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2024-04-29

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精选6篇)

篇1: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推出法

推出法是利用小型推出装置对砖砌体中处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丁砖施加水平推力,用以间接推算出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推出法的测试步骤包括:测区选择、清砂浆缝、推出。

2、回弹法

回弹法是根据混凝土表面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所存在的相对关系,通过测试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

3、冻胀

自然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土的温度是随大气温度而变化的,当土的温度降低至零度以下时,某些细粒土体将发生体积膨胀,称为冻胀现象。

4、碱骨科反应

碱骨科反应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碱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产生反应,生成含碱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的现象称为碱骨料反应。

5、砂浆和易性

砂浆和易性指砂浆均匀铺砌在粗糙砖石或砌块基面上的容易程度,是保证砌体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

6、钢材疲劳

在动力荷载、连续反复荷载或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及其连接,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过多时,应力低于极限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就发生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

7、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由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等原因,使建筑物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包括承载力、耐久性及整体稳定性不足的统称。

8、碳纤维加固

用碳纤维粘贴于构件表面而提高构件性能的加固方法。此法要求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5或C10。

9、强夯法

采用重量为10~40吨的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地基土在强夯的冲击力和振动力作用下密实以提高承载力和减少沉降。

10、托换法

托换是指对原有建筑物地基和基础进行处理和加固改建。主要包括基础加宽法、墩式托换法、桩式托换法以及综合托换法。

11、卷材防水

卷材防水是用防水卷材和沥青胶结材料胶合组成的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延伸率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常被用于侵蚀性介质或受震动作用的地下建筑防水工程。

12、墙面爆灰

石灰膏中含有欠火、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或石灰熟化的时间不够,其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在墙面抹灰后继续熟化引起体积膨胀和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的现象称为墙面爆灰。

二、简答题

1、事故分析处理时,在初步调查研究基础上要做的进一步测试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1)对地基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对桩基进行必要的检测;

2)测定建筑中所用材料的实际性能;

3)对建筑的表面缺陷进行检查,绘制裂缝图; 4)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检测;

5)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或现场加载试验。

2、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地基土质不均匀;

2)建筑物体型复杂; 3)上部结构荷载不均匀; 4)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5)相邻地下工程施工的影响。

3、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1)加大断面补强法;

2)外贴钢板补强法; 3)粘结钢板法; 4)锚结钢板法;

5)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6)碳纤维布加固法; 7)预应力加固法。

4、砌体结构的裂缝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砌体结构缺陷有那些类型? 答: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有:1)荷载裂缝: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2)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是对称分布、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向下发展;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砌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1)轻微缺陷: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2)正常使用缺陷: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3)危及承载力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破坏。

5、造成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对场地工程地质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

1)工程勘察工作不符合要求;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3)没有按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工作;(2)设计方案不合理或设计计算错误; 1)未按设计施工图施工; 2)未按技术操作规程施工

(3)施工质量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4)环境条件改变造成地基与基础工程事故;

1)地下工程或深基坑工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地基与基础的影响;

2)建筑物周围地面堆载引起建筑物地基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建筑物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发展;

3)建筑物周围地基中施工振动或挤压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4)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物地基的影响;

(5)其他原因造成的地基基础事故如特大洪水,特大地震等。

6、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宽度为什么可以控制在0.3mm以内? 答: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接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mm,也就是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不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7、竖裂缝、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和砖墙砌体的影响性分别是什么?

答: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梁在中部受到弯矩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内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而混凝土梁中部弯矩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只要受力钢筋变形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就可以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当砖墙出现贯通的竖裂缝时,就表明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砖块已经整体破坏,意味着该墙体已经临近破坏。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通常都是由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梁端部受到剪力,由于所受剪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切的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梁构件中的剪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来承担的,因而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意味着混凝土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而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主要是因为砖块间的砂浆在应力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而主要受力材料砖块本身并未破坏,所以人们认为该墙并未临近破坏;

8、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有哪些?

答:(1)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2)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3)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

9、试述钢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有哪些? 答: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有:

1)选用钢材的性能不合格; 2)矫正时引起的冷热硬化; 3)放样尺寸和孔中心的偏差;

4)切割边未作加工或加工未达到要求; 5)孔径误差;

6)冲孔未作加工,存在有硬化区和微裂纹; 7)构件的冷加工引起的钢材硬化和微裂纹; 8)构件的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等。

10、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说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答: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有:

1)土方需要排水施工; 2)引起地基沉降; 3)引起地下室渗水; 4)对基础钢筋产生腐蚀;

5)因地下水渗流发生流土、潜蚀、管涌现象; 6)使地下结构物浮起;

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都会改变地基持力层的附加应力,造成地基沉降或上抬,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11、为什么新建建筑要与已建建筑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如果两者必须贴近,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通常建筑地基为正常固结土,在地基土的自重压力下,土体沉降已经稳定。建造建筑物后,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使土层压缩,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降稳定,地基处于新的固结状态。若在已有建筑物相邻处建造新的建筑物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它们的重力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已有建筑物的地基上,使已有建筑物产生新的局部附加沉降。在有软土地基的区域,相邻新建建筑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对已有房屋部分基础引起的附加沉降量会很大,且很不均匀,以致会引起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开裂,或者使已有建筑物的片筏基础或箱型基础整体倾斜,导致整幢房屋发生倾斜。当两者必须贴近,需要考虑相邻建筑物对沉降的影响,必须进行分层总和法的沉降验算,通过分析验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2、为什么说我国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至今仍是通病,它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防水工程中的缺陷是渗漏,它是渗水和漏水的总称。渗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被水渗透并扩散,出现水印(湿斑),或处于潮湿状态。漏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或局部区域内被较多水量渗入,并从孔、缝中漏出甚至出现冒水、涌水现象。从建设部抽查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渗漏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13、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有几种?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答: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有结构裂缝、防水层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三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在荷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房屋结构的过大不均匀沉降也是使屋面开裂的重要原因。结构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上下贯通。防水层温度裂缝是由于屋面在大气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雨雪和室内热源反复作用下发生,尤其在防水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防水混凝土内配筋不当时尤甚。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板端,进深较大的屋脊处等,裂缝一般很长而且多发生在冬季。防水层施工裂缝是由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体积收缩或养护不好引起。它分布不规则,长度不等,方向不一,宽度较细。对于宽度在0.1mm以上以及已有渗水现象的裂缝,应及时修补处理;对宽度在0.1mm以下,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及早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发展扩大。

对于稳定裂缝,可用环氧粘接剂、胶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用预热溶化的聚氯乙烯油膏或薄质石油沥青涂料覆盖修补,裂缝较大时加贴玻璃丝布。对于不稳定裂缝,可沿裂缝涂刷石灰乳化沥青、再生橡胶沥青等涂料。裂缝较大时,须将缝口凿成V字形,刷冷底子油,用沥青胶结材料作一胶二油或一布二油贴缝。

14、如何处理涂料饰面的老化?

答:涂料饰面的老化是一常见的弊病。视其严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对轻度老化者,应将表面污染物用水冲洗除去,待干后在上面重新涂刷面层;如老化程度更轻者,仅需更新面层。对中度老化者,应将老化部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或先将其铲除后再冲洗其表面,保存较完好的基体和涂层;将铲除部分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然后用与旧涂膜相同的涂料或可以结合的其它涂料更新涂饰。对重度老化者,应将旧涂料全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人工或用机械剔凿后,再清洗表面,待干后全部用聚合物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平整后,做新凃饰层。

15、裱糊壁纸时的空鼓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答:壁纸表面出现小块凸起,用手按压时,有弹性和与基体表面附着不实的感觉,敲击时有鼓音的现象叫壁纸空鼓。引起壁纸空鼓的原因主要有:1)粘贴壁纸时,赶压不得当;2)基体表面或壁纸底面,涂刷胶液厚薄不匀或漏刷;3)基体表面潮湿,含水率超过8%以上或表面不清洁;4)由于石膏板、白灰等基体强度不够,加之对其表面缺陷未处理好就进行粘贴。

对壁纸空鼓现象的处理一般采用鼓包注胶法,即对由于基体含有潮气或空气造成的空鼓先用刀子割开壁纸,将潮气或空气排净,待基体完全干燥后,再用医用注射器将胶液打入鼓包内压实,使之粘贴牢固。也可用电熨斗加热加压使胶液干结,但必须控制好温度,防止损坏壁纸面层。对壁纸内部含有胶液过多的情况,可先用医用注射器穿透壁纸抽出多余胶液后再压实即可。

篇2: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班级:指导老师:姓名:学号:日期: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工程质量事故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建设和长期效益,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民财产安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建筑业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

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总有一些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有一些事故还很严重。为了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对工程事故进行正确处理,工程相关人员必须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诊断与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即使未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尚可补救,但也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事后治理终究不是上策。只有事先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事前重在预防;事中认真分析,确保最佳处理方案;事后吸取教训。

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案情

某办公楼为清水楼板,楼板拆模后板底不平,为此监理特邀开发公司到现场检查,检查后认为板底确实不平,不能满足交验要求,要求施工队伍进行处理。因天棚底不是因为主体施工队伍施工造成的,所以项目部要求包工队负责处理天棚,达到交验条件。包工队采用方式为在天棚面局部凸凹较大的先用石膏掺乳白胶刮平处理之后再上水泥掺107胶刮平。项目部和驻工地监理对该方案均提出质疑,施工队称该方案在其它工程已经使用过,未出现问题。所以项目部同意使用。进入装修阶段,在刮大白时发现天棚有起皮现象,起皮位置大多在基层用石膏找平处,当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大白刮完之后在进行面漆施工时再次发现天棚面有起皮现象,至此,吉铁公安处要求将天棚水泥掺107胶刮层全部清除后重新刮大白。

二、原因分析

问题出现后,开发公司领导及监理非常重视,及时组织项目部及有关部门开会进行研究,先后召开了两次,开发公司、监理公司均聘请相关专业专家到现场勘察,经过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刮棚处理工艺存在问题,先刮石膏后刮水泥胶,水泥和石膏粘结强度不好造成起皮。

三、处理方案

将1、2号楼天棚处理层(石膏层和水泥掺107胶层)全部清掉,清至砼楼板,1号楼重新刮石膏一遍,大白两遍,并打砂纸喷乳胶漆;2号楼天棚清理后将凸凹不平用角磨机打磨,不再做其它处理。

案例二

一、案情

四川省某市玻璃厂1999 年4月为增加生产规模扩建厂房,在原来天然坡度约22°的岩石地表平整场地,即在原地表向下开挖近5m,并距水厂原蓄水池3m左右,该蓄水池长12m、宽 9m、深8.2m,容水约900m3.玻璃厂及水厂厂方为安全起见,通过熟人介绍,请了一高级工程师对玻璃厂扩建开挖坡角是否会影响水

厂蓄水池安全作一技术鉴定。该高工在其出具的书面技术鉴定中认定:“该水池地基基础稳定,不可能产生滑移形成滑坡影响安全;可以从距水池3m处按5%开挖放坡,开挖时沿水池边先打槽隔开,用小药量浅孔爆破,只要施工得当,不会影响水池安全;平整场地后,沿陡坡砌筑条石护坡;„„本人负该鉴定的技术法律责任”。最后还盖了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予以认可。

工程于7月初按此方案平基结束后,就开始厂房工程施工,至9月6日建成完工。然而,就在9月7日下午5时许,边坡岩体突然崩塌,岩体及水流砸毁新建厂房两榀屋架,其中的工人3死5伤,酿成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二、原因分析

该工程边坡岩体属于裂隙发育、遇水可以软化的软质岩石,虽然属于中小型工程,但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爆破、水池渗漏、坡体卸荷变形等不确定的不利影响因素甚多,在没有基本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直立边坡,破坏了原边坡的稳定坡角,而且未采用任何有效的支挡结构措施,该边坡失稳是必然会发生的。若有正确的工程鉴定,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采用经过勘察设计的岩石锚桩(或锚杆)挡墙和做好水池防渗处理措施则是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边坡安全的。

该高工的“技术鉴定”内容过于简略,分析评价肤浅、武断,未明确指出及贯彻执行现行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规定的技术原则及技术方法,主要结论建议缺乏技术依据,尽管其中有关地基施工中关于松动爆破和开槽减震的建议是正确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但未经设计计算的有关边坡稳定的结论是不恰当的。有关用条石挡墙护坡的建议也不是该工程边坡条件下能确保边坡安全的有效支挡结构技术措施,而有关采用坡度为1:0.05的放坡建议,则更是没有贯彻现行规范的基本规定,缺少相应的论证分析,它的误导为该工程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该“技术鉴定”虽然盖有县勘察设计室的“图纸专用章”,但却无一般勘察、设计单位通常执行的“审核”、“批准” 等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技术鉴定的内容到形式都缺乏严肃性;而且这种技术鉴定缺乏委托方与承担方之间的有关目的、任务、质量要求等基本的书面约定,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技术鉴定工作的深度和技术质量。

平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前后所发现的漏水等边坡岩体不稳定因素的征兆,虽然有关各方曾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与研究,但由于缺乏岩土工程及支挡结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对隐患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盲目施工至全部工程(人工边坡及厂房扩建)结束和水池继续运行,并在7月3日决定将水池蓄水至7m水深,使整个工程的安危事实上依赖于个人狭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上。

三、处理方案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以及负面社会影响,主要是由于违章进行工程鉴定、处理方案错误所至。从事工程鉴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应从此次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鉴定方法与标准进行工程鉴定,即按照:客户委托,确定鉴定目的、范围和内容;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及检测验算;安全性、使用性鉴定评级;可靠性评级;出具鉴定报告及处理意见的基本鉴定程序规范、标准地进行工程鉴定。

案例三

一、案情

某工厂新建一生活区,共14 幢七层砖混结构住宅(其中10幢为条形建筑,4幢为点式建筑)。在工程建设前,厂方委托一家工程地质勘察单位按要求对建筑地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工程于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相继开工,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相继建成完工。一年后在未曾使用之前,相继发现10幢条形建筑中的6幢建筑的部分墙体开裂,裂缝多为斜向裂缝,从一楼到七楼均有出现,且部分有呈外倾之势;3幢点式住宅发生整体倾斜。后来经仔细观察分析,出现问题的9幢建筑均产生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差达160mm以上。

二、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鉴定,审查了工程的有关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对工程地质又进行了详细的补勘。经查明,在该厂修建生活区的地下有一古河道通过,古河道沟谷内沉积了淤泥层,该淤泥层系新近沉积物,土质特别柔软,属于高压缩性、低承载力土层,且厚度较大,在建筑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凡古河道通过的9栋建筑物均产生了严重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均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生活区内其它建筑物(古河道未通过)均未出现类似情况。该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在对工程地质进行详勘时,对所勘察的数据(如淤泥质土的标准贯入度仅为3,而其它地方为 7~12)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地下土层出现了较低承载力的现象未引起重视,轻易的对地基土进行分类判定,将淤泥定为淤泥质粉土,提出其承载力为 100kN,Es为4Mpa.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基础为浅基础,宽度为2800mm,每延米设计荷载为270kN,其埋深为- 1.4m~2m左右。

三、处理方案

该工程后经地基加固处理后投入正常使用,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判决,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向厂方赔偿经济损失329万元。

案例四

一、案情

某厂房为一层框架结构,条基,层高7.500M,框架柱截面600×500,柱距6000,C30商品砼,填充墙为M75小型砼空心砌块,内墙为加气砌块,粉刷完成后墙柱墙梁之间出现裂缝,且有扩展趋势,用砂浆重嵌后棉层刷防水外墙涂料一底二涂,一月后裂缝处气泡外突。

二、原因分析

单层厂房长宽比较大、基础埋深浅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砼与砌块二种材料涨缩系数不同、墙体拉接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三、处理方案

1、沉降稳定后(180天)沿梁、柱二侧300左右粉刷层凿除加设钢丝网片二道再做面层各工序。

2、沉降稳定后沿裂缝凿开,注永凝防水胶至密实,加刷外墙涂料一道。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篇3:某工程桩基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某住宅小区工程由7幢15-23层的商住楼组成,位于山体旁边,总建筑面积64796m2,其中地下室7648m2,框支剪力墙结构,桩基采用机械钻孔桩,桩型为Φ600-Φ1000的摩擦端承桩,共583根,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25,孔深以持力层岩样和成孔进尺速度为主要依据,要求进入强风化层3m或中风化层0.5m,有效桩长约为25-55m。

2 地质情况

本工程场地为软弱地基,自地面以下由杂填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粘性土、粉质粘土混碎石、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基岩组成。其中淤泥层青灰色,土性呈流塑,高压缩性,层底埋深12.1-23.6m,层厚9.2-20.6m;全风化基岩灰黄色,风化特征明显,风化不均匀,土性呈可塑,中-低压缩性,岩面埋深15.9-41.2m,层厚2.4-14.8m;强风化基岩灰黄色,风化裂隙发育,低压缩性,岩面埋深21.6-50.4m,层厚0.6-4.3m;中风化基岩灰黄、浅褐红、浅灰绿等色,风化裂隙发育,岩面埋深15.9-41.2m。在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某区域内有数根桩虽满足桩长要求且所取岩样也符合中风化层标准,但按地勘报告推算离中风化基岩岩面相距较远。为验证这几根桩持力层的可靠性,对该区域进行了地质补勘,发现原地勘报告中对全风化基岩中存在的强风化或中风化残留体判别不详尽,该区域补勘报告显示由于场地位于山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基岩风化严重不均匀,全风化层中不均匀的分布有厚度不一的强风化基岩和中风化基岩残留体,最大厚度达4.25m。

3 事故情况及原因分析

该工程设计试桩数共6根,其中Φ1000的桩1根,Φ900、Φ800的桩各2根、Φ700的桩一根。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其中一根Φ900的B35#试桩(桩长38.9m)达不到设计要求。另选取与B35#桩处于同一承台下的B40#桩做扩大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为探明B35#桩承载力不足的原因,采用钻孔取芯法对桩身进行检测。试验共完成工作量38.9m,结果显示:38.1-38.9m处为中风化石英闪长岩,岩石致密坚硬,力学性质良好,而35.2-38.1m处存在褐色软塑粘土状物,粘土内水泥质含量较高,该层力学性质差,影响桩的质量,导致单桩承载力不足。经分析造成该事故的原因可能为由于成孔时泥浆护壁存在漏浆现象,施工单位采用掺加水泥造浆,桩底水泥浆凝结后,无法完全被清出孔外所致。

另外,由于局部区域存在地基夹层,为确保桩基质量可靠性,特增加一根该区域内与按地勘报告离中风化基岩岩面推算深度相距最远的B22#桩(相差8.3m)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也未达到设计要求。后对相距次远的另2根桩进行扩大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显然为地基夹层所致,由于地勘报告未能详细反映实际地质状况,且施工单位对该地质条件未引起足够重视,造成该桩持力层落在中风化基岩残留体上而引起的竖向承载力的不足。

4 事故处理方法及原理

4.1 B35#桩:

采用桩端注浆方法,利用该桩钻孔取芯后的孔道,布置两条注浆管,对桩底进行高压注浆,注浆量约为1500kg。桩端注浆工艺流程为:(1)高压水洗孔;(2)注浆管埋设;(3)压水试验;(4)制浆;(5)注浆;(6)达到预定注浆量和终压;(7)封孔。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机理为以下三个方面:a.改善持力层条件、提高桩的端承力。大直径灌注桩成孔中,对桩周土扰动降低了桩端土体强度,水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作用使桩端持力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浆液和土的结石体,从而改善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恢复和提高了持力层土体强度。桩底沉渣的存在因其强度低严重影响端承力的发挥。桩端注浆通过浆液对沉渣的置换、挤密和固结作用改善或消除桩底沉渣对端承力发挥的不良影响。b.大幅提高桩侧摩阻力。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与桩周土体间空隙降低了桩侧摩阻力。桩端注浆在压力作用下,浆液从桩端沿桩侧向上,通过渗透、劈裂、充填、挤密和胶结作用,对桩周泥皮置换和空隙充填,改善桩底上部一定范围内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桩周形成脉状结石体,如同树根植入土中,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大幅度提高。c.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挤密和胶结作用形成桩端扩大头增大了桩端受力面积,并且注浆对持力层加固又改善其受力状态。通过桩底后注浆,充分加强了桩与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利方面,使桩-土体系更加紧密地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系统,改善了基桩的承载性状。

4.2 B22#桩:

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通过扩大承台并适当加大承台的配筋的方法加固。于是经设计复核,将B22#桩所在的三桩承台和临近的三桩承台合并成一个承台。

5 结语

通过对该工程桩基事故的处理,使桩基工程质量得到了较好的保证。目前该工程已竣工,根据沉降观测结果:最大沉降量为1 2 mm,最小沉降量为4mm,满足规范要求。

摘要: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剖析,介绍桩底后注浆和扩大承台(梁)法等桩基事故处理方法和原理,作为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篇4: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 要】本文通过某工程基础桩检测中出现大量断桩的工程质量事故,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后续施工采取技术措施论述。

【关键词】管桩断桩;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Broken pile together to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hen Ya-jun1,Shen Hua2

(1.Zhejiang FengHu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2.The Shangyu Huafu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foundation pile of det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broken pile of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ccident causes and take technical measures to discourse o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Pipe pile off pile;Cause analysis;Treatment measures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多层及高层组成,建筑面积约13.8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6万m2、其中的3#楼至10#楼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各为1350.51 m2,建筑物高16.69M,储藏层高2.19M,标准层2.9M。基础采用400(75)预应力管桩,每幢76根桩,设计桩长26M,5#、6#、9#楼系老河道填筑基础。老河底高程为3.00M左右,地面高程为6.50M左右,专家论证设计要求地面高程以下1 M开始用塘渣回填,作为打桩机施工时的稳定层,施工方在施工时为节约塘渣费用,只填筑0.3~0.5M厚的塘渣层。其下层土回填时也未能按回填土施工要求控制回填。桩基施工完成后,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结论为,5#楼为Ⅲ类42根、Ⅱ类9根、Ⅰ类18根;6#楼为Ⅲ类16根、Ⅱ类9根、Ⅰ类44根;断桩部位位于地面以下2至4M范围;9#号楼因5#楼检测时还未施工,被监理通知暂停施工。但施工方在后来未报监理同意的情况下自行施工,经检测,结果类似上述两楼。

2. 断桩原因分析

2.1 回填土层密实度不够。施工回填土方时,是用挖掘机作为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回填土层厚度在1M左右,超出规范规定要求,最厚时达1.5M,层厚控制不严、不均匀;压实机械用挖机完成,压实中漏压、欠压面多造成压实的不均匀;回填土施工时却逢梅雨季;回填土采用附近基坑挖土进行回填,土壤含水率属饱和土,达不到回填土的质量要求;回填土总厚度超出设计厚度。

2.2 塘渣层填筑厚度不足是造成工程断桩的主要原因。设计回填土层中上部采用2M其它基础开挖后的旧塘渣和1M新填塘渣,其作用是为了使回填层能承受静压桩施工时的基面层土的稳定性。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费用,擅自将3M层厚的塘渣层减少到0.3M到0.7M厚。打桩过程中由于下部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在打桩机作业、移动过程中,因打桩机自重较大,桩机挤压上部塘渣时,在塘渣层以下一定范围的土体受压侧向位移,使下部土体产生挤压、位移,造成完成的桩体断裂。

2.3 土方开挖过程中造成断桩。

基础土方开挖,通常工程中采用机械挖土。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在机械行走、土方开挖时不慎使铲斗碰及桩头过猛也会造成桩身断裂。如某工程中挖桩机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铲斗水平方向碰桩,造成一根500的预应力管桩在桩顶以下4.9M处断裂。又如有另一住宅小区六层住宅楼采用500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为38~40M,进入第8-2持力层,设计单桩承载力为800KN。地质上部为粉沙淤泥质土,为使打桩机械能够作业,面层填铺50CM厚的塘渣。因打桩机自重大,面层塘渣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打桩过程中桩机倾斜较大,土方开挖后发现有二幢楼的基础分别有15根和47根桩桩顶发生位移,最大位移值为70CM。经检测这些桩均在桩顶以下4.2M~5M处发生断裂。

2.4 送桩原因造成断桩。

一般桩顶均低于施工地面,因地质条件不一,当打桩标高达到达设计深度,压力值末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时,采取继续送桩。送桩柱与打入桩之间是活动接触。送桩时桩机垂直度稍有偏差,造成桩顶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已打入的桩桩体断裂。

3. 桩承载力分析

根据桩基设计理论,桩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其水平作用力一般仅为竖向容许承载力的1/10~1/20,在设计时一般不作考虑,桩的抗弯性能只需满足管桩吊动和堆放要求。因此,在进行工程断桩处理时,只需考虑桩体轴向荷载的传递,适当考虑水平力的作用。

4. 断桩的工程处理

4.1 桩顶有位移断桩的处理。

用挖掘机械或葫芦将斜桩纠正。用黄砂、碎石进行充填,在短时间内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桩内,要求制作的钢筋笼长度低于断桩位置以下1M,并通长到桩顶与承台连接;然后用C30以上的混凝土进行灌浇。钢筋数量要求大于4*16(二级钢)以上,对于断裂面离桩底较近处的断桩,可在下部用1:1黄砂、碎石的混合料进行填充。

使用这种纠正方法,一般能达到纠正后的桩的轴心偏差小于2CM,效果较好,不会影响工程桩的质量。

4.2 桩顶无位移断桩的施工处理。

桩顶无位移的断桩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电焊焊接质量不符要求;送桩超过一定长度造成末焊接口及桩体在打压过程中,由于桩体本身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断桩等。其断点一般只有一处,也可能有二处以上。这类断桩的处理方法原则上与标准图集中的处理方法相类似,具体如下:

4.2.1 当断桩处距桩顶较近一般在1~2M时,可将上部

断桩移走(有地下水位时应当根据地下水位情况进行降水),然后用直径大于桩外径100MM的模板套从断口以下200MM处开始向上接长;大于1M小于2时也可用内径比桩外径大100MM的混凝土管,采用沉管的方法沉至断口以下200MM,管桩孔中用碎石充填,填至断口以下1.2M处,然后在上部按接桩图集要求配置钢筋笼,用比承台或基础梁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30的混凝土灌实,伸入承台或基础梁中。

4.2.2 当断桩面距桩顶距离较远(大于1M或地下水位较高不能将断桩移去)时,按接桩标准图集要求,将接长部分延伸至断口处以下1M处开始将桩接至承台。底部亦可采用下部填充碎石的处理方式。

5. 断桩处理的经济分析比较

对于断桩,工程中一般的处理原则是进行补打桩。补打桩方法为条形基础和独桩承台基础的断桩,在轴线方向左右各加补打一只,设计中不考虑断桩再参与承载作用;对群桩承台基础除应补打相同数量的桩外,还应对承台作加固处理,按照目前当地500桩150元/M。一根40M500的预应力管桩,一般费用在6000元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一般费用为100~500元之间,最多只有补打费用的10%。而且减少打桩机械二次进出场等费用。

经过这样处理的断桩,经数个工程应用和对建筑物沉降、倾斜等观测,均未发现有明显超出规范的要求,质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故,我们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处理工期短。可推广到其它类似工程质量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33/1016-2004.

[3] 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 建筑标准图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2浙G22标准图集 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4] 廉晓飞主编 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5: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为什么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为什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可以控制在0.3mm以内? 答: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裂缝工作的。更确切的说,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就有微裂缝存在。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和骨料在温度变化条件下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形,而它们又粘接在一起不能自由变形,于是形成相互间的约束应力;一旦此约束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微裂缝。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mm,也就是说裂缝宽度在0.3mm以内,不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2、试就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而言,说明什么范围居于正常、轻微缺陷、危及承载力缺陷、临近破坏、破坏状态。答:

正常:①施工后,使用前施工荷载不超过抗裂荷载时,没有肉眼可见裂缝;

②超过抗裂荷载后,允许出现小于规范限定的裂缝;

③使用后,满足规范限定的使用荷载条件下裂缝宽度的要求;

轻微缺陷:①施工后,使用前施工荷载不超过抗裂荷载时,允许出现可见裂缝,但不影响使用要求;

②超过抗裂荷载后或使用后,允许出现不大于规范限定的裂缝; 危及承载力缺陷:出现超过规范限定的裂缝,但根据裂缝部位、性质、结构特点等条件分析,认为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并无严重影响,从长期使用和美观等使用要求分析,须加以补强处理后才能保证正常使用者;

临近破坏:出现的裂缝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同时经过分析又认为已严重影响结构承载力或稳定,必须采用妥善加固措施后才能正常使用者;

破坏状态:破坏的检验标志依构件受力情况而异,一般以裂缝宽度达到1.5mm为度。

3、试就一个单跨五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言,分别说明什么情况下发生:①某个构件截面的破坏;②某个构件的破坏;③该结构局部倒塌;④该结构整体倒塌? 答:①某个构件截面的破坏 该构件截面处出现裂缝,并且裂缝的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

②某个构件的破坏 该构件出现多处裂缝,并且裂缝的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 ③该结构局部倒塌 在框架结构中的局部相邻的梁和柱都出现裂缝,并且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通常还表现为贯穿裂缝;

④该结构整体倒塌 最外两侧的柱出现裂缝,并且裂缝的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通常还表现为贯穿裂缝;

4、为什么当钢筋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人们认为该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十分危险;而当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人们却认为该墙未临近破坏? 答: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通常都是由于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梁端部受到剪力,由于所受剪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剪切的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梁构件中的剪力主要是由混凝土来承担的,因而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意味着混凝土梁处于临近破坏状态,十分危险;而砖墙上出现斜裂缝主要是因为砖块间的砂浆在应力作用下出现斜裂缝,而主要受力材料砖块本身并未破坏,所以人们认为该墙并未临近破坏;

5、为什么当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人们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而当砖墙出现贯通的裂缝,人们却认为该墙已临近破坏,十分危险? 答:钢筋混凝土梁中部出现由底向上发展,宽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竖裂缝,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梁在中部受到弯矩的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内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而混凝土梁中部弯矩主要是由钢筋来承担,只要受力钢筋变形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就可以认为该梁仍可承受荷载;当砖墙出现贯通的裂缝时,就表明承受压力的主要构件砖块已经整体破坏,意味着该墙体已经临近破坏,十分危险。

6、试述混凝土工程施工现场在使用水泥时,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选用粗细骨料时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答:混凝土工程现场在使用水泥时,要注意水泥过期和受潮的质量问题,要注意水泥中含有害物质的质量问题。选用粗细骨料时要注意骨料含有有害物质,发生碱-骨料反应,含过量杂质的质量问题。

7、试述混凝土工程施工现场对钢筋的验收、加工、成型,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对模板的安装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答:混凝土工程施工现场对钢筋的验收,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取样检验。取样数量也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加工、成型要注意预防钢筋受腐蚀,要注意钢筋的塑性、延伸率等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等质量问题;模板的安装要保证构件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有足以支承新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和施工荷载的能力,要装拆方便,便于混凝土和钢筋工程施工、接缝不得漏浆的质量问题。

8、试述在混凝土的生产、成型过程中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答:混凝土的生产、成型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①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

a 水泥的相对密度、密度、强度、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品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水泥进场时应对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日期(离出厂日期不超过3个月)检查验收;水泥堆放地点、环境、储存时间必须受到严格控制;不得将不同品种水泥掺杂使用,采用特种水泥时必须了解其使用范围和技术性能;

b 配置混凝土所用砂、石应符合颗粒级配、强度、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含有害物质,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碱活性检验;不得采用风化砂、特细沙、铁路道渣石以及用不同来源的砂、石掺杂混合作为骨料材料;

c 采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如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和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时,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不得将海水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

d 使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试验确定其品种及掺量,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

e 为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和易性的目的而使用的混合料,有粉煤灰、火山灰、粒化高炉煤渣等。使用时要注意其应用范围、品质指标、最优掺量等要求,其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如《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用于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等。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质量问题 a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受限制;

b 要规定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适宜用水量和适宜坍落度; c 石子的最大粒径要受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最小间距等条件的限制;

d 要选用使石子用量最多、砂石级配合适,使混凝土密度最大,与混凝土水灰比和石子最大粒径相适应的砂率;

③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 a 从混凝土原材料全部投入搅拌桶起,到开始卸出,所经历的时间称搅拌时间,是获得混合均匀、强度和工作性能都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所需最短搅拌时间。此时间随搅拌机类型容量、骨料品种粒径以及混凝土性能要求而异。b 混凝土应随拌随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运至浇筑地点时应符合规定的坍落度;如坍落度损失过多,要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串筒、溜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c 浇筑前,对地基土层应夯实并清除杂物;在承受模板支架的土层上,应有足够支承面积的垫板;木模板应用水湿润,钢模板应涂隔离剂,模板中的缝隙孔洞都应堵严;竖向构件底部,应先填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层的厚度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d 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振捣时间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混凝土初凝后不允许再振捣;

e 混凝土浇筑时间间歇最长时间不得超过附表规定时间。如超过应留施工缝。f 养护是混凝土浇筑振捣后对其水化硬化过程采取的保护和加速措施。

9、区别下列问题:

(1)混凝土的化学性缺陷和物理性缺陷。

(2)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后期体积膨胀(如碱-骨料反应产生的)裂缝。

(3)混凝土梁的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

(4)混凝土受腐蚀和钢筋受腐蚀及其防腐蚀方法。

(5)混凝土缺陷中的麻面、蜂窝和空洞。答:(1)混凝土的化学性缺陷指的是,混凝土的构成材料水泥、水、外加剂、骨料和钢筋因为发生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缺陷,如水泥过期和受潮、碱-骨料反应、水化热开裂及受腐蚀等;混凝土的物理性缺陷指的是,主要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造成的混凝土的缺陷以及由于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混凝土的缺陷。

(2)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而产生的;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或拌和水中的可溶性碱(K+、Na+)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骨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成分(如SiO2)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逐渐发生反应,生成含碱的凝胶体,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而开裂。

(3)、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主要有以下形式:

(a)适筋破坏:该梁具有正常配筋率,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此种破坏形式在破坏前有明显征兆,破坏前裂缝和变形急剧发展,故也称为延性破坏.(b)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发生这种破坏时,受拉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是一种脆性破坏。由于超筋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破坏前无警告,并且受拉钢筋的强度未被充分利用而不经济,故不应采用。

(c)少筋破坏: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区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构建扰度很大,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是“一裂即坏”型,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故不允许设计少筋梁。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截面主要破坏形态:

(a)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且箍筋配置较少、间距太大时,斜裂缝一旦出现,该裂缝往往成为临界斜裂缝,迅速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将梁沿斜截面劈裂成两部分而导致梁的破坏。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小,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

(b)剪压破坏:当剪跨比适中或箍筋量适量、箍筋间距不太大时,发生得破坏称为剪压破坏。剪压破坏有一定预兆。

(c)斜压破坏:这种破坏发生在剪跨比很小或腹板宽度很窄的T形梁或I形梁上。发生这种破坏时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箍筋不会屈服,属于脆性破坏。

(4)当混凝土长期处于有腐蚀介质(液体或气体)环境中时,水泥石中的水化物逐渐与腐蚀性介质作用,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使混凝土强度降低,甚至遭到破坏。混凝土受腐蚀介质的影响,大体有两类:溶出性腐蚀和离子交换腐蚀(也称分解性腐蚀)。防止混凝土受腐蚀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a 提高混凝土或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使侵蚀性介质不能渗入混凝土内部,可以减轻或延缓腐蚀作用。这只是在侵蚀介质的侵蚀性不太强的时候才可使用。b 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涂以防水砂浆、沥青、合成树脂等保护层,使混凝土与腐蚀介质隔离。c 选用恰当的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耐酸水泥等;或者在水泥中掺加活性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火山灰、水淬矿渣等。

钢筋受腐蚀就是钢在常温环境介质作用下,很容易恢复到本来较稳定的铁的氧化物状态,这就是刚的受腐蚀,也称铁锈。预防钢筋受腐蚀的措施可以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a 从防止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过快碳化考虑:混凝土必须密实、水灰比宜较小,水泥用量宜较多;对在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料的掺入量应有限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相应结构的设计规范或规程的要求;混凝土构件的外形宜简单,凹凸棱角愈少愈好

b 从提高钝化膜抗氯离子渗透性出发考虑,可使用预防盐污染混凝土引起钢筋腐蚀的阻绣剂。

c 注意形成防冻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

10、试述混凝土早期受冻损坏的机理。你认为混凝土有无后期冻融破坏的可能性?如有,说明其主要原因。

答:当温度低于5°C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明显延缓。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中过冷的水会发生迁移,引起各种压力,使混凝土内部孔隙及微裂缝逐渐增大、扩展、互相连通,使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慢。

当温度低于0°C,特别是温度下降至混凝土冰点温度(新浇混凝土冰点为-0.3~-0.5°C)以下时,混凝土中的水结冰,体积膨胀9%。当因体积膨胀引起的压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受的强度时,就会造成混凝土的冻害(混凝土早期时强度比较,因此很容易被体积膨胀引起的压力胀坏)。即使后期正温三个月,亦不会恢复到原有设计强度水平。这对混凝土构件使用后的各种指标(强度、抗裂、抗渗等)影响很大。

已建成的混凝土工程,在经常遭受反复交替正负温度下,也有可能发生冻融破坏。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微孔隙中的水,在正负温度交替作用下形成冰胀压力和渗透压力联合作用的疲劳应力,使混凝土产生由表及里的剥蚀破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1、为什么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因水化热而发生的裂缝是在内部降温期间发生的,而不是在内部升温期间发生的?如何防止?

答: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升温的时间很短,大约在浇筑后的2~7天;这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约束应力很小。但是降温阶段很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时间提高,约束应力随时间增长;当约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便出现贯穿性裂缝。而大体积混凝土在降温期间容积变化也大,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开裂。

12、混凝土工程中的顺筋裂缝可能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分述它们的严重性。答:混凝土工程中的顺筋裂缝可能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a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通长或断续)使得混凝土发生附加变形,裂缝的混凝土碳化加快,引起钢筋锈蚀,大大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b 用含氯盐类外加剂拌合混凝土,导致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胀裂混凝土;或钢筋锈蚀后截面减小,造成混凝土内空鼓,形成顺筋裂缝。使得混凝土裂缝处碳化加快,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13、试述钢筋受腐蚀后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危害性。答:钢筋受腐蚀后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a 混凝土保护层发生沿钢筋长度方向的顺筋开裂,裂缝宽度可达1~2mm以上; b 混凝土保护层局部剥落,锈蚀钢筋外漏; c 钢筋在混凝土内有效截面减小,最严重的损失率可达40%以上,这时混凝土构件表面虽无明显开裂迹象,但钢筋已与混凝土脱开;

d 由于钢筋受蚀截面变小,致使构件截面承载力不足,发生局部破坏或过大变形,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甚至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14、试述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答: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水泥、骨料中含过量有害物质如游离的SO3等;

b 骨料含活性SiO2,水泥含碱量过高,发生碱-骨料反应; c 水泥水化热;

d 用含氯盐类外加剂拌合混凝土;

e 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f 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

g 在大气温度湿度变化(冷热、干湿循环作用)下,当纵向很长的构件的变形受到某种约束时(如气温有变化时,基础部分不伸长,而上部结构伸长),就会在构件的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h 钢筋混凝土构件多次受冰冻-融解循环作用,使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进已有裂缝发展,结构疏松,表面龟裂,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15、试述钢筋混凝土梁因剪应力大于混凝土强度而破坏的几种可能性。哪种破坏最为危险? 答:钢筋混凝土梁因剪应力大于混凝土强度而破坏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a 在剪压作用条件下,沿梁端中下部发生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缝。临近破坏前斜裂缝发展至梁顶部,同时沿梁下主筋发生斜脚缝;

b 在斜压作用条件下,沿梁端腹部发生大于45°方向的短而密的斜裂缝。临近破坏前斜裂缝处混凝土酥裂;

第二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它的危害性比第一种要大。

16、混凝土板有没有因受剪而破坏的可能性?如果有,是什么受力状态下发生的? 答:有,是在板受冲切力作用下发生的。

17、为什么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希望做成强柱弱梁,而不是强梁弱柱?

答:框架的杆件主要靠混凝土受压,钢筋受拉平衡外力,但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相差很大,混凝土从受压到压碎,变形量很小,属脆性破坏;钢筋受拉从屈服到拉断,变形过程很长,延性良好.

“强柱弱梁”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所以我们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人为的控制不利的、更危险的破坏发生!

18、试归纳钢筋混凝土梁可能出现的几种裂缝的形态及其原因。

答:钢筋混凝土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裂缝的形态以及产生裂缝的原因: a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通长或断续);

b 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容易在浇筑1~2小时后发生在梁和柱交接部位的纵向裂缝; c 由于模板支承下沉或局部失稳,造成已经浇筑成型的梁产生相应部位的裂缝; d 已经凝结硬化的混凝土梁,在尚未建立足够强度以前,受到模板被振的影响产生相应裂缝; e 过早拆模,混凝土梁尚未建立足够强度,构件在实际施加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

f 在弯矩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弯矩最大截面附近从受拉边缘开始出现横向裂缝,逐渐向中和轴发展;

g 在受剪荷载作用下,梁端部位出现沿梁端中下部发生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缝或沿梁腹部发生大于45°方向的短而密的斜裂缝;

h 在主次梁交接处未设附加箍筋,次梁下端的主梁上发生45°方向斜裂缝;也可能主梁一侧的斜裂缝越过次梁上端; i 在受扭力矩作用下,某一面腹部先出现多条约45°方向斜裂缝,向相邻面以螺旋方向展开; j 当梁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条件下,沿梁长度方向的腹部出现大体等间距的横向裂缝,中间宽、两头尖,呈枣核形,至上下纵向钢筋处消失; k 受大气温湿度变化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受化学介质侵蚀或受到火灾袭击,在混凝土梁表面出现龟裂等现象;

19、试总结钢筋混凝土工程因施工因素可能出现哪些缺陷?你认为最严重的是什么问题? 答:钢筋混凝土工程因施工因素可能出现下列缺陷: a 施工时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严重脱节;

b 施工时采用的原材料存在着物理的和化学的质量问题,或选用的构配件不满足设计要求; c 施工时所形成的结构构件或连接构造质量低劣,甚至残缺不全;

d 施工时在不充分掌握地基和场地现状,或者在不应有的气象条件下盲目施工; e 施工时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有不完善之处),施工工序有误,运输安装不当,临时支承失稳等;

f 施工质量失控、管理混乱、技术人员素质过低等; 我认为最严重的问题是结构受力状态和设计严重脱节,容易引起结构的变形、裂缝和破坏的情况发生。

20、试总结钢筋混凝土工程因设计因素可能出现哪些缺陷?你认为最严重的是什么问题? 答:钢筋混凝土工程因设计因素可能出现下列缺陷: a 设计时对结构承载和作用估计不足,施工时或使用后的实际荷载严重超于设计荷载;环境条件(如气温、地基情况等)与设计时的假定相比有重大变化; b 设计时所取的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

c 设计时选用材料、构配件不当或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脆性、疲劳等)掌握不够; d 设计时所确定的构件截面过小或连接构造不当;

e 设计时对地基、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场地状况了解不够,甚至完全不了解;

f 设计时错误的依据设计规范或设计计算规程,严重的违背设计规范和国家标准(或规范、标准、规程本身有不完善之处);

g 设计文件未经严格审查,在计算书和施工图中存在错误、矛盾、混乱和遗漏; 我认为最严重的问题是设计时对结构承载和作用估计不足,施工时或使用后的实际荷载严重超于设计荷载,容易引起结构的变形、裂缝和破坏的情况发生。

21、你认为钢筋混凝土工程在使用期间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我认为钢筋混凝土工程在使用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 使用期间不要随意更改破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布置,增减结构荷载,随意变更使用要求; b 使用期间结构暴露在腐蚀性介质中未加维护致使材料性质发生变化; c 使用期间对各种因素引起的构件损伤缺乏检验,不加维修,听任发展;

◆砌体结构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试述砌体结构的特点和砌体构件的破坏特征之间的联系。答:砌体结构的特点是:

(1)材料的复合性和低强度;(2)结构的空间性和多功能;(3)构件的受压性和大截面;(4)砌筑的手工性和现场制作; 各种砌体结构缺陷的共同缘由,是砌体由小块快材和砂浆粘结叠合所组成。它是砌体结构构件强度低、刚度差,并在较大程度上受施工时砌筑质量影响的根本。

2、区别砌体结构的粘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结之间的异同(粘接力形成、粘结对构件受力的作用、粘结破坏机理等)。答:砌体结构的粘结是靠砂浆粘结相邻的块材。当砌体结构受到的外力所引起的应力大于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时,就会产生裂缝,造成砌体结构的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结形成是靠水泥来粘结粗细骨料形成。当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大于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结强度,以及水泥石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产生裂缝,造成砌体结构的破坏。

3、为什么砌体结构裂缝宽度的控制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宽松一些。

答:因为和砌体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对裂缝的出现会更加敏感,对结构的受力影响会更加明显。混凝土出现裂缝后容易引起钢筋的锈蚀,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试述下列砌筑时的质量要求,说明其理由。(1)为什么水平砂浆缝不能过薄或过厚?

(2)为什么不能用干砖砌筑,也不能用被雨水淋透的砖砌筑?(3)为什么不能有通缝,更不能用包心砌法?

(4)为什么不能在砂浆中任意加水,更不能用隔夜砂浆?

(5)为什么不能用直槎连接先后砌筑的墙体,更不能在纵横墙交接处采用直槎? 答:(1)过薄砌块与砌块之间粘结性能不好;过厚降低砌体结构的强度(主要是抗剪和抗拉强度降低;

(2)干砖砌筑时,砂浆里面的水分会被砖吸收,降低砂浆的和易性,降低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雨水淋透的砖会增加砂浆的含水量,使砂浆的强度降低,降低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

(3)通缝在受力情况下很容易开裂,降低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包心砌法的砖混凝土组合砌体构件应予严禁,因为它:①无法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②这种组合砌体截面使强度较大的混凝土部分放在截面中心部分,受着较小的应力,而强度较小的砌体部分分布在外边缘,受着较大的应力,这是不合理的。

(4)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粘土)、细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材料。如果往砂浆中任意加水,配合比改变,会改变砂浆的抗压强度,间接影响砌体中块材与砂浆之间的粘着力和粘结强度。砂浆要求随拌随用,不能使用隔夜砂浆,因为隔夜后的砂浆会发生凝结,影响砂浆的和易性。

(5)用直槎连接先后砌筑的墙体,尤其是在纵横墙交接处采用直槎,容易在留槎处形成薄弱部位,减少砌体结构的整体性能。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开裂,成为上下贯通的纵向通缝,影响结构使用的安全性。

5、试述下列砌筑做法在工程质量方面的差异,说明其理由:

(1)水平砂浆缝的质量要求比竖向砂浆缝严;

(2)在上部结构墙体中采用混合砂浆比采用水泥砂浆好;而在基础墙体中则反之;

(3)瓦工每天砌筑的墙体高度以不超过1.2m比不超过1.8m为好;

(4)在承重墙砌筑中采用满丁满条砌法,比三顺一丁砌法为好。答:(1)水平砂浆缝质量要求高的原因是因为水平砂浆形成一条直线,如果质量不高容易在受力作用下形成通长缝产生整体破坏;竖向砂浆缝上下错开,除非砌体被破坏,一般不容易形成通长缝而产生整体性的破坏;

(2)因为上部结构墙体中采用混合砂浆比采用水泥砂浆的和易性要好,施工方便;而水泥砂浆的强度要比混合砂浆的高,所以在基础承受上部墙体荷载的墙体中用水泥砂浆反而比混合砂浆要好;

(3)墙体砌筑高度越高,对底层的水平砂浆缝的压力就会越大,变形会越大,所以每天砌筑的墙体高度以不超过1.2m比不超过1.8m为好。

(4)在承重墙砌筑中采用满丁满条砌法,比三顺一丁砌法的错缝更宽,抗压强度要更高;

6、试述下列砌筑做法的坏处。

(1)同一楼层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

(2)钢筋混凝土圈梁沿某一水平高程上不闭合,也没有搭接; 答:(1)容易在不同等级的砂浆交接处,出现裂缝,影响砌体结构的强度;

(2)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会降低;在气温变化时必然会在圈梁切断处的墙面上发生竖向裂缝。这些裂缝也将会和板面裂缝贯通。

7、试述施工完成以后的受压柱体(中心受压或较小偏压)有可能发生哪些危及承载力缺陷。答:施工完成以后的受压柱体有可能发生下列危及承载力的缺陷: a 砌块外观质量差、强度不足和耐久性不满足要求; b 砂浆的强度不足、和易性差;

c 多层砖上下通缝,包心砌法,里外砖互补咬合,采用大量半砖、七分砖等; d 水平砂浆层不饱满;

e 多次冻融后产生的酥松脱皮现象;

8、试述施工完成后的受压墙体有可能发生哪些不危及承载力的缺陷?哪些危及承载力的缺陷?

答:施工完成后的受压墙体有可能发生不危及承载力的缺陷有: a 墙体接槎不严;

b 墙面水平缝不直,游丁走缝以及标高误差形成“螺丝”墙; c 砖砌体长期浸水后产生的泛霜现象; 危及承载力的缺陷有: a 砌体组砌混乱;

b 水平砂浆层不饱满;

c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或锈蚀;

d 砌块强度不足和耐久性不满足要求; e 砂浆强度不足、和易性差等现象;

f 砌体组砌混乱,出现多层砖上下通缝,包心砌法,里外砖互不咬合,采用大量半砖、七分砖等。g 水平砂浆层不饱满; h 墙体接槎不严;

i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或锈蚀;

j 含水砖砌体经多次冻融产生的疏松脱皮现象;

9、区别砌体结构在中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局部受压状态下破坏时的裂缝表现。

答:砌体结构在中心受压状态下破坏时的裂缝表现为:裂缝平行于压力方向,先在砖长条面中部断裂,沿竖向砂浆缝上下贯通;贯通裂缝之间还可能出现新的竖向裂缝;

砌体结构在小偏心受压状态下破坏时的裂缝表现为:裂缝发生在平行于压力方向的近压力一侧,出现沿砖长条面中部断裂并沿竖向砂浆缝上下贯通的竖缝;

砌体结构在大偏心受压状态下破坏时的裂缝表现为:裂缝发生在垂直于压力方向的远离压力一侧,在水平砂浆缝与砖界面上形成的通缝;

10、区别无筋砖柱、网状配筋柱、纵向配筋柱、组合砖柱破坏时的裂缝特征。

答:无筋砖柱破坏时,裂缝平行于压力方向,先在砖长条面中部断裂,沿竖向砂浆缝上下贯通;贯通裂缝之间还可能出现新的竖向裂缝;

网状配筋柱破坏时,网状钢筋片之间的砌体被压酥,出现大量密集、短小、平行于压力作用方向的裂缝;

纵向配筋柱破坏时,裂缝平行于压力方向,先在砖条面中部断裂,沿竖向砂浆缝上下贯通;贯通裂缝之间还能出现新的竖向裂缝;

组合砖柱破坏时,砖砌体部分先出现平行于压力方向的裂缝,在砖长条面中部断裂,沿竖向砂浆缝上下贯通;钢筋混凝土部分受力增大,很快也被压坏,出现平行于压力方向的裂缝;

11、区别砖墙受压承载力不足,丧失稳定和耐久性差三种缺陷的表现状态。

答:砖墙受压承载力不足,在平行于压力方向出现裂缝;砖墙失稳,在垂直于压力方向的远离压力一侧,在水平砂浆缝和砖界面上形成裂缝;砖墙耐久性差,表现在砖块出现砖粉、掉角、疏松脱皮现象。

12、区别因地基发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化过大、房屋过长未设温度伸缩缝三种情况在墙体上形成的裂缝特征。答:地基发生过大不均匀沉降在砌体结构底下基层的墙体上形成斜向裂缝;温差变化过大在顶层两端形成正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裂缝;房屋过长未设温度伸缩缝,多在房屋构造薄弱部位形成上下连通的竖向裂缝;

13、一二层砖房的底层窗下墙上,经常出现自上而下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试说明其理由,怎样才能防止这类裂缝? 答:这种现象通常产生的原因是因窗下的墙体和窗两侧的墙体因为受压力不同,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差异而形成的裂缝。要防止这类裂缝,必须要提高窗下墙体整体抗压强度以抵抗因为受压不同而产生的过大压缩变形,主要方法有增加窗下墙体厚度,选用强度高的砌块和砂浆等。

14、高层建筑(如15层左右)西侧或南侧墙的顶层大窗口窗下墙上,如果发生窗口附近的水平通长裂缝,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主要是温度变化后,屋面板的纵向变形比墙体大,外墙在屋面板支承处产生水平推力的缘故。

15、一般砖房顶层横墙靠近纵墙两侧,如果发生八字形裂缝,或者内纵墙和山墙间发生自上而下的竖缝或斜缝,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气温升高后,屋顶板沿长度的伸长比墙体大,使顶层砖砌体受拉、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0,两端最大,因此八字缝多发生在顶层墙体两端附近。内纵墙处于室内,它与山墙的变形有差异,因此产生自上而下的竖缝或者斜缝。

16、砖混房屋中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作用有哪些?试依其重要性排列。圈梁在施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砖混房屋中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作用有: a 可以抵御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b 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水平整体刚性; c 可以提高墙体的延性和抗剪承载力; d 加强墙体平面外刚度的作用;

圈梁在施工中应注意将外墙整个圈住,而不应该在沿墙长度方向的中间某处切断或弯折,以致产生垂直于圈梁长度方向的裂缝。

17、试述砌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构造柱在施工中应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答:砌体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以下作用: a 增加承重墙体的延性;

b 阻止墙体剪切裂缝的开展; c 增加墙体平面外的抗弯能力; d 增加墙体抗扭转的能力; e 和圈梁组合分隔墙体,减小了墙体的自由幅面,限制墙体平面外的振动,有利于墙体抗震,并在墙体中形成一钢筋混凝土网格,加强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

f 在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可大大加强房屋纵横向连接,增加其空间刚度; 构造柱在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质量问题:

a 为确保构造柱与墙体的良好结合,必须做到在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 b 为确保构造柱的混凝土质量,墙体中柱的平面位置宜留成有一小面在拆模后能外露,以便检查浇灌质量;浇灌混凝土前应将槎口处的砖浇水洇湿,并在底部先填以50~100mm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mm; c 为确保构造柱与圈梁的整体连接,两者应在一起浇灌混凝土,施工缝留在每层构造柱下端;做好每层构造柱纵向筋与下层纵筋的搭接;

d 多层粘土砖房的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x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或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的上下端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最小采用240mmx240mm。

e 必须保证构造柱中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构造柱配筋的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因为构造柱中的混凝土与砖砌体咬合在一起,钢筋又隐蔽在混凝土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难以进行补强和加固。

18、试述下列混凝土梁梁端支承构造做法的优缺点。(1)预制混凝土垫块;(2)混凝土梁梁端放大;

(3)混凝土梁支承在圈梁上;

(4)不设梁垫,仅在梁下砌体中设钢筋网片; 答:(1)预制混凝土垫块的优点是保证墙体有足够局部受压面积,不会对墙体产生较大的约束弯矩;缺点是不能和墙体共同作用,减小梁的跨中弯矩;

(2)混凝土梁梁端放大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局部受压能够很好满足;缺点是引起墙体与梁端共同变形,使墙体产生较大的约束弯矩,对墙体不利;

(3)混凝土梁支承在圈梁上的优点是能和圈梁共同作用,减小梁的跨中弯矩;缺点是引起圈梁和梁端共同变形,使墙体产生约束弯矩,对墙体不利;

(4)在梁下砌体中设钢筋网片的优点是保证墙体有足够局部受压面积,不会对墙体产生较大的约束弯矩;缺点是不能和墙体共同作用,减小梁的跨中弯矩,同时设计施工较为复杂,钢筋网片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9、下列砌体结构的布置容易发生什么样的质量问题。

(1)内框架结构;

(2)大跨度梁(如9m以上跨度)简支支承在砖墙上,且支承长度较长;

(3)纵向承重梁,在进深方向设置长向预制混凝土楼板;

(4)房屋顶层设置外露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5)横墙上的门洞口离内外纵墙太近;

(6)楼梯间底层楼梯踏步板另设单独基础,与该房屋整体基础无联系;

(7)底层设置框剪结构的底层框架结构体系(上部为砖混结构,底层为框剪结构),先做钢筋混凝土柱,后砌砖剪力墙,其间未设拉结筋。答:(1)因为基础形式不一样,框架柱独立基础和墙体的条形基础容易产生沉降量不一样;

(2)大跨度梁简支支承在砖墙上,在弯矩作用下梁端产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导致梁支承面下出现裂缝;

(3)容易在预制混凝土楼板和墙体连接处形成薄弱部位;

(4)因为温差,容易在钢筋混凝土圈梁和砌块间形成裂缝;

(5)容易在门洞口和外纵墙连接处形成薄弱部位;

(6)楼梯踏步基础和房屋整体基础沉降量不一样,产生裂缝;

(7)在受力时,混凝土柱和砖剪力墙不能协同受力产生裂缝。

20、试述平拱砖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三者的优缺点。为什么钢筋混凝土过梁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前两种过梁的支承长度表现在哪里?

答:平拱砖过梁施工简单,采用材质和墙体一致,受温差影响小,但是承受能力小;钢筋混凝土过梁施工复杂,容易和墙体材料受温度影响产生相对变形,但是承载力较大;钢筋砖过梁居于两者之间。支承长度不够,就可能导致钢筋混凝土过梁嵌固不够造成脱离。平拱砖支承长度表现在两侧拱砖竖向投影长度;钢筋砖过梁支承长度表现为钢筋伸入两端砌体的长度。

21、无洞口墙梁和砖过梁的基本受力状态是什么?

答:墙梁是一种由 “梁”和上面计算高度的墙体共同承担“上面所有”荷载的一种“组合结构”。考虑墙体的“起拱”,下面的梁是按照“大偏心受拉”构件计算。

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就是“墙梁”,墙梁与普通梁(砖过梁按普通梁来考虑)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1.墙梁是指此梁不但承受梁自重及本层结构传来的直接荷载,还要承受通过上部墙体传来的上部各层的间接荷载。

2.计算模型与普通梁不同:墙梁要考虑混凝土梁和上部墙体的共同工作,是一种按拉弯构件来考虑。下部混凝土梁及受弯也受拉。

3.因为要考虑上部的墙体与下部梁的共同工作,所以规范上对上部的墙体的强度、厚度及开洞等情况及其施工方面都严格的规定。

4.墙梁多用在砖混结构和底框结构当中,一般说来安全储备较少,受力复杂,尤其在地震作用下,只是相对来说比较经济,除非不得已,尽量少采用。

22、无洞口墙梁可能出现哪些裂缝?洞口设置在一侧的墙梁可能出现哪些裂缝? 答:可能在墙梁的跨中出现自下而上的裂缝;洞口设置在一侧的墙梁除了在墙梁的跨中出现自下而上的裂缝之外,还可能在与洞口近一侧的梁端出现自上而下的裂缝。

◆钢结构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比较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从中分析钢结构的质量缺陷主要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a 钢结构的“材料”,是单一匀质材料,具有强度大、组织均匀、塑韧性好等优点,也有易脆裂、易受腐蚀、耐火性差、可焊性是否良好等问题。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材料”,是由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性相补并能够协同受力的材料粘结而成的;它既受到水泥、骨料、钢材的化学性能影响,也受到混凝土、钢筋以及它们间粘结的物理性能影响。b 钢结构的“构件”,截面较小、较薄,重量较轻,受力较可靠,但要注意其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由于构件是由各种型钢拼接而成的,还要注意型钢间焊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构件”,可以做成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等各种受力状态的构件,以剪弯构件和压弯构件为主;它们中的多数是带裂缝工作的构件。

c 钢结构的“结构”以轻型、薄壁和重型、大跨、高耸(层)结构为主;它们容易受到振动、冲击、重复作用的动力荷载,高低温度变化,以及腐蚀性介质的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具有可模性好但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整体性强但容易因次应力引起裂缝,刚度较大但对约束变形敏感,耐久耐火性好但对侵蚀性介质抵抗力弱等优缺点。d 钢结构的“制造”,便于机械化作业,加工精度较高,安装方便,施工简捷,是建筑工程结构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并且能够较快的发挥投资效益;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成型”,是一个包含模板的制作和装设,混凝土的拌制、灌注和养护,以及钢筋的加工和配制的多边复杂过程;工种、成型方法、工序繁多,受气候、时间和环境的影响显著。

钢结构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易脆裂、宜腐蚀、不耐火、可焊性不好;焊接和螺栓连接质量不易保证,造成连接部位缺陷;容易受到振动、冲击、重复作用的动力荷载,高低温度变化,以及腐蚀性机智的影响,对钢结构造成破坏等。

2、何谓轻型钢结构?在轻型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哪些质量问题? 答:轻型钢结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定义。以下结构都可称为轻型钢结构:①由冷弯薄壁型钢组成的结构;②由热轧轻型型钢(工字钢、槽钢、H型钢、L型钢、T型钢等)组成的结构;③由焊接轻型型钢(工字钢、槽钢、H型钢、L型钢、T型钢等)组成的结构;④由圆管、方管、矩形管组成的结构;⑤由薄钢板焊成的构件组成的结构;⑥由以上各种构件组成的结构。

轻型钢结构因具有用钢量省、造价低、供货迅速、安装方便、外形美观、内部空旷等特点。轻型钢结构在设计时要注意构件的长细比和挠度是否满足要求,注意提出合理的防腐措施;制造和安装时要注意控制连接部位的质量,对整体结构的防腐处理。

3、试述钢结构所用钢材可能发生的缺陷,你认为存在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钢材可能发生的缺陷主要有:发裂、夹层、微孔、白点、内部破裂、氧化铁皮、斑疤、夹渣、夹砂、划痕、切痕、过热、过烧、脱碳、机械性能不合格、化学成分不合格。我认为存在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钢材的冶炼、浇铸和轧制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好。

4、试述钢结构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 答: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可能产生的缺陷: a 选用钢材的性能不合格; b 矫正时引起的冷热硬化; c 放样尺寸和孔中心的偏差;

d 切割边未作加工或加工未达到要求; e 孔径误差;

f 冲孔未作加工,存在有硬化区和微裂纹; g 构件的冷加工引起的钢材硬化和微裂纹; h 构件的热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等;

5、试述钢结构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 答:可能发生的缺陷有:

a 热影响区母材的塑性、韧性降低,使钢材硬化、变脆和开裂; b 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

c 各种焊接缺陷,如裂纹、焊瘤、烧穿、弧坑、气孔、夹渣、咬边、未熔合和未焊透等; d 焊接带来的应力集中;

6、试述钢结构在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 答:可能发生的缺陷有: a 螺栓孔引起构件截面消弱;

b 普通螺栓连接在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螺栓松动; c 高强度螺栓连接预应力松弛引起的滑移变形; d 螺栓及其附件钢材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7、试述钢结构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 答:可能发生的缺陷有:

a 运输过程中引起结构或其构件产生较大变形和损伤;

b 吊装过程中引起结构或其构件产生较大变形和局部失稳; c 安装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临时支撑或锚固,导致结构或其构件产生较大的变形,丧失稳定性,甚至倾覆等;

d 施工连接(焊缝、螺栓连接)的质量不满足设计要求;

8、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和使用荷载、使用环境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种种缺陷的可能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大? 答: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缺陷有: a 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 b 钢结构失稳; c 钢结构疲劳破坏; d 钢结构脆性断裂; e 钢结构腐蚀破坏;

这些可能发生的缺陷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于使用荷载和条件的改变以及使用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材料性能上比钢结构有优势,所以出现上述缺陷的可能性比较小。

9、钢结构外表为什么要刷油漆或涂料?钢结构油漆工程中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答:钢结构外表刷油漆或涂料一是为了美观,同时最重要的防止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腐蚀。钢结构油漆工程的缺陷大体有:a 皱皮;b 流坠;c 剥离或称脱皮;d 起泡;e 粉化;f 龟裂;g 透色。

10、总结你自己在钢结构设计或施工中遇到哪些通病?你是怎样处理的?

答:在施工中遇到钢结构焊接质量不过关,出现焊瘤以及弧坑情况比较多。我的处理方法是使用有合格证书的焊工,仔细检查每一处焊缝,不符合要求的就切割打磨处理后重新施焊。

11、为什么稳定性问题在钢结构设计和钢结构安装中尤为重要? 答:因为钢结构设计不当,很容易引起构件整体稳定不满足要求。比如长细比参数如果过大;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由于结构并未完全形成一个设计要求的受力整体或其整体刚度较弱,需要设置临时支承。若临时支承体系不完善,轻则会使部分构件丧失整体稳定,重则造成整个结构的倒塌或倾覆。

12、为什么连接问题在钢结构设计和加工制作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答:因为连接(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强度不满足要求,将导致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造成钢结构的事故发生;

◆ 地基和基础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区别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承载力和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的异同。

答: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如钢筋混凝土基础)。

2、区别地基承载力的基本值、标准值和设计值。答:地基承载力指标分下列三种:

(1)基本值f0 根据室内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指标(天然含水量ω、孔隙比е、液性指数IL等)直接查GBJ7-89有关表格得到,或根据地基土的现场载荷试验值确定(见GBJ7-89附录四)

(2)标准值fk 是指消除f0的各种试验误差后得到的承载力值。

(3)设计值f 是经基础的宽度与埋深修正后的设计采用值。

3、区别下例概念:

(1)土层、地基、土基、岩基、基础;

(2)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复合地基、桩基;

(3)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冲切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它们各自可能在什么土质情况下发生;

(4)初步勘察、详细勘察、验槽;

(5)地下水、地面水、承压水、毛细水;

(6)流砂、管涌、潜蚀、土洞; 答:(1)土壤剖面是由一些形态特征各不相同的层次重叠在一起构成的。这些层次大致呈水平状态,叫做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由土壤构成的地基叫土基;由岩石构成的地基叫岩基。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

(2)天然的地基叫天然地基;由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叫人工地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共同起作用的地基叫复合地基;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桩基础叫桩基;

(3)整体剪切破坏是指当上部荷载很大,基础压力超过Pu时,地基内塑性变形区发展形成一连续滑动面,地基土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破坏时,地基四周地面隆起。该破坏多发生在压缩性较小的密实砂与坚硬粘土地基中。

冲切剪切破坏是指上部荷载使地基土连续下沉,并沿基础周边产生竖向剪切,建筑物产生过大不容许沉降破坏。破坏时地基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基础四周的地面不隆起,房屋没有很大倾斜,P-S曲线无明显转折点,该破坏多出现在压缩性较大的松砂和软土中。

局部剪切破坏是指其特点介于前两种破坏型式之间,破坏时地基的塑性变形区局限于基础下方,滑动面没延伸到地面,地面略有隆起,但房屋不会明显倾斜或倒塌,P-S曲线无明显转折点。

(4)初步勘察是指一般中等场地,每50~150m布一个孔,孔深10m左右,目的是为查明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和地基岩土工程特性及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以便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及布置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对建筑场地作出评价以及对不良地质的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详细勘察是指一般中等场地,每25~50m布一个孔,沿主要建筑物四角和主要承重墙柱轴线布置。目的是为确定地基持力层及地基承载力,为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及确定软弱地基处理方案等提供计算参数和可靠依据。

验槽是指在基槽开挖后必须进行的施工勘察,目的是验证详细勘察资料,发现与详细勘察不符或局部异常的地基或“问题坑”,获取对其处理的有关资料,并了解实际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中所说的地下水指潜水,指在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分布的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由雨水和河水补给,水位有季节变化。地面水是指地表以上的水。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连续分布的隔水层间的有压地下水。毛细水指在地下水位以上,受毛细作用上升的水。

(6)当渗流自下而上,可使砂粒间的压力减小,当砂粒间压力消失,砂粒处于悬浮状态时,土体随水流动的现象;严重时可使正在施工或已建成的建筑物倾斜或开裂。当细土粒被渗流冲走,因土质级配不良产生地下水大量流动的现象;当细土粒被渗流冲走,留下粗土粒,导致土体结构破坏的现象;严重时就产生土洞,引起地表面塌陷。

4、为什么说建筑物总会有不均匀沉降,但又不允许有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建筑物若有过大不均匀沉降可能发生哪些缺陷或事故。

答:土体孔隙体积占土体总体积的30%~50%。在建筑物传递下来的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压缩,造成地基土的变形和基础的沉降。碎石土和砂土通常压缩性小、渗透性大,施工期间地基沉降已全部完成。而对饱和的厚粘土地基,由于孔隙小、压缩性大,沉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当不均匀沉降过大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当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过大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墙体开裂、楼面拉裂、基础断裂以致结构倾斜等损伤或事故。

5、下列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建筑砖墙体在地基发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可能在哪里发生裂缝?开裂的原因是什么? 答:(略)

6、什么叫不良地基?什么叫软弱土层?两者是否一回事?如不是,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以软弱土层作为地基时,有哪些处理手段?它们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容易导致地基基础事故的地基叫不良地基。它包括软弱土层、杂填土、河岸河沟附近场地、山坡上或山脚下场地、断层或岩层节理发育场地等。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房屋建筑中,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的有:换土垫层法、重锤表层夯实、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法等,7、为什么说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的沉降在施工期间大体已完成,而粘土地基的沉降却要延续多年?

答:因为碎石土和砂土通常压缩性小、渗透性大,施工期间地基沉降已全部完成。而对饱和的粘土地基,由于孔隙小、压缩性大,沉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

8、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哪些不利影响?为什么说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答: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有: a 施工排水; b 地基沉降; c 地下室渗水;

d 对基础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

e 因地下水渗流发生流土、潜蚀、管涌现象; f 使地下空心结构物浮起;

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和上升都会改变地基持力层的附加应力,容易造成地基的沉降,所以地下水位的升降都会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有重要影响。

9、试述边坡失稳的基本机理。产生边坡失稳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边坡在发生滑动之前通常是稳定的,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边坡中的土体的强度逐渐降低,或边坡内部的下滑力逐渐增大,而抗滑力逐渐减弱,使边坡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边坡内某一部分因抗滑力小于下滑力而首先变形,产生微小的滑动,以后变形逐渐发展,直到坡面出现断续的拉张缝隙、应力集中;随着边坡变形的继续发展,后缘拉张裂缝进一步加宽,错距不断增大,两侧剪切裂隙贯通撕开,边坡前缘土石挤进并鼓出,出现了大量的膨胀裂缝,滑坡出口附近渗水混浊,这时滑动面已全部形成,接着便开始整体地向下滑动。

详细一点来说,边坡的失稳一般是指土方边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沿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移动而丧失其稳定性。边坡的稳定,主要由土体的抗滑能力来保持。当土体下滑力超过抗滑力,边坡就会失去稳定而发生滑动。边坡塌方滑动面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于土质和土层结构,如含有粘土夹层的土体因浸水而下滑时,滑动面往往沿夹层而发展;而一般均质粘性土的滑动面为圆柱形。可见土体的破坏是由剪切而破坏的,土体的下滑力在土体中产生剪应力,土体的抗滑能力实质上就是土体的抗剪能力。而土体抗剪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的内摩擦系数与内聚力的大小。土壤颗粒间不但存在抵抗滑动的摩擦力,也存在内聚力(除了干净和干燥的砂之外)。内聚力一般由两种因素形成:一是土中水的水膜和土粒之间的分子引力;一是化合物的胶结作用(特别是黄土)。不同的土,其各自的物理性质对土体抗剪能力有影响,如含水量增加了,胶结物溶解,内聚力就会变小。因此在考虑边坡稳定时,除了从实验室得到的内摩擦系数和内聚力的数据外,还应考虑施工期间气候(如雨水)的影响和振动的影响。边坡失稳往往是在外界不利因素影响下触发和加剧的。这些外界因素往往导致土体剪应力的增加或抗剪强度的降低,使土体中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而造成滑动失稳。造成边坡土体中剪应力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坡顶堆物,行车;基坑边坡太陡;切削坡脚;土体遇水使土的自重增加;地下水的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土体竖向裂缝中的积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等。引起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有:土质本身较差;土体被水浸润甚至泡软;受气候影响和风化作用使土质变松软、开裂;饱和的细砂和粉砂因受振动而液化等。

10、基坑支护结构有哪些型式?它们有哪几种失效的可能? 答:基坑支护有重力式和桩墙式两种,其中桩墙式支护结构的失效型式有结构构件承载力失效和土体失效两方面。属于结构构件失效形式有:

(1)内撑压屈或锚拉杆断裂;

(2)支护墙平面外变形过大或弯曲破坏; 属于土体失效形式有:

(1)基坑外侧土体失稳,滑动面在支护墙下通过;(2)支护墙底部走动;(3)基坑底部土体隆起;(4)基坑内管涌。

11、对比预制混凝土桩和灌注混凝土桩质量问题的异同。它们各自应采取什么方法预防? 答:在预制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 打入深度不够(导致承载力不足);

b 最后贯入度太大(说明持力层尚未满足要求);

c 贯入度剧变(可能桩已折断或遇到与预计不一的土层或暗埋物);

d 桩身上拥(往往因软土中桩距过小,打桩时周围土层受到急剧挤压扰动所致); e 已就位桩身移位(原因同上);

f 桩身倾斜(桩尖遇到倾斜基岩面,或桩与送桩纵轴线不一造成偏心); g 锤击时回弹,桩打不下去(桩位处可能有地下构筑物); h 桩顶被击碎(锤击时有严重偏心或桩顶抗锤击力不足); i 桩身折断(桩身承载力不足,或接桩处连接质量差如焊缝不足、连接角钢脱落、接头有空隙等);

j 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单排桩偏移10~15cm以上,群桩偏移直径d以上,垂直度偏移H/100以上;

在灌注混凝土桩基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

a 坍孔(地下水位以下存在粉土、粉细沙或淤泥时常发生);

b 缩颈(桩身四侧遇有压缩性很高的土层,或拔管过快、或冲孔时产生较大孔隙水压力时发生);

c 断桩(缩颈的极端,部分坍孔的后果,或者由于混凝土不能连续灌筑,或由于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导致四周土挤入而发生);

d 桩底沉渣超厚(以摩擦力为主的桩、以端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分别为30cm、10cm以上者为超厚);

e 桩身混凝土低劣(夹泥量高、混凝土强度底、蜂窝、孔洞、露筋处众多、桩身破碎、桩底脱空等);

f 桩身钢筋笼低劣(缺筋、直径过小、间距过大、钢筋锈蚀、长度不足等),或钢筋笼上浮(混凝土品质差、孔口固定不牢、施工操作程序不当等原因引起); g 桩身埋深不足;

h 桩顶未达设计标高或浮浆未作处理; i 桩位及垂直度偏移过多(与预制桩类似)。打桩工程的质量控制:

a 桩位准确度控制 桩基和板桩的轴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单排桩则控制在10mm以内)。打桩过程中应及时对每根桩位复验,以防打完桩后发现过大位移。待桩打至地平面时,须对每根桩轴线验收后方可送桩到位。

b 打桩顺序控制 按标高先深后浅;按规格先大后小、先长后短;按密集程度宜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

c 桩的垂直度控制 要求场地平整并能保证打桩机稳定垂直;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0.5%以内;用两台经纬仪在构成90°的两面控制; d 标高和贯入度控制 桩尖必须达到设计标高,桩顶偏差-50~+100mm,贯入度已经达到规定但桩尖未达设计标高时,应连击三阵,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值;遇到下列情况暂停:a贯入度巨变;b 桩身倾斜、移位、下沉或严重回弹;c 桩顶或桩身严重开裂破碎 沉管灌注桩工程质量控制:预制桩靴就位后安装钢套管,连接处垫以麻草绳防止地下水渗入;套管垂直度偏差≤0.5%,套管任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之比严禁小于1;套管必须深入至设计标高;拔管前套管内混凝土应保持≥2m的高度,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拔管速度:锤击沉管为≤0.8~1.2m/min,振动沉管为≤2.5m/min,每次拔管高度为500~1000mm;拔管时注意管内混凝土略高于地面,一直到全管拔出为止,浇筑后桩顶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班不得少于留1组试块;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12、为什么新建建筑要与已建建筑之间相隔一段距离?如果两者必须贴近,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通常建筑地基为正常固结土,在地基土的自重压力下,土体沉降已经稳定。建造建筑物后,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使土层压缩,引起建筑物的沉降。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降稳定,地基处于新的固结状态。若在已有建筑物相邻处建造新的建筑物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它们的重力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会扩散到已有建筑物的地基上,使已有建筑物产生新的局部附加沉降。在有软土地基的区域,相邻新建建筑或在室内外大面积堆载对已有房屋部分基础引起的附加沉降量会很大,且很不均匀,以致会引起已有建筑物的墙体开裂,或者使已有建筑物的阀片基础或箱型基础整体倾斜,导致整幢房屋发生倾斜。当两者必须贴近,需要考虑相邻建筑物对沉降的影响,必须进行分层总和法的沉降验算,通过分析验算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3、你学完本章后认为建筑工程对地基有哪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答:我认为建筑工程对地基主要有4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们是: a 建筑结构基础底面对地基的压力,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保证地基不会产生整体的或局部的剪切破坏,保证各类土坡不会发生稳定破坏;

b 建筑结构的沉降量、不均匀沉降和倾斜不能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允许值; c 不至因渗流引起的水量流失,加大地基土的附加压力;也不至因渗流渗透力作用所产生的流土、管涌现象,导致地基土体局部或整体破坏; d 使建筑结构基础埋设在当地土的冰冻线以下。

14、在分析因地基问题造成建筑工程的缺陷事故时,必须收集哪些资料? 答:必须收集的资料主要有房屋开裂和倾斜的情况以及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

◆ 装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装饰工程中的事故会给建筑物带来哪些危害?

答:装饰工程中的事故,轻则影响建筑房屋室内外的使用和卫生条件,并使其外观、造型和艺术形象受到损害;重则使建筑结构和建筑饰面受到侵蚀和污染,进而危及建筑物的耐久性,缩短其正常的使用寿命。

2、抹灰过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有哪几种?

答:抹灰过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有:空鼓裂缝、雨水倒流、外墙面雨水污染和墙面爆灰等。

3、空鼓裂缝常发生在建筑物抹灰的哪些部位?

答:空鼓裂缝常发生在建筑物的内墙、外墙和顶棚部位。

4、引起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抹灰工程中的空鼓与裂缝?

答:引起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是:a 基体清扫不干净,浇水湿润不透;b 一次抹灰太厚、抹灰层间间隔时间太短;c 砂浆失水太快,养护不良;d 底层砂浆材质差或配合比不当;e 大面积的水泥砂浆抹面而没有设置分隔缝;等等。

5、什么是墙面爆灰?如何处理墙面爆灰?

答:由于在墙面抹灰时,采用的灰膏对慢性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没有虑净,加之熟化时间不够,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掺在灰膏内,抹灰后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表面炸裂,出现开花和麻点,即称为墙面爆灰。墙面爆灰需经过1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故须待到掺在灰浆内未完全熟化的石灰颗粒继续熟化膨胀完,墙面确实没有再爆灰的情况时,方可着手处理。处理墙面爆灰的方法,一般是挖去爆灰处松散表面并清扫干净,再用石膏腻子找补刮平,然后涂刷罩面层。

6、固定修补饰面块材时采用环氧树脂螺栓锚固法,其施工步骤如何? 答:其施工步骤如下:

a 钻孔 对需要固定修补的块材用电钻钻φ10孔,孔深至基体30mm,再在钻孔口处用φ12钻头在块材面层上钻入5mm深。钻孔时钻头向下成15°倾角,以防止灌浆后环氧树脂从孔向外流出。

b 除灰 钻孔后,用压力为0.6N/mm2的压缩空气清除孔洞内灰尘。除灰空气嘴头应插到孔底,使灰尘随压缩空气全部由孔洞中溢出。

c 配制环氧树脂水泥浆 先按一定比例将固化剂、稀释剂与环氧树脂搅拌均匀,再按比例加入水泥搅匀,然后倒入密闭容器内待用。

d 灌浆 采用最大压力为0.4N/mm2的压力枪灌注环氧树脂水泥浆。灌浆时,为了使孔内树脂浆饱满,枪头应深入孔底,灌注时慢慢往外退出。e 放置螺栓 采用3号钢φ6螺母,以便将块材面板粘牢扣住。先将脱脂后的螺栓表面涂一层环氧树脂浆,再慢慢转入孔内。为避免环氧树脂水泥浆流出弄脏块材表面,放入螺栓后,可暂用石灰膏堵塞洞口,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再将堵口清除。对残留在块材表面的树脂浆,应用丙酮或二甲苯及时擦洗干净。

f 封口 在环氧树脂水泥浆灌入2~3天后,孔洞可用107胶白水泥掺色封口。色浆的颜色应尽量做到与修补的块材面层接近。

7、造成油漆流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针对其成因进行处理? 答:造成油漆流坠的主要原因有:

a 收刷不及时 泪痕状流坠常出现在边缘棱角处与合页连接处,因刷涂或喷涂后,未及时将余漆收刷干净而流到漆面上造成泪痕状。

b 油漆刷的过厚或油漆太稀 油漆刷的过厚,油漆的聚合与氧化作用未完成前,由于漆自重造成流坠。油漆中加稀释剂过多,降低了油漆正常的施工粘度,使油漆不能附着物体表面而流淌下坠。

c 刷子太小或太大或刷毛太软 涂刷油漆的刷子太小、太大或刷毛太长、太软,均易造成油漆涂刷厚薄不均,在较厚处则容易引起自然流垂。

d 油漆干性慢 由于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或漆质干性较慢,在漆膜缓慢形成的过程中,油漆自垂也易形成流坠。

e 喷漆粘度太大 涂刷油漆时,由于油漆粘度太大而流平性能差,形成漆膜厚薄不均。对泪痕状油漆流坠的处理,一般式在流痕未干时,即用刷子或手指轻轻地将痕道捺平。如果流挂已经干燥,可用小刀将泪痕轻轻刮平,或用砂纸将痕道打磨平整,再用原品种漆罩面。对垂幕状流坠的处理,则需要按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对酚醛、酯胶、钙酯漆类油漆形成的流挂,可立即用干净的漆刷蘸松节油将流挂部位刷一次,使流挂重新溶解,然后用漆刷用力将垂幕推开刷平。如果流挂已干燥,可用刮刀刮平后再刷漆。

对喷漆产生的流挂,可用同类溶剂将垂幕部位擦掉,然后再重新喷涂。对已经干燥的喷涂漆膜流挂,可用粗水砂纸将流挂磨平(不要把底磨穿),然后补刷同种漆1~2次。

8、哪些情况会引起漆膜粗糙? 答:以下情况均能引起漆膜粗糙:

(1)油漆本身的填料、颜料研磨未达到规定的细度;(2)油漆变质或基料与溶剂不相匹配;

(3)油漆施工现场不清洁,烟尘、风砂洒落在尚未干燥的油漆表面;

(4)喷涂时,喷枪与物面相距太远,漆中溶剂挥发太快,使漆液失去流动性。

9、涂料饰面的起鼓是如何形成的?

答:由于基体的水分蒸发,在水蒸气压力下涂膜面层起鼓;或由于涂膜中的溶剂挥发时所产生的气体压力使得面层起鼓;或涂膜面层不致密和基体表面开裂浸透水分后,涂膜中的可溶物质融解,在其压力下面起鼓。

10、如何处理涂料饰面的老化?

答:涂料饰面的老化是一常见的弊病。视其严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对轻度老化者,应将表面污染物用水冲洗除去,待干后在上面重新涂刷面层;如老化程度更轻者,仅需更新面层。对中度老化者,应将老化部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或先将其铲除后再冲洗其表面,保存较完好的基体和涂层;将铲除部分表面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平整,然后用与旧涂膜相同的涂料或可以结合的其它涂料更新涂饰。对重度老化者,应将旧涂料全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人工或用机械剔凿后,再清洗表面,待干后全部用聚合物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平整后,做新凃饰层。

11、引起裱糊不垂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裱糊不垂直的主要原因是在粘贴第一张壁纸时未做垂线,或操作中掌握不准确,依次裱糊多张壁纸后,偏离越来越严重,造成花饰不垂直。还有墙壁的阴阳角抹灰垂直偏差较大,造成壁纸裱糊不平整,也影响壁纸接缝和花纹的垂直。另外,由于壁纸选用不严格,花饰与纸边不平行且未经处理就裱糊,也将造成裱糊的不垂直。

12、裱糊壁纸时的空鼓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答:壁纸表面出现小块凸起,用手按压时,有弹性和与基体表面附着不实的感觉,敲击时有鼓音的现象叫壁纸空鼓。引起壁纸空鼓的原因主要有:(1)粘贴壁纸时,赶压不得当。

(2)基体表面或壁纸底面,涂刷胶液厚薄不匀或漏刷;(3)基体表面潮湿,含水率超过8%以上或表面不清洁;

(4)由于石膏板、白灰等基体强度不够,加之对其表面缺陷未处理好就进行粘贴。对壁纸空鼓现象的处理一般采用鼓包注胶法,即对由于基体含有潮气或空气造成的空鼓先用刀子割开壁纸,将潮气或空气排净,待基体完全干燥后,再用医用注射器将胶液打入鼓包内压实,使之粘贴牢固。也可用电熨斗加热加压使胶液干结,但必须控制好温度,防止损坏壁纸面层。对壁纸内部含有胶液过多的情况,可先用医用注射器穿透壁纸抽出多余胶液然后再压实即可。

◆ 防水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和事故

1、为什么说我国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至今仍是通病,它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综合性。

答:防水工程中的缺陷是渗漏,它是渗水和漏水的总称。渗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被水渗透并扩散,出现水印(湿斑),或处于潮湿状态。漏水,指建筑物某一部位在水压作用下的一定面积范围内或局部区域内被较多水量渗入,并从孔、缝中漏出甚至出现冒水、涌水现象。从建设部抽查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渗漏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防水材料、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其中主要因素是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

2、卷材屋面的渗漏有哪些表现,分述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应怎样预防,出现问题后怎样处理?

答:卷材屋面的渗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开裂、起鼓、流淌、老化和节点处理不当。(1)卷材屋面的开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a 设计时对温度差引起屋面构件膨胀变形的影响考虑不周; b 保温层施工质量不佳或厚度不够;

c 找平层严重开裂引起防水层等构造层开裂;

d 卷材质量低劣,老化或在低温下产生冷脆;

e 沥青和玛蹄脂熬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导致柔韧性降低;

f 结构地基发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波及屋面防水做法开裂;

卷材屋面开裂后的处理措施---对于基层未开裂的无规则裂缝,一般在开裂处补贴卷材即可。而对于有规则的裂缝,由于它在屋面完工后的若干年内正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只有逐年处理方能有效。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盖缝条补缝,另外就是用防水油膏补缝

(2)屋面卷材起鼓的原因有:

a 在卷材与基层间,或卷材各层间局部粘结不密实处存有水分。

b 卷材与基层见,或卷材各层间粘结不牢,当粘结力小于水蒸气压力时,就会使粘结处脱开形成鼓包。屋面卷材起鼓后,根据鼓包的大小分别采用下列不同办法: a 80mm以下的鼓包,可采用抽气灌油办法消除。b 100mm左右的鼓包,可采用十字开刀法。

c 400~500mm左右鼓包或较大鼓包,则要采用大开刀去皮方法。

d 当整个屋面起鼓,空腹面积较大时,则需将卷材层全部铲除翻新,重做防水层。

(3)屋面流淌的原因有:

a 玛瑅脂耐热度底。b 玛瑅脂粘结层过厚,或滑石粉掺合料过多。c 屋面坡度大,且卷材在平行屋脊方向铺贴。d 豆石保护层质量不好。屋面流淌后的处理---对轻微流淌只要不漏水,可不处理。对严重流淌的卷材防水层需重新铺贴。对中等流淌的可以采用下列措施处理: a 切割法 b 局部铲除重铺法 c 全铲重铺法

(4)防水层老化的原因有:

a 气候条件 b 沥青胶结材料耐热度过高 c 沥青胶结材料熬制质量 d 护面层质量

老化防水层的处理---局部轻度老化防水层,可局部修补,铲除铺新,然后在整个屋面防水层上涂刷沥青一层,补撒绿豆砂。严重的要成片铲除老化面层,铺贴新面层。若撒绿豆砂护面层,沥青胶结材料厚度2~4mm,撒铺粒径3~5mm的不带棱角的绿豆砂,铺前淘洗干净加热至80℃,趁热撒铺扫平用轻磙子压实。更好的是改作沥青混凝土面层,可用1:1砂石配比拌合(石子粒径3~5mm),加以熬制170℃的脱水石油沥青10%,炒拌热度保持在180℃约12~14min即成;铺在油毡面层上,虚铺15mm厚,压实拍打至10mm厚,用熨斗烫平使表面析出油分即可。

(5)防水构造节点处理不当

a 山墙、女儿墙和突出屋面烟囱、立管等墙体与防水层相交处渗漏。其原因或是垂直面卷材与屋面卷材没有很好地分层搭接;或是卷材收口处开裂使雨水由开裂处进入;或是卷材转角处未做成圆弧形、钝角;或者女儿墙及压顶质量不好而开裂;或是滴水线未做或没有做好。b 天沟漏水 其原因或者天沟长度过大、纵向坡度过小;或者雨水口少、水落管直径小致使排水不畅;或者雨水斗、天沟周围卷材粘贴不牢;或者因雨水口处水斗安装过高,使雨水沿雨水斗外侧流入室内。

c 屋面变形缝处理不当,如铁皮罩安装不牢,泛水高度或坡度不当,卷材封盖不严。d 挑檐、檐口处漏水,是由于檐口砂浆未压住卷材、封口处卷材张口、檐口处砂浆开裂以及下口滴水线未做好的缘故。处理的措施有:

a 当女儿墙压顶开裂时,可铲除开裂压顶的砂浆,重抹1:2或1:25水泥砂浆,并做好滴水线;有条件时可换成预制钢筋混凝土压顶板。

b 突出屋面的烟囱、山墙、立管等与屋面交接处、转角处做成钝角,垂直面与屋面的卷材应分层搭接;对已漏水的部位,可将转角渗漏处的卷材割开,并分层将旧卷材烤干剥离,清除旧玛瑅脂。

c 檐口漏雨时,可将檐口处旧卷材掀起,用镀锌铁皮钉在檐口上,将新卷材贴于铁皮上。d 雨水口漏水渗水时,可将雨水斗四周卷材铲除,检查短管是否紧贴基层板面或铁水盘。如短管浮搁在找平层上,则将找平层凿掉,清除后安装好短管,再用搭接法重做三毡四油防水层,下面要附加一层卷材和一层再生胶油毡,上面与雨水斗连接处要用沥青玛瑅脂或油膏嵌缝。

3、区别屋面防水做法中的结构基层、找平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并试述绿豆砂保护层的作用,铺设时的质量要求。

答:结构基层就是屋面结构板、找平层(防水层的基层、位于结构层上表面)、隔气层(为防止室内水蒸气通过屋面板渗入保温层而设置的防水材料层)、保温层(隔离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产生热交换)、防水层(防止屋面雨水渗入屋内)、保护层(为延长防水层耐用年限在其上设置的保护材料层)组成。绿豆砂保护层就是延长防水卷材耐用年限而设置的保护材料层。施工绿豆砂保护层时,沥青胶结材料厚度2~4mm,撒铺粒径3~5mm的不带棱角的绿豆砂,铺前淘洗干净加热至80℃,趁热撒铺扫平用轻磙子压实。

4、试述卷材防水和涂料防水在机理和构造做法上的异同。

答:卷材防水一般由结构层、找平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组成。涂料防水既可以在无保温层的刚性防水屋面板缝中采用油膏嵌缝,附加涂刷防水涂料层;也可以在有保温层找平的屋面上铺设防水涂料层。

5、防水工程中玛瑅脂粘接层做法有哪些质量要求?油膏嵌缝做法有哪些质量要求?

答:玛瑅脂粘接层选用材料的耐热度要高、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制、焦油沥青软化点要合适、高蜡沥青需要处理后方可使用、填充料要搅拌均匀、厚度不要超过2mm、滑石粉掺合料不宜过多。

补缝用油膏,目前采用的有聚氯乙烯胶泥和焦油麻丝两种。用聚氯乙烯胶泥时,应先切除裂缝两边宽各500mm的卷材和找平层,保证做到深度有30mm,然后清理基层,热灌胶泥至高出屋面5mm以上。用焦油麻丝嵌缝时,先清理裂缝两边宽各50mm的绿豆砂保护层,再灌上油膏即可。油膏配合比为焦油:麻丝:滑石粉=100:15:60。

6、防水做法中遇到空鼓现象和装饰工程中遇到空鼓现象在处理上有何不同?

答:防水做法中遇到空鼓现象后比装饰工程遇到空鼓现象要求更加严格,处理更加复杂。

7、地下室渗漏有几种可能状态?它们各自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同? 答:地下室渗漏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状态:

a 混凝土孔眼渗漏;b 混凝土裂缝渗漏;c 墙面结露渗漏;d 混凝土施工缝处渗漏;e 预埋件处或穿墙管道处渗漏。

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a 裂缝直接堵漏法;b 下线堵漏法;c 下钉堵漏法;d 下半圆铁片法。

处理地下防水结构大面积渗漏时,宜先将地下水位降低,尽量在无水状况下操作。常用的处理方法为:

a 氯化铁防水砂浆抹面法;b 环氧粘贴玻璃布法;

对混凝土施工缝处的渗漏,可以按渗漏程度的不同采用下述不同方法:

a 对尚未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V形槽,将松散粗细骨粒剔除,洗净后用水泥素浆打底,再以1:2.5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压实。b 对已渗漏的施工缝,如水压小可以直接堵漏法;如水压较大可采用下线堵漏法或下钉堵漏法;如遇急流漏水时可采用下半圆铁片法进行封堵。c 当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密实,施工缝的新旧混凝土结合不严而出现较大渗漏时,可用氰凝灌浆堵漏法。

8、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有几种?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各是什么? 答:刚性防水屋面上可能有结构裂缝、防水层裂缝、防水层温度裂缝和防水层施工裂缝三种。结构裂缝是由于屋面板在荷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房屋结构的过大不均匀沉降也是使屋面开裂的重要原因。结构裂缝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上下贯通。防水层温度裂缝是由于屋面在大气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热、雨雪和室内热源反复作用下发生,尤其在防水层分格缝设置不当或防水混凝土内配筋不当时尤甚。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板端,进深较大的屋脊处等,裂缝一般很长而且多发生在冬季。防水层施工裂缝是由于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体积收缩或养护不好引起。它分布不规则,长度不等,方向不一,宽度较细。对于宽度在0.1mm以上以及已有渗水现象的裂缝,应及时修补处理;对宽度在0.1mm以下,潮湿多雨的地区,应及早采取封闭措施,防止发展扩大。

对于稳定裂缝,可用环氧粘接剂、胶泥、砂浆进行修补,也可用预热溶化的聚氯乙烯油膏或薄质石油沥青涂料覆盖修补,裂缝较大时加贴玻璃丝布。对于不稳定裂缝,可沿裂缝涂刷石灰乳化沥青、再生橡胶沥青等涂料。裂缝较大时,须将缝口凿成V字形,刷冷底子油,用沥青胶结材料作一胶二油或一布二油贴缝。

9、试述混凝土裂缝漏水的自愈性。什么情况下可不予处理?什么情况下必须处理?

答:混凝土裂缝的自愈现象是混凝土中的化学成分与水、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自动堵塞裂缝渗水的例子,其原理是混凝土裂缝处的CaO与水化合形成Ca(OH)2,游离的Ca(OH)2溶解于水,并沿裂缝向洞内浸出,与洞内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形成体积较大的CaCO3白色沉淀物;CaCO3白色沉淀物在裂缝内部则封闭裂缝,在结构表面则形成白色斑痕。当裂缝宽度在0.1~0.2mm左右,水头压力不大(水头<15~20m)时,容易出现自愈现象,结构渗漏随时间而逐渐减缓直至全部自封。当外水压力大或裂缝宽度超过0.2~0.3mm时,裂缝渗漏量会逐渐加大,乃至发展为严重渗漏水,因此此类裂缝一般不会自愈,必须要处理。

10、地下构筑物变形缝的防水措施有哪几种?试述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性。答:地下构筑物变形缝的防水措施有以下几种:

a 埋入式橡胶止水带 b 后埋式止水带 c 粘贴式氯丁橡胶片。

其中埋入式橡胶止水带主要用在水压比较大的地下构筑物变形缝的防水措施中,其它地下构筑物变形缝的防水措施通常用后埋式止水带和粘贴式氯丁橡胶片。

11、防水混凝土工程有哪几种堵漏技术?如何施工? 答: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a 裂缝直接堵漏法 适用于水压较小的混凝土裂缝渗漏,沿裂缝剔出八字形边坡沟槽,用水冲洗干净,将快硬水泥胶浆搓成条形,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填入沟槽中,并向两侧用力挤压密实,使水泥胶浆与槽壁紧密结合,如果裂缝较长,可分段堵塞。经检验无渗漏,用素灰和水泥砂浆将沟槽表面抹平,待有一定强度后,随其它部位一起作为防水层

b 下线堵漏法 适用于水压较大,但裂缝长度较短时的裂缝漏水处理。先沿裂缝剔凿凹槽,在槽底沿裂缝放置一根小绳,绳径视漏水量确定,长200~300mm按“裂缝直接堵漏法”在缝槽中填塞快硬水泥胶浆,堵塞后立即将小绳抽出,使漏水沿绳孔流出,最后堵塞绳孔。c 下钉堵漏法 适用于地下水压力较大,且裂缝长度较大时。裂缝较长,可按下线法分段堵塞,每段长100~150mm,中间留20mm的间隙,然后用水泥胶浆裹上圆钉,待胶浆快凝固时插入间隙中,并迅速把胶浆向钉子的四周孔隙中压实,同时转动钉子,并立即拔出,使水顺钉孔流出。然后沿槽摸素灰和水泥砂浆,压实抹平,待凝固后按以上方法封孔。如水流较大时,可在孔中注入灌浆材料进行封孔。

d 下半圆铁片法 适用于水压较大的裂缝急流漏水。先沿裂缝剔出凹槽和边坡,尺寸视漏水大小而定。在沟槽底部每隔500~1000mm,扣上一带有圆孔的半圆铁片,并把软管插入铁片上的圆孔内,然后按裂缝直接堵漏法分段堵塞,漏水由软管流出,检查裂缝无渗漏后,沿沟槽抹素灰,水泥砂浆各一道,再拔管堵孔。

12、厕浴厨房等有卫生设备的房间会发生哪些渗漏问题?处理方式是什么? 答:厕浴厨房等有卫生设备的房间会发生以下渗漏问题:

a 楼地面渗漏 堵漏措施有:①表面处理 拆除渗漏部位的饰面材料,涂刷防水涂料;当渗漏不严重,饰面拆除困难,也可直接在其表面涂刷透明或彩色聚氨酯防水涂料;②如有开裂现象,应对裂缝进行增强防水处理,再刷防水涂料。增强处理可用贴缝法、填缝法和填缝加贴缝法。贴缝法用于仅出现微小裂缝时,可刷防水涂料并加贴纤维材料或布条,做防水处理。填缝法用于有较显著裂缝时,要先进行扩缝处理,将缝扩展成15mmx15mm左右的V形槽,清理干净后刮填嵌缝材料。填缝加贴缝法除采用填缝处理外,在缝表面再涂刷防水涂料,并粘纤维材料处理。

b 墙根部渗漏及墙身返潮 处理措施有:①填缝法 沿渗水部位的板墙交接处,剔成深20mm、宽10~20mm沟槽,清理干净后刮填嵌缝材料(如堵漏灵),再用防水材料抹平。②贴缝法 当墙根裂缝细小,渗水不严重时采用;做法是在裂缝部位涂刷防水涂料,并加贴胎体增强材料将缝隙密封;③地面填补法 处理办法是将原地面拆除,找好坡度重新铺抹。如倒坡轻微,也可在原地面上找好坡度,加铺地面材料,使地面水能流入地漏。

c 卫生洁具、排水管口等部位渗漏 处理措施有:①将漏水部位彻底清理,刮填弹性嵌缝材料,进行密封处理;②将渗漏部位涂刷防水材料,并粘贴纤维材料增强;③如纯属管材与卫生洁具本身质量问题,则要更换质量合格的材料制品。

◆ 建筑工程检测方法

1、工程质量事故中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有哪些实际检测手段? 答:检测方法可分为非破损法检测和半破损法两大类。实际检测手段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拔出法。

2、试述用回弹仪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实施步骤。

答:检测方法如下:回弹仪测区面积一般为20cmx20cm左右,选16个点。测了16个点的回弹值,分别剔除3个偏大值与偏小值,取中间10个点的回弹值之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避开蜂窝麻面。当表面有饰面层、浮浆、杂物油垢时,可以除去或避开。回弹仪还应该避免钢筋密集区。一般情况下,如构件体积小、刚度差或测试部位混凝土厚度小于10cm,回弹混凝土构件的侧面,应加支承加固后测试,否则影响精度。混凝土强度的推测如下:根据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测强曲线),由平均回弹值N即可查得混凝土的强度。应用回弹法,应优先选用地区的或专用的测强曲线。

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范围如何? 答:钻芯法是使用专门的钻芯机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取圆柱形芯样,经过适当加工后在压力试验机上直接测定其抗压强度的一种局部破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直观,更为可靠,在事故质量评定中也更能令人信服,因而受到重视。但是,由于钻芯法对结构有一定损伤且试验费用较高,故难以将钻芯法作为结构实际强度的全面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常可结合非破损方法同时应用,它可修正非破损方法的精度,而且取芯数目可以适当减少。试样制取时,取芯的部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取芯部位应选择结构受力小,对结构承载力影响小的部位。在结构的控制截面、应力集中区,构件接头和边缘处等一般不宜取芯。

(2)取芯部位应避开构件中的钢筋和预埋件,特别是受力主筋。

(3)作为强度试验用的芯样,不应取在混凝土有缺陷的部位(如裂缝、蜂窝、疏松区)。(4)取样应注意代表性。

4、如何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实际应力? 答:检测步骤如下:(1)测试部位的选择

一般选取构件受力最大的部位作为钢筋应力测试的部位,因为此部位的钢筋实际应力反映了该构件的承载力情况。(2)测定步骤

①凿出保护层、粘贴应变片:在所选部位将被测钢筋的保护层凿掉,使钢筋表层清洁并粘贴好测定钢筋应变的应变片。②消磨钢筋面积,测量钢筋应变:在与应变片相对的一侧用消磨的方法使被测钢筋的面积减小,然后用游标卡尺测其减小量,同时应变记录仪记录钢筋因面积变小而获得的应变增量Δεs。③根据规范上的公式计算钢筋实际应力;

④重复测试,得到理想结果:重复以上步骤。当两次消磨后得到的应力值很接近时,便可停止消磨测试而将此时应力值作为钢筋最终要求的实际应力值。

5、检测砌体的强度,如何现场取样?

答:在墙体适当部位选取试件,一般截面尺寸为240mmx370mm或370mmx490mm,高度为较小变长的2.5~3倍。将试件外围四周的砂浆剔去,注意在墙长方向可按原竖缝自然分离,不要敲断条砖,留有马牙槎,只要核心部分长370mm或490mm即可。四周暂时用角钢包住,小心取下,注意不让试件松动。然后在加压面用1:3砂浆座浆抹平,养护7天后加压。加压前要先估计其破坏荷载,加压时的第一级加破坏荷载的20%,以后每级加破坏荷载的10%,直至破坏。

6、试比较扁顶法和推出法检测砌体强度的优缺点。答:推出法是利用小型推出装置对砖砌体中处于统一边界条件下的丁砖施加水平推力,用以间接推算出砂浆抗压强度的一种方法。所谓统一边界条件,是指欲被推出的砖的顶面及两侧的砂浆层均已予清除的情况。

扁顶法是用一种特制的扁千斤顶在墙上直接测量砌体抗压强度的方法。它的测试过程在墙体垂直方向相隔五皮砖凿开两个相当于扁千斤顶的水平槽,宽240mm,高为70~130mm,然后在两槽内各嵌入一个千斤顶并用自平衡拉杆固定,用手动油泵对槽间砌体分级加载至受压砌体的抗压强度fm。

推出法操作简单、方便,但是测出的值需要进行转换才能计算处砂浆的抗压强度。扁顶法操作相对复杂一些,但是测出的指不许复杂的转化,比较准确。

7、如何测定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答:钢筋的检测,一般可在构件上进行。凿去保护层,即可看到钢筋的数量并测量其直径,然后与图纸对照复合。必要时,可截取钢筋做强度试验,甚至化学成分分析。

此外,可用钢筋检测仪测量钢筋的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国外有些钢筋检测仪可在一定保护层厚度内测得钢筋的直径,国内也开始应用。

8、测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程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两种,一种是选取一块区域,敲去混凝土保护层,截取其中一段钢筋进行钢筋锈蚀程度分析;另一种就是采用先进的钢筋锈蚀程度测试仪,来测量钢筋的锈蚀率。

9、如何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如何检测砌体结构的裂缝?

答:混凝土内部均匀性和缺陷的检测主要采用超声波法。砌体结构的裂缝中,裂缝的长度可用钢尺或一般米尺进行测量。宽度可用塞尺、卡尺或专用裂缝宽度测量仪进行测量。对于裂缝的走向、数量及形态应详细地标在墙体的立面图或砖柱展开图上,进而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评价其对质量的影响程度。

10、试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观测的步骤。

答: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包括沉降的长期观测和不均匀沉降两部分内容。(1)建筑物沉降的长期观测

建筑物沉降的长期观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建筑物进行连续的沉降观测。观测的仪器主要是水准仪。一般要求在建筑物附近选择布置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选择应注意:稳定性,即水准点高程无变化;独立性,即不受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同时还应注意应使观测方便。此外,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观测点的数目一般不少于6个,通常沿建筑物四周每隔15~30m布置一个,且一般设在墙上,用角钢制成。水准测量采用二级水准,采用闭合法。(2)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观测除了可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外,还可由下述步骤得到建筑各点处的不均匀沉降:

首先,由于在对实际建筑物进行现场检测时,不均匀沉降已经发生,故可了解到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初步情况。然后,在已经发生沉降量最大的地方及建筑的阳角处,挖开覆土漏出基础顶面作为选择的观测点。

篇6:论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与处理

论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与处理

摘要:地铁屏蔽门事故时有发生,屏蔽门安全系统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受到人们密切关注。通过对地铁屏蔽门典型事例以及事故分析,针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了如何从作业流程、人员培训、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效地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屏蔽门系统事故典例整改措施

一、屏蔽门系统概述

(一)屏蔽门的定义

地下站在站台边缘设置有屏蔽门,高架站在站台边缘设置有安全门,在轨道与站台公共区域之间提供安全可靠的屏蔽门系统。屏蔽门由滑动门、固定门、端门、应急门组成。其中,车站的站台端部,设置向站台内侧开启的端门,供司机、车站管理人员及区间事故疏散人员用。屏蔽门(安全门)驱动装置采用电动驱动,其电源为一级负荷,且备用电源的容量,能使屏蔽门(安全门)控制系统1小时内对每侧滑动开/关操作5次。

(二)屏蔽门的分类

1.封闭式安全门:安装于地铁车站,全封闭,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系统,通常被称作屏蔽门。屏蔽门安全门系统是一道自上而下的全封闭玻璃隔断墙,沿着车站全站台边缘设置,将站台区域与列车区域分开。

2.开放式安全门:开放式安全门分为全高安全门和半高式安全门,全高安全门安装于地铁、轻轨等交通车站,门体结构超过人体高度,门体顶部距离站厅底面之间有一段不封闭空间,不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其总体高度2050mm,与屏蔽式安全门系统相比较,两者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全高安全门系统的上部不封闭,门体的下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风口;半高安全门主要安装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地面或高架车站,门体结构不超过人体高度,不具有封密性能的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其总体高度为1500mm,半高安全门的高度一般为1.2~1.7m,安装在站台边缘,将站台区域与轨道区域分隔开来,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安全性。

(三)屏蔽门的功能

1.提高了乘客的候车安全性

屏蔽门可以防止乘客或物品因车站客流拥挤或其他原因落入轨道,从而杜绝因此引发的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事故、延迟运营与增加额外成本;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入隧道;更好的管理乘客:当列车停靠在正确的位置上,乘客才进入列车或站台;在火灾或其他故障模式下,可以配合相关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2.改善了车站的站台环境

减少列车运行噪声及活塞风对站台候车乘客的影响,改善乘客候车环境;减少站台区与轨道区之间气流的交换,通过对地下车站通风空调制式的改变(由闭式系统转为开式系统),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营能耗;屏蔽门可采用一体化的信息、广告显示屏,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同时对车站整体空间布置进行简化。

总体来说,站台屏蔽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乘客的候车安全性,改善了车站的站台环境,并可节约地铁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二、屏蔽门系统典型事故案例 案例一

2007年7月15日下午3时半,上海地铁1号线体育馆站的站台上,一名30多岁的男乘客在蜂鸣器响与屏蔽门灯光频闪的情况下挤车,被卡在列车与屏蔽门中间,并在列车启动后受挤压坠落隧道身亡。事故发生后,车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这名男子送往医院前已经死亡。案例二

2010年7月5日6时16分,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往浦东方向的一趟列车在进行关门作业时,一名中年女子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车门夹住其手腕,女子被启动的列车带动后,与站台上安全护栏撞击,不幸身亡。案例三

2014年11月6日晚18:57,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女性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卡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启动后掉下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立即采取列车紧急停车和线路停电措施,迅速将受伤乘客抬上站台,由120急救车送往中日友好医院。该乘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后于20:20死亡。

三、屏蔽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件一分析

1.据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给出的回应:“当时,列车蜂鸣器与屏蔽门灯光已经发出警示,列车即将开动。在这种情况下,这名乘客仍强行上车,由于车内拥挤,他未能挤进车厢。这时,屏蔽门已经关闭,列车正常启动,这名男子遂被挤压坠落隧道”。可以了解到该时段,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地铁内相当拥挤,且该名乘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车门、屏蔽门联动开始关闭,“灯闪铃响”,但乘客仍然违规冲门,强行登车)

2.据目击者描述“我当时在出事车门的隔壁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司机在确认乘客上下车完毕,屏蔽门与车门之间无乘客活动后,与站务员联控,操作关闭车门;站务员收到关车门信息后,引导站台候车乘客退出安全线外,防止有乘客冲门、抢上抢下。

2.同时屏门、车门门头灯闪烁,发出关门提示音;屏蔽门、车门关好,司机再次与站务员联控,确认屏蔽门与车门之间安全、无异物后,进入驾驶室做动车准备。

3.站务员确认屏蔽门门头灯灭,站台安全后,到“紧急停车按钮”处立岗,观察列车、站台情况;列车动车、离站。站务人员继续引导候车乘客、接发后续列车。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处理措施

1.车门、屏蔽门联动开始关闭,“灯闪铃响”,但乘客仍然违规冲门,强行登车。站务员严格按照作业标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列车车门或屏蔽门夹人、夹物,或者有乘客或物品夹在车门、屏蔽门间隙,同时车门、屏蔽门防夹人夹物功能失效,车门、屏蔽门未及时弹开。定期检查车站安全门的功能性是否完好,是否有安全隐患,有安全隐患时及时消除隐患。

3.司机在确认间隙时应及时发现缝隙有异物。有异物时应清除异物后在发车。

4.站务员应及时发现缝隙有异物或发现异物能实施有效措施:(1)及时实施紧急停车操作;(2)及时通知司机。

5.被夹乘客无自救能力,其他目击乘客未采取任何措施,未及时通知司机、站务人员。地铁公司多宣传地铁相关资料,提高乘客乘车的警惕性,了解相关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例如被夹车门后,在车门内部有紧停按钮,可让乘客了解其作用和重要性。

(三)对于以上典型事故防范整改措施

1.大客流早预想、早防控地铁车站应针对节假日、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时段、车站周围举办大型活动等可能引发车站大客流的情况提前做好预想,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加强车站乘客引导,优化乘客走行路线,避免站内人流对冲、交叉,以出站优先的原则,让出站乘客尽快离开车站。并视客流情况在出入口、进闸机、扶梯等安全关键点设置控制点,控制进站、进闸乘客数量,以确保能够及时将站台候车乘客的数量控制在安全值内。另外根据站台压力,增派站台岗位专职负责扶梯、楼梯口等乘客聚集、安全风险较大的车门,防止乘客抢上抢下,引导乘客到人少的车门候车。

2.乘务人员作业标准化,统一流程,标准操作规范乘务人员站台作业标,严格执行手指口呼,与车站做好呼唤应答,车门、屏蔽门关闭过程中持续关注缝隙,关好门好再次确认屏蔽门、车门关好且缝隙无异物。

3.站务人员严格遵守站台岗作业流程,做好与司机的呼唤应答。

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重庆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4.车站按照属地管理职责,实时掌握车站设备状态、乘客群体的特的准备工作。

5.完善设备功能,加强设备检查设备部门与厂家完善屏蔽门、车门联动,真正实现列车停稳、启动时先开关屏蔽门,后开关列车车门。这可以较有效地降低抢上抢下、冲门乘客被夹在缝隙间。加强设备的定检及不定期巡检工作,定期、对屏蔽门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及维护保养,不定期对定检成效进行巡检、复检,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加强应急培训,锻炼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管理部门定期组织车站、乘务员工进行各项应急情况的培训,加强员工业务、扎实本岗位应急操作能力。并不定时下站进行应急情况演练,做到在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尽量模拟真实场景,锻炼员工心理素质,进一步锻炼员工应急能力。当班员工加强班前预想,熟悉本岗位应急操作能力。

7.人性化人员管理管理部门做好关键岗位员工工作状态跟进工作,了解员工生活、身体、心理状态。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员工。防止由于员工身体、心理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

8.多渠道、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培养乘客自救能力。总结

论文围绕屏蔽门事故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研究:

1.通过分析设置地铁屏蔽门的重要性及其特点,体现出地铁对现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典型的屏蔽门事故案例,得出地铁屏蔽门潜在的危险性主要源自屏蔽门、乘客和站台管理人员等三方面。

3.通过利用事故分析法对地铁屏蔽门事故分析得出,事故的原因和各事件的详情,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方面的防范整改措施。为确保地铁安全运行,防患于未然,建议地铁等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增加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其安全有效的运行,为我们每一位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届十三次全会报告(完毕)下一篇:6大健康教育宣传日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