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22-10-31

第一篇: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初探

摘 要: “翻转课堂”为高中人文地理教育提供了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文章通过概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其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困境,基于此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高中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填鸭式”灌输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翻转课堂”教学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更好地规划课堂教学,有利于内化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从目前教学来看,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僵化的现象,存在一些问题,“翻转课堂”为高中人文地理教育提供了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到2011年开始逐渐流行,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受欢迎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也被称作“颠覆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传授课堂知识和内化知识两个学习阶段。在课堂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课堂教授任务,学生课后需要利用作业或者实践内化知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和其他资源等学习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教学需要发挥引导作用,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平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答学生学习困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改革和学习改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应用范围不广,应用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发展国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高中人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困境

1.仍然将“教”作为设计出发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坚持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缺乏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传授教学知识点,课堂设计形成了僵化教学模式,也就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总结和布置课堂作业等,教师旨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是并没有考虑到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大多根据辅导教材设定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也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人教版第二册人文地理“大农场放牧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总是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角度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千篇一律,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设计工作中,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多是教师的教学爱好,教师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升学的巨大压力,促使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灌输性教学,关于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非常少。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较为紧张。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设计教师课堂授课时间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教师讲解时间远远高于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记笔记和听课,在课后背诵下来,传统教学设计影响促使学生形成了接受性学习模式,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受到了影响。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路径

选择

1.构建完善监督平台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这就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没有教师陪同与学生陪同的条件下,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学习,但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无法实现自学视频,并不会仔细关注教学视频。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重视地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希望学生能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自主学习,避免出现学生利用电脑终端玩游戏或者是看网页等现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率。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构建网络监督平台,并且可以将教师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监督平台跟踪和登记学生学习情况,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前学习视频。例如,在高中人教版第二册人文地理“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上传学习视频,鼓励学生到平台上自主学习,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配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2.鼓励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依靠教学视频,因此,教学视频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高中地理视频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短小精悍”的原则,利用微课构建合理化的教学视频,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视频,每一段教学视频时间需要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让学生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对于内容过多的知识点,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分别录制的方式,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人文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主干知识或者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应用知识,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发现知识,探究人文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化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沟通,有效解决小组成员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人文地理探究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和想象,利用相关材料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文字材料和地图等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地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公布小组探究结果,最终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例如,在高中人教版人文地理知识“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工业企业,诸如,鞍山钢铁公司和宝钢两个钢铁企业,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两个企业区位差别,可以从地理环境、产地、销售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

3.坚持评价合理性

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终结性和过程性三种。传统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但是一次两次考试成绩无法说明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从甄别和结果等角度,坚持多角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性比较强,评价学生需要坚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两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学评价需要涉及自身、教师和家长。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评价则是涉及自身、教师和小组之内的学习成员,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例如,高中人教版人文地理“鲁尔区工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评价小组成员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等,在课后总结过程中,教师在总结知识点之后,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日渐发展促使社会对于人才素质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翻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改进传统教育形式,不断丰富地理学习资源,促进高中人文地理教育公平,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能够实现个性化辅导。经济日渐发展促使教育方面的投入日渐加大,这就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学校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工作中,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广效率。

第二篇:地理 翻转课堂的实践研讨课 法国 教学反思

2015年5月19日在上了一堂以法国为主题的翻转课堂实践课,课后对本堂课及本课模式有着诸多反思。

在准备过程中对“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进行归纳: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在课堂的准备后,认为这种课堂模式要很好的应用就必须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在本堂课中体现的问题。

1、我们应该看清目前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本堂翻转课堂的效果。

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翻转课堂的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我做一个视频至少要花2个小时,做视频是对老师来说十分耗费精力的一件事。由于技术能力,视频效果影响了课堂的精彩度。

3、课堂中的问题探究及学生展示分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有针对性,引导性和积极的反馈性,这一点有待加强。

4、课堂的组织能力以及掌控能力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既要放开学生的思维又要能拉回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常识、一次自我的实践。通过这堂课的打磨,对翻转课堂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更熟练的操作,对视频的制作技术有了初步学习。对于课标、考纲、教材内容,学生、教师、多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和整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个人来说:收获颇大,意义非凡。

第三篇: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围绕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通过阐述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基于翻转课堂当中的重要环节,比如:课前教材的深入学习、微课视频导入助学、课堂活动与互动等环节进行分析,着重从中学地理教材当中的“中国的地形”为具体案例,来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紧跟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反思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找到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方法,从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建立在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的指导思想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出发点。目前,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仅应用于外国教育,而在中国教育体制的背景影响下尚未成熟,正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中国应切实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翻转课堂成为了近几年全球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随着翻转课堂在国际教育界日益走红,我国广大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翻转课堂。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与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大。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下,将翻转课堂成功引入,改造并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情境的创新模式,是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研究任务。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界定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探讨翻转课堂理论基础、实施价值、实施流程,设计翻转课堂调查问卷和教学案例,并深入中学开展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贵阳高中地理老师对翻转课堂了解少,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使用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纪律不理想。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业成绩和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但是在翻转课堂在实践中彰显优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转课堂中课堂小组活动效率低、课堂时间浪费严重、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系统知识体系的建立、翻转课成本高等。因此,为了有效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视教育资源开发,鼓励教学模式创新;接受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虽然是在借鉴前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选取的对象代表性不强,实践内容少、时间短,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度。通过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教学理论,提供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积极为我国探索翻转课堂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借鉴。研究有利于翻转课堂的推广,从而推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设计 1引 言 1.1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步伐的加快、创新性教育理念模式的深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良好地理修养的建设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以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当下变幻莫测的世界。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随即产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翻转课堂”在中学中的应用逐渐也受到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和反思。地理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在掌握基本中国地理知识,熟知世界性热点地理话题、了解延伸性地理理论等问题方面的研究也越发的深入。在面对国家对地理教育教学和对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更为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应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相关文献和理论,为地理课程的革新注入鲜活的力量。

“翻转课堂”是由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又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而其中的“反转”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美国早期对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是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他认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的直接讲述转化为课外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时间的再次分配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翻转课堂的字面意思是将课堂翻转,通俗来说,就是将原本课堂完成的知识转化为课前完成,把原本课后深化理解的知识改为课堂上完成。翻转课堂更多的是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着重解决课上自身理解和强化记忆的部分,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的。 1.2选题意义

1.2.1促使翻转课堂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的顺序编排,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向中学教师阐述翻转课堂的优势和教育意义,这不仅为教师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模式,更是推动当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手段。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南和方向。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其应用范围还尚未普及,处于试验阶段,这就要求要提出更加具有建设性的理论依据作为铺垫,为中学地理教学理论添砖加瓦。

1.2.2为翻转课堂中学研究提供案例

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里的典型案例,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和总结,深入探寻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丰富和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反思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进而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深入开展中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研究发展,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更为具有理论性的实施方案,为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改革提供借鉴和来源。 2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1课前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主要采取:微课视频教程的制作,以专题课程为载体进行对视频资源的学习,从而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以便学生进行更好的定位,从中学习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进而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它的功效。而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者准备最适合的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仅仅呈现出一段学习内容或者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充分的明确教师的学习目标,将教师准备好的学习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利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完成微课视频课件制作后,可将视频上传到本学校平台上,不仅可以供学生们学习方便学生观看,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典范。 2.2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2.2.1习题检测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习题检测,是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很好的检测性学习的反馈,习题检测采取的是组间相互竞争的方法,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加以巩固和完善。习题针对性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教师可根据自己设计的具体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把握,大致分为:课前检测和课上检测两方面。课前检测也是正课部分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而与之有一些不同的课上检测性学习,则是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层出题,体现本节内容的重难点。从出题的内容上来看,教师一般以符合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的进行出题,出题的顺序一般也是遵循先易后难,这既是对学生自学时和课上回归检测时的一次检验,也是使教师有针对性的从中获取学生之间的知识障碍和漏洞得一种方法。 2.2.2独立探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教学设计,当今世界需要学校培育出的人才是全方面的,不仅仅是探究型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具有探究能力的人才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在中学翻转课堂模式的渗透下,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去。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单纯的注重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指导性。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体,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满足和获得成就感。 3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案例分析,以高中区域地理中的中国地理,分区域整体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国的地形》这一模块的内容来分析论证翻转课堂在中学地理中的教学流程是如何进行安排的。 3.1课前准备阶段 3.1.1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针对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就是三方面体现出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因此,翻转课堂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Ⅰ知识与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其各级阶梯的地理分界线的认知,熟悉每条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和走向,阶梯内部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和山脉走向。

Ⅱ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和通过阅读地图等高线图来识别山脉走向,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从图片上提取出相关地理信息,并将已学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Ⅲ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以及探求科学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3.1.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地理部分《中国的地形》,在课标中的要求是:是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熟记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从知识体系来看,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此外,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日后系统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区域地理》中前半部分《世界区域》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国地势地形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于地形地势的特征的分析方法也有了系统的学习,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对于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地形山脉的名称和走向这部分的内容,以及分析中国地形地势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地势的特点普遍存在着定位不准、不够精细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正确的记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于地势地形知识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于地理教材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地形对气候影响因素、河流流向及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的地区分布、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但是之前的学习是专题式的,知识不成系统的分布在各个章节之中,而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将所有地形类型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学习,进而增强学生整体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容。本节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的影响。

3.1.4课前教学视频制作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主要体现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以及相关概念阅读,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给予学生最核心知识的显现是翻转课堂的又一学生主体原则的体现。

在“中国的地形”这一课时需要制作一下几方面内容:

(1)中国地貌的主要阶梯分布、海拔、主要地形类型以及阶梯分界线上重要山脉。 (2)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其分布、配图展示地形区的地貌特征。 (3)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按照走向顺序进行逐一展示。

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地貌类型的分界线呈现出的具体位置;思考中国的地形阶梯位置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地形区主要山脉具体属于那些省份,走向是否有规律可循;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地貌有哪些特征。 3.1.5课上针对性检测

1.读图“我国北纬32°剖面图”,完成(1)-(2)题。 1.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 东高西低,山脉呈网状分布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3.既是我国第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 A. 秦岭 B. 祁连山脉 C. 昆仑山脉 D. 大兴安岭 4.既是第

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南北走向的山脉是( ) A. 秦岭 B. 横断山 C. 大兴安岭 D. 祁连山 5.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阶梯的是( )

A. 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塔里木盆地 6.下列山脉属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 天山-阴山 B. 长白山-武夷山 C. 横断山脉 D. 祁连山 7.填空题

(1)我国地势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共分_____个阶梯. (2)我国众多山脉中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处在最南一列的是____. (3)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_____.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 8.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名称:B:____D:____E:____.

(2)K所在地形区:____,位于哪个省:____,简称:____。 (3)⑩山脉是我国那两个省的分界线:____。

学生通过对于教师课前提供的教学微视频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来完成课上针对性检测,这样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获的检测也是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安排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课上针对性检测,对参与学生进行问题的答疑,发现学生有以下几个问题:(1)对地形区的定位不准(2)对山脉走向问题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 3.2课堂巩固与深化学习 3.2.1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这堂课主要采取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辅助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 活动一:小组协作:“小组讨论中国地形阶梯分界线及其包含地形类型,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准备活动)在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轮廓和主要山脉及其地形区标注名称,小组推荐同学来黑板上标出名称,教师给予指导和讲评,这既是对学生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肯定。

教师在课前分配好组的基础上进行抽签,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小组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太平洋水汽可以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阶梯分界线形成巨大落差,产生水能。 教师总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大河东流,河流自流向东,沟通南北交通;

地形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活动二: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在学习了中国地形阶梯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之后,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分析地形特征及影响的思维,继续学习了中国地形的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再次向学生们提问,“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分析,再小组共享讨论,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讲评。

教师总结:(1)有利影响: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2)不利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发利用山区时,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活动三:“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学生活动:前面已经对于中国地形进行了铺垫式的学习,尤其是对于中国地形的阶梯分布及影响和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影响等方面,现在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内容的展示,让学生自主归纳山脉的走向问题,之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组间的互评,进而促进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总结: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活动四:“中国四大地形区的名称、特征及分布”

学生活动:这部分是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总结,学习完整体的地形单元之后,具体到某一个地形区的地貌单元,学生们主要是对于地形区的记忆,以及识记地形区的具体地貌特征,这部分就要求学生对之前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了。

教师总结: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2.2学习反思及课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引出所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课的结尾教师应该总结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进行思考和归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合理安排复习和记忆。中国的地形尤其是山脉位置的学习上,学生们的主要学习思路还是记忆大概位置,比如山脉是大概位于中国地图的那个位置,而并没有深入学习到某一个省去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带领着学生运用以及学到的地形及山脉名称进行省份的定位,利用省份之间的位置在记忆山脉位置的基础之上也是对省份位置的再次记忆,同时山脉的位置和走向对于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意义。促使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的结合和二次记忆。 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4.1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限制性因素 4.1.1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自学的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之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贡献值不高,而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是基本上沿用老师自身的喜好,教师由于长时间处于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硬性传输知识为导向的影响下,侧重于传统知识的讲述,教师也是单单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弊端就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缺乏自身主动思考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也是随之淡化甚至消退。所以课堂上应该转化教与学的侧重点,多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并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表扬。

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作为重点并且给予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不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提出适合这类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且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来吸引学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如何去学会学习,进而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4.1.2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理论和实施的碰撞,而且当今教师团队当中,以有经验的传统教师偏多,对于传统教育理念的依赖和对于现行创新教学理念的抵触和反感,使得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当中的实效并不是很大,例如: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够,教师的威信度和主导性开始丧失,这就致使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抵触思维,进而影响了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传统教学设计里的老师的定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课堂的主要知识的传播者,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很高。 4.2中学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原则

4.2.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翻转课堂并不是仅仅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而是把课堂变成学生自身自我内化的平台,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下降,而是一种新的提升,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得到了确立,课堂教学设计也会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安排的要求上,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内容不空泛要具体,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可以完成的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完成任务而不是被动的死记硬背,合理的学习内容才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吸收,因此要求老师合理把握上课的尺度,促使翻转课堂顺利进行。 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主要负责一节课包括课前和课中教学设计问题,课前教师对于学生预习新课时采取的微视频学习,当堂检测也是对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课中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对学生共享思维的塑造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课前还是课上,教师都要秉承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真正的教育目标。 4.2.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看似与翻转课堂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兴趣的基础为前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最终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保持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基于对学生的信任,特别是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师生之间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这样有助于高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是与传统教学的相同之处,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则是要在课堂之外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翻转课堂要求在课堂之外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检测,这样再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不会对老师讲课的问题失去兴趣,进而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是对原本厌学的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 5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应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新颖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老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当然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技术问题

翻转课堂需要借助较为完善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支持,针对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还比较困难。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支持的力度,尽快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地区的普及和推广。

(二)高中学校寄宿问题

我们的高中绝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在课前很难实现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平时课程的运用中还有一定困难。从目前来看,翻转课堂更适合周末和假期的学习,可以作为校外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校期间网络教学也会越来越普及,翻转课堂的价值也会逐渐得到体现。现阶段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解决问题,探讨问题,不失为对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推翻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观念,目前全国各地的探索操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可以进行大胆的借鉴和尝试,结合自身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第四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2.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1、播放课件:边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边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师导: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3、谈话导入课题。

二、以疑导引,初读课文。

1、 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1)、层递性拓展训练: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抓住重点词:卓越 精通 出色 导:这些句子体现了雷利怎样的感情? 指导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情境创设:

1)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2)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

1、多媒体播放哀乐,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播放课件:灵柩回来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响起……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我们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师:(深情的叙述)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把心沉一沉、压一压,“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生齐读)

师: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课件出示: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说:“ ”

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

4、学习课文

6、7自然段。

课件出示语段: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过渡:“和平之花”是娇嫩的,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6)师导: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7)抽生念所写内容。

三 深化情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第五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现代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本文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特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对课前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模块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叫“反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在课前,教师提供教学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自行在教学网站中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前答疑、知识点探究和知识点应用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一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教学构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现代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探究者,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近几年所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最大的革新是将“课中环节+课后环节”颠倒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环节,“教师的教学”是负责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是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翻转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翻转,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设计模块和课中设计模块。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由“Why-What-How-If”组成的一个循环圈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模块。课前教学设计主要解决“Why”和“What”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与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联系,领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自身的认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具体的情景,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理解课程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主要解决“How”和“If”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有认识和理解,将知识能恰到好处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的任务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操练。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模块设计

课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成效。课前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Why”和“What”类问题,让学生清楚本次课的价值所在,并且获得一定的专家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教师提前录制好并上传到服务平台的教学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为课堂上的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做了有力的铺垫。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视频主要是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材料。制作教学视频时应注意如下: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对该节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水平。其次,教师整理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制作的教学视频中适当增加讲解内容,要考虑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性,并录制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视频,以适应不同班级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课堂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内化,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How”和“If”类问题,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的内化效果达到最优化。

1.教学问题的确定

课堂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上传到教学网络讨论平台上;另一个是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从问题中提炼出最有价值并有研究性的问题。

2.独立探究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依赖学习逐步地发展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最大程度的内化。

3.课堂学习的协作

课堂学习的协作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讲解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完成教学知识的授予。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充分发挥,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需要对学生分组、任务分工,并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习。

4.学习成果的汇报

学生通过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以完成学习任务。在分享收获与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提出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分享的内容中吸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课后评价的反馈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整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学生互评。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并进行总结概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达到知识的拓展和灵活运用。

作者:潘蓉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君相.互动教学与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90-91.

[2]陶冶.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50-251

上一篇:电力安全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党课学习培训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