公众警务”。

参考文献:

[1]汪勇.警察巡逻勤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37.

[2]付丹.论我国巡逻警力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7(3):40.

[3]王大伟.欧美警察科学原理——世界警务革命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602-604.

4

第三篇:监狱警察规避职业风险思考和实践

监狱工作一直被喻为一种看守“火山口、炸药库”的高危职业,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押犯结构的不断复杂,狱内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激烈,现实的社会因素对监狱工作的影响逐渐加深,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狱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职业风险。近年发生的茂名监狱集体腐败案件及呼和浩特第二监狱越狱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

在执法实践中,监狱警察面临的职业风险是多方面的。如何认识这些风险,并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下面就本人工作的一些经验谈谈对这一问题一点粗浅的的看法。

一、 存在的风险

(一) 因价值观念偏差而引发的风险

监狱警察是监狱的管理者和刑罚的执行者,肩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任务,致力于矫正罪犯被扭曲的心理和灵魂,法律赋予了其神圣的职责和光荣的使命。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多样化,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并冲击了广大监狱警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部分警察对监狱工作的

艰苦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艰苦奋斗意识不强,不比贡献比待遇,不比成绩比轻闲,认为监狱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回报低,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职务上的发展空间和希望也不大,于是对工作产生疲惫厌烦的心理,“庸、懒、散”问题尤为突出。监狱警察手中不同程度地掌管执法权力和行政资源,面临各种诱惑和考验,部分警察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迷失了方向,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不惜铤而走险,顶风违纪,把改造罪犯,行使权利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形成廉政岗位风险。

(二) 因执法水平不高而引发的风险

随着国家法制宣传的加强和监狱狱务公开的深入开展,罪犯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执法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个别监狱警察仍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对某些执法环节不清,靠行政式命令推动工作,对监狱内外执法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反应不敏锐,法制观念不强执法能力低下。这表现在比如个别警察因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发生执法不文明,侮辱罪犯人格所引发的责任风险;因执法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或直接管理不到位所引发的责任风险;在管理罪犯过程中考核奖罚不公,对罪犯的日常考核奖惩中滥用自由裁量权所引发的责任风险;在与罪犯亲属及其他群众接触中处理方法不当,引发投诉、信访问题所引发的责任风

险;在执行禁令上我行我素,违反禁令携带违禁品进入监管区等等所引发的责任风险;对罪犯警告、记过、禁闭的处罚没有遵守呈报审批、公示公开和告知复议的程序,最终使自身工作陷于被动所引发的责任风险。

(三) 因监管压力过大而引发的风险

监狱警察因工作任务重而面临的风险。监狱警察属“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类型职业,有人形象的把监狱警察说成是“8小时的待遇,12小时的工作量,24小时的责任”,监狱警察精力、心力、体力严重透支。广东省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致使警察的休息得不到保障,引发警察心力交瘁、厌倦、烦躁等不良心境。

监狱警察面临的都是在社会上残暴、罪恶的人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自己却无法预料难以掌控,这种职业性的风险使监狱警察时刻处于危险包围之中。从每年各监狱警察体检的情况看,很多重大疾病正由年纪大的监狱警察向中青年的监狱警察扩散、增加。

(四) 因落实直接管理而引发的风险

监狱警察因押犯高度集中而面临的风险。随着大量无期徒刑、暴力型罪犯和高智商罪犯被收押,这些罪犯不仅刑期比较长,犯罪手段凶残,而且犯罪方法日趋智能化,他们往往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转嫁到监狱警察身上,甚至为了逃避

改造而采取暴力袭警、越狱等极端手段,近年来发生的狱内案件显现出预谋性、凶残性、团伙性特点,部分警察因罪犯的狱内重新犯罪而受伤甚至死亡就是很好地例证。

监狱警察因监管对象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罪犯群体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监狱警察常年累月与罪犯接触,打交道,难免会受到罪犯阴暗面的影响,从而催生出各种各样心理垃圾。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防御或疏通,难免使监狱警察比常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悲观,心态失衡,消极偏激,既不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监狱工作的安全稳定。

监狱警察因监管传染病罪犯而面临潜在危险。监狱警察在履行职责,监管一些有传染病的罪犯(如肺结核罪犯)的过程中,不得不与其进行近距离接触,增加了受感染的机率,造成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五) 因管理监督薄弱而引发的风险

监督的软弱化。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狱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规定,但不少监区,不少同志,背离监狱的工作宗旨,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视规章制度为摆设,造成了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但出现这些现象之后,各级领导部门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督处理。有些部门本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家丑不外扬”的态度,

对发现的问题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关起门来低调处理,该深究的不深究,该立案的不立案,该移送的不移送。长此以往,造成监狱警察职工对原本错误的东西见怪不怪,犯错不知错,司空见惯,最终导致过失变失足、小错酿大祸。

二、 如何规避职业风险

面对风险,我们应该积极防范,而不是坐以待毙。有效地规避和化解职业风险,是确保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安全稳定,监狱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 强化教育,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

教育培训能使监狱警察的法律意识、执法能力等方面有全面的提高。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在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强化警察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努力构筑监狱警察队伍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的思想防线。第

一、切实抓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继续深入推进以“公正执法 廉洁从警”为主题的岗位廉政教育和以茂名监狱案件为鉴的警示教育活动,全力抓好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的落实;第

二、重点抓好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务求取得实效;第

三、进行对比反思,利用节假日和纪念日举行组织生活会、座谈会,引导监狱警察比过去、看现在、想将来,发扬传统,爱岗敬

业,遵纪守法;第

四、进一步组织监狱警察学习党纪条规,使大家明确是非界限,增强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第

五、要强化自我教育,把预防教育向“八小时”之外和家庭及社会延伸,使监狱警察不仅在工作圈,而且在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都能慎独自省。通过系列载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使每个监狱警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执法,踏踏实实做事,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仅要做好队伍的教育工作,对每一期新入监的罪犯也要进行反行贿教育,告知罪犯不得向监狱人民警察行贿,不得唆使纵容罪犯亲属行贿;在每年年底和罪犯会见期间向罪犯家属寄送公开信,做好罪犯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 规范执法,营造公正执法的环境

进一步完善执法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对监狱警察的执法活动以及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办理程序要制定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程序规定不仅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还要相互制约,利于监督。对罪犯的行政奖惩、分级处遇、特殊工种罪犯的选用等行政管理行为,也要分别制定相关规定,以制度的形式对其条件程序以及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为监狱警察公正、文明、严格执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援助,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从权力运行中识别查找廉政风险。制作工作流程图,再针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人查找廉政风险点,使每一道工作程序、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相对的廉政风险点明晰化。通过对风险点进行评估,制定出周密细致的防范措施。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的动态管理手段,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制度为线、以单位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构建适合监狱科学发展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三) 加强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体系

执法保障。目前《刑法》、《监狱法》对警察职业风险保护和职业行为约束缺乏可操作性规定,应尽快制定出对违纪罪犯切实可行、能真正起到震慑效应的约束手段,惩戒、处罚措施。对于罪犯的自伤、自残、自杀、脱逃、打架斗殴、暴力袭警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急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让执法警察明确职责,区分权责,更能安心工作。

科技保障。加大对监控设施的投入,实现全面监控,特别是晾衣场等重点部位,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把人的工作和技术侦查技能结合起来,这样警察既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狱内敌情动态,及时化解危机,又能为警察的人身安全

多增添一份保障。

能力保障。提升警察的业务技能水平和应急处臵能力,完善培训、考核。围绕业务要求,要求警察熟悉掌握监狱工作常用法规和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降低执法风险。

健康保障。要建立队伍减压机制,保障警察身体健康。定期对全体警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落实好年休假制度,适时安排休整,缓解警察的紧张状态;提高警察的身体素质,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鼓励警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监狱心理矫治部门的作用,开展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减轻和解决监狱警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警察职业风险的安全系数。购臵各类保障装备,保证基层监区的警用装备、防暴器械配齐配足;对负责监管传染性疾病罪犯的警察,要按照国家有关医治、管理传染性疾病病人的规定,落实各种各种防护措施,避免警察因职业暴露而受到感染;适当提高警察的经济福利待遇,为警察购买与职业风险相关的各类保险等。

(四) 注重监督,提高风险防御的能力

着力构建和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评议制度,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

的范围、内容、形式及结果应用等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化、规范化。对省厅局纪委提出的关于加强监督工作的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制定更加贴合监狱工作实际的监督制度和规范。

注重加强对“一把手” 的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严格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坚决执行“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制度;以群众评议方式加强对“一把手” 的监督,切实以群众评价衡量“一把手” 工作成绩。

加强对权力运行领域的监督。切实加强对刑罚执行权力运行领域(包括对罪犯的日常管理、考核、工种安排、任务下达、奖惩、呈报减刑、假释等)、人事任命领域(包括晋升、调配、考核、竞争上岗等)的监督。拓宽监督检查的领域和范围,把警察职工工作中出现的软、懒、散、乱乱等作风,以及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尤其是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发生严重后果的行为纳入监督重点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加强责任追究。

加强对经济运行领域的监督。在生产经营方面,重点加强对生产项目引进、价格洽谈、合同签订等环节的监督;在物资采购方面,重点监督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予以落实的情况,严防假招标、“串标”、“围标” 等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发生。

加强对监狱警察执法的监督。加强监狱执法监督,要在

狱务公开、提高执法过程透明度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各级部门的监督。在监督方法上也要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程监督,变主要靠自我监督为主要靠制度和法规进行有效约束。通过经常性的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纠正监狱警察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形成“岗位有人在,事情有人管,情况有人知,现场有人查”良好态势。

最后一点就是,远离酒驾,强化安全行车意识,保证人身安全。

第四篇: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具有履职关联度高、安全责任重大等特点。现阶段,司法警察的职责内容与自侦部门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与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还不够紧密、办案工作区的管理与防范办案安全的要求还有差距、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队伍履职能力亦须提高。为此,需要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衔接、加强办案工作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法警安全履职的监督制约机制、提升法警履职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司法警察参与办案特点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174-02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是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机关安全保卫、办案安全防范、参与执法办案和处置突发事件等重要任务。在办理自侦案件(人民检察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司法警察保障办案安全、参与执法办案的责任尤为重大。分析研究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的特点、现状,以及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中存在问题,对于依法拓宽法警履职范围,优化法警执法方式,保障办案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我们对本市法警队伍服务自侦部门、参与自侦办案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能对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的工作有所改进和优化。

一、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的特点

在检察工作中,司法警察工作具有辅助性、保障性的特点。辅助性是指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而保障性体现在司法警察维护检察工作秩序、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的任务上。

从《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规定的司法警察职责内容看,检察实务中,司法警察的履职主要同自侦部门、刑检部门(侦监、公诉、未检)、控申部门相关。提供服务、参与执法的业务部门不同,工作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如在为刑检部门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法律文书的送达上,在控申部门则更多侧重于保障检察人员安全与处置突发事件。与司法警察参与刑检部门、控申部门工作相比,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具有以下特点:

履职关联度高。从职责内容看,保护现场、执行传唤、参与搜查、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协助追捕逃犯,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均与自侦部门办案密切关联,或者说,司法警察的上述职责主要是针对服务自侦办案需要而规定。事实上,随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规范化,自侦部门对司法警察参与和协助办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司法警察的履职同自侦办案的关联也会愈加紧密。

安全责任重大。与司法警察参与刑检、控申等部门的工作相比,司法警察服务、参与自侦办案的安全责任更为重大。就自侦办案的特点来讲,其侦查对象多为具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被采取侦查措施后极易发生自伤、自残或逃跑等各类安全事故。且发生事故后造成的社会影响更为恶劣。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承担的维护安全的责任重大。

另外,与司法警察参与刑检、控申等部门的工作内容相比,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的履职内容也更为丰富,不再局限于送达法律文书等事务性的工作,客观上对于司法警察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司法警察在参与和协助自侦办案过程中,必须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始终把保障办案安全作为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又能积极充分履行法定职责,在履职中保障安全,在履职中体现司法警察特有的职能和作用。

二、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的现状

结合办案实际,我们认为,司法警察参与自侦部门办案还存在以下五大问题:

(一)职责内容与自侦部门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从自侦办案部门的实践来看,自侦部门查办案件需要司法警察更大程度的参与和配合,司法警察的现有职责滞后于办案部门的实际需求。例如,自侦部门在查找并询问证人的过程中,有些证人对自侦部门的上门查证不理不睬,不予配合,经常发生自侦部门的同志费尽周折找到证人住所,而证人不予开门,对电话也不理睬的现象,给取证工作带来较大阻力。而这些侦查工作如果能够得到的司法警察的配合协作,基于警察职业的威慑性,调查取证工作会相对更加顺利。而对于司法警察参与调查取证工作,《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人民检察院司法暂行条例》中均无规定,不利于司法警察参与调查取证工作的开展。

(二)与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还不够紧密

司法警察与自侦部门的工作联系中,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配合协作程度不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许多办案部门的同志对司法警察的职责内容的认识仍然停滞在“收发信件、驾驶车辆”上,在办案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提出用警请求,有警不用;自侦部门的办案人员直接执行拘传、押解、看管任务,以检代警,检警不分;对于用警程序也不甚了解,警务申请不能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法律文书的填写不够规范;用警过程中,对司法警察缺乏必要的信任,不能就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与执行看管任务的法警沟通。检察机关内部“检警不分,有警不用、以检代警”的现象,造成法警队伍无所作为、可有可无的现状。而“以检代警”造成了检警职责不分,一旦发生看管事故,责任难以认定,而检察办案人员长时间疲劳作战,也往往影响案件的侦破质量,诱发看管事件的发生。因对于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情形缺乏必要的沟通,司法警察无法针对个案采取必要的防范,也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办案工作区的管理与防范办案安全的要求还有差距

办案工作区作为自侦部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工作区域,容易发生犯罪嫌疑人自残自伤的各类安全事件。从高检院颁布的各地检察机关发生涉案人员死亡事故的典型事例看,绝大多数事故均发生在办案工作区内。从目前办案工作区的建设与管理的现状看,还存在着一些工作疏漏与安全隐患,如不重视,极易引发安全事件。目前办案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办案工作区的管理与防范办案安全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安全设备配置不全,现有安全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办案区内设置存在不安全因素等。如有的没有配置安检设备,有的安检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厕所内有镜子,座凳没有固定和没有加横板锁,物品(如玻璃烟缸、热水瓶等)随意摆放,没有应急灯等等。

(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

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有两层含义:一是检察官与司法警察在自侦案件的相互监督。二是对于司法警察履职的外部监督。就司法警察履职现状来看,司法警察履职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司法警察履职主动与否,履职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依靠法警自觉程度,缺乏外部的监督。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办案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在办理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中,检察官与司法警察要密切协作,相互支持,互为监督,形成合力”。但是司法警官与自侦部门毕竟属两个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的监督制约相对较差。除了硬性的办案安全之外,对于司法警察如何提高履职水平、服务办案质量优劣均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司法警察参与办案过程缺乏动态的监管。

(五)队伍履职能力亟须提高

就司法警察的整体队伍来看,普遍存在年龄结构搭配不尽合理,年龄偏大,队伍老化、文化水平较低、业务知识不熟的特点,对法警履职构成了较大的制约。在履职过程中,还存在主动履职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以及安全防范意识有待加强的特点,影响了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履职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和改进司法警察参与自侦办案的对策

(一)为法警拓宽履职内容提供制度保障

司法警察的生存和价值,需要靠履行职责来体现。既要充分履行既有的法定职责,也应积极拓宽司法警察的履职范围。而法警职责内容的拓宽必须有制度保障。从司法警察的履职范围来看,相对于1996年《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的司法警察的职责内容,2001年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在司法警察职责内容中增加或细化了协助追捕逃犯、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内容。另外,在我国一些省市开展的司法警察保护公诉人出庭的作法,也为2005年两高《关于切实保障司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紧急通知》所确认。

从趋势看,随着法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履职能务的提升,司法警察的职责内容在不断扩展。拓展法警的履职范围,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为司法警察拓宽履职内容提制度上的依据和保障。

(二)加强与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衔接

检警的有效协作对于整合检察资源,用活警力资源,提高检察业务活动质量,保障办案安全意义重大。司法警察部门要增强履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与自侦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司法警察“参与办案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取得自侦部门更大的支持与协作,减少实践中“有警不用”情形的发生。

进一步规范自侦部门申请用警的行为,自侦部门在警务申请时,除紧急情形外,应按用警程序办理,并应通报案由、用警时间、地点、情况简介、执行种类及装备要求,以便司法警察及时掌握情况,采取防控措施。

加强安全保障上的工作衔接,如在看护谈话人时,办案人员暂时离开应及时通知法警补上看护,法警在看到办案人员离开时也跟主动跟上看护,确保安全。

(三)加强办案工作区的建设与管理

要加强安全防范设备的配置,购置必要的安检门或金属探测仪器。对进入办案工作区的人员,要告知配合办案安全工作,交出通讯设备等个人物品。

要加强工作区内信息指挥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正常运转。要消除办案工作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进入办案工作区的犯罪嫌疑人,要贴身看护,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杜绝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逃跑以及伤害检察办案人员事件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法警安全履职的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对法警履职的监督检查,是规范法警履职行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办案安全的必需途径。对法警参与自侦办案的履职过程和结果,必须建立法警自我评估、法警部门检查讲评、业务部门测评、监察部门督查考评的考量机制。凡是涉及办案安全相关警务,法警部门在受理警务后,执行警务前应当报告院监察部门备案待查,设制安全履职检查跟踪表,实行全程跟踪检查,执行警务的法警应当将自己的履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法警部门将法警的履职情况作出检查讲评,业务部门对法警的履职情况作出测评意见,监察部门对法警的履职情况作出督查考评意见。以外,敦促安全制度、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办案安全。

(五)提升法警履职能力和水平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通过教育政治素质、通过学习业务素质、煅炼强身体素质。培养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通过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检察事业、保障办案安全、参与执法办案的能力与水平,发挥法警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第五篇:关于法院司法警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09秋法学本科:张波

新时期人 民法 院司法警察担负着对刑事审判工作和民事、行政审判工作的保障职能,要完成押解、看管、值庭、安全检查、处置突发事件等庭审保障任务;要履行强制措施职能,法院决定的拘传、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要由他们登记和组织实施;他们还履行着刑事执行和参与民事执行的职能。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中具有准武装性质的特殊群体,是维护 法律 尊严,保障审判和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坚强力量,也是展示人民法院形象的一个窗口。如何加强对法院司法警察管理是法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司法警察职能运用及机构设置的现状分析

1997年4月26日通过的《暂行条例》确立了司法警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双重领导、编队管理”体制。几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的司法警察在各级法院党组和上级法警机构的双重领导下,紧紧围绕审判工作这个中心开展法警工作,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个目标加强法警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实现“公正与高效”这个主题去实现职能,紧紧围绕“司法为民”这一宗旨去运作职责。司法警察的职能在进一步地发挥,司法警察的队伍在进一步地壮大。2001年,最高法院根据《人民法院五年 改革 纲要》的规定,制定并实施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试行聘任制暂行办法》,明确了聘用制司法警察的录入条件,初步解决了法警进出口渠道不畅的问题,为司法警察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在录用条件上提高了门槛,使法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司法警察队伍进一步加强壮大,为司法警察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人力保障。法警机构的设置基本上达到最高法院的要求,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半军事化管理体制。

近年来,不少法院特别是基层中级法院的法警部门在探讨法警参与强制执行工作的问题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对改革执行体制、克服“执行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职能的运用和改革成果也得到了前所未所的实践,如今法学界、社会上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司法警察行使强制执行实施权的功效是其他人员不可比拟的,在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司法警察直接执行财产案件的局面已全面铺开,有的法院法警执行案件已超过本院执行案件的60%以上。其职能的运用和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法院体制的不合理且导致司法警察的人事管理和经费(人、财、物)归属于同级法院和 地方 ,和法院一样形成了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地方化的体系。这样,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要求上下一致、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强调整体作战、相互配合,有时会与地方(或本院)的要求发生冲突,形成了历史遗留的弊端和矛盾,制约着司法警察的发展。

二、当前法警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队伍的管理体制、职能权限、警力编制、警务装备等方面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再者由于立法不完善及理论研究滞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对法警的管理混淆不清,对法警的职责认识始终难以统一。

(一)法警法定职责界定存在缺陷

1、关于法警地位、作用的定性。

无论在法律规定还是司法实践中关于法警地位、作用的定性都是不够明确。各级法院没有真正认识到司法警察是法院自己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队伍,是法院队伍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对审判工作重视的贯性,在不同层次领导心目中,存在重审判、轻法警,司法警察工作没有进入决策层次,更谈不上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甚至有些领导认为抓不抓司法警察建设无关大局,对司法警察工作漠不关心,司法警察的重要性只有当工作中发生了非要司法警察冲锋陷阵的时候,才能在领导和一些法官心目中有位置,但过后就忘,形成了司法警察工作不能与审判工作同步发展,一些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已呈严重滞后的工作局面,部分基层法院的司法警察至今没有级别和待遇。误区二:不同层次的法院领导认为司法警察不能成为独立的执法主体,不能不遵照法官的指令行使职责,不能把司法警察工作上升到保障审判权力实现和树立法院形象的高度去认识。误区三:部分法院领导和法官认为司法警察只保障审判秩序,不保障审判权力的实现,片面地认为司法警察工作就是值庭、看门,送达法律文书简单的劳动,有时把法警当成工勤人员使用,法警应当履行的职责被法官、执行员、书记员代替了,总担心交给法警不放心,甚至以保密为由让法警回避,即使让法警参加也只起辅助作用,形成了法警不作为,或有劲使不上,协助执行时,只协不助,不出力的工作局面。由于这些误区和偏见的影响,导致司法警察工作及队伍不规范,职权不明确,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了法警的独立性、特定性,导致在实践中既有将法警作为协助办案力量的,也有将法警作为类似保安人员和打杂人员来使用的。

2、法警职权不明确,致使法警在司法实践中作用受限。

设立司法警察的目的就是保障审判秩序和审判权力实现,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由法律、法规对司法警察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目前,虽然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法警的职责,如最高法院早前颁发的《条例》、《法庭规则》和近两年下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条令》、《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试行)》三份指导性文件,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但仍存在许多矛盾与冲突的地方。对规定的权力条款落实不了,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起来困难多,落实不到位。实践中司法警察职责和职权分离,在需要法警发挥作用时于法无据,严重影响了法警职能作用的发挥。从现有履职情况来看,法警有点类似于公安机关的协警,说是警察呢,但只能跟着法院官走,没有独立的警察权;说不是警察呢,又是法律规定的一个警种,且也要参与办案。正是由于这种规定的不确定性,导致法警履职混乱。如有的法院将法警作为机关守楼队,有的法警的着装被作为门岗以示威严,更有的把法警当作打杂人员使用,负责斟茶递水,打扫办案区卫生。

(二)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法警职能行使方式不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发挥正常职能。

《条例》明确规定,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但是目前在实践中,队伍的集中管理和双重领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是基层法院,大部分法警分散于各个庭室,没有进行集中培训和管理,有些法院虽已编队,但固定法警少,法警兼职多,分散的法警并由所在的部门进行管理,法警队一有警务时,采取临时招回,待任务完成后即回到所在的部门,形成了法警部门与其它部门双管的格局。由于用警不管警,经常出现法警与部门之间因工作安排上的冲突,有时法警在服从上也勉为其难。由于人员的不集中,法警无法实行统一管理和业务训练,法警队的整体工作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法警个体素质、警容警纪等不能保证和规范,机构的职能作用也不能正常发挥。上下级司法警察机构虽然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但在实质工作中起不了作用,造成了司法警察上下级之间指挥脱节、管理散、管理不到位,这样也容易出现人员结构上的混乱,思想上不稳定、军心不稳。

二、树理念。管理理念是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态度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司法警察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的理念。管理属于组织领导工作,在明确工作任务和总体目标之后,要依靠管理来落实和推动。管理工作的优劣对法院司法警察的建设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基础、保障和动力,管理工作抓得好不好,是检验司法警察支队、大队领导责任心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抓好管理,就必须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做到具体任务每人有,每项工作有人抓,每一件事有人管。创建好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机制,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才能,把调动积极因素与抑制消极因素结合起来:一方面,从理解、尊重和激励人的角度出发,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法警,坚持民主管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自身价值通过努力工作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规范他们的言行,达到培养、锻炼、提高的目的。

(三)树立司法警察“双重领导,编队管理”机制的理念。《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受所在人民法院院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法警部门的管理”,这一“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的体制对于上下级法院的警力形成合力,上下联动,提高法警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司法警察的组织建设,人员管理,业务工作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树立符合法院司法警察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度化理念。在科学分析审判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司法警察“急、难、险、重”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理想教育。首先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大局意识。其次是教育干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第三是教育干警不断加强自身工作作风培养。在保障审判工作中,扎实肯干,任劳任怨;在参与执行工作中耐心细致,机智灵敏;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雷厉风行,英勇顽强。第四是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贴近法警工作实际的各种警务管理制度体系,达到项项工作有标准,言行举止有规范,各个方面有章法。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管理机制。

三、明重点

法院司法警察管理和内容包括审判管理、队伍管理、日常行政管理、综合监督管理。在每个管理实施中,都应当选定一条管理主线,并把握住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在审判方面,通过管理保证审判工作及法院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为刑事审判工作服务,保证押解、看管、值庭、送达、执行死刑工作顺利进行。二是为民商事审判工作、行政审判工作、执行工作服务。充分发挥司法警察解决“执行难”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大参与执行的力度,提高依法采取查封、冻结、划拨、搜查、没收、拆迁等强制执行措施的整体能力。三是维护好立案庭的信访接待和审判区域的秩序,保卫法院的内部安全,确保法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在队伍方面,把岗位职责目标和工作创优作为管理的主线,把抓班子带队伍、教育培训、选人用人、评先创优作为管理的重点环节。一是抓班子带队伍。通过明确岗位职责目标和工作目标,不断强化事业心,责任心,提高胜任本职工作能力。把廉政建设作为重点环节,支、大队领导要以身作则。二是教育培训。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和传帮带等方式,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竞争中选人,在激励中用人在科学考核中识人,通过优胜劣汰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等方式,使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四是争先创优。以评促创,以评促学,使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在日常行政方面,把服务审判和行为规范作为管理主线,以树立人民法院形象、保证机关安全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从提高服务于审判的意识入手,找准司法警察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从建章立制入手,规范值班、站庭、押解、警卫行为,保证各项审判工作正常运转。从教育、检查、考核入手,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使法警养成自觉遵守纪律,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从加强专业训练入手,提高业务技能,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四)在综合监督方面,把保证科学决策和决策的有效落实作为主线,以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坚决执行各种条例条令作为管理的主要环节,实现整体联动,高效运转,保证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在综合工作中,要从抓工作标准、效率、效果、预见性、科学性上入手,强化岗位质量意识和预防为主意识,把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要监督工作方面,从完善监督制度,健全监督等方式,实现对工作全方位监督。

四、强思考

(一)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法院司法警察管理机制建设包括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载体两部分。

1、建体系。在队伍中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争创先进警队、争当优秀法警”活动等。从而有利于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克服工作中薄弱环节,有利于坚持与时俱进的角度,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中,做到“条文清楚,明确指导思想,找准环节,明确标准”。通过全面建章立制,规范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和人员行为,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行规则,规范检查考核的具体程序和措施。

2、抓载体。将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有效链接的桥梁是载体。通过有效的载体运行和载体创新抓管理达到良好效果。借助上级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如在开展“三严四自”、“三讲”、“一教育三整顿”、“公正与效率”司法大检查等活动中,通过找差距,挖根源,定措施,使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建立了讲评制度,促进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新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以改革创新推进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法院司法警察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大转变时期,必须根据形势、任务和队伍素质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当前应注意抓好五个方面的转变:

1、管理模式由原来分散管理为主向归口专业管理为主转变。根据司法警察的性质特点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改变分散管理的局面,把分散在各业务庭、局、室等单位的司法警察统一纳编,集中归口,实行编队管理,统一调度。

2、管理内容由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转变。粗放管理只对管理的方向和原则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而忽视了具体环节以及各个环节连接的程序,而细化管理是以管理的环形理论为基础注重每个环节及其相互连接的管理,因而使管理措施形成紧密环形衔接,有效地堵塞管理漏洞。只有具体管理才能使管理工作深入有效。

3、管理方式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法院司法警察管理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特性。因此,在管理方式上要坚持静动结合,由过去的静态管理为主向动态管理为主转变。要重点抓好工作动态中的流程管理,以及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权力分解和相互制约。

4、管理方法由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转变。他律是由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强制实施约束的管理方式,自律是在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框架内,被管理者借助较高的觉悟和自身素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以实现管理目标的管理方式。

5、管理手段由传统型向现代智能化转变。传统的管理手段,是管理者亲自到各部门了解情况,这种坚持人对人、面对面的管理,存在了解情况不全面,效率低等缺陷。现代智能化管理手段,是借助科技手段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实现了管理的最佳效能。

总之,加强法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警队伍,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保障完成日趋繁重的审判任务的需要;是严肃执法,树立法治权威的需要;是全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需要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司法警察队伍。

上一篇:坚持的素材范文下一篇:简报第八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