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分析与考核制度

2022-08-24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事故分析与考核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事故分析与考核制度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制度

目 录

一、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二、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三、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制度

四、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尾矿库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及时报告矿尾矿库库区范围内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事件,规范尾矿库库区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的报告程序,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事件进一步扩大,确保安全事故、事件后续调查分析处理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尾矿库区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报告管理。

第三条 术语与定义

事故: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情。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尾矿工负责在第一时间将库区内所发生的事故、事件真实客观地向选矿厂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第二条 选矿厂根据事故、事件轻重程度分别向调度室、安全环保部及分管副总报告,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救援。

第三条 调度室负责向分管领导报告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对已经发生的事件、事故进行处理,确保通讯畅通。

第四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或技术人员)及时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并向分管副总报告。

第五条 副总经理负责向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报告。 第六条 总经理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总经理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报告。

第三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 事故、事件类别

1.在《企业员工工伤事故分类》标准中,划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它伤害等。

2.尾矿库事件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尾矿溢流等。 第二条 事故、事件等级划分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1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的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丧失的事故;

6.轻伤事故:指负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不到重伤范围的事故; 第三条 事故、事件涵盖范围:

1.坝体跑浑水;坝体不均匀沉降;坝体开裂或塌陷;浸润线超高;超警戒水位;干滩长度不足;排水设施不正常;周围山体滑坡;外来尾矿排放;人为破坏;外来人员游泳;安全标志缺失;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其他设备事故、事件;其他设施事故、事件;相关方的投诉;未遂、违章。

第四条 事故、事件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事件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事故、事件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4.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事件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事件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五条 事故、事件的响应程序

1.事故、事件发生后,事故、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选矿厂厂部汇报,由选矿厂向矿调度室、安全环保部报告,再由调度室向分管副总和总经办汇报,同时立即组织安全抢险和救护,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要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六条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应当附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事故、事件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七条 事故、事件登记表及相关的报告、表格由安全环保科统一制定标准格式,各类事故、事件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矿所属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事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事件调查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在事故、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地把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清楚,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事件的再次发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事故事件的调查。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安全环保部是负责事故、事件调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各类事故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第二条 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其归口管理的事故进行调查

第三条 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由机电动力部负责,涉及人身伤亡的设备事故时,以安全环保部为主,机电动力部配合。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一条 事故、事件类型 1.事故、事件类别一般分为: 1)人身伤害事故、事件; 2)职业病; 3)设备事故、事件; 4)火灾;

5)交通事故、事件; 5)未遂、违章; 6)相关方投诉。 第二条 调查机构及人员

1.根据事故、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危害影响范围,单位调查一般为较轻,危害影响较小的事故、事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安全组、生产技术组、员工等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

2.对较重、危害影响较大的事故、事件由总经理(或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任组长,总工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室负责与技术人员,员工代表等组成调查进行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公司安委会。

3.各级调查人员必须由书面任命书,并应接受以下内容的培训: 1)访谈技巧; 2)证据收集和保留; 3)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4)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 第三条 调查的主要内容: 1.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 2.查明直接原因; 3.查明间接原因;

4.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5.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6.确定防范措施;

7.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 第四条 调查方法: 1.现场勘察取证(摄像、照相、技术分析);

2.询问当事人及现场人员,了解当时工作状态和事件、事故发生的过程;

3.走访调查相关与事故、事件有联系的人员; 4.总结、分析证据和询问记录。 第五条 调查时间规定:

1.由单位调查处理的一般较轻的事故、事件要求三天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矿安全环保部。

2.由公司部调查处理较重大的事故、事件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安委会。

第六条 其它要求:

1.根据事故、事件的性质、类型为调查人员配备所需相应装置、设备。

2.现场调查要认真、详细,尽可能采用科技手段取证,收集相关资料。

3.对收集的证据、资料要整理、分类,妥善保存。

4.调查过程中要多与员工、中层领导交谈,了解事故、事件发生根本原因,听取他们意见或建议。

5.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参与下列事故、事件调查: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严重未遂事故。

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规范尾矿库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管理,确保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矿尾矿库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管理。

第二章职责职能

第一条 副总经理负责组织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第二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进行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具体工作,并将调查分析和处理结果进行存档管理。

第三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为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四条 机电动力部部负责为设备设施事故事件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

第五条 选矿厂负责提供事故、事件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料。

第六条 矿员工代表员工代表依照规定参与事故、事件调查处理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章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一条 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事故和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与发生事故、事件的责任人及员工进行沟通,并要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收集事故、事件证据及相关资料,对事故现场进行深入调查,明确事故、事件类型,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做好记录。

第二条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级负责:

1.轻伤事故由事故单位自行组织调查分析,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

2.重伤事故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组织调查,公司工会参加,事故单位负责协助配合调查,由公司安全环保部写出事故调查报告。重伤事故由公司结案,并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3.伤亡事故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由政府部门负责调查并结案,公司有关单位、部门协助配合调查。

第三条 被任命的事故调查组应接受下列培训: 1.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 2.访谈技巧; 3.证据收集和保留; 4.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5.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 第四条 事故、事件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6.明确负责落实事故、事件防范措施的人员; 7.明确防范措施实施的时间表; 8.明确防范措施落实后效果评估的要求;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五条 事故、事件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事件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六条 凡发生下述伤亡事故、事件的,应首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的;

2.发布的指令、命令、决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或违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违章指挥、强令职工或自己亲自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3.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未经考核合格就分配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4.安全设施不齐全,人机匹配不良,设备失修或超负荷运行造成事故的;

5.劳动组织不合理,擅自加班加点作业,职工因过度疲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

6.发生事故、事件后,不积极抢救或事后不认真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事件扩大,伤害程度加剧或同类事故、事件重复发生的;

7.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项目不执行规定;不按规定提取或擅自挪用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对重大事故、事件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而造成重大事故、事件的;

8.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安全内容和安全、卫生措施而造成伤亡事故或职业中毒的;

9.迟报或者漏报事故、事件的;

10.在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4.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5.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6.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八条 事故、事件发生后应立即进行统计分析,要求如下: 1.统计方法要科学;

2.统计内容要全面,包括对职业病和非职业病进行辨识,对职业病进行评估;

3.统计指标要达到要求;

4.导致事故、事件发生的相关责任人要提供足够的统计分析资料,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结果要向公司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并在公司公示栏进行公布。

第九条 为了寻找事故规律应针对下列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1.事故原因、种类; 2.各类设施的事故、事件; 3.发生的时间、频率; 4.发生的地点、部位; 5.事故原因;

6.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分析; 7.工伤事故率分析; 8.事故、事件费用分析; 9.标准化系统元素分析。

第十条 安全环保科、生产技术部和选矿厂每年要组织相关班组、人员对尾矿库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总结,对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讨论,对回顾记录进行存档。

第四章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

4、《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

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对员工要进行必须的事故、事件回顾教育,唤起员工对事故、事件的回忆,达到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范围:适应于本矿事故、事件回顾。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 安全环保部负责事故、事件回顾汇总、统计、分析的归口管理,负责制订制度并督查执行。

第二条 各生产基层负责人和班组长利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员工进行回顾。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一条 事故、事件回顾时间:

1.对本单位已发生的事故、事件或者与本单位相同类型的事故、事件,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特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进行回顾。

2.夏季:尾矿库溃坝等事故。 第二条 事故、事件回顾方式:

1.公司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进行回顾。

2.各单位以每月召开的例会组织各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等人员进行回顾或者在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中,以身边事故案例、讲解,或请受伤害者讲亲身经历。

3.各单位在每旬安全例会上进行回顾。

4.各班组根据易发生事故的地点、每周一由班组长带头组织讲解或员工讲述。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参加,在组织班前班后会工余时间上进行回顾。

5.以安全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事故讲解、对话、漫画、展栏等形式。 6.以公司安全生产宣传栏,报道相关案例分析。 第三条 事故、事件回顾主要内容: 1.水灾、火灾事故、事件; 2.尾矿库溃坝事故; 3.其它。

第四条 事故、事件回顾要求

1.回顾时由公司领导、各单位负责人、班组长牵头,逐级、按管辖范围召集相关人员回顾,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员工或其它部门人员参与回顾。

2.回顾时,对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利用讲座进行讨论、学习,要讨论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

3.各单位在回顾时,认真做好回顾记录。

第二篇:中日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与分析

刘禹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公务员考核在国家机关人事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因而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已经比较完备的公务员考核制度 ,完善我国的考核制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从中日两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比较为出发点 ,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日本;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

公务员考核是国家机关人事管理的一个关键和极为重要的环节。国务院颁布的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国家人事部颁发的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等有关公务员考核的法规和规章 ,为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了规范化、 科学化、 法制化的轨道。公务员考核在我国实施十多年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暴露出制度本身很多的弊端和不足。当然 ,任何一种制度的完善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经历了一百多年 ,最终才得以成熟 ,而我国公务员制度才刚刚建立 ,与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 ,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日本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与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作比较是因为:11日本和我国同属亚洲国家 ,两国在历史、 文化、 习俗等行政生态环境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21日本作为亚洲先进国家 ,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较早 ,并且较为完备 ,对于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改进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中日两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

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主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评价的行政组织活动 ,而公务员考核制度 ,就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 ,按照管理权限 ,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 工作成绩、 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的考察 ,做出的评价 ,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 任用、 培训、 晋级增资等的依据的制度。公务员考核在日本称勤务评定 ,日本 《国家公务员法》 第 72 条规定:“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其所属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定期限评定 ,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 同时 ,日本还制定有《国家公务员工作评定规则》 、 《关于工作成绩评定手续与记录的政令》 和人事院发布的 《勤务评定的基本标准》 。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第五章第 20 - 26 条 ,对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内容、 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明确规定。依据条例的规定 ,1994年国家人事部制定颁布了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1995年下发 《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6年下发 《关于实施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现依据这些规定 ,进行两国考核制度的比较。

(一)考核的种类

我国公务员考核分为两类: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平时考核随时进行 ,由被考人填写工作记录 ,考核在年终或次年年初进行 ,平时考核是年终考核的基础。日本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分定期考核和特别考核两种。定期考核指的是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的考核 ,一般在 6月进行。特别考核指的是对处于试用期内的公务员进行的考核。这一考核的结果将决定其是否能够转正。

(二)考核的方法和内容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 能、 勤、 绩四个方面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 ,是指政治思想表现、 工作作风、 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能 ,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勤 ,是指事业心、 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绩 ,是指工作的数量、 质量、 效益和贡献。日本公务员考核方法和内容。日本公务员考核的项目分为:勤务实绩、 性格、 能力以及适应力四项 ,各项之下又细分。勤务实绩项 ,分为工作情形、 工作速度、 工作态度及对

部属的统领能力(限于主管人员) ;性格项 ,分为积极、 好辩、 沉默、 温厚、 慎重、 从容、 性急、 偏激、 坦白等;能力项 ,分为判断力、 理解力、 创造力、 实行力、 规划力、 注意力、 及研究力等九项;适应力项 ,分为规划性、 研究性、 会计性、 总务性、 审查性、接洽性、 计算性及秘书性等九项。考绩的方法各机关有所不同 ,比较多采用的有:连记评分法、 个别评分法、 连记或评语法、 综合评定法及评语法。但都很重视平时考核 ,各机关均规定将职员平时服务成绩作分析与记录 ,而后办理考核时 ,再与选定的考绩方法综合考评。

(三)考核的等次

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 称职、 不称职三个等次。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 政策 ,严格地履行义务 ,职位职责 ,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熟悉业务 ,工作勤奋 ,有改革创新精神 ,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称职: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 政策 ,能较好地履行义务、 职位职责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熟悉或比较熟悉业务 ,工作积极 ,按规定要求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不称职:不能有效履行义务、 职位职责 ,政治、 业务素质较差 ,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或工作责任心不强 ,不能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日本的公务员考核的等次通常为四等:11A 等:服务成绩超群者;21B 等:服务成绩优良者;31C 等:服务成绩普通者;41D等:服务成绩低劣者。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

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的运用 ,根据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在现任职务任期内 ,连续两年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凡在评估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以基本 12月份基本工资额为标准 ,发给一个月奖金。国家公务员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予以降职 ,并相应地对其职务、级别和工资作出调整;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按照规定予以辞退。日本公务员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列 A或 B 等 ,且与职务有关的性格、 能力及适应力均为优良者 ,准予特别晋级 ,缩短晋级时间三个月到六个月(原来需要一年) ,或一次予以晋升两级;考核列 C等者 ,依列晋级(即一年晋一级) ;考核列 D等者 ,在工作上应予以指导、 矫正、 或训练、 或调整工作指派、或另调工作单位 ,以增进服务效率 ,或依 《公务员法》 , “服务成绩不良者 ,根据人事院规则的规定予以降职或免职” 的规定处理。

(五)考核的程序

根据 《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 《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我国公务员年终考核的程序为:11组织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21进行考核 ,其顺序为: (1)先由公务员个人总结; (2)主管领导人根据平时考核记录和个人总结 ,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写出评语 ,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 (3)考核委员会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 (4)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 (5)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人。31 被考核的公务员如有异议 ,可申请复议或提起申述。日本公务员考核的一般程序为:11 记录平时成绩:将公务员服务的成绩作分析与记录 ,而后选定考绩方法 ,并依此作综合的考核;21 制定考核的标准;31 执行初核:由考核机关首长指定受考人的单位主管执行;41执行复核:由考核的机关首长指定受考人的上一单位主管执行;51 再复核:考核机关首长认为考核的结果有不均时 ,可指定复核者的上级机关主管实行再复核 ,以便对考核的结果作适当的调整;61 核定:考核机关首长认为初核、 复核或再复核结果适当时 ,即可给予核定并于奖惩 ,如认为复核或再复核不当时 ,得交回再议;71制作考核记录书并保管:经上述程序办理考核后 ,应制作绩效考核记录书。并由各机关自行保管 ,不需函报总理府或人事院 ,亦不需通知各受考者。

二、 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由于实施时间不长 ,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下面仅从 “借鉴” 与 “国情” 相结合的角度 ,对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出一些思考及建 议。

(一)完善考核的方法 ,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长期以来 ,只注重定性考核 ,而忽视定量测评 ,公务员考核标准不具体、 欠科学。 《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 《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中有关公务员考核的方法和考核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 ,过于笼统。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公务员考核过程中 ,也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本单位、 本部门的实际对各种考核要素进行量化 ,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而是随便定几条 ,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 ,致使考核产生失真现象 ,难以对各个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的评价。日本公务员考核制度中 ,将考核的内容加以细分 ,并给与不同的事项一定分数的方法值得借鉴。我们也可以把德、 能、 勤、 绩四个方面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不同的要素 ,通过具体的指标来加以表示 ,同时给每个指标确定一个适当的分数值 ,尤其要根据注重实绩的精神 ,增大 “绩” 的权数。 “德、 能” 两个方面可按等级计分的方法 ,如 “能力” 一项在总分中占 20 分 ,可以定为若干等级 ,获得一等可得 18— 20 分 ,二等可得 16— 18 分 ,依此类推 ,当然每一等级还要有具体标准;而对 “勤、 绩、 ” 这两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方面 ,则可以将各岗位公务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 工作效果等各方面明确分值。在考评过程中 ,参评人员根据考核对象完成工作的情况 ,在各项考核指标及其等级上进行评定 ,然后进行综合 ,得出考核结果。实行定量测评不仅能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效率 ,而且能减少许多人为的矛盾。但关键是要注意选择科学、 全面、 合理和便于操作的考核体系 ,而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专门的研究来逐步完善。

(二)完善考核的等次 ,把考核的结果改为四个等次

我国的 《公务员暂行条例》 和 《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都规定: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 称职、 不称职三个等次。但各地、 各单位在公务员考核工作实践中都普遍反映等次偏少。特别是由于规定评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过15 % ,而真正不称职的也是极少数公务员 ,所以 ,绝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称职这一等次上。这其中既包括相当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 ,也包括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比较差的公务员 ,然而 ,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待遇 ,没有任何差别 ,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日本的公务员考核等次分为:A、 B、 C、 D四等 ,则有利于把不同绩效表现的公务员经过年终考核评定为不同的层次 ,合理的拉开差距 ,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区别对待 ,使考核真正起到激励的功效。因而将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由: “优秀、 称职、 不称职” 三个等次改为 “优秀、 称职、 基本称职、 不称职” 四个等次 ,似乎更符合实际 ,更能够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

(三)完善考核的程序 ,使考核真正做到公正、 公平

考核是否公正、 公平是考核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考核应达到正义的原则 ,正义包含两方面:分配的正义和程序的正义。完善的考核 ,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分配的正义是指根据组织成员的分布情况 ,对照个人的考评结果在组织中是否反映出该人员真正应有的地位;而程序的正义是指考核的程序是否公平合理。要做到程序的正义 ,就应让被考核人员积极参与考核的过程 ,为了确保被考核人员的充分参与 ,让被考核者同上级一起制定考核标准 ,进行考核面谈 ,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就变得非常重要。根据前面所述 ,日本公务员考核的程序中 ,有一条是 “制定考核的标准” :于考核开始 ,各级主管与所属的公务员制定考核的工作标准 ,在制定的过程中与公务员协商并征求其意见 ,以期一方面使公务员真正了解工作标准的内容 ,另一方面使公务员有参与意见的机会 ,取得其对工作标准的支持 ,以利将来的执行。因此 ,我国的公务员考核中也应加入这样一项 ,这将有利于考核工作顺利的开展并使我国的公务员考核过程更为透明 ,更为公正、 公平、 合理。另外 ,我国的考核程

序中还应加入考核面谈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两个环节。考核面谈是考核信息反馈中 ,非常有效的形式。通过面谈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谈话 ,将考核的意见反馈给被考核者 ,征求被考核者的看法;同时 ,被考核者的要求、 建议与新一轮工作计划的制定等问题与被考核者进行广泛的沟通。对组织而言 ,面谈不仅有反馈的价值 ,而且还具有沟通、 激励、 纠正失误、 调整决策的作用;对被考核的公务员来说 ,面谈有明确未来工作目标、 提高工作满意度、 增强归属感和参与感的意义。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则为考核中另一个重要的步骤。通过改进绩效 ,将不仅有利于公务员自身的素质、 能力、 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也将大大改善组织的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的目标。

(四)合理使用考核的结果 ,使考核的作用得到完全的发挥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必须重视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的结果包含大量的信息、 丰富的资料 ,合理使用这些信息和资料 ,以推动公务员人事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是考核的归宿和落脚点。有关考核结果的使用 ,日本和我国都作了相关的规定 ,比较而言 ,日本的规定较明确得当。我国有关公务员考核结果使用的规定中 ,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 ,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似乎又太重 ,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 ,在职务晋升、 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如根据我国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 “国家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 ,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 但如果某一公务员在五年考核中分别被确定为优秀、 优秀、 称职、 优秀、 优秀 ,那么 ,按照此规定也只能晋升一级 ,与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的没有什么差别 ,显然起不到激励先进的作用。同时 ,对考核中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重于受行政处分的公务员。因为根据规定:“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要予以降职。 ” 而降职通常相应地还将降低级别和工资档次 ,若 “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 ,按规定将予以辞退。 ” 相反 ,对那些因严重违犯公务员纪律而受到记过、 记大过、 降级、 撤职处分的人员 ,在受处分期限内 ,只是不确定考核等次 ,即在一定时期内(最多不超过两年)影响晋级增资而已 ,显然有点不公平。另外 ,我国对考核结果的使用面窄 ,不够充分。依据 《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我国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包括对优秀和称职的公务员如何晋级、 晋职、 增加工资和发给奖金 ,以及对不称职的公务员如何降职、 降级、 减薪和辞退等方面 ,而未将公务员考核的结果与培训和工作指派明确挂钩。因而 ,在对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完善的过程中 ,一方面 ,要对考核结果的使用作出更为明晰的规定 ,如加大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力度和公正地对待不称职的公务员 ,使考核真正发挥 “奖优罚劣” 的功效;另一方面 ,要拓宽考核结果的使用渠道 ,把公务员考核结果同相关工作安排和培训结合。比如对于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 ,除对其降职和辞退外 ,还可规定对其另作工作安排 ,以求人与事的配合。又如对于培训 ,则可作以下规定:经考核被确定为优秀或称职的公务员 ,可作晋升职务准备的培训;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而需调职的公务员 ,可作拟调任工作需要的专门培训。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建设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共识 ,而建设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应从完善考核制度开始 ,我国应不断借鉴各国考核制度的优良成果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考核制度逐步完善 ,以推动我国建立起高效的政府。

【参考文献】

[1 ]姜海如1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1北京:商务印书

馆 ,20031

[2 ]藤玉成 ,俞宪忠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1 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

[3 ]李广训1各国人事制度[M]1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 ,19931

[4 ]陈锡安1公务员量化研究[J ]1人事管理 ,2003 , (9) 1

第三篇: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目的

设备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发生事故将导致生产活动破坏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为加强设备事故、故障管理,防止事故、故障重复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及考核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装备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烧结厂所属各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工作。

三、定义

1、 重大设备事故: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24小时以上,或直接损失费用在10万元以上。

2、 一般设备事故: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4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或直接损失费用在3万元以上

3、 设备故障:生产设备系统停机4小时以内,直接损失费用不足一万的设备事故。

四、管理职能:

1、 厂部负责重大设备事故处理的组织和协调,对一般事故处理进行协调和指导。

2、 设备科负责故障、事故处理的协调,岗位人员参与故障和事故的处理。

3、 生产科负责故障、事故处理的协调,岗位人员参与故障和事故的处理。

4、 生产车间对影响生产的故障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

5、 设备科对一般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并协助生产科进行故障责任划分,对违章操作引起的非直接影响生产的设备故障进行考核。

6、厂部对重大设备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并对有争议的故障和一般事故处理进行复

查。

7、 责任划分部门负责各类分析会的召开,按“三不放过原则”对事故、故障进行处理。

五、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对设备事故、故障实行全面管理

1、 设备事故、故障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不论大小、轻重都必须纳入管理范畴。

2、 设备事故、故障必须执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组织设备事故故障的抢

修;主持事故故障分析会;制定和监督执行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故障的处理意见;事故故障的统计分析和上报。

二)设备事故、故障的调查和处理

1、 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后,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当班人员应立即电话上报归

口调度室,一般设备事故以上应向主管主任及时汇报,并通知有关人员参与抢修。

2、 参加抢修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互相推委,如有由于抢修不力,使事故进

一步扩大的责任者,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对于预防事故或抢修有贡献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3、 设备事故、故障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者未受教育不放

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后,各当事人或工段、维修站应积极配合调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事故故障分析会,防止事故故障重复出现。

4、 对重复性的事故故障以及通过检修无法消除隐患的设备,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

攻关。

5、 设备出现事故、故障,除对维修车间考核外,还要对操作者、生产车间管理者进行连带

责任考核。

三)设备事故、故障上报

1、 设备出现故障或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及时通知本单位调度和维修值班人员,汇报故障现

象,可能的原因,当班调度接到岗位人员的故障汇报后,及时通知区域维修人员前往排除故障;如属在线设备出现故障或事故,现场调度要做好协调工作,并根据故障处理的时间,及时通知维修车间或车间设备人员,必要时通知设备科,当班调度对故障处理应有记录;区域维修人员接到调度通知,了解故障原因、部位,带好相应的工具、配件,及时赶到现场,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如感觉故障难度大或人手不够,应及时通知增加人员,故障处理完后,操作工和维修工要及时向当班调度汇报。

2、 设备事故、故障除一事一报外,还要做出综合统计分析,对设备事故、故障的原因做如

下分类:

1) 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事故故障。

2) 维护不周:对设备检查维护不够造成的事故故障。

3) 备件质量:备件质量低劣或准备不充分造成的事故故障。

4) 设备失修:检修质量、润滑不良造成的事故故障。

5) 检修质量:由于检修质量不良,检修后运行不久就发生的事故故障。

6) 其它:由于外界发生事故而引起生产所造成的事故故障。

四)设备事故、故障的防范

1、 各单位应切实有效地做好设备事故、故障的防范工作,不断加强防范管理力度,有计划

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

2、 认真执行设备点检制,及时有效地做好设备计划检修。

3、 做好设备的备件贮备工作。

4、 对关键设备开展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工作。

5、 维修工有对操作工进行技术指导的责任。

6、 各工段、设备跟班和维修车间对重点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

7、 生产部门和维修车间密切协调,专群结合,做好预防。

六、设备事故、故障考核办法

1、 重大设备事故,由公司会议讨论决定。

2、 一般设备事故考核维修跟班、工段人均30元,责任工程师、工段长200~500元,其它

责任人按有关考核执行。

3、 责任性设备故障,考核维修跟班、工段100—500元,责任工程师、生产工段长100元,

主要责任者100元。

4、 影响生产的设备故障,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各承担25%的责任扣款,同时主要责任单位

承担50%追加扣款:生产线上超过1小时的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50元,副职80%扣款;超过2小时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100元,责任工程师 50元;超过3小时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200元,副职80%扣款,责任工程师100元,设备主管100元。

5、 出现故障后,当班人员应立即将情况向生产调度汇报,根据故障大小,及时组织处理,

每违反一次扣50元。

6、 设备出现故障后,操作工也应参与抢修,否则每次扣操作工50元。

7、 各维修站、个人都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推卸,每发生一次扣维修站长100元。

8、 因备件质量差,准备不及时造成的事故、故障,每次考核备件员50—200元,设备主管

50—100元。

9、 在事故故障调查中,当事人、工段、维修站应积极配合,如不配合、隐瞒事实真相、不

参加事故故障分析会,考核责任人50元。

10、离线设备、备用机组设备事故、故障如果是责任性故障也要按生产设备同等考核。

11、环保设备因责任性原因停机造成后果按主体设备同等考核。

第四篇:煤矿事故分析追查制度

事故分析追查制度(暂行)

四不放过:

一、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二、责任者受不到处理不放过

三、职工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

四、订不出整改措施不放过

1、凡出现事故的班组全体人员一律参加事故分析会,且不得请假,凡不参加者或中途退场者,违反者给予100元的经济处罚。

2、`参加分析会者必须认真倾听,用心记忆,不得交头接耳,大声喧哗,严禁起哄闹事,扰乱秩序,违反者给予50元的经济处罚。

3、叙述事故经过要全面、真实、不得欺骗、隐瞒、严禁为推卸责任者而故意编造、无中生有,违反者按应负责任上升一级处理。

4、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对事不对人,以达到接受事故教训,杜绝事故再发生之目的。

5、对发生的事故要在每周安全活动上进行通报,以达到人人知道,共同接受教训,举一反三,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之目的。

6、主持人员(或主要负责人)要限期写出“事故分析处理报告”上交公司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逾期不交者对主要负责人给予100元每/次的经济处罚。

7、本暂行制度自2008年7月15日执行。

第五篇: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推出法

推出法是利用小型推出装置对砖砌体中处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丁砖施加水平推力,用以间接推算出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推出法的测试步骤包括:测区选择、清砂浆缝、推出。

2、回弹法

回弹法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关系,通过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3、冻胀

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的温度是随大气温度而变化的,当土的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时,某些细粒土体将发生体积膨胀,称为冻胀现象。

4、碱骨科反应

碱骨科反应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碱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产生反应,生成含碱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称为碱骨料反应。

5、砂浆和易性

砂浆和易性指砂浆均匀铺砌在粗糙砖石或砌块基面上的容易程度,是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

6、钢材疲劳

在动力荷载、连续反复荷载或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过多时,应力低于极限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就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

7、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由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等原因,使建筑物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包括承载力、耐久性及整体稳定性不足的统称。

8、碳纤维加固

用碳纤维粘贴于构件表面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此法要求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5或C10。

9、强夯法

采用重量为10~40吨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以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1

10、托换法

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进行处理和加固改建。主要包括基础加宽法、墩式托换法、桩式托换法以及综合托换法。

11、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用防水卷材和沥青胶结材料胶合组成的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常被用于侵蚀性介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12、墙面爆灰

石灰膏中含有欠火、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或石灰熟化的时间不够,其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在墙面抹灰后继续熟化引起体积膨胀和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的现象称为墙面爆灰。

二、简答题

1、事故分析处理时,在初步调查研究基础上要做的进一步测试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1)对地基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对桩基进行必要的检测;

2)测定建筑中所用材料的实际性能;

3)对建筑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查,绘制裂缝图; 4)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5)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或现场加载试验。

2、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地基土质不均匀;

2)建筑物体型复杂; 3)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4)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5)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3、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1)加大断面补强法;

2)外贴钢板补强法; 3)粘结钢板法; 4)锚结钢板法;

5)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6)碳纤维布加固法; 7)预应力加固法。

2

4、砌体结构的裂缝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砌体结构缺陷有那些类型? 答: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有:1)荷载裂缝: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2)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是对称分布、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向下发展;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砌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2)正常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3)危及承载力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破坏。

5、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对场地工程地质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1)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3)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 (2)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1)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 2)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3)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1)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

2)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

3) 建筑物周围地基中施工振动或挤压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4) 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5)其他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础事故如特大洪水,特大地震等。

6、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为什么可以控制在0.3mm以内? 答: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接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mm,也就是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不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3

7、竖裂缝、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和砖墙砌体的影响性分别是什么?

答: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梁在中部受到弯矩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内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而混凝土梁中部弯矩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只要受力钢筋变形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就可以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当砖墙出现贯通的竖裂缝时,就表明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砖块已经整体破坏,意味着该墙体已经临近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通常都是由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梁端部受到剪力,由于所受剪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切的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梁构件中的剪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来承担的,因而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意味着混凝土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而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主要是因为砖块间的砂浆在应力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而主要受力材料砖块本身并未破坏,所以人们认为该墙并未临近破坏;

8、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哪些?

答:(1)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

9、试述钢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有哪些? 答: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

1)选用钢材的性能不合格; 2)矫正时引起的冷热硬化; 3)放样尺寸和孔中心的偏差;

4)切割边未作加工或加工未达到要求; 5)孔径误差;

6)冲孔未作加工,存在有硬化区和微裂纹; 7)构件的冷加工引起的钢材硬化和微裂纹; 8)构件的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等。

4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说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答: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有:

1)土方需要排水施工; 2)引起地基沉降; 3)引起地下室渗水; 4)对基础钢筋产生腐蚀;

5)因地下水渗流发生流土、潜蚀、管涌现象; 6)使地下结构物浮起;

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都会改变地基持力层的附加应力,造成地基沉降或上抬,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11、为什么新建建筑要与已建建筑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如果两者必须贴近,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通常建筑地基为正常固结土,在地基土的自重压力下,土体沉降已经稳定。建造建筑物后,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使土层压缩,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降稳定,地基处于新的固结状态。若在已有建筑物相邻处建造新的建筑物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它们的重力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已有建筑物的地基上,使已有建筑物产生新的局部附加沉降。在有软土地基的区域,相邻新建建筑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对已有房屋部分基础引起的附加沉降量会很大,且很不均匀,以致会引起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开裂,或者使已有建筑物的片筏基础或箱型基础整体倾斜,导致整幢房屋发生倾斜。当两者必须贴近,需要考虑相邻建筑物对沉降的影响,必须进行分层总和法的沉降验算,通过分析验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2、为什么说我国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至今仍是通病,它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防水工程中的缺陷是渗漏,它是渗水和漏水的总称。渗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被水渗透并扩散,出现水印(湿斑),或处于潮湿状态。漏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或局部区域内被较多水量渗入,并从孔、缝中漏出甚至出现冒水、涌水现象。从建设部抽查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渗漏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5

13、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有几种?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答: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有结构裂缝、防水层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三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在荷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房屋结构的过大不均匀沉降也是使屋面开裂的重要原因。结构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上下贯通。防水层温度裂缝是由于屋面在大气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雨雪和室内热源反复作用下发生,尤其在防水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防水混凝土内配筋不当时尤甚。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板端,进深较大的屋脊处等,裂缝一般很长而且多发生在冬季。防水层施工裂缝是由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体积收缩或养护不好引起。它分布不规则,长度不等,方向不一,宽度较细。对于宽度在0.1mm以上以及已有渗水现象的裂缝,应及时修补处理;对宽度在0.1mm以下,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及早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发展扩大。

对于稳定裂缝,可用环氧粘接剂、胶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用预热溶化的聚氯乙烯油膏或薄质石油沥青涂料覆盖修补,裂缝较大时加贴玻璃丝布。对于不稳定裂缝,可沿裂缝涂刷石灰乳化沥青、再生橡胶沥青等涂料。裂缝较大时,须将缝口凿成V字形,刷冷底子油,用沥青胶结材料作一胶二油或一布二油贴缝。

14、如何处理涂料饰面的老化?

答:涂料饰面的老化是一常见的弊病。视其严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对轻度老化者,应将表面污染物用水冲洗除去,待干后在上面重新涂刷面层;如老化程度更轻者,仅需更新面层。对中度老化者,应将老化部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或先将其铲除后再冲洗其表面,保存较完好的基体和涂层;将铲除部分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然后用与旧涂膜相同的涂料或可以结合的其它涂料更新涂饰。对重度老化者,应将旧涂料全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人工或用机械剔凿后,再清洗表面,待干后全部用聚合物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平整后,做新凃饰层。

15、裱糊壁纸时的空鼓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答:壁纸表面出现小块凸起,用手按压时,有弹性和与基体表面附着不实的感觉,敲击时有鼓音的现象叫壁纸空鼓。引起壁纸空鼓的原因主要有:1)粘贴壁纸时,赶压不得当;2)基体表面或壁纸底面,涂刷胶液厚薄不匀或漏刷;3)基体表面潮湿,含水率超过8%以上或表面不清洁;4)由于石膏板、白灰等基体强度不够,加之对其表面缺陷未处理好就进行粘贴。

对壁纸空鼓现象的处理一般采用鼓包注胶法,即对由于基体含有潮气或空气造成的空鼓先用刀子割开壁纸,将潮气或空气排净,待基体完全干燥后,再用医用注射器将胶液打入鼓包内压实,使之粘贴牢固。也可用电熨斗加热加压使胶液干结,但必须控制好温度,防止损坏壁纸面层。对壁纸内部含有胶液过多的情况,可先用医用注射器穿透壁纸抽出多余胶液后再压实即可。

上一篇:送给初三毕业生的话下一篇:社工兴趣小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