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跆拳道教育中的文化因素

2023-03-08

跆拳道 (T A E K W O N D O) 是东亚地区, 特别是朝鲜半岛古老的民间技击术, 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搏击格斗的朝鲜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它不仅仅具有丰富的外在价值, 还拥有内在的哲学性本体价值, 现代竞技跆拳道成为了奥林匹克大家庭里一朵奇葩。从跆拳道目前在我国的开展情况来预测, 几年之后跆拳道不仅将在全国各地会得到更加普及而且会成为我国健身行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 所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跆拳道文化对跆拳道推广和培养跆拳道人才意义重大。

1 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 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不同的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文化下的定义五花八门, 各取所需,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摩尔根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文明是人类对自身的约束”, 也就是说形成有凝聚力的力量才是文明, 这必定要求一个思想成果, 如公共法律、自然哲学、宗教、哲学、法律哲学、乃至是行政哲学, 最起码是对为人处世的总结, 指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 (Edward Burnett Tylor) 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 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 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顾建光、高云霞译, 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 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 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 并非源于生物学, 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1]。

文化是多元的, 这是社会生活多元性决定的, 综合以上各方面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所思、所言、所感和所行的总和, 是民族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汇总, 这些都是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2]。

2 跆拳道文化

跆拳道优秀文化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 是朝鲜人民在长期训练和使用中对技击技术运用的一种思考, 是人们对技击格斗技能的总结, 是在朝鲜民族特有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形成的, 并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继续延伸下去。

跆拳道文化的储存与传播也同其他的体育项目文化一样, 一方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符号把它记录和储存下来, 另一方面是由师范们一代一代的把它存储在各个个体上, 并通过跆拳道训练者即跆拳道文化的携带者并以其活动而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跆拳道师范不仅只是传授跆拳道的技击技术, 更重要的是通过跆拳道教学使学员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观、世界观、体育观和健身观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给他们对跆拳道文化的选择和评价能力, 从文字上解释, 跆拳道是:跆, 是意味着用脚踢踏;拳, 意味着用拳刺或破;道, 是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也是一种境界。跆拳道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时期.朝鲜民族的为了获得食物、抗击外来势力的入侵和抗御野兽的袭击, 人们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古代跆拳道[3]。公元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了殖民政府.下令禁止所有的朝鲜文化活动.跆拳道自然也在禁区限制内。一些跆拳道艺人流浪到日本和中国并将日本武道和中国武术融合在一起而保存下来。这反而使跆拳道技法得到充实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跆拳道新的技术体系。朝鲜独立后, 自卫术再度兴起, 以前被迫留落异国的朝鲜人回归故里。同时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 并进一步将这些技艺和跆拳道技法融于一体, 去芜存精, 融全发展, 逐渐形成了跆拳道运动的基础体系并流传至今。

由于跆拳道运动进入奥林匹克比较晚, 所以在体育科研中对跆拳道研究的还比较少, 特别是对跆拳道文化的研究, 在我国几乎是除了跆拳道的精神就没有涉及到其他的方面,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跆拳道文化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3 跆拳道教育中的文化因素

3.1 跆拳道中的"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跆拳道练习者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 其宗旨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4]。通过跆拳道训练, 可以培养人的顽强、思断、坚毅的精神, 锤炼人摒弃软弱、怯懦而敢于积极向上的品行, 所以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不同的场合行礼鞠躬, 这也是跆拳道的教学中师范们始终把“礼仪”作为训练的内容的原因。它强调每一个练习活动都要从敬礼开始, 到敬礼结束, 要求跆拳道学员在练习技术的同时, 在修养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己, 使学员通过礼仪训练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宽厚待人的美德和互助互学的作风。虽然跆拳道是以格斗的形式进行, 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 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品质为目的, 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 即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 使练习者在艰难的训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和体魄, 并能够真正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

在跆拳道训练中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法规, 即跆拳道学员礼仪规范, 其内容大致为高昂互相谅解的精神;对侮辱他人感到羞耻;谦虚、相互尊重人格;提倡人道主义和正义感;师范与学员、前辈的关系应该明确;处事要符合礼仪;尊重他人的所有物;不论问题大小, 坚持公平原则, 慎重处理;不送不收心中含糊的礼物。

3.2 竞赛规则体现了跆拳道文化的基本哲学思想

跆拳道运动是严格的礼仪与礼仪的严格的有趣结合。跆拳道参赛者坚持道德教育第一, 运动技巧第二的原则。一方面, 跆拳道运动均起源于传统韩国社会的优雅礼仪, 面对对手头部和身体按规定的角度弯下优雅地鞠躬。另一方面, 规则要求运动员身上穿护甲、头上戴护头, 并建议在道服内腹股沟带护裆、前臂和胫骨上佩带护具、牙齿带护齿, 并且在重量级划分、场地区域和比赛形式上都有特殊规定, 这就反映出跆拳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 而强调严格的纪律、高超的技术和强健的精神教育, 培养学员的正义感、刚毅果断的品质, 不仅教给他们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养他们的克制力和熏陶崇高的人格。它通过跳、踢、刺、格挡、躲闪等动作, 敏捷而得当地使用于活动目标给人以最大的打击的技术加精神修养的武道。

3.3 跆拳道的级位与段位是对练习者的综合评价

跆拳道有着严格的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学员水平的高低, 以“级”、“品”、“段”来划分。“级”分为1 0级至1级, 1 0级水平最低, 1级较高。1级以后入“段”, 段位从低到高分为一至九段。未成年选手达到一至三段水平, 则授予“一品”至“三品”。跆拳道腰带的颜色则代表着选手的技术水平, 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 (1 0级) 、白黄带 (9级) 、黄带 (8级) 、黄绿带 (7级) 、绿带 (6级) 、绿蓝带 (5级) 、蓝带 (4级) 、蓝红带 (3级) 、红带 (2级) 、红黑带 (1级、一品至三品) 、黑带 (一段至九段) 。

3.3.1 腰带颜色的象征意义

白带:白带代表纯洁, 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 一切从零开始;白黄带: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已经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技术, 开始由白带向黄带过渡;黄带:黄带是大地的颜色, 就像植物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一样, 在此阶段要打好基础, 并学习大地厚德载物的精神;黄绿带:介于黄带与绿带之间的水平, 练习者的技术在不断上升;绿带:绿带是植物的颜色, 代表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开始枝繁叶茂, 跆拳道技术在不断完善;绿蓝带:由绿带向蓝带的过渡带, 练习者的水平处于绿带与蓝带之间;蓝带:蓝带是天空的颜色, 随着不断的训练, 练习者的跆拳道技术逐渐成熟, 就像大树一样向着天空生长, 练习跆拳道已经完全入门;蓝红带:练习者的水平比蓝带略高, 比红带略低, 介于蓝带与红带之间;红带:红色是危险、警戒的颜色, 练习者已经具备相当的攻击能力, 对对手已构成威胁, 要注意自我修养和控制;红黑带: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 练习者已修完从1 0级至1级的全部课程, 开始由红带向黑带过渡;黑带:黑带代表练习者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 其技术动作与思想修为均已相当成熟。也象征跆拳道黑带不受黑暗与恐惧的影响[5]。

3.3.2 跆拳道有严格晋升审定制度

跆拳道的晋升测验, 是每一位从事跆拳道运动者, 欲向世界跆拳道联盟注册登录, 成为世界跆拳道大家庭的成员, 以及成为各会员国之全国性跆拳道运动组织 (协会或联盟) 个人会员所必须具备的资格, 它同柔道、围棋一样是利用段位表示跆拳道知识、技术水平和功力高低;也是黑带一段或一段以上者之再晋段;或训练课程之再进阶;或欲取得参加国内外跆拳道正式锦标之选手报名资格;或为参加所属国之国家级教练、裁判;或参加世界跆拳道联盟国际裁判、国际师范之考试、受训、研习等之报名资格的依据。1990年10月7日世界跆拳道联盟4 1 4号文件通过了晋升审定的决议案。决议案对跆拳道运动的晋级、晋段考核内容、练习时间和考核标准有了统一的要求。

跆拳道的宗旨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力的潜能, 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 陶冶人的情操, 磨练人的意志, 振奋人的精神[6]。特别是文化内涵据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 这对青少年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摘要: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武道, 本文主要从跆拳道文化的界定和跆拳道精神、竞赛、跆拳道晋升等不同的侧面来阐释跆拳道教育中的文化因素, 旨在启发跆拳道练习者健全精神, 完善人格促使其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跆拳道,文化,跆拳道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双, 等.跨文化传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2] 李龙.武术教学中文化因素剖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18) :124~125.

[3] 黄腊梅, 楼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1) :32~33.

[4] 黄佑琴.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2006, 14 (5) :40~41.

[5] 张向辉, 刘伟, 魏晓宁.跆拳道与儒家文化[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0 (4) :27~29.

上一篇: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一篇:对备课与写教案的思考